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绵阳南山中学高2022级学生第一学期学业(文化学科)测评生物学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元素组成相同的一组是()A.脂肪、ADP、脱氧核糖B.葡萄糖、丙酮酸、甘油C.叶绿素a、磷脂、几丁质D.糖原、乳糖、血红蛋白【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ATP和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糖类、甘油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详解】A、脂肪和脱氧核糖由C、H、O组成,ADP由C、H、O、N、P组成,A错误;B、葡萄糖、丙酮酸、甘油都是C、H、O组成,B正确;C、叶绿素a由C、H、O、N等组成,磷脂C、H、O、N、P,几丁质属于多糖,由C、H、O组成,C错误;D、糖原,乳糖由C、H、O组成,血红蛋白由C、H、O、N等组成,D错误。故选B。2.下面有关细胞和细胞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A.施莱登与施旺运用完全归纳法得出一切动植物由细胞构成B.原核细胞以RNA作为遗传物质C.细胞学说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英国的虎克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木栓组织并命名为细胞,荷兰的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活细胞。(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到德国的魏尔肖。【详解】A、施莱登与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一切动植物由细胞构成,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为进化论奠定了基础,A错误; 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且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错误;C、细胞学说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C正确;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统一性,并没有揭示多样性,D错误故选C。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B.蓝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营养方式为自养,后者营养方式为异养C.颤蓝细菌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蓝细菌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含叶绿体D.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最典型的区别是病毒不具有细胞核【答案】A【解析】【分析】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如颤蓝细菌、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A正确;B、蓝细菌(原核生物)与变形虫(真核生物)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错误;C、发菜细胞也属于原核细胞,其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D、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最典型的区别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A。4.“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以下与此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野池”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野池”里所有的鱼组成了一个种群C.鱼与蒲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D.“野池”是由池水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详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B、“野池”里所有的鱼包含不同的品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C、蜻蜓具有“系统”这一层次,而蒲所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C正确;D、菱、蒲、鱼等生物构成群落,“野池”是由池水等无机环境及群落组成的生态系统,D正确。故选B。5.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B.由许多葡萄糖分子合成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NADP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内含两种形式的水,即自由水和结合水。有氧呼吸时,生成的H2O中的氢来自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的分解和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原料水中的氢。光合作用光反应中,H2O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一部分还原成(CH2O),一部分还原为C5。【详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A正确;B、葡萄糖是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糖—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B正确;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O中的氢一部分来自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中丙酮酸和水的分解,C错误;D、光合作用光反应中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将固定的CO2(C3)还原成(CH2O),D正确。故选C。 6.蜂蜡和蜂蜜都是良好的保健品,蜂蜡中富含饱和脂肪酸等脂类物质,而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下列关于蜂蜡和蜂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蜂蜡在室温下呈液态B.蜂蜜的主要成分能被人体直接吸收C.蜂蜜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能产生砖红色沉淀D.蜂蜡的主要成分与蜂蜜的相比,其氢的含量高但氧的含量低【答案】A【解析】【分析】1、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蔗糖、乳糖和麦芽糖,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多糖和二糖只有水解形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详解】A、蜂蜡中富含饱和脂肪酸等脂类物质,在室温下呈固态,A错误;B、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B正确;C、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为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能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D、蜂蜡的主要成分是脂类物质,与蜂蜜的相比,其氢的含量高但氧的含量低,D正确。故选A。7.绿色荧光蛋白是从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结构蛋白,其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若R基上的羧基和氨基不会脱水形成肽键,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氨基酸数目126R基上的羧基数15游离羧基的总数17游离氨基的总数17A.R基上的氨基有17个B.该蛋白质水解时,水分子中的氧参与形成氨基C.该蛋白质只含1条肽链D.合成一分子该蛋白质时脱去水的分子量为2232【答案】D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数据表:该结构蛋白中,游离羧基的总数和游离氨基的总数都是17,R基中的羧基数目是15,说明该蛋白质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且该蛋白质的R基中也含有15个氨基。该蛋白质由126个氨基酸组成,含有2条肽链,则脱水缩合时能形成124个肽键和水分子。【详解】A、该蛋白质共含有17个游离的羧基,其中有15个在R基中,说明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又游离的氨基总数是17个,所以R基上的氨基有15个,A错误;B、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中的氧来自氨基酸中的羧基,所以该蛋白质水解时,水分子中的氧参与形成羧基,B错误;C、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C错误;D、由分析可知,合成该蛋白质时脱去了124个水分子,则合成一分子该蛋白质时脱去水的分子量为124×18=2232,D正确。故选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的固定、水的光解、蛋白质的加工均在生物膜上进行B.造血干细胞中合成的细胞膜蛋白运输的途径可能是: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C.细胞内不同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D.细胞质中的小囊泡均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蛋白质加工是在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上进行,因此CO2的固定、水的光解、蛋白质的加工不都在生物膜上进行,A错误;B、造血干细胞中合成的细胞膜蛋白运输的途径可能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错误;C、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C正确;D、细胞在进行胞吞时细胞膜会形成囊泡,除此之外溶酶体也能形成囊泡,D错误。故选C。9.如图为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5是唯一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B.结构10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C.与上图相比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不含有的结构只有结构7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结构5【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1表示高尔基体,2表示细胞膜,3表示细胞质基质,4表示线粒体,5表示叶绿体,6表示粗面内质网,7表示液泡,8表示细胞核,9表示滑面内质网,10表示核糖体。【详解】A、结构4线粒体和5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A错误;B、结构10表示核糖体,其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B正确;C、图示为成熟植物细胞,与其相比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不含有的结构有5叶绿体和7液泡,C错误;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结构3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B。10.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答案】C【解析】【分析】0.9%的生理盐水与人和哺乳动物血浆中无机盐的浓度相同,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因此红细胞能保持正常形态。在低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涨破,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皱缩。【详解】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红细胞无细胞壁结构,故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选项错误;在0.9%NaCl 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而不是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选项错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甚至导致涨破,C选项正确;渗透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扩散,D选项错误。【点睛】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浓度达到平衡时,水分子的扩散不会停止。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进行无规则运动的,所以即使细胞膜内外浓度达到平衡状态后,水分子依旧会不断进出细胞,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11.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  )农谚解释A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B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C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提高农作物种植密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产量D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CO2和无机盐,增加产量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提高农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CO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详解】A、“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可看出该农业增产措施主要是白天升高温度,夜间降低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A正确;B、“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可以看出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B正确;C、“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农作物种植密度合理可以增产,原因是合理密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但不能提高光合速率,C错误;D、“田里无粪难增产”,说明粪(有机肥)可增产,原因是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和CO2,但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1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利于维持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差B.细胞膜内外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决定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向 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了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不消耗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利于维持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差,如钠离子外多内少,钾离子内多外少,A正确;B、细胞膜内外小分子物质既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C、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C错误;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1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温和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相同,强酸、强碱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B.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需将底物和酶分别在相同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C.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实验中应严格控制酶作用的时间D.若在配制好的果胶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详解】A、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酶的结构,高温、过酸和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结构而使酶失活,A错误;B、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需将底物和酶分别在相同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B正确;C、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实验中,酶的作用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严格控制,C正确;D、果胶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故加入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故选A。14.研究人员将32P标记的磷酸注入活的离体肝细胞,1—2min后迅速分离得到细胞内的ATP,结果发现ATP中末端磷酸基团被32P标记,并测得ATP的总含量与注入前几乎一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表明,细胞内全部ADP都转化成了ATP B.该实验中带有放射性的ATP水解后产生的腺苷也有放射性C.32P在ATP的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的概率相等D.该实验表明ATP和ADP之间转化迅速【答案】D【解析】【分析】ATP的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详解】A、该实验可说明细胞内的ADP转化成了ATP,但是无法说明细胞内全部ADP都转化成了ATP,A错误;B、根据题意“结果发现ATP中末端磷酸基团被32P标记”,ATP水解时脱去末端带标记的磷酸基团,故产生的腺苷没有放射性,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放射性几乎只出现在ATP的末端磷酸基团,故32P在ATP的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的概率不等,C错误;D、1-2min后ATP中末端磷酸基团被32P标记,但总含量与注入前几乎一致,可知ATP和ADP之间转化迅速,D正确。故选D。15.如图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酶量增加后,b点向右上方移动B.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C.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D.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减弱,曲线将不呈现丙所示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在b点及b点之后,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酶量增加后,反应速率将增大,b点向右上方移动,A正确;B、曲线乙是依据在“最适pH条件下”获得的实验数据绘制而成的,若增大pH,重复该实验,则因酶的活性降低而导致a、b点位置都会下移,B错误;C、由图可知,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C正确;D、曲线乙是依据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获得的实验数据绘制而成的,b点后,若升高温度,则酶的活性减弱,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下降,曲线不会呈现丙所示变化,D正确。故选B。16.如图所示酵母菌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较弱B.B点为酵母菌无氧呼吸最弱点C.C点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速率相等D.AC段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A点时,氧气浓度为0,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AB段,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受到抑制,细胞呼吸速率降低;B点时,总呼吸速率最低;BC段,随着氧气浓度进一步升高,有氧呼吸速率逐渐加快,细胞呼吸速率加快;C点时,无氧呼吸消失,只存在有氧呼吸。【详解】A、A点时,氧气浓度为0,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B、B点时,酵母菌的总呼吸速率最低,但无氧呼吸速率不是最低的,无氧呼吸速率最低的点是C点及之后的氧浓度,此时无氧呼吸消失,即无氧呼吸速率为0,B错误;C、C点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失,只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D、AC段表示随着氧气浓度增加,酵母菌无氧呼吸逐渐减弱,直至C点消失,D正确。故选D。【点睛】 本题以氧气浓度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7.生物学实验常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14N标记某氨基酸,通过测定放射性,示踪其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的位置B.通过追踪放射性14C的去路,可以探明CO2中碳元素如何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元素C.鲁宾和卡门用18O同时标记H218O和C18O2,通过一组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氧气的来源D.将实验用小白鼠放入含有18O2的培养箱中饲养,其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含C18O2【答案】B【解析】【分析】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18O和C18O2,通过两组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氧气的来自水。【详解】A、14N是稳定性同位素,不能通过检测放射性示踪其位置,A错误;B、卡尔文通过14C标记的14CO2,来追踪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路径,可以探明CO2中碳元素如何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元素,B正确;C、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18O和C18O2,通过两组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氧气的来源,C错误;D、小白鼠吸入的18O2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会参与水的形成H218O,H218O再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18O2的过程,D错误。故选B。18.在CO2浓度为0.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森林中的甲、乙两种植物(其中一种为乔木,一种为林下草本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A光照强度时,植物甲的叶肉细胞中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能产生ATPB.B光照强度时,植物甲和植物乙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一样多C.C光照强度时,主要是CO2浓度限制了植物甲光合速率的增大D.植物甲是草本植物,乙是乔木【答案】C【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一天24 小时,植物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只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对于植物体而言,光合作用总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是光合作用总量,可以用CO2消耗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可以用CO2吸收量表示,呼吸作用可以用黑暗状态下CO2释放量表示。一般情况下,温度恒定条件,呼吸作用恒定。【详解】A、据图分析,A光照强度时,甲植物CO2吸收速率为0,植物体几部从外界吸收CO2也不向外界释放CO2,又因为正常情况下,一天24小时,植物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此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大于0,所以植物甲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B、据图分析,B光照强度时,甲乙植物CO2吸收量相等且都大于0,说明净光合作用量相等,一般情况下,在温度恒定条件时,呼吸作用恒定,二者在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甲大于乙,即呼吸作用甲大于乙,则光合作用总量甲大于乙,B错误;C、据图分析,C光照强度后,随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甲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说明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即光反应已经完全满足暗反应的需求,因此只有提高暗反应才能使光合作用强度提高,而要提高暗反应,首先要提高CO2浓度,所以限制植物甲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的因素只要是CO2浓度,C正确。D、甲、乙两种植物(其中一种为乔木,一种为林下草本植物),由于乔木比较高大可以在较高光照强度下进行光合作用,而林下草本长期生活在光照较弱的环境,在光照稍强时光合作用就不再增加,所以甲是乔木,乙是草本植物,D错误。故选C。19.图为酵母菌和人的细胞呼吸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O2不足时,人体肌细胞产生的CO2量等于O2的消耗量B.在条件X下,酵母菌细胞呼吸时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2处C.在条件Y下,酵母菌可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D.人体细胞和酵母菌细胞都能进行条件X或Y下的细胞呼吸【答案】B【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有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人有氧呼吸的产物和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相同,但无氧条件下是将葡萄糖分解形成乳酸。因此条件X是无氧,条件Y是有氧,物质a是水,物质b是二氧化碳,物质c是乳酸,物质d是酒精。【详解】A、氧气不足时,人体肌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和消耗的O2量相等,无氧呼吸不产生CO2,因此氧气不足时,人体肌细胞产生的CO2量等于O2的消耗量,A正确;B、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去路有3处,B错误;C、条件Y是有氧条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可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C正确;D、人体细胞和酵母菌细胞都能进行条件X或Y下的细胞呼吸,有氧条件下产物相同,无氧条件下产物不同,D正确。故选B。20.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膜是双层膜,外膜常与内质网相连,且附着大量的核糖体B.不同细胞内,核仁的大小是一定的C.只有等到细胞停止分裂后,才能观察到染色体D.各种物质都可通过核孔自由出入细胞核【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内质网膜与核膜的外膜及细胞膜联系,构成物质运输的通道,且外膜附着大量的核糖体,A正确;B、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仁越明显,B错误;C、只有等到细胞分裂期时,才能观察到染色体,C错误;D、核孔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例如DNA分子不能进出细胞核,D错误;故选A。21.生物膜上常附着某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物质或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和核膜外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进行加工B.绿藻类囊体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C.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某些物质D.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对[H]的彻底氧化【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在结构和组成成分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内质网和核膜的外膜上都附着核糖体,但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或多肽,不进行加工。2、真核生物中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3、ATP水解酶主要功能是水解ATP供能,可用于主动运输等生命活动。4、有氧呼吸有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发生的反应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详解】A、核糖体是合成多肽链的场所,而对多肽链加工的场所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B、绿藻是真核细胞,含有叶绿体,其内的类囊体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B正确;C、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可以将ATP水解,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有利于细胞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C正确;D、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对[H]的彻底氧化,D正确。故选A。22.Na+—K+泵是位于动物细胞膜上ATP驱动的转运蛋白,每消耗一个ATP分子能将3个Na+泵出细胞,同时将2个K+泵入细胞。如果利用Na+—K+泵抑制剂处理血液中的红细胞,红细胞将迅速吸水膨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K+泵可以同时结合Na+和K+,说明其转移物质不具有选择性B.如果Na+—K+泵没有将Na+及时泵出细胞,水分子将顺相对含量梯度大量进入细胞C.Na+—K+泵抑制剂使红细胞吸水膨胀,说明吸水和吸收无机盐是两个不相关的过程D.随着氧气浓度增加,人成熟红细胞膜上的Na+—K+泵转运物质的速率加快【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Na+—K+泵是位于动物细胞膜上ATP驱动的转运蛋白,每消耗一个ATP分子能将3个Na+泵出细胞,同时将2个K+泵入细胞,说明钠离子和钾离子都是逆浓度运输,所以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Na+一K+泵只能在相应的部位结合Na+和K+,每消耗一个ATP分子能将3个Na+ 泵出细胞,同时将2个K+泵入细胞,说明其转移物质具有选择性,A错误;B、如果Na+—K+泵没有将Na+及时泵出细胞,而K+能泵入细胞,这样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增强,水分子将顺相对含量梯度大量进入细胞,B正确;C、无机盐必须溶解于水,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Na+—K+泵抑制剂处理血液中的红细胞,会影响红细胞内的浓度,从而影响吸水过程,C错误;D、Na+—K+泵转运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人成熟红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氧气浓度增加,不影响红细胞产生能量,因此随着氧气浓度增加,人成熟红细胞膜上的Na+—K+泵转运物质的速率不会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23.某实验小组欲比较三种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取三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不能进出叶肉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叶片平均质量发现,甲变小、乙几乎不变、丙变大。下列相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前,三种叶肉细胞液的浓度是丙>乙>甲B.甲的叶肉细胞质量不再减小时,不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乙的叶肉细胞质量不变时,细胞内蔗糖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D.丙的叶肉细胞质量不再增大时,细胞液的浓度等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发现甲的平均质量变小,说明甲细胞失水,即实验前甲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乙的质量不变说明吸水量和失水量相等,即实验前乙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丙的质量变大,说明丙细胞吸水,则实验前丙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据此答题。【详解】A、由题意可知,甲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乙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丙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由于外界均为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所以实验前,三种叶肉细胞液的浓度是丙>乙>甲,A正确;B、甲的叶肉细胞质量不再减小时,说明通过原生质层的水分子进出达到了平衡,即仍然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错误;C、由于蔗糖分子不能进出叶肉细胞,所以细胞内不会有蔗糖,C错误;D、实验前丙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由于细胞壁伸缩性较小,细 胞吸水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限制细胞体积的增加,所以丙细胞叶肉细胞质量不再增大时,细胞液的浓度不一定等于外界溶液的浓度,D错误。故选A。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B.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C.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D.生物体清除衰老细胞一般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详解】A、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所以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A正确;B、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具备该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物质,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B正确;C、衰老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而不是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有些酶的活性并不会降低,如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C错误;D、生物体清除衰老的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D正确。故选C。25.身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是导致皮肤衰老的“元凶”。自由基会破坏胶原蛋白,使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从而造成皮肤组织活力下降、失去弹性、产生皱纹,出现皮肤老化、肤色暗沉等现象。某些抗氧化剂能清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可以延缓细胞衰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均与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有关B.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时,又能产生自由基攻击别的分子,因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C.细胞衰老过程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这可能与自由基有关D.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美国科学家Harman1955年提出的,核心内容有三条:(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细胞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容易产生自由基,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 (2)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时,又能产生自由基,从而攻击别的分子,引发雪崩式反应;(3)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也可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详解】A、细胞进行氧化反应也会产生自由基,A错误;B、自由基攻击磷脂并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因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B正确;C、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故细胞衰老过程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可能与自由基有关,C正确;D、细胞衰老的过程的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会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正常现象,D正确。故选A。26.组成细胞的有机物种类繁多,每种有机物都具有特定的生物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中的有机物,完成下表:有机物组成元素单体或小分子物质在细胞或生物体中的功能蛋白质C、H、O、N等①__________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生命活动、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组成细胞的重要结构、免疫功能等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⑥__________核糖核苷酸作为⑦__________的遗传物质、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等纤维素C、H、O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答案】①.氨基酸②.运输功能③.催化作用④.磷脂⑤.C、H、O、N、P⑥.核糖核酸(或RNA)⑦.某些病毒⑧.葡萄糖⑨.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解析】【分析】1、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有些含有S等;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2、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4、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详解】①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成的大分子;②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可以运输物质;③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④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组成,具有亲水性头部和亲脂性尾部;⑤磷脂的元素组成为C、H、O、N、P;⑥核糖核苷酸是RNA(核糖核酸)的单体;⑦RNA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rRNA)等;⑧纤维素是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⑨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点睛】题考查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识记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明确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7.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时,配制好一定初始浓度的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并分别均分为两组,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对应的两组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培养液中3种离子的浓度情况,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尖成熟区细胞具有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_____________组成的原生质层。(2)番茄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低于初始浓度,其原因是番茄吸收_________较多,吸收______及其他离子较少。(3)根据图中水稻和番茄对离子的吸收情况,初步得出结论有: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同种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植物部分叶片发黄,有同学认为,可能是培养液中缺乏Mg2+,导致叶片中_____________合成受阻。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探究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最好再增加的实验步骤是:向该溶液中_____________,继续培养数天后,若幼苗的症状解除,即可证明观点正确。【答案】(1)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2)①Mg2+和Ca2+②.水(3)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4)①.叶绿素②.加入一定量的Mg2+【解析】【分析】据题目分析,水稻中Mg2+、Ca2+培养液中的浓度超过了初始浓度,说明吸收的水多于吸收的Mg2+、Ca2+;水稻培养液中SiO44-的浓度低于初始浓度,说明吸收的SiO44-少于吸收的水。番茄细胞中正好相反。说明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吸收水和吸收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小问1详解】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小问2详解】培养液中的离子比初始浓度低,是因为番茄吸收的水及其他离子较少,相对少于Mg2+和Ca2+。【小问3详解】培养液中的离子比初始浓度低,是因为番茄吸收的水及其他离子较少,相对少于Mg2+和Ca2+。培养液中的离子比初始浓度高,是因为水稻吸收的水及其他离子较多,相对多于Mg2+和Ca2+。由此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小问4详解】Mg是叶绿素合成所必须的元素,缺乏Mg2+,导致叶片中叶绿素合成受阻。加入一定量Mg2+,症状得到缓解,可以说明该症状是由于培养液中缺乏Mg2+引起的。28.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酶和ATP的参与。ATP合成酶是催化ADP和Pi合成ATP的酶,ATP合成酶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2表示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形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TP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由图1可知,ATP合成酶催化ATP合成的能量来自膜两侧____________。从功能角度分析,结合细胞中ATP合成的主要场所分析ATP合成酶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的____________(填膜结构)上。呼吸作用是合成ATP的主要途径,请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图2所示方法处理后的含有淀粉的琼脂块,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等量碘液滴在四个圆形位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有_______个蓝色斑块,由该实验说明酶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更适合作为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催化剂,请写出一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A-P~P~P②.H+的浓度差③.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④.C6H12O6+6O2+6H2O6CO2+12H2O+大量能量(2)①.3②.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3)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几乎都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件下进行,无机催化剂常常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解析】【分析】淀粉遇碘液变蓝。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能催化淀粉水解。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等因素的影响,低温会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小问1详解】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由图1可知,ATP合成酶催化ATP合成的能量来自膜两侧H+的浓度差。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合成酶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以及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大量能量。【小问2详解】 ①强碱会使唾液淀粉酶变性失活,不能将淀粉水解,滴加碘液后变蓝;②高温会使唾液淀粉酶变性失活,不能将淀粉水解,滴加碘液后变蓝;③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能将淀粉水解,滴加碘液后变蓝;④新鲜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滴加碘液后不变蓝。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有3个蓝色斑块,由该实验说明酶的特点有专一性、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小问3详解】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更适合作为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催化剂,原因是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几乎都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件下进行,无机催化剂常常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29.由于汛情影响,某地小麦晚播种10天左右,但在农技专家的科学指导和农民的精心管理下,晚播小麦并未晚收,丰收在望。在光照强度适宜且恒定的条件下,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小麦植林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麦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光。长期处于阴雨天气,导致叶绿素被分解,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点)减少。光反应速率降低时,暗反应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过程直接受影响,最后导致作物减产。(3)在25℃时,将CO2浓度从500μL·L﹣1降到300μL·L﹣1,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的C5含量将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在30℃、100μL·L﹣1的CO2浓度条件下,该小麦植株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若针对小麦植株的叶肉细胞,其总光合速率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4)由图可知,同等条件下小麦植株在30℃时的净光合速率小于25℃时的。有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高温 破坏了叶绿素的结构,使叶绿素含量降低。请设计实验探究上述假说是否正确,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O2浓度、温度(2)①.蓝紫光和红②.NADPH、ATP、O2③.C3还原(3)①.升高②.等于③.大于(4)分别取等量的大小相同的30℃与25℃条件下的小麦相同部位的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比较两种温度条件下滤纸条上叶绿素所在条带的宽度【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ATP;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是指三碳化合物被还原氢还原形成有机物、五碳化合物,暗反应消耗光反应的产物,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促进光反应进行。【小问1详解】从题干图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有CO2浓度、温度。【小问2详解】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由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可知,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NADPH、ATP、O2减少。而NADPH、ATP要用于C3还原过程,故光反应速率降低时,暗反应过程中的C3还原过程直接受影响,最后导致作物减产。【小问3详解】CO2浓度降低,CO2浓度的固定减弱,即C5的消耗减少,短时间内C5的生成基本不变,故C5含量将升高。由图可知,在30℃、100μL·L﹣1的CO2浓度条件下,该小麦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等于0,说明该小麦植株的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有些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叶肉细胞的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小问4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8-02 05:21:01 页数:22
价格:¥2 大小:358.5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