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线上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线上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绵阳实验高中2022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线上)语文试卷分数: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 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材料三: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 值观中的伦理自觉。C.“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至今还只是空想,不可践行。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是为了证明“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的观点。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可以的。D.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治大国若烹小鲜”B.“大河无水小河干”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D.“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所运用的论证方法。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C3.A4.①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分析论证“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②通过古今对比,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5.①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②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③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国’是……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错。由原文“家是本源而直 接的伦理实体,……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可知,将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的是“家国天下”,不是“国”,该表述偷换概念。C.“本质上至今还只是空想,不可践行”错。由原文“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可知,他们的愿望“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但这些愿望并非空想,不可践行。D.“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错。原文是“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并没有要求“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且无“当务之急”的相关表述。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都是可以的”错,根据原文“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可知,都是有局限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观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A.“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意为“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是讲如何治理国家的。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第一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这是引证法;第二段“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举宋代大儒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例子加以分析论证。这两处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分析论证“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材料二第三段“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古今对比,“ 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分析可知,我们今天应当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由原文“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分析可知,我们今天应当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由原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分析可知,我们今天应当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 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 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散文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出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B.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用色状物写景,浓淡适宜,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C.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景,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在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通俗幽默,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与《故都的秋》相比,描写的主要内容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真诚的热爱。B.《故都的秋》饱含一种悲凉、清静之美;本文描写江南的冬天也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掩盖不住精神的奢华。C.文中在描绘江南冬雨图时,远近结合,以动衬静,黑白的画面上点缀红黄的亮色,给人以既古朴又优雅的感受。D.文中写闽粤的冬天,突出了暖和的特点。一方面和江南的冬天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也给“江南”界定了范围。8.文章题为“江南的冬景”,开篇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9.《故都的秋》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北平秋天的特点,本文描写江南的冬景,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请点出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A7.B8.本文以写北国的冬天开篇,通过对北国冬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概括叙述,为下文写江南的冬景作铺垫,以突出江南冬景与北国冬天的不同特点,表达对江南冬景的赞美、热爱之情。9.本文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反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以德国散步正衬江南散步,进而侧面描写江南冬景宜人;引用诗句衬托江南雪景;以搁笔去散步,侧面描写冬景诱人。通过衬托,鲜明地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B.“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分析错误,从第六段“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可知,应是“悠闲、自在、洒脱”之感。C.“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说法错误,这是作者想象的情景,不是实写,是虚写。D.“语言通俗幽默”分析错误,应为“清新、纯朴”。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本文描写江南的冬天也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中“隐含着这种情调”“近乎荒凉的风景”分析错误,本文的情调是明朗、闲适,风景也是充满生机,与《故都的秋》是不同的。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文章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作者却先描写了北方冬天的生活的特征“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突出了“吃喝”之乐,但缺少赏景之乐,从而开启了人们对室外生活的向往,为下文写江南的冬景作了铺垫。又通过对北国冬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概述叙述,“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与江南的冬景“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形成对比,突出江南冬景与北国冬天的不同特点,表达作者对江南冬景的赞美和热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能力。作者笔下北国的冬天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江南的冬天“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反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结合第五段“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 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可知,作者以德国散步正衬江南散步,进而侧面描写江南冬景宜人。结合第七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此处作者引用诗句衬托江南雪景。结合第九段“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作者以搁笔去散步,侧面描写冬景诱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比衬托,鲜明地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前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嫡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孙权以将军领会稽太守,统年二十,试为乌程相,民户过万,咸叹其惠理。权嘉之,召为功曹,行骑都尉,妻以从兄辅女。统志在补察,苟所闻见,夕不待旦。常劝权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权纳用焉。出为建忠中郎将,领武射吏三千人。及凌统死,复领其兵。是时征役繁数,重以疫疠,民户损耗,统上疏曰:“臣闻君国者,以据疆土为强富,制威福为尊贵,曜德义为荣显,永世胤为丰祚。然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六者既备,然后应天受祚,保族宜邦。”权感统言,深加意焉。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尤以占募在民间长恶败俗,生离叛之心,急宜绝置,权与相反覆,终遂行之。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节选自《三国志·吴书·骆统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前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嫡母甚谨/B.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前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嫡/母甚谨/C.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前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嫡/母甚谨/D.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前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嫡母甚谨/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适,即改嫁,当时对此较为宽容,骆俊去世后,其妻改嫁华歆,骆统顺遂母意。B.事嫡母的“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事”意思相同。C.疏即为前人对古书作的注解再作注解,也叫“正义”,影响深远的如《十三经注疏》。D.黄武,孙权年号,曹操封孙权为吴王,年号为黄武,黄武八年,孙权在南京称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骆统事母孝谨,无情时更有情。母亲改嫁,他似乎很理解,虽然知道离别母亲而母亲难舍时,他不肯回头再看母亲,免得增添母亲的思念。B.骆统率先垂范,颇有道德风范。当时社会遭遇饥荒,士大夫即便吃糟糠也难以填饱肚子,他就减少饮食,深深觉得自己没有吃饱肚子的理由。C.骆统年轻有为,深得孙权赏识。孙权委重任于骆统,让骆统先后做了会稽太守、功曹,还把堂兄孙辅的女儿嫁给骆统,对骆统几乎是言听计从。D.骆统感恩戴德,常怀回报之心。骆统志在补救朝政缺失,如有要上奏的事,总是第一时间完成,前后给皇上上奏章超数十次,可谓是忠心可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②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14.在征役和疫疠叠加、民户损耗严重的情况下,骆统在上疏中表达了什么思想?请根据原文相关内容简要说明。【答案】10.D11.C12.C13.①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因丈夫去世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其中缘故。②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为何不告诉我,而自己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 14.①重民本,保民生。②他以为国君的尊荣以民为根本,“六者既备”,才能“应天受祚”。【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句意:他的母亲送别他,他拜辞母亲上车后,脸朝前不回头看,他母亲在后面流着泪跟随。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后面。”骆统说:“不想增添母亲的思念,所以不回头看她。”他侍奉嫡母很是恭谨。“嫡母”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故排除BC;“其母泣涕于后”意思是他母亲在后面流着泪跟随,“泣涕”为同义连用,不可断开,故排除A。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事嫡母”的“事”,侍奉。句意:侍奉嫡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事”,侍奉。句意: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B.正确。C.文中“统上疏曰”的“疏”,即奏章,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让骆统先后做了会稽太守、功曹”有误。根据“孙权以将军领会稽太守,统年二十,试为乌程相”可知骆统做的不是“会稽太守”应为“乌程相”,孙权以将军身份兼任会稽太守。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①“寡”,丈夫去世;“哀”,为……哀;“数”,多次。②“诚”,如果真的;“自苦”,苦自;“告”,告诉。【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君国者,以据疆土为强富,制威福为尊贵,曜德义为荣显,永世胤为丰祚。然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六者既备,然后应天受祚”意思是君主治理国家,将占据国土视为强富、发扬威福视为尊贵,光耀德义视为荣耀,延续福泽视为大福。但财物须靠百姓生产,强盛依赖百姓力量,威权要倚仗民众势力,福祚要仗赖百娃供养,德行要依靠民众兴盛,仁义要赖民众推行,这六个方面都具备,然后才能顺应天命、传承福泽。可归纳出骆统重民本,保民生。他以为国君的尊荣以民为根本,“六者既备”,才能“应天受祚”。参考译文:骆统,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他的父亲骆俊,官至陈国丞相,被袁术杀害。骆统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一道回到会稽。他的母亲送别他,他拜辞母亲上车后,脸朝前不回头看,他母亲在后面流着泪跟随。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后面。”骆统说:“不想增添母亲的思念,所以不回头看她。”他侍奉嫡母很是恭谨。当时遭遇饥荒,乡里及远方而来的外客大多生活贫乏,骆统为了帮助他们而减少自己的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但没有儿子,又因守寡回到娘家,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问他其中缘故。骆统说:“士大夫们连糟糠都无法维继,我怎么有心思自己个人吃饱?”他的姐姐说:“果真如此,为何不告诉我,而自己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她就将自己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将此事告知母亲,母亲也认为他很贤德,就派人分发食物救济,从此闻名。孙权以将军身份兼任会稽太守,骆统二十岁,试任乌程相,乌程百姓超过万户,都赞叹他的恩惠治理。孙权赞赏他,征召他做功曹,代理骑都尉之职,并将堂兄孙辅的女儿嫁给他为妻。骆统志在补救朝政缺失,如有要上奏的事,总是第一时间完成。他常劝说孙权尊重贤才接纳士人、勤勉探究时政损益:宴饮赏赐时,可让大家分别进见,对他们嘘寒问暖,加以密切关怀,启发诱导他们说出心里话,观察他们的志趣,使他们都感恩戴德,常怀回报之心。孙权采纳并施行他的建议。他出朝外任建忠中郎将,带领武射吏三千人。等到凌统去世,他又统管凌统的军队。当时税征徭役繁重,再加上瘟疫流行,百姓减少,骆统上奏说:“为臣听说君主治理国家,将占据国土视为强富、发扬威福视为尊贵,光耀德义视为荣耀,延续福泽视为大福。但财物须靠百姓生产,强盛依赖百姓力量,威权要倚仗民众势力,福祚要仗赖百娃供养,德行要依靠民众兴盛,仁义要赖民众推行,这六个方面都具备,然后才能顺应天命、传承福泽,保佑宗族有利国家。”孙权有感于他的言论,对他的意见特别重视。骆统因跟随陆逊在宜都攻破蜀军,所以升任偏将军。黄武初年(222),曹仁攻打濡须,另派将领常雕等进攻中洲,骆统与严圭齐力抵御并攻破了他。骆统被封为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他多次陈述有益时政的见解,前后上奏书数十次,所说的情况和建议都很符合情况,因文字太多所以不做记录。其中尤其是他估计募兵的举措在民间助长邪恶败坏风俗,容易使百姓产生叛离之心,应当紧急断绝,孙权与他反复论辩,最后还是按骆统的意见施行。黄武七年,骆统三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金陵凤凰台【注】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记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15.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B.第二句写凤凰飞去,只有江水仍然日夜不停地流着,表现了作者略带伤感的情怀。C.颈联把目光投向到了大自然,三山半隐半现,江水把白鹭洲一分为二。D.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16.简析尾联的手法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答案】15.C16.运用比喻手法,以“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君王被奸邪小人所蒙蔽的忧虑,以及贤者不能得到任用、自己有志难酬的感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江水把白鹭洲一分为二”错误。“一水中分白鹭洲”意思应该是“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而不是“江水把白鹭洲一分为二”,意思理解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总为浮云能蔽日”的句意是“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浮云”比喻朝廷中的奸邪小人,“日”比喻君王。尾联寄寓了作者爱君之热枕,抒发忧国伤时的情感。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作者以此来比喻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为此十分愁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了择师的标准,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_”。【答案】①.吾尝跂而望矣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③.道之所存④.师之所存也⑤.而未尝往也⑥.而卒莫消长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跂,博,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方言词汇里,藏着特定区域的地理、人文环境的文化景观;方言语音中,保留了大量中古以来的语音面貌。通过粤语,我们可以了解中古时期完整的入声系统;通过吴语,我们可以感受到系统的全浊声母;通过闽语,还能窥视上古汉语语音的。中国人“”的文化思维,也体现在方言上。离开故土的人们在弥留之际,都希望能看一眼家乡山水,听一句里谈乡音。方言,是情感的纽带,听到了乡音,就像找到了回家的路。(),保护方言对传承文化有积极意义。然而年轻人中仍坚持用方言交流的似乎寥寥无几。其实,方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并不矛盾,普通话就像正装,方言就像便装,各美其美,。2015年,国家提出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这个工程是要通过摄像、录音和手写把方言基本的东西保存在国家档案馆中,涉及全国大约1000多个方言点。18.请在文中空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答案】18.一鳞半爪落叶归根并行不悖19.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20.①“提出”改为“开展”或“启动”; ②在“手写”后加上“的方式”;③删去“大约”或“多”。【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①空,依据前文“方言语音中,保留了大量中古以来的语音面貌”可知,这里所说的是通过闽语,可以得到有关上古汉语的一些语音,由此可知,该空应该填写“一鳞半爪”。“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第②空:依据后文“离开故土的人们在弥留之际,都希望能看一眼家乡山水,听一句里谈乡音。方言是情感的纽带,听到了乡音,就像找到了回家的路”可知,此处表达的不是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而是说听到乡音就好像回到了故乡,表达是一种归宿感。所以此处应使用“叶落归根”。“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第③空,依据前文“方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并不矛盾,普通话就像正装,方言就像便装,各美其美”可知,该处是说“普通话”和“方言”可以同时使用,相互之间并不冲突。所以此处应使用“并行不悖”。“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相之间不冲突。【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观察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方言,是情感的纽带”,改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方言”比喻为“纽带”;另外,后文“听到了乡音,就像找到了回家的路”是说的“情感”方面。所以在补写时,要注意以上两点。该空后文是“保护方言对传承文化有积极意义”,说的是有关“文化”的;另外要使用比喻的修辞,因为涉及到“文化传承”,所以可以想象出“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之类的句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国家提出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其中“提出”与“工程”搭配不当,可将“提出”改为“开展”或“启动”。二是成分残缺。在“这个工程是要通过摄像、录音和手写把方言基本的东西保存在国家档案馆中”中,介词“通过”的宾语中心语“的方式”残缺了,可在“手写”后加上“的方式”。三是不合逻辑。在“大约1000多个方言点”中,“大约1000”是说不到1000,“1000多”说明超过1000,二者相互矛盾,应去掉“大约”或“多”。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自然界中,海豚的Ⅱ型糖尿病症状最接近人类,但它们比人类厉害,①,只在需要时进入糖尿病状态。当海豚夜间节食时,海豚进入胰岛素抵抗状态,血糖含量升高,有助于向大脑提供足够糖分。此时,海豚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变化与人类糖尿病患者类似。但②,当海豚日间恢复进食后,则“关闭”胰岛素抵抗,③,直至血液变得正常。胰岛素是帮助身体将糖分转化为能量的一种激素。糖尿病患者或者不能分泌足够胰岛素,或者具有胰岛素抵抗,使体内葡萄糖分解不力,血液中糖分含量过高,容易引起并发症,譬如青光眼、神经损伤、心血管疾病、肾衰竭等。21.下列句子中的“厉害”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厉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张老师很厉害,学生都怕他。B.上了九层楼,他的心跳得厉害。C.小小年纪就能把《离骚》背下来,太厉害了!D.这几天气温上升得特别快,天实在热得厉害。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C22.①能够“开关”糖尿病(或“能够自我调节糖尿病”)②与人类不同的是③血糖含量降低【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厉害”是“了不起”之意。A.严厉。B.剧烈,凶猛。C.了不起。与文中意思相同。D.难以对付或忍受。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整个语段说明胰岛素的作用。第一段说明海豚对糖尿病的自我调节功能;第二段说明胰岛素的功能。 第①处,海豚比人类厉害的地方,结合下文“只在需要时进入糖尿病状态”可知,是它们能够调节、控制糖尿病,此段末尾还有“‘关闭’胰岛素抵抗”。可填能够“开关”糖尿病或“能够自我调节糖尿病。第②处,上文说海豚夜间节食时“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变化与人类糖尿病患者类似”,接着用“但”转折,后面说“当海豚日间恢复进食后,则‘关闭’胰岛素抵抗”,可见此处需要一个过渡句,体现海豚与人类相比的“厉害”之处。结合上文中的“但它们比人类厉害”,可填出“与人类不同的是”。第③处,前面说“关闭”胰岛素抵抗,后面说“血液变得正常”,根据胰岛素的工作原理,可填“血糖含量降低”。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国庆假期,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随之而来的线上教学,对网课少年的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律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自由,得到意外的收获。理性网游,生活会更充实多彩:节制饮食,身体会更轻盈敏捷:管控情绪,内心会更从容平和……请以“自律的乐趣”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的经历,畅谈自己的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材料中提到“自律,就是自我约束”,意在说明可在某种境遇中或者诱惑时的“自我管控”,对自我的一种严格要求,懂得生活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层内核立意可以是自尊自爱,把“自律”深化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力量,甚至是一种信仰。“自律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目由,得到意外的收获”这一句,则是提示考生自律的意义。“理性网游,生活会更充实多彩;节制饮食,身体会更轻盈敏捷;管控情绪,内心会更从容平和”则提示考生自律可以体现在生活、学习或者个人素养等方面,这其实就已经更为明确地提示考生写作的范围以及自律在不同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意义。该考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面思考生活,引导学生向内探求自我,认识自我,向外表达自我,分享收获。以“自律的乐趣”为话题,这就限定了考生应紧扣“自律”和“乐趣”这两个关键词行文,同时提出了更深层的立意追求,不仅要求学生写“自律”,更需要学生能认识到“自律”背后的“乐趣”。其切题与否,需要谈及“乐趣”的具体内涵——这个内涵可以更广些,导语中提及的“乐趣”“自由”“收获”“充实的生活”“健康的身体”“平和的心境”等都能指引考生明确写作的立足点,进一步地阐明 “自律”带来的“乐趣”:让你发现生活的幸福、健康的快乐、内心的强大,让你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行文时,结合生活实际,可以写面对诱惑时的坚守自我;可以写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的坚持不懈;可以写成长路上的不忘初心;可以写从自然风物的生命轨迹中悟到守住本分的可贵等。如以坚持不懈为例,可以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安排情节,写起初自己的梦想虽然璀璨,但在行动上总是努力程度不够,不能持之以恒,成长的路上留下失败的脚印和悔恨的泪水,而老师、家长和同学适时的帮助,善意的提醒,启发了自己。最后卒章显志,篇末点题,自己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下走向自律的轨道,重拾信心,直到善于自律,感受到自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成为一名勇于进取、自律自强的优秀中学生。立意:1.自律是迈向成功的必备条件。2.让自律的光芒照亮人生前程。3.自律让人生更加饱满。4.以自律自强之力,逐梦未来前程。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学业测评试卷(Word版附答案)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末模拟试题(三)(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热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 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线上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11 02:18:01
页数:18
价格:¥2
大小:50.5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