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厦门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准考证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城市坐落于山水之中,是在自然山川基础上建立的人间秩序。然而一旦城市建立,周边的自然山水即成为以城市为核心的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先秦时的“九州”观点就是这种实践的代表,每一“州”之中有其代表性的山镇、泽薮、川浸(即山、湖、河、泽等代表性要素)。自此,古人便以城邑聚落为原点,构建了不同尺度的“山—水—城”极坐标系,从城市出发认识周边的山川界域、地产风物,持续赋予自然空间以人文秩序使得自然空间浮现出文化概念,文化概念锚固于自然空间。秦汉时期,随着交通网络的拓展,以及地理、测绘等知识的积累,广域自然地理格局和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被勾勒得愈发清晰,古人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等级高低与山川界域广狭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有意识地运用“山川形势”理论“整理山河”、布列城市。通常,理想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山川的“聚会”越多,自然脉络越深湛,地理形势越广阔,所承载的聚落等级越高。这一规律贯穿了从京畿、省城、郡府城、州县城到市井乡村的聚落等级体系。相应地,人居基址也都以“聚”的大小别其优劣。由山川脉络考察城市体系的视角,也是我国古代空间美学营造的基础。秦汉以降,美学艺术的发展和对地理环境认知的深化,促进了诗境、画境与人居环境的交融,唐宋以来,山水诗中往往寄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人居理想;宋代士大夫以“格物”的态度探析山水、人居与心灵世界的关联,使“文人画”这一艺术实践与多尺度的地景设计相贯通。文人旨趣与社会理想自唐宋不断传承,落实在文人主导的 区域营建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山—水—城”思想,并在明清时期臻于完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需要重视以山川网络为主线、以城市体系为核心的文化空间建设,传承以“大国山河”为代表的广域空间规画传统,呈现中华文明“千年一脉”形成发展的磅礴气象。(摘编自武廷海、郑伊辰《传承大国山河规画传统:新时代开展国土景观规划的基本任务》)材料二:“三生”,空间指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从社会活动特征和规律来看,不同功能与空间之间存在有机关联,并遵循一定的内在机制。生产空间提供物质产品与服务,决定生活生态空间的构成模式;生活空间承担社会保障和文体休闲,影响生产、生态空间的发展方向;生态空间作为自然保障,为城乡建设提供资源服务,确立生态底线。“三生”空间相互适应与反馈,相互协同与共生,共同维持人居环境的和谐稳定状态。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本质是合理组织协调“三生”空间,此类智慧与经验在传统人居环境的营建中有充分体现。虽然城市功能与空间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但人居环境营建的本质不变,即因地制宜使空间与环境相互适应,灵活布局,突出特色。古人善于利用山水形势促进“三生”协同发挥功能合力,山水形势是“三生”空间的地理基础。“形”,形态、形象,“势”,态势、趋势,“形势”指基于整体观对环境权衡判断。引“形势”入城,强调对山、水、城、田等空间全要素的综合把控,“三生”空间协同发挥功能合力,促使整体环境呈向好趋势。理想的环境由山水关系构成,讲求以辨方、相土、观水的方式对山水关系进行全面把控,形成整体环境背景。城市或建筑应选址于山水交汇、动静相承、负阴抱阳之地,与自然融合。古代的城市建设是对环境要素全面考虑下的“三生”空间组织。山水即生态空间,城池为生活空间,二者间的农田为主要生产空间。山作防御,水以便民,筑墙为城,间城为田,布局均衡,协同共生。营造出人地和谐、平衡稳定的人居环境。当今城乡建设中产业模式与生活需求的转变和升级使得城乡功能日趋多样,空间关系愈加复杂。梳理并总结传统“三生”空间的历史演化、内在机制与经验启示有助于认识当代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空间关系问题,合理统筹布局、协调建构人居环境中的“三生”空间。(摘编自陈茜、武联、党雨田《传统人居环境营建中“三生”空间的内在机制与启示》)材料三:古城坐北朝南,北枕莲花(莲花山),南控五虎(五虎山);右擎翠旗(旗山),左标石鼓(鼓山)。襟江带湖,东南并海,闽江穿城而过,古城内三山(乌山、于山、屏山)鼎立,两塔(乌塔、白塔)对峙,中轴线千年不变,这种“城在山中、山中存城、山水相依”的城市山水格局,是福州先人城市建设智慧的集中展现。 (摘编自UHC城乡遗产保护工作室《历坊流韵·山水秀城-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以城邑聚落为原点认识山川界域,随着认识深化,开始自觉以“山川形势”理论来规划城市。B.唐宋以降,文人的审美旨趣和社会理想逐渐影响空间营造理念,这促进了人居环境的审美说。C.“三生”空间之间存在有机关联,生产空间决定了生活空间,二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空间的基础。D.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注重协调“三生”关系,当代城乡建设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以构建和谐的空间格局。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城市规划,材料一侧重论述城市和山川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三生”空间关系。B.山川“大聚会”之处,自然脉络深湛,地理形势宽广开阔,因此均会有大城市产生。C.生产空间影响生活空间,“凡仕者近宫,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就反映了这种情况。D.新时代的空间规划既要继承大国山河规画传统,也要重新审视城市与山川间的关系。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大国山河规画”传统的一项是()A.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东汉·赵晔)B.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C.障锦山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计成)D.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宋·柳永)4.《管子》认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又说“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对当今的城市规划有何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5.福州古城被誉为“东方城市设计的佳作”,请依据材料分析福州古城的营建理念。【答案】1.C2.B3.D 4.①依传统“山川形势”理论,理想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即“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形成整体环境背景;②人居环境营造要“因天材,就地利”,利用自然环境,合理布局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如“城郭”“道路”等生活、生产空间,要因地制宜,与环境相适应,所以“不必中规矩”“不必中准绳”。5.①福州城位于群山与江海汇聚处,城市选址理想,自古即为东南名城,彰显了“大国山河”气象。②福州“山—水—城”格局,契合中国独特的空间美学营造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福州因地制宜,合理统筹、均衡布局“三生”空间,人居环境平衡稳定。【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生产空间决定了生活空间,二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空间的基础”错误。依据原文“生产空间提供物质产品与服务,决定生活生态空间的构成模式;生活空间承担社会保障和文体休闲,影响生产、生态空间的发展方向;生态空间作为自然保障,为城乡建设提供资源服务,确立生态底线。‘三生’空间相互适应与反馈,相互协同与共生,共同维持人居环境的和谐稳定状态”可知生产空间决定生活生态空间的构成模式,生活空间影响生产、生态空间的发展方向,‘三生’空间相互协同与共生,并没有说“二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空间的基础”。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能力。B.“因此均会有大城市产生”错误。依据原文“通常,理想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山川的‘聚会’越多,自然脉络越深湛,地理形势越广阔,所承载的聚落等级越高”可知“通常,理想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并不代表山川“大聚会”之处“均会有大城市产生”,选项过于绝对。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可知“大国山河规画”需要重视以山川网络为主线、以城市体系为核心的文化空间建设。A.意思是:了解土质和水情,观天象和看风水,来建造大城。符合材料一“大国山河规画”传统。B.意思是: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符合材料一“大国山河规画”传统C.意思是:把好看锦绣的山峦当作屏风,虽然这是由人来创造的,但却如同天生得一般。符合材料一“大国山河规画”传统 D.意思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反映的是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不符合“大国山河规画”传统。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意思是,凡是建国立都,不能将都城建于大山的下面,必须要建在高山之上。“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意思是,做事情需要凭借天然和地利资源优势,不必过于拘泥,所以建造城郭也不是非要满足方圆规矩的要求,修筑道路也不要固定在平直的标准上。①依据原文“通常,理想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山川的‘聚会’越多,自然脉络越深湛,地理形势越广阔,所承载的聚落等级越高。这一规律贯穿了从京畿、省城、郡府城、州县城到市井乡村的聚落等级体系”可知依传统“山川形势”理论,理想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即“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形成整体环境背景;②依据原文“城市坐落于山水之中,是在自然山川基础上建立的人间秩序。然而一旦城市建立,周边的自然山水即成为以城市为核心的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本质是合理组织协调‘三生’空间,此类智慧与经验在传统人居环境的营建中有充分体现。虽然城市功能与空间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但人居环境营建的本质不变,即因地制宜使空间与环境相互适应,灵活布局,突出特色”可知人居环境营造要“因天材,就地利”,利用自然环境,合理布局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如“城郭”“道路”等生活、生产空间,要因地制宜,与环境相适应,所以“不必中规矩”“不必中准绳”。【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①依据图片和原文“古城坐北朝南,北枕莲花(莲花山),南控五虎(五虎山);右擎翠旗(旗山),左标石鼓(鼓山)。襟江带湖,东南并海,闽江穿城而过,古城内三山(乌山、于山、屏山)鼎立,两塔(乌塔、白塔)对峙”可知福州城位于群山与江海汇聚处,城市选址理想,自古即为东南名城,彰显了“大国山河”气象。②依据原文“这种“城在山中、山中存城、山水相依”的城市山水格局,是福州先人城市建设智慧的集中展现”可知福州“山—水—城”格局,契合中国独特的空间美学营造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依据原文“山作防御,水以便民,筑墙为城,间城为田,布局均衡,协同共生。营造出人地和谐、平衡稳定的人居环境”可知福州因地制宜,合理统筹、均衡布局“三生”空间,人居环境平衡稳定。(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锻炼艾芜第一封信姐姐:我又静下来跟你写信了!姐姐,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姐姐,我怕告诉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诉你,我们那个沦陷了几年的家乡,弟弟冒险回去过一趟。我们部队一探到日本兵夜里把粮食运到江边,又把子弹搬上来,便决定去公路拦城。知道夜袭的地方就在我家乡,我兴奋得不得了。可惜那一夜太黑了,想要在大地上看出什么来,是很不容易的。不过,我渐渐感觉出了。水浸着芦苇的小塘,就是我同爸爸垂钓过的那个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桥,就是我和姐姐看过捕鱼的那个拱桥;穿在田野中的村路,两旁镶着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读书倦了常常踏着夕阳去散步的那些村路……当我感觉出来时,真有说不出来的喜悦,但同时又多么难过呵!四年前,我们还可以对着田野大声唱歌,现在却连咳嗽也不敢;四年前,我们还可以随意在小河边上,抛着石头打野鸭,现在却连沾在草鞋底下的泥土,都怕落在水里。我和我的同伴,伏在林子里面,想着想着,心里禁不住疼痛起来--故乡呵,是多么亲切,却又多么生疏……不久,队长叫我们格外注意,这才打断了我的沉思,一心一意倾听着远处驰来的汽车的声音。姐姐,写到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来袭击村子的消息,我们又得立刻移动了,不能再从容不迫地给你写信了。弟弟青牧六月三十日第二封信姐姐: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那次夜袭,起初全把日本兵打散了,但因搬运粮食和军火,耽搁了时间,就遭了敌人反攻,竞至陷入包围。有些人突围跑了,有些人打死了。幸赖这些地方是我的故乡,先前走得熟得不能再热。我便趁着地里棉花枝叶的遮掩。向我们那个院子爬去,天亮时,书便趁着四下没人,大胆走进门去。当年选难让帮忙看家的佃户阿长,看出是我,连忙请我进屋,又到门外去瞧瞧,看有没有人尾来。 我的书房仍和先前一样,书架和书桌,都摆得好好的。我向阿长表明谢意,他说这是他儿子阿宁保管的,并带着骄傲的神情,夸奖阿宁,说他已进了中学。书读得很好,不错,难怪书桌上摆有代数、地理、历史的教本,以及我先前并未留下的,如翻译的短篇小说集那类的书。接着就有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穿着一身学生制服,走进来向我打招呼,脸上却带着惊奇而又欢喜的样子。唉,谁还能认出这就是我们从小看大的,那个拖鼻涕的看牛孩子呢?这几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给阿宁的教育费上,当然还有许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钱。给部队,便讲了出来。你知道,我们部队没有饷,全靠人民养活,阿长只推说日本人捐税很重。我说我这几年最关心的,是打退敌人,顺着这句话,我同他讲国家大事来。阿长神情很冷静,既不搭话,也没现出什么感动。我难受起来:“阿长老爹,这用不着你劳多大神,敌人有什么动静,你留心看在眼里我们这边有人来,你就告诉他……”阿长老头子现出害怕的神情说:“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阿宁一直带着兴奋的神情在旁听,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这没什么要紧的”。阿长老头子却恶狠狠地骂道:“有你讲的了!出去!”阿宁脸上显得很痛苦,眼里含着泪。见他儿子出去,阿长老头子便立即走来拍拍我的肩膀,小声地说:“你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儿子在旁,我不好说的,老实说一句,我比谁都要恨日本人些……以后,你们队伍要我做什么,只通知我一个人好了。”姐姐,我入世太浅,完全受了骗。晚间当我睡着的时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来了。写到这里,夜袭的弟兄已经回来了,他们这次得到很大的胜利,我没法写下去了,明天再继续吧!弟弟青牧七月三日第三封信姐姐: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这个年轻人,不仅因为救过我,我就格外喜欢他,而是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展现出更年轻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敌人的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那一夜,我们悄悄地穿过田野,越过小河,走了二十多里路的时候,才敢小声地谈起话来。我记起在他书桌上摆的那本翻译的短篇小说了问他道:“你还读别的书没有?”他连忙回答道:“有的,有的!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总是找不着门路……现在总算碰着你了!”声音有些兴奋得颤抖起来,“ 现在请你告诉我,到我们中国人可以自由的地方,还有多远?”我告诉他不要性急:“这里还是作战区域,不过有我们中国军队的地方,就有自由!”姐姐,这年轻人到了部队,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还没毕业,我主张他再去读书,他不愿意,眼红我们这里武装起来的年轻弟兄。他指着他们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要一支手枪,两颗手榴弹。”现在我写这封信时,他就正坐在我旁边。我写完这封信,递给他读,他快乐得脸红起来,要我附上一笔,说他阿宁问你的好!弟弟青牧七月五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乡沦陷——与姐姐逃难——加入部队——同部队回乡作战B.部队陷入包围——我逃回小院——争取阿长支持——轻信阿长而被捕C.被阿宁解救——写第一封信——回到部队——部队转移到山上D.部队下山夜袭——写第二封信——部队夜袭成功——写第三封信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中伏击的情节中,插入“我”对过往生活片段的联想,这既舒缓了小说的节奏,又赋予小说象征意味。B.从“老爹”到“老头子”,再到“老家伙”,称谓变化反映“我”在不同情境与心境下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C.“翻译的短篇小说”在文中出现两次,前后呼应,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同时也表现出阿宁对自由进步的追求。D.小说以“锻炼”为题,既指“我”在战争生活中获得的人生历练,也指阿宁从放牛娃到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8.阿宁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9.小说由“我”写给姐姐的三封信组成,这样处理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A8.①阿宁出手解救“我”,从而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变化。②“我”的形象在阿宁的衬托下更为鲜明,阿长、阿宁父子也在对比中凸显差别。③通过阿宁和对阿宁一家的叙说,揭示了沦陷区百姓被压迫、奴役的生活,勾勒了人物活动的背景。④阿宁是更年轻的另一代人,他的觉悟和成长,象征抗战精神的接续,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9.①采用书信形式,贴合动荡不安、亲人离散的抗战背景,真实还原“我”的战斗生活。②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叙事更加集中。③可直诉内心感受,引发读者的代入感和共鸣,也增添了小说的抒情色彩。④书信呈现的断续状态,形成许多悬念与留白,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遐思。【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写第一封信——回到部队”错误。原文“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可知,“我”先回到部队,再写的第一封信。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A.“我”对过往生活的联想并不能赋予小说象征意味。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谁放我走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可知,情节上,通过阿宁解救我的行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原文“‘阿长老爹,这用不着你劳多大神,敌人有什么动静,你留心看在眼里我们这边有人来,你就告诉他……’阿长老头子现出害怕的神情说:‘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阿宁一直带着兴奋的神情在旁听,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这没什么要紧的’。阿长老头子却恶狠狠地骂道:‘有你讲的了!出去!’阿宁脸上显得很痛苦,眼里含着泪”“姐姐,我入世太浅,完全受了骗。晚间当我睡着的时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来了”“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可知,人物塑造上,“我”的形象在阿宁的衬托下更为鲜明,阿长、阿宁父子也在对比中凸显差别。由原文“这几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给阿宁的教育费上,当然还有许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钱。给部队,便讲了出来。你知道,我们部队没有饷,全靠人民养活,阿长只推说日本人捐税很重。我说我这几年最关心的,是打退敌人,顺着这句话,我同他讲国家大事来”可知,通过阿宁和对阿宁一家的叙说,揭示了沦陷区百姓被压迫、奴役的生活,勾勒了人物活动的背景。 由原文“这个年轻人,不仅因为救过我,我就格外喜欢他,而是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展现出更年轻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敌人的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有的,有的!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总是找不着门路……现在总算碰着你了!”“这年轻人到了部队,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还没毕业,我主张他再去读书,他不愿意,眼红我们这里武装起来的年轻弟兄。他指着他们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要一支手枪,两颗手榴弹。’”可知,主题表达上,阿宁是更年轻的另一代人,他的觉悟和成长,象征抗战精神的接续,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意义。【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原文“水浸着芦苇的小塘,就是我同爸爸垂钓过的那个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桥,就是我和姐姐看过捕鱼的那个拱桥;穿在田野中的村路,两旁镶着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读书倦了常常踏着夕阳去散步的那些村路……”可知,采用书信形式,贴合动荡不安、亲人离散的抗战背景,真实还原“我”的战斗生活。由原文“我又静下来跟你写信了!姐姐,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可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叙事更加集中。由原文“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姐姐,我怕告诉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诉你”“我兴奋得不得了”“这才打断了我的沉思”“故乡呵,是多么亲切,却又多么生疏……”“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姐姐,我入世太浅,完全受了骗”“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我写完这封信,递给他读,他快乐得脸红起来,要我附上一笔,说他阿宁问你的好!”可知,可直诉内心感受,引发读者的代入感和共鸣,也增添了小说的抒情色彩。由原文“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姐姐,写到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来袭击村子的消息,我们又得立刻移动了,不能再从容不迫地给你写信了”可知,书信呈现的断续状态,形成许多悬念与留白,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遐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公讳景文,字梦章,生而端亮,行醇谨。诸生时,即以天下为己任,登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授东昌府推官,署其门曰“不受嘱,不受馈”,众称“不二公”。狱多平反。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已未,擢吏部稽勋司主事,时光宗登极,旬月中,公所推擢皆先朝耆旧,世所目“威凤祥麟”者。天启甲子,逆阉窃柄,公上疏请清仕路、养仕节,谓“天地人材,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是非公论,当与天下万世共之”。言皆剀切,为时所忌。比当例推,珰【注】先授意部堂,芟除清流周忠毅辈,公争执不少徇,忠贤大怒。寻移疾归,杜门却扫,视世荣一切淡如。至感愤时事,则裂眦拳几案,痛惋交集。时周忠介被逮,诬赃数千。公洗囊百计代偿,欲脱之于死,其好义急难类如此。毅宗初,起太常少卿,寻巡抚中州。已巳之难,公不待诏命,帅师勤王,京师围解,升南大司马,参赞机务。时贼在英、庐,留都岌岌。南额兵八万人,堪战者不满万。公定营制,简家丁,治楼船,练火器,部曲改观,于是乎有援池、援滁、援庐之师。江浦之役,贼烽夜照江水,不能以片羽飞渡,实公方略。时武陵相杨嗣昌夺情视事,词臣黄公道周等执义廷诤,杖谪累累。公抗疏力救,谓“道周等国家有数人物,用之犹惧其晚,弃之何得其益?”疏上,先帝震怒,除名为民。已而复思之,拜东阁大学士。时贼势已亟,公蒿目时艰,中夜辄涕零,谓“身为大臣不能仗剑为天子击贼,虽死奚益?顾非是无以报圣明万一。”及京城陷,群哗上南迁,公赋绝命诗,拜阙号哭,赴古井死。时死节二十余人,公为最先,诟文贞,首祀旌忠祠。论曰:“成仁取义,固非怀濡忍之志、萌计较之私者所能为哉。公之一死,可与宋室文山并美千古。”(节选自《明季北略·卷二十一上》)[注]珰,文中指宦官。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时[A]值[B]大[C]饥[D]条[E]荒[F]政[G]躬[H]自[I]赈[J]恤[K]全[L]活[M]以[N]亿[O]万[P]计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耆旧,指年高而有声望的人。耆,本指六十岁的人,后用作老人的通称。B.勤王,指尽力于王事;也指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文中指的是后者。C.“简家丁”与“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简”含意不同。D.夺情,指的是古代官员遭逢父母之丧,守制未满即被朝廷征召出任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景文任东昌府推官时,公开表明不接受请托,不收受财物,平反了许多怨案。B.天启年间,范景文上疏请求肃清吏治,与阉党据理力争,言辞激切,招致忌恨。C.范景文整顿南额兵,提升军队战斗力,使南额兵既能拱卫留都,又能驰援他处。D.京城沦陷,范景文反对南迁,写下绝命诗,慷慨殉国,后人把他和文天祥并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寻移疾归,杜门却扫,视世荣一切淡如。(2)江浦之役,贼烽夜照江水,不能以片羽飞渡,实公方略。14.范景文谥号的第一个谥字“文”,与其官拜大学士有关;第二个谥字“贞”,是对他生平德行操守的评价。请简要概括范景文被谥予“贞”字的理由。【答案】10.DGK11.C12.B13.(1)不久后,范景文称病辞归,闭门谢客,看淡世间一切荣华富贵。(2)在江浦之战中,贼寇的烽火在夜里照亮江水,却连一片羽毛都无法渡过江来,其实靠的是范景文的谋略。14.①清白守节;②忠贞死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正赶上闹大饥荒,分条公布为应付灾荒而采取的赈灾对策,亲自赈济抚恤百姓,被保全活下来的百姓数以亿万计。“条荒政”是动宾结构,应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全活以亿万计”是主谓结构,主语“全活”前断开。故原句标点为: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故选DGK。【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C.“含意不同”错误。都是“选择,精选”的意思。两句中的“简”含意相同。句意:精选家丁。/精选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上疏请求肃清吏治”错误,由原文“公上疏请清仕路、养仕节”可知,范公上书请求清理官员进身为官之路(广开仕路)、培养官员进身为官的品节,不是请求肃清吏治。故选B。【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寻”,不久;“杜门”,闭门;“却扫”,闭门谢客;“视”,看待。(2)“烽”烽火;“夜”,在夜里;“方略”,谋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贞”,是忠于信仰和原则,坚定不变的意思。①清白守节。由原文“授东昌府推官,署其门曰“不受嘱,不受馈”,众称“不二公””可知,做东昌府推官时,不接受请托馈赠;②忠贞死国。由原文“及京城陷,……赴古井死”可知,京城沦陷,殉国而死。参考译文:范公讳称范景文,字梦章,生下来就端庄诚实,做事淳厚谨慎。做诸生时就以天下为己任,考中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被授予东昌府推官,在他的门上写下“不接受请托,不接受馈赠”,人称“不二公”。平反了很多案件。当时正赶上闹大饥荒,分条公布为应付灾荒而采取的赈灾对策,亲自赈济抚恤百姓,被保全活下来的百姓数以亿万计。已未年,被提拔为吏部稽勋司主事,时值光宗登基,十天之内,范公推举提拔的都是前朝的年高又有声望的人,是世人所称的“喻非常难得的人才”。天启甲子年,逆阉窃取了政权,范公上书请求清理官员进身为官之路、培养官员进身为官的品节。认为“天地的人材,应当为天地珍惜;朝廷的栋梁,应当为朝廷守护好;天下万代是非自有公论,应当与天下万代共同拥有”。语言都切实、恳切,被时人忌惮。等到例推的时候,宦官先授意给尚书、侍郎,删除流周忠毅等人,范公坚持自己的意见一点也不曲从,魏忠贤非常生气。不久上书称病,辞官归里,闭门谢客,看待世间一切荣耀平淡如水。到他对时事感到愤慨,就瞪大眼睛捶打几案,痛恨惋惜交加。当时周忠介被逮捕,被诬陷贪赃数千。范公倾囊而出千方百计代为补偿,想救他于死地,范公就是像这样爱好道义急人之难。毅宗初年,起任太常少卿,不久视察中州。已巳之难,范公没有等待诏命,就率领军队起兵救援;京师之围解除之后,升任南大司马,协助谋划机要事务。当时贼人在英州、庐州,旧都岌岌可危。南额兵有八万人,能够作战的不满一万人。范公规定军营建制,精选家丁,修理楼船,训练火器,军队大为改观,于是有了援池、援滁、援庐的军队。江浦之役,敌军报警的烽火夜里照亮了江水,却没有一只箭飞过江面,实在是范公的谋略。当时武陵相杨嗣昌服丧未满却到职办公,词臣黄公道周等坚持廷争,受杖谪伤痕累累。范公向皇帝上书直言极力救助,说“道周等人是国家数量有限的人物,使用他们还怕来不及,抛弃他们有什么好处呢?”奏疏递上,先帝震怒,把他开除官籍成为百姓。不久又思量这件事,授予他东阁大学士。当时贼军的形势已经很急迫,范公对时局忧虑不安,半夜哭泣,说“身为大臣不能率兵为天子抗击贼寇,即使死去又有什么好处?只是不这样不能报答皇上万一。”等到京城沦陷众人都鼓动皇上南迁,范公写下绝命诗,向朝廷跪拜号哭,跳井而死。当时为节义而死的有二十多人,范公是第一个,谥号文贞,在旌忠祠首祀。论曰: “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本来不是心怀柔顺忍让的想法、萌生斤斤计较的私心的人能够做的。范公的逝世,可以跟宋朝的文天祥一起流芳千古。”(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筝张九龄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高楼夜弹筝常建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诗前两句写听筝前的悠闲情绪,常诗写的则是弹筝之处的高远空阔。B.张诗中“岂是”与“那复”相呼应,开阖自然,情感表达得曲折有致。C.常诗中“玉筝”与“明月”都有明澈清冷之感,色调和谐,意境清幽。D.张诗尾句直抒胸臆,常诗则以破晓时分霞光初现之景收结,含蓄蕴藉。16.这两首诗的五、六句以不同方式描写筝乐,表达效果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张诗五、六句直接描写筝乐,“悠扬”“掩抑”写出乐声的起伏不平,“思绝”“态生”则写听者的情绪波动,主客体交融,暗含“弦外之音”,为结尾翻出新意蓄势。②常诗五、六句诉诸听觉、视觉的融通状难写之声如在目前,“山高猿啼”“天静雁鸣”不仅渲染哀怨凄苦的音乐意境,而且富有画面感,绘声绘形,虚实并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悠闲情绪”错,“端居正无绪”说的是闲居时的百无聊赖。 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张诗五、六句直接描写筝乐。“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悠扬”是说筝声悠扬,“悠扬”“掩抑”写出乐声的起伏不平;“思欲绝”传达出哀思欲绝的情绪,“掩抑”是弹筝的指法,声音低沉,“态还生”表现筝乐传达的哀伤情态,“思绝”“态生”则写听者的情绪波动。这两句主客体交融,直接正面描写弹筝的艺术表现力,为结尾铺垫蓄势。常诗“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中,“山高”“天静”创设空旷静谧的环境,是视觉描写;“急”与“鸣”描写闻筝后猿猴与鸿雁的哀鸣,是听觉描写。“山高猿啼”“天静雁鸣”渲染哀怨凄苦的音乐意境,而且富有画面感,从侧面表现筝乐的感染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________”之人,多得无法记载,而“_______”,即只有卓异不群的人才能不朽。概述历史现象的同时,也暗含了自己的人生追求。(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洞庭湖的明净广阔,以及词人泛舟湖上的悠然自得。(3)古诗词中常以照镜抒写年华易老之悲,如“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③.玉鉴琼田三万顷④.着我扁舟一叶⑤.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⑥.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年春事闲中过镜里容颜奈老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摩、唯、倜傥、焉、鉴、顷、扁、暮、奈、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一批老科学家留下的手稿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其中,有“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的【甲】《微分方程笔记》,每一个字都工整得有如印刷体;有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的手绘彩色植物图,每一幅图都【乙】跃然纸上,不逊于工笔画作;还有数学家周毓鳞院士的书信,信中对后生晚辈的【丙】垂问具体到“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这些手稿折射出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实际上,这些手稿的流传,得益于一项抢救历史资料的工作,即“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这项工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11个部委启动,着眼于80岁以上、学术经历丰富、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力求真实反映自【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情况,丰富我国的科技史文献。截至统计时间,采集工程已经搜集到600余位科学家的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7万余件,初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料数十万卷。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18.对文中画横线处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处,将“《微分方程笔记》”的书名号去掉。B.【乙】处,将“跃然纸上”改为“呼之欲出”。C.【丙】处,将“垂问”改为“指导”。D.【丁】处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改为“20世纪20年代”。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学校将举办老科学家手稿展览活动,请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包含“手稿”“科学”两个关键词,句式对仗,不超过20字。【答案】18.B19.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还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脉络,为进一步创新打好基础。20.万卷手稿,凝毕生心血;一片丹心,谱科学华章。【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B.“将‘跃然纸上’改为‘呼之欲出’”错,【乙】处应将“跃然纸上”改为“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语境的使用对象是每一幅彩色植物图,故“跃然纸上”和“呼之欲出”都用于绘画或文字描写,而“栩栩如生”用来形容艺术形象,故此处应将“跃然纸上”改为“栩栩如生”。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部分语病有二:一是“不仅能……,又能……”搭配不当,应把“又”改为“还”; 二是“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语序不当,应改为“为进一步创新打好基础”。【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时,要包含“科学”“手稿”这两个关键要素,且句式要对仗。如前句拟为“万卷手稿,凝毕生心血”,主谓短语,后句拟写成“一片丹心,谱科学华章”与之对称。该宣传标语通过这万卷凝结着科学家们毕生心血的“手稿”,表达对对他们献身“科学”的奉献敬业精神的赞美。(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前天我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它在我国民间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21.第一段以现代汉语为主,夹杂了“天忽下雨”“仓皇奔走”“趋之如归”等文言表达,请分析这样写的效果。22.文中画横线句既写出阻雨时间之久,又有音乐美,这种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请简要分析。23.文中画波浪线句使用了排比修辞,请分析其结构特点及表达效果。【答案】21.①“天忽下雨”“仓皇奔走”“趋之如归”用语简省,句子短小,更能表现雨来之急、奔走之狼狈,以及忽逢茶店的惊喜。②在平实如口语的叙述性文字中,夹杂文言表达,既调节了话语节奏,又增添些雅趣。22.①反复使用“越……”的句式,以茶淡雨大暗示时间流逝。②两句韵律和谐,节奏舒缓,具有音乐美,有助于表现山中阻雨时“我”的从容随性。23.①四个句子都含有“……有之”句式,结构相同;“剃头店”“裁缝店”“江北船”“三家村”都极具 市井乡野色彩,语意相关。②娓娓道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凸显了胡琴雅俗共赏,在民间流行之广。【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文言文是以古汉语文雅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形式,其特色就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现代汉语则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现代汉语中,加入文言文,就要考虑语言的简练、灵动、语言文雅等方面。除此之外,语言简短,还要考虑语言的表现力度和用语腔调等方面。“天忽下雨”“仓皇奔走”“趋之如归”等文言表达用语简省,增添雅趣,表现雨来之急、奔走之狼狈,以及忽逢茶店的惊喜。【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式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要回到文本语境中,探究反复想要突出表达的内容或情感。这段话主要写游山遇雨时的“我”和两个女孩子的心境,重在表现“我”的从容随兴。画横线句“越……越……”句式的反复使用,把茶冲淡和雨下大的变化过程相对叙说,暗示了时间流逝,阻雨时间久。其次,要注意反复句具有句式齐整对称,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且“越……越……”句式体现时间延续,使节奏舒缓,凸显了音乐美。【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连用四个“……有之”的句式,结构相同,句式整齐;“剃头店”“裁缝店”“江北船”“三家村”都是表地点的地方,且与市井乡野有关,语意相关。这几句话节奏和谐,朗朗上口,富有韵味,结合“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它在我国民间流行”可知,凸显了胡琴雅俗共赏,在民间流行之广。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1919年,周恩来在天津主持成立了进步学生团体觉悟社,目的在于做“思想改造”事业。对于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周恩来在《觉悟》创刊词中提到了以下几个关键词:“批评”“奋斗”“牺牲”“活泼”“创造”“互助”。回首奋斗路,启航新征程。以上材料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请从材料提供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周恩来总理在《觉悟》创刊词中提到的关键词:“批评”“奋斗”“牺牲”“活泼”“创造”“互助”,根据任务要求,从关键词中任选三个形成有机关联进行写作,体现感悟与思考,写出对个人的成长的启示。综合以上分析,这道题目有多个关键词,审题时要从不同的词语中挖掘其内在的联系,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再针对作文情境,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三个词语关联组合立意。如选择“奋斗、牺牲、创造”,可立意“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牺牲、创造,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选择“批评、互助、活泼”,可立意“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团结互助的活泼氛围,为崇高理想而共同努力”;如选择“奋斗、互助、创造”,可立意“在青春奋斗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增进团结,创造未来”等等,所以可以有多重立意方向,当然必须要正确合理,逻辑关系严密。在行文思路上,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主体部分可用并列式或递进式两种形式,论证过程可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以“奋斗、互助、创造”组合为例,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新时代青年要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互帮互助、勇于奋斗、共创未来。然后分别从互助的重要性、奋斗的必要性和造的紧迫性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同时联系当下的时代特征,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肆虐全球,创造性发展是大势所趋,新时代青年要自觉融入时代洪流,勠力同心,积极互助,团结奋斗,为国家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活出自己的幸福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用典型例证法和引用论证来充实内容,增强说服力。立意:1.奋斗路上不怕牺牲,践行初心创造未来。(奋斗、牺牲、创造)2.在批评中形成并肩互助的活泼氛围。(批评、互助、活泼)3.力量生于团结互助,幸福来源于奋斗创造。(奋斗、互助、创造)4.团结互助,严肃活泼,奋斗向未来。(奋斗、互助、活泼)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11 04:42:01 页数:20
价格:¥3 大小:383.9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