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共12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文化自信自强,包含坚定文化自信和推进文化自强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范畴。文化自信涉及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文化自强则需要通过发挥文化建设铸魂、塑形、启智、润心、赋能等独特功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文化价值固基、文化体系完善,文化动力强盛的目标,一方面,需要我们提振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注重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延续文脉,持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另一方面,需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文化自信自强理念,使文化建设成果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同国家社会建设趋向相协调。我们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开启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寻根、承续与拓展旅程,从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新成果;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置于世界文明发展视域中全面审思检视,从观念、制度、行为、物质和精神等层面,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尤其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立足中华文化立场,将 文化自信自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谱写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摘编自蔡劲松《以文化自信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人民论坛网”2022年12月3日)材料二:中华创世神话学术高地建设工程以学理上能贯通、学术上集大成为学术目标,通过历时五年的辛勤工作,首次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了全面的学术梳理和探索研究,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考古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类文明起源并非一种模式,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独特的路径。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分析既是建立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从而完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的尝试,也是与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起源叙事进行平等对话。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涵盖了人类文明起源的一切要素,更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华路径,是独特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研究表明,中华创世神话是以神话叙事方式建构的文明起源过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起源的诸方面,如自然和人类的起源,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道德文明的起源,民族与国家的起源等,作为独特的文明起源叙事,中华创世神话不仅诠释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观与民族精神,还表现了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的趋向于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渐进性思维。对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的植理,不仅是对人类文明起源进行的系统性建构,也揭示出中华创世神话内容的演进反映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事实,是当代进行中西文明对话的重要材料。研究表明,具有文明奠基意义的中华创世神话不仅对自然和人类起源进行了解释,也追溯了早期社会关系的产生,并对国家的产生和治理规则进行了建构,最终成为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文明精神性、符号化和思维模式的源头,与西方神话相比毫不逊色。这种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客观认知将极大地改变过去重视西方神话,忽视乃至轻视中华创世神话的现象,有助于中西文明的平等对话。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工程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为中华文明史的追溯提供了庞大的、系统性的实证,不仅为过去主要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研究形成成果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新的材料,而且在神话与考古、历史文献的比照研究中帮助当代人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诞生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表明,中华创世神话具有重视文化制度创制、强调科学发明、弘扬创造精神的特色,说明制度创新是中华民族的长处,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创世神话体现的科技创新传统此前常被忽视,但女娲神话讲述的制陶与冶金技术的发生,燧人氏神话所讲述的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明,神农氏神话讲述的中草药的发现,黄帝神话讲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嫘祖神话讲述的养蚕缫丝技术的出现,帝喾神话讲述的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等,无不体现了申华先民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这些结论将帮助当代人更好地了解被西方文明中心论遮蔽的中华文明的光辉真相。研究还表明,中华创世神话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是当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和精神资源,因此研究、传承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有助于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也有益于人类命运共体的建构。 (摘编自任小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源头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文汇报》2022年12月5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建设要实现价值固基、体系完善、动力强盛的目标,就必须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发挥文化建设独特功能,走创新之路。B.中华创世神话强调科学发明,体现了中华先民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优势。C.中华创世神话是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文明精神性、符号化和思维模式的源头,因而具有文明奠基意义。D.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而且要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文明中心论重视西方神话,忽视中华神话,因而遮蔽了人类文明的真相。B.在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渐进性思维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C.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D.中华创世神话内容的演进既有中华路径,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张载“横渠四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B.钱钟书《谈艺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C.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D.王蒙《传统文化与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4.“天人合一”出自《庄子》中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它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如何协同推进中华创世神话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A3.D4.①“天人合一”彰显了中国古代哲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体现了中国立场、中国经验、中国路径。②具有普适性和现代意义,融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正在促进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①梳理中华创世神话谱系,建构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②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新材料,深度解读中华文明诞生的意义和价值。③展开中西文明的平等对话。④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B.“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势”于文无据,原文材料二第五段为“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而没有“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势”的内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因而遮蔽了人类文明的真相”曲解文意,由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这些结论将帮助当代人更好地了解被西方文明中心论遮蔽的中华文明的光辉真相”可知,“遮蔽的”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光辉真相”,而不是“人类文明的真相”。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材料一的论题:以文化自信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即两个观点:一是在坚守传统中自信,二是在自强中推进发展。A.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继续传递学习曾经文学圣人的深厚学说知识,为了开创今后时代太平昌盛的基础。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B.这句话的意思是:东西南北乃至全世界的心理,都有它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强调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与互鉴。C.这句话的意思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经历过千百年的演变推进,达到顶峰的的时候是在宋朝。后来逐渐衰弱,但是最终一定会再次振兴。强调对文化复兴的信心。D.这句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体现了在坚守传统中自信,“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了在自强中推进发展,符合材料一的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天人合一”出自《庄子》中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意思是指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根据材料一“一方面,需要我们提振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注重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延续文脉,持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另一方面,需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文化自信自强理念,使文化建设成果与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同国家社会建设趋向相协调”可知,我们需要注重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延续文脉,而“天人合一”彰显了中国古代哲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是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立场、经验和路径。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尤其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立足中华文化立场,将文化自信自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谱写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可知,“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具有普适性和现代意义,融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正在促进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华创世神话学术高地建设工程以学理上能贯通、学术上集大成为学术目标,通过历时五年的辛勤工作,首次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了全面的学术梳理和探索研究,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可知,要协同推进中华创世神话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就要梳理中华创世神话谱系,建构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考古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类文明起源并非一种模式,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独特的路径。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分析既是建立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从而完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的尝试”可知,要协同推进中华创世神话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就要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新材料,深度解读中华文明诞生的意义和价值。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对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的植理,不仅是对人类文明起源进行的系统性建构,也揭示出中华创世神话内容的演进反映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事实,是当代进行中西文明对话的重要材料”可知,要协同推进中华创世神话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就要展开中西文明的平等对话。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研究还表明,中华创世神话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是当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和精神资源,因此研究、传承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有助于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也有益于人类命运共体的建构”可知,要协同推进中华创世神话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就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党费程多宝那是福喜与这个村子的人们第一次一饱耳福,原来世上还有一件叫作二胡的乐器如此美妙,出自一位红军战士之手。李翻身拉了一支曲子,据说那把二胡是老兵吴做主的遗物。吴做主的班长汪当家是个东北人,前些日子攻打娄山关一战负了重伤,临死的时候,是吴做主拉了这曲《松花江上》,一个排的兄弟 们,齐齐地哭了。吴做主教会李翻身拉了几支曲子,不久也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所以,福喜听着李翻身祭奠前面牺牲的几位老兵的曲子,身子直直的,有些发呆,想哭,想喊:“二胡,这么神奇?”李翻身告诉福喜:这几天,部队驻在你们村子原地待命;要是遵义那座楼上,我们的领路人开完了会,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战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开会,是不是讨论你所说的交党费的事?福喜还是想不通,交了党费,又落不到什么好,为什么还要加入呢?还真的禁不住多想,一想还有好多的搞不懂。比如说,自己吹的笛子,闹了半天,也就是一个牧童喊山;李翻身拉的二胡,这么轻轻一拉一送,像是有人躲在琴筒里哭泣,福喜怎么也吹不出调。福喜,别较真了,最要命的是你为谁吹、我为谁拉?李翻身又补了一句:也不是你讲的什么笛膜不好,只是你心里没有吹出那种仇恨。李翻身的那番话,福喜听得云里雾里,一时就动了心。原来,自己吹笛子的时候,想的只是自己;红军班长李翻身心里装的,是遭受敌人铁蹄践踏的四万万中国同胞。别看人家只拉着两根琴弦,那可是四万万人的声音一起呜咽,想想自己这么一根笛管,怎么说也是势单力薄。在一个傍晚,李翻身和队伍一起悄然开拔。不知啥时候,福喜不远不近地坠在后面,还捧着一只咸菜罐子。“你这么跑出来,你爹知道不?”李翻身急了,“你这个,是?”“咸菜,有大半罐子呢。我爹塞给我的。”福喜当然得听爹的。虽说这支红军队伍在村上只住了几天,好多人家也想通了,与其在家饿死冻死,不如跟红军打天下。一着急,福喜生怕人家不收自己,想证明似的,来了一句:“就抵我交的党费,行不?”“谁承认你是党员了?你这岁数,入团还不够呢?”“那,我就先抵团费,行不行?还有,我带了笛子。你不是说,只要能让大伙儿解乏,也算能抵党费?那——就先抵上我的团费?”福喜不管那么多,反正跟着李翻身他们,这条路认定了。不是说北上抗日么?要是赶不走日本鬼子,这日子哪里是个头?李翻身接过那罐咸菜,笑了。也就是上次,福喜问得急,说以后自己要是参加了红军入了党,挣不了钱交党费,怎么办?李翻身说,以前汪当家和吴做主也有交不了党费的时候。指导员说,那就拉一段二胡,给战士们解解乏,也算为革命贡献了一回。李翻身话头一转:福喜,以后你要是入了党,交党费时,你能交个啥?牛,是地主家的;地也没有,租的。福喜急了,家里只剩下几面土墙,就是一个水洗的模样。有没有咸菜?咸菜,也算。李翻身说,他们排长路过老家的时候,部队好多天没有盐吃,排长抱过来一罐咸菜,指导员说:算!怎么不算呢?这句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福喜问李翻身:你是党员么?李翻身乐了:你说是不是呢?福喜说,肯定是,你就是一名共产党员。 李翻身问,怎么看出来的?入了党的红军战士,像你们这几个,就是不用点名,老乡们也好认:吃得少的,穿得薄的,与白狗子打仗的时候,像是打了鸡血似的敢往死里冲锋的……李翻身不说话了,眼里像是有了泪,那把二胡在他的怀里扭动着身子,有了舞蹈的模样。福喜像是懂了,是不是轮到李翻身交党费了?不是以前的那个指导员说的?只要能让队伍提高战斗力、让战士们浑身充满力量的劳动,都可以抵作党费。这么一想,福喜笛声飞歌,笛声仿佛与胡琴声结伴成了生死兄弟一般,冒着枪林弹雨,一路比登天还难地爬了雪山过了草地……那把二胡的主人,后来换了张新面孔,成了张北上。为什么要入这个党?不仅占不到便宜,没啥好处,还要交党费?面对福喜的追问,张北上没有作答,只是默默地拉起了二胡。四周静默,唯有二胡琴声悠扬。好半天,仰起脸的张北上,泪水还在往下落。那一仗,连同李翻身一起,呼啦啦地倒下了好多兄弟。他们缩进了大地的胸膛,拱成了一个个矮矮的土堆,连个姓名也没有留下。后来,张北上没了,王抗战的二胡拉得柔肠寸断。自从过了雪山草地到了陕北,与日本人面对面地干,才知道这帮强盗下手太凶残了。有时一仗下来,身边好多张战友的笑脸,再也看不到了。王抗战的二胡,渐渐地增添了悲情。福喜摸出笛子刚要吹上一段,赶在他前头,王抗战的二胡曲起,像是为他拉了一段过门。眼前的听众,一时没什么反响。这也没有什么奇怪,队伍里又换了一批新脸。好多新来的,哪里知道两个人一吹一拉的情感,还有着“预交党费”这一层纠缠?也不知两人合奏是哪个先停下来的。有人评点说王抗战的情绪更为饱满。福喜尽管嘴上不服,心里还是认了:王抗战如愿以偿,人家举起右拳宣誓,真正地成了一名党员;以后拉起的二胡,再怎么说,也算是有资格交党费了。可是,自己的笛声,要是哪天也能代交党费,该多好。也不知道,这天的期待,到底还有多长的路。(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福喜第一次听到二胡演奏时,便被深深地感动,对如此神奇的二胡曲出自一位红军战士之手感到非常惊讶。B.福喜的笛声不如李翻身拉的二胡曲有感染力,这是因为福喜吹笛时心里没有对敌人的仇恨,只想着自己。C.福喜始终执着地想要入党,他主动将家里的咸菜送给红军队伍抵交党费,但因为他的年龄不够最终没有成功。D.福喜认为王抗战拉的二胡比自己吹的笛子情绪更加饱满,所以他可以用二胡抵交党费,而自己的笛声 却还不行。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像是有人躲在琴筒里哭泣”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二胡曲比作人的哭声,写出了曲调呜咽之感,侧面体现李翻身琴技高超。B.小说两次提到福喜“为什么要入党”疑惑,文中虽没有正面回答,但通过对一代又一代红军战士的描写,对此做出了解答。C.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时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福喜拿着咸菜抵交党费被拒,而后说明事情的缘由,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D.小说详略得当,详写福喜和李翻身的故事,略写其他几位革命战士的事迹,寥寥数语就将不畏牺牲的红军战士形象体现出来。8.福喜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蜕变为一名坚毅的革命战士,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心路历程。9.本文以“党费”为题,但又围绕“二胡”展开故事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6.B7.A8.①无法理解:起初无法理解入党有何意义。②目的简单:听从父亲的话,觉得应该入党,目的是赶走敌人,使生活回归正常。③发自内心: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理解战友们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革命战士,为党和人民作贡献。9.①小说通过描写福喜对交党费的看法变化,展现了福喜的成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二胡象征着革命信仰,相继在几代革命战士手中传递,串联起故事情节,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③以拉二胡抵交党费,党费和二胡两条线索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了革命的残酷,歌颂了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对如此神奇的二胡曲出自一位红军战士之手感到非常惊讶”错,原文“原来世上还有一件叫作二胡的乐器如此美妙,出自一位红军战士之手”是对二胡的美妙感到惊讶。C.“福喜始终执着地想要入党……但因为他的年龄不够最终没有成功”错,原文“福喜生怕人家不收自己,想证明似的,来了一句:‘就抵我交的党费,行不?’”是福喜怕队伍不收自己,才捧着一只咸菜罐子抵交党费,不是想入党,也不是因为他的年龄不够最终没有成功。D.“福喜认为王抗战拉的二胡比自己吹的笛子情绪更加饱满”错,原文“有人评点说王抗战的情绪更为饱满。福喜尽管嘴上不服”。故选B。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比喻”错,“像是有人躲在琴筒里哭泣”不是比喻,是比拟。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无法理解:“福喜还是想不通,交了党费,又落不到什么好,为什么还要加入呢?”起初无法理解入党有何意义。②目的简单:“福喜当然得听爹的。虽说这支红军队伍在村上只住了几天,好多人家也想通了,与其在家饿死冻死,不如跟红军打天下”“福喜不管那么多,反正跟着李翻身他们,这条路认定了。不是说北上抗日么?要是赶不走日本鬼子,这日子哪里是个头?”听从父亲的话,觉得应该入党,目的是赶走敌人,使生活回归正常。③发自内心:“自从过了雪山草地到了陕北,与日本人面对面地干,才知道这帮强盗下手太凶残了。有时一仗下来,身边好多张战友的笑脸,再也看不到了”“可是,自己的笛声,要是哪天也能代交党费,该多好。也不知道,这天的期待,到底还有多长的路”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理解战友们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革命战士,为党和人民作贡献。【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结构和构思技巧的能力。人物形象上,“福喜还是想不通,交了党费,又落不到什么好,为什么还要加入呢?”“就抵我交的党费,行不?”“是不是轮到李翻身交党费了?不是以前的那个指导员说的?只要能让队伍提高战斗力、让战士们浑身充满力量的劳动,都可以抵作党费”小说通过描写福喜对交党费的看法变化,展现了福喜的成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情节结构上,“李翻身拉了一支曲子,据说那把二胡是老兵吴做主的遗物”“那把二胡的主人,后来换了张新面孔,成了张北上”“后来,张北上没了,王抗战的二胡拉得柔肠寸断”二胡象征着革命信仰,相继在几代革命战士手中传递,串联起故事情节,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③线索和主题上,“以前汪当家和吴做主也有交不了党费的时候。指导员说,那就拉一段二胡,给战士们解解乏,也算为革命贡献了一回”“两个人一吹一拉的情感,还有着“预交党费”这一层纠缠?”以拉二胡抵交党费,党费和二胡两条线索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二胡的主人不断地换了新面孔,这些拉二胡的战士在战场牺牲了,揭示了革命的残酷,二胡象征着革命信仰和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理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蚌,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徐理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诬谦等构邪议,更立东宫。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弃谦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节选自《明史·于谦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B.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C.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D.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命谦口数其罪”中“数”在文言文中有多个含义,在本句中是列举罪状的意思。B.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C.东宫,太子居处,文中借指太子;在汉代也以太后所居东宫借指太后。D.“及籍没”中的“籍”是“登记”的意思,和《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谦越级升迁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他遍访百姓,了解所应当创建和革除的,马上写好奏疏言明其事。 B.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举入侵,皇帝亲自征讨。等到皇帝陷落在土木堡,京城大为震惊。郕王命令群臣商议如何进攻。C.也先见中原无隙可乘而想求和,大臣王直等人建议接回上皇,皇帝不高兴,但于谦认为按理当迎回上皇。D.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徐有贞等人已经迎接上皇再次登上皇位,诬陷于谦等人合谋奸邪之事,重新立太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2)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14.于谦《石灰吟》言:“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哪些事件可以体现他在诗中所言的志向。【答案】10.A11.D12.B13.(1)朱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说罪该万死。皇帝十分高兴。(于谦)出京巡按江西,昭雪冤屈的囚犯数百人。(2)皇帝看着他改变脸色说:“听你的。”终于迎接上皇返回,这都是于谦的功劳。14.①于谦一身正气,列数朱高煦的罪状,言词正气刚强,声色威严激烈。②于谦爱国卫国,厉斥主张南迁的徐理,力主保卫国都。③在皇帝不高兴迎回上皇时,从容劝皇帝说皇帝大位已定,不会有什么问题,从道理上讲应该快一点迎回上皇。④于谦清正廉洁,被抄家时,家无余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因为长期不升迁而怨恼忿恨,擅自举荐他人代替自己。案件交给法司,被判处死罪,于谦被关在监狱里三个月。“李锡阿振指”,“指”同“旨”,旨意、意图,主谓宾齐全,后面断开,排除BD;“怨望”是复合词“怨恨恼怒”,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及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数,列举罪状。句意:皇帝命令于谦口头列数他的罪状。B.正确。C.正确。 D.“含义不同”错,两个“籍”都是“登记”的意思,含义相同。句意:到登记没收他的所有财产的时候。/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B.“商议如何进攻”错,原文中的“战守”指进攻和防守,是指讨论进攻还是防守。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战栗”,发抖;“悦”,高兴;“出”,出京;“按”,巡按;“雪”,名词作动词,昭雪。(2)“顾”,看;“改容”,改变脸色;“从”,听从;“卒”,终于;“谦力也”,判断句,这都是于谦的功劳。【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根据这一理解从文中找出相应内容即可。原文“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体现了于谦一身正气,列数朱高煦的罪状,言词正气刚强,声色威严激烈。原文“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体现了于谦爱国卫国,厉斥主张南迁的徐理,力主保卫国都。根据原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可知,于谦在皇帝不高兴迎回上皇时,从容劝皇帝说皇帝大位已定,不会有什么问题,从道理上讲应该快一点迎回上皇。根据原文“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可知,于谦清正廉洁,被抄家时,家无余钱。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考中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年,授官御史。他跟随皇帝征伐乐安,朱高煦出城投降,皇帝命令于谦口头列数他的罪状。于谦言词正气刚强,声色威严激烈。朱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说罪该万死。皇帝十分高兴。(于谦)出京巡按江西,昭雪冤屈的囚犯数百人。上疏奏报陕西诸处文武官吏是百姓的祸害,皇帝下诏派御史逮捕他们。于谦越级升迁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达官所,轻装骑马全面视察所管辖的地方,邀请访问父老乡亲,审察当时情况,了解所应当创建和革除的,马 上写好奏疏言明其事。起初,太监王振刚刚掌权,恰巧有一个姓名像于谦的御史,曾经忤逆王振。于谦进入朝廷,举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因为长期不升迁而怨恼忿恨,擅自举荐他人代替自己。案件交给法司,被判处死罪,于谦被关在监狱里三个月。不久,王振知道自己的失误,于谦得到释放,贬官为大理寺少卿。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举入侵,皇帝亲自征讨。等到皇帝陷落在土木堡,京城大为震惊。郕王代理国政,命令群臣讨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向南方迁移。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人,应该斩首。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迁移大势就去了,难道没看见宋朝南渡的事吗!”郕王认为他说得对,防守的决议于是确定。这年(景泰元年)八月,离上皇(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北去快要一年了,也先看见中原无隙可乘,更加想求和,请求让上皇回去。大臣王直等人建议派遣使者接回上皇,皇帝(明景帝朱祁钰)不高兴。于谦不慌不忙地说:“天位已经确定,难道还会有其他,只是按照道理应当快速迎回罢了!”皇帝(明景帝朱祁钰)看着他改变脸色说:“听你的。”终于迎接上皇(明英宗)返回,这都是于谦的功劳。于谦自己奉行俭朴节约,所居住的房子只能遮蔽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住宅,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皇帝很了解于谦,他所建议上奏的没有不听从的。对于那些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于谦内心很轻视他们,于是怨恨他的人更多。徐理因为建议南迁,被于谦斥责。从此改名为有贞,曾切齿痛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于谦请求宽恕并且任用他,他畏惧于谦不敢放纵。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徐有贞等人已经迎接上皇再次登上皇位,诬陷于谦等人合谋奸邪之事,重新立太子,都御史萧惟祯判决案件,(于谦)被判处死刑,丙戌年改元天顺,丁亥年于谦被害。到登记没收他的所有财产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正室的锁很坚固,打开一看,是皇上赐给他的蟒衣、剑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今年五十矣范成大浮生四十九俱非,楼上行藏与愿违。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定中久已安心竟,饱外何须食肉飞若使一丘并一壑,还乡曲调尽依稀。注释:①“楼上行藏”,用三国志刘备责备许汜语:“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吾欲卧百尺楼上,卧君子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②饱外何须食肉飞,化用曹操评吕布语:“饥则为用,饱则扬去。”15.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楼上行藏”用刘备责备许汜的典故,表达自己抱负远大,但深感事与愿违,所谓“四十九俱 非”,是牢骚语,“违愿”才是实质。B.颔联所谓“别无三策”,实际上是慨叹自己生性耿直,不懂得那些钻营谋私之术;所谓“但当归”,也就是迫于环境,不得不归了。C.颈联说“久已安心竟”,说明诗人此时已经完全摆脱了生活的愁苦,内心平静如水,可以无欲无求的度过一生了。D.这首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是用典,全诗紧扣题目中的“书怀”抒发情感,诗人的情感变化是这首诗的主线。16.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首先表达壮志未酬悲愤;接着抒发年华已逝的哀叹、不得不归隐的无奈;再接着表达内心的清静安闲知足;最后又抒发无处归隐的惆怅和对家乡的思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C项,“说明诗人此时已经完全摆脱了生活的愁苦,内心平静如水,可以无欲无求的度过一生了”分析错误。根据诗意,由首联“与愿违”及颔联“别无三策但当归”可见,诗人所说的“归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心之所向,而是因为自己不懂钻营谋私之术进而导致自己不为世所容的无奈,且由尾联中“还乡曲调尽依稀”可知,诗人内心并不是平静如水的,而是蓄满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和无处归隐的惆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首联因元日而行年五十抒感。出句用“伯玉知非”典;对句“楼上”用《三国志》刘备责许汜语。该联全用典,诗人慨叹自己年届五十,过去四十九年但觉虚度。平生抱负,原很远大,如今检点一下行止,却深感事与愿违。所谓“四十九俱非”,是牢骚语。“知非”是婉辞,“违愿”才是实质。颔联分承一、二,抒写年老当归的感喟,说人生纵有百年之寿,自己如今已过了一半;既然在为人处世方面别无周到的良策,就只能是及早归隐了。所谓“别无三策”,是自嘲没有治国良方,语中颇含牢骚。所谓“但当归”,也就是迫于环境,不得不归了。颈联化用曹操评吕布语:“饥则为用,饱则扬去”,而另出新意。这表面上是表明诗人自己知足不辱,实际上却含有不得已的苦衷。说“久已安心竟”,正透露出未能真正忘情。这一联造语新颖,富于理趣。尾联承上“当归”之意与知足之旨,说假如自己能有一丘一壑可以归隐,那么,依稀的还乡曲调尽奏无妨。言下之意是,既无归隐之处,听到还乡曲调,难免惆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弟子与老师的关系,他认为之所以要“能者为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情表》中李密婉言自己有意奉诏,但“____________”;想要奉养祖母,又“____________”,这使李密进退失据,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3)“榆关”即今天的山海关,古人称之为“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这一古称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闻道有先后②.术业有专攻③.(则)刘病日笃④.(则)告诉不许⑤.枞金伐鼓下榆关⑥.旌旆逶迤碣石间(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少时过桂岭,壮岁出榆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术、攻、笃、枞、旌旆、逶迤、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特别想推荐一条自己很喜欢的古道——徽杭古道。每次走在这段古道上,都让人①:拾级而上,你可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在密林间穿过峡谷溪沟,山路蜿蜒、云雾茫茫,遥想昔日商人在此间行走,常会产生古今之叹。站在古道上,你仿佛能看到历史的②:明代名臣胡宗宪由此入杭州为官,许下豪情万丈;【甲】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在此鏖战,感叹易守难攻;商人胡雪岩少年时跟着同行徽商们由此进入浙江,开启沉浮一生。古道上遗留的无数石雕石刻、关隘、凉亭等文化遗迹,都在讲述着昔日繁荣。这几年,徽杭古道都快成“网红”【乙】了,来打卡的游客③,看到古道这么受欢迎,我们也很开心。为了探索古道开发和保护的更多新路径,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丙】比如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按照林长制属地保护管理规定,保护利用好古道,进一步完善古道本体、附属设施及森林植被、景观资源等。此外,古道边的古桥、古亭、古驿站、关隘、人文资源和设施也需进行保护修复,历史名人、事件、文学作品、典故传说等也在不断发掘中……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处是()A.【甲】B.【乙】C.【丙】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心旷神怡②风云变幻③络绎不绝19.C 20.拟人。赋予“文化遗迹”以人的行为,形象地表现出“文化遗迹”的历史价值及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徽杭古道的喜爱之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形容徽杭古道让人心情愉快,可用“心旷神怡”。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②语境下文具体解说历史时局变化不定,可用“风云变幻”。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③语境形容来打卡的游客很多,可用“络绎不绝”。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丙处,下文“比如……”列举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后面逗号应改为有提示下文作用的冒号。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都在讲述着昔日繁荣”主语是“文化遗迹”,“讲述”一词本为人的行为,此处运用拟人修辞,把“文化遗迹”人格化。拟人的表达效果是形象生动,“文化遗迹”的价值和意义本为抽象内容,此处拟人化,让它会讲话,使古道上遗留的石雕石刻、关隘、凉亭等文化遗迹的历史价值更具具体生动,在今天依然有活力,激发人们对对徽杭古道的喜爱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般而言,大家口中所说的失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入睡困难,即从上床到正常入睡的时间过长;另一种叫睡眠维持障碍,简单理解就是能睡着,但是夜间会多次苏醒。青年群体的失眠症状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不断退化,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睡眠的片段化情况增加。当然,偶尔出现上述症状并无大碍。②,可以对照“333”原则:即每天晚上正常入睡超过30分钟;每周超过3次;连续3周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符合以上条件,即可认为存在临床的失眠症状。A.遗憾的是很多人对待失眠问题喜欢“拖着”或吃一些褪黑素、安神补脑液等,B.没有对症治疗, C.但这些药物、保健品等的效果也因人而异。③?第一,卧床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有效的睡眠时间会变短;第二,入睡之前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很重要。学会向外倾诉和释放坏情绪,培养“钝感力”来对抗压力;第三,稍微设低房间温度,会使身体新陈代谢减缓,产生的热量减少,有利于良好睡眠。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改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A句和B句形成选择关系,和C句形成递进关系。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大多是入睡困难②判断自己有没有失眠的病症③那我们该如何改善睡眠呢22.遗憾的是很多人对待失眠问题宁可“拖着”或吃一些褪黑素、安神补脑液等,也不对症治疗,况且这些药物、保健品等的效果也因人而异。【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后文“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不断退化,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睡眠的片段化情况增加”可知,“青年群体的失眠症状”应是第一种,据此可写“大多是入睡困难”;第二空,后文“‘333’原则”的内容,是判断自己有没有失眠症状的标准,由“对照”可知可以根据这个原则判断自己是否失眠,据此可写“判断自己有没有失眠的病症”;第三空,该句是总领句,后文中“第一,……;第二,……;第三,……”的三点内容均为改善睡眠的方法,据此可写“那我们该如何改善睡眠呢”。【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让A句和B句形成选择关系。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有“是……还是……”“不是……就是……”“宁可……也不……”等,根据A句和B句的内容,可选用“宁可……也不……”这一关联词语进行连缀,答案为:遗憾的是很多人对待失眠问题宁可“拖着”或吃一些褪黑素、安神补脑液等,也不对症治疗;然后和C句形成递进关系。表示递进的词语有“而且”“甚至”“况且”等,“这些药物、保健品等的效果也因人而异”是对A句“吃一些褪黑素、安神补脑液等”的递进补充,从句子表达连贯的角度,可选用“况且”进行连缀,最终确定答案为:遗憾的是很多人对待失眠问题宁可“拖着”或吃一些褪黑素、安神 补脑液等,也不对症治疗,况且这些药物、保健品等的效果也因人而异。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岁月如歌,精神永驻。2022年,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说:“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回首,再出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弘扬延安精神,抒写壮美华章“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告诉我们,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法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我们永久的精神信仰。弘扬延安精神,坚定政治方向,才能打造新时代的精神高地。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抵抗日寇,解放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战胜饥荒,抵御洪水,脱贫攻坚,反腐倡廉,防治疫情……在任何时刻,都能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一件件一桩桩,老百姓都有目共睹。事实证明,走正确的道路,中国的发展就永远向前,永远充满希望。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看全国,观瞻天下,用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今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用最高的精神境界去迎接璀璨的明天。只有发扬延安精神,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才能“虽千万人吾往矣”,不断向新的目标任务靠近。牢固树立一切为民的思想,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人民是我们党和国家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最大依靠。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已经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式向更高层次的生活迈进,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宗旨,而是应该“升级提质”,从当下的实际出发,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的思想贯彻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心灵、制度、法规等各个层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和人民一道,“一起拼,一起干”,去实现新时期的新目标。永远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战胜新征程上的万千困难。国家的发展强大,绝不能依赖他人。汉唐盛世国家自强自立,对外就能有足够的底气;南宋晚清,受制于人,老百姓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红军长征胜利后,我们党在延安蓬勃发展,真正做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反,反动派则寄希望于某些心怀鬼胎的所谓强国,最终落得“孤家寡人”的可悲下场。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同样会面临千难万险,唯有弘扬延安精神,自强自立,才能无往而不胜。“追风赶月莫停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新的历史时期,理应不忘革命先辈的荣光,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历史,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书写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壮美华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以时间为序,叙写了革命时期党中央在延安所做的重要决策和延安精神的具体内涵,以及党的二十大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讲话。中间用“岁月如歌精神永驻”衔接起来。这体现了历史中的延安和延安精神对于当下的重要指导意义。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延安精神永远是指导我们前行的力量。任务要求中明确作文的主题为“回首,再出发”,这是关系型的主题,体现了“回首”与“出发”的关系。回首不是为了沉浸于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只有勇敢地出发,回首才会变得更有价值。回首与出发,是不断循环逐步上升的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回首”和“出发”相关,表达回望过去、汲取力量、奋发前行的主旨思想。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延安精神是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然后根据任务要求以“回首,再出发”为主题,一是从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论述延安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的指导意义的角度,论述践行延安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总结,延安精神既是中华儿女的心灵图腾,是信仰高地、信心之源,又是民族复兴任务的指路明灯。立意:1.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2.回首是为了更好地出发。3继承优良传统,勇于开拓进取。 4.将延安精神转化为实际动能。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烟台市2022届高三数学下学期三模试题(PDF版附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试题(PDF版附解析)
2022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烟台市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9-25 09:00:0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2.7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