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19课 辛亥革命-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助力历史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 辛亥革命-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助力历史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43
2
/43
3
/43
4
/43
剩余3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世纪的中国,百年历史,三大伟人,三次巨变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9课辛亥革命学习要求: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探讨三民主义的意义与局限。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狭义:指发生在1911年的武昌首义。*广义: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全过程。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民族危机2、清政府自救运动3、资本主义发展4、革命党的准备5、四川保路运动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慈禧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北京。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1901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9月7日,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1、民族危机日俄战争争夺东北,清政府中立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自救运动(1)清末新政(1901—1911)A、目的:挽救统治危机,抑制革命B、内容:政治:更定官制,裁军机处(新设立或改名称的机构有外务部、商务部、民政部、资政院等)经济:奖励实业,设立商部。教育: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军事: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法律:颁《大清新刑律》,仿西方体例,刑分主刑从刑,刑民分开。留学生——新式知识分子新军——清政府掘墓人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C、影响①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改革失败,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统治危机 (2)预备立宪(1906—1911)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了遏制革命,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一、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八、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A、过程 1911责任内阁总理大臣是庆亲王奕劻,13个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政权依旧由满族人掌握,尤其是皇族掌握,未能实现真正的民主。B、影响:汉官离心,立宪派失望,转而支持革命,革命派愈加壮大。 3、资本主义发展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革命党的准备(1)思想:革命思想的传播“量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是岂非煌煌上谕之言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割我同胞之土地,抢我同胞之财产,以买其一家一姓五百万家奴一日之安逸,此割台湾、胶州之本心,所以感发五中矣。咄咄怪事,我同胞看者!我同胞听者!——邹容的《革命军》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PK*内容:主要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作用:经过激烈论战,更多的人开始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 (2)组织: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时间名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留学生和学界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1906年日知社学界和新军刘静庵 团体: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所组成的集体(组织松散、区域性)。政党:代表某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实现其政治主张而以执掌或参与政权为主要目标开展行动的政治组织(阶级性、统一领导、纲领、全国性)。 *同盟会成立——阅读教材,找出下列信息*概况时间地点纲领机关报性质日本东京1905.8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宣言》(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巳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四)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於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前提保障核心推翻清政府统治(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解决土地问题(社会革命)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 *三民主义——评价A、进步性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成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局限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把地主阶级当作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军事: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孙中山.黄兴 黄花岗起义林觉民喻培伦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 甲午战争之后,国人民智渐开,国人渐渐明白铁路有很多的好处,而清廷则看到了铁路在国防上的战略意义。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便掀起了建设铁路的高潮。20世纪初,四川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主权,由四川省留日学生首倡,经四川总督锡良奏请,1904年在成都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第二年改为官商合办,1907年改为商办有限公司。采取"田亩加赋",抽收"租股"为主的集股方式,自办川汉铁路。*革命的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政策规定:1911年前所有集股商办的干线,由国家收回。旋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总额为六百万英镑,公开出卖川汉、粤汉铁路修筑权。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造成武昌空虚,为辛亥革命首役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目标:要求收回清政府出卖的铁路主权 *小结——辛亥革命的背景:①政治:a、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清政府改革失败(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②经济、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革命党的准备:成立政党、宣传革命、发动起义a、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b、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c、军事: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④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造成武昌空虚,湖北兵力空虚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开始2、发展3、高潮4、失败(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清朝灭亡 1、开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兵力空虚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湖北新军时机:主力:结果:问题:革命危机——旧势力投机黎元洪 ——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2、发展湖北军政府成立后,湖南、陕西、江西、云南、上海、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广东、山东、四川等15省份宣布独立。北京≠推翻 3、高潮(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时间:临时总统:国旗:国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南京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2)清朝灭亡——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统退位清亡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孙中山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第三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a、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b、第二章体现了民主思想的哪些观念?c、第三、四、五、六章体现了什么原则?d、据以上材料分析《临时约法》的性质。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平等、自由(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君主专制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及“人治”观念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平等自由、民族平等、责任内阁制A、时间:B、制定目的:C、宪法原则:D、评价:1912.3.11a、维护共和制度(根)b、限制袁世凯权力(直)(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阿Q正传》·革命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从这段话中,你认为革命潜伏着什么样的危机?旧官僚投机革命 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革命党人军事进攻政治讹诈任命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施压支持立宪派旧官僚4、革命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原因(条件):①帝国主义的扶持②立宪派、旧官僚的支持③革命派的妥协退让④自身的政治、军事影响 民国中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讨论:A: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革命后社会发生很大变化。B:有些学生崇拜的仍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C: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呢?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A: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传统仍有影响。C: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1: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据1912年3月5日《时报》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 材料2: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吴玉章文集》材料3: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尾82750马力,约增加一倍。——《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材料4:正如参加过中国同盟会的董必武所说:“辛亥革命……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它“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三、革命之思——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材料5: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同盟会,早已处于十分涣散的状态,内部“意见不相统属,议论歧为万途”起不了领导革命的作用——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49)》未能发动广大民众,群众基础薄弱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材料十三:民国二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戴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戴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范小芳等《戴季陶传》 ①政治a、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b、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②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③思想:建立了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④社会: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辛亥革命——评价(1)积极方面 三、革命之思——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③未能发动广大民众(2)局限性 谢谢观看!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助力历史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助力历史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助力历史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助力历史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助力历史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助力历史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助力历史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8-03 22:51:01
页数:43
价格:¥3
大小:4.57 MB
文章作者:王贵娥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