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庆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19世纪40年代后,面对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从战与和的夹缝里提出一个“守”字,以之为根本之策。其“守之策”有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据此可知,魏源的海战思想()A.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指导B.深受传统军事观念的影响C.体现了士大夫的救亡诉求D.利于提升近代的海防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面对形势的巨大变化,魏源没有迎合形势的需要提出变革,而是主张防守,并且步步退让,这体现了传统军事观念的影响,B项正确;魏源不是洋务派的代表,他的主张也没有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理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排除A项;魏源的主张并不是要救亡,实际上带有妥协的考量,排除C项;魏源的海战思想不利于提升近代的海防意识,排除D项。故选B项。2.清朝时期,广东地区种植甘蔗的现象较为普遍,“蔗田几与禾田等”。合浦人陈大恒,开设糖坊,榨蔗制糖,一次就卖给一个糖商五万片,其规模已相当可观。广东番禺、东莞、增城等地的蔗糖甚至远销海外,“至于红毛(指在东南亚的荷兰殖民者)、日本、琉球、暹罗斛(今泰国)、吕宋”。这反映了当时广东地区()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区域间的长途贸易发达C.农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D.经济作物种植已成主流【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清朝时期广东地区普遍种植经济作物甘蔗,生产的糖远销海外,由此体现了农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C项正确;广东地区大量种植甘蔗,但并不能说明整个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种植经济作物,产品远销海外,并不能体现长途贸易的发达,排除B项;根据“蔗田几与禾田等”可知当时依然种植大量的粮食作物,所以并不能说明经济作物种植成为主流,排除D项。故选C项。3.汉朝时期,官方教育与民间私学相结合的乡里教化方式,不可不谓是统治术上的一大智慧。据《后汉书·李膺传》载:“(李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威恩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益州纪其政化。”据此可知,汉朝的乡里教化() A.发挥了地方官吏的示范作用B.推动了儒学世俗化与大众化C.促进了蜀地开发与民族交融D.体现了基层治理的重大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李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威恩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益州纪其政化。”可得出地方太守在地方开设学样,设立教条,以身作则,对民众及地方治理起到了示范作用,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儒学的世俗化,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C项;乡里教化并不是重大创新,排除D项。故选A项。4.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这表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A.尽管妥协但政治上日趋成熟B.缺乏足够的实力来巩固政权C.已认清袁世凯的反革命本质D.认识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答案】C【解析】【详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袁世凯不好,说明此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认清了袁世凯的反革命本质,故选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说明他们在政治上不成熟,排除A;材料内容只反映了革命派对袁世凯的认识,并不能说明他们缺乏足够的实力来巩固政权,排除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排除D。5.南朝刘宋时期,医者唐赐因饮酒得病吐虫而死。其妻张氏遵其遗嘱剖腹检查,郡县法官认为张氏剖腹残忍,属伤夫罪,而唐赐之子不禁止母亲剖父尸,属不孝。结果,判唐赐之子弃市,张氏五年刑。该案的判决表明A.当时司法量刑不避亲疏B.地方官员随意解释法律C.纲常观念影响法律判决D.深受理学道德教化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属伤夫罪”“不孝罪”体现的是儒家伦理道德对法律判决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与司法量刑不避亲疏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地方官员随意解释法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理学是在宋朝时期产生的,排除D项。故选C项。6.“(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 于下图中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此次大会应该是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宪法大纲,据此分析可知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①②③地点均不合题意,故A、B、C项排除。【名师点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次伟大预演,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这里就是江西的瑞金。7.公元9世纪,教皇利奥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加冕,参加仪式的教徒高呼“上帝以西罗马皇帝的金冠授予查理,查理就是伟大的、和平的罗马皇帝和罗马教皇的保护人!”这一事件表明()A.罗马帝国的分裂B.西欧社会的统一C.宗教力量的式微D.西欧社会教权与王权二元政治结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9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根据材料“上帝以西罗马皇帝的金冠授予查理,查理就是伟大的、和平的罗马皇帝和罗马教皇的保护人!”及所学可知,当时王权需要借助教权,教权也需要借助王权,之后教权与王权共同组成了二元政治结构,形成了既相互联合又相互斗争的关系,D项正确;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排除A项;中古西欧一直处于封君封臣制度下的分裂状态,排除B项;“公元9世纪,教皇利奥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加冕”说明当时罗马教廷的影响力仍然较大,排除C项。故选D项。8.有学者认为:“古代印度的思维和我们极为不同,他们不记历史,不重书写,他是口传神话和故事的海洋,却是文字记载历史的荒漠。整个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他的 塔、石柱、石窟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该学者旨在说明()A.他人记载仅照亮了印度的文学艺术B.整个印度中世纪史是由中国求法僧记载C.古代印度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D.古代印度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整个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可分析出古代印度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C项正确;他人记载仅照亮了印度的文学艺术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而非都是由中国求法僧记载,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古代印度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9.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下列表格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和成就,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1980年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起开放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城市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截止201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A.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招B.形成多战略、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C.对外开放使我国日益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D.对外开放的步骤是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答案】B【解析】【详解】改革开放40年,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是多战略,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招,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对外开放使我国日益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是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0.历史研究中,人口的增加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根据《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指出1900~1950年间上海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水平的提高B.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C.《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D.“一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重工业快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00~1950年的上海。根据题干“人口的增加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及表格数据可知,1900年到1950年,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与题干时间及信息无关,排除C项;“一五”计划实施于1953年至1957年,其主要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B.C.D.【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描述的是汉代播种工具耧车的相关信息,耧车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炒颈两项工作,B项正确,图A是汉代时期的新式农具耦犁,有利于提高耕田的效率,排除A项;图C是三国时期马钧改进的灌溉工具翻车,排除C项;图D是唐代时期的曲辕犁,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罗马,私人法学家的意见在案件裁决中起重要作用,因为担任法官的官员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法学家。法学家可以有多种形式表达他们的主张,有时是回答具体的法律问题,有时写成法学教材或专著。这些私人见解被国家法官所引用采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后来还被收入《民法大全》。据此推断()A.罗马法诉讼程序不断优化B.私人法学家主导司法裁决C法官不具备专业司法能力D.罗马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私人法学家的意见在案件裁决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后来还被收入《民法大全》。”可得出,罗马法在不断的调整中发展完善,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没有具体指诉讼程序,排除A项;主导说法错误,排除B项;法官是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的,排除C项。故选D项。13.1982.1983年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并按照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方针,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建立了老干部的离休、退休制度,开始废除实际上长期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些措施A.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B.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C.增强了行政机关的活力D.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原干部人事制度缺乏严格的淘汰与退休机制,现在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调整了领导班子,打破领导职务终身制,有利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竞争机制,从而增强行政机关的活力,故选C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时间为“1982、1983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是在1992年十四大会议,公务员制开始推行是1993年,故排除B和D。14.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B.C.D.【答案】A【解析】【详解】1913—1921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根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前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D都与这一趋势不符,排除BCD。15.近日,包括英国、葡萄牙、美国等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不寻常的猴痘病例。世卫组织称:猴痘疫情在非流行国家可控。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在各种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B.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C.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D.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种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说明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D项正确;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科技对医疗机构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排除B项;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 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1922年,列宁在一次报告中严厉批评党内的官僚主义作风:一场对国计民生有利且交易双方两相情愿的进口贸易,却经历了“各部门向党中央递送报告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国家政治保卫局和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分别展开调查,并将报告递交给中央政治局→政治局签发购买指令”的流程。列宁的报告从侧面表明当时A.新经济政策实施遇到了阻碍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彻底失效C.苏联工业化缺乏必要的资金D.西方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1922年,列宁在一次报告中对官僚主义作风进行了严厉批评,一场对国计民生有利且交易双方两相情愿的进口贸易,要经过诸多的流程,这从侧面表明了当时的新经济政策实施遇到了阻碍,A项正确;1922年已经是新经济政策时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苏联工业化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侧面无法表明西方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加剧,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城市建筑的变迁深刻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世纪英格兰多数城市中,由于土地限制的原因,多数住宅采用的是纵向的建筑形式。这一类型的建筑只有临街的那一面或许有宽大窗户,但除前屋之外就很难采自然光了。厚实的公墙上不可能开窗户,它们构成住房的两侧界线。如果需要更多的空间,房舍只能向后一间一间地延伸,直至屋后的空地或院子,但这只会使里屋更阴暗。如果需要空间更多,唯一的选择就是加高楼层,达到四五层甚至更多。不过更常见的是,房基最初的规划只能承受两三层。这样不顾规划而向上增加房屋的高度,是造成房屋容易损毁不够结实的原因之一。——摘编自郭薇《中世纪英格兰城市生活环境考察》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升降机的发明、运用克服了这一障碍。1852年,美国的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年2月纽约的迪马列斯特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1883—1885年芝加哥修建了10层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这是第一座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1895年建成的20层、92米高的美国公证大楼是第一幢全部用钢做骨架的高层建筑。19世纪末年,美国的高层建筑已达29层118米高。——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建筑发生的变化,并概述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城市建筑变迁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1)变化:出现高层建筑;钢材成为主要结构材料;房屋建筑更加坚固;趋向宽敞明亮。(任选3点)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科技的发展;设计理念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2)关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城市建筑水平和技术的提升,进而带来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面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唯一的选择就是加高楼层”可分析出出现高层建筑;根据材料“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可分析出钢材成为主要结构材料;根据材料“全部用钢做骨架的高层建筑”可分析出房屋建筑更加坚固;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趋向宽敞明亮。(任选3点)原因:根据材料“蒸汽动力升降机”、“电动升降机”可分析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电动升降机”可分析出科技的发展;根据材料“这是第一座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可分析出设计理念的进步;根据材料“19世纪末年,美国的高层建筑已达29层118米高。”可分析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小问2详解】关系: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升降机的发明、运用克服了这一障碍。”、“1895年建成的20层、92米高的美国公证大楼是第一幢全部用钢做骨架的高层建筑。”可分析出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城市建筑水平和技术的提升,进而带来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面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536年,郑国名臣子产主持铸刑书,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子产因此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信中写道:“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郑国大概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随着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材料二《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大明律的许多条文直接来自《唐律》,但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法国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摘编处百度词条和维基百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铸刑书的政治背景。子产和叔向之争反映了哪两种思想的斗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要指出《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原则。并简要比较中国《唐律》与《拿破仑法典》的本质上的差异。【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贵族阶层力量衰落,平民阶层力量逐渐壮大社会处于转型期。思想斗争:子产和叔向之争是德治和法治之争。(2)体系完备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中华法系形成影响深远。(3)《法国民法典》体现的民法原则有:自由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自由原则(或者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等。本质差异:中国《唐律》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化进程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法律。【解析】【详解】(1)背景:材料一“铸刑书,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说明“礼制”下的等级尊卑遭破坏,结合所学,可从礼制、贵族、平民等角度概括背景,如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贵族阶层力量衰落,平民阶层力量逐渐壮大社会处于转型期。斗争:根据材料“子产主持铸刑书”“叔向道,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可分析出子产和叔向之争是德治和法治之争。(2)根据材料二对《唐律疏议》篇名介绍,可知其包含了制度、生活、社会经济、安全、司法、秩序等方方面面,结合所学得出体系完备; (3)基本原则:依据材料中“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得出:平等自由原则;根据材料“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可分析出契约自由原则;依据材料中“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得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差异:其本质是一定时期的阶级和社会制度的代表。其差异,是传统与近代的差异。如:中国《唐律》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化进程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法律。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臣自钦取来京,至今二十四载,昼夜竭力,以全备理推之法,详察穷理之书,从西字已经翻译而未刻者,皆校对而增修之,纂集之;其未经翻译者则接续而翻译,以加补之,辑集成轶,庶几能备理推之要法矣。……盖历法有属法之数,有立法之理,设惟有其法之数而无其法之理,即如人惟有形体而无灵性,亦如诸星惟有定所而无运动之照临焉。夫历理为诸星恒动定规之所由,如泉源为水流之所自也。……孔孟之学万世不磨,理推之学亦然。——摘编自[比]南怀仁集述:《穷理学存(外一种)》(1683年)材料二“西学东渐”以西学的发展为前提,而正是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相对发达的西学,使之有资格“东渐”。“西学东渐”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在向全球扩张中面对东方大国而采取的一种略区别于殖民扩张的交往形式。最早传播西学的是明未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摘编自罗本琦、方国根《明末“西学东渐”的缘起申说》材料三西学中源说最初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等人提出的,依据孔子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说明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学术流传到西方后,由他们(西方人)发扬光大了的。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于是,西学中源说成为清代文化思想中对待西学态度的主流。——摘编自张西平《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历史反思》(1)分别概述每则材料关于西学东渐的信息,并说明其对研究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价值。(2)简析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发展的原因。(3)谈谈你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认识。【答案】(1)信息及价值:材料一是当事人传教士南怀仁的著作,可用于研究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具体内容和进程;材料二是研究者的分析,描述的是西学东渐的背景及刚刚出现时的情况,可用于研究西学东渐的缘起;材料三呈现的是当代研究者对西学中源学说流行情况的梳理,可用于分析明未清初中国社会对西学东渐的态度及其经验教训。(2)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欧洲殖民主义扩张的需要;传教士的努力;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明清上层社会的西学中源说的流行。(答出三点即可) (3)认识:西学的传人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西学中源说表面上弘扬了中华文化,实际上却使中国知识分子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沾沾自喜,丧失向外部世界学习的动力;对待不同文化需要有一种包容精神。(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关于“信息及价值”,由材料“南怀仁集述:《穷理学存(外一种)》”“臣自钦取来京,至今二十四载,昼夜竭力,以全备理推之法,详察穷理之书,从西字已经翻译而未刻者,皆校对而增修之,纂集之”,南怀仁作为西学东渐的西方传教士的代表,他的自述可用于研究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具体内容和进程;由材料“臣自钦取来京,至今二十四载,昼夜竭力”“资本主义在向全球扩张中面对东方大国而采取的一种略区别于殖民扩张的交往形式。最早传播西学的是明未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可得出材料一材料二可用来描述西学东渐的背景和研究西学东渐的缘起;由材料“孔孟之学万世不磨,理推之学亦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学术流传到西方后,由他们(西方人)发扬光大了的”,可得出材料一材料三可用于分析明未清初中国社会对西学东渐的态度及其经验教训。【小问2详解】由材料“资本主义在向全球扩张中面对东方大国而采取的一种略区别于殖民扩张的交往形式”,可得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和欧洲殖民主义扩张;由材料“最早传播西学的是明未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可得出传教士的努力;结合所学,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重视与农业相关的天文历法;由材料“西学中源说成为清代文化思想中对待西学态度的主流”,可得出明清上层社会的西学中源说的流行。【小问3详解】西学东渐意味着西方的学问传到中国来,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关于西学中源说,一定程度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历史文化自豪感。但是,忽视不同地域产生类似文化的可能性,一味对传统文化盲目自信,容易造成夜郎自大的心态,不利于学习外部文化。不同文化,要持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自身文化。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际秩序发展史大事件时间大事件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1651年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发动英荷战争。1882年德、奥、意三国在雏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此后4次续订并增补条款。 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1945年英、美、中、苏等50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宪章》。1947年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70年25届联大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进《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论题,运用世界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答案】论题:近代国际秩序不断发展完善论述:1618-1648年的30年战争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是近代国际法国际秩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旧体系已难以维系。于是一战、二战相继爆发。尽管1928年的《非战公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平的作用,但并没有化解矛盾。二战中《联合国宪章》的签署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通过各项国际协议推动了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国际秩序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协议的签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修改,以及国际组织的出现,国际秩序在不断发展完善。【解析】【详解】论题:材料中的内容所涉及的都是国际关系,因此可得出近代国际秩序不断发展完善。论述: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可得出,1618-1648年的30年战争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是近代国际法国际秩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根据所学可得出,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旧体系已难以维系。于是一战、二战相继爆发。尽管1928年的《非战公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平的作用,但并没有化解矛盾。根据“英、美、中、苏等50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宪章》。”可得出二战中《联合国宪章》的签署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通过各项国际协议推动了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国际秩序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最后总结可得出,随着国际协议的签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修改,以及国际组织的出现,国际秩序在不断发展完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6-19 10:40:1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344.1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