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庆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测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总计25题,共50分)1.1960年,安徽省省委书记曾希圣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10月,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据36个县的调查,施行责任田后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38.9%。这一政策()A.源于农民的自主性探索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C.反映建设道路的新探索D.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1960年安徽省农业生产中实行责任到人,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分配中实行平均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积极性不高。综合起来看,“反映建设道路的新探索”的说法符合题意,C项正确。“源于农民的自主性探索”的说法与题干“省委书记曾希圣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相矛盾,排除A项;据所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与题干时空1960年不一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信息,材料中的做法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C项。2.如图所示,决定这一历史进程快慢及走向的关键因素是()1950—1955年在华进出口外商经营情况A.“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B.国民经济的恢复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D.朝鲜战争的爆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50年至1955年,中国进口额、出 口额、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总额的比重都呈现出极大幅度的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与应对朝鲜战争有关,D项正确;“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影响了与资本在国家的贸易,但不会影响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排除A项;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国民经济恢复应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排除B项;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影响了与资本在国家之间的贸易,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排除C项。故选D项。3.1954年,毛泽东接到苏联发来的一封电报,电报中,苏联政府通告中方,正在柏林召开的“四大国外长会议”拟举行一次包括中国在内的“五大国会议”,讨论如何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问题,苏方希望中国能派遣代表团参加这次会议。周恩来带队出席的中方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贡献是()A.使朝鲜问题排除美国的阻挠达成协议B.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C.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顺利进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中方代表团在会议期间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B项正确;据所学,日内瓦会议并未就朝鲜问题达成协议,排除A项;据所学,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的是中印、中缅的联合声明,并非日内瓦会议上中方代表团的重大贡献,排除C项;据所学,中方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顺利进行,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排除D项。故选B项。4.1949—1958年,中国集中出版了一批介绍苏联科学技术知识的通俗科普图书,如《苏联大众科学丛书》《苏联大众无线电丛书》等,此外还有农业畜牧类、医药卫生类、少年儿童科普类读物等。这些书的出版()A.推动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C.宣传了计划经济体制优势D.提升了全体国人的科学素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根据材料“1949—1958年,中国集中出版了一批介绍苏联科学技术知识的通俗科普图书,如《苏联大众科学丛书》《苏联大众无线电丛书》等,此外还有农业畜牧类、医药卫生类、少年儿童科普类读物等。”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科学 技术的支撑,而苏联科普图书在中国的出版,正适应了这一客观需求,B项正确;三大改造在内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完整全面,排除A项;这些科普书的内容并未涉及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苏联书籍的出版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一部分国人的科学素养,但“全体”一词过于绝对和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是创作于1959年的宣传画《春耕》,描绘了一个女拖拉机手进行春耕春种的场景。该作品旨在()A.说明农田耕作已经实现机械化B.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C.展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D.表明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体制,材料中女拖拉机手进行春耕的宣传画表现出人们对于人民公社发展的美好希望,B项正确;材料宣传画中只有一个拖拉机手,不能反映耕作机械化的实现,且不符合当时的国情,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为宣传画,只通过材料中一个女拖拉机手不能说明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6.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在本质上造成了一个地租被农民平分完毕的小农经济与雄心勃勃的工业化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学者意在强调()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生产关系需要适时调整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初期(中国)。从题干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后,个体农业生产生产力水平落后,无法满足工业化所需的基础支撑,应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适应工业发展的需求,B 项正确;土地改革后,自然经济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1956年八大,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排除C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7.1955年7月,中国艺术团邀请美国歌剧团来中国演出;同年11月,中国举行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名著《草叶集》出版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并向六位美国著名文化人士发出了来华邀请。1956年,中国京剧代表团访日演出,受到日本各界的欢迎。这些交流活动的历史背景是()A.中苏关系出现严重恶化B.中国积极改善外部环境C.双百方针促进文艺发展D.美国放松对中国封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1956年(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时期中国和美国与日本的交往都是在中国积极改善外部环境的背景下进行的,B项正确;1955年中苏关系还没有严重恶化,排除A项;本题的主要结论是:这些交流活动的历史背景应在1955年前,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C项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当时美国并没有放松对中国的封锁,排除D项。故选B项。8.1964年,四川省铁路营业里程为1501公里,到1980年已经增加到2886公里。新建的企业主要沿宝成、成昆、成渝、川黔及襄渝铁路线进行分布。资阳、隆昌、达县等工业城镇开始快速发展。这一变化发展主要得益于()A.中国高铁建设不断发展B.邓小平主持国民经济整顿工作C.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D.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80年代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新建的企业主要沿宝成、成昆、成渝、川黔及襄渝铁路线进行分布。资阳、隆昌、达县等工业城镇开始快速发展。”可得出西南地区的铁路事业及工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三线建设的开展,把部分工业转移到西南地区,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的铁路只是普通的铁路,不是高铁,排除A项;邓小平主持国民经济整顿工作是在文革时期,排除B项;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才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C项。9.1961—1963年,原先从农村招收的2500万职工被精简下放到农村,由此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人口逆向流动。同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减少4.8万家,相当于1960年全部企业数的44.8%。这表明党和政府() A.意在结束人民公社运动B.开始冲破苏联模式束缚C.试图纠正“左”倾错误D.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61—1963年,原先从农村招收的2500万职工被精简下放到农村,由此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人口逆向流动”并所学知识可知,在“左”倾错误影响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材料中1961—1963年人口的逆向流动反映了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后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这是纠正“左”倾错误的体现,C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排除A项;冲破苏联模式束缚始于20世纪50年代,排除B项;正确分析主要矛盾是1956年的中共八大,排除D项。故选C项。10.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B.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可得出这些思想主张都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方面推动了中国近社会的进步,从这一角度理解,它们是有一致的地方,C项正确;三民主义照搬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并没有结合国情,排除A项;三民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排除B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并不是革命理论,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排除D项。故选C项。11.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以某项专业的生产和经营为主的“专业户”,城镇地区出现了以个人及家庭为生产经营主体的“个体户”。这一现象的出现()A.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顺应了发展市场经济需要C.缓和了城乡经济发展不均的矛盾D.说明城乡体制改革同步推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八十年代。根据材料“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以某项专业的生产和经营为主的‘专业户’,城镇地区出现了以个人及家庭为生产经营主体的‘个体户’”可知,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农村地区出现“专业户”,城镇地区出现“个体户”,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表现,A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专业户”和“个体户”的出现,没有体现城乡经济发展不均的信息,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之后才在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图为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颁布后创作的漫画,该方案()A.开启了中国供给侧改革序幕B.消除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矛盾C.根源于经济体制结构性调整D.改变了政府职能的本质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图片信息反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政府积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体现了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C项正确;图片信息与供给侧改革无关,也不能得出“开启”的说法,排除A项;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图片信息未体现政府职能本质特征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13.1986年,有西方记者评价中国农民企业家“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方面的经验”“不知道如何管理一家工厂,不知道如何做财务报表,也不知道怎样才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然而,他们的企业却蓬勃发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C.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的完成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80年代,外国记者认为中国的农民企业家没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然而现实是他们的企业却蓬勃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深入,所以他们虽然没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他们一方面在改革中累计企业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享受到政策的红利,B 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史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C项表述不符逻辑,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结构逐渐变成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这样的结果并不利于农民企业家企业的发展,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史实,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才刚刚开始,还未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14.中国改革前的企业领导体制是“党委发号召,厂长做报告,代表举举手,工会跑龙套”,一些不大懂经济、技术和管理的干部掌握着企业的决策权和指挥权;1984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厂长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法人代表,对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负责,全面领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这一改变()A.加快了城乡经济发展B.推动了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C.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D.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一些不大懂经济、技术和管理的干部掌握着企业的决策权和指挥权”“1984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厂长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法人代表,对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负责,全面领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可得出城市改革以来,国企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C项正确;材料无关农村改革,得不出城乡经济发展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B项;我国是1992年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材料无关经济体制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示占比变化()A.有利于民众失业问题的解决B.体现了城市产业结构的日益完善C.反映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1987年非公有制经济占比明显扩大,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农村和城市私有制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就业形式多样,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A 项正确;图示信息反映的主题是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而非产业结构,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符合题目时间,排除C项;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属于因果倒置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6.据统计,1978~2017年,我国的贸易伙伴由40多个发展到231个国家和地区,除欧盟、美国、东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外,我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增长,东盟于2011年超越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这反映了我国()A.外贸质量跃上新台阶B.贸易结构逐步改善C.外贸市场日趋多元化D.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伙伴不断增加,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快速增长,这反映了我国外贸市场日趋多元化,C项正确;贸易伙伴和贸易额的增加,不意味着外贸质量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贸易产品的种类,无法得出“贸易结构逐步改善”的结论,排除B项;"全面融入”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7.1990—1991年,上海新成立的外资银行有14家;1994—1995年,石家庄、武汉、西安、昆明等10个内陆省会先后出现了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至1995年底,驻华外资金融机构达到683家。这可以说明,这一时期()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B.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国内金融体制全面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国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方便引进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体现,B项正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决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C项;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体现,但当时并未对金融体制进行根本性改变,“全面转型”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18.不同时期的古埃及文献对边疆有不同的记述。最初,边疆用来区分埃及疆域内不同区域的界限;随着 古埃及人对地理认知的增强,边疆则更多用于埃及和外族疆域的划分,埃及人由最初对边疆的恐惧发展为对边疆扩展的期待。这种变化()A.肇始于古埃及国家专制集权体制建立B.说明地理知识进步是对外扩展的动力C.映射出埃及人对周边地区影响力增强D.源于古埃及国家实现了国家最终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文明产生时期(埃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古埃及人边疆观由“区分埃及疆域内不同区域的界限”到“更多用于埃及和外族疆域的划分”,由“由最初对边疆的恐惧发展为对边疆扩展的期待”,古埃及人边疆意识的这种改变会助推古埃及积极向外扩展疆域,其边疆观映射出古埃及对周边地区影响力的增强,C项正确;王权加强是推动疆域观改变的原因之一,“肇始于”的说法缺乏依据,排除A项;地理知识进步为埃及扩张提供了技术条件,但不是扩张的动力,排除B项;对外扩张不一定源于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19.某学者在西方被称为“史学之父”,是他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判的方法撰述历史,其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该学者是()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方)。根据“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体裁”“《历史》”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历史》是西方古代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A项正确;修昔底德撰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排除B项;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家、政治家,排除CD项。故选A项。20.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经历了两百年左右的向海外移民时期。海外移民通常是由某一城邦发起的,它提供船只和所需各项生产资料,被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它被称为子邦。母邦可从子邦地区获得粮食及铜铁锡等原料,同时以本土所产工业品和油酒之类与子邦相互交换。由此可知,希腊的海外移民运动()A.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剧了城邦间的社会矛盾C.开了对外殖民历史先河D.促进了古代希腊人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文明。根据材料“ 母邦可从子邦地区获得粮食及铜铁锡等原料,同时以本土所产工业品和油酒之类与子邦相互交换。”可知,古希腊时期,母邦可从子邦地区获得原料,而子邦地区从母邦获得工业品和油酒之类,说明古希腊母邦与子邦之间的商品交换非常活跃,客观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母邦与子邦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城邦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外殖民的信息,排除B项和C项;印欧人迁徙到巴尔干地区,与当地人融合,促使了古代希腊人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21.公元前22世纪末,两河流域的乌尔那姆城邦颁布的法典规定;离婚需向政府支付白银;不可作伪证;禁止巫术;打架斗殴等各类刑事案件按伤害轻重处罚金或各种酷刑。这说明《乌尔那姆法典》()A.影响后世两河流域国家的立法活动B.蕴含着罪责法定、男女平等的思想C.借鉴《汉谟拉比法典》的有益成果D.践行轻罪重罚理论以维持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时空是公元前22世纪末的乌尔那姆城邦。根据材料“离婚需向政府支付白银;不可作伪证;禁止巫术;打架斗殴等各类刑事案件按伤害轻重处罚金或各种酷刑”可知,《乌尔那姆法典》规定的一系列条文及其立法精神在后世的《汉谟拉比法典》等法典中多有体现,说明其深刻影响后世两河流域国家的立法,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反映男女平等思想且不合史实,两河流域文明时期女性地位相对低下,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颁布于公元前18世纪,时间不符,排除C项;《乌尔那姆法典》没有体现轻罪重罚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22.根据罗马法的令状制度,任何人对损害或者即将损害公有物的行为都可以直接向执法官申请颁布一道禁止或者恢复令状,以使侵害人停止侵害行为或者避免侵害的发生。这一制度()A.有效提升了罗马的国家治理能力B.与《汉谟拉比法典》如出一辙C.是古代罗马直接民主的重要体现D.导致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任何罗马公民都可以向执法官申请颁布一道禁止或者恢复令状,以使侵害人停止侵害行为或者避免侵害的发生”可以看出,罗马法较看重对国家公共利益的维护,通过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从而有效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强调保护私有财产,材料强调国家公共利益,排除B项;古代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排除C项;材料体现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但看不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23.距今约1万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们已经开始种植小麦,中国先民也已尝试种植水稻和小米,美洲印第安人开始种植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作物。这些史实表明()A.农耕是早期文明的共同特点B.古代文明处于封闭隔绝状态 C.定居生活推动早期城市出现D.古代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万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中国、美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美索不达米亚、中国、美洲这些文明中心都以农耕文明为特色,培育出多种农作物,这些史实可以用来说明早期文明的共同特点是农耕文明,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排除B项;材料信息是农耕文明,没有涉及早期城市,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古代文明并不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古代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24.西欧中世纪时,有城市力量强大,很早开始自治且还发展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如威尼斯;有的城市用金钱一次性赎买城市自治权;有的城市是在与领主的激烈斗争中取得自治权的;有的城市还出现领主主动授予城市特权的情况。这些现象的出现()A.推动了资产阶级的壮大B.体现了领主统治的衰败C.根源于封建经济的发展D.得益于斗争形式的多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城市的自治。根据材料“西欧中世纪时,有的城市力量强大,很早开始自治且还发展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如威尼斯;有的城市用金钱一次性赎买城市自治权;有的城市是在与领主的激烈斗争中取得自治权的;有的城市还出现领主主动授予城市特权的情况。”可知,西欧中世纪之时,城市自治的形式多样化,但其根源在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以及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C项正确;西方资产阶级产生的时间是14——15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城市实现自治的多种形式,没有体现领主统治衰败以及斗争形式多样化的信息,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25.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哈里发”的本意为“继承者”,是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的领袖,也是阿拉伯帝国政治生活中的首脑。这表明阿拉伯帝国()A.推行对外扩张政策B.促成东西文化交流C.实行政教合一体制D.受奥斯曼帝国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哈里发’的本意为‘继承者‘ ,是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的领袖,也是阿拉伯帝国政治生活中的首脑。”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的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在他身上体现出了政教合一的特点,这表明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东西文化交流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联系,且阿拉伯帝国是公元632年到公元1258年,奥斯曼帝国是公元1299年到公元1923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总计3题,共50分)26.中西方城市因国情不同,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城市是皇权统治下的城市,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权力的观念对城市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郡县治所和军事要塞。财政收支由政权把持,经济活动受到政权的主导和官僚阶层盘剥。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使城市功能突破原有的分区,改变城市的阶级构成。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这对城市社会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控制,中国古代的城市在向近代城市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工商业缺少立法方面的保护,使得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缓慢,城市更多的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摘编自管兵兵、葛华阳《明清城市结构初探》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既不起源于伯爵的城堡,也不起源于大教区管辖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讲,它们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所以在这些城市中......无法阻碍资本主义结构的潜组织因素的结合。在西欧封建社会远未衰落之际,就形成了城市自治,城市自治政府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城市有自行管主不能直接征收。——摘编自金观涛《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明清时期城市结构的相关因素。(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明清时期的城市相比,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点。【答案】(1)因素:君主专制统治(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权力的观念);城市的职能;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城镇的出现;经济政策及立法。(2)特点: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城市自治受封建势力影响小;主要是经济功能;城市自治政府征税;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因素:根据材料“明清城市是皇权统治下的城市,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权力的观念对城市结构有 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知,君主专制统治,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权力的观念;根据材料“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郡县治所和军事要塞。”可知,城市的职能;根据材料“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使城市功能突破原有的分区,改变城市的阶级构成。”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这对城市社会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可知,工商业城镇的出现;根据材料“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工商业缺少立法方面的保护,使得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缓慢,城市更多的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可知,经济政策及立法。【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发展。特点:根据材料“从地理位置上讲,它们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可知,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城市自治受封建势力影响小;根据材料“所以在这些城市中......无法阻碍资本主义结构的潜组织因素的结合。”可知,主要是经济功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根据材料“在西欧封建社会远未衰落之际,就形成了城市自治,城市自治政府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城市有自行管主不能直接征收。”可知,城市自治政府征税。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8年,翦伯赞在《历史哲学教程》中指出:"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宣扬我们的祖先,而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都放在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种种侵略史观的批判、对中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英雄的讽歌,以及对那些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的谴责”。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社会形态说,同时紧密结合中国自身历史特点,把中国历史演变当作有规律的过程来把握,以翔实的史料系统阐述了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并深刻地揭示了其中内在的规律性。郭沫若在谈到这时期自己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时公开宣称:"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呢?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队伍和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以至有人惊呼:"今日研究社会科学者,已多趋于唯物派一途"。当然,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也出现了一种以古喻今、以古人古事说今人今事、把历史和现实简单类比、一概否定统治阶级的活动等实用主义的倾向。到抗战后期,史学研究者开始自觉加以纠正,使自己的史学研究更加实事求是。——摘编自陈前《论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迅速发展》材料二戴逸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尊重历史事实,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具体论断是可以修改、可以补充的,但唯物论、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长青的。"2005年,在《经济—社会史评论》座谈会上,齐世荣、侯建新、马克盎等学者谈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的考察,如果在世界历史的大的坐标系内进行的话,就有可能看得更加清楚"。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 ——摘编自侯云灏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成就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特点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表现。【答案】(1)特点:时代性和民族性凸显;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人民性;由初期的“致用”向后期的“求真”转化。影响: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蓬勃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的主导和主流;突破了传统史学研究模式,推动了中国历史学的科学化进程;积极配合并推动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学研究发展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2)表现:打造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全球视野;突出中国特色。【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抗战时期。据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都放在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种种侵略史观的批判、对中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英雄的讽歌”,得出时代性和民族性凸显;据材料一“以翔实的史料系统阐述了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并深刻地揭示了其中内在的规律性”,得出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据材料一“人民本位”,得出人民性;据材料一“今日研究社会科学者,已多趋于唯物派一途……到抗战后期,史学研究者开始自觉加以纠正,使自己的史学研究更加实事求是”,得出由初期的“致用”向后期的“求真”转化。影响:从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分析,得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蓬勃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的主导和主流;从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分析,得出突破了传统史学研究模式,推动了中国历史学的科学化进程;据材料一“主要研究方向都放在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种种侵略史观的批判、对中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英雄的讽歌,以及对那些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的谴责”,得出积极配合并推动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从对新中国史学研究分析,得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学研究发展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据材料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的考察,如果在世界历史的大的坐标系内进行的话,就有可能看得更加清楚”,得出打造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全球视野;据材料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得出突出中国特色。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的现代化发端于15世纪,其现代化模式在表象上体现为实践与理论的双重建构。15 世纪后期以来,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文化运动,祛除了封建迷信并建构了人类理性世界,并以理论为先导推动了一系列政治运动。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现代生产关系构成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实质,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被马克思明确界定为资本逻辑支配下的野蛮扩张过程。蕴含着“现代性”的社会财富来源于机器化大生产下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剥削,这种剥削状态使得劳动者成为“异化”状态。-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材料二从时间尺度来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大约比西方国家晚了一百年左右。晚清时期,中国被动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并始终伴随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迟滞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摘编自徐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及其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发展的有利政治条件。(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超越”西方现代化的表现。【答案】(1)西方:开始时间早;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并伴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对外扩张与掠夺。中国:现代化起步晚;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最终获得独立,创造现代化条件;走和平崛起道路。(2)条件:实现了民族独立;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推行和平外交,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表现: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超越了西方阶级矛盾尖锐;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西方侵略和扩张的发展路径;关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西方追求利益至上。【解析】【小问1详解】差异:根据材料“西方的现代化发端于15世纪”可知,在西方,开始时间早;根据材料“15世纪后期以来,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文化运动,祛除了封建迷信并建构了人类理性世界,并以理论为先导推动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可知,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并伴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根据材料“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被马克思明确界定为资本逻辑支配下的野蛮扩张过程。”可知,对外扩张与掠夺。根据材料“从时间尺度来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大约比西方国家晚了一百年左右。”可知,在中国,现代化起步晚;根据材料“晚清时期,中国被动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并始终伴随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可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最终获得独立,创造现代化条件;根据材料“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迟滞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可知,走和平崛起道路。 【小问2详解】条件:根据材料“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迟滞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了民族独立,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推行和平外交,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小问3详解】表现:根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超越了西方阶级矛盾尖锐,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西方侵略和扩张的发展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关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西方追求利益至上。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6-17 09:50: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1.2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