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助力历史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5

2/45

3/45

4/45

剩余4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代*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习要求: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阅读与思考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中国在原始社会有哪些历史遗存?3、新旧石器时代的人们生活状态是怎样的?2、早期人类遗址分布有何特点? 指的是考古学文化,专指能够在考古学遗存中观察到的、存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并具有一定特征的共同体。单独一种器物或孤立一个遗址是无法构成一个考古学文化的。——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文化遗存”1、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在原始社会有哪些历史遗存? 时间古人类/文化遗存生产力水平社会组织形态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长江)旧石器时代。渔猎、采集、用火原始人群距今约70至20万年北京人母系氏族社会共同劳动、成果共享距今约1万年1万多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距今约7千至5千年仰韶文化(黄河)彩陶、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彩陶、种粟河姆渡文化(长江)种水稻、养蚕缫丝距今约5千年龙山文化(陶寺)(黄河)新石器时代晚期“蛋壳陶”、玉器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有祭坛、神庙红山文化(牛梁河)(辽河)玉器良渚文化(长江)玉器 2、看图思考:早期人类遗址分布有何特点? 中原文化处于中心,其周围环绕的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甘青文化区、长江中游区、江浙文化区。六大文化区的交汇融合,使整个黄河中游和下游地区特别是中原文化区成为孕育华夏文明的主要中心区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凝聚核心——汉族的出现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根基。——严文明参考答案提示:江河附近、平原地带、遍布南北、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3、新旧石器时代的人们生活状态是怎样的?(1)旧石器时代①使用打制石器②过着群居生活③采集和渔猎④会使用火 (2)新石器时代①使用磨制石器②原始农业(刀耕火种)⑥大量使用陶器④养蚕缫丝⑤定居生活③饲养家畜 文明:社会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其出现的标志有:聚落中心的形成、阶级、等级制度的出现、世袭权力的产生、大型公共工程的兴建等。国家: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其形成的标志是:阶级的存在、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概念辨析: 生产力进步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出现上层:掌握公共权力下层:被统治政府、军队(内部阶级分化与外部战争)、祭坛(神权)国家*国家如何产生? 中华文明的起源元谋人北京人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20万年距今约7000~5000年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代表性遗址生产生活社会关系①使用打制石器②过着群居生活③采集和渔猎④会使用火①使用磨制石器②定居生活③原始农业、家畜饲养、养蚕缫丝④使用陶器、玉器⑤出现祭坛、神庙生产力进步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晚期)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晚期)共同劳动,成果共享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公共权力、部落战争——国家(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生产关系变化(多元性) 最早的国家——夏——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从第二期开始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宫城。宫城方正规矩,有中轴线规划。其中一号宫殿有面积近达一万平方米的夯土底座。中心大殿前有广庭,四周有回廊。整个宫殿建筑群壮观、庄严,具备了后世宫廷的规模特征,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墓葬等级分化严重,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丰富,有铜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框架,如国君、官吏、部门、赋税、刑法、军队的一套国家机器。 二、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传说“炎黄子孙”与“禅让制”2、“万邦”时代具备国家的初始状态5、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青铜铭文3、夏朝4、商朝内外服制,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甲骨文。王位世袭。聚族而居,直接与间接统治结合。 *夯实基础王国政治经济文化夏(约前2070—约前1600)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有中央机构和官职,聚族而居,间接统治。农业为主《夏小正》商(约前1600—前1046)国家机构更完善,内外服制,重视祭祀和占卜。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使用木、石、骨、蚌等工具,青铜农具少。实行井田制。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甲骨文,有文字记载的信史,青铜器与铭文西周(前1046—前771)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青铜器与铭文 1、三皇五帝传说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伏羲、女娲、神农(多种说法)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神话反映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历史事实。 2、“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具备国家的初始状态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关于夏的由来还有多种说法。 3、夏朝(1)兴亡: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夏的最后一位王桀,于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灭(2)国家管理: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公天下家天下)夏启 (3)禅让制、世袭制*禅让制: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权力交接以禅让方式实现的制度【标准:贤与能】*世袭制: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标准:父系血缘关系】思考: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1)概况: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2)管理制度:4、商朝中央:实行王位世袭制;设相、卿士等协助掌管政务地方:内外服制度*内服:商王直接控制得王畿之地;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封侯、伯:臣服商王、定期纳贡、奉命征讨)*内外服关系:(松散性、独立性)①存在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②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③方国的向背影响商朝的兴衰 卜辞记载战争的史实相当多,卜问内容包括战事的时间、地点、将领、吉凶祸福等。此甲骨记载有二类不同的内容。一段为殷(商)王将征伐,卜问哪位将领合适。另外一段记录殷王牙齿有病,卜问是否来自祖先作祟,能否痊愈。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3)商朝王权的特点?商朝统治者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4)文化遗产: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由传说到信史: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手工业——青铜器四羊方尊——商晚期的贮酒器河南博物院妇好鸮尊 牧野之战商朝:前1600—前1046周朝:前1046—前221 5.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西周灭亡周武王姬发 (1)分封制(封邦建国)*关于封建社会的不同定义?*马克思主义学者:一种社会形态,地主阶级是社会的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的社会。*西方及台湾学者:一种国家管理制度,最高统治者通过授爵、分封领地实现对地方的统治。 周异姓功臣贵族姜尚(齐)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周公子伯禽(鲁)召公(燕)成王弟(晋)尧后代(蓟)舜后代(陈)商后代(宋)A、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疆域B、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C、诸侯的义务与权利*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等 成王弟叔虞封国殷商贵族微子启封国周公长子封国功臣吕尚封国周王室贵族召公奭封国武王弟康叔封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 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得田而耕,缴税、服役天子管辖国邑管辖食邑服务,食禄公侯伯子男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奴隶D、分封制的特点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为主横向: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利,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纵向: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 积极:有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巩固王权、加强统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局限:地方有较大独立性,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E、分封制的影响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当然由我来继承。 (2)宗法制*来源: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宗”:指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A、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周天子周天子周天子周天子周天子周天子诸侯诸侯诸侯诸侯诸侯卿卿卿卿士士士庶人庶人嫡长子庶子庶子庶子庶子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子B、核心:嫡长子继承制C、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④形成森严的等级社会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①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②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为宗法制提供制度保障。 *保证了(西周)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凝聚了宗族,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稳定了统治。*保障分封制的推行*是中国宗法观念的源头,对后世影响深远D、评价:→宗法制的后世影响(1)利:忠孝观念深入人心;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等美德;“家”“国”不分观念等等(2)弊:道德专制(家长制作风)、男尊女卑、等级观念、任人唯亲等现象不利于民主法治发展 (3)礼乐制礼可以区分贵贱等级,乐可以使“人”互相敬和。礼、乐的结合不仅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也保证了社会的和谐,更能有效地统治人民。所以,“礼”是“乐”的内容,“乐”是“礼”的表现。*礼:是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以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往的礼节仪式。*乐:是与礼相应的乐舞,配合着礼的进行。 A、目的:B、内容:C、春秋战国:“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史记》卷23《礼书》维护分封制及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社会生活的各种规则和仪式礼崩乐坏聘礼朝礼飨礼射礼祭礼丧礼婚礼冠礼八礼 *问题探讨: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反映,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分封制宗法制血缘纽带(里)政治表现(表)礼乐制度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家国一体,互为表里 *商周农业:①主要生产部门②生产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具*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a.内容:——土地公有制b.原因: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4)井田制B、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C、发展历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A、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②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③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5)手工业:技艺(精)数量(多)种类(全)工艺(美)造型(奇)酒器和尊乐器编钟 小结: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①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③中央权力逐渐加强,但尚未实现集权政治(从内外服到分封)④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①农具粗糙;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②青铜铸造发达(大量青铜器)①成熟文字(甲骨文、金文)②礼乐文化③逐渐形成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文化、炎黄子孙)(1)政治:(2)经济:(3)文化: 谢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8-03 22:30:01 页数:45
价格:¥3 大小:4.60 M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