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语文四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日常生活审美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当时欧美进入消费社会,随着电视媒体普及,日常生活中充满吸引眼球的美的视觉符号和影像。传统美学最关注的是艺术审美,艺术作品是典型的审美对象。为了描述审美活动超越传统审美领域进入日常生活的现象,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于1988年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了理论概括。21世纪初,我国美学界、文艺理论研究界围绕此命题曾进行讨论。当前,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再认识“日常生活审美化”提供了新的语境和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尤其是对以审美需求为代表的精神生活需求更为迫切。“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审美从艺术殿堂走向日常生活,是对日常生活和物质需求的超越,有利于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两大特征。一是产品审美的符号价值超过使用价值成为消费的主导价值。二是人但通过图像化、视频化、虚拟化对现实世界进行美化,或重新建构美的世界。在如今的体验经济时代要更注重软创新,顺应“日常生活审美化”发展趋势。“体验经济”的核心特质是企业通过商品和服务创造能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在体验经济中,体验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经济提供物,让顾客满意包含使用需求的满足,还包括愉悦体验的满足。“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如何顺势而为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而“软创新”是相对于科学技术等“硬创新”提出的,既包含对传统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创新、审美创新等,也包含本身带有审美属性的音乐、电影、时装、电子游戏等产业的创新。当前,要顺应体验经济的规律,着眼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通过软创新实现实用与审美、产 品与体验双结合。不仅考虑客户需要什么功能,更要通过品牌塑造注入文化内涵,通过整体设计注入审美价值,将功能好、技术新与艺术美、生态美等结合起来,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超预期的体验。此外,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既要将审美文化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也要传承和发掘本土文化价值,满足本国人民的审美需求。同时还要注意,“日常生活审美化”存在审美异化、审美层次浅表化等风险。要特别关注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工业生产制造的“平均美”隐藏着资本控制和意识形态渗透,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总之,要在社会公共领域积极培育审美思维,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自然与自身,将审美生存作为审美化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是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深化和超越。(摘编自吴婧、张文君《新时代,如何理解“日常生活审美化”》)材料二:美学不只是提升自我修养、培育美好人格的为己之学,更是应人民之所需,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好生活的为人之学。适逢新时代新征程,中华美学亟须再出发,面向当下现实,把握人们新的审美需求,探索和回答在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审美活动已超出文学艺术的范畴,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审美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常态。一方面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审美活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是日常生活本身也逐步审美化。人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都伴随着审美,普通人越来越自觉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位,享受生活的舒适与惬意这就要求美学不能只停留在文学艺术领域,而要去探讨日常生活的审美问题。要研究怎样把人类创造的人文之美以及天造地设的自然之美引进人的生活,研究如何把日常体验提升为审美体验,引导大众的积极审美趣味,相应地,也应警惕过度追求享受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和心态问题。审美变得日常,并不意味着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减弱。实际上,伴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人们对文艺作品质量、品位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文学艺术进一步提高艺术和审美水平。生活审美和艺术审美相互推动、促进,这才是良性循环。美学就是要通过研究艺术审美和生活审美的互动关系,促进这种良性循环,进而推动美学自身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美学研究当下的审美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审美趣味,培育美的高尚的情操,以此带动社会文化健康发展。通过审美进行价值引领,是中华美学的责任担当。(摘编自胡经之《中华美学助力创造美好生活》)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审美需求”指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所需的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B.“体验经济”的“体验”指顾客从商品和服务中得到使用和精神的满足。 C.“软创新”指相对科学技术等“硬创新”而言的多与审美相关的创新方式。D.“平均美”在文中指全球化背景下引导跨民族审美趋同的生产成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审美活动超越传统审美领域进入日常生活,可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B.要做到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又要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就必须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C.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必然结果。D.生活审美和艺术审美二者相辅相成、彼此相互促进,有利于人们提高艺术和审美水平。3.下列选项的内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彰显“生活美学”的围炉煮茶正在城市群体当中兴起,多地都掀起了一股消费新风潮。B.近年来,体现“国潮”元素的爆款不断涌现,涉及服装、家具、文创等多个生活领域。C.河南卫视近期不断打造充满东方美学的精品节目,进而在地方电视台中的影响力大增。D.各地艺术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沉浸式体验感,让到艺术馆看展逐渐成为市民休闲风尚。4.“日常生活审美化”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的普遍追求。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中华美学如何助力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A2.B3.C4.①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普遍性的向往和追求;②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企业要顺应社会需求,实现对文化产品的软创新,满足消费者的愉悦体验。5.①应人民之所需,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尽职尽责;②探索和回答新时代新征程中人民审美需求的新课题;③引导大众积极的审美趣味,带动社会文化健康发展;④警惕过度追求享受带来的生态和心态问题。【解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错误。材料一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尤其是对以审美需求为代表的精神生活需求更为迫切”可见,这里的审美需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故选A。【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的能力。 B.原文说“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既要将审美文化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也要传承和发掘本土文化价值,满足本国人民的审美需求”可见,选项“就必须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推断不成立。故选B。【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推理的能力和思维方法。A.体现材料二第四段所言普通人对“生活的质量和品味”的追求这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B.“‘国潮’元素”正是体现材料一第四段言及的“产品审美的符号价值超过使用价值成为消费的主导价值”这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特征,及材料二第四段所言“人的衣食住行”“都伴随着审美”这一表现;C.“充满东方美学的精品节目”体现的是“艺术审美”而非“生活审美”的范畴,不符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这一观点;D.“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沉浸式体验感”正是体现材料一第四段言及的“通过图像化、视频化、虚拟化对现实世界进行美化,或重新建构美的世界”这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特征,及材料二第四段所言“把日常体验提升为审美体验”这一表现。故选C。【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运用材料观点,分析社会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当前,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再认识‘日常生活审美化’提供了新的语境和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知,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也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普遍性的向往和追求;依据材料一第五、六段“在如今的体验经济时代要更注重软创新,……既包含对传统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创新、审美创新等,也包含本身带有审美属性的音乐、电影、时装、电子游戏等产业的创新”“当前,要顺应体验经济的规律,着眼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通过整体设计注入审美价值,将功能好、技术新与艺术美、生态美等结合起来,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超预期的体验”可知,体验经济时代大环境下,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如何顺势而为,实现对传统产品,包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创新、审美创新等,以满足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二“美学不只是提升自我修养、培育美好人格的为己之学,更是应人民之所需,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好生活的为人之学”可知,应人民之所需,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尽职尽责;由材料二“适逢新时代新征程,中华美学亟须再出发,面向当下现实,把握人们新的审美需求,探索和回答在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可知,探索和回答新时代新征程中人民审美需求的新课题;由材料二“一方面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审美活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是日常生活本身也逐步审美化。人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都伴随着审美,普通人越来越自觉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位,享受生活的舒适与惬意这就要求美学不能只停留在文学艺术领域,而要去探讨日常生活的审美问题”可知,引导大众积极的审美趣味,带动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由材料二“要研究怎样把人类创造的人文之美以及天造地设的自然之美引进人的生活,研究如何把日常体验提升为审美体验,引导大众的积极审美趣味,相应地,也应警惕过度追求享受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和心态问题”可知,警惕过度追求享受带来的生态和心态问题。(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在阿吾斯奇董夏青青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教导员说:“这是南疆军区来指导工作的殷营长,他弟弟是咱们连队的三班长。”“那这正好能跟兄弟见面了。”上山的烈士的弟弟说。“三班长现在正在总医院住院……休养好了就回来。”教导员说。“生病了?”烈士的弟弟问。营长拿起面前剩下的半块馍,没作声。“教导员,听说还有个‘烈士’埋在这儿?”“嗯,有。”教导员说,“一个从北京来的同志,当时这边和苏联经常有矛盾,为了边界的事扯皮、闹人命。”“一九七九年的时候……”教导员说,“这个叫李明秀的人就因为肝癌过世了,临走之前给家人交代,说务必把他埋在阿吾斯奇的双湖边上。这样国家可以拿他的墓作为一个方位物,作为边防斗争的一个证据。他火化了以后,连队派人带过去埋了,原地竖了一块石头板子。”“那后来圈过来没有?”教导员在桌上横着画了一道,说:“圈过来了,双湖都划给我们了。二00五年军区给他重修了墓, 立了大理石碑。”炊事班后厨响起水声。连队军医端着饭盒走出来同他们打招呼。“阿吾斯奇的军医。”教导员说,“老同志特别痴迷书法,每回写字都误了饭点。”回到招待室,营长听见沙发背后的窗户被风撞得嗡嗡作响。这两年不知说过多少回要来阿吾斯奇,可想不到有一天在这儿了,会是帮小弟收拾放在连队的被褥衣物和储藏室的行李,然后带走。营长回忆起去年接到的电话。阿吾斯奇的雪下得早、下得多,要上山运煤渣的拖拉机没油了,小弟抢着开皮卡去山下送油,送完油顶着风雪往回跑时,对面驶来一辆拉粮食的大半挂车,司机没刹住,小弟被撞进路边的雪堆里埋住了。营长端起热水瓶冲了杯茶,这时教导员推门走进来。“我跟指导员说了,下午你跟三班一块去巡逻。到界碑看看,你弟去年刚带人上去描的字。”教导员说。他点点头。“你弟天生是带兵的料,在连队很有威信”二十八号界碑与哈萨克斯坦的边防哨楼毗邻。那一带早先是苏联的地界,齐踝深的草丛里遍布铁丝绊网。车开不进去,人走进去稍不小心也会摔倒。走过一截铺着碎石子的土路快进草滩时,指导员招呼大伙停下,各自检查裤腿和袖口是否扎紧。指导员向他解释,草丛里有一种叫草瘪子的虫,专把脑袋钻进人的肉里吸血。只要它的头站到肉,除非拿打火机烧,否则弄不出来。“弄不出来会怎样?”他问。“哦吼!那一块肉都会烂掉!”二条兵叫道。“营长,我亲眼看见的,班长被咬过,小腿那一块都烂了。”“班长治好自己,把连队的二号马都治好了。”二条兵说,“那匹马马背颠破了,就有草瘪子钻进去,生了好多蛆。当时卫生队的军医都说这匹马没收了,但是我班长不肯。他用盐水和强碱给这匹马清洗伤口,又找军医给它缝上。那匹马好了以后不让任何人骑,除了我班长。”界碑立在紧邻铁丝网的一个小土包上,坡下围着一片比人高的芦苇,地下水汩汩向外冒。太阳当空,界碑上新描的红色字眼看起来醒目极了。哈方一辆吉普车从铁丝网另一侧疾驶而过,战士们纷纷看向西北方向,低声讨论那边的暗堡里是否有人正在盯梢。他站在界碑前向四周远望,阳光在光滑舒缓的大地上流泻。即将栽种新作物的大片黑土刚刚犁过,有雨水未及冲净的耙痕。晚饭后,通讯员带他去了连队的储藏室。到那儿才发现,小弟平日就把他的箱包收得很利索,根本不需要他再做什么。他抬起头,白炽灯管频闪的嗞嗞声叫他突然一阵心悸。想到几年前,小弟和连队的人在后山给鱼塘架 网,远处一道雷电打下来,从铁丝网上传导过来的电流瞬时打飞小弟手中的铁钳。小弟飞奔回连队,求连长把手机发给他。小弟不停拨哥哥的电话,均无法接通。当时他已经近三天没吃过饭、阖过眼了。为时七天,号称地狱周的国际比武选拔考核到了尾声,原先的五十名候选队员只剩六人。他在其中。他从高空一千五百米处俯身而下。落到地面,伞刀撞破了他的下巴。回招待室的路上碰到沈军医。“三班长能吃苦、能干活儿。”军医说,“三班长常来找我借书。”“还有个事你也不知道吧,”军医说,“几年前了,有天中午他来找我,说连续失眠半个月了,很苦恼。我就和他谈心。他说偷东西了,但是又放回去了,谁都不知道。前年他主动再跟我提起这个事,说知道为什么你一定要他参军了。他说以前在社会混,觉得社会上和他一样的人多。来了部队才觉得和他哥,就是和你一样的人多。”营长回到招待室时已响过熄灯号。外头下雪了。广大空旷的天地间,每一片雪花都标示出风的力道和方向,在窗外,在他眼前连缀而下,蕴藏着沉句句的寒光。那晚军医拿出一幅字赠他,他接过字在桌上展开。写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说,自己还没成家,这怎么受得起?军医摇了摇头,说这哪是写给相好的,是苏轼七年没见着苏辙了,苏轼想他的弟弟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烈士”下葬、班长送油被撞、营长跳伞受伤这些情节前后参照并结成一个整体,使作品具有了相当开阔的延展性。B.小说从开头的殷营长来到小弟连队,到结束的军医感叹“苏轼想他的弟弟啊”,首尾圆融,突出了作品兄弟情深的主题。C.小说通过回忆与对话的穿插来叙述小弟的故事,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展现出小弟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较为饱满、D.文中草瘪子虫对人和马伤害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戍边生活状况,表现戍边战士为了国家的安全不惧艰险的爱国精神。7.关于文中阿吾斯奇的环境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以云霭与雪峰、阴冷彻骨的北风描绘边境独特的景象,也为下文小弟受伤这一情节做了铺垫。B.招待室窗户被风撞得嗡嗡作响的细节,反衬营长内心的孤寂,引出他对两年中没来看望弟弟的自责。C.有关铁丝绊网、碎石土路和比人高的芦苇的描写,反映边境状况,也说明边境是普通人根本无法生存 的。D.结尾写雪花连缀而下,蕴藏着沉甸甸的寒光,暗示了边境虽然苦寒,但也是战士磨砺自己的好地方。8.三班长的故事以沈军医的讲述作为结尾,这样设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评论家说,董夏在小说中构建了边疆的三重空间:山上、边境、自然。三重空间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世界,作者由此表现了戍边战士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6.B7.C8.①增加叙述主体,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②展示了三班长不为哥哥所知的方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③揭示了三班长进军营后蜕变成长的过程,升华了主题。9.①“山上”是指军营,军营生活伴随艰苦的环境条件,侧重刻画边疆战士戍守国家边境的坚毅品格;②“边境”是指国界,国家边界存在着矛盾纷争,侧重表现边疆战士保卫祖国领土的忠诚与担当;⑧“自然”是指人与动物的关系,如班长与受伤的二号马的深厚情谊,侧重体现边疆战士关爱自然生灵的普良温情。或:如描写伤人的草瘪子虫。吞噬人的风雪,侧重描绘边疆战士战胜胜劣环境的顽强精神。【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突出了作品兄弟情深的主题”不全面。殷营长与小弟兄弟情深只是小说表现的一方面,沈军医结尾处不单是赞美兄弟情深,更是有感于殷营长和小弟同为戍边战士、同有为国奉献的精神,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在阿吾斯奇》重点塑造了戍边战士的英雄形象,凸显出戍边战士高贵的精神气概。主要是赞美戍边战士们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C.“也说明边境是普通人根本无法生存的”说法有误。小说中,界碑前“即将栽种新作物的大片黑土刚刚犁过,有雨水未及冲净的耙痕”说明这里也有适合生产生活的富饶的黑土地。作者笔下的边疆社会是一片充满着活力、动态、热情的土地。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叙述视角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叙述视角转换的作用;二是讲述的内容所起的作用。叙述视角转换产生的艺术效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增加叙述人,可以扩大叙述空间。结尾“几年前了,有天中午他来找我,说连续失眠半个月了,很苦恼。我就和他谈心。他说偷东西了,但是又放回去 了,谁都不知道。前年他主动再跟我提起这个事,说知道为什么你一定要他参军了。他说以前在社会混,觉得社会上和他一样的人多。来了部队才觉得和他哥,就是和你一样的人多”,借沈军医的口,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使情节更有张力。讲述内容的作用:“三班长常来找我借书”,三班长经常借书不为哥哥所知,借军医之口,展现三班长追求进步的风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几年前了,有天中午他来找我,说连续失眠半个月了,很苦恼。我就和他谈心。他说偷东西了,但是又放回去了,谁都不知道”“他说以前在社会混,觉得社会上和他一样的人多。来了部队才觉得和他哥,就是和你一样的人多”,三班长找军医谈心的前后对比,揭示了三班长由社会混混蜕变成优秀战士的成长过程,升华了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的能力。首先要明白“三重空间“指什么,再结合文本分析各层空间中怎样表现戍边战士怎样的形象特征。董夏对“场”或空间的塑造与战士们的生命与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山上”是条件艰苦的军营,有恶劣的自然环境“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指导员向他解释,草丛里有一种叫草瘪子的虫,专把脑袋钻进人的肉里吸血。只要它的头站到肉,除非拿打火机烧,否则弄不出来”,有危险的军事训练“当时这边和苏联经常有矛盾,为了边界的事扯皮、闹人命”,但战士也因此更快成长成熟。如三班长由社会混混蜕变成教导员口中“天生是带兵的料”。军营生活伴随艰苦的环境条件,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包围祖国,侧重刻画边疆战士戍守国家边境的坚毅品格;“边境”是国家间政治斗争的地方,是国土争议的发生地,也是戍边战士实现人生意义的地方。小说写“当时这边和苏联经常有矛盾,为了边界的事扯皮、闹人命”,战士们寸土不让,誓死也要保卫国家领土,侧重表现边疆战士保卫祖国领土的忠诚与担当;“自然”是指人与动物的关系,自然中的动物不单成为故事背景,也是体现战士品格的一个角度。小说中,一匹马身上长了好多蛆,军医已经放弃了治疗,班长却细心地照料它,给它消毒、清洗伤口,每天搬个马扎看着它。怕它出意外。这匹马伤好之后,只让班长骑,其他人都碰不得,表现了战士与马的深厚情谊。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有草瘪子虫,“那一块肉都会烂掉”,还有能够吞噬人的大风雪,“阿吾斯奇的雪下得早、下得多……小弟抢着开皮卡去山下送油,送完油顶着风雪往回跑时,对面驶来一辆拉粮食的大半挂车,司机没刹住,小弟被撞进路边的雪堆里埋住了”,这样的环境更能表现边疆战士战胜胜劣环境的顽强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节选自《贞观政要·辨兴亡》)材料二: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指趁着,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字意思不同。B.抑,而且,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抑”字意思相同。C.南面,指面朝南方;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位面朝南,故常用以代称帝位。D.弊,困乏、疲惫,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以兴利除弊”的“弊”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王室的权力衰微,天子的政令得不到执行,诸侯纷争引发战事不断,导致民生凋敝,秦国的统一可以说是顺应百姓的意愿。B.秦始皇贪婪卑鄙且独断专行,不施仁政,焚毁文书,施行严苛刑罚,以欺诈和武力统治天下,在遭到反抗后不得已才推行仁义。C.贾谊认为,如果秦始皇能以史为鉴,效法先朝来治理政事,纵使后世秦王骄奢淫逸,秦朝也会安稳,不用担心国家会倾覆危亡。D.秦二世即位,天下百姓都对他实施新政满怀期待;对劳苦百姓而言,吃穿用度较易满足,但他却没抓住这个时机施展政治才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2)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14.对秦失去天下的原因,萧瑀、唐太宗和贾谊三个人有什么看法?【答案】10.CGK11.B12.B13.商纣王不行正道,天下人对此感到痛苦,所以八百诸侯国没有约定而会合在一起。(2)打开仓库,散发钱财,来赈济孤儿、孤老以及处境困窘的士人。14.①萧瑀认为,秦在六国没有罪过的情形下侵占他们的国家,其政权得不到百姓的普遍接受;②唐太宗和贾谊的看法相似,都认为秦国平定天下后,以欺诈与暴力的手段统治天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这个时候,保住威权稳定功业,安定和危败的根本,就在这件事了。“当此之时”是时间状语,独立存在,“时”后断开;“专威定功”省略主语“秦始皇”,并列短语共同陈述主语,独立成句,可在“功”后断开;“安危”是“本”定语,“安危之本”是下一句的主语,可在“本”后断开,以突出强调主语,“在于此矣”是“安危之本”谓语。故需要加句读处为CGK。【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文中句意“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微”,后者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B.“意思相同”有误。文中“抑”解释为“而且”,表递进,句意“而且守护天下方式也不相同”,“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抑”解释为“或者、还是”,表选择,句意“或许探究他的成败的根源”,与文中 “抑”的意思不同。C.正确。D.正确。文中句意“军民疲惫”,后者句意“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事业,除去各种弊端”。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在遭到反抗后不得已才推行仁义”错误。原文“先诈力而后仁义”,是说秦始皇施行欺诈和暴力而不顾仁义。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苦”,意动用法,对……感到痛苦;“故”,所以;“期”,约定。(2)“发”,打开;“振”,通“赈”,赈济;“穷困”,指处境困窘。【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秦失去天下的原因:萧瑀认为是“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即秦国依靠才智与武力夺取天下,不被百姓认可。对此,唐太宗不太认同,认为是“秦既得志,专行诈力”。即秦国达到目的以后,却一味地施行欺诈和暴力。材料二中,由“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可以看出贾谊认为秦始皇夺取天下和守护天下的方式没有差别,都采用了欺诈和武力的手段,所以孤立无援,灭亡很快就到来了。可见,唐太宗和贾谊的看法相似,都认为秦国平定天下后,以欺诈与暴力的手段统治天下。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初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王之乱,取得了天下;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微,就吞并了六国。他们取得天下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国运长短如此悬殊呢?”尚书右仆射萧瑀回答说:“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的人都痛恨他,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来与周武王会师,讨伐纣王。周朝虽然衰微,六国无罪,秦国完全是倚仗智诈暴力,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吞并诸侯的。虽然同是平定天下,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不一样。”太宗说:“这样的说法不对,周灭殷以后,努力推行仁义;秦国达到目的以后,却一味地施行欺诈和暴力,它们不仅在取得天下的方式上有差别,而且守护天下的方式也不 相同。国运之所以有长有短,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材料二:秦灭周,吞并天下及各诸侯,面南背北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的慕风向往,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如今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才能的表现。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怀紫阁山①杜牧学他趋世少深机,紫阁青霄半掩扉。山路远怀王子晋②,诗家长忆谢玄晖③。百年不肯疏荣辱,双鬓终应老是非。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 【注】①紫阁山:终南山之首,离长安较近,历来多有高士在此修行。诗人离京前常前往登山赏景,赋诗留念。②王子晋:周灵王的太子,喜欢吹笙,模仿凤鸣,后驾鹤成仙而去。③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于世。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的“学他”表达对隐士的敬仰,透露诗人官场失意心存不平的情感。B.诗人将远离尘世的紫阁山上的高士比作如王子晋,赞其自由自在的生活。C.诗人借用谢玄晖的典故,表达对昔日登山赏景、寄情山水的难忘与怀念。D.诗人感慨时光飞逝人已苍老,决心不再以个人荣辱为绊,终将远离官场。16.本诗尾联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表达了矛盾的心理,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杜诗尾联的意思是,隐居生活虽然好,但古往今来有几个真正愿意归隐的呢。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归隐青山与继续混迹官场的矛盾心理;②苏词中词人想要乘风回到天上,又担心忍受不住高远九天的寒冷,表现出向往天上的超然出世与留恋人间美好的入世两种心理之间的矛盾。【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不再以个人荣辱为绊,终将远离官场”理解有误,“不肯疏”表达的是作者看不惯朝堂里的激烈争夺,又不甘心离开官场的心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情感的能力。这两首诗都抒写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杜诗尾联“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意思是人人都说青山田园好,但又有几人能真正归去呢?写的是诗人虽也淡慕和向往归隐生活,但感叹从古至今没有几人能真正放下胸中执念,彻底归隐,表达自己也不愿就此归隐的心态。苏词写人世间有太多不顺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可是“琼楼玉宇”虽富丽美好,但高寒难耐,不可久居,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描写云中仙人以彩虹为衣、以风作马奔赴仙山的盛会而来,场景美妙。(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来形容诸侯的祖辈父辈拥有“尺寸之地”的艰辛。 (3)在古典诗词当中,诗人常常直接用眼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情,如“______,______”。【答案】①.霓为衣兮风为马②.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③.暴霜露④.斩荆棘⑤.夜深忽梦少年事⑥.梦啼妆泪红阑干(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霓”“暴”“棘”“阑”“沧”等。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喜爱花草,尤喜野菊花。野菊花不仅花色清雅,而且具有其他花所没有的品格。野菊花,卓尔不群、孤傲独立。“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这便是野菊花的真实写照。在任何情况下,野菊花不会①,不会凑热闹,不会做俗世之举。在初春,你看不到它的影子;在百花盛开的时候,你看不到它与百花争奇斗艳的样子;在姹紫嫣红的夏季,你看不到它孤傲独立的倩影;从初秋到中秋,你还是看不到它与普通秋花争宠。时至深秋,野菊花才开始显山露水,向世人展露它那朴素而翠绿的枝叶,饱满的花蕾;至于初冬,寒霜降临,它才款款而来,②地向世人展露出它的尊容,它的美艳,它的孤傲。有人讥笑野菊花傻,说它在③的时候不开放,而在寒霜满地的时候才开。野菊花则认为只有在寒冷的环境中盛开,才能入药,才能为病人提供最“有效服务”,所以它矢志不渝,初心不改,坚定不移地在寒冷的环境中绽放。野菊花不与群芳争荣,不与群芳斗艳,这便是它独特的个性呢。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角度简要说明。【答案】18.①随波逐流②从容不迫③风和日暖19.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菊花以人的语言能力,陈述野菊花在寒冷时节盛开的原因;再以议论兼抒情的方式,表达对野菊花的肯定和赞美。【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中说野菊花“不会凑热闹,不会做俗世之举”,此处所填成语是没有主见,只是随着别人或外物走的意思,所以可填“随波逐流”一类的成语。第二空,语境中说野菊花“款款而来”,此处所填成语有不慌不忙,镇静沉重的意思,所以可填“从容不迫”一类的成语。 第三空,语境中说野菊花在与“寒霜满地”这样的寒冷的环境相异的气候宜人的时候不开放,此处所填成语有微风和煦,阳光温暖的意思,所以可填“风和日暖”一类的成语。【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用“认为”这一赋有人物情态的词语描写野菊花,故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陈述野菊花在寒冷时节盛开的原因;由“所以它矢志不渝,初心不改,坚定不移地在寒冷的环境中绽放”可知,该句子在表达方式上,兼用议论和抒情,表达对野菊花的肯定和赞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使用计算机时,人们常靠键盘、鼠标、手写板或语音输入命令来实现人机沟通。除了这些,①,无须鼠标和光标,也无须再有第二个动作,只要手指一触就是命令。这一神奇的简化,使这一技术具有强大的魔力,这就是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有4种方式,即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和表面声波式。②,触摸屏都需要包含传感器、触摸检测和触摸控制器。触摸屏本身就是一个传感器,同时也是触摸检测器。当你的手指在触摸屏上一点,触摸控制器就会将收集的被触摸屏检测出来的触摸点的信息转换成触点坐标并据此判断出触点的意义。这个命令被解读后,信息立即被送入主机,主机按照传入的信息执行命令。触摸屏不仅易于使用,③,节省了空间,还坚固耐用,因而成为显示技术的领航者。虽然触摸屏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已经成了继键盘、鼠标、手写板、语音输入之后最被普通百姓所易接受的计算机输入方式。2007年iPhone手机的推出,成为触摸屏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短短几年,触摸屏走向世界,走入人类生活,成为手机和计算机必不可少的设备。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①还有一种方法更直接简便②无论哪种方式③反应速度快21.触摸点就会被触摸屏检测出来,而触摸控制器将收集来的信息转换成触点坐标,判断出触点的意义。22.触摸屏技术虽然在我国的应用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已经成了继键盘、鼠标、手写板、语音输入之后最为普通百姓所易接受的计算机输入方式。 【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上文“除了这些”和下文“无须鼠标和光标,也无须再有第二个动作,只要手指一触就是命令”可知此处强调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因此可填写:还有一种方法更直接简便。②根据上文“触摸屏有4种方式,即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和表面声波式”和下文“触摸屏都需要包含传感器、触摸检测和触摸控制器”一句中的关联词“都”可知此处强调不管哪种方式,触摸屏需要包含的东西是一样的,因此可填写:无论哪种方式。③根据“这个命令被解读后,信息立即被送入主机,主机按照传入的信息执行命令”可知此处强调触摸屏的反应速度快,因此可填写:反应速度快。【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先将原句的主体部分“触摸点就会被触摸屏检测出来”作为改句的开头;然后将其他部分改写成两个分句“触摸控制器将收集来的信息转换成触点坐标”“判断出触点的意义”,并按照动作行为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虽然触摸屏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只有十多年的时间”语序不当,前后两个主语一致,都是“触摸屏技术”,应将“虽然”放在主语的后面;二是句式杂糅,“最被普通百姓所易接受的计算机输入方式”中“被……”和“为……所”句式杂糅,保留一个即可。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37年、7年半、4年多、33个月,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个“百次发射”所花费的时间;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一座2556级的钢铁“天梯”,让“悬崖村”村民告别下山需要爬17段危险藤梯的历史,开启新生活;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0.3亿人,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这让人们在赞叹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速度”的同时,也感受着身边的“中国温度”。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中国速度予力量,中国温度绥四方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中国,于千帆竞发的盛世中击水中流,而其速度和温度便是让它抟扶摇而上的一股旋风,从疫情期间拔地而起的方舱医院,到绝缴藏边的“小慢慢”,中国速度予人力量,中国温度散播四方。巨龙腾飞,山河无恙,中国速度予民人文温度。海子曾写下:“众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君可见,疫情肆虐,中国短短三个月时间控制,以大国风范予人温暖;君可见,政府宣布免费接种新冠疫苗,98天的研发速度让世人惊叹,更体现中国的人文情怀。(边叙边议)“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无数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甘于奉献、不怕牺牲,才有了祖国今天的和谐安定、繁荣富强。中国温度在人文关怀中给中国速度注入力量,使我们在高速发展的祖国面前葆有初心、乘风破浪。浮舟沧海,立马昆仑,中国速度携来希望温度。鲁迅有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何为希望的温度?是城市内涝,生命危在旦夕之时逆行的那一抹朱红;是轻舟虽晚,终归祖国怀抱之时的那一次热情相拥;是绝缴藏边,出行严重受阻时那一列徐徐开来的小慢车……小到个人生命,大到大国外交,中国正以不容世界质疑和令人叹服的速度飞速崛起,逆行的消防官兵体现中国温度,包机带回受困同胞是中国温度,为人民谋幸福的小慢车则是一种别样的速度。中国温度永远包含在中国速度当中,予人希望,沁人心脾。情牵盛世,天高地迥,中国速度彰显腾飞温度。“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你“用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仅用一年14天将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这正是中国航天的速度,而北斗系统的便民利民,更是中国温度所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更是我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我们在星辰大海中遨游,“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这熠熠河汉的照耀中,腾飞的中国彰显的是中国速度,更彰显了便民惠民的温度,让亿万人的生活迈入新时代。中华泱泱万古长空,中国速度便是那一抹亮红;绿水青山绝美画卷,中国温度便是那一缕清风。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中国速度予力量,中国温度绥四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中国高速发展的几个方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百次发射”所花费的时间,光纤网络接入带宽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的跨越;同时也列举了中国人民生活发生重大改变的几个方面:一是“悬崖村”村民终于有了“天梯”,开启新的生活,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0.3亿,基本实现全民医保……材料从两个方面列举了中国发展的两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快,二是温度暖人心。中国的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体现中国的实力,正是中国实力的增强,让中国发展越来越快,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让中国人在世界各地也越来越感受到国家的力量。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没有忘记民生,没有忘记广大百姓,在发展的过程中,让百姓越来越感受到温暖,生活越来越有保障,生活也越来越幸福。这也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目的所在。写作时首先应抓住中国二字,写作时应体现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关注民生,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可以从中国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多方面展现中国速度,从扶贫政策到减负、减政等民生措施分析中国的温度。体现我们的发展不以短期利益作取舍,有“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情。它的主题“速度与温度”是不可分割的两方面,考生在分析时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只谈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在举例或论证时要两方面并举。彰显我们发展中两个方面的特点。写作时可以先表明中心论点:以速度攀岩,因温暖生枝。主体可以安排成分论点并列的形式,分论点一,九天揽月,五月捉鳖,中国速度领科技;分论点二,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国温度暖人心;分论点三,携速度,同温度,共助复兴华夏梦。最后,重申观点,“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复兴之路就在脚下,中国凭速度攀岩,因温暖生枝。立意:1.速度与温度同在。2.速度显实力,温度系苍生。3.速度与温度齐飞,发展与关怀一色。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11 04:33:01 页数:19
价格:¥3 大小:122.1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