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福建省南平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著述,陆机的《文赋》同《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等中国古代经典文论一道,是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命题。例如《文赋》对“艺术想象”问题的相关论述早于意大利批评家马佐尼的《〈神曲〉的辩护》1300多年,而它对言、象、意传统命题的拓展及其所对应体现的文本、世界、作者的三维关系,更是遥遥领先于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文赋》对“想象”问题的论述展示了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作者、文本与世界三者之间的辩证转化关系,并呈现出如下特征。想象始于“观”。陆机认为想象始于“伫中区以玄览”,“伫”的致静与“玄览”的灵动既相对应又相统一。“伫”即“久立”,与“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屈原《离骚》)同源,蕴含长久孤独思索之意,它以“立”的姿态,表明创作者“致虚极,守静笃”的主动性;其与庄子“形似槁木,心如死灰”的“隐机而坐”具有本质的不同,庄子体于道,陆机致于言,目的分殊表明二者属于不同的对象域。因此,“虚静”应是创作构思的必要步骤,而非目的本身;以静“致”动,静以养“思”,“伫”是为了更深刻细微地“玄观”宇宙。老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文学创作的“艺术想象”正是从“观”万物并作、“瞻万物而思纷”开始的。想象经于“游”。想象始于“观”,还必经于“游”,方可从“眼”入“心”。在中国哲学中,“游”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诸如孔子的“游于艺”、庄子的“逍遥游”、屈子的“浮游求女”等不同的思想面向,这种复杂性对《文赋》有明显的影响痕迹。陆机认为艺术想象的过程细微精妙,他强调“收视反听,耽思傍讯”,就是要摒弃外物之累,消除二元对立,实现物我合一的状态。在这里,“我” 不再是观物的主体,而是与物同游、化合为物的精神显现。而“心游万仞”则是指物我合一的想象、遨游乃至沉思过程,对于这种精神游历状态,庄子“吾丧我”的描述更为形象。所不同的是,陆机强调鲜明的“存我”意识,因为《文赋》的写作目的是论述文学创作何以可能,只有“存我”才能实现从“物象”到“我思”的写作转化。想象即“赋形”。对于文学创作而言,以物我合一的融合状态促发想象思维是重要的准备阶段,但不能止于此。想象是关于某种“象”的思,在创作者的想象活动中,其所想之“象”必然要不断清晰化、具象化、立体化,亦即想象的“赋形”。“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伴随着“情”的逐渐条理有序与理性化,寓身于情思的“物象”如漂浮散漫的片片白云,聚集成特征鲜明的具体“意象”。此“意象”已经不是观物之视、观物之闻的外在“物象”,而是转化成“胸中之竹”的“意中之象”,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的转换性实现,体现了从“物”到“意”的真正蜕变,文学创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因此,《文赋》中“‘想象’何以可能”的命题呈现出文学创作构思的具象化过程,想象是从“物象”到“意象”的“赋形”转化过程。想象需“以言行事”。与西方强调纯粹的想象不同,陆机的艺术想象更为推崇如何“成文”这一具体目的,换言之,想象需“以言行事”。这种“化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想象促使言说,并最终以言说的方式呈现出来;其二是想象本身即言说,想象以语言为基础。具体而言,文学写作最终以语言文字呈现,想象在兴“意”、聚“象”、成“言”等全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摘编自彭成广《〈文赋〉:“想象”何以可能》)材料二陆机在《文赋》中关于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有所体味,“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主要是通过感性认识的方式,向读者们展示了艺术创作者在进行艺术想象活动时所展开的广阔的思维活动图景,并且对进行艺术想象活动时的精神面貌与状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述。从“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两句的表述可以明显看出陆机已经认识到了艺术想象活动是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特性,但是相较于刘勰而言,陆机对于艺术想象活动的特性只是做了一般性的描述,而刘勰则做了更进一步的论述,将陆机的观点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提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即“神思”,并对这一概念做出了自己的定义。他在《神思》的开篇便写到:“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之后,他又对“神思”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指出了“神思”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而是“文之思”。接着他说“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也指出了艺术想象活动可以突破时空局限的特性,创作者可以凭借想象活动联想到千年之前,也可以观察到万里之外,超越直接经 验的限制,强调了主观精神在艺术创作过程的作用。如同前文所述陆机已经对于艺术想象活动的特性——“形在此而心在彼”有所体味,但他是通过一幅生动的景象表达出来的,并未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而刘勰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不仅向读者进行了具象的展示,更是进一步地做了一般性特征归纳和理论总结,并且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美学范畴——“神思”,这对于艺术想象论的认识发展而言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摘编自李凡《从“神思”论看刘勰对陆机艺术想象的继承与发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著述,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重要资源。B.陆机认为,“伫”是艺术想象的起点,以“立”的姿态,蕴含长久孤独思索之意,是创作构思的必要步骤。C.孔子、庄子等人的不同思想面向,丰富了中国哲学中“游”的精神文化内涵,并影响了陆机的文学创作观。D.在陆机看来,想象的过程就是兴“意”、聚“象”、成“言”的过程,语言既为想象的基础,也是其目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两次将《文赋》里对艺术想象的相关论述与西方进行比较,但对比角度以及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B.如果没有“存我”意识,创作者就不能实现从“物象”到“我思”的写作转化,也就可能无法完成文学创作。C.要实现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的转换,物我合一的融合状态和对所想之“象”的赋形二者缺一不可。D.“游鱼衔钩”“翰鸟婴缴”两处使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创作者进行艺术想象时的理性思维状态。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苏轼《石钟山记》)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D.“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4.关于“艺术想象”,刘勰和陆机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5.以下为《红楼梦》中香菱所作之诗,请指出此诗吟咏的对象是什么,并结合材料简析香菱是如何展开艺术想象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答案】1.C2.D3.A4.同:①都认同艺术想象活动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特性;②都认为艺术想象活动的特性可以通过具体形象表达展示。异:①陆机的论述还处于感性认识层面,刘勰则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②刘勰提出了“神思”这一明确的概念并做出了自己的定义。5.吟咏的对象是月(或月亮),①想象突破时空局限,由“鸡唱”到“五更”,又由人间到仙界。②将所想之“象”聚为意象,绿蓑红袖,江上楼头,可观可感。【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第一篇文学理论著述”错,原文材料一是说“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著述”,选项表述不准确。B.“陆机认为,‘伫’是艺术想象的起点”错,材料一原文“想象始于‘观’。陆机认为想象始于‘伫中区以玄览’”,可见,不是“伫”。D.“在陆机看来,想象的过程就是兴‘意’、聚‘象’、成‘言’的过程”“也是其目的”错,材料一“想象在兴‘意’、聚‘象’、成‘言’等全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说的是想象的作用,而不是“过程”;“想象以语言为基础”,选项“也是其目的”于文无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D.“理性思维状态”错,使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属于感性思维状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围绕《文赋》对“想象”问题的论述。A.未涉及艺术想象,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同:结合材料一“他强调‘收视反听,耽思傍讯’,就是要摒弃外物之累,消除二元对立,实现物我合一的状态。在这里,‘我’不再是观物的主体,而是与物同游、化合为物的精神显现”“《文赋》中“‘想象’何以可能”的命题呈现出文学创作构思的具象化过程,想象是从‘物象’到‘意象’的‘赋形’转化过程”和材料二“”①都认同艺术想象活动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特性;②都认为艺术想象活动的特性可以通过具体形象表达展示。异:结合材料二“陆机主要是通过感性认识的方式,向读者们展示了艺术创作者在进行艺术想象活动时所展开的广阔的思维活动图景,并且对进行艺术想象活动时的精神面貌与状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可知,陆机的论述还处于感性认识层面;“刘勰则做了更进一步的论述,将陆机的观点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提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即‘神思’,并对这一概念做出了自己的定义”刘勰则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提出了“神思”这一明确的概念并做出了自己的定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吟咏的对象是月(或月亮)。“精华”指月亮的光华;“影娟娟”写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半轮”指残月。如何展开艺术想象的,主要从能够超越时空限制和通过具体形象表达两个角度分析。想象突破时空局限。“半轮鸡唱五更残”由“鸡唱”到“五更”,以景托情,写时光流逝;“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写人间亘古至今游子思妇所共有的绵绵愁恨,“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写嫦娥与后羿永远分离的苦痛,从人间写到仙界。将所想之“象”聚为意象。“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同一个凄清的月夜,不知有多少身穿绿蓑的游子漂泊江上,因闻笛声而垂涕;又不知有多少红袖佳人徘徊楼头,倦倚栏杆而出神。写尽了亘古至今游子思妇所共有的绵绵愁恨,绿蓑红袖,江上楼头,形象具体,可观可感。(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万年青冯骥才天津卫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上边住了几户人家,这块地迎前那个尖 儿,没人要。住在三角地上的老蔡家拿它开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买东西得走老远。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老蔡家也喜欢这店名,求人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店门口。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日出到日落,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这规矩是老蔡家自己立的,也是立给自己的,自己说了就得做到。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这规矩,既是万年青的店规,也是老蔡家的家规。虽然老蔡家没出过状元,没人开疆拓土,更没有当朝一品,可是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一样叫人敬佩,脸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一天,老蔡的堂兄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他儿子在北京当学徒,正得老板赏识,不好叫回来。他老婆是女人家,怵头外边打头碰脸的事。这怎么办?这时,一个发小马得贵来看他,听他说起,便说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叫金子美,现放暑假,回家一趟得花不少钱,便待在学堂,不如请来帮忙。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这人目光实诚,看上去叫人放心。寻思一天后,把万年青交给他了。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家的店铺虽小,规矩挺多,连掸尘土的鸡毛掸子用完了放在哪儿都有一定的规矩。金子美脑袋像是玻璃的,放进什么都清清楚楚。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金子美笑道:“放心吧!”老蔡咧嘴一笑,把万年青放在他手里了。金子美刚天亮就赶到万年青,一切遵从老蔡的交代。从早到晚一直盯在铺里,没出半点偏差。他一天三顿都在店里吃自带的干粮。一连三天,一切相安无事。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一位同室学友找来说,来了一个洋人,喜欢摄影,来拍学堂。北洋大学堂是中国首座洋学堂,洋人有兴趣,洋人说不能只拍场景,还要有人。放暑假了,学堂没几个人,就来拉他。金子美说店主交代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便说:“你关了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金子美头一次见到照相匣子,陪着洋人去到学堂一通拍照,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城西。他走到街口,面对着关着门黑乎乎的店铺,一时竟没认出来。待走近了,认出这闭门的小店就是万年青,心里有点愧疚。他辜负了人家老蔡。由于一整天没开门,一个铜钱的收入也没有,这不亏了人家老蔡了吗?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 的钱,放在钱匣子里。这样一来,便觉得心安了。再过一天,老蔡回来了,金子美向他报了太平,然后拿出账目和钱匣子,钱货两清。老蔡原先还有些莫名的担心,这一听一看,咧开满是胡茬的嘴巴子笑了。给子美高高付了工酬。子美说:“这么多钱都够回家一趟了。”这事便结了。可是还没结。一天,金子美忽接到老蔡的信儿,约他去万年青。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老蔡说:“我真的挺喜欢你。像你这种实诚人,打灯都没法找。”子美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铺子一把火烧了。“您这是怎么了?”他问。“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你——给我走!”子美不明白老蔡为什么如此愤怒。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从此之后这一带人再也没人说老蔡家的那个“家规”了;万年青这块牌子变得平平常常了;原先老蔡身上那有点神奇的光也不见了。一年后,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开不了店,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养病,老伴也跟着去了,居然再没回来。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早不知嘛时候没的。再过多半年,老蔡的儿子又回来一趟,把这小屋盘给了一个杨柳青人,开一个早点铺,炸油条、烙白面饼、大碗豆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子美由“愧疚”到“心安”的心理变化,表明他并不了解老蔡,认为老蔡只是个生意人,掏钱补款就可以弥补关门的损失。B.小说中的杂货铺与老舍笔下的茶馆类似,二者都是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场所,都展示了各阶层不同人物 的生活变迁。C.小说创设金子美陪洋人去学堂拍照这一情节,交代了杂货铺关门一天的主客观原因,也让故事产生了波澜。D.小说善于运用简约的文字描绘人物的神态,无论写老蔡的喜悦还是愤怒,都是寥寥几笔,便情态尽出,生动传神。7.关于小说的最后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蔡的一病不起除了身体原因,应该还与一年前关门事件带来的打击有关。B.杂货铺萧条破败的状况与其店名“万年青”形成了强烈反差,令人唏嘘。C.一段中出现三个表示时间的短语,加快了叙事节奏,强化了人事变迁之感。D.以早点铺的热闹场景收束全文,这样写诙谐中见深刻,凸显了作者的褒贬。8.小说写“子美不明白老蔡为什么如此愤怒”,请结合文本分析老蔡愤怒的原因。9.《万年青》延续了冯骥才津味小说“俗”与“奇”的美学特征,请简析文中的“俗”与“奇”。【答案】6.B7.D8.①金子美言而无信,辜负了老蔡的信任;②金子美关了门还隐瞒真相,欺骗老蔡;③金子美坏了老蔡家的规矩,摧毁了他的立身之本。9.俗:①写俗世俗人,聚焦市井生活,关注普通百姓;②语言俗,运用方言俗语,地域特色鲜明。奇:①人物个性境遇奇,主人公守规重诺异于常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都展示了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错误,本文重点是表现老蔡是如何重视和遵守老蔡家的规矩的,没有涉及各阶层人物的变迁。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段意蕴及作用的能力。D.“凸显了作者的褒贬”错误,结尾只是交代“万年青”店面的结局,强化了人事变迁之感,没有褒贬之意。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金子美笑道:‘放心吧!’”,老 蔡专门叮嘱金子美不能离开铺子,金子美答应的很好,可却离开了一天。金子美言而无信,辜负了老蔡的信任;老蔡回来,“给子美高高付了工酬”,可金子美并没有交代关门的事情。金子美关了门还隐瞒真相,欺骗老蔡;“你算把我毁了……从此之后这一带人再也没人说老蔡家的那个‘家规’了;万年青这块牌子变得平平常常了;原先老蔡身上那有点神奇的光也不见了”,人们因为老蔡守规矩而尊重他,如今规矩坏了,人们也收回了尊重。金子美坏了老蔡家的规矩,摧毁了他的立身之本。【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俗:老蔡是开杂货铺的,金子美是缺钱的学生,到杂货铺买东西的普通百姓,机缘巧合才有了这个故事,小说写俗世俗人,聚焦市井生活,关注普通百姓;“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像你这种实诚人,打灯都没法找”,运用方言俗语,地域特色鲜明,语言俗。奇:“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一年后,老蔡得了病,治不好”,人物个性境遇奇,老蔡视守规矩如生命,主人公守规重诺异于常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蘧伯玉使至楚,逢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曰:“敢问上客将何之?”蘧伯玉为之轼车。公子皙曰:“吾闻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耶?”蘧伯玉曰:“谨受命。”蘧伯玉见楚王使事毕坐谈话从容言至于士,楚王曰:“何国最多士?”蘧伯玉曰:“楚最多士。”楚王大悦。蘧伯玉曰:“楚最多士而楚不能用。”王造然曰:“是何言也?”蘧伯玉曰:“伍子胥生于楚,逃之吴。吴受而相之。发兵攻楚,堕平王之墓。伍子胥生于楚,吴善用之。蚡黄生于楚,走之晋,治七十二县,道不拾遗,民不妄得,城郭不闭,国无盗贼,蚡黄生于楚而晋善用之。今者臣之来,逢公子皙濮水之上,辞言‘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耶?’又不知公子皙将何治也?”于是楚王发使一驷,副使二乘,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子贡见太宰嚭,太宰嚭问曰:“孔子何如?”对曰:“臣不足以知之。”太宰嚭曰:“子不知,何以事之?”对曰:“惟不知,故事之,夫子犹大山林也,百姓各足其材焉。”太宰嚭曰:“子增夫子乎?”对曰:“夫子不可增也。夫赐犹一累壤也,以一累壤增大山,不益其高,且为不知。”太宰嚭曰:“然则子有所酌也。”对曰:“天下有大樽而子独不酌焉,不识谁之罪也。”赵襄子谓仲尼曰:“先生见人主七十君矣,而无所 通,不识世无明君乎?意先生之道,固不通乎?”仲尼不对。异日,襄子见子路曰:“尝问先生以道,先生不对。知而不对则隐也。隐则安得为仁?若信不知,安得为圣?”子路曰:“建天下之鸣钟,而撞之以梃①,岂能发其声乎哉?”(节选自《说苑·善说》)【注】①梃,通“莛”,草本植物的茎。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蘧A伯B玉C见D楚E王F使G事H毕I坐J谈K话L从M容N言O至P于Q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轼车,一种礼节,在车上扶轼表示礼敬。“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B.谨,副词,恭谨之意,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谨庠序之教”的“谨”意思相同。C.堕,同“隳”,破坏、毁坏之意。与《过秦论》中“隳名城”的“隳”意思相同。D.“先生见人主七十君矣”与《苏武传》中“信义安所见乎”两句的“见”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蘧伯玉在濮水遇见公子暂,公子暂虽未明言所托何事,但委婉地表达出他希望蘧伯玉能够为他进言于楚王,从而改变自身境遇。B.在和楚王谈及“士”的话题时,蘧伯玉先言楚士最多,进而话锋一转,指出士虽多而楚王未能善用,这引发了楚王进一步的询问。C.蘧伯玉以生于楚国而未得到善用的伍子胥和蚡黄为例,自然将谈话内容转向公子皙,楚王明白了他的用意,派遣使者追回了公子皙。D.太宰嚭询问子贡是否对孔子有所增益,子贡予以否定,并将自己比作泥土,将孔子比作大山,再次向太宰嚭表明自己确实不了解孔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惟不知,故事之,夫子犹大山林也,百姓各足其材焉。(2)知而不对则隐也。隐则安得为仁?若信不知,安得为圣?14.文末子路以“建天下之鸣钟,而撞之以梃”回答襄子,这一表达有何特点及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0.FIL11.B12.D13.(1)正因为不了解,所以侍奉他(拜他为师),孔子好比大山林一样,百姓能从他那里满足各自的需求。(2)知道却不回答是隐瞒(自己),隐瞒(自己)怎么称得上仁厚?假如的确不知道,怎么能称为圣人?14.①运用比喻,将襄子询问孔子比作以梃撞钟;②以梃撞钟,钟自然不会发出声音;③子路以此为喻,巧妙而含蓄地解释了襄子的疑问。【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蘧伯玉拜见楚王,出使的公事完毕后,与楚王坐下谈话,从容地谈到了士人。“蘧伯玉”的谓语为“见”,宾语为“楚王”,所以应在“王”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使事”的谓语为“毕”,所以应在“毕”后断开,即在I处断开;“从容”是做“言”的状语,不是“谈话”的宾语,所以应在“从”前面断开,即在L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的能力。B.错误。恭谨;谨慎办理。两句的“谨”意思不同。句意:我恭谨地接受您的吩咐。/谨慎地办理学校教育。C.正确。句意:毁坏了楚平王的坟墓。/毁坏了有名的城池。D.正确。求见/显现。句意:先生求见诸侯国七十多个国君了。/您对汉朝的信义显现在哪里呢?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再次向太宰嚭表明自己确实不了解孔子”不符文意。“且为不知”意为“而且是不明智的”。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事”,侍奉;“犹”,如同,好比。(2)“对”,回答;“信”,的确。【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语句的能力。本处是子路对襄子“尝问先生以道,先生不对。知而不对则隐也。隐则安得为仁?若信不知,安得为圣”这一问题的回答,子路并没有直接的进行回答,而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本体是“尝问先生以道”,即襄子拿先生的主张问先生这一做法,喻体为“建天下之鸣钟,而撞之以梃”,即用草茎去撞击天下的鸣钟。“岂能发其声乎哉”难道能使它发出声音吗?即子路认为以梃撞钟,钟自然不会发出声音。所以子路用这一比喻,形象含蓄地回到了襄子的疑问。参考译文:蘧伯玉出使到楚国,在濮水岸上遇见公子皙。子皙说:“请问贵客将要去哪里?”蘧伯玉在车上扶轼向他表示礼敬。公子皙说:“我听说上士能用神色委托,中士能用言语委托,下士能用财物委托,这三句 话姑且能够委托吗?”蘧伯玉说:“我恭谨地接受您的吩咐。”蘧伯玉拜见楚王,出使的公事完毕后,与楚王坐下谈话,从容地谈到了士人。楚王问:“哪个国家士人最多?”蘧伯玉说:“楚国士人最多。”楚王十分高兴。蘧伯玉(又)说:“楚国士人最多,但楚国却不能任用。”楚王惊惧不安地说:“这话怎么讲?”蘧伯玉说:“伍子胥生长在楚国,逃亡到吴国。吴国接纳他并用他做国相,发兵攻打楚国,毁坏了楚平王的坟墓。伍子胥生在楚国,吴国(却能)很好地任用他。蚡黄生长在楚国,跑到了晋国,治理好七十二县,路不拾遗,百姓不妄取,城门不关闭,都城无盗贼。蚡黄生长在楚国但晋国(却能)很好地任用他。这次我来楚国,在濮水岸上遇见了公子皙,他对我说:‘上士能用神色委托,中士能用言语委托,下士能用财物委托,这三句话姑且能够委托吧?’又不知道公子皙将治理哪里?”于是楚王派出使者驾上驷车一辆,副使车二辆,到濮水岸上追赶公子皙。子皙返回,受到楚国重用,是蘧伯玉的力量。子贡谒见太宰嚭,太宰嚭问他说:“孔子这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还不能够了解他。”太宰嚭问:“你不了解他,为什么要侍奉他(拜他为师)呢?”子贡回答说:“正因为不了解,所以侍奉他(拜他为师),孔子好比大山林一样,百姓能从他那里满足各自的需求。”太宰嚭问:“你对先生有什么增益?”子贡回答说:“先生是不能增益什么的。我好比一堆泥土,用一堆泥土来增添大山,不仅不能增加大山的高度,而且是不明智的。”太宰嚭说:“那么你应该有所收获了。”(子贡)回答说:“天下有大酒樽,但只有你不去斟饮,不知道这是谁的过错。”赵襄子对孔子说:“先生求见诸侯国七十多个国君了,但没有什么地方行得通。不知道是这世上没有英明的国君呢?还是先生的主张,本来就行不通?”孔子不回答他。后来,赵襄子见到子路,便问他:“(我)曾经拿先生的主张问先生,先生不回答。知道却不回答是隐瞒(自己),隐瞒(自己)怎么称得上仁厚?假如的确不知道,怎么能称为圣人?”子路说:“假设用草茎去撞击天下的鸣钟,难道能使它发出声音吗?”(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丰都李尉①李商隐万古商於地②,凭君泣路歧。固难寻绮季③,可得信张仪?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注】①李尉:名不详,当为失意而往四川丰都做县尉。②商於:地名,李商隐有《商於》诗:“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③绮季:汉高帝时,绮季曾辅助太子,使之得以不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交代与李尉相遇相送之地,下句紧扣诗题,点明送别之意及当时的心境。 B.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写到歧路,但二者所寄寓的情感态度并不相同。C.颔联借用张仪欺诈楚怀王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的感慨。D.颈联写雨来则燕先觉,叶阴则蝉遽知,其中“燕”和“蝉”均有诗人自比之意。16.本诗尾联表达了对李尉的关切之情,清代学者何焯评论此联:“细读真使人欲泣。”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①薄暮望乡,思情更加凄切;②山路参差,行路愈发艰难;③前途未卜,内心落寞惆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均有诗人自比之意”错误。本诗是作者写给李尉的一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所以颈联应该是借“燕”和“蝉”来指李尉,表达对其失意的同情,对其前途的忧虑。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能力。“望乡尤忌晚”意思是要忌讳在晚上眺望家乡。因为傍晚望乡更加勾起思乡之情,所以写出了薄暮望乡,思情更加凄切。“山晚更参差”写出傍晚时分山路更加地参差难行,所以写出山路参差,行路愈发艰难。尾联写出自己的朋友李尉远离家乡,并且行路艰难,写李尉前途的艰难实际上也写出自己前途未卜,内心落寞惆怅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用伯牙和阮籍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2)《种树郭橐驼传》中,作者先写官吏发布一连串的政令,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动作角度进一步刻画其繁政扰民的形象。(3)“楼”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唐宋文人常借楼表达喜悦、忧愁、思念、激愤等不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朱弦已为佳人绝②.青眼聊因美酒横③.鸣鼓而聚之④.击木而召之⑤.昔闻洞庭水⑥.今上岳阳楼(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聊、聚、庭、揽。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现场,“百人团”以面对内蒙古草原的美酒羔羊时想起“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品尝彩云之南的菌子时吟哦“石罅青蛇湿,风榸白菌干”的方式用诗词介绍家乡美食。这是诗词赋予生活的独特美感,似乎美食也变得风雅起来。但走进诗词不是为了①,而是要从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力量。从看似遥远的诗文中寻找情感共鸣,我们就能更好认识自然的风花雪月、感受人生的②,将积淀千年的智慧作为参照系,在困境中、迷茫时,从中寻找攻坚克难的底气、心怀天下的志气、寒梅立雪的骨气、踏浪前行的勇气。从③的诗词歌赋,到深邃厚重的经史子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尽管欣赏古典之美不限人群,但悠远的历史,迥异的生活,古奥的文字,以及词句中的微言大义,都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节目的热播,为初学者叩开了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而与千古圣哲神交,还需积年累月、一以贯之的努力。当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体悟诗词之美并从中收获进步时,诗词就不再是读书时的“死记硬背”、考试时的“绞尽脑汁”,而将化作我们的生活情趣、处世智慧。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请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答案】18.①附庸风雅②悲欢离合③浩如烟海19.“百人团”用诗词介绍家乡美食,他们面对内蒙古草原的美酒羔羊时想起“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品尝彩云之南的菌子时吟哦“石罅青蛇湿,风榸白菌干”。20.示例: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②但是存在理解上的困难,③需要我们持续努力,④将其化作生活情趣和处世智慧。【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前文说“诗词赋予生活的独特美感,似乎美食也变得风雅起来”,紧接着用“但”表转折,因此该空所填词形容“走进诗词”不是表面上装风雅,故可填:附庸风雅,“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 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第二空,前文说“从看似遥远的诗文中寻找情感共鸣”,可知此空所填词形容感受人生的复杂情感,因此可填:悲欢离合。“悲欢离合”,指悲伤与欢乐,离散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和复杂心情。第三空,该空所填词应该形容中国的诗词歌赋很多,因此可填:浩如烟海。“浩如烟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首先找到本句的句子主干,本句的主干为:“百人团”用诗词介绍家乡美食;之后将其他句子成分独立成句,“面对内蒙古草原的美酒羔羊时想起‘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和“品尝彩云之南的菌子时吟哦‘石罅青蛇湿,风榸白菌干’”独立成句,因为这两句的主语均为“百人团”,因此可把第一句句前加上主语代词“他们”,后一句的主语承前省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二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与后文“但悠远的历史,迥异的生活,古奥的文字,以及词句中的微言大义,都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构成转折关系,介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与劣;“还需积年累月、一以贯之的努力”为我们的正确做法;“将化作我们的生活情趣、处世智慧”是我们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因此可概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但是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我们持续努力,将其化作生活情趣和处世智慧。(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膏方是一种将方中的中药饮片经多次煎煮,滤汁去渣,加热浓缩,加入某些辅料,如红糖、冰糖、蜂蜜等,再收膏而制成的一种比较稠厚的半流质或半固体的制剂。膏方是中医养生的选择之一。不选择膏方,将失去中医养生的目的和方式。膏方适用对象广泛,①:一是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二是慢性疾病已经稳定,为增强体质、巩固疗效的人;三是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极度虚弱的人。②,所以膏方应根据个人体质一人一方。如气虚体质的人,可以选用由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等中药制成的膏方;血虚体质的人,可以选用由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中药制成的膏方。尽管膏方服用对象不同,但总的要求以平和为准,少数人服用膏方后会出现不良反应。③,首先应在服用开路方时注意尽可能祛除湿浊,调整好胃肠功能。服用几天后若出现不思饮食、腹胀,应暂停 服用,改服1~2周理气和胃消导药后,再少量服用膏方,慢慢增加用量。21.文中画横线句子除了存在“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还存在一处语法错误,请修改这两处错误。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示例:不选择膏方,将失去一种中医养生的方式。22.①一般有三类人群②每个人体质不同③为防治这些不良反应【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中有两处错误:一是不合逻辑,“不选择膏方,将失去中医养生的目的和方式”,句中说不选择膏方将失去中医养生的方式,属于“以偏概全”,选用膏方仅仅是中医养生的方式之一,应改为“将失去一种中医养生的方式”;二是搭配不当,“将失去中医养生的目的”中“失去”“目的”不搭配,可去掉“目的”。故改为:不选择膏方,将失去一种中医养生的方式。【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膏方适用对象广泛”,以及后文“一是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二是慢性疾病已经稳定,为增强体质、巩固疗效的人;三是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极度虚弱的人”,可看出膏方适用对象有三类人群,所以可填“一般有三类人群”。第二空,根据后文“所以膏方应根据个人体质一人一方”可知此处是说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可填“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第三空,根据前文“少数人服用膏方后会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后文“首先应在服用开路方时注意尽可能祛除湿浊,调整好胃肠功能。……再少量服用膏方,慢慢增加用量”可看出是说如何治疗不良反应,所以此处可填“为防治这些不良反应”。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如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身处自媒体时代,我们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但低门槛的自媒体往往也会成为虚假信息的温床,掩盖真相的光芒。自媒体时代,我们距离真相更近,还是更远?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所供材料先提供了自媒体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告诉我们:自媒体的主体是普通大众,他们发布的内容是他们本身的的事实和新闻,发布途径是网络。依据这一定义可知,自媒体准入门槛低,发布主体和受众主体人数多。另外,材料还指出自媒体给我们获取信息带来的影响:一是增加了信息获取源和渠道,可以让我们听到更多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二是也由于准入门槛低导致自媒体上虚假信息泛滥,让人在虚假信息的误导下,反而远离了真相。这实际上是引导考生辩证地看待自媒体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在引导语部分,题目启发考生思考,自媒体让我们更多地接触真相,还是更多地远离真相。实际上,普通大众的参与和自媒体发布信息方式的灵活性,能促进新闻的传播和真相的揭示,但是,由于自媒体从业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其新闻采编和发布过程缺少监督管理,自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很难保证其真实性。写作时,可以围绕在自媒体时代如何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来展开论述。首先可以挖掘自媒体的特点:发布主体为普通大众、渠道多、方式灵活、受众多、准入门槛低、不方便监管等。接下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生虚假信息的原因。然后,可以进一步指出,在自媒体时代,作为自媒体从业者,应提升自身素质,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作为管理机构,应加强监督管理;作为读者也应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避免人云亦云,避免陷入信息茧房。立意:1.自媒体要学会自律,读者要擦亮双眼。2.真相未曾远离,关键看从业者素质。3.借我一双慧眼,看破信息迷障。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福建省南平市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带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带答案)
福建省三明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语文四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语文四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语文四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8-11 04:54:01
页数:18
价格:¥3
大小:49.9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