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南平市2021—2022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促成了游学风气,从而兴起了士阶层越陌度阡投师问学的游学之旅和朝秦暮楚官海沉浮的游说之旅。游学之风可以说明A.王室衰微动摇教育根基B.政局动荡促使士族流动C.社会转型推动学术下移D.诸侯争霸加快人才培养【解析】C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西周时期,周王室不仅掌管政治权力,而且统一掌管教育学术;但东周后,王室衰微,文化学术随之出现下移,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私学兴起与发展,故A项错误。东周时期,政局动荡加快了士阶层的流动,B项有误。材料未涉及人才培养的内容,排除D项。2.汉文帝在位时,地方官员不可频繁调动,有的官员因为长期在一地做官,甚至把姓氏都改换成他所做的官职。汉文帝这一举措A.保证了政策相对的稳定性B.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C.抑制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D.埋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解析】A本题考查西汉的政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信息“地方官员不可频繁调动,有的官员因为长期在一地做官,甚至把姓氏都改换成他所做的官职”。可以知道官员未频繁调动,政策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A项符合题意。“地方官员不可频繁调动”这一措施,无法得出“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这一结论,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意,政策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性。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埋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排除D项。3.表1唐开元至清乾隆年间福建县级辖区数量统计表时期唐开元年间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明弘治年间清乾隆年间数量24415360据表1推知,当时的福建A.经济实力稳步提升B.管辖范围大幅增加C.地方豪强受到压制D.文化影响日益扩大【解析】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唐开\n元年间至清乾隆年间福建县级辖区数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南移,故A项正确。表格数据体现的是福建县级辖区的数量,未涉及管辖范围与地方豪强的信息,排除B、C项。D项与材料主体不一致,从材料中不能推出福建文化影响扩大的信息,排除D项。4.宋朝立法活动频繁,涉及民商问题的大规模立法活动成为了宋朝立法新的特征,如:舶来品专卖法、钞法等。这一特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A.政治中心的南移B.榷场贸易的兴起C.对外交往的频繁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D本题考查宋代经济。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涉及民商问题的大规模立法活动成为了宋朝立法新的特征,如:舶来品专卖法、钞法等。”联系所学知识,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经济立法,经济立法新的特征不能指向政治中心的南移和对外交往的频繁,排除A、C两项。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榷场贸易是商业发展的一个方面,B项以偏概全,故排除。5.清康熙年间,罗马教廷挑起“礼仪之争”,不准中国的教徒敬孔祭祖,也不许天主教堂悬挂仿制康熙皇帝赐给汤若望的“敬天”大匾,进而导致清政府推行“百年禁教”。“百年禁教”意在A.实行思想文化专制B.遏制天主教蔓延势头C.抵制西方列强侵略D.维护清王朝长治久安【解析】D本题考查清代的“百年禁教”。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依据材料罗马教廷挑起“礼仪之争”,进而导致清政府推行“百年禁教”,是一场保持天主教教义纯正与维护儒家传统观念的斗争,清政府重视维护固有的儒家思想传统,意在使其统治长治久安,故D项表达正确。清朝统治者为维护集权统治,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是其政策,并非目的,排除A项。“遏制天主教蔓延势头”是禁教的影响,排除B项。清朝统治者认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给清王朝的统治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威胁和混乱,“百年禁教”有抵制西方列强的因素,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是禁教最现实、最根本的目的,抵制西方列强侵略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C项。6.表2禁烟运动前后林则徐的主要活动1823年任江苏按察使1837年升湖广总督1839年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1840年主持禁烟期间澄清江苏吏治,改革审判程序,亲自裁决案件采取“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无一处漫口请人翻译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在此基础上辑成了《四洲志》购买外洋大炮,“并购旧洋船为式,使兵士演习攻首尾、跃中舱之法”\n表2反映出林则徐视野转移的轨迹是A.由补偏救弊到拨乱反正B.由匡时济世到倡导变革C.由改革内政到关注世界D.由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解析】C本题考查林则徐的主要活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1823年任江苏按察使,澄清吏治,改革审判程序;1837年升湖广总督治理河道;由此可知,1823年—1837年林则徐视野是改革内政,1839年赴广东禁烟,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编著《四洲志》,供对外交涉时参考;1840年主持禁烟,购买西式武器;1839年和1840年主持禁烟期间,转移到对世界的关注,C项正确。林则徐的主要活动没有体现拨乱反正和天朝上国,排除A、D两项。1823年—1837年材料中体现林则徐的主要活动是改革内政,未体现他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故排除B项。7.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上,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问题给予了肯定,并在1929年的“十月来信”中要求中国共产党巩固并扩大游击战争,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这表明共产国际A.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B.看清了国共敌我力量的悬殊C.促进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D.反思了左“倾”错误的倾向【解析】C政治犯在狱里,自由在枷锁里,难民在街头上,飘飘摇摇的大减价旗帜,飘飘摇摇的工商业,这一些,这一些点缀着胜利。——《胜利风》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时空定位是1928年,1927年中共已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排除A项。1929年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巩固并扩大游击战争,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推动了中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故C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主体不一致,材料未体现对国共敌我力量的认识,排除B项。1931年,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犯了“左”倾错误,故排除D项。8.著名诗人臧克家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创作政治讽刺诗。其图1诗作反映了A.作者对时局悲观失望的心态B.日本法西斯对沦陷区的掠夺C.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D.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真实现状图1【解析】D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依据题干信息“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创作政治讽刺诗”,时空定位其创作诗作的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存在两种不同建国方针,中共进行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打着“和平建\n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提取诗作关键信息“政治犯在狱里,自由在枷锁里,难民在街头上……”,可以得知,《胜利风》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憎恨,愤怒地鞭挞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的反动行径,故D项符合题意。8.在1956年12月的全国工商联和民主建国会成员座谈会上,陈云发言:“重要产品要有计划,日用产品要自由主义。”毛泽东也说:“如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要使与国有企业竞争的地下工厂‘合法化’。”这表明党的领导人A.关注了个体工商业的发展B.出现了反思计划经济意识C.注重协调与民主党派关系D.全力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解析】B本题考查党的经济建设。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关注个体工商业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与民主党派关系的信息,排除C项。1953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故排除D项。从材料中“日用产品要自由主义”“私人可以开厂”“使与国有企业竞争的地下工厂‘合法化’”等语句,可以看出其反思计划经济的意识,故B项符合题意。10.1979年,安徽肥西县山南镇黄花村决定,借一部分地给农民种,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对外称为“四定一奖”(定土地、定产量、定工分、定工本费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四定一奖”A.掀起农业互助合作高潮B.废除人民公社管理模式C.体现责权利相结合原则D.开启对外开放历史进程【解析】C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描述的是1979年的农村,联系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体现了责、权、利结合的原则,故C项符合题意。1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市民阶级所有制进一步的历史发展……理应在罗马法中找到强大的助力”,因为“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都作了“无比明确的规定”。据此可知,他们认为罗马法A.确立了近代欧美的发展方向B.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C.蕴含了现代法治的公正理念D.契合无产阶级的经济诉求【解析】B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试题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创设学术情境,侧重对罗马法影响的考查,罗马法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它维护了奴隶制度,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故B项符合题意。\n11.卢梭的《爱弥尔》强调体育是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应是对身心协调发展的自然人的培养教育,从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这一主张A.推动启蒙运动的产生B.反思人文主义引发的问题C.助力理性主义的发展D.确保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解析】C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卢梭是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时期涌现出的法国思想家,故A项推动启蒙运动产生错误,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故排除B项。卢梭重视体育教育旨在强调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的主张,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指导思想的核心,卢梭的主张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D项以偏概全,排除D项。13.19世纪末期,当西欧各国王权普遍没落、资产阶级民主蓬勃推进之时,普鲁士王权反而扩大到德意志。这主要源于当时的德国A.专制王权的高度强化B.中央集权的严重削弱C.国民教育的发展滞后D.统一道路的特殊方式【解析】D本题考查德意志国家的统一,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德国的统一是普鲁士以王朝战争手段完成的,使得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君主立宪国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故D项统一道路的特殊方式符合题意。14.英国工业增长率从182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3%~4%,到1890年降为1%;工业投资也从1850年的7.5%,降为1914年的4.5%。这说明A.资金短缺限制发展的现实性B.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C.发挥人才激励机制的必要性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重要性【解析】B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信息英国的工业增长率到1890年降为1%,工业投资1914年降为4.5%,联系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更新设备,使英国失去了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15.1961年,约翰·肯尼迪成立了“国家和平队”,作为“软实力”服务美国利益,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其他国家开展英语教学和卫生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据此推知A.“国家和平队”提高了英语教学水平B.美国政府借文化外交渗透冷战思维C.“国家和平队”推介了西方先进文化D.美国政府旨在由此扩大国际影响力【解析】B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首先依据题干“1961年”,时空定位二战后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服务美国利益”可知,肯尼迪的“国家和平队”其实质\n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通过援助、文化交流等手段,设法削弱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的合作并尽可能使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其渗透冷战思维的表现,故B项符合题意。16.有观点认为,进入21世纪,西欧、北美仍将是人类文明中心。与此同时,亚洲的日本、四小龙、东盟各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这可以说明A.世界文明中心将出现多元化格局B.经济水平成为文明程度先决条件C.改革开放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合作D.地理位置优势影响文明中心形成【解析】A本题考查当今的世界格局,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西欧、北美仍将是人类文明中心”“亚洲的日本、四小龙、东盟各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联系所学,当今世界上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世界文明中心将出现多元化格局的表述符合题意,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文明程度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C项与材料主体不一致,材料体现的是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并非体现改革开放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合作的信息,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地理位置的优劣问题,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图2徐悲鸿大型国画《愚公移山》(局部)画作创作于1940年,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的一个寓言,画家在处理这个故事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材料二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摘自毛泽东致七大闭幕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徐悲鸿和毛泽东借用《愚公移山》典故的缘由,并简述《愚公移山》这则故事的时代价值。【解析】本题以《愚公移山》的典故创设情境,要求考生分别说明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国画的缘由和毛泽东在七大闭幕词中借用《愚公移山》典故的缘由,并根据缘由的分析,进一步去理解《愚公移山》故事蕴含的时代价值。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答案】缘由:1940年正值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徐悲鸿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n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抗战胜利。中共七大召开之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毛泽东借《愚公移山》来阐述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艰巨性。价值:《愚公移山》阐述了“人定胜天”和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战斗精神;“愚公精神”符合中华民族崇尚的勤劳、坚韧、顽强、勇敢的民族精神;“愚公精神”赋予正能量,对提升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微观性构成的内部载体上,“光荣革命”以立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主权,确立了议会主权。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剥夺了国王唯一尚存的行政权。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主要由保守党和自由党把持,轮流执政。政治体制的产生发展和变革,背后有独特的政治文化,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英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存在,俨然演化成为了一种国家理念的存在,与其民族、传统和思想浑然一体。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该国居民形成了审慎、害怕变革、崇尚改良的岛国心态,塑造了人们安于现状、乐于遵循、服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生活态度。在英国,社会各阶级价值取向都向上流社会看齐,并逐渐养成绅士风度的国民性格。——摘编自王哲媛《影响英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文化因素概述》材料二完成民族国家构建然后开始民主化的进程,反映了政治发展的一般逻辑,西方早发现代化国家历史上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新中国的成立,让传统的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现代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与执政、动员与整合能力,是我国现代化和民主化得以稳步推进的前提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莫里斯·梅斯纳说: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解决了过去日趋严重的、长达一世纪之久的混乱。被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国,正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则断言:中国模式,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厦门中学生助手摘编自胡伟《新中国的政治发展:成就、途径和道路》(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架构,并说明影响英国政治体制的文化内核。(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政治制度相比,新中国在制度体系上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其原因,简述“中国模式”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11分)【解析】(1)本小题为归纳类试题,属常规设问方式,考查的关键能力是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读材料可知,材料的前半部分阐述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架构,后半部分则阐释了英国政治体制形成的历史与现实的因素。依据材料,考生可逐句提取有效信息进行作答。“否定了君主主权,确立了议会主权”→君主立宪制政体,议会主权;“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首相”→责任内阁制;“保守党和自由党把持,轮流执政”→两党政治。“英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存在,俨然演化成为了一种国家理念的存在,与其民族、\n传统和思想浑然一体。”→国家观念与民族传统的高度融合;“形成了审慎、害怕变革、崇尚改良的岛国心态”→保守主义价值观;“逐渐养成绅士风度的国民性格”→绅士风度的国民精神与国民性格。(1)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制度体系与英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属于比较类试题的常规设问方式,并要求考生分析原因和简述中国民主政治的意义。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考查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答案】(1)架构:君主立宪制政体,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两党政治。内核:国家观念与民族传统的高度融合;保守主义价值观;绅士风度的国民精神与国民性格。(2)区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党内民主。原因:中国特殊国情;中国共产党的超强能力;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统一多民族的传统。意义:保障我国现代化和民主化的稳步推进;凝聚民族意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丰富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3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目录(部分)世界史·古代卷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第五章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六章古代世界的强盛时期第一节罗马的王政时代第五节罗马帝国的繁荣第十章西欧和拜占廷封建社会第十五章中国的封建社会第四节中古世界的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世界史·近代卷第一章1500年的世界(上)第一节两个相对孤立的早期文明第二章1500年的世界(下)第二节意大利文艺复兴第三节向海洋进发第三章欧洲的转型第四章受到冲击的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第七章启蒙时代第八章大西洋革命第九章工业革命第十章欧洲:民主与民族的胜利第十二章亚洲:危机与改革世界史·现代卷第一章20世纪初的世界第二节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第五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第六章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二三十年代的苏联第八章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史·当代卷第二章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三章战后至5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第四章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五章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第七章从经济繁荣到低速发展的西方国家第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变动第十章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第十一章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第十三章世纪更替、千年交接的世界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n表3是中国学者吴于廑、齐世荣编写的《世界史》部分目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其编写体系的特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拟定论题,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突出考查考生面对新的问题情境和开放性的设问所呈现的历史学科能力、方法与思维特质,尤其是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凸显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综合性、创新性等考查要求。从学科素养的角度看,全面考查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本题侧重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试题以中国著名的历史学者吴于廑、齐世荣编写的《世界史》部分目录为主题,考查史书编写体系的特点,考查考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本题解题,可运用唯物史观,从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阶段发展的角度,也可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结合目录内容进行论述。【示例】论题:《世界史》编写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五种生产方式进化原则进行编写。如,《世界史》的“古代卷”主要是叙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三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近代卷”以1500年的世界为开端,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而“现代卷”则是以20世纪初的世界作为一个新的时期。同时,它把主要国家、民族按照五种生产方式,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斗争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强调了革命变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些都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综上所述,《世界史》编撰体系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来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演变的规律和趋向。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张骞传说”起源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伟大壮举,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中国优秀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根据《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张骞出关志》,对张骞的故事进行猜测、演绎、流传。张骞的传说主要有青少年时代的《培育黑米的故事》,出使西域时期的《持节不失》《张骞与女儿国王》《开发西南夷》等。张骞去世以后,民间不仅建庙宇祭祀,而且通过《红鲤鱼穴》《野鹤道人》《张骞成佛》等故事,幻化出人们理想中的张骞形象。这些故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精神价值。——厦门中学生助手摘编自邹近《张骞传说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传说”的文化特征。(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骞为世人所敬仰推崇的精神品质。(6分)【解析】本题考查张骞传说,借助典型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材料信息完整,一方面考查考生理解、归纳、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考查考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论证历史\n事物的能力,考查考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素养。通读材料,逐句提取有效信息“是中国优秀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张骞出关志》,对张骞的故事进行猜测、演绎、流传。”→据史籍演绎、民间文学;“传说主要有青少年时代的《培育黑米的故事》,出使西域时期的《持节不失》《张骞与女儿国王》《开发西南夷》等。”→系列化、群众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幻化出人们理想中的张骞形象”→生活气息、神话色彩。第2个设问考查张骞的精神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爱国、气节、意志等角度综合分析。【答案】(1)据史籍演绎、民间文学;源远流长;系列化、群众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生活气息、神话色彩。(2)凿空万里的顽强意志;报效国家的赤诚情怀;矢志不渝的高尚气节;重义守信的人格魅力;努力进取的生活态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5-25 10:53:24 页数:10
价格:¥3 大小:201.2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