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线上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绵阳实验高中2022级第一学期末模拟考试题生物学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各层次依次是()①心脏 ②结缔组织 ③叶肉细胞 ④大熊猫 ⑤细胞内的糖类等化合物 ⑥流感病毒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的蒲公英 ⑧一片果园 ⑨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⑩叶绿体A.⑩②①④⑦⑧⑨B.③②①④⑦⑨⑧C.⑥⑤②①④⑦⑧⑨D.⑤⑥③②④⑦⑨⑧【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详解】①心脏属于器官层次;②结缔组织属于组织层次;③叶肉细胞属于细胞层次;④大熊猫属于个体层次;⑤细胞内糖类等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属于种群;⑧一片果园属于生态系统层次;⑨一池塘里所有的生物,属于群落;⑩叶绿体不属于生命系统;因此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③②①④⑦⑨⑧。故选B。2.下列事实或证据不能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是()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B.新冠病毒侵入肺部细胞后,可用细胞中的核苷酸来合成自身的核酸C.离体的叶绿体能在一定条件下释放氧气 D.膝跳反射需要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详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不符合题意,A错误;B、新冠病毒侵入肺部细胞后,可用细胞中的核苷酸来合成自身的核酸,说明新冠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不符合题意,B错误;C、叶绿体是细胞器,不是细胞,因此“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符合题意,C正确;D、膝跳反射需要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共同参与,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正确的是(  )A.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目镜(10×)和物镜(4×)观察一个直径为1mm的圆球形细胞,则视野内所看到的小圆点的面积约为40mmB.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物镜上C.若用低倍物镜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高倍物镜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D.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右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答案】B【解析】【分析】1、在使用高倍显微镜时,首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然后将要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载玻片与物镜的距离缩短。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并且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详解】A、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物体长度和宽度(或者是直径),不是面积,A错误;B、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位于装片和目镜上,则异物应位于物镜上,B正确;C、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模糊,故若在低倍镜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 像,C错误;D、显微镜下呈倒立的虚像,位于右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D错误。故选B。4.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不同细胞细胞膜都通过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等相互作用构建②不同细胞都可通过葡萄糖与ATP的相互转化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③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真核细胞有线粒体,但都能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④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但都以核糖核酸作为遗传物质⑤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生物膜系统⑥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①②④B.②④③C.③④⑤D.①③⑥【答案】D【解析】【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都是DNA。4、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解】①不同细胞的细胞膜都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通过相互作用构建细胞膜结构,即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组成,①正确;②不同细胞都可通过ADP与ATP的相互转化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②错误;③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真核细胞有线粒体,但都能在细胞质基质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③正确;④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但都以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遗传物质,④错误;⑤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而原核细胞没有,只有细胞膜这一种生物膜,⑤错误;⑥细胞学说的意义表现在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⑥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⑥正确,ABC错误,D正确。 故选D。5.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材料,下列选项中的工具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丙酮——提取细胞膜中脂质B.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结构C.差速离心——分离细胞器D.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血红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答案】A【解析】【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详解】A、脂质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丙酮,因此可以用丙酮来提取脂质,A正确;B、细胞膜的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不能用高倍镜观察,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B错误;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器,不能用于分离各种细胞器的实验材料,C错误;D、血红蛋白是细胞内的蛋白质,不需要分泌到细胞外,因此不能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D错误。故选A。6.研究人员测定了甲、乙、丙三种化合物和动物X、植物Y体细胞干重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百分比(如下表),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元素CHONPCaSX55.997.7614.629.333.114.670.78Y43.576.2444.431.460.200.230.17甲73~7711~12.59~12乙52~587~840~45丙50~556.5~7.319~2415~24极少极少A.同质量的物质甲彻底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于乙和丙,因此甲是主要能源物质B.生物个体X、Y的遗传物质可能是甲、乙、丙中的一种C.由于X体内钙的含量明显高于Y,说明X很可能有肌肉抽搐的症状D.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最有可能是丙【答案】D 【解析】【分析】分析表格:甲和乙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且甲中C和H的比例明显高于乙,因此甲是脂肪,乙是糖类;丙中含有C、H、O、N,还有少量P、S,应为蛋白质。【详解】A、同质量的物质甲(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于乙(糖类)和丙(蛋白质),甲(脂肪)是生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而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A错误;B、动物X、植物Y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含有的元素有C、H、O、N、P,而甲和乙没有N、P,丙含量S,因此不会是甲、乙、丙中的任何一种,B错误;C、由于X体内钙的含量明显高于Y,动物X血浆中钙离子含量较高,动物X很可能有肌无力的症状,C错误;D、生物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即可能是丙,D正确。故选D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  )A.a-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必需氨基酸种类、c-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B.a-各细胞器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C.a-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线粒体的外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D.a-叶肉细胞的自由水、b-叶肉细胞的结合水、c-叶肉细胞总含水量【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水在细胞内、细胞之间、生物体内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可溶解许多物质和化合物;可以参与物质代谢,如输送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自由水的含量影响细胞代谢强度,含量越大,新陈代谢越旺盛,如人和动物体液就是自由水。结合水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相结合,失去流动性。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溶解其它物质,不参与代谢作用。【详解】A、c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b必需氨基酸8种,a非必须氨基酸12种,c=a+b且a>b,A正确;B、细胞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c,包括细胞膜的面积、细胞核膜面积b和各细胞器膜面积a,因此c>a+b,B错误;C、c线粒体膜结构包括a内膜和b外膜,即c=a+b但a>b,C正确;D.c细胞内总含水量只有两种,b自由水和a结合水,即c=a+b,且叶肉细胞代谢旺盛,a>b,D正确。故选A。8.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 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3个肽键B.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②④⑥⑧C.从图2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D.合成肽链的场所是核糖体,方式是脱水缩合【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该蛋白质是由12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含有一条肽链。图2为图1部分肽链的放大图,其中①是氨基、②④⑥⑧表示R基、③⑤⑦中含有肽键、⑨是肽键的一部分。【详解】A、由图1可知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氨基酸,所以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24-1=123个,A正确;B、图2中表示R基的是②④⑥⑧,B正确;C、图2的R基团中含有2个羧基(⑥⑧),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肽链一端还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C错误;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即肽链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正确。故选C。9.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才能进入,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B.动植物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C.乙醇进入红细胞的速率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数量与内外浓度差D.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是固定不动的【答案】B【解析】【分析】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提取的膜成分单一,因此常用作提取细胞膜的材料。 2、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胆固醇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因此脂溶性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3、细胞膜的功能:①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部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进出功能,③信息传递功能。【详解】A、细胞膜对进出细胞的物质具有选择性,但是这种选择透过性是相对的,某些情况下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能进入细胞,A错误;B、作为细胞边界,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B正确;C、乙醇进入红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C错误;D、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也是运动的,D错误。故选B。10.下列有关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叙述错误的是()A.欧文顿通过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据此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科学家通过实验现象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的电镜照片,属于物理模型D.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方法,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1、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透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结论。2、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的2倍。这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的排列是连续的两层。【详解】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透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结论,A正确;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的2倍。这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的排列是连续的两层,B正确;C、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是实物,不属于模型,C错误;D、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进行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C。 1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A.内质网膜膜面积比较大,增加了酶的附着位点,有利于加快催化反应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增大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酶的附着C.叶绿体有双层膜,增加了色素的分布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D.鸟的肌细胞内分布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利于提供飞翔所需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在代谢旺盛的细胞内分布有大量的线粒体,以保证能量的供应,同时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内的核仁体积较大,因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保证了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详解】A、内质网膜膜面积比较大,增加了酶的附着位点,有利于加快催化反应,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A正确;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增大了内膜面积,有利于细胞呼吸酶的附着,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现象,B正确;C、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增加了膜面积,为光合作用有关酶和色素提供了附着位点,有利于光合作用进行,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C错误;D、鸟的肌细胞内分布有大量的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因而有利于提供飞翔所需能量,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D正确。故选C。12.细胞膜塑形蛋白促进囊泡形成的机制揭示,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B.“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使其成为细胞的“消化车间”C.细胞膜塑形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有关D.细胞膜塑形蛋白、核酸、糖原等大分子的单体在种类及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1、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2、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详解】A、由题意可知,“分子垃圾袋”是细胞膜形成的囊泡,故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A正确;B、由题意可知,“回收利用工厂“能降解废物,应该是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使其成为细胞的“消化车间”,B正确;C、细胞膜塑形蛋白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C正确;D、组成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只有一种,因此其排列顺序是单一的,D错误。故选D。13.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并非都有细胞核B.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染色质C.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核孔和染色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解】A、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因而真核细胞并非都有细胞核,A正确;B、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中含有许多的基因,因而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染色质,B正确;C、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通过核孔,C错误;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故选C。14.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表明,外界溶液的浓度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B.3h后一段时间,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C.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D.若把甲组的KNO3溶液改为等浓度的蔗糖溶液,12h后的实验结果与甲组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曲线分析: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甲组幼苗先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自动复原;而乙组幼苗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可能是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大量失水,导致死亡。【详解】A、甲乙两组是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由曲线可知,一段时间后甲组幼苗的鲜重超过处理前,而乙组幼苗鲜重一直减少,可能已经死亡,因此实验表明,外界溶液的浓度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A正确;B、3h时,两组幼苗重量均低于初始萎蔫鲜重即发生了萎蔫,一方面是因为蒸腾作用散失了水分,另一方面是因放在比根细胞浓度大的KNO3溶液中,根细胞渗透失水,B正确;C、实验开始时,甲组幼苗根系就已开始吸收K+、NO3-,而不是在6h时才开始吸收K+、NO3-,到6小时时细胞液浓度大于KNO3溶液浓度,从而使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错误;D、由于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因此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只能发生质壁分离,而不会自动复原,因此若把甲组的KNO3溶液改为等浓度的蔗糖溶液,12h后的实验结果与甲组不同,D正确。故选C。15.某兴趣小组用相同生理状态的洋葱表皮进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记录如下表:分组①②③④⑤步骤1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浸润的蔗糖溶液如下0.1g/mL0.2g/mL0.3g/mL0.4g/mL0.5g/mL质壁分离现象-+++++++++++++步骤2从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充分清洗3次质壁分离现象--+++++++注:“-”表示没有质壁分离;“+”表示质壁分离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中,蔗糖浓度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B.据表推测细胞液浓度范围在0.4-0.5g/ml之间C.步骤2-⑤中,质壁分离不能复原 D.步骤2-②的吸水速度小于步骤2-③的吸水速度【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分析,0.2g/mL的蔗糖溶液可以轻度引起质壁分离现象,而0.1g/mL不能引起质壁分离,说明实验的细胞液浓度范围在0.1~0.2g/mL之间;0.5g/mL的蔗糖溶液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滴加清水也不能复原,细胞已脱水死亡。【详解】A、①中无质壁分离现象,说明蔗糖浓度≤细胞液浓度,A正确;B、①中无质壁分离现象,②中刚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则推测细胞液浓度范围在0.1~0.2g/mL之间,B错误;C、根据分析,步骤2的⑤中,0.5g/mL的蔗糖溶液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已脱水死亡,滴加清水也不能复原,C正确;D、③中细胞质壁分离(失水)程度大于②,因此失水后③中细胞液浓度大于②,故步骤2-③的吸水速度>步骤2-②的吸水速度,D正确。故选B。16.如图A、B为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30%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30%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S2→S1B.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C.装置B的现象是S2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D.装置B经过一段时间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 象。图A中S1为30%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所以漏斗内液面上升。图B中S2为蒸馏水、S3为30%葡萄糖溶液,而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右侧液面先上升,后下降。【详解】A、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双向的,但S2→S1的明显多于S1→S2的,漏斗内液面上升,A错误;B、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两者依旧是蔗糖溶液与水,所以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B正确;C、由于装置B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且S3的浓度大于S2,所以右侧液面会上升,但由于S3溶液中的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导致S3的浓度增大,因此右侧液面又会下降,C正确;D、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D正确。故选A。17.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有机物运出细胞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B.大肠杆菌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C.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D.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转运蛋白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详解】A、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有机物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不需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A错误;B、大肠杆菌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通过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C、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实现的,也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C错误;D、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有区别的,如载体蛋白需要与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而通道蛋白不需要与转运的分子和离子发生结合,D错误。故选B。18.下列有关下图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自由扩散——人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吸收氧气B.乙图:协助扩散——人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C.丙图:协助扩散——洋葱根毛细胞吸收钾离子D.丁图:主动运输——海带细胞积累碘离子【答案】C【解析】【分析】甲图表示物质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正相关,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乙图说明该物质运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丙表示影响因素为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丁图该物质运输速率与能量有关,方式为主动运输或者胞吞胞吐。【详解】A、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与甲图吻合,A不符合题意;B、葡萄糖进红细胞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与乙图吻合,B不符合题意;C、洋葱根毛细胞吸收钾离子为主动运输,丙图可能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C符合题意;D、海带细胞积累碘离子为主动运输,与丁图吻合,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如图表示某高等生物的一个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1、2、3、4、5、6、7、8代表各染色体)。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与该细胞分裂过程有密切关系B.图中1和5为姐妹染色单体C.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该细胞中所发生的着丝粒分裂是纺锤丝牵拉的结果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图示细胞为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即高尔基体与该细胞分裂过程有密切关系,A正确;B、据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无染色单体,l和5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2条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2条子染色体,B错误;C、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D、着丝粒的分裂是自行分裂的,不是纺锤丝牵拉的结果,D错误。故选A。20.下列关于实验中“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定先将酶与底物混合处理,再调节pH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用过氧化氢酶进行实验一定能成功C.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作用时,用碘液检测,一定能得出酶具有专一性D.探究人体消化酶的最适pH时,一定要先将水浴调整到相同且适宜的温度【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详解】A、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要不同的pH分别处理酶与底物,再进行混合,A错误;B、由于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故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C、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应该用斐林试剂检测,C错误;D、探究人体消化酶的最适pH值,温度是无关变量,需要保持一致,故一定先将水浴调整到相同且适宜的温度,D正确。故选D。21.如图所示为ATP的结构及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中的a代表腺苷,A代表的是腺嘌呤B.ATP生成ADP时图一中的c键断裂释放的能量常用于放能反应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虽不是可逆的,但物质和能量是可循环利用的D.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D【解析】【分析】ATP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ATP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供应生命活动。题图分析,图一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表示特殊化学键;图二向右代表ATP的水解,向左代表ATP的合成。【详解】A、图一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为特殊化学键,A代表腺嘌呤,A错误;B、ATP生成ADP时图一中的c键断裂释放的能量将用于生命活动,常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关联,B错误;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不可循环利用的,C错误;D、酶1和酶2作为催化剂,其催化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故选D。22.某研究小组模拟了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设计了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但不属于对照实验B.实验时,需要用10%的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用于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否产生了CO2D.可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变黄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1、检测CO2的产生: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 色。【详解】A、本实验设计了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有氧、无氧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影响,两个实验组的实验结果未知,属于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也是一种对照实验,A错误;B、实验时,为防止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用10%的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B正确;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能与酒精发生灰绿色反应,可用于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了酒精,C错误;D、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变黄不能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故选B。23.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用柱形图表示了呼吸作用中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关系,乙图用曲线图表示了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的变化,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详解】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 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乙图中AC段之间,B错误;C、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C正确;D、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故选B。24.水稻种子萌发时利用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为测定其细胞呼吸类型设置如下装置,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后再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A.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O2的体积B.只要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就能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D.20min后有可能观察到装置1和装置2的红色液滴都左移【答案】C【解析】【分析】装置1中:NaOH吸收了CO2,故测定的是O2的吸收量,因此能判断有氧呼吸的强度:当液滴不动,则无O2释放,表明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当液滴向左移动,则吸收了O2,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当红色液滴不动时,O2的吸收=CO2的释放,表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当红色液滴向右移动时,CO2的释放大于O2的吸收,表明进行了无氧呼吸。【详解】根据题意和以上分析可知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有氧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CO2和有氧呼吸消耗O2的体积之差,A错误;只要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就能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B错误;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进行了无氧呼吸),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可能左移,D错误。【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考生透彻理解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并能将其与图中的实验装置密切结合,进而分析作答。 25.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图中a处进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B.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O2来自H2O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图中b处进行,还消耗光反应产生的NADHD.光合作用过程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题图分析,图中a表示类囊体薄膜,b表示叶绿体基质,甲表示有机物。【详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即图中的a上,必须在光下才能正常进行,A正确;B、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的光解,B正确;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即图中的b处,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C错误;D、题图中的甲物质是(CH2O),是经过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形成的,即二氧化碳经过CO2被固定并还原变成了图中的甲物质,D正确。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甲代表图中有机物共有的元素,II、III、IV、V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代表的元素是__________。(2)脂质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膜中还有_____________,相同质量的V和I彻底氧化分解,______________(填“V”或“I”)释放的能量更多。(3)Y和Z在组成上的不同体现在图2中___________(填序号)上。若图2为III的部分结构,则⑤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4)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I~V)。【答案】(1)C、H、O(2)①.磷脂②.胆固醇③.I(3)①.②、③②.腺嘌呤核糖核苷酸(4)Ⅱ和Ⅳ【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Ⅰ是细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Ⅱ、Ⅲ携带遗传信息,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Ⅱ是DNA,Ⅲ是RNA,Y是脱氧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Ⅳ承担生命活动,所以Ⅳ是蛋白质,P为氨基酸;甲代表的元素是C、H、O,V是糖原,X是葡萄糖。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④是鸟嘌呤脱氧核苷或鸟嘌呤核糖核苷酸,⑤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小问1详解】由分析知,由于Ⅰ是脂肪,X是葡萄糖,而脂肪和葡萄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因而图中甲代表的元素是C、H、O。【小问2详解】脂质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脂质中的胆固醇还是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相同质量的V糖原和I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由于脂肪中含有较多的氢,而氧的含量较低,因而I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小问3详解】Y和Z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二者在组成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五碳糖,即图2中的②不同和含 氮碱基图2中的③不完全相同上。前者含有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后者含有的五碳糖上是核糖,前者的碱基有A、G、C、T,后者的碱基为A、G、C、U,若图2为III(RNA)的部分结构,则⑤的中文名称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小问4详解】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即图1中的Ⅱ和Ⅳ)。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点睛】熟知组成的各种物质的结构层次以及各种物质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图示中的结构物质之间的联系以及核酸的结构模式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组成细胞的各种物质的元素组成、结构层次以及相应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7.如图甲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动物细胞部分结构及某些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⑩表示结构,a~f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自由基是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磷脂分子时,甲图中可能损伤的细胞器是_______(填图中序号)。(2)若甲图为大蒜根尖成熟区细胞,则应该没有[]_______。(3)若图乙d中的物质是胰岛素,则其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其运输和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4)若乙图表示胰腺细胞内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过程,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小的细胞器是_____。此过程中该细胞器的作用是对蛋白质进行______。(5)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是_____。【答案】(1)①②⑤⑥⑦(2)②叶绿体(3)①.核糖体②.一定的流动性(4)①.高尔基体②.加工、分类和包装(5)细胞骨架 【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高尔基体;②是叶绿体;③是细胞膜;④是细胞核;⑤是内质网;⑥是液泡;⑦是线粒体。图乙为动物细胞部分结构及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⑧是高尔基体;⑨是溶酶体;⑩是内质网。a表示细胞吞噬形成的吞噬泡的过程;b表示溶酶体与吞噬泡结合的过程;c表示溶酶体中的酶消化吞噬泡中的物质;d表示胞吐过程;e和f表示囊泡运输过程。【小问1详解】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由于磷脂是组成膜结构的基本成分,因而很可能会损伤含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图甲中含膜细胞器有①高尔基体;②叶绿体;⑤内质网;⑥液泡;⑦线粒体,这些细胞器可能会受到损伤。【小问2详解】若甲图为大蒜根尖成熟区细胞,由于是根尖,所以没有②叶绿体。【小问3详解】若图乙d囊泡中的物质是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作为分泌蛋白,其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还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而后才能通过囊泡分泌出去,分泌蛋白的运输和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征。【小问4详解】若乙图表示胰腺细胞内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过程,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需要到细胞外起作用,因此属于分泌蛋白,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再加工、分类和包装后,也“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这样高尔基体膜就转化为细胞膜。所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⑧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少。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作用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小问5详解】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名称是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28.下图1、2表示两种不同的生物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图象,图3表示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其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分别是_______。(2)判断图2属于_______的有丝分裂,除了具有细胞壁外,其_______的形成方式与图1不同。(3)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图2所示的时期,位于图3的______段。【答案】(1)①.后②.8、0(2)①.植物②.纺锤体(3)①.着丝粒分裂②.bc【解析】【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2:该细胞具有细胞壁,表示植物细胞,并且该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分析图3:图3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小问1详解】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条DNA,由于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0条)。【小问2详解】分析图解可知,图2细胞有细胞壁,表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除了具有细胞壁外,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故两者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小问3详解】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个变成1个。图2所示的时期,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位于图3的bc段。29.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物质a是__________,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2)图中物质b是__________,在同一个叶肉细胞中,过程④产生的b__________(能/不能)用于过程②。(3)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请写出上述的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移的途径:光能→__________→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4)若用18O标记①过程中的H2O,那么在①和②过程的产物中,最可能检测到18O的物质是__________。(5)当光照不变,突然停止CO2的供应,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量将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6)上述生理过程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____(写序号);其重要意义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答案】①.O2②.光③.类囊体薄膜④.CO2⑤.能⑥.ATP中活跃的化学能⑦.a(或O2)⑧.减少⑨.①③④⑩.能量【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和图文转换能力。图中a为O2、b为CO2,①为光反应,②为暗反应,③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除了②暗反应过程外,其他几个过程都能产生ATP。【详解】(1)图中物质a是由水的光解产生的,是氧气,过程①是水的光解,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2)图中物质b是与C5共同参与CO2固定的CO2。在同一个叶肉细胞中,过程④产生的CO2能用于暗反应过程②。(3)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移的途径: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4)若用18O标记光反应①过程中的H2O,水光解的产物是O2与[H],O2被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或者释放到外界环境中,[H]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所以在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产物中,最可能检测到18O的物质是aO2。(5)光照不变,光反应不受影响,供给暗反应中C3还原的[H]与ATP不变,即C3去路不变;突然停止CO2的供应,CO2的固定受到抑制,产生的C3减少;C3去路不变;,C3的来源减少,所以C3减少。 (6)光合作用光反应合成ATP,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够产生ATP,故产生ATP的过程有①光反应、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其重要意义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9-07 15:45:01 页数:24
价格:¥2 大小:893.7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