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绝密★启用前2023届山东省高三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本试卷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对趋势性问题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才能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提出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卡脖子”问题,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正是战略上的前瞻性思考,使我国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总能收放自如、应对裕如。因此,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地预见未来、引领未来。策略是战略实施的科学方法。要取得各方面斗争的胜利,我们不仅要有战略谋划和坚定意志,还要有策略、有智慧、有方法。应该看到,实施战略的环境条件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各地区各部门一方面要恪守战略的原则性,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把握策略的灵活性,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策略和方法,以创造性贯彻落实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摘编自《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人民日报》2023年02月22日)材料二: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 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全局高度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义,对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从时间维度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既不是短期之策,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调整。我国已十余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同时,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27万美元,是全球最大规模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我国拥有1.69亿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具有坚实而强大的供给基础。如此一个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和潜力的市场决定了我们始终具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优势条件和内在能力。因此根据我国自身发展需要进而适时调整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是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考虑。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从空间维度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并非故步自封,也非各自为政,而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首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国内单循环。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之所以明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其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针对全国而言的,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各地区要找准自己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和比较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有机衔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这就要求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壁垒,共同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彰显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竞争优势。从特征维度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不是搞盲目借贷扩大投资,过度刺激消费,而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褪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传统的依靠强力政策刺激、透支或前置需求从而抬高速度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更加强调自主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更高水平和更加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改善供给体系和质量,同时升级传统需求,培育新兴需求,激发潜在需求,以更高水平的国内大循环巩固和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优势和地位。以自身不断提升的确定性稳定性对冲外部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所以说,推动科技创新,抓住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这个最本质特征,就是牵住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牛鼻子”。(摘编自郭威《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义》,《光明日报》2023年02月28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事物的前瞻性思考能够减少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则不能拘泥于战 略的原则性,要随机应变。B.建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做出的战略调整,参考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规模、人口和市场供给等。C.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壁垒,建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但它并不排斥国际市场。D.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强自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论述都涉及了战略和策略的关系,不过二者的重心并不相同。B.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决议,是一种战略思考。C.为了鼓励科技创新,我国近年出台的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各种措施属于策略范畴。D.确定一项战略或策略一般要从时间、空间、特征三个方面去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B.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C.只因一着错,输了半盘棋。——李元蔚《将神灵应》D.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4.战略和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5.材料二中说“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内涵要义,对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义”。【答案】1.A2.D3.D4.①战略是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这种趋势做出前瞻性和预见性的规划。②策略是在恪守战略原则性的前提下,制定的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5.①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做出的战略调整,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②构建新发展格局确立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符合实际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具有灵活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不能拘泥于战略的原则性”有误,材料一第二段表述为“需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要恪守战略的原则性,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 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一般要从时间、空间、特征三个方面去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有误,“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义”可以从时间、空间、特征三个方面入手,但不代表其他战略或策略的制定都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地预见未来、引领未来;我们不仅要有战略谋划和坚定意志,还要有策略、有智慧、有方法。D.强调的是勇气的重要作用。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①结合“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对趋势性问题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才能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地预见未来、引领未来”概括出:战略是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这种趋势做出前瞻性和预见性的规划。②结合“一方面要恪守战略的原则性,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把握策略的灵活性,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概括出:策略是在恪守战略原则性的前提下,制定的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结合材料一“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对趋势性问题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和材料二“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全局高度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义”概括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做出的战略调整,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②结合材料一“实施战略的环境条件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和材料二“根据我国自身发展需要进而适时调整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是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考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国内单循环”概括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确立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符合实际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具有灵活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发李利君“你呀!染一下嘛,花不了几个钱!”曹凤同啜饮了一口茶,说,“看着那么凄凉。”张严立笑了笑:“总是觉得没有时间。”说完了,张严立马上觉得这理由很站不住脚,又补充道:“不想遮遮掩掩了。年轻时很喜欢美化自己。再有五年就退休了,就这样吧。”曹凤同:“没追求,放弃自我管理,就是放弃人生。”张严立说:“没有吧,我每天要看的材料还是堆成山。毕竟年纪大了,速度比过去慢了不少。不过,还好吧,一样也没漏。我的人生还‘在线’啊!”曹凤同:“你这个样子,要是退了休,估计很快就会进大妈大爷的队伍里去。——你的人生太干瘪了,没有一点儿亮色。”“到那个年纪,就去吧。”“我才不会呢!我退休以后至少保证三年内继续染头发。喝茶、谈事、应酬……还是挺精彩的。”“喝茶容易。”“你理解的喝茶,是‘干喝’。”“那还有什么喝法?”“得有内容。”曹凤同笑了,然后,起身下楼,出门。一辆宝马轻快地停在曹风同身边,他拉开门上去。曹凤同降下车窗玻璃,向张严立挥了挥手:“去染吧,大德路那家。你要是去,给我个电话,染发的钱我出啊!”看着那辆车绝尘而去,张严立若有所失,叫了辆的士,回家了。张严立和曹凤同是老同事。准确地说,曹凤同是张严立的老上级。张严立进机关时,他当科长。张严立当科长时,他当处长。张严立当处长时,他是厅长。后来他退休了,张严立还是处长,估计以后也就这样了。与他在一起,张严立的人生总是处在一个追赶的状态。他开始喝茶、谈事、应酬时,张严立还只能改材料,满头的白发也顾不得理会。其实,也没人太在意。如张严立这般,老处长了,生活也不能说不公平。人在机关,出来总还是有人觉得你不错。张严立就甘于这样了。老婆倒是满足得很:“这样挺好 的。”张严立看着她每日忙着买菜做饭、上班下班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妇人。也许她也曾梦想过荣华富贵,可是,张严立没有带给她,她也认了。回到家,她知道张严立和曹凤同刚才在一起,略有一点儿不悦:“你少和人家掺和。老是跟在厅长屁股后面,你不觉得别扭吗?”“那么多年的老同事了,别扭啥?”张严立打开电脑,登上微信,调出明天开会要用的材料,开始了大修。“啥同事啊!人家是厅长,你是处长,知道不?”她打开吸尘器,推着在房间里转,“咱们呀,不贪图那个,也不用去凑他的热闹。你自己觉得是同事,人家可不一定那么想。更何况,别的人看了,还以为你拍马屁呢!”她的声音被吸尘器的嗡嗡声盖住了。张严立并没有听清她唠叨啥。他想起了自己的头发,自问:“要不要染呢?”古人云:“白头搔更短。”张严立的头发倒是没短,还是那么密密实实的,只是——白。“白了少年头”不免“空悲切”,如今,张严立白的是“中年头”,也就没有什么悲伤的了。张严立没有去染头发。后来曹凤同几次给他打电话约着吃饭,张严立担心他再提染头发的事,就借故推辞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某一天,张严立突然在“清风网”上看到一则短讯:《曹凤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组织审查调查》。张严立一下子就蒙了:“怎么会这样?”这个时候也不宜给任何人打电话。晚上,张严立没有改材料,只是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着马路上的车流——真像一条河啊,哗哗啦啦地流向夜色深处。张严立想起了很多往事,一幕一幕,生动却又模糊。张严立从小就是一个木讷的人,工作以后也如此。曹凤同就笑过张严立“笨”,不会利用资源。张严立确实不知道如何利用资源,或者用资源来干什么。曹凤同说过:“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你没有朋友。”的确,除了有数的几个人,张严立真的没有热热闹闹、前呼后拥的朋友。对这座城市,除了上班的机关大楼和家附近的几个公园、菜市场以及医院,他就不怎么熟悉别的地方,不像曹凤同,熟知咖啡厅、茶楼、大酒楼和小资的一些“吧”。作为师弟,张严立的确和他相去甚远。张严立的同学来了,也都是找曹凤同,由他来约张严立,原因当然是张严立“不咋的”的实际情况。晚风吹过来,张严立长长地呼出一口气。风吹过张严立的头发耷拉下来几根。快三个星期没理发了,有点儿长,他用手往上梳了一下。这时,张严立突然想到,曹凤同今后应该也会回归本色生活了,头发也不会染了。张严立不知道一头白发的曹凤同会是什么样子,他会剪短发吗?至于自己的白发,张严立想,就这么个样子吧。那是岁月的馈赠,不强求,也不可强求。(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曹凤同吸饮了一口茶,说“看着那么凄凉”,这说明他似乎预感到了步入白发之年的凄凉结局。B.每当有同学来访,曹凤同总是找张严立作陪,是因为张严立是他的下属,用张严立来陪衬自己的权势风光。C.张严立老婆这个普通妇女形象,着墨不多,却具有鲜明的特征,她知足、朴实、勤劳,能够洞察世事人情。D.小说取材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在描写正面人物弘扬正气的同时,也涉及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7.小说多处采用对比,下列对小说对比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凤同与张严立的生活日常构成对比,曹凤同“喝茶、谈事、应酬”,张严立“改材料”,表现了二人不同的处世态度。B.曹凤同与张严立的交通工具构成对比,曹凤同乘坐“宝马”绝尘而去,张严立“叫了辆的士”回家,表现了二人不同的爱好。C.曹凤同与张严立“资源”(朋友)多少、采取的态度构成对比,曹凤同“资源”多,会利用,张严立则相反,表现了二人不同的人格。D.曹凤同前后两种生活状态构成对比先前生活的排场、热闹与接受审查、调查的结局形成对比,具有警示教育意义。8.这篇小说在叙述故事方面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9.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请结合小说中对张严立(或曹凤同)的描写谈谈“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或“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具体体现。【答案】6.A7.B8.①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为叙事写人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得以在叙述过程中引入丰富的生活场景。②小说以“白发”为切入点叙述故事,将曹凤同、张严立的故事组合在一篇之中,叙述呈现自然、紧凑的特点。③小说借助人物独白、对话等语言描写,不断拓展小说内容,深刻展示人物心理。④小说采用陡转之法,“清风网”上的短讯,表明曹凤同的人生急转直下,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9.答案一:作者告诉读者,张严立是个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人物,具体表现在①生活朴实,认为长白发是自然现象,坚持不染发,日常生活也非常简单。②恪尽职守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修改材料。③清正廉洁,身为干部,家庭日常生活非常普通,自己也不去茶楼、酒楼④作风正派,不利用职位、朋友谋取私利。(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答案二:作者告诉读者,曹凤同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人物,具体表现在①生活浮华,注重外表,自己染发, 还催促张严立染发,出行乘坐豪车。②玩忽职守,忙于喝茶、谈事、应酬,熟知咖啡厅、茶楼、大酒楼和小资的“吧”。③目无法纪,身为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最终难逃组织的审查调查。④作风不正,损公肥私,利用职位、朋友谋取私利。(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这说明他似乎预感到了步入白发之年的凄凉结局”错误。“看着那么凄凉”是曹凤同对张严立白发的感受,也体现出他十分注重外表的生活观念。从原文“我退休以后至少保证三年内继续染头发。喝茶、谈事、应酬……还是挺精彩的”可以看出曹凤同并没有预感到自己步入白发之年的凄凉结局。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B.“表现了二人不同的爱好”理解错误。交通工具的对比意在表明二人生活态度的不同,曹凤同乘坐“宝马”追求享乐,张严立“叫了辆的士”回家,较为简朴。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能力。小说称人物形象为“曹凤同”“张严立”,可见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这种叙事为全知视角,不受时控的限制,为叙事写人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得以在叙述过程中引入丰富的生活场景。“你呀!染一下嘛,花不了几个钱!”“不想遮遮掩掩了。年轻时很喜欢美化自己。再有五年就退休了,就这样吧”“没追求,放弃自我管理,就是放弃人生”“我才不会呢!我退休以后至少保证三年内继续染头发。喝茶、谈事、应酬……还是挺精彩的”“去染吧,大德路那家。你要是去,给我个电话,染发的钱我出啊!”“曹凤同今后应该也会回归本色生活了,头发也不会染了。张严立不知道一头白发的曹凤同会是什么样子,他会剪短发吗?至于自己的白发,张严立想,就这么个样子吧。那是岁月的馈赠,不强求,也不可强求”,小说以“白发”为切入点叙述故事,将曹凤同、张严立的故事组合在一篇之中,叙述呈现自然、紧凑的特点。小说借助人物独白如“张严立并没有听清她唠叨啥。他想起了自己的头发,自问:‘要不要染呢?’”和大量的人物对话等语言描写,不断拓展小说内容,通过人物的语言深刻展示人物心理。 “又过了一段时间,某一天,张严立突然在‘清风网’上看到一则短讯:《曹凤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组织审查调查》。张严立一下子就蒙了:‘怎么会这样?’”,小说采用陡转之法,“清风网”上的短讯,表明曹凤同的人生急转直下,既出人意料,但结合前文曹凤同的言行、车的档次等,这结果也在情理之中。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考生可选择肯定和赞扬张严立,也可以选择反对和否定曹凤同。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相应的人物形象即可。张严立依据“不想遮遮掩掩了。年轻时很喜欢美化自己。再有五年就退休了,就这样吧”“看着那辆车绝尘而去,张严立若有所失,叫了辆的士,回家了”“的确,除了有数的几个人,张严立真的没有热热闹闹、前呼后拥的朋友。对这座城市,除了上班的机关大楼和家附近的几个公园、菜市场以及医院,他就不怎么熟悉别的地方”“至于自己的白发,张严立想,就这么个样子吧。那是岁月的馈赠,不强求,也不可强求”可见,张严立生活朴实,认为长白发是自然现象,坚持不染发,日常生活也非常简单。依据“没有吧,我每天要看的材料还是堆成山。毕竟年纪大了,速度比过去慢了不少。不过,还好吧,一样也没漏。我的人生还‘在线’啊!”“与他在一起,张严立的人生总是处在一个追赶的状态。他开始喝茶、谈事、应酬时,张严立还只能改材料,满头的白发也顾不得理会”可见,张严立恪尽职守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修改材料。依据“的确,除了有数的几个人,张严立真的没有热热闹闹、前呼后拥的朋友。对这座城市,除了上班的机关大楼和家附近的几个公园、菜市场以及医院,他就不怎么熟悉别的地方,不像曹凤同,熟知咖啡厅、茶楼、大酒楼和小资的一些‘吧’。作为师弟,张严立的确和他相去甚远”可见,张严立清正廉洁,身为干部,家庭日常生活非常普通,自己也不去茶楼、酒楼。依据“张严立看着她每日忙着买菜做饭、上班下班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妇人。也许她也曾梦想过荣华富贵,可是,张严立没有带给她”“张严立的同学来了,也都是找曹凤同,由他来约张严立,原因当然是张严立‘不咋的’的实际情况”可见,作风正派,不利用职位、朋友谋取私利。曹凤同依据“你呀!染一下嘛,花不了几个钱!”“我才不会呢!我退休以后至少保证三年内继续染头发。喝茶、谈事、应酬……还是挺精彩的”“一辆宝马轻快地停在曹风同身边,他拉开门上去。曹凤同降下车窗 玻璃,向张严立挥了挥手:‘去染吧,大德路那家。你要是去,给我个电话,染发的钱我出啊!’”可见,曹凤同生活浮华,注重外表,自己染发,还催促张严立染发,出行乘坐豪车。依据“我才不会呢!我退休以后至少保证三年内继续染头发。喝茶、谈事、应酬……还是挺精彩的”“不像曹凤同,熟知咖啡厅、茶楼、大酒楼和小资的一些‘吧’”可见,曹凤同玩忽职守,忙于喝茶、谈事、应酬,熟知咖啡厅、茶楼、大酒楼和小资的“吧”。依据“张严立突然在‘清风网’上看到一则短讯:《曹凤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组织审查调查》”可见,曹凤同目无法纪,身为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最终难逃组织的审查调查。依据“曹凤同就笑过张严立‘笨’,不会利用资源。张严立确实不知道如何利用资源,或者用资源来干什么。曹凤同说过:‘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你没有朋友。’”“张严立的同学来了,也都是找曹凤同”可见,曹凤同作风不正,损公肥私,利用职位、朋友谋取私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B.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C.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D.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是古代官名,先秦诸侯国的相是百官之长。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做……的相国”。B.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常用葛、大麻、兽毛等经粗加工制成,是古时贫贱者所服。C.长跪指直身而跪。古时席地而坐,两膝据地,臀部着足跟。若伸直腰股即为长跪。D.公子是对有权势地位者的尊称,也可称富贵人家的子弟,后用来敬称别人的儿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国为秦国所灭,张良谋刺秦始皇,为韩国报仇,是因为他出身于韩国贵族,祖上五代人做过韩国的相国。B.张良在下邳为一位老人捡起了丢在桥下的鞋子,并给老人穿上,老人后来送给他一部《太公兵法》。C.陈涉起义后,张良也聚集了一支队伍,后来跟随刘邦,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常常采纳。D.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用贵重的宝物利诱敌军将领倒戈,又趁敌军懈怠时发动进攻,把敌军打得大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2)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14.张良为什么建议沛公用重宝利诱秦军在峣关的守将?请简要说明。【答案】10.B11.D12.A13.(1)五天后天刚亮时,张良去了。老人已经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却后到,为什么?”(2)沛公率领几千人,攻占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14.①秦军力量尚强,不宜硬攻;②秦守将是屠夫的儿子,商人容易以利相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项梁派遣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沛公于是让韩王韩成留守在阳翟,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占领宛县,向西进入武关。 “韩王成”是“韩王”和“韩成”的简称,同位语之间不能分开,排除AC;“与良俱南”省略主语“自己(沛公)”,故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公子是对有权势地位者的尊称”有误,公子在先秦时期特指诸侯的儿子。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祖上五代人做过韩国的相国”有误,原文中“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的意思是张良的祖父、父亲做过五代韩王的相国。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平明”,天刚亮时;“期”,约会;“后”,后到,迟到。(2)“将”,率领;“略”,攻占;“属”,归附。【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可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秦军力量尚强,不宜硬攻;另一方面是秦守将是屠夫的儿子,商人容易以利相诱。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张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国。秦国灭掉了韩国,张良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替韩国报仇,这是他的祖父、父亲做过五代韩王相国的缘故。张良曾在闲暇时悠然漫步在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来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掉到桥下,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强力忍怒,就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直身而跪替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小子还值得教导的啊。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五天后天刚亮时,张良去了。老人已经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 却后到,为什么?”老人离去,并说:“五天后早点儿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为什么?”老人离去,并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就应当这样。”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个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第二天天亮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十年后,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年轻人。景驹自立为楚国代理君王,驻扎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攻占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劝说沛公,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等到沛公到了薛县,会见项梁。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韩国诸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建同盟者。”项梁派遣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沛公于是让韩王韩成留守在阳翟,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占领宛县,向西进入武关。沛公想用两万人攻打秦朝晓关的军队,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晓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商人容易以利相诱。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给五万人预备吃的东西,在各个山头上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命令郦食其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跟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秦将的计划。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守将想反叛而已,恐怕士卒们不听从。士卒们不听从必定有危害,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至①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②,吹葭六琯③动浮灰④。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注】①本诗作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当时诗人漂泊在夔州。小至:冬至前一日,②添弱线:古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刺绣女工每日的工作量要比前一日增加,即“添弱线”。③六琯:用玉制成的确定音律的律管共十二支,分六律。④动浮灰:古人将芦苇内膜制成灰,放在十二玉管(分别代表十二个月)内预测时令,每月节气到来,律管里的灰就相应飞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感叹天时人事交相催逼和时光飞逝,给人造成紧迫感,总起下文。B.颔联用刺绣添线、葭管飞灰习俗再次强调季节变化,有勉人奋进之意。C.景色变化引发诗人的思乡情怀,但劝人举杯畅饮是其乐观向上的表现。 D.全诗围绕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叙事、写景,情感逐渐演进得较为舒缓。16.颈联写景用词精准贴切。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颈联承接“阳生春又来”,柳叶将舒未舒、梅花含苞待放描绘出冬天里蕴含的勃勃春意。②“待”“欲”采用拟人手法,表现出万物待春的急切和诗人愉悦的心情。(意思对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有勉人奋进之意”错误,诗中只是写冬至时节的习俗,并无勉人奋进之意,选项过度解读。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颈联“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二句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用柳叶“将舒”承一“容”字,使人产生柳叶如眉的联想,以梅花“欲放”承一“意”字,给人以梅若有情的感觉,富有动感特征,蕴含着生命的张力,体现出春临大地的蓬勃生机。同时“待”“欲”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柳叶和梅花以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万物待春的急切和诗人愉悦的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成就“一家之言”。(2)杜甫的《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的景象,也表现出诗人广阔的人生视野。(3)古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②.通古今之变③.吴楚东南坼④.乾坤日夜浮⑤.东临碣石⑥.以观沧海(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或;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或;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坼、乾、碣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①的房屋上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炊烟袅袅,年复一年,在大海上辛勤劳作的人们,目的就是为了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可是听老人讲,过去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历经千辛万苦。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②的变化,渔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居然也现出一副③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鳞次栉比②天翻地覆③喜气洋洋19.①使用了拟人和比喻手法。②说炊烟“欢快”是把炊烟人格化了,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把炊烟比喻成“轻纱”“绸带”,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意思对即可)20.示例: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就是为了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形容渔村房屋整齐排列,可用“鳞次栉比”。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②语境形容渔村生产生活变化大,可用“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③语境形容炊烟身姿轻盈,有一种幸福的味道,可用“喜气洋洋”。喜气洋洋: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运用比喻,本体是炊烟,喻体是轻纱和绸带,抓住了二者轻盈、缥缈的特点,使炊烟的形象更加具体形象。“欢快、朴素的炊烟”运用拟人,欢快、朴素本来是形容人的状态和特征的词语,用于形容炊烟,把炊烟人格化,写出了炊烟的美妙,蕴含了作者在炊烟形象上的喜悦和幸福。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搭配不当,“就是为了”的主语不是“人们”,而是“人们……劳作”,“在大海上辛勤劳作的人们”改为“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句式杂糅,“目的就是为了”,可以删掉“目的”或“为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身边不少人有过失眠的经历。如果只是偶尔一两天晚上睡不着并无大碍,但如果长期失眠就会危害身体健康了。①,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理压力。可能因为临近考试,你担心没有复习充分;也可能因为你的生活太忙碌,比如放学之后参加体育训练,然后又赶去上音乐课,却没有时间充分休息;还可能你刚跟朋友吵过架,心情很不平静: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失眠。②。抑郁症不同于正常的心情沮丧,正常的心情沮丧往往是暂时的,而抑郁症患者通常会长期地感到悲伤绝望。他们每天很早就会醒来,之后就无法再进入睡眠。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会导致失眠:比如,你从学校或工作单位回来时感到特别疲惫,就打了个盹儿,当夜晚来临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像往常那样准时入睡;再比如你在睡前做了剧烈运动,睡觉时会觉得头脑特别清醒,以至于在床上翻来覆去几个小时也无法入睡。③也会让我们难以入睡,例如太油腻的东西,咖啡、茶和某些软饮料(最常见的是可乐)中都含有咖啡因,这是一种兴奋剂,晚饭后喝这些饮料会延迟困倦出现的时间。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下列句子中的冒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句农谚说得好: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B.各位游客,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到杜甫草堂!C.行动靠思想指导,思想靠行动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D.小儿狂犬病患者有三怕:怕水声,怕光,怕风。【答案】21.①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②抑郁症也会引起失眠③有些食物和饮料22.C【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后文“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理压力”以及后面的几个“可能”可知,此处是说失眠的原因,所以填“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或意思相近的语句。 第②空,前面说的是“失眠”,后面谈到“抑郁症”,根据后文“抑郁症不同于正常的心情沮丧,正常的心情沮丧往往是暂时的,而抑郁症患者通常会长期地感到悲伤绝望。……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会导致失眠”,可看出此处说抑郁症也会导致人失眠,故此处填“抑郁症也会引起失眠”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③空,根据后文“例如太油腻的东西,咖啡、茶和某些软饮料(最常见的是可乐)中都含有咖啡因”可知,是说有的食品会让人难以入睡,故此处填“有些食物和饮料”或意思相近的语句。【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划线句:“心情很不平静”后的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A.用在“说”“宣布”“例如”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冒号后是农谚的具体内容。B.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冒号后是对来宾表示欢迎的话。C.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表示总结上文。冒号后内容表示思想和行动的密切关系。D.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句中冒号后是“三怕”的内容。故选C。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里程碑原指建立在道路旁边刻有数字作为里程标志的石碑,公路、铁路旁均可能设有,现在大多改用金属板。里程碑上的数字能展示该处的位置及与特定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人们经常使用它的比喻义,即指个人、国家所经历的某种重大标志性事件,或某种特定意义的典型事件,或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事件等。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经历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是怎样影响你从而使你融入时代洪流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简单里程碑,迎来万丈光漫漫人生路,且走且停停,在这一路上,叹过无数豪情壮志,立过无数里程碑,它们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里程碑原指建立在道路旁边记载表明里数的标志,公路、铁路旁均可能设有,里程碑上的数字能展示该处的位置及与特定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但人们经常使用它的比喻义,即指个人、国家所经历的某种重大标志性事件,或某种特定意义的典型事件,或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事件等。 里程碑展示了根基之光。国家领导人曾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它们的建立是我国领导人无私奉献的结果,它们的存在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里程碑挥洒了奋斗之光,“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打破了亚洲记录的成绩,成功跑进奥运会决赛,他成为了一排黑种人之间唯一的黄种人,32岁的高龄,早已不是一名运动员的巅峰时期,但时间和挫折并没有成为阻碍他的对手,而是真真正正成为他的救赎,这一次经历是苏炳添人生中的里程碑,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开始,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里程碑扬起了飞天之光,忆往昔,从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到明朝万户的飞天壮举,逐梦星辰大海与中华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从中国第一架飞机制造者冯如坠机牺牲到“火箭之父”钱学森登上回国的航程,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几多艰辛,几多坎坷,如今,“天眼”问宇,“北斗”闪耀,“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天宫”巡天……“可上九天揽月”的航天成就惊艳全球,震撼世界,每一个航天成就的出现,都是一个个里程碑的建立,都是为祖国的天空抹上了一笔靓丽的颜色,让祖国的天空绽放出让世界震撼的飞天之光。里程碑披上了荣誉之光。北京冬奥会上,31岁老将徐梦桃带着钢钉出场,凭借完美的一跳,成就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全满贯,饱受伤病困扰的她,最终披上了展示荣誉的五星红旗,这震撼世界的一跳,是徐梦桃人生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梦之茫茫,切切其真。里程碑用它的光点亮了未来的路,用它的呼喊吹响了未来的号角,我辈少年郎,晔晔如扶桑,鹰击长空悬,鹏飞万里江,应心怀炽热的中国心,在人生路上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里程碑,励志成为国之栋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先介绍了里程碑的本义,然后解释里程碑的比喻义,这段材料主要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里程碑,并且引出写作的任务。在这段材料中不难看出,里程碑的比喻义是写作的重点。立意要紧扣着“里程碑”的比喻义,包括“个人、国家所经历的某种重大标志性事件”“或某种特定意义的典型事件”“或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考生可选的范围包括个人、社会和国家,个人方面的如高三学习生活,社会方面的如疫情的影响,国家方面的如天宫一号空间站的建设、党的二十大、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从立意来看,体现昂扬向上的精神,或者体现自己对里程碑的思考等。写作的任务是写你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如何影响你从而使你融入时代洪流,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的话应以叙事为主,写成议论文的话应观点明确,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无论写成哪种文体,都应“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谈里 程碑对自己的意义。写作时可以这样进行安排:开篇写青年人生逢其时,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荣之路,并树起里程碑。然后接下来由个人到国家:可以先写个人,这些人是如何开辟道路,树起一座座里程碑。此处可以举一些名人事例。然后过渡:个人如此,国家亦然。从独立走向强盛的过程中,长征、航天、扶贫等辉煌历史,构成了这条路上一座又一座里程牌。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伟大的中华民族还会造就更多的里程碑……最后再照应开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青年大有可为,不能原地踏步更不能躺平,迈开坚实的脚步,一定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光荣路……立意:1.高三,人生的里程碑。2.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3.疫情远去带给我们的思考。4.青年人当有属于自己的荣光和里程碑。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带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2022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政治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解析版)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解析版)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英语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解析版)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9-25 03:10:01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0.5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