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三内容概括与综合分析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任务突破练三 内容概括与综合分析[学科素养]传统艺术,底蕴深厚中国传统艺术极其丰富并且辉煌灿烂。书法、音乐、剪纸、绘画、戏曲、美食、服饰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传承好,运用好。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7分)材料一 “汉服”是自古存在的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得到自然发展,期间断代了300多年,而这300多年,恰恰又是全球化大变革的年代,不仅有着历史上频繁上演的“改朝换代”,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还有着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变迁。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近乎翻天覆地的变化。此番对汉服的接续,不仅是要找回其外观样式,还要重新拾起传统,使其扎根于现代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老树发新芽。对于当下的汉服而言,若要找回这一系列的传统服饰,找寻古代汉服的外观样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要跨越古代到现代的门槛。这两步,需要同步尝试与探索。复兴是推动民俗服饰的形成,带动更多的传统服饰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因此我们不能有着先考据还原,再传承接续之说。对于这个必须同步经历的两道坎,我们只能同步完成,无可退缩与逃避。“汉服”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同时还泛指其一定范围内或其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秩序及内部联系组合而产生的整体,是不同的小系统所组成的体系。作为集合概念的体系,我们的目的是推动它重新成为一种活着的文化组成部分,而不是零碎的边缘化记忆和古代款式的生搬硬套,更不是对于某一朝、某一代服饰的全面复盘。过去的零碎元素和款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都会有着一定的缺点与不适应性。所有的事物都应当顺应时代变化作出一定的调整。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有传承的可能。有观点认为,汉服是从明朝断裂,所以就要从复原明朝开始。看似有道理,但可行性不高。同样还是因为时代的问题。今天人们的审美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古代的服饰的确很美,也有一定的价值,现在的我们也可以穿着,但不应局限于此。另外当今的社会形态、文化、工艺等都有着一定的改变,实际上已经无法完成百分之一百的复原了。即使拿来了一样工艺的面料,如何穿又会是另一个大问题,过去有着《舆服制》,有着以紫为尊、以黄为禁的习俗,即使照搬了其古代服饰的样式,没有其实际的身份、对应的穿着场合及文化内涵,这一件衣服如此穿到大街上真的合适吗?所以这里的核心是传承,但绝不是随意“改良”,是根据考据后,经过总结与归纳之后的古代服饰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来做接续与设计,绝不是随便想象发挥。作个比喻,一座森林烧毁了,我们要在原有的土壤与根基上种植新的树木,采用现代化基因工程或者其他手段,重新培育一座森林,使其能够服务现代人、有实际意义。研究原土壤、根基和遗迹是为了确保新树能够更好地生长,是其为重建的研究手段,而非研究目的。体系的重构,类似于森林的重建,既不可能找到原来的残根重新栽植,因为已经不可能了,但也不是我们随便买一些树苗种植就可以的。如果随便发展就没有了传统的接续。这里的现代汉服体系,是指经过现代化建设之后的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体系在这里,是指一种活态的文化门类,有着自我发展脉络和动力,适应现代社会自然发展,回归到如同我们的语言和饮食那种没有断代的状态。 这也正是汉服必须要考据,但又不能唯考据的重要原因;又是汉服要传承,但又不能照搬明朝的重要原因。(摘编自《复兴的汉服,接续的传统——重新认识回归现代的汉服》)材料二 现代汉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手艺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代青年彰显文化自信最鲜明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成为向世人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现代汉服是现代人继承古代汉服基本特征而建构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主流典型特征可以概括为“平中交右、宽褖合缨”八个字,它不仅是对外观的描述,更包含了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内涵,充分体现出中华服饰崇尚含蓄内敛、端庄稳重的气质与美感。总而言之,汉服与西式服饰的差别,在于汉服几乎所有部件和结构都有相应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即在自然之中寻找规律,进而赋予文化的解释。又如“圆形袖口”“衣裾平直”等结构特征,不论最初是出自工艺还是其他客观原因所致,最终一定会赋予文化的解释,体现“规矩方圆”的文明理念。制衣理念的差异,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不同。从结构上看汉服是平面的,但是穿在人的身上,就会随之呈现不同的曲线,其行云流水般的外形,给人以随风而动、潇洒飘逸的感觉。这一点与崇尚开放性感,强调人体曲线审美的西方服饰,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服饰类别,表现出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差异。(摘编自杨娜《现代汉服的文化密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服传承出现300多年断代期,既有频繁发生的“改朝换代”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原因。B.汉服不是单一的某种样式,而是一个完整的集合体系,我们都有义务让它重新成为一种活着的文化组成部分。C.传承汉服文化,不是去改良和随便想象发挥,而是需要在考据、总结、归纳等一系列工作后才能接续与设计。D.现代汉服是当代青年彰显文化自信的最鲜明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向世人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答案:D解析:A项,强加因果,“改朝换代”和四次工业革命是汉服断代的300多年间发生的事,不是造成汉服断代的原因。B项,曲解文意,原文为“作为集合概念的体系,我们的目的是推动它重新成为一种活着的文化组成部分”。C项,“而是需要在考据、总结、归纳等一系列工作后才能接续与设计”错误,应是同步进行,没有先后之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考据还原汉服的外观样式、传承接续汉服服饰文化,这两步没有先后之分,需要同步尝试与探索。B.由于时代原因,今天汉服已经无法达到百分之一百的复原,即便复原,如此穿到大街上也不合适。C.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语言和饮食没有断代,汉服体系的发展、接续与传承也应回归这种状态。D.汉服注重“规矩方圆”,西装崇尚开放性感,强调人体曲线审美,是中西方文化认识差异的表现。答案:D 解析:D项,“汉服注重‘规矩方圆’……是中西方文化认识差异的表现”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原文强调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差异,汉服表现在行云流水的外形给人以随风而动、潇洒飘逸的感觉,而不是“注重‘规矩方圆’”。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现代汉服范畴的一项是(  )(3分)A.宽袖圆领、对襟上衣、下身配以曳地长裙的唐代女装。B.直领大袖、衣襟有一对系结缨带的宋代文人服饰鹤氅。C.两边开叉、线条平直、腰身合体的清代女子服饰旗袍。D.交领右衽、有宽大琵琶袖的明代士子居家的便装道袍。答案:C解析:C项,“清代女子服饰旗袍”不属于现代汉服范畴。由原文“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可知,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旗袍不属于现代汉服范畴。4.(概括内容要点)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现代汉服”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参考答案:现代汉服是现代人为继承古代汉服基本特征而建构的,蕴含中华文化,充分体现中华服饰崇尚含蓄内敛、端庄稳重的气质与美感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参考答案:首先指出汉服的接续传承出现断层,引出作者对于当下汉服接续所持的观点;接下来指出在汉服传承中的错误观点与认识;最后明确汉服接续的正确做法的目的和意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7分)材料一 研究村落里的艺术,我们首先要知道村落里有哪些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人们把村落誉为文化的宝库,也是乡村艺术的宝库。如村落景观,那是由特色民居、村落形态、田园风光、山水林田路等共同构成的诗意乡村。还有生产场景,从牛耕田到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从脱粒打场到晾晒贮存,从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到美食制作,再到乡村手艺,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们美的享受。理解乡村艺术要注意其中的三个特点:第一,乡村艺术的乡土性。乡土性首先指乡村艺术内容是乡土的,因为它直接来源于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牛耕田景观、花海景观,园艺、农艺、手艺等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内容。乡土性同时也指艺术的形式也是乡土的,最接近老百姓的劳动和生活习惯,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像年画、剪纸、绿化美化,还有唢呐、快板、评书、对歌等都来源于生活。第二,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自然性是指乡村艺术具有天人合一理念,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就地取材的民居建设,黄土高原的窑洞、夯土墙,太行山区的石头墙、石板房,海南的竹楼,等等。手工艺也是这样,竹编、柳编、草编、荆条编,制茶、酿酒、做粉条,等等,都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第三,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一方面乡村艺术体现的是乡村整体,包括乡村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农田、作物、村落建筑、生活方式、节日庆典、习俗与娱乐等,以及农业劳作和生活方式本身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资源和构成要素,乡村艺术就蕴含在这些要素之中。另一方面,很多乡村艺术品的制作使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材料,如利用麦秆制作出的草帽,用玉米皮编制的生活用品、工艺品等,体现废物利用和综合利用理念。乡村艺术还表现为融合特征,一是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不可分割,大多数情况下,生产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的内容也是生产的内容,作为生产的艺术也就是生活的艺 术,如手工艺品的制作既是生产活动也是生活的艺术创作活动。二是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乡村艺术或是由形式推及内容,或是由内容寻找形式,在农产品的寓意文化中体现得特别突出,诸如“事事如意(柿子)”“健康长寿(桃子)”“多子多福(石榴)”“平平安安(苹果)”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乡村艺术中更多的是反映形式背后的优秀品质和生存智慧。比如我们欣赏水车、水磨、耧犁以及其他传统农具,能引起大家感慨的主要不是农具的外观造型,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三是抽象与实用的融合。乡村艺术很少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大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艺术创作,门窗图案的设计,房屋的样式是为了使用功能而存在的,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具有防火功能,编织的筐筐篓篓也是为了生产与生活的实用。那些被认为是纯粹艺术的剪纸、春联、年画,其内容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强烈的教化意义。四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乡村是离大自然最近且与大自然融合程度最深的人类居住空间,在乡村艺术上也体现了这种深度的融合,如梯田艺术,田园牧歌,列入和未列入文化遗产的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等,都是大自然与人文要素融合的典范。(摘编自《乡村艺术有乡村艺术的规律》)材料二 墙绘,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创作墙绘,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适应不同创作环境的能力得到提升。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墙绘作品,帮助村庄旧貌换新颜,为村庄增添了艺术性与故事性。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师生耗时5年为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打造的上千平方米墙绘作品,以中国传统吉祥题材中的“鱼”为主线,既取村名谐音,又充满美好寓意。配合墙绘,大水峪村还举办了“首届街画艺术节”等多场文化活动,不仅使村子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还帮助其实现了特色文化与旅游经济双提升。校园改造,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暖心的方式。经过设计师精心改造后的校舍,一方面为孩子们搭建起一个村落式的视觉新世界、一个拥抱自然的精神家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周围环境、地域文化相融。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金坑小学,年久失修,办学环境简陋。为改变这一现状,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入驻金坑小学,充分发挥建筑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优势,帮助学校设计搭建运动设施、改造厕所、建设小学艺术长廊等。在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均得到提升。艺术课堂,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长效的方式。玩泥巴、编稻草、染布、剪纸……在传统美术课或田野大课堂上,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利用当地工艺资源,聚焦留守儿童的心理纾解等难题,引导孩子们关注周边环境和生活,帮助他们发现美、表现美。比如,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坚持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中小学、儿童福利院等地,开展一系列美育公益课堂,帮助孩子们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在乡村艺术课堂上,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借助短视频与直播手段,释放艺术与科技结合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孩子们放飞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快乐学习中积累审美经验。(摘编自《探寻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新空间》)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村落是乡村艺术的宝库,如村落景观和生产场景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B.乡村艺术品往往就地取材,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材料,体现了天人合一和综合利用的理念。C.作为乡村艺术品的传统农具的优点不在于其外观造型,而在于它们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生存智慧。D.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的墙绘作品及其举办的文化活动使村子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答案:C 解析:C项,“作为乡村艺术品的传统农具的优点不在于其外观造型”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三段相关内容可知,传统农具的优点主要不在于其外观造型,意思是并非完全不在于其外观造型。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乡村艺术既蕴含在乡村各要素之中,又体现了乡村整体,这表现的是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B.乡村艺术大都以实用为基础,但剪纸、年画、春联等则是纯粹的艺术作品,没有使用价值。C.建筑艺术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D.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有助于释放乡村艺术课堂的巨大能量,提升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答案:B解析:B项,“但剪纸、年画、春联等则是纯粹的艺术作品,没有使用价值”混淆是非,根据材料一第三段“那些被认为是纯粹艺术的剪纸、春联、年画,其内容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强烈的教化意义”可知,剪纸、春联、年画等也有使用价值。8.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乡村艺术天人合一理念的一项是(  )(3分)A.老式自行车制作的花盆B.赤水竹编制的文具C.景德镇的陶瓷D.太行山区的石头墙答案:A解析:A项,天人合一理念指的是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制作花盆的材料——老式自行车不具有材料的自然性,不属于就地取材,所以,不能体现乡村艺术天人合一理念。9.(概括内容要点)两则材料都对乡村艺术进行了讨论,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的侧重点。(4分)参考答案:材料一侧重对乡村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四个融合特征的论述;材料二侧重阐释助力乡村建设的形式,即利用墙绘艺术、校园改造、艺术课堂等助力乡村建设。10.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乡村艺术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①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特别是农产品的副产品;②立足生产,以实用为先,乡村艺术品要兼具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助力乡村生产生活;③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乡村独特的艺术内涵,实现特色文化与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④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改造校园和课堂,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24 14:48:01 页数:5
价格:¥2 大小:33.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