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射洪中学高2021级2022年下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西方美学界出现了一种“回归生活世界”以重构美学的趋向。这种美学在当代西方被称为“日常生活美学”,在中国则被称为“生活美学”。在当代中西方不同历史语境下,研究中国的“生活美学”,还须从本土传统入手。应该说,生活美学的根就在中国。从孔子和老子分别建树起中国儒家生活美学与道家生活美学传统开始,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已经存续了几千年,一直是中国审美文化的主流。这是由于,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审美与生活始终处于一种不即不离的微妙关联当中,这种传统始终没有断裂过,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被古人赋予了审美化的追求,中国人的审美也在古代被奠定了生活化的根基。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中国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生活美学对于西方而言是一个新思潮——西方没有将生活审美化的悠久传统,尽管他们的艺术传统非常久远。生活美学乃是根源于中国本土既植根于生活又超逾于审美的悠久传统。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世界其他文明难以企及的广度与深度。这种本土美学关涉很广,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生理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性”,如饮食、饮茶等。第二是“情感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情”,如闲居、交游、雅集、人物品藻等。第三是“文化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文”,诗、书、画、印、琴、曲、园林、博弈、游艺乃至于游山玩水皆属此类。美学在中国与民众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审美已深入生活。“生活美学”乃是一种“体用不二”的美学。这个“体”,就是生活之体,就是中国民众的衣、食、住、行、用、娱的生活本体;这个“用”,就是将生活美学应用在生活本体上。中国的书法就是最显明例证。从王羲之、颜真卿到怀素,他们的作品不是正襟危坐着创作出来的,而是包孕在实用化的信札、便条、序跋、祭文等等之中。我们发现,书法作为文人的日课,日常书写 才是常态,书法从古至今都没有脱离生活。道理很简单,书法之“书”不过就是写字,写出了一定的法度和美感才成其为“法”。如今,中国人还在延续这个古老的生活美学传统。从茶道、花道、香道、汉服、家居、日常设计、公共艺术、社区设计到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们都在倡导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审美化。这恰恰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一种复兴,而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拿来。这股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正在悄然形成一种运动。所以,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是一种生意盎然的活的传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东方生活美学最佳范本。当然,当代中国需要整体的美学规划,既然曾是“礼仪之邦”,那将来也要成为“美善之国”,这才符合“礼乐相济”的华夏悠久传统。当今中国生活美学的积极践行者们,就是在发现中国人的生活之美,从而为中国生活立“心”——立“美”之心。我们最终要的,并非生活的“美学”,而是审美地“生活”。(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阐释美好生活之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美学的根就在中国,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中国人的生活具有审美化追求,中国人的审美具有生活化根基。B.中国书法属“文化的”生活美学,日常书写实用化的信札、序跋等是其常态,体现出生活美学“体用不二”的特点。C.中国的生活美学主要包括“生理的”、“情感的”、“文化的”三个层面,此构架对当代中国美学做了整体的规划。D.当今兴起的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源于对西方“日常生活美学”的学习借鉴,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复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世纪美学界出现了“回归生活世界”以重构美学的倾向,文章以此为立论前提,引出论述对象和角度。B.文章第二段将中西方美学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国的生活美学具有悠久传统,论证了生活美学的根在中国。C.文章以中国书法为例,论证美学在中国与民众生活联系紧密,进而论证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广度和深度。D.文章对中国生活美学展开了多维度分析,由理论到现实,由传统到未来,论证谨严有说服力,引人思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起,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存续了几千年,因此,中国的生活美学优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美学。 B.生活美学是中国审美文化的主流,从诗、书、琴、画到城市规划,都表现了中国人追求生活审美化。C.中国生活美学为世界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东方范本,必将为世界美学发展做出贡献,倡导美学新潮流。D.我们只要复兴中国的生活美学传统,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地审美化,就能实现审美地“生活”。【答案】1.B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错误。由原文“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可知,“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扩大了范围,表述太绝对化;C.“此构架对当代中国美学做了整体的规划”错误。文章第三段所谈的中国生活美学主要包括的三个层面是客观叙述,而最后一段说“当代中国需要整体的美学规划”则说明当代中国美学还没有整体规划,这两个部分之间没有选项所述关系,属无中生有;D.“源于对西方‘日常生活美学’的学习借鉴”错误。由原文“如今,中国人还在延续这个古老的生活美学传统”“这恰恰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一种复兴,而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拿来。这股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正在悄然形成一种运动”可知,“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并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拿来”,更谈不上“源于对西方‘日常生活美学’的学习借鉴”,而是对中国本身的古老生活美学传统的延续。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进而论证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广度和深度”错误,分析第3段可知文章举中国书法为例,是为了论证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深度。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因此,中国的生活美学优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美学”强加因果,也扩大了范围。文章只是说“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中国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生活美学对于西方而言是一个新思潮——西方没有将生活审美化的悠久传统,尽管他们的艺术传统非常久远”,但并没有进行高下之分。C.“中国生活美学”“必将”“引领美学新潮流”的推断于文无据。“这股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正在悄然形成一种运动。所以,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是一种生意盎然的活的传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东方生活美学最佳范本”,只提出了前半部分内容,并没有得出后面的结果。 D.“只要……,就能……”说法有误。原文说“当今中国生活美学的积极践行者们,就是在发现中国人的生活之美……我们最终要的,并非生活的‘美学’,而是审美地‘生活’”,只是说我们要这么做,而不是说我们可以实现这个结果。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尽管我国开展沙漠化研究与防治已半个世纪,但目前我国沙漠化防治的态势仍然严峻。治理沙漠化必须要有新的思路。解决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推广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加速成果的转化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沙漠化威胁的日益加重,生物结皮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愈发突出。生物结皮在荒漠土壤中的保水、改良、防风固沙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引起了生态学家的普遍重视,并渐渐成为荒漠地区生态研究的热点。荒漠藻人工藻结皮技术就是运用藻类生态和生物结皮理论分离、选育野生结皮中的优良藻种,经大规模人工培养后返接流沙表面使其在流沙表面快速发育成具有藻类、细菌、真菌和苔藓在内的生物结皮而用以治理沙漠化的一项综合技术。(节选自饶本强等《人工藻结皮技术及其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材料二:风沙工程学是以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为对象,研究风力对地表的侵蚀、堆积过程及其对农牧、交通、居民点危害机理及防治技术和措施的科学。风沙工程学基本含义就在于应用风沙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来解释各种风沙现象和解决各种风沙工程技术问题。由风和沙这一对矛盾的对立面和统一体构成的风沙运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和系统工程。在风沙运动过程中,输沙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和极为有用的工程参数。输沙量实测值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不同沙丘形态的形成过程、移动强度,从而帮助人们进行相应的防沙工程设计。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防治措施的防护效益与各种防护措施的合理配置,提供具有综合防护效益的防沙方案,以及对风沙活动强度发展趋势的预测。(节选自屈建军等《我国风沙防治工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土地沙漠化最快、受沙漠化危害最深的国家。如何在保护环境、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发展沙产业,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类福祉,成为各界关注的新热点。 现代沙产业的理论构想发端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1984年钱学森提出,以前的防沙治沙固然好,但是没有从积极层面去开发利用,没有结合高科技以充分提升沙漠的价值;在随后对沙产业概念的完善过程中,他又提出“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的戈壁滩上搞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戈壁滩上的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推广使用节水技术,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因此,沙产业概念提出之初,就蕴含着通过生物转化充分利用光热、水条件发展生产的产业思想和环保思想。樊胜岳等人的关注点在于沙与产业的融合,他指出“沙产业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张睿蕾通过对内蒙古沙产业的研究提出“沙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和‘公司+基地+农牧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总之,沙产业就是在沙区开展的乔灌木产品采集、野生动植物采集猎捕、种植培育、养殖繁育等所形成的全部经济活动集合。而广义的沙产业除了沙区农业外,还包括相关的加工工业、沙漠旅游服务以及生态服务业等。(节选自杨伟民、杜凤莲《内蒙古沙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藻结皮技术的运用体现出我国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已经推广了相关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B.风沙工程学主要研究风力对沙漠、沙漠化土地的侵蚀、堆积过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和措施。C.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受沙漠化危害最深的国家,所以发展沙产业成为各界关注的新热点。D.现代沙产业理论在构想之初,就已经蕴含着较先进的结合高科技发展生产的产业思想和环保思想。6.我国在沙漠治理中有哪些有效的方法?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答案】4.D5.C 6.(1)运用荒漠藻人工藻结皮技术治理荒漠。(2)运用风沙工程学解决各种风沙技术问题。(3)发展沙产业,不断完善现代产业思想和环保思想,拓展沙产业的范围。【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在研究沙丘形态的基础上”错,原文材料二“在此基础上”的“此”指的是“防沙工程设计”,而不是“研究沙丘形态”。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受沙漠化危害最深的国家,所以发展沙产业成为各界关注的新热点”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土地沙漠化最快、受沙漠化危害最深的国家”是中国沙漠化的现状,不是发展沙产业成为各界关注的新热点的原因。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一“生物结皮在荒漠土壤中的保水、改良、防风固沙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引起了生态学家的普遍重视,并渐渐成为荒漠地区生态研究的热点”概括出:运用荒漠藻人工藻结皮技术治理荒漠。结合材料二“风沙工程学基本含义就在于应用风沙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来解释各种风沙现象和解决各种风沙工程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防治措施的防护效益与各种防护措施的合理配置,提供具有综合防护效益的防沙方案,以及对风沙活动强度发展趋势的预测”概括出:运用风沙工程学解决各种风沙技术问题。结合材料三“现代沙产业的理论构想发端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在随后对沙产业概念的完善过程中,他又提出”“沙产业概念提出之初,就蕴含着通过生物转化充分利用光热、水条件发展生产的产业思想和环保思想”“广义的沙产业除了沙区农业外,还包括相关的加工工业、沙漠旅游服务以及生态服务业等”概括出:发展沙产业,不断完善现代产业思想和环保思想,拓展沙产业的范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百合花茹志鹃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进展顺利。但到这里,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在打”,或是“在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正是我的通讯员老乡。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一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青年人的脸。(有删改) 文本二:致樟榕二兄书冯庭楷①樟、榕二兄:入伍初期,思家心尤切。一天正在念着父亲这几年来体衰面瘦,显然是由于长期负着咱一家生死重担,常受饥寒威胁而苦愁所致。正在沉默思念,适逢父亲从遥远的家乡,在兵马荒乱中冒着一路艰险,在皋落镇与我见面了。父亲深锁着愁眉,睁着一对深深的大眼,看着我,但又说不出什么来。我突然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伤惨。但是父亲内心的悲哀又是怎么样呢?第三天,我送父亲出了村口,一阵阵的悲酸直涌上心头来,但在父亲面前强为欢欣,表露着愉快的情绪,硬着心肠说几句安慰父亲的话。我望着父亲的背影直到看不见时,方才回转身来。在父亲面前不忍流下的泪珠才一连串的淌了下来。我简直想放声大哭,啊!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见面吧……一连好几天,总在担心着这一段遥远艰险的路程上年老身孤的爸爸。记得在一九三九年的夏天,偶遇一熟人告我说你走后不久,即有坏分子恶意造谣云:日军讨伐大捷,八路大部溃散,冯家儿子已毙命疆场……故家人日夜痛哭不止(特别是母亲)。我听了,突然心头狂跳,对恶意造谣者恨之入骨。然愤恨之余,又不觉凄然泪下。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哭泣。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离别之情,一言难尽。哥哥,这封信,我鼓了很大的勇气和决心才写出来呢。请即来信告以祖母、父母、叔伯、婶母、兄弟姊妹等的详情。遥祝阖家老幼安康弟庭楷四月廿五号(旧历三月廿三)(有删改)【注】冯庭楷:山西人。1946年9月在山东巨野战役中遭敌机轰炸牺牲,年仅23岁。这封家书写于1946年4月25日。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关于“月亮很明”一句的描写,既点明了战斗的持续时间长,也暗示出情节即将出现的发展变化。B.文本一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透过“我”的眼睛,新媳妇的形象不断变得丰富立体,鲜活感人。 C.文本二中冯庭楷安慰自己的母亲不必为了外界的谣言难过,不要哭泣,因为这些谣言不会对自己产生影响。D.通过对两位革命战士形象的展现,两则文本向我们传递出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精神的伟大。8.文本一中的“人性美”体现在何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两则文本虽同样表现了革命战士大无畏的精神,但文体不同,一为小说,一为书信,试分析两则文本在艺术特色上的差异。【答案】7.C8.①小通讯员拯救战友,这是革命战友间不畏牺牲的人性之美。②新媳妇帮助小通讯员擦拭身子,不再忸怩羞涩,这是军民间互助人性之美。③担架员们不肯离开,担心小通讯员的情况,这是关心战友的人性之美。④“我”积极救助伤员,这是“我”身上救助战友的人性之美。9.①文本一是小说,为虚构文本;文本二是书信作品,真实不虚构。②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言行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鲜明的形象;文本二以自述等为基础,记录了冯庭楷的真实经历和想法。③文本一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语言平实简洁。【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因为这些谣言不会对自己产生影响”有误,原文“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哭泣”,让母亲不要哭泣,是因为冯庭楷觉得自己即使牺牲也是为人民战死,是值得的。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小通讯员拯救战友,这是革命战友间不畏牺牲的人性之美。“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新媳妇帮助小通讯员擦拭身子,不再忸怩羞涩,这是军民间互助人性之美。“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担架员们不肯离开,担心小通讯员的情况,这是关心战友的人性之美。 “我猛然醒悟,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我”积极救助伤员,这是“我”身上救助战友的人性之美。【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差异一:文体不同,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不同。《百合花》是小说,小说虚构故事,塑造人物,描写环境,营造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故事文本和价值意义。《致樟榕二兄书》是书信体的纪实性作品,讲究事件、人物等都是真实存在世界中的,不虚构。差异二:文体不同,表现手法不同。《百合花》里“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环境描写;“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给他拭着身子”等是行为动作描写;“是我的——”语言描写。小说主要塑造人物形象,并且通过场景、细节和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描写来让人物生动可感,通过人物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致樟榕二兄书》是书信,“在兵马荒乱中冒着一路艰险,在皋落镇与我见面了”“第三天,我送父亲出了村口……”等内容以自述等为基础,记录了作者真实经历;“入伍初期,思家心尤切”“我突然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伤惨”“离别之情,一言难尽”等直抒胸臆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差异三: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同。《百合花》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描写性的语言为主,“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等描写性语言营造出小说艺术特有的意蕴氛围;“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两个“啊”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新媳妇内心的悲痛和哀伤,总结为小说语言以描述性为主,生动形象。《致樟榕二兄书》语言平实简洁,“我望着父亲的背影直到看不见时,方才回转身来。在父亲面前不忍流下的泪珠才一连串的淌了下来”“哥哥,这封信,我鼓了很大的勇气和决心才写出来呢”等书信语言自然,用自己的话说,基本没有描写等内容,直白的说出事情和自己的想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劝学《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02 12:50: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117.3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