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安庆二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秦朝西汉隋唐宋朝明朝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废丞相设内阁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B.起到了监督皇权的作用C.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D.体现了皇权加强的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自秦朝丞相制度设立以来,丞相权力被分割直至废除,反映了古代相权消弱,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题干与地方管理无关,排除A项;古代丞相制度的变化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而非约束皇权,排除B项;古代丞相制度变化以皇权的强化为核心,并非缘于皇帝个人喜好,排除C项。故选D。2.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②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③“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④象郡、“直道”、灵渠、小篆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微子受封”是西周的分封制内容;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都是唐宋时期的内容;“腹里”是元代行省制的内容之一;灵渠、小篆是秦朝的内容。故①④②③正确,选择B项;排除ACD三项。3.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省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历史上,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曾多次进行改革。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地方行政区划的改革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变动,说明古代中央对地方没有形成固定的强有力的控制,这是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B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地方行政决策中的变动,而不是政治的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排除A项;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动说明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在不同时期是有变化的,而不是不断提高,不能说不断得到强化,排除CD项。故选B项。4.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资产阶级代议制核心是A.坚持广泛民主性的原则B.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民意C.废除或限制君主的权力D.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尽管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同时也都通过立法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B项正确;ACD项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并非是核心,排除。故选B项。5.最适合示意图的标题是 A.《文明的多样性》B.《行政权力的演变》C.《权力的制衡》D.《中央集权的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的图示内容从左至右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体制和美国的民主政体,这些政治体制存在差异,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A项正确;这些政治体制是不同时期和地区的体制,因此BCD项错误。故选A项。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规定A.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B.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C.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答案】A【解析】【详解】革命派制定《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立法机关限制以袁世凯为首的行政机关的权力,因此对议会权力的规定明确详细,而对总统和内阁的权力规定不够明确。这些规定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关系,排除。【点睛】由于当时受南北议和的影响,革命党人非常清楚临时大总统职位将由袁世凯继任,因此《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临时约法》的某些制度设计反映了当时斗争形势和力量对比关系,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即将交权让位之际,企图利用《临时约法》制约袁世凯、保卫民主共和成果的苦心和努力。如在权力关系设计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以抗衡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除拥有立法权外,还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项的同意权和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权。此外还规定临时大总统对参议院议决事项复议时,如有2/3 参议员仍坚持原议,大总统必须公布施行。从而,总统行使权力受到参议院的较大制约。7.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地方管理政策制定,中国共产党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根据地方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表现搁置分歧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政策,不涉及主权毋容置疑的信息,其地区都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排除B项;深圳特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不涉及民族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8.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正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故选D;“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不适合洋务运动,排除A;“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一”,三个历史事件都不适 合,排除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只适合辛亥革命,排除C。9.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D.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春秋时期。根据材料“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可知,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官员的收入来自于官俸,打破了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题干和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防止地方势力的勾结”表述有误,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削弱了西周的宗法制度,而不是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0.1906年,清政府陆续举办了几届旨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内容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部分应试者获得相应功名出身。据此可知,晚清时期A.选官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变迁B.封建正统思想仍然左右政治生活C.新人才选拔体系受到留学生推崇D.科举制依然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从对归国留学生进行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知识的考试,并以此作为获得功名的依据,表明晚清选官已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的变迁,故答案为A项;从材料反映的考查内容的变化来看,B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留学生的态度,排除C项;1905年科举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11.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53∶1 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500062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宋朝参加赴试人数、分配名额以及录取比例呈增长趋势,说明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A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而是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而是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排除C。材料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与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D。点睛:本题属于表格信息型题目,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地区、赴试人数、分配名额以及录取比例等信息,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联系宋代科举制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2.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门阀制度的消亡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C.重文轻武的影响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唐宋宰相之女择婿标准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变化,即科举制发展导致社会阶层流动加快,选项B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重文轻武政策实行于北宋,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唐宋之际宰相之女择婿标准变化,因为唐代王室并不都是武将出身,选项C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13.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B.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D.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文官是美国具体的事务官,“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文官牵扯政治斗争,从而保障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故选B项;A项中“改变了”的说法错误;C项中“削弱了”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该政策主要是对政府管理的强化,不涉及三权分立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14.1854年屈维廉、诺思科特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即《诺思科特一屈维廉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该做法()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政府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等传统事务以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亟需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材料中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D项正确;垄断资产阶级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B项;材料所述内容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不能表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遇到了阻力,而且当时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排除C项。故选D项。15.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两党制的发展与政府事务的复杂化,美国建立了文官制度,从 而确保在两党竞选中,国家事务能够正常运行,C项正确;“两官分途”不是削弱精英政治,现代美国也实行精英政治,排除A项;美国两党斗争愈演愈烈,不是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排除B项;材料与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初,政务处奏:“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合计不下数万人,生员不下数十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原奏保送优拔两途,定额无多,此外不免穷途之叹。”由此可知科举制度废除导致()A.原有社会凝聚机制削弱B.传统文化传承中断C.清朝统治崩溃D.普遍的失业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题意可得出:科举制度废除导致中年以上儒士发出穷途之叹,表明传统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失望,A项正确;科举制度废除没有使传统文化传承中断,排除B项;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排除C项;“普遍的失业现象”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7.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和严密的监察法律体系,下列监察官职与解释对应不一致的是选项监察官职解释A秦代御史大夫丞相副贰,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B汉代司隶校尉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C唐代御史台定期到各州县地方监狱视察执法情况D元代御史纠举官吏时,可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唐代的御史台是中央监察官,而非地方,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中涉及的监察官员与解释对应,不符合题意,排除。 18.法律和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子产“铸刑书”②《吕氏乡约》③《圣谕广训》④《永徽律疏》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子产“铸刑书”: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②《吕氏乡约》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所制订和实施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③《圣谕广训》是雍正二年(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清时期的国教;④《永徽律疏》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所以顺序为①④②③,C项正确;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19.如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始皇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A.秦国奠定霸业B.始皇个人品行C.秦朝速亡原因D.秦国制度创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然而公天下之端自始皇”“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等信息可知,三则材料分别强调秦的“法律”、“郡县制”“秦的创制立法”的积极作用,体现了秦国制度创新,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秦国创立的新制度,没有强调秦国奠定霸业,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涉及了秦的法律、政治制度和创制的立法,没有涉及秦始皇的个人品行,排除B项;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材料内容没有分析秦灭亡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20.《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二条: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 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B.具有成文法特点C.注重维护贵族的土地私有权D.强调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材料反映的是《十二铜表法》对公民用地的规定,用于避免公民之间因筑篱笆、筑围墙、挖沟等引起用地纠纷,说明古罗马利用法律规范社会行为,调解公民之间的经济纠纷,表明《十二铜表法》具有成文法特点,B项正确;“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不是材料主旨的体现,排除A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得越过”、“应留”等规定可知,材料的主旨是体现对民众系列民事纠纷的调解,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21.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中的规定,可以看出,罗马法在私有财产的保护方面更加理性客观,说明这一规定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罗马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限制特权,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到赔偿,并没有反对杀奴隶,因此不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2.历史推论是建立在对史实的正确解读基础之上的。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A.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B.古雅典的民主政治——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C.《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万民法的形成——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答案】C【解析】【详解】《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体现了平民地位的提高,C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工商业发展,排除A项;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排除B项;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不是万民法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23.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A.土地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D.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结合所学可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适应了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需要,B项正确;土地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集体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题中并没有提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排除C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且与题中描述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24.下图是唐代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描绘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针对此画及其场景的相关阐述,其中正确的是()A.这是唐代盛行朝贡贸易体制的客观记载B.画中使节、使臣由鸿胪寺负责接待C.此场景体现唐太宗“贵中华,贱夷狄”的政策D.此画生动地体现了文人画的意境特征【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职贡图》描绘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设置鸿胪寺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B项正确;《职贡图》为唐代阎立本所作,属于绘画作品,带有主观性,无法判定是否为客观记载,排除A项;唐太宗时期推行的是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而非“贵中华,贱夷狄”,排除C项;《职贡图》描绘的是朝贡贸易,而非表现文人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25.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A.医学水平长期低下B.民族国家观念发展C.民众卫生意识增强D.启蒙运动影响有限【答案】B【解析】【详解】基督教控制下欧洲,自10世纪以后,特别是17、18世纪,神化国王、崇尚国王作用的社会心态日益成长,说明欧洲的民族国家观念得到发展,B项正确;“医学”水平长期低下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民众“卫生意识”增强,C项错误;贯穿整个中世纪的社会心态的发展,不能说明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有限,D项错误。26.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A.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B.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C.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D.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非战公约》对各国将战争解决国际纠纷的否定,强调的是该条约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也是英法等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妥协的产物,B正确;该条约并未真正维护缔约国的安全,后被德国撕毁,AD排除;该条约主要是欧洲国家签订的,并非体现的是世界各国的意志,C排除。故选B。27.2001年,在根据宪法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B.说明了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制度 C.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只有一个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共同纲领》中就有规定,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所以C项错误。D项错误,我国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根据“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可知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这种提法,故答案选择A项。28.观察如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949年出现建交高峰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B.1972年建交高峰促进了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1992年出现建交高峰是因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D.三次建交高峰都坚持了不结盟的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国同苏联等17国家建交,出现建交高峰,是为了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A项正确;中国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推动1972年建交高峰,排除B项;1992年出现建交高峰是因为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C项;只有1992年建交高峰是实行不结盟的外交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29.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中国的对外交往。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故选B。60年代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也就谈不上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正常化和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制裁。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0.下表是部分国家与中国建交时间,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国家与中国建交时间国家与中国建交时间加拿大1970年10月13日意大利1970年11月6日奥地利1971年5月28日比利时1971年10月25日日本1972年9月29日联邦德国1972年10月11日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C.中苏关系正常化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及所学知识,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为摆脱内外困境,调整了对华政策,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到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推动了日本、联邦德国与中国建交。可见,中美关系的缓和推动了部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这是关键因素。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但不是导致日本、联邦德国与中国建交的关键因素,只是一个重要因素,排除;C项,从表中不难看出,20世纪70年代部分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联系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的态度,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中国迎来了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高潮。所以导致题 干中情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的缓和。“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苏争霸就白热化了,且中苏关系自20世纪60年代恶化以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缓和,排除;D项,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主要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材料中时间阶段不符,排除。【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答案】(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2)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解析】【详解】(1)趋势:依据材料“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得出选官范围不断扩大;依据材料“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得出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从选拔标准分析,得出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积极作用:从中央把持选官权分析,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基层流动分析,得出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 动;从选拔范围不断扩大分析,得出扩大了统治基础;从政府的行政效率分析,得出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2)背景:从中国近代的时代背景分析,得出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从科举制本身的弊端分析,得出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依据材料“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得出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依据材料“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得出民国政治的发展。32.古代中西法律比较材料一《唐律疏议》提出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而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法学总论》中存在着大量的强行性规范,其规定只是单纯地否定或强行要求某一行为,很少阐述若违反该法律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唐律疏议》在相应规则后都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性规则。《法学总论》对物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它将物权分为了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对每一项物权进行了以篇为框架的阐述,而《唐律疏议》缺乏“所有权”这一重要概念,在债的制度上,唐律则体现出朴素、简洁的特点,其广度仅涉及契约、侵损等领域。——摘编自陆涵缘《浅析〈法学总论〉与〈唐律疏议〉的差异》材料二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作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梁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律疏议》与《法学总论》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法治思想的进步之处。【答案】(1)差异:《唐律疏议》注重法律与儒学结合,《法学总论》注重法律与宗教结合;《唐律疏议》既强调法律规定又强调法律责任,而《法学总论》只强调法律规定;《唐律疏议》侧重公法,物权法简洁,而《法学总论》更侧重私法,物权法发达。原因:思想:《唐律疏议》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礼入法),《法学总论》受自然法思想和基督教影响;经济:中国是自然经济为主,罗马商品经济发达;政治:中国是高度专制中央集权,罗马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制定宪法作为法治的前提(反对人治);注重保障人民权利(兴民权);实行司法独立。 【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差异:根据材料一“《唐律疏议》提出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而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唐律疏议》注重法律与儒学结合,《法学总论》注重法律与宗教结合;根据材料一“……《法学总论》中存在着大量的强行性规范,其规定只是单纯地否定或强行要求某一行为,很少阐述若违反该法律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唐律疏议》在相应规则后都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性规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唐律疏议》既强调法律规定又强调法律责任,而《法学总论》只强调法律规定;根据材料一“……《法学总论》对物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它将物权分为了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对每一项物权进行了以篇为框架的阐述,而《唐律疏议》缺乏‘所有权’这一重要概念,在债的制度上,唐律则体现出朴素、简洁的特点,其广度仅涉及契约、侵损等领域”,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唐律疏议》侧重公法,物权法简洁,而《法学总论》更侧重私法,物权法发达。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唐律疏议》与《法学总论》不同的原因。如:思想上,《唐律疏议》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礼入法),《法学总论》受自然法思想和基督教影响;经济上,中国是自然经济为主,罗马商品经济发达;政治上,中国是高度专制中央集权,罗马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小问2详解】进步之处:根据材料二“……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作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制定宪法作为法治的前提(反对人治);根据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注重保障人民权利(兴民权);根据材料二“……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实行司法独立。【点睛】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慧德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天长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数学(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02 22:05: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928.6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