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二分析行文思路与技巧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任务突破练二 分析行文思路与技巧[学科素养]传统民俗,文化之根民俗文化,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历经代代传承而生生不息。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7分)材料一 民间说唱文艺基于民间大众的生活、心理与想象,运用口语来说唱故事、塑造形象、反映民间社会生活,其内涵相当丰富。这就要求研究者不能仅从文学角度看问题,还需要一种自觉的跨学科研究意识,这样才能较好地阐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存在价值。对说唱文艺进行跨学科研究,常见的研究路径是,立足于说唱文艺,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观照、阐释说唱文艺的生成与演变,演出与接受,内涵与价值等。例如,民间说唱与民俗文化关系至为密切,诸如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教化娱乐等在很多说唱文艺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清代鼓词《封神榜》在说唱哪吒的故事中就穿插、敷衍了京城庙会盛况;扬州评话《武松》讲武大郎过年,则渲染了扬州人的过年习俗;广州木鱼书《七夕赞花》也描绘了广府人的乞巧民俗……这样便赋予了说唱内容以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保存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记忆。对此,有必要从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等角度阐释其文化内涵与认识价值。除了基于民间说唱文艺本体开展跨学科研究外,也可以立足于某一学科,从说唱文艺中获取丰富的研究资料,拓宽该学科的研究领域,丰富其研究内容,创新其学术观点。例如:在音乐方面,由于说唱文艺多半是说唱兼施、配乐表演,某些说唱文艺体裁,单就文本形式看,并无什么差别,其区别主要在于不同的音乐唱腔与伴奏乐器,因而说唱文艺自然成为民间俗乐研究赖以取资的重要宝库,如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就对说唱音乐如诸宫调、货郎儿、陶真、弹词、鼓词、牌子曲、秧歌等多有涉猎;在语言方面,说唱文艺是使用特定时代和地区的口头白话、方言俚语(包括俗话、谚语、歇后语、市语行话等)来说唱故事的,因此要调查一个时代的语言风貌,自然应从说唱文艺中汲取丰富的语料。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文化史学逐渐在中国兴起。民间流行的说唱文艺成为其研究民间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有学者指出,今天流行的文化史,其研究重心完全偏向“民间文化”方面,演义小说、杂剧、地方戏、善书、宝卷、弹词等都在民间文化的视角下获得新一代史学家的重新检讨。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民间说唱文艺在形之于书面文本的过程中,往往经过了一些文人的整理和改编。例如,从石玉昆说唱的《包公案》,到俞樾修订的《七侠五义》,这中间就经历了多个文人的整理与加工,渗透了他们的思想意识与审美趣味。又如根据民间艺人说唱成果记录、整理的一些说唱作品,由于整理者受时代影响,根据其思想意识与艺术标准对之做了不少删改、加工,导致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失却了本来面目。就拿陈士和讲说的评书《聊斋志异》来说,当时记录、整理其说书成果的文人,就把那些他们自认为思想落后、趣味低级、语言粗俗的内容全部删去了,只保留不到三成的内容。因此,当我们借助这样的说唱文本来研究民间文化时,我们所看到的民间大众及其日常生活就或多或少渗透了整理者与改编者的思想意识与审美趣味。怎样辨析、利用这样的说唱文字资料,就成为研究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摘编自纪德君《学科交叉中的说唱文艺研究》)
材料二 俗文学文献和传统雅文学文献大不相同,其中说唱文献更加具有民间性和零散性,这就意味着研究者不能仅靠泡图书馆就能解决问题,而要多角度、全方位搜集资料,拓展资料搜集的渠道与范围,着力打通说唱文学与其他雅俗文学、文化之间的文体、学科壁垒。由于说唱文艺曲种繁多,地域性强,涉及面广,语言多样,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在搜集、辨析、整理说唱文献资料时,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与理论。在个人知识、力量受限的情况下,上述很多工作都有赖于地域协作、学科协作、民族协作、中外协作。朱万曙《董永故事的汉、彝说唱文本》一文就是很好的例子。此文通过同一题材不同民族说唱文本的比较,获得了新发现,而这是依靠彝族学者的翻译协助才得以实现的。事实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文学艺术影响交融的例子还有很多。蒙古族说唱“胡仁乌力格尔”中,有很多故事来自明清小说,不过说唱文本多是蒙文,口头文本也是蒙语录音。不懂蒙语的汉族研究者在没有协助的情况下,是难以进行利用和研究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少数民族代表性说唱作品的翻译整理,无疑值得关注。此外,加强团队意识也很重要。说唱文艺文献整理工作难度大、时间长,令一些年轻学人望而却步。如果一些学者能够凝聚力量、组建团队,通过辛勤耕耘,奉献出高质量成果,将会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从而起到引领、带动作用。总之,要实现文献整理的体系化、规模化,组织人员进行团队研究,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途径。(摘编自王丽娟《说唱文艺文献整理的几个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只有立足说唱文艺,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观照、阐释说唱文艺,才能较好阐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存在价值。B.民间说唱文艺的重点研究领域,已从民俗音乐、方言俚语转移到民间文化,这是由新文化史学兴起的大潮流所推动的。C.现存的民间说唱文本经过了文人的加工与整理,完全体现了文人的思想意识与审美趣味,与原版相比,已经面目全非。D.说唱文献具有零散性与民间性,这意味着研究者要拓宽研究渠道,广泛搜集素材,并打破文体和学科壁垒进行协同研究。答案:D解析:A项,“只有……才……”说法绝对,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除了基于……创新其学术观点”。B项,根据原文,民间文化是“今天流行的文化史”的研究重心,并非“民间说唱文艺”的新的重点研究领域,且“民俗音乐、方言俚语”属于原文举例,说其属于“民间说唱文艺的重点研究领域”于文无据。C项,“完全体现”“面目全非”过于绝对,原文是“或多或少渗透了整理者与改编者的思想意识与审美趣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如果研究中国传统民俗,可以从清代鼓词《封神榜》、扬州评话《武松》、广州木鱼书《七夕赞花》中找到可资研究的实证材料。B.杨荫浏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注重借助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因而他能拓宽其研究领域,丰富其研究内容,创新其学术观点。C.研究民间说唱文艺,既要利用好文人整理、改编的说唱文本,还要搜集、关注原生态的说唱文本,两者并进才有利于研究。
D.研究民间说唱文艺,要重视研究队伍的年轻化建设,想方设法吸引年轻学人从事说唱文艺文献整理,使研究工作后继有人。答案:B解析:B项,原文举杨荫浏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立足于“某一学科”来获取研究资料,不是“借助多学科的资源优势”。3.下列选项中的科研成果,最能体现民间说唱文艺研究的“学科交叉”特性的一项是( )(3分)A.学者对1956年至2015年间的山东民间老艺人的口述记录与视频录像资料进行甄选、整理,编纂成《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山东卷》。B.学者纪德君的学术著作《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唐五代以来民间说唱与小说之间的双向影响。C.学者柯琳的学术著作《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从民族语系角度入手,梳理总结出相同语系下不同民族曲艺的总体特征和规律。D.学者陈建华的学术论文《中国当代民间说唱艺术的生存与经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经营体制对民间说唱艺术发展的不同影响。答案:C解析:A项,属于对原始的民间说唱文艺资料进行整理、编纂,与学科交叉无关。B项,属于学科内部的研究,并无“交叉”。C项,立足于说唱文艺本体,借鉴语言学的知识与方法,来观照、阐释少数民族说唱文艺,属于“学科交叉”的常规研究路径。D项,属于对民间说唱文艺的运行体制的研究,而材料一中所说的“学科交叉”的对象是指民间说唱文艺。4.(分析论证思路)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参考答案:①首先提出民间说唱文艺研究“还需要一种自觉的跨学科研究意识”的观点;②然后运用例证等方法,分别论述民间说唱跨学科研究的两条路径,即立足于说唱文艺和立足于某一学科两条路径;③最后提出要重视“怎样辨析、利用”说唱文字资料的问题。5.某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说唱文艺研究室准备招聘研究人员。请结合材料,为研究室拟出应聘条件要点(不含年龄条件)。(4分)参考答案:①具有跨学科研究能力,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者优先;②精通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能胜任少数民族代表性说唱作品的翻译整理工作;③有团队合作与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精神。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7分)材料一 木版年画是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但不是一种单纯的装饰审美艺术形式,而是一种活态与流变的民间文化物象。木版年画的题材都是有教化意义的,如《农耕图》《桑蚕图》《男十忙》《女十忙》传递着各司其职、惠国利民的思想,《女学堂演武》《女子自强》表达着男女平等、与时俱进的思想,《高堂金安》《友弟重天伦》暗喻着仁爱诚信、孝老爱亲的思想。此外,木版年画中海量的戏出年画更是借助诸多的历史故事或戏曲情节发挥着知识传播作用,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民间美术形式本体而言,木版年画的色彩注重光亮醒目,所用原料多为矿物与植物颜料,环保实用又艳丽照人。木版年画的造型注重对生命美好的追求,如男性形象多强调健硕壮美,女性形象多强调柔美丰腴,孩童形象强调圆旺好动,即使动物的形象也如此,如雄鸡、肥猪、大马等。木版年画注重通过类比与夸张来塑造形象及表达寓意,注重谐音所能带来的想象效果,强化了其吉祥寓意与装饰效果。木版年画及其他民间美术资源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需要明白,随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心理的淡化与强大政治舆论压力的消除,张贴年画在现今社会生活中或许会成为一种有个性色彩的、求新求异的文化选择。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作为生成于农耕社会的民间美术形式,木版年画如要在当代社会继续占有一定的市场,就必须在题材选择、材质选用、形制显现、寓意寄托等方面有所改变,也就是当今所鼓励和提倡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容之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是对木版年画的破坏,而是更高层面的保护,因为“保护不应把它凝固地定格在某个历史的时空点上,要理解和重视文化遗产自身的嬗变和自身发展,要给中国年画注入现代艺术所倡导的诸多元素,传统与现代结合。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利用新材料、新技术,突出自己的民族性、地域特色和时代感”。尝试推进木版年画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因为其只有及时准确地反映当下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当前民众的真实欲求,慰藉民众的心理,以自我的艺术特征参与到社会改革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木版年画作为民间美术形式的一种,是一种待挖掘的民间美术资源宝库。中国年画在中国古老民间艺术中,以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地域风格之丰富、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而著称,其艺术形式和载体最具中国特色和世界价值,是其他民间美术难以企及和超越的艺术品种。此类民间美术资源的转化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较容易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形成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从而形成具有浓厚民族意味的文化品牌。同时,木版年画及其相应的民俗文化的转化更要借助于科学技术及新媒介的发展,依靠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及包容性吸引更多地域的民众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其中,对于形成民俗文化产业都将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如黑龙江的雪村过新年、南京的秦淮灯会、济南的趵突泉灯会等就是很好的例证。对木版年画的保护从更多的层面予以关注,是对已开展保护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更是对下一步保护研究工作的理性思考,对于我们正持续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及实践都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摘编自张兆林、邵雪彤《“然”与“所以然”:木版年画保护若干问题辨析》)材料二 十多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面对庞大的需要保护的项目,“非遗”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从属性来看,“非遗”源自民众的生活实践,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而在当代若能实现生活传承,则是促进其发展的最好方式。然而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很多原本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非遗”不能继续发挥作用。那么,“非遗”是否真的面临发展衰微的困境而无发展之余地呢?殊不知,消费需求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非遗”真正走入民众生活的可能性。以手工技艺类“非遗”为例。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广泛流行,手工艺作为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正逐渐成为建构新中式生活方式的重要文化资源而被消费。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在物质生活富足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和消费需求的深层结构变化。这无疑为倒逼传统工艺行业转型升级、推动“非遗”走进生活提供了绝佳契机。打造中式生活美学,引导手工艺向生活日用方向回归。消费者对手工生活用品的强烈消费意愿,促使手工艺向生活日用方向回归。首先,鼓励手工艺生产经营者开发生活日用品,特别注意提升产
品质量与实用功能,通过作品风格的塑造,满足当代人对中式生活品质的追求。其次,鼓励跨界融合。手工艺可以借助流行文化的载体,比如引入动漫等影视作品,实现与现代休闲娱乐的跨界结合,成为社会生活的新时尚。此外,发挥公众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打造有品质的中式生活美学。鼓励设计介入,培养现代复合人才。消费者对个性与美观的追求,使设计的作用日益重要。一方面,要鼓励设计介入手工艺品生产,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观念相结合,使手工艺品以人们乐于接受的形态走入市场。另一方面,注重对现代复合人才的培养。当代手艺人需要具备现代设计思维,对传统工艺文化与现代中国美学都应有深刻的见解。因此可以借助高校的力量,组织对手艺人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连续教育的方式让他们系统学习设计知识,提升审美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核心价值。总体来说,我国传统工艺品牌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从多方面鼓励从业者加强品牌建设以促进手工艺走入生活。首先,拓展经营思维,专注产品品质与创新的同时兼顾销售渠道的拓宽、推广力度的提升以及多元服务的提供。其次,提高对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视,注重产品外观、包装、品牌标识等一系列视觉设计,通过视觉形成差异化以满足民众“求异”的消费心理。此外,强化专利保护,并加大实用、技术型产品的研发,以提升品牌的核心价值。(摘编自徐赣丽《关注美好需求 推动“非遗”走向生活》)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木版年画是一种活态与流变的民间文化物象,它的题材都有教化意义,表达着各种社会思想。B.木版年画是一种生成于农耕社会的民间美术形式,在当代它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C.木版年画需要把自我的艺术特征参与到社会改革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D.木版年画的民俗文化的转化要借助于科学技术及新媒介的发展,吸引更多地域的民众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其中。答案:C解析:C项,以偏概全。原文说“……其只有及时准确地反映当下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当前民众的真实欲求,慰藉民众的心理,以自我的艺术特征参与到社会改革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原文“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的条件有四个,选项表述不全面。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非遗”源自民众的生活实践,在当代若能实现创造性转化,则是促进其发展的最好方式。B.在物质生活富足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消费需求为推动“非遗”走进生活提供了契机。C.重视视觉识别系统,注重产品外观、包装、品牌标识等视觉设计,就能打造中式美学生活。D.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发展衰微的困境。答案:B解析:A项,“在当代若能实现创造性转化”错,应是“在当代若能实现生活传承”。C项,“就能……”错,以偏概全,原文表述为“首先……其次……此外……”,选项表述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D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发展衰微的困境”错,原文“殊不知,消费需求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非遗’真正走入民众生活的可能性”就是对此说法的否定。8.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充分发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群艺馆等场所的主阵地作用,把“非遗”保护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面貌提升的过程中。B.天津杨柳青镇有30多个村庄的民众从事年画生产。曾经红火的木版年画生产销售聚集了一批人,从而使得年画产品行销大江南北。C.在现有传统工艺品牌中,63.25%的品牌成立时间不足5年,74.36%没有产品专利,专利拥有程度较低且实用、研究、技术型专利欠缺。D.广为流传的“祥云”“万字”“博古”等寄寓美好祝愿的符号,可以根据具体的转化需要进行比例置换,实现其在转化产品中的重新组合。答案:C解析:C项,描述的是“现有传统工艺品牌”的现状,说明需要想对策加以改进,不能体现材料二观点。9.(概括论证特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其论证特点。(4分)参考答案:①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说“非遗”真正走入民众生活的可能性,再从三个方面分说“非遗”真正走入民众生活的途径方法。②材料二采用了举例论证、因果论证的论证方法。10.木版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内容,如果将它植入到南京的秦淮灯会的具体民俗活动中,请你结合材料二提出三条对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建议。(4分)参考答案:①打造中式生活美学,引导手工艺向生活日用方向回归。把木版年画制作成装饰画、折扇、提包等生活日用品。②鼓励设计介入,培养现代复合人才。把艺术学院的教授和木版年画制作手艺人请到现场介绍制作并进行艺术讲解。③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核心价值。对木版年画进行外观、包装、品牌标识等一系列视觉设计,树立“秦淮灯会”品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