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恩施鄂西南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8

2/28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鄂西南三校高二年级九月联考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与试题卷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军旅文学在主流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地位松动,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获得了转身的可能与空间,得以在真正意义上从集体叙事走向个人叙事,从现实真实走向虚构叙事。由此,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开始了双重回归。“一是回归长篇小说的叙事性文体本源,开始注重形式创新和语言探索,文体自觉性显著提升;二是回归文学对象的生命伦理和生活本体,开始关照复杂人性和个人命运,重视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达。”前者呼应了建构叙事虚构的本体性以获得文学合法性要求,注重个人化写作、自由地虚构、强调叙事及叙事主体自身的意义等等,标示着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叙事观念的觉醒和文体观念的自觉;后者则反拨了长久以来“政治话语”对军旅文学的规训和异化,开始关注军人的个人命运和个体经验,在历史、战争和现实层面探寻更为广阔的人性空间和精神存在。原本被抽离了的“政治性结构”空洞,得到了叙事性伦理话语的填充。讲故事是小说家的本分,亦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千百年来,讲故事的手艺代代相传,叙事方法亦随之花样翻新,于是乎故事绵延不衰,常讲常新。正像时下文学界正在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讲好中国故事”,其在意识形态和文学层面的丰富内涵依然需要“故事”来承载。作为“中国故事”重要组成部分的“军旅故事”,从题材上看,聚焦的是“中国梦,强军梦”的进程,直面的是新军事变革实践,讲述的是军旅人生的喜怒哀乐,塑造的是新型高素质军人形象,关注的是战争进程或备战状态下军人的思想情感和 精神命运。而从思想主题、价值判断、审美品格、精神向度、写作伦理等层面视之,则是与“中国故事”高度统一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构成了对“中国故事”的重要支撑,也是不为过的。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立足“中国语境”,直面“中国经验”,而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是一种外在的途径和载体,最终需要被内化的情感、思想和精神所超越。囿于自身相对陈旧的文学观念和封闭单一的生活经验,当下的部分军旅作家缺乏宏阔的视野和整体性的文学思维,缺乏聚焦当下军队新变化、观察军营新情况的自觉意识,缺乏穿透事相直达心灵的锐利目光;部分军旅长篇小说对“战争历史”和“军旅经验”的叙述与表达还停留在事情的表层和故事层面的起承转合,没能向着更为本真的“存在”之境深潜,向着更富于生命痛感和思辨高度的写作伦理挺进。(摘编自朱向前、傅逸尘《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回望与省察》)材料二:若论及今年军旅文学界的大事件,当属军队作家马晓丽的短篇小说《俄罗斯陆军腰带》、徐怀中的报告文学《底色》等5部作品斩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二来,今年《人民文学》8月号刊出了军旅文学特辑,拿出一本刊物的容量供军旅文学作家集中展示,这在《人民文学》创刊以来也属罕见,对于军队作家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露脸”契机。细品这几部获奖作品,会发现它们共同的特性正与军旅文学的核心品性两相契合,且具有饱满的内在张力。好的作品需要具备语言魅力和精彩叙事等文学元素,文学修养和文学技能是前提和关键,也是作品能否“立住”的首要指标,而经典之作更是需要作家自身的情怀作为底蕴。尤其是军旅文学,它诞生于硝烟炮火之中,其内核深深根植于民族血脉,与军人的骨血融为一体,彰显着军人刚硬坚韧的精神品格。然而,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这些被精心挑选和组构的小说,大部分存在人物形象不够丰盈、内涵不够深入等问题,流于苍白的模式化写作。有的小说其实并不缺乏上文提到的“情怀”,但显然这种情怀或者说情结还远未内化为作品的精髓,塑造的人物有趋同化、脸谱化,人和人之间没有明显的性格区分,说话风格高度一致;或是过于理想化,仿佛给一个小故事强行扣上了大帽子,显然也不能达到作家提升作品内涵的期许。那么问题在哪里?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学性”的缺失。当作家失去精心营构故事、塑造人物的耐心,指望小说纯粹以主题优势胜出,显然是徒劳的。文学的叙述是要超越日常经验,翻越生活藩篱,落脚在另一种思维的开阔之处。当素材仅仅围绕作家的浅层研究,反而困囿于经验之内,或是建立起简单的对垒模式识真辨伪,不但支撑不起作品应有的格局,只能逼迫读者放弃阅读,失去阐释的兴趣。这两件军旅文学大事件表达出来的信息是,当下的军旅文学似乎正处在一个临界点上,光荣与梦想并没走远,而新的曙光也远未普照文坛,传承并未接续,断裂已然出现。文学不是单纯的表态工具,主题牵引显然也覆盖不了文学的丰富性,没有多样的尝试和表达,没有向文学领域不断发起进攻的豪情与野心,文学魅力又从何体现呢? (摘编自徐艺嘉《军旅文学呼唤“文学性”的回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世纪的军旅文学,在主流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地位有所变化,从而获得创作的转身与发展空间。B.注重形式创新、语言探索以及关照复杂人性、个人命运是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具体表现。C.《俄罗斯陆军腰带》《底色》等军旅作品内在张力饱满,是斩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重要原因。D.《人民文学》开设特辑展示军旅作家作品,表明其受到重视,但未来发展之路并不会十分平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旅文学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文学作品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B.借鉴中国小说创作传统、直面当下中国经验和语境,军旅文学可提升作品内涵。C.“政治话语”会规训甚至异化军旅文学,因此应该消除“政治话语”对创作的影响。D.部分军旅小说人物形象脸谱化、作品的内涵过于理想化,会逼迫读者放弃阅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军旅文学要有文学性”观点的一项是()A.从《解密》到《暗算》再到《风声》,军旅作家麦家的创作能沉入生命而又超越肉身。B.都梁的长篇军旅小说《亮剑》追求顺畅无障碍的浅显阅读快感,具有心灵鸡汤的功用。C.朱向前教授分析刘静的长篇小说《戎装女人》:领导岗位人物的领导角色失真却浪漫。D.张慧敏的《回家》依照人物的原型创作,依据采访素材,完全忠实于生活的既有真实。4.有人说“讲好军旅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说法加以分析。5.人们呼唤军旅文学“文学性”的回归,请结合材料谈谈实现回归的途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麻雀周立波三天以前,上海捉篮桥西牢五层楼上九号房间的小陈,在午睡时间,捉住了一只飞进铁门里来的麻雀。他从白色斜纹布的囚衣的袖子上,撕下两片小布条,缠住它的脚和翅膀根,藏在叠着做凳子坐的三条绒毯的背后。晚饭后,这件事情被许多人知道,近边几个房间里的年轻点的人都要求传过去看看。在外面,谁都不会喜欢麻雀这种过于平常的小鸟,但在囚房里,它变成了诗里的云雀和黄鹂。传到我们房里来,我把它放在手掌上,要它尝尝我们特别为它留下的饭粒。它不吃,眼睛只望着铁窗子外的一小块还很明亮的天空,拍动它的小翅膀,想飞出去。它真像一个第一次被捕的囚人,没有食欲,而且是极度的不安和焦躁。大家决定把麻雀留到第二天中午再放,并且请它顺便带封信出去。写上这样一句话:“请爱惜你的每一分钟的自由,朋友。捉篮桥监狱囚人启。” 我们发出快乐的笑声,这是在牢监里的十分愉快的一晚。麻雀从后面的房间传回,传到十二号房间的隔壁,小柳伸手到门外去接,没有接到麻雀,手被一个人的皮鞋踢了一下,通夜不熄的昏黄的电灯的光亮里,二十七号英国人的高大肥胖的身子显现在他的房间的前面。二十七号是狱卒里面的有名的人物,他的有名,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全监狱的所有的橡皮鞭体罚,都是由他来执行。他的样子不凶恶,红润的、丰满的脸上倒是常露着笑容。但他有一个特别的脾气,常常是出人意外地,他停止在什么人的房间的前面,用生硬的中国话问道:“喂喂,讲给我听听,猪头三是啥意思,嘿?”刚说完就走,并不等待着回答。显然的,他只是在欣赏自己说的这句中国话的发音。和别的英国人一样,他常常无缘无故地打打人玩玩,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是他不用手打,总是打开囚房的铁门,从黄色制服的裤袋里拖出粗短的黄色警棍来,手捏着棍身,用那系在柄端的白色细麻的绳圈,在你的手背上、眼角上随意地抽打两三下。给你留下两三条精致的、红色的鞭痕以后,他用生硬的上海话,嘱咐你:“下次当心。”他关上铁门,心满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阵风。麻雀就是落在他的肥大的手掌里,他把它丢在走廊上,用他穿着硬底皮鞋的右脚踩在它身上,抄下小柳的号码,他心满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阵风。那一夜,我们都睡得很迟,也再没有人说话。这狭小的囚房显得更加的狭小,这三面深绿色的墙壁,一面深黑色的铁门,好像都在追拢来,迫得人透不过气。第二天早晨,打扫走廊的囚人捡起麻雀的尸体,抛到了窗子外,我们好像看见我们对于自由生活的一个黄昏的快乐的梦想也被抛到了窗子外,剩下来的只是铁门、饥饿、无聊、英国人的皮鞋。第二天,小柳被判决吃三天冷水饭。冷水饭是一个恰当的名词。翻译这名词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精妙的感觉的人。这不是在你吃的米饭里放些冷水的意思,而是原来只能吃到半饱的定量的米饭,每顿再要减少一半,或三分之二。两三口吃完一顿饭以后,眼睛贪馋地望着空的盛饭的洋铜罐,全身真像淋了一大瓢冷水。去年冬天很冷。小柳扯下了牢牢地缝在棉裤腰上的一条紧裤的带子,每天晚上用来扎紧盖在脚上的绒毡,免得被掀开,透进风来,吹得全身整夜都冰冷。后来二十七号查到了这一条带子,他认为这是小柳想要自杀的证据,他很郑重地从别的牢监里叫了一个懂得外国话的囚人,替他做翻译。他首先问小柳为什么忽然想要上吊了。小柳很吃惊,说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要这样,只是怕冷。他不相信。小柳告诉他,自杀的行为是和他的人生观绝不相容的。还是不相信。不知道为什么,二十七号在那天显得特别的仁慈、和蔼和聪明,非常爱说话。他向小柳开始了一篇相当长的,关于“家庭和自杀”的讲演,首先他赞美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的可贵,其次说明了英美的家庭和中国的家庭的不同,这中间,为了增加他的演辞的风趣,他还用上低音唱了一曲不知谁作的《甜蜜的家》的短歌,并且引证说,孔夫子也曾经说了“甜蜜的家”是很重要的。孔夫子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说过“甜蜜的家”的呢?我没有读过《论语》,不知道。那一番对话,只引到了那个预备好了的判断,就是,小柳一定会自杀,而且就在当天的晚上。当一个 人的青春的生命的火簇正熊熊地烧着,正在渴想着自由和生活,对祖国和人类光明的愿景抱着热切的希望的时候,另外一个人走到你面前,带着悲悯的眼睛,说你一定会上吊,而且就在当天的晚上,你会以为这是和你开玩笑,但是,这一切在这里面都是只能叫作严肃的,而且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冬天太冷了,为了一条小小的裤带的缘故。为着“人道”,也许是为要替中国革命“保存”干部的缘故,那一次二十七号灌了小柳三天冷水饭。这一次因为麻雀的案子,又是三天。小柳拒绝了我们代吃冷水饭的请求,他说:“我这几天也实在吃不下饭去,我好像有点神经衰弱的样子,总想着那只麻雀……”(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者们曾寄希望于麻雀往牢监外带信,联通外界,获得营救和自由。B.小麻雀没有食欲,表现出极度的不安,暗示了它将死于非命的悲惨结局。C.狱卒的中国话不很流利,但他喜欢说,并不是因为他愿意与犯人们交流。D.小柳曾经两次受到吃冷水饭惩罚,心情不一样,第二次是心甘情愿的。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麻雀死后牢狱中“再没有人说话”,与前文“快乐的笑声”对比强烈,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转折。B.小说详细地描写了制服和警棍的颜色以及绳圈的材质,说明鞭打给犯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而表现了狱卒的冷血和暴戾。C.小说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时会以“我”的口吻发两句议论,对翻译“冷水饭”的人的感慨,意在突出这种刑罚的残酷。D.小说写狱卒平时残忍地对待囚犯,又会耐心劝慰他认为要自杀的小柳,展示人性的复杂,避免了人物形象的符号化。8.小说运用多种手段以取得语言上的讽刺效果,请简要分析。9.主角是囚房里的革命者,小说却花费大量笔墨写麻雀和狱卒,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书》曰:“临下以简,御众以宽。” 此百世不易之道也。昔汉高帝约法三章,萧何定律九篇而已。至于文、景,刑措不用。历魏至晋,条目滋章,民无所措手足。唐及五代止用律令,国初加以注疏,情文备矣。今《编敕》续降,动若牛毛,人之耳目所不能周,思虑所不能照,而法病矣。臣愚谓当熟议而少宽之。今御史六察,专务钩考簿书,责发细微,自三公九卿,救过不暇。夫详于小,必略于大,其文密者,其实必疏。故近岁以来,水旱盗贼,四民流亡,边鄙不宁,皆不以责宰相,而尚书诸曹文牍繁重穷日之力书纸尾不暇,此皆苛察之过也,不可以不变。《易》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先王之理财也,必继之以正辞,其辞正则其取之也义。三代之君,食租衣税而已,是以辞正而民服。自汉以来,盐铁酒茗之禁,贷榷易之利,皆心知其非而冒行之,故辞曲而民为盗。今欲严刑妄赏以去盗,不若捐利以予民,衣食足而盗贼自止。夫兴利以聚财者,人臣之利也,非社稷之福。省费以养财者,社稷之福也,非人臣之利。何以言之?民者国之本,而刑者民之贼。兴利以聚财,必先烦刑以贼民,国本摇矣。而言利之臣,先受其赏,近岁宫室城池之投,南蛮、西夏之师,车服器械之资,略计其费,不下五千万缗,求其所补,卒亦安在?若以此积粮,则沿边皆有九年之蓄,西夷北边,望而不敢近矣。赵充国有言:“湟中谷斛八钱。吾谓籴三百万斛,羌人不敢动矣。”不待烦刑贼民,而边鄙以安。然为人臣之计,则无功可赏。人主不察,乃以社稷之深忧,而徇人臣之私计,岂不过甚矣哉?(选自苏轼《刑政》,有删改)材料二:荀子曰:“絜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闵、薛公是也。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而尚书A诸曹B文牍C繁重D穷E日之力F书G纸H尾不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簿书”,指官署的文书簿册,由御史监察、考核,然后由三公九卿来补救过失。B.“榷易”,指专卖,朝廷当时实行盐、铁、酒、茶专卖制度,禁止民间私下买卖。C.“捐”,指舍弃、抛弃,和成语“秋扇见捐”“细大不捐”中的“捐”词义相同。D.“与”,指结交、亲附,和《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中的“与”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对前朝及宋初律法多有称赏,只对当时多如牛毛的律法颇有微词,并不认可。 B.苏轼引用赵充国的话来说明无须兴利以聚财,积粮即可安边境这一主张的正确性。C.荀子认为国君若以欺诈手段对待人民和他国,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手段来对付国君。D.齐以权谋治国,拥有强大国势,足以称霸诸侯;可诸侯联兵就不堪一击,身死国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兴利以聚财,必先烦刑以贼民,国本摇矣。(2)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14.请比较文中苏轼和荀子治国理政观点的异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玉楼春·子规欧阳修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①天未晓。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杪②。云③垂玉枕屏山小,梦欲成时惊觉了。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④归合早。[注]①禽啼,此处指子规(杜鹃鸟)啼叫。②杪,树枝细梢。③云,云髻,代指头发。屏山,屏风。④若解思归,杜鹃鸟啼声若“不如归去”,后人常用来写思归之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词以“江南三月春光老”的暮春景象开头,奠定了凄凉、伤感的情感基调。B.杜鹃鸟在月亮落下、天还没有亮时发出凄厉的叫声,为下文写“惊梦”做铺垫。C.词人将鲜红的花朵看成是子规“啼血”拌和露水染成的,由花及鸟,思绪飞动。D.这首词看似写杜鹃鸟,实则是借杜鹃鸟起兴,表达了女主人公思人的愁怨之情。16.有评论认为,这首词的结尾不落窠臼,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归合早”的思想和情感意蕴。(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在回答孔子的问题时,表明自己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对此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孔子认为公西华通晓礼乐,可以大用。(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我欲乘风归去”的出世情怀,同样是借助于“风”,《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这一情怀做了更具体的表述。(3)《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驳斥“生事”罪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机器人难免给人以四肢僵硬、机械感十足的印象,但最近机器人“出圈”了。特别是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笨笨”、可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等“黑科技”,都让人对如此有魅力的机器人①在北京朝阳区某商场,一米多高、“萌萌的”智能问询机器人正四处“走动”,为人们提供指路等服务;在广东一家制造企业的总装车间,上百台工业机器人挥动着机械臂,②地进行汽车生产作业,高效且不知疲倦;在上海一家大型仓库内,智能配送机器人按照各自的运行路线准确定位并搬运指定商品,虽然身板儿瘦小,但强壮得能抵得上好几个劳力。这是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①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②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应用深度和广度加速拓展。近十几年来,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可谓③。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中国目前自主品牌的中高端机器人的不高的市场占有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对此,要深入挖掘和释放潜在应用需求,占领更多市场。行业、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以应用来拉动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加强供需对接,鼓励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更多采用国产机器人,加快把潜在市场变成真正的市场需求的进程。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为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两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内容方面的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止咳药不是“甜水儿”,想怎么喝就怎么喝。今天,药师就来给大家介绍服用这类药物的注意事项。①。服用这一类药品时,应将药品倒入勺子中,然后直接口服,这样做可以避免因瓶口沾上病菌而使糖浆污染变质,无法继续使用。这一类药品直接口服即可,②,这样会降低药物的黏稠度和浓度,使药效大打折扣。服用药物后不能马上喝水,很多人喝完这一类药品后,觉得有点“齁” ,所以立即喝水。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糖浆、浸膏类的药物主要是靠黏稠药液将咽喉黏膜覆盖,形成保护膜,减少外界刺激进而发挥药效。如果服药后立即喝水会稀释药液,③,影响药效的发挥。很多人为了让咳嗽的症状尽快好转,便加大服用这一类药物,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一类药物含有很多中药成分,如果过量服用,会引起腹痛、腹泻、头晕、烦躁和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依据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服用,忌长期服用。按照说明书要求,如果连续服用3日症状还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21.下列句子中的“一定”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一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B.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滞不前C.天下一定,晏然无事,百姓和乐。D.今天的会议有要紧事,你一定不能迟到。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泰戈尔《飞鸟集》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工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陈从周《说园》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鄂西南三校高二年级九月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龙文真王维审题人:张萍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与试题卷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军旅文学在主流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地位松动,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获得了转身的可能与空间,得以在真正意义上从集体叙事走向个人叙事,从现实真实走向虚构叙事。由此,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开始了双重回归。“一是回归长篇小说的叙事性文体本源,开始注重形式创新和语言探索,文体自觉性显著提升;二是回归文学对象的生命伦理和生活本体,开始关照复杂人性和个人命运,重视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达。”前者呼应了建构叙事虚构的本体性以获得文学合法性要求,注重个人化写作、自由地虚构、强调叙事及叙事主体自身的意义等等,标示着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叙事观念的觉醒和文体观念的自觉;后者则反拨了长久以来“政治话语”对军旅文学的规训和异化,开始关注军人的个人命运和个体经验,在历史、战争和现实层面探寻更为广阔的人性空间和精神存在。原本被抽离了的“政治性结构”空洞,得到了叙事性伦理话语的填充。讲故事是小说家的本分,亦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千百年来,讲故事的手艺代代相传,叙事方法亦随之花样翻新,于是乎故事绵延不衰,常讲常新。正像时下文学界正在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讲好中国故事”,其在意识形态和文学层面的丰富内涵依然需要“故事”来承载。作为“中国故事”重要组成部分的“军旅故事”,从题材上看,聚焦的是“中国梦,强军梦”的进程,直面的是新军事变革实践,讲述的是军旅人生的喜怒哀乐,塑造的是新型高素质军人形象,关注的是战争进程或备战状态下军人的思想情感和 精神命运。而从思想主题、价值判断、审美品格、精神向度、写作伦理等层面视之,则是与“中国故事”高度统一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构成了对“中国故事”的重要支撑,也是不为过的。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立足“中国语境”,直面“中国经验”,而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是一种外在的途径和载体,最终需要被内化的情感、思想和精神所超越。囿于自身相对陈旧的文学观念和封闭单一的生活经验,当下的部分军旅作家缺乏宏阔的视野和整体性的文学思维,缺乏聚焦当下军队新变化、观察军营新情况的自觉意识,缺乏穿透事相直达心灵的锐利目光;部分军旅长篇小说对“战争历史”和“军旅经验”的叙述与表达还停留在事情的表层和故事层面的起承转合,没能向着更为本真的“存在”之境深潜,向着更富于生命痛感和思辨高度的写作伦理挺进。(摘编自朱向前、傅逸尘《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回望与省察》)材料二:若论及今年军旅文学界的大事件,当属军队作家马晓丽的短篇小说《俄罗斯陆军腰带》、徐怀中的报告文学《底色》等5部作品斩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二来,今年《人民文学》8月号刊出了军旅文学特辑,拿出一本刊物的容量供军旅文学作家集中展示,这在《人民文学》创刊以来也属罕见,对于军队作家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露脸”契机。细品这几部获奖作品,会发现它们共同的特性正与军旅文学的核心品性两相契合,且具有饱满的内在张力。好的作品需要具备语言魅力和精彩叙事等文学元素,文学修养和文学技能是前提和关键,也是作品能否“立住”的首要指标,而经典之作更是需要作家自身的情怀作为底蕴。尤其是军旅文学,它诞生于硝烟炮火之中,其内核深深根植于民族血脉,与军人的骨血融为一体,彰显着军人刚硬坚韧的精神品格。然而,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这些被精心挑选和组构的小说,大部分存在人物形象不够丰盈、内涵不够深入等问题,流于苍白的模式化写作。有的小说其实并不缺乏上文提到的“情怀”,但显然这种情怀或者说情结还远未内化为作品的精髓,塑造的人物有趋同化、脸谱化,人和人之间没有明显的性格区分,说话风格高度一致;或是过于理想化,仿佛给一个小故事强行扣上了大帽子,显然也不能达到作家提升作品内涵的期许。那么问题在哪里?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学性”的缺失。当作家失去精心营构故事、塑造人物的耐心,指望小说纯粹以主题优势胜出,显然是徒劳的。文学的叙述是要超越日常经验,翻越生活藩篱,落脚在另一种思维的开阔之处。当素材仅仅围绕作家的浅层研究,反而困囿于经验之内,或是建立起简单的对垒模式识真辨伪,不但支撑不起作品应有的格局,只能逼迫读者放弃阅读,失去阐释的兴趣。这两件军旅文学大事件表达出来的信息是,当下的军旅文学似乎正处在一个临界点上,光荣与梦想并没走远,而新的曙光也远未普照文坛,传承并未接续,断裂已然出现。文学不是单纯的表态工具,主题牵引显然也覆盖不了文学的丰富性,没有多样的尝试和表达,没有向文学领域不断发起进攻的豪情与野心,文学魅力又从何体现呢? (摘编自徐艺嘉《军旅文学呼唤“文学性”的回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世纪的军旅文学,在主流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地位有所变化,从而获得创作的转身与发展空间。B.注重形式创新、语言探索以及关照复杂人性、个人命运是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具体表现。C.《俄罗斯陆军腰带》《底色》等军旅作品内在张力饱满,是斩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重要原因。D.《人民文学》开设特辑展示军旅作家作品,表明其受到重视,但未来发展之路并不会十分平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旅文学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文学作品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B.借鉴中国小说创作传统、直面当下中国经验和语境,军旅文学可提升作品内涵。C.“政治话语”会规训甚至异化军旅文学,因此应该消除“政治话语”对创作的影响。D.部分军旅小说人物形象脸谱化、作品的内涵过于理想化,会逼迫读者放弃阅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军旅文学要有文学性”观点的一项是()A.从《解密》到《暗算》再到《风声》,军旅作家麦家的创作能沉入生命而又超越肉身。B.都梁的长篇军旅小说《亮剑》追求顺畅无障碍的浅显阅读快感,具有心灵鸡汤的功用。C.朱向前教授分析刘静的长篇小说《戎装女人》:领导岗位人物的领导角色失真却浪漫。D.张慧敏的《回家》依照人物的原型创作,依据采访素材,完全忠实于生活的既有真实。4.有人说“讲好军旅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说法加以分析。5.人们呼唤军旅文学“文学性”的回归,请结合材料谈谈实现回归的途径。【答案】1.A2.C3.A4.①从故事的内容上看,军旅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②从主题和价值追求上看,两者高度一致;③从讲故事的手艺传统上看,两者都一直在继承和发展;④从所讲故事发生的背景上看,两者都要立足中国语境、中国经验。5.作品内容丰富且彰显正确主题,表达尝试多样化且超越日常,生命体验充满豪情且富于痛感,思辨富有高度且向写作挺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从而获得创作的转身与发展空间”错,材料是“获得了转身的可能”。故选A。【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应该消除”错误。从原文“二是回归文学对象的生命伦理和生活本体,开始关照复杂人性和个人命运,重视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达……后者则反拨了长久以来‘政治话语’对军旅文学的规训和异化,开始关注军人的个人命运和个体经验,在历史、战争和现实层面探寻更为广阔的人性空间和精神存在。原本被抽离了的‘政治性结构’空洞,得到了叙事性伦理话语的填充”来看,不应消除“政治话语”对创作的影响。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B.说的是浅阅读及《亮剑》的作用;C.说的是《戎装女人》人物的失真;D.说的是素材问题。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由“作为‘中国故事’重要组成部分的‘军旅故事’,从题材上看,聚焦的是‘中国梦,强军梦’的进程,直面的是新军事变革实践,讲述的是军旅人生的喜怒哀乐,塑造的是新型高素质军人形象,关注的是战争进程或备战状态下军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命运”可知,从故事的内容上看,军旅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由“而从思想主题、价值判断、审美品格、精神向度、写作伦理等层面视之,则是与‘中国故事’高度统一的”可知,从主题和价值追求上看,两者高度一致;由“讲故事是小说家的本分,亦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千百年来,讲故事的手艺代代相传,叙事方法亦随之花样翻新,于是乎故事绵延不衰,常讲常新”可知,从讲故事的手艺传统上看,两者都一直在继承和发展;由“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立足‘中国语境’,直面‘中国经验’,而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可知,从所讲故事发生的背景上看,两者都要立足中国语境、中国经验。【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当作家失去精心营构故事、塑造人物的耐心,指望小说纯粹以主题优势胜出,显然是徒劳的”可知,作品内容丰富且彰显正确主题;由“文学的叙述是要超越日常经验,翻越生活藩篱,落脚在另一种思维的开阔之处。当素材仅仅围绕作家 的浅层研究,反而困囿于经验之内,或是建立起简单的对垒模式识真辨伪,不但支撑不起作品应有的格局,只能逼迫读者放弃阅读,失去阐释的兴趣”“学不是单纯的表态工具,主题牵引显然也覆盖不了文学的丰富性,没有多样的尝试和表达,没有向文学领域不断发起进攻的豪情与野心,文学魅力又从何体现呢?”“当下的部分军旅作家缺乏宏阔的视野和整体性的文学思维,缺乏聚焦当下军队新变化、观察军营新情况的自觉意识,缺乏穿透事相直达心灵的锐利目光;部分军旅长篇小说对‘战争历史’和‘军旅经验’的叙述与表达还停留在事情的表层和故事层面的起承转合,没能向着更为本真的‘存在’之境深潜,向着更富于生命痛感和思辨高度的写作伦理挺进”表达尝试多样化且超越日常,生命体验充满豪情且富于痛感,思辨富有高度且向写作挺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麻雀周立波三天以前,上海捉篮桥西牢五层楼上九号房间的小陈,在午睡时间,捉住了一只飞进铁门里来的麻雀。他从白色斜纹布的囚衣的袖子上,撕下两片小布条,缠住它的脚和翅膀根,藏在叠着做凳子坐的三条绒毯的背后。晚饭后,这件事情被许多人知道,近边几个房间里的年轻点的人都要求传过去看看。在外面,谁都不会喜欢麻雀这种过于平常的小鸟,但在囚房里,它变成了诗里的云雀和黄鹂。传到我们房里来,我把它放在手掌上,要它尝尝我们特别为它留下的饭粒。它不吃,眼睛只望着铁窗子外的一小块还很明亮的天空,拍动它的小翅膀,想飞出去。它真像一个第一次被捕的囚人,没有食欲,而且是极度的不安和焦躁。大家决定把麻雀留到第二天中午再放,并且请它顺便带封信出去。写上这样一句话:“请爱惜你的每一分钟的自由,朋友。捉篮桥监狱囚人启。”我们发出快乐的笑声,这是在牢监里的十分愉快的一晚。麻雀从后面的房间传回,传到十二号房间的隔壁,小柳伸手到门外去接,没有接到麻雀,手被一个人的皮鞋踢了一下,通夜不熄的昏黄的电灯的光亮里,二十七号英国人的高大肥胖的身子显现在他的房间的前面。二十七号是狱卒里面的有名的人物,他的有名,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全监狱的所有的橡皮鞭体罚,都是由他来执行。他的样子不凶恶,红润的、丰满的脸上倒是常露着笑容。但他有一个特别的脾气,常常是出人意外地,他停止在什么人的房间的前面,用生硬的中国话问道:“喂喂,讲给我听听,猪头三是啥意思,嘿?”刚说完就走,并不等待着回答。显然的,他只是在欣赏自己说的这句中国话的发音。和别的英国人一样,他常常无缘无故地打打人玩玩,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是他不用手打,总是打开囚房的铁门,从黄色制服的裤袋里拖出粗短的黄色警棍来,手捏着棍身,用那系在柄端的白色细麻的绳圈,在你的手背上、眼角上随意地抽打两三下。给你留下两三条精致的、红色的鞭痕以后,他用生硬的上海话,嘱咐 你:“下次当心。”他关上铁门,心满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阵风。麻雀就是落在他的肥大的手掌里,他把它丢在走廊上,用他穿着硬底皮鞋的右脚踩在它身上,抄下小柳的号码,他心满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阵风。那一夜,我们都睡得很迟,也再没有人说话。这狭小的囚房显得更加的狭小,这三面深绿色的墙壁,一面深黑色的铁门,好像都在追拢来,迫得人透不过气。第二天早晨,打扫走廊的囚人捡起麻雀的尸体,抛到了窗子外,我们好像看见我们对于自由生活的一个黄昏的快乐的梦想也被抛到了窗子外,剩下来的只是铁门、饥饿、无聊、英国人的皮鞋。第二天,小柳被判决吃三天冷水饭。冷水饭是一个恰当的名词。翻译这名词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精妙的感觉的人。这不是在你吃的米饭里放些冷水的意思,而是原来只能吃到半饱的定量的米饭,每顿再要减少一半,或三分之二。两三口吃完一顿饭以后,眼睛贪馋地望着空的盛饭的洋铜罐,全身真像淋了一大瓢冷水。去年冬天很冷。小柳扯下了牢牢地缝在棉裤腰上的一条紧裤的带子,每天晚上用来扎紧盖在脚上的绒毡,免得被掀开,透进风来,吹得全身整夜都冰冷。后来二十七号查到了这一条带子,他认为这是小柳想要自杀的证据,他很郑重地从别的牢监里叫了一个懂得外国话的囚人,替他做翻译。他首先问小柳为什么忽然想要上吊了。小柳很吃惊,说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要这样,只是怕冷。他不相信。小柳告诉他,自杀的行为是和他的人生观绝不相容的。还是不相信。不知道为什么,二十七号在那天显得特别的仁慈、和蔼和聪明,非常爱说话。他向小柳开始了一篇相当长的,关于“家庭和自杀”的讲演,首先他赞美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的可贵,其次说明了英美的家庭和中国的家庭的不同,这中间,为了增加他的演辞的风趣,他还用上低音唱了一曲不知谁作的《甜蜜的家》的短歌,并且引证说,孔夫子也曾经说了“甜蜜的家”是很重要的。孔夫子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说过“甜蜜的家”的呢?我没有读过《论语》,不知道。那一番对话,只引到了那个预备好了的判断,就是,小柳一定会自杀,而且就在当天的晚上。当一个人的青春的生命的火簇正熊熊地烧着,正在渴想着自由和生活,对祖国和人类光明的愿景抱着热切的希望的时候,另外一个人走到你面前,带着悲悯的眼睛,说你一定会上吊,而且就在当天的晚上,你会以为这是和你开玩笑,但是,这一切在这里面都是只能叫作严肃的,而且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冬天太冷了,为了一条小小的裤带的缘故。为着“人道”,也许是为要替中国革命“保存”干部的缘故,那一次二十七号灌了小柳三天冷水饭。这一次因为麻雀的案子,又是三天。小柳拒绝了我们代吃冷水饭的请求,他说:“我这几天也实在吃不下饭去,我好像有点神经衰弱的样子,总想着那只麻雀……”(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者们曾寄希望于麻雀往牢监外带信,联通外界,获得营救和自由。B.小麻雀没有食欲,表现出极度的不安,暗示了它将死于非命的悲惨结局。 C.狱卒的中国话不很流利,但他喜欢说,并不是因为他愿意与犯人们交流。D.小柳曾经两次受到吃冷水饭的惩罚,心情不一样,第二次是心甘情愿的。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麻雀死后牢狱中“再没有人说话”,与前文“快乐的笑声”对比强烈,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转折。B.小说详细地描写了制服和警棍的颜色以及绳圈的材质,说明鞭打给犯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而表现了狱卒的冷血和暴戾。C.小说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时会以“我”的口吻发两句议论,对翻译“冷水饭”的人的感慨,意在突出这种刑罚的残酷。D.小说写狱卒平时残忍地对待囚犯,又会耐心劝慰他认为要自杀的小柳,展示人性的复杂,避免了人物形象的符号化。8.小说运用多种手段以取得语言上的讽刺效果,请简要分析。9.主角是囚房里的革命者,小说却花费大量笔墨写麻雀和狱卒,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D8.①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如“他很郑重地从别的牢监里叫了一个懂得外国话的囚人”,“郑重”明褒暗贬,具有讽刺效果;②借“我”的口吻插入议论,如“我没有读过《论语》,不知道”,表达对二十七号本性残忍居然还谈起《论语》的讽刺;③运用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如“为着‘人道”,也许是为要替中国革命‘保存’干部的缘故”,“人道”和“保存”加上引号讽刺了狱卒打着正义的旗号摧残革命者的卑劣行为。9.①写麻雀是为了衬托囚房里的革命者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②写狱卒,是以他的冷血和残忍,反衬革命者不屈的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③一正一反,塑造了革命者丰满的形象,他们既是普通人,也是反抗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联通外界,获得营救和自由”错,由“请它顺便带封信出去。写上这样一句话:‘请爱惜你的每一分钟的自由,朋友。捉篮桥监狱囚人启。’”可知,文中革命者们并未有过希望通过麻雀联通外界获得营救的想法;B.“暗示了它将死于非命的悲惨结局”错,“小麻雀没有食欲,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只是因为它被囚在牢 中,失去自由,没有暗示它“将死于非命”的意味;D.“心甘情愿的”错,由“我这几天也实在吃不下饭去,我好像有点神经衰弱的样子,总想着那只麻雀……”可知,小柳因为那只麻雀的死去而没有食欲,他第二次受到吃冷水饭的惩罚并非出于自愿。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耐心劝慰他认为要自杀的小柳,展示人性的复杂”错,小柳根本没有自杀的念头,狱卒劝小柳不要自杀,完全出于主观臆断,是为惩罚革命者找理由,并非缘于善良,也没有表现人性的复杂。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讽刺”手法是用夸张的手法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以达到贬低的效果。再从文中举出带有讽刺效果的语言,结合具体语境加以分析即可。如“他很郑重地从别的牢监里叫了一个懂得外国话的囚人”,“郑重”原本是褒义词,“严肃认真”之意,此处用于一个叫“二十七号”的狱卒,为了查找小柳想要自杀的证据,专门找了一个懂得外国话的囚人,替他做翻译。“郑重”一词褒词贬用,刻画了狱卒丑恶的嘴脸。再如“我没有读过《论语》,不知道”,原文“他还用上低音唱了一曲不知谁作《甜蜜的家》的短歌,并且引证说,孔夫子也曾经说了“甜蜜的家”是很重要的”一个根本不懂《论语》的外国狱卒居然用孔夫子的《论语》来说教,“我没有读过《论语》,不知道”正话反说,这句议论,是真正读过《论语》的中国人对狱卒的蔑视和讽刺。类似的讽刺语言还有“为着‘人道’,也许是为要替中国革命‘保存’干部的缘故”,加引号的两个词“人道”“保存”运用反语,表达了与字面意思相反的含义,是“非人道”“摧残(迫害)”之意,这种反语加强了否定和讽刺意味。【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结合“它不吃,眼睛只望着铁窗子外的一小块还很明亮的天空,拍动它的小翅膀,想飞出去。它真像一个第一次被捕的囚人,没有食欲,而且是极度的不安和焦躁”“我们好像看见我们对于自由生活的一个黄昏的快乐的梦想也被抛到了窗子外”可知,麻雀被关在牢房,失去了自由,但向往外面的蓝天,写麻雀是为了衬托囚房里的革命者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结合“小柳被判决吃三天冷水饭”“手捏着棍身,用那系在柄端的白色细麻的绳圈,在你的手背上、眼角上随意地抽打两三下。给你留下两三条精致的、红色的鞭痕”“那一次二十七号灌了小柳三天冷水 饭”“他把它丢在走廊上,用他穿着硬底皮鞋的右脚踩在它身上”可知,狱卒用吃冷水饭虐待监牢中的革命者,残忍的抽打他们,而在这种冷血和残忍之下,革命者顽强生存,写狱卒反衬革命者不屈的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可见,写麻雀是从正面塑造革命者向往自由和美好的形象;写狱卒,是从反面衬托革命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书》曰:“临下以简,御众以宽。”此百世不易之道也。昔汉高帝约法三章,萧何定律九篇而已。至于文、景,刑措不用。历魏至晋,条目滋章,民无所措手足。唐及五代止用律令,国初加以注疏,情文备矣。今《编敕》续降,动若牛毛,人之耳目所不能周,思虑所不能照,而法病矣。臣愚谓当熟议而少宽之。今御史六察,专务钩考簿书,责发细微,自三公九卿,救过不暇。夫详于小,必略于大,其文密者,其实必疏。故近岁以来,水旱盗贼,四民流亡,边鄙不宁,皆不以责宰相,而尚书诸曹文牍繁重穷日之力书纸尾不暇,此皆苛察之过也,不可以不变。《易》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先王之理财也,必继之以正辞,其辞正则其取之也义。三代之君,食租衣税而已,是以辞正而民服。自汉以来,盐铁酒茗之禁,贷榷易之利,皆心知其非而冒行之,故辞曲而民为盗。今欲严刑妄赏以去盗,不若捐利以予民,衣食足而盗贼自止。夫兴利以聚财者,人臣之利也,非社稷之福。省费以养财者,社稷之福也,非人臣之利。何以言之?民者国之本,而刑者民之贼。兴利以聚财,必先烦刑以贼民,国本摇矣。而言利之臣,先受其赏,近岁宫室城池之投,南蛮、西夏之师,车服器械之资,略计其费,不下五千万缗,求其所补,卒亦安在?若以此积粮,则沿边皆有九年之蓄,西夷北边,望而不敢近矣。赵充国有言:“湟中谷斛八钱。吾谓籴三百万斛,羌人不敢动矣。”不待烦刑贼民,而边鄙以安。然为人臣之计,则无功可赏。人主不察,乃以社稷之深忧,而徇人臣之私计,岂不过甚矣哉?(选自苏轼《刑政》,有删改)材料二:荀子曰:“絜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是,则敌国轻之,与 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闵、薛公是也。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而尚书A诸曹B文牍C繁重D穷E日之力F书G纸H尾不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簿书”,指官署的文书簿册,由御史监察、考核,然后由三公九卿来补救过失。B.“榷易”,指专卖,朝廷当时实行盐、铁、酒、茶专卖制度,禁止民间私下买卖。C.“捐”,指舍弃、抛弃,和成语“秋扇见捐”“细大不捐”中的“捐”词义相同。D.“与”,指结交、亲附,和《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中的“与”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对前朝及宋初律法多有称赏,只对当时多如牛毛的律法颇有微词,并不认可。B.苏轼引用赵充国的话来说明无须兴利以聚财,积粮即可安边境这一主张的正确性。C.荀子认为国君若以欺诈手段对待人民和他国,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手段来对付国君。D.齐以权谋治国,拥有强大国势,足以称霸诸侯;可诸侯联兵就不堪一击,身死国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兴利以聚财,必先烦刑以贼民,国本摇矣。(2)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14.请比较文中苏轼和荀子治国理政观点的异同。【答案】10.BDF11.A12.A13.(1)谋求利益聚敛资财,必然要先制定种种繁琐的刑罚来残害人民,国家的根本就动摇了。(2)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不用礼义却用权谋。14.同:都批驳统治者见利忘义,损害民众利益实现个人野心的做法。异:苏轼侧重宽简刑罚以施行仁政荀子侧重依照仁义行事,不要滥用权谋欺诈之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尚书各部中,文书表格如山之重,一天到晚地批阅,在文件末尾签署意见都忙不过来。“文牍繁重”为完整的主谓结构,“尚书诸曹”作状语,故“尚书诸曹”的后面B处应断开,“繁重”的后面D处应断开; “书纸尾不暇”为完整的主谓结构,“不暇”作“书纸尾”的谓语,“书纸尾”为省略句兼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纸尾书”,故“书”的前面F处应断开。故BDF三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由三公九卿来补救过失”错。原文为“自三公九卿”,表明是所有朝臣。B.正确。C.正确。“捐”,均指舍弃、抛弃。句意:不如让利给百姓/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大的小的都不舍弃。D.正确。“与”,均指结交、亲附。句意:友邦对他猜疑顾忌/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苏轼对前朝及宋初律法多有称赏”错。由原文“历魏至晋,条目滋章,民无所措手足”可知,苏轼对魏晋时期律法并没有称赏。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烦”,使……繁琐;“贼”,残害;“本”,根基。(2)“是”,这;“唯”,只是;“由”,遵循、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同:由“今《编敕》续降,动若牛毛,人之耳目所不能周,思虑所不能照,而法病矣。臣愚谓当熟议而少宽之”“今欲严刑妄赏以去盗,不若捐利以予民,衣食足而盗贼自止”“夫兴利以聚财者,人臣之利也,非社稷之福。省费以养财者,社稷之福也,非人臣之利”可知,苏轼批驳统治者见利忘义,损害民众利益实现个人野心的做法;由“絜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可知,荀子批驳统治者见利忘义,损害民众利益实现个人野心的做法。异: 由“臣愚谓当熟议而少宽之”“今欲严刑妄赏以去盗,不若捐利以予民,衣食足而盗贼自止”可知,苏轼侧重宽简刑罚以施行仁政;由“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可知,荀子侧重依照仁义行事,不要滥用权谋欺诈之术。参考译文:材料一:《尚书》中说:“帝王对下面臣子的管束要简约,管理民众要宽松。”这是百代不可改变的大道。当年汉高祖入关之后,与秦民约法三章;萧何制定律令,不过九篇而已。到了文帝、景帝之时,刑法几乎无所施用。经过曹魏到了晋代,法律条文越来越多,平民百姓几乎无所措其手足。唐朝和五代只使用律令,宋朝初年,对律令加以注解疏理,终于使律令情理兼备。如今各种《编敕》接连颁降,条文动辄多如牛毛,以至人的耳目无法周览,脑子想记也记不过来,于是乎法令出现了大问题。臣愚昧,认为此事应当仔细议论,稍微放宽一些。如今御史台的监察官员,一心只在细细考核文书材料,发现指出其中细微的不足,上自三公九卿,补救小过错都来不及。任何事情如果在小处过于苛细,势必忽略大的方面,条文过于慎密的,其实际成效必然会被忽视。所以近年来,水灾旱灾、大小盗贼,各业之民四散流亡,边疆没有安宁之象,都不去问责宰相,而尚书各部中,文书表格如山之重,一天到晚地批阅,在文件末尾签署意见都忙不过来,这完全是苛察小事没完没了所造成的,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周易》中说:“圣人治理财货,须端正言辞,禁止他的百姓做有罪的事,这就叫义。”前代帝王处置财货之事,一定会有相应的理由给人们作出说明,这些理由合情合理,所以获取财货就不会偏离义。三代时期的君主,不过靠收取赋税来谋衣食而已,所以说话刚正而百姓悦服。从汉朝以后,盐、铁、酒、茶这些利润高的货物,严禁私下交易赚钱,还要征收专卖的利益,那些帝王心里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却还要一意孤行,他们的说辞不在理,因而百姓起而为盗。如今想要用严酷的刑罚和不合理的奖赏消弭盗贼,不如让利给百姓,百姓衣食丰足,盗贼便会不剿自止。谋求利益聚敛钱财,得利的是那些大臣,不是国家社稷之福。节省耗费来蓄养资财,是国家社稷之福,而不能使臣子们获利。为什么这么说呢?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刑罚则是百姓最痛恨的罪恶工具。谋求利益聚敛资财,必然要先制定种种刑罚来残害人民,国家的根本就动摇了。而那些赞成取利于民的臣子,会最先受到朝廷的奖赏。近年来修造宫室城池的巨大投入,平息南方异族和抵御西夏进犯所用的军队,兵车服用器械所费资财,粗略地计算一下,也不下五千万缗之多,要求得相应的补足,最终能在什么地方获得?如果用这些费用囤积粮草,那么沿边州郡都能有九年的储备,西北和契丹,也就只敢远望而不敢靠近了。汉朝大将赵充国曾经说过:“湟中的谷米每斛才八钱。我购买上三百万斛,西羌人就不敢乱动了。”不需要靠苛酷的刑法来残害百姓,而边境一派安宁。当然,如果站在臣子的角度考虑,他们就没有什么功劳可以邀赏了。国君不能细察,竟然用(对)江山社稷的深深忧虑之心,去顺从臣子们的私心,岂不是错得太厉害了吗? (选自苏轼《刑政》,有删改)材料二:荀子说:“带领全国上下追求功名利禄,不追求申明德义,不修整信义,只追求利益;对内不害怕以欺诈人民来谋取蝇头小利,对外不害怕以欺诈盟国来寻求大利;在内不治理已有的国土,却常常想着去侵夺他人的东西,如此,臣下与百姓就没有不心怀欺瞒狡诈而对待自己的君王的。身居上位的欺诈臣下,身居下位的欺诈君上,于是上下之间关系分崩离析。像这样,敌国对他轻蔑,友邦对他猜疑顾忌,权术诈谋日益泛滥,于是国家免不了被削弱而变得危险,齐湣王、薛公就是这样。所以齐王拥有国势强盛的齐国,不修礼义,只是不断地勾结别国,向外扩张。因此治理强大的齐国,向南足以击破楚国,向西能够使秦国屈服,向北可以战胜燕国,在中原能一举而消灭宋国。等到燕、赵两国联合起兵来讨伐齐国,却如同摧折枯朽的草木,而齐王身死国灭,成为全天下得奇耻大辱。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不遵循礼义却沉溺于权谋之中。”(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玉楼春·子规欧阳修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①天未晓。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杪②。云③垂玉枕屏山小,梦欲成时惊觉了。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④归合早。[注]①禽啼,此处指子规(杜鹃鸟)啼叫。②杪,树枝细梢。③云,云髻,代指头发。屏山,屏风。④若解思归,杜鹃鸟啼声若“不如归去”,后人常用来写思归之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词以“江南三月春光老”的暮春景象开头,奠定了凄凉、伤感的情感基调。B.杜鹃鸟在月亮落下、天还没有亮时发出凄厉的叫声,为下文写“惊梦”做铺垫。C.词人将鲜红的花朵看成是子规“啼血”拌和露水染成的,由花及鸟,思绪飞动。D.这首词看似写杜鹃鸟,实则是借杜鹃鸟起兴,表达了女主人公思人的愁怨之情。16.有评论认为,这首词的结尾不落窠臼,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归合早”的思想和情感意蕴。【答案】15.C16.①词句大意是行人(女主人公所思之人)应该不似杜鹃鸟一心思归,如果他知道思归,就应该早点回来啊。②言外之意是人不如鸟,人间的离愁别恨与杜鹃鸟无关。因为杜鹃鸟还知道念念不忘“归”,只是归不了,而行人却不“思归”。③通过人与鸟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女主人公的愁怨之情。【解析】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由花及鸟”错误。“月落禽啼天未晓。露和啼血染花红”可知先是听到了杜鹃的啼叫,后写到了词人将鲜红的花朵看成是子规“啼血”拌和露水染成的,应是由鸟及花。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和情感的能力。①“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归合早”的意思是指行人(女主人公所思之人)应该不似杜鹃鸟一心思归,如果他知道思归,就应该早点回来啊。②在人与杜鹃鸟的对比中表达了人的情感不如杜鹃鸟,人间的离愁别恨本与杜鹃鸟无关,而杜鹃鸟啼时时发出“不如归去”的啼叫,念念不忘“归”,却归不了,让人增加思归之情。而行人却不“思归”。③通过人与杜鹃鸟的对比,在人不念归与杜鹃的想归却无法归家的对比中,进一步突显了女主人公的愁怨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在回答孔子的问题时,表明自己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对此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孔子认为公西华通晓礼乐,可以大用。(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我欲乘风归去”的出世情怀,同样是借助于“风”,《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这一情怀做了更具体的表述。(3)《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驳斥“生事”的罪名。【答案】①.赤也为之小②.孰能为之大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而不知其所止⑤.举先王之政⑥.以兴利除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赤、孰、御、其、其、弊。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机器人难免给人以四肢僵硬、机械感十足的印象,但最近机器人“出圈”了。特别是电影《流浪地球 2》里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笨笨”、可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等“黑科技”,都让人对如此有魅力的机器人①在北京朝阳区某商场,一米多高、“萌萌的”智能问询机器人正四处“走动”,为人们提供指路等服务;在广东一家制造企业的总装车间,上百台工业机器人挥动着机械臂,②地进行汽车生产作业,高效且不知疲倦;在上海一家大型仓库内,智能配送机器人按照各自的运行路线准确定位并搬运指定商品,虽然身板儿瘦小,但强壮得能抵得上好几个劳力。这是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①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②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应用深度和广度加速拓展。近十几年来,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可谓③。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中国目前自主品牌的中高端机器人的不高的市场占有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对此,要深入挖掘和释放潜在应用需求,占领更多市场。行业、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以应用来拉动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加强供需对接,鼓励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更多采用国产机器人,加快把潜在市场变成真正的市场需求的进程。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为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两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内容方面的表达效果。【答案】18.①刮目相看;②有条不紊;③欣欣向荣19.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其自主品牌的中高端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20.①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机器人”比喻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机器人产业在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②采用了排比的修辞,加强了语势,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应用深度和广度”三个方面突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依据前文“机器人难免给人以四肢僵硬、机械感十足的印象,但……”可知,这里是说“如此有魅力的机器人”让人们改变了过去那种对机器人的看法。可用“刮目相看”。刮目相看:为改变老眼光,用新眼光来看。第②空,这里是说上百台工业机器人挥动着机械臂有序工作,可填“有条不紊”。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第③空,所填成语修饰“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再结合前文“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可填“欣欣向荣”。欣欣向荣:指草木长的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后用于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的景象。【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中国”为偏正结构,改为主谓结构,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剩余内容中的话题是“目前我国自主品牌的中高端机器人”,其特点有二:一是市场占有率不高,二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据此又可拆分出两个短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机器人”,喻体是“皇冠顶端的明珠”。以“皇冠顶端的明珠”在“皇冠”中的重要地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机器人产业在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应用深度和广度加速拓展”由三个主谓结构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应用深度和广度”三个方面突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加强了语势,增强了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止咳药不是“甜水儿”,想怎么喝就怎么喝。今天,药师就来给大家介绍服用这类药物的注意事项。①。服用这一类药品时,应将药品倒入勺子中,然后直接口服,这样做可以避免因瓶口沾上病菌而使糖浆污染变质,无法继续使用。这一类药品直接口服即可,② ,这样会降低药物的黏稠度和浓度,使药效大打折扣。服用药物后不能马上喝水,很多人喝完这一类药品后,觉得有点“齁”,所以立即喝水。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糖浆、浸膏类的药物主要是靠黏稠药液将咽喉黏膜覆盖,形成保护膜,减少外界刺激进而发挥药效。如果服药后立即喝水会稀释药液,③,影响药效的发挥。很多人为了让咳嗽的症状尽快好转,便加大服用这一类药物,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一类药物含有很多中药成分,如果过量服用,会引起腹痛、腹泻、头晕、烦躁和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依据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服用,忌长期服用。按照说明书要求,如果连续服用3日症状还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21.下列句子中的“一定”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一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B.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滞不前。C.天下一定,晏然无事,百姓和乐。D.今天的会议有要紧事,你一定不能迟到。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22.①服药时不可直接接触药品瓶口②不需要用水稀释③保护膜无法形成【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义的能力。画线处的“一定”是副词,表示态度坚决,必然。A.形容词性,表示到达某种程度。B.形容词性,表示到达某种程度。C.是“一”和“定”两个词,表示一经制定,一经确定。D.副词表示态度坚决,必然。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服用这一类药品时,应将药品倒入勺子中,然后直接口服,这样做可以避免因瓶口沾上病菌而使糖浆污染变质,无法继续使用”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不能直接用嘴接触药瓶瓶口服用,故可填“服药时不可直接接触药品瓶口”。第二空,根据后文“这样会降低药物的黏稠度和浓度,使药效大打折扣”以及“服用药物后不能马上喝水”“如果服药后立即喝水会稀释药液”可知,服药时应保持药物的粘稠度和浓度,故可填“ 不需要用水稀释”。第三空,根据前文“因为糖浆、浸膏类的药物主要是靠黏稠药液将咽喉黏膜覆盖,形成保护膜,减少外界刺激进而发挥药效”可知,黏稠药液的作用是形成保护膜,而被水稀释过的药物则无法产生此功能,故可填“保护膜无法形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泰戈尔《飞鸟集》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工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陈从周《说园》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泰戈尔的名言中有三个重要的意象:鹅卵石、锤、水。鹅卵石可以象征的是人生、艺术、生活、社会等方面。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可以指使人生更完满,艺术更伟大,生活更圆融,社会更和谐。锤的打击象征的是一种强劲的力量,它往往立竿见影,能让人看出变化,但是锤的打击,往往用力过猛,急功近利,并不能达成理想效果。水的歌舞象征的是一种轻柔愉悦的力量,它总是让人能悦纳,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被其塑造,虽然不能立刻看出变化,但是经年累月,水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力摩挲出完美的鹅卵石。陈从周主要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提到水的力量,这里“水磨工夫”与“水的载歌载舞”是有相似性的。水这种细致轻柔持续不断的力量在艺术上更有利于塑造花木的姿态,更利于编织音乐的旋律,更有利于营造书画的笔意。水磨工夫顺应事物天性,不是矫揉造作,刻意为之。它对艺术韵味的孕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慢工出细活的,同时,这种韵味不仅体现在形上,更体现在神上。这里不禁让我想到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提到的“灵韵”,“灵韵是什么?是独特的时空之线,是显得如此之切近的那唯一的遥远现象。”它是神秘的、模糊的、独一无二的和不可接近的。独一无二的艺术是需要灵韵的,而灵韵的诞生是离不开水墨工夫的打磨。写作时可以写“磨”的内涵,尤其是对自己内心的“磨”,锤炼做事的心性;再写“磨”的意义,可以采用对比手法,将“磨”的成功与急功近利的失败对比,从而阐述“磨”对于成功的价值;还可以写“磨” 的过程就是不断完美作品、完善自身的过程;最后可以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从青年身份出发思考“磨”对于青年成长的重大意义。立意:1.非“磨”无以成功。2.“磨”技术,也是“磨”心性。3.让“磨”成就精彩人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17 11:10:01 页数:28
价格:¥2 大小:66.5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