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绵阳南山中学2023年春季高2022级半期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针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决定的”的假说B.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C.F1与隐性个体交配,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彩球应有两种组合类型,比例约为3:1【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详解】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但他并没有提出染色体一词,A错误;B、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了演绎推理的结果,B正确;C、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C错误;D、彩球共有3种组合类型,即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比接近3:1,D错误。故选B。2.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若从孟德尔遗传规律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夫妇双方一定都含有单眼皮基因B.该夫妇不可能生出双眼皮的女孩C.该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1/2D.该夫妇至少有一方是单眼皮【答案】A【解析】【分析】用A代表双眼皮显性基因,a代表单眼皮隐性基因。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详解】A、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只有该夫妇都有单眼皮基因,后代才会出现单眼皮个体, A正确;B、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的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则有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双眼皮)的女儿,B错误;C、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再生一个单眼皮aa孩子的概率为1/4;当父母基因型为Aa×aa时,再生一个单眼皮aa孩子的概率为1/2,因此无法判断,C错误;D、该夫妇生育一个单眼皮aa孩子,可推知父母均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当父母基因型均为Aa时,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皮,D错误。故选A。3.下列有关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AAbbDDB.CcC.aaXBXbD.AaBb【答案】A【解析】【分析】纯合子又称纯合体,指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例如AA,aa。【详解】纯合子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即各对遗传因子组成均相同的个体,故AAbbDD是纯合子,Cc、aaXBXb、AaBb均为杂合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小麦高茎对矮茎是显性,让杂种个体自交所得子代中的高茎随机传粉,所得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A.3∶1B.1∶1C.8∶1D.9∶1【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假设高茎由A基因控制,矮茎由a基因控制,Aa自交子代中有1/4AA,1/2Aa,1/4aa,据题意让杂种个体自交所得子代中的高茎随机传粉,即1/3AA、2/3Aa之间随机传粉,A配子概率为2/3,a配子概率为1/3,则aa占1/9,A-占8/9,故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8:1。故选C。【点睛】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抓住题干关键信息随机传粉,能够计算配子概率为解答该题的关键。5.豚鼠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Ca(黑色)、Cb(乳白色)、Cc(银色)、Cd(白化)4个复等位基因控制,这4个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Ca>Cb>Cc>Cd,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中乳白色豚鼠的基因型共有3种 B.两只黑色豚鼠杂交后代中不可能出现银色豚鼠C.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的性状都是白化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三种毛色,最少一种毛色【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由题意可知,种群中乳白色豚鼠的基因型有:CbCb、CbCc、CbCd3种,A正确;B、当黑色豚鼠基因型为CaCc时,即CaCc×CaCc杂交,后代可以出现银色豚鼠(CcCc),B错误;C、白化的豚鼠基因型为CcCc,CcCc×CcCc杂交,后代的性状都是白化,C正确;D、由于豚鼠毛色由常染色体上复等位基因决定,所以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三种毛色,最少一种毛色,如CaCd×CbCd杂交,后代出现三种毛色,CcCc×CcCc杂交,后代出现一种毛色,D正确。故选B。6.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C.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则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答案】D【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图甲、乙所表示个体的细胞中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A错误;B、图丁个体只能产生YDr、ydr,如果不发生互换,则自交后代最多有三种基因型(YYDDrr、YyDdrr、yyddrr)、两种表现型;若发生互换,则自交后代中最多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错误;C、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是9:3:3:1的变式,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甲、乙、丙、丁个体的细胞中均至少含一对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D正确。故选D。7.某种名贵花卉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全是紫花植株,F1自交,F2中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F2中白花植株自交,子代全为白花植株B.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4/9C.F2中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紫花植株D.F2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白花植株占1/9【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假设控制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已知子代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是9:3:3:1的变型,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代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若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则白花的基因型为aa__,因此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详解】A、白花的基因型为aa__或__bb,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全为白花植株,A正确;B、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杂合子占8/9,B错误;C、F2中红花植株(AAbb、Aabb或aaBB、aaBb)自交,后代不会出现A_B_,因此不会出现紫花植株,C正确;D、F2中红花植株(1/3AAbb、2/3Aabb或1/3aaBB、2/3aaBb)自由交配,后代中白花植株(aa__或__bb)所占的比例为2/3×2/3×1/4=1/9,D正确。故选B。8.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但DD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  ) A.宽叶植株类型占1/2B.高产抗病类型占1/3C.会出现4种表现型D.宽叶抗病类型有四种基因型【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说明有茸毛玉米植株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因此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宽叶植株(基因型为A_)类型占3/4,A错误;B、F1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AaDd,占1/2×2/3=1/3,B正确;C、结合题干“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可知,F1的成熟植株中,会出现3×2=6种表现型,C错误;D、F1的成熟植株中,宽叶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AADd或AaDd,即有两种基因型,D错误。故选B。9.关于杂交育种说法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的自由组合B.杂交育种都必须通过连续自交才能获得纯合子C.培育细菌新品种可以选用杂交育种D.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2后,对所需表现型采用测交鉴别,子代留种【答案】A【解析】【分析】杂交育种的方法是:杂交→自交→选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详解】A、杂交育种可以集合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原理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B、杂交育种中,如果需要的是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为纯合子,不需要连续自交,B错误;C、自然条件下,杂交育种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因此人工培育细菌新品种的方法是诱变育种,C错误;D、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获得F1后,让F1雌雄相互交配获得F2,F2中某种表现型的具体基因型可通过测 交鉴别,但测交后代中会出现杂合子,不应子代留种,D错误。故选A。10.某同学观察一种蝗虫(2n=24)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后,提出有关减数分裂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若观察到染色单体的存在,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B.若能观察到四分体,则该细胞此时一定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若着丝粒向细胞两极移动,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12条,则该细胞一定是精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详解】A、有染色单体的可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A错误;B、若能观察到四分体,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则该细胞此时一定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若只发现着丝点向细胞两极移动,没有观察是否还具备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D、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12条,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前、中期)或者精细胞,D错误。故选B。11.下图是某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图甲的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甲、乙两图所示染色体单体数分别为8条和4条C.图乙中A和A分离,可体现出基因分离定律 D.图乙所示染色体数和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甲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故处于的分裂时期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发生了着丝点分裂的过程,故处于的分裂时期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图细胞处于的分裂时期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为细胞质不均分,可判断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B、甲图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单体,乙图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显然图乙中A和A分离,不可体现出基因分离定律,C错误;D、图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为着丝点一分为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和体细胞一样的数目,D正确。故选D。12.下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B.只有过程①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④过程形成卵细胞时经过了两次均等分裂D.过程①和④有利于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受精作用;②表示胚胎发育;③表示胚后发育;④表示细胞的减数分裂。【详解】A、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④,①表示的是受精作用,A错误;B、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因此过程①和④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B错误;C、④过程形成卵细胞时经过了两次不均等分裂,只经历一次均等分裂,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也会使后代具有多样性,①表示受精作用,④表示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①和④有利于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D正确。故选D。13.某果蝇的基因位置及染色体组成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XdB.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3对等位基因C.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D.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根据图示判断,该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Y染色体比X染色体更长),D和d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此得出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DYd,A错误;B、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2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和a,D和d,B错误;C、该果蝇为雄性果蝇,其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精细胞),C正确;D、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产生2种配子,D错误。故选C。14.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位于同源区段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不存在性别差异 C.若某病是由位于X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某男性出现XYY性染色体,一定是其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引起的【答案】D【解析】【分析】人的正常核型中,XY型染色体决定了正常男性的性别发育;XX型决定了正常女性的性别发育。XY染色体含有各自的非同源区段和共有的同源区段,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详解】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B、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与亲本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与性别相关联,即存在性别差异,B错误;C、若某病是由位于X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所以男性患者的儿子不一定患病,C错误;D、某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该男子是由母亲产生的X的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YY的精子受精后所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即该男子的两条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正常情况下,父亲的精原细胞中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精子中也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出现两条Y染色体,说明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着丝粒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D正确。故选D。15.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丁所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相同B.乙中的遗传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丙中所示系谱图中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D.丁中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8【答案】D【解析】 【分析】甲图中遗传病是无中生有且女儿患病,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中遗传病为有中生无,且女儿有正常的,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甲图中遗传病是无中生有且女儿患病,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中遗传病为有中生无,且女儿有正常的,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甲和丁所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同,A错误;B、乙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C、丙中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父亲可能为携带者,C错误;D、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夫妇均为杂合子,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1/2=1/8,D正确。故选D。16.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羽毛的相对性状芦花和非芦花是由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任意两只非芦花鸡杂交都只能得到非芦花鸡。为了帮助养殖户在雏鸡时根据羽毛特征即可区分鸡的雌雄,选用的杂交方式为A.雌性芦花鸡与雄性非芦花鸡交配B.芦花鸡自由交配C.雄性芦花鸡与雌性非芦花鸡交配D.非芦花鸡自由交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意可得,任意两只非芦花鸡杂交就只能得到非芦花鸡,可得非芦花性状为隐性性状。为使养殖户在雏鸡的时候根据芦花与非芦花性状辨别其雌雄,可选择雌性芦花鸡与雄性非芦花鸡交配,这样后代中芦花鸡均为雄鸡,非芦花鸡均为雌性。故答案选择A。17.某种鸟类(ZW型)的羽毛中,红色(D)对灰色(d)为显性,有条纹(R)对无条纹(r)为显性,其中的1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1只红色有条纹个体与1只灰色有条纹个体杂交,F1雄鸟中约有1/8为灰色无条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1出现红色有条纹雌性个体的概率为3/16B.亲本的基因型为DdZRZr和DdZRWC.母本产生的配子中含dZR的配子占1/4D.F1雌性个体中,基因型为rrZdW个体的概率是1/16【答案】A【解析】【分析】ZW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只能产生一种含有Z的雄配子;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能产生两种雌配子,即含有Z的卵细胞和含有W的卵细胞,且比例为1:1.含有Z的精子和含有W的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Z的精子和含有Z的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 【详解】AB、1只红色有条纹个体D_R_与1只灰色有条纹ddR_个体杂交,F1雄鸟中约有1/8为灰色无条纹,即1/2×1/4,即R、r这对基因后代出现rr的概率是1/4,亲本基因型都是Rr,进一步可推测出亲本的基因型为RrZDZd和RrZdW,F1出现红色有条纹雌性个体(R_ZDW)的概率为1/4×1/4=3/16,A正确,B错误;C、母本的基因型是RrZdW,不产生含dZR的配子,C错误;B、亲本的基因型为RrZDZd和RrZdW,F1雌性个体中,基因型为rrZdW个体的概率是1/4×1/2=1/8,D错误。故选A。18.下图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B.III-12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C.III-10和III-12婚配生一患病孩子概率是4/9D.III-11的甲病致病基因可能来I-1【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对于甲病,出现无中生有,为隐性病,同时III-11为女性患者,其父亲表现正常,则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据图分析,II-6和II-7不患甲病,而子代III-11患病,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III-11是女性,其父亲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两种病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乙病是伴性遗传病,由II-3患乙病,而子代III-9正常可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III-12患有乙病,基因型是XBY,III-11患甲病,基因型是aa,则II-6和II-7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Aa,故III-12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B正确;C、根据III-10两病都不患,初步推测III-10为A_XbXb,再根据Ⅱ-3(Aa)和Ⅱ-4(Aa)婚配生III-8(aa),推测III-10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Ⅲ-12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III-10和 III-12婚配,后代患甲病(aa)的概率是2/3×2/3×1/4=1/9,患乙病(XBXb)的概率是1/2,因此生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1/9)×(1-1/2)=4/9,患病的概率=1-4/9=5/9,C错误;D、III-11患甲病,基因型是aa,则II-6和II-7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Aa,由于II-5患甲病,所以I-1和I-2甲病基因型都是Aa,因此II-6的a基因可能来自I-1,也可能来自I-2,D正确。故选C。19.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科学家们利用细菌、病毒等材料进行了系列实验。下列有关这些科学家所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肺炎链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B.用RNA酶处理S型细菌提取物,然后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无S型菌出现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用32P和35S同时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花叶的实验证明了有些病毒是以RNA为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格里菲思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艾弗里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使R型肺炎链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A错误;B、用RNA酶去除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的RNA,并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既有S型菌出现,也有R型菌出现,B错误;C、赫尔希和蔡斯完成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是用32P、35S分别标记了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C错误;D、分别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感染烟草叶片,发现只有被RNA处理的叶片才会出现病斑,可证明RNA是烟草花叶病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20.有关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3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需要60个磷酸模型B.一条单链的序列是5′-T-A-C-G-3′,另一条单链为5′-A-T-G-C-3′C.整个模型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量不相同D.DNA中每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都是通过氢键连接的【答案】A【解析】 【分析】DNA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2条链反向平行;磷酸、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遗传信息就储存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之中。【详解】A、DNA分子中的碱基数=脱氧核糖数=磷酸数,故制作3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需要60个碱基,即需要60个磷酸,A正确;B、一条单链的序列是5′-T-A-C-G-3′,另一条单链为5′-C-G-T-A-3′,B错误;C、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嘧啶数,故整个模型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量相同,C错误;D、DNA的2条互补链中的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的,一条链中相邻的2个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D错误。故选A。21.若某生物体内核酸的碱基组成如图所示,则此生物不可能是(  )A.T2噬菌体B.大肠杆菌C.烟草花叶病毒D.烟草【答案】A【解析】【分析】DNA与RNA的相关知识:(1)若含脱氧核糖,一定为DNA;有核糖一定为RNA。(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不等于嘧啶,说明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双链DNA,而是单链RNA。【详解】A、T2噬菌体(DNA病毒)体内的核酸只有DNA(双链),其嘌呤数应等于嘧啶数,A错误;B、大肠杆菌(细菌)体内的核酸有DNA和RNA两种,其嘌呤数可能不等于嘧啶数,B正确;C、烟草花叶病毒(RNA病毒)体内的核酸只有单链RNA,其嘌呤数可能不等于嘧啶数,C正确;D、烟草(真核生物)体内的核酸有DNA和RNA两种,其嘌呤数可能不等于嘧啶数,D正确。 故选A。22.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整个分裂期都会进行DNA复制B.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C.新合成的子链分别和对应的母链成为一个子代DNA分子D.DNA解旋酶可以使磷酸和五碳糖之间的化学键断裂【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所需要的条件有: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直接供能)、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和模板(亲代DNA的两条链)。【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只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A错误;B、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C、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新合成的子链分别和对应的母链成为一个子代DNA分子,C正确;D、DNA解旋酶可以使两条链中的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D错误。故选C。23.如图表示使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比较物种之间亲缘关系远近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Ⅰ需要DNA解旋酶,过程Ⅱ需要DNA聚合酶B.过程Ⅱ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之间形成氢键C.若用b链和c链进行实验,游离的单链长度基本不变D.杂合双链区比例越大,说明两物种的亲缘关系越近【答案】A【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Ⅰ过程是将物种A和物种B的DNA双链解螺旋为单链,Ⅱ过程是将物种A的单链a和物种B的单链d重新构成杂合的双链DNA。【详解】A、Ⅰ过程是将物种A和物种B的DNA双链解螺旋为单链a和d,该过程需要破坏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DNA解旋酶;Ⅱ过程是将物种A的单链a和物种B的单链d重新构成杂合的双链DNA,该过程不需要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是催化两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B、Ⅱ过程是将物种A的单链a和物种B的单链d重新构成杂合的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碱基对之间会形成氢键,B正确;C、由于a链和b链的碱基互补配对,c链与d链的碱基互补配对,a链能和d链形成杂合的双链区,则b链与c链之间也可形成杂合的双链区。故若用b链和c链进行实验,与图示中形成的游离的单链长度基本相同,C正确;D、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的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形成杂合双链区的比例越大,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D正确。故选A。24.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RNA是细胞质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B.细菌的遗传信息位于拟核和核糖体的DNA上C.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蕴含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D.豌豆的高茎基因与矮茎基因贮存的遗传信息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细胞质遗传物质和细胞核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为DNA,A错误;核糖体上不存在DNA,细菌的遗传信息位于拟核和质粒,B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蕴含在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错误;豌豆的高茎基因与矮茎基因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控制的是相对性状,所贮存的遗传信息不同,D正确;故选D。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基因均位于染色体上;②DNA和基因是同一概念;③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④基因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⑤每条染色体上总是只含一个DNA分子;⑥DNA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⑦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⑧DNA指纹技术的原理是DNA的多样性。 A.①④⑤B.⑥⑦C.③D.⑧【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也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详解】①细胞核基因位于核内的染色体上,而细胞质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在拟核区,①错误;②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因此可以说基因是DNA的一部分,②错误;③染色体主要由DNA与蛋白质组成,因此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③正确;④每一个基因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并不是随机排列的,④错误;⑤每条染色体含一个或两个DNA分子,⑤错误;⑥DNA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而对于某些病毒来说,遗传物质是RNA,因此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⑥错误;⑦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⑦错误;⑧DNA指纹技术的原理是DNA的特异性,⑧错误。因此只有③是正确的。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注意,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二、填空题26.茄子是国人常吃的蔬菜之一,茄子的花色有紫色和白色,控制紫色花和白色花的相关基因用D、d表示;果皮有紫果皮、绿果皮和白果皮之分,其中紫果皮对白果皮为显性,分别用A、a表示,绿果皮对白果皮为显性,分别用B、b表示。为研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选用纯合子甲(紫花)、乙(白花)、丙(紫果皮)、丁(白果皮)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F1表型F1自交所得F2表型及数量(株)实验1甲×乙紫花紫花(81)、白花(27)实验2丙×丁紫果皮紫果皮(108)、绿果皮(27)、白果皮(9)(1)由实验1可知,茄子花色中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理由是___________;F2紫花茄子中纯合子所 占比例是___________。(2)由实验2可知,控制茄子果皮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3)让实验2的F2中绿果皮茄子都自交,子代表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答案】(1)①.紫花②.纯合紫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植株③.1/3(2)①.两②.实验2的F2出现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的变式③.AABB、aabb(3)绿果皮:白果皮=5:1【解析】【分析】1、实验1可知,纯合紫花与纯合白花植株自交,F1均为紫花植株。可知茄子花色中紫花是显性性状。2、根据F2出现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紫果皮基因型为A___,绿果皮基因型为aaB_,白果皮的基因型为aabb。【小问1详解】实验1可知,茄子花色中紫花是显性性状,理由是纯合紫花与纯合白花植株自交,F1均为紫花植株;可推知甲的基因型为DD,乙的基因型为dd,F1基因型为Dd,F2紫花茄子D_共3/4,其中DD纯合子1/4,所以F2紫花茄子中纯合子所占比例=1/4÷3/4=1/3。【小问2详解】实验2的F2出现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的变形,可知控制茄子果皮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F2出现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紫果皮基因型为A___,绿果皮基因型为aaB_,白果皮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推知:实验2亲本丙、丁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小问3详解】结合小问2可知:F2中绿果皮茄子基因型为aaB_,由于F1的基因型为AaBb,可知绿果皮茄子基因型有1/3aaBB、2/3aaBb,实验2的F2中绿果皮茄子都自交,子代中的白果皮aabb有2/3×1/4=1/6,绿果皮aaB_有1-1/6=5/6,子代表型及数量比为绿果皮:白果皮=5:1。27.下图甲表示某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乙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关系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为_____,该图所示时期的特点是____,细胞中有______个核DNA分子。(2)图甲所示细胞对应图乙中的_____段,CD段出现的原因是_____。(3)若图甲产生的子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____个四分体,四分体中的____之间常发生互换现象,发生C→D变化的细胞称为____。【答案】(1)①.有丝分裂②.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③.8(2)①.BC②.着丝粒分裂(3)①.2②.非姐妹染色单体③.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解析】【分析】1、图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的位置,为有丝分裂的中期。2、图乙代表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目(只考虑有丝分裂时),AB可代表间期,进行DNA的复制;BC可代表前期和中期;CD代表着丝粒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E可代表后期和末期。【小问1详解】图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的位置,为有丝分裂的中期,即图甲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故细胞中有8个核DNA分子。【小问2详解】若只考虑有丝分裂,图乙中的AB可代表间期,此时进行DNA的复制;BC可代表前期和中期;CD代表着丝粒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E可代表后期和末期。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故对应图乙中的BC段。【小问3详解】由图甲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有2对同源染色体。若图甲产生的子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2个四分体(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数目),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互换现象;发生C→D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在减数分裂中,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能发生着丝粒分裂,由于该动物是雌性,故能发生C→D变化的细胞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28.下面图甲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可看出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2)图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B酶分别是______。(3)图乙中,能表示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____(“7”、“7′”),该核苷酸的名称是_____。8是_____。(4)DNA分子能精确复制的原因:______。(5)若图甲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三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_____。A.7(a-m)B.8(a-m)C.7(a/2-m)D.8(2a-m)【答案】(1)半保留复制(2)解旋酶和DNA聚合酶(3)①7②.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③.碱基对(4)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5)C【解析】【分析】DNA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子代DNA分子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小问1详解】分析图甲可知,子代DNA分子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故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小问2详解】分析图甲可知,A酶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因此是解旋酶,B酶的作用是催化形成 DNA子链进而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是DNA聚合酶。【小问3详解】图乙中,7是由4胸腺嘧啶、5脱氧核糖和6磷酸组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C/G碱基对。【小问4详解】DNA分子能精确复制的原因:一方面,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该结构稳定),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另一方面,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小问5详解】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胸腺嘧啶T数目是(a/2-m)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增加7个DNA分子,故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7(a/2-m)。故选C。29.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甲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乙同学用甲得到的子代果蝇(♀黄体×♂灰体)进行实验,并提出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灰体性状为显性的假说。(本题均不考虑XY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假说—演绎法”,要判定假说是否正确,需要根据假说______,再用_______结论是否正确。(2)如果乙同学结果支持自己的假说。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结果:______。(3)能否用甲得到的子代果蝇设计一个不同于乙同学的实验,独立证明乙同学假说的正确性____?如果能,请写出亲本组合及子代性状及比例;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4)分析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还可以用其他假说(假说二)来解释甲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补充出假说二:_______。【答案】(1)①.演绎推理②.实验检验(2)♂黄体:♀灰体=1:1(3)①.能②.P:♀灰体×♂灰体;子代:♀灰体:♂灰体:♂黄体=2:1:1(4)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灰体性状为显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黄体性状为显性)【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具体过程如下: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检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小问1详解】按照“假说—演绎法”,要判定假说是否正确,需要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用实验检验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小问2详解】 如果乙同学结果支持自己的假说,即“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灰体性状为显性”,则甲同学亲本灰体蝇基因型为XAXa,黄体雄蝇基因型为XaY,得到的子代中♀灰体XAXa:♀黄体XaXa:♂灰体XAY:♂黄体XaY=1:1:1:1,因此乙同学用甲得到的子代果蝇♀黄体XaXa×♂灰体XAY,得到的实验结果为:♂黄体XaY×♀灰体XAXa=1:1。【小问3详解】可以用甲得到的子代果蝇设计一个不同于乙同学的实验,独立证明上述假说的正确性;选用♀灰体XAXa×♂灰体XAY作为亲本组合,若乙同学的假说是正确的,则子代:♀灰体(XAXA:XAXa=1:1):♂灰体XAY:♂黄体XaY=2:1:1。【小问4详解】分析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甲同学的实验结果,还可以用假说二来解释,假说二内容为: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灰体或黄体性状为显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5-30 03:00:04 页数:22
价格:¥2 大小:692.1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