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助力历史教学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5

2/45

3/45

4/45

剩余4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学习要求:1、了解辽、西夏、金相关制度建设,探究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元朝地方治理和制度建设,认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一、辽朝的统治(916-1125)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1、起源 2、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材料二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余靖《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学思之窗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南、北面官制度(1)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2)作用:①缓和了民族矛盾,加快了民族交融,稳定了契丹族的统治②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治理汉人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南面,称南面官,其设置按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制,官吏亦多用汉人。治理契丹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北面,称北面官,官员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地位较南面官高,管理宫帐、部族、属国之事。南北面官制有利于皇帝集权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官吏来源负责区域中央机构地方官制北面官契丹人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北南枢密院(行政)北南枢密院中丞司(检查)北南宰相府沿用部族制南面官汉人为主,也有契丹人但穿汉服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翰林院(仿唐制)仿唐州县制 4、四时捺钵*"捺钵",意为辽帝的行营,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辽帝在一年之中所从事的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等活动。居处无常,"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四时转徙。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不同时期四时捺钵的地区也有所变化。四时捺钵主要地点时间活动内容春捺钵长春州鱼儿泺正月上旬捕鹅、钩鱼夏捺钵永安山炭山4月上旬——7月中旬避暑、议政秋捺钵庆州伏虎林7月中旬入山射鹿冬捺钵永州广平淀10月以后避寒、议政、猎虎 古代西北族群,属西羌族的一支,也称"党项羌"。羌族的主干发源于"赐支"或"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党项族 二、西夏的统治(1038-1227)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1、建国 2、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西夏书事》记载,蕃官还有昂聂、昂星、谟个、阿尼、芭良、鼎利、春约、映吴、广乐、丁弩等称谓。蕃号汉号乌珠皇帝乌尼太后宁令大王谟宁令诸王祖祖儒大首领枢铭副首领 3、对外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三、金朝的统治(1115-1234)1、起源——女真族*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入主中原对峙: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对峙局面。 3、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思考:金朝的统治者为什么要将都城从上京迁至中都?①统治范围扩大,上京居东北,不便于统治。②便于版图扩展,强化防务。③中都自然环境优于上京地区。④统治者崇尚中原文化,中都靠近中原地区,有助于吸收汉文化…… 4、猛安谋克制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的制度。“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金史·兵志》军事单位基层制度性质: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效果: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村落兵团 5、鼎盛——大定之治指金国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短暂的稳定繁荣的局面,获得了"北国小尧舜"的称呼。对内励精图治,革除弊政。任人为贤,重用汉族知识分子,采用汉制,兴文学。积极发展经济,修水利,发展手工业,促进生产,颁发"免奴为良"的诏令,崇尚节俭、减土木、禁馈献、抑佛教。对外停止侵宋战争,主动和宋朝议和,宋、金双方休战了约三十年。 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6、衰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建立大蒙古国。当时蒙古对金朝保持严重的敌意,有意脱离金朝控制,成吉思汗先攻打西夏以拆散金夏同盟,避免在伐金时被其牵制。当时西夏向金朝求援,金帝完颜永济以邻国遭攻打为乐而坐视不救,最后西夏向蒙古臣服,并且转为附蒙伐金。消除后顾之忧后,成吉思汗于1210年与金朝断交。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或“永不熄灭的火”,别称:“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蒙古”等。*蒙古族 四、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一)蒙古崛起(二)元朝的建立1、建都定号1、统一草原2、征服四方2、灭宋3、巩固统一 (一)蒙古崛起1、统一草原2、征服四方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政权,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地区。①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②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影响 1206年统一蒙古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朝收复吐蕃兼并云南远征亚欧 (二)元朝的建立1、建都定号(1)定都: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2)建立: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1294),托雷第四子,蒙哥弟,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76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2、灭宋1246年招降1279年最后统一 3、巩固统一(1)中央:中书一省制(一省二院制)中书省(行政)御史台(监察)枢密院(军事)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①中书省——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②枢密院——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③御史台——监察事务相权反弹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山东、山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腹里)。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由中书省派省臣到各地方行省执政。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A、目的①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统治②改变宋以来地方上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①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②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B、评价 行省皆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九一《百官志七》*思考:行省权力极大,是否有分裂割据的可能?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行省权力受制于中央且尚未完全集中 C、山川形便(传统)犬牙交错(元朝)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进而划分行政区域。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划分的重要原则之一。利:能够使行政区划与经济、文化区划一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弊:但是容易成为地方割据的有利条件。指打破山川地形特征,跨地理区域划分行政区域。行政区域往往地跨多个自然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经济特点、文化风俗差别较大。利:抑制地方势力,有利于防止分裂割据。弊:不利于地方内部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加行政管理难度。 唐——山川形便元朝——犬牙交错 以北制南 (4)驿传制度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急递铺 (3)边疆的管理②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①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③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地理志》 ①驿道: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北至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叶尼塞河上游,西南通西藏,南接越南、缅甸。②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分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路又有马站、牛站、车站、轿站、步站之分。蒙古地区的驿站设通政院管理,中原地区的驿站则归兵部掌管。③急递铺:元代官方邮递系统,负责传递文书。 五、元朝的民族关系1、蒙古族和回回的形成蒙古各部落蒙古族阿拉伯人波斯人蒙古人汉人畏兀儿回回 辽人自称炎黄子孙,称自己为“中国”,同时也称宋朝为“中国”。金人进入中原以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宋也有承认金人占据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并引申金朝为中国。——赵永春《“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张帆 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对各民族进行民族分化,让先被征服地区的人比后被征服地区的人地位高一些,人为地制造民族等级。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如在法律上规定,蒙古、色目和汉人犯罪后,分属不同的机构审理,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只可向司法部门申诉。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打五十七下,赔付烧埋钱。 元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并不是一概而论,而是区别对待,一切以巩固统治为目的。元朝统治者对各族的上层都是优容有加,极力笼络联合,以使他们为蒙古政权忠实效劳。——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1)目的2、四等人制(2)实质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和统治地位是民族形式划分下的阶级压迫 (3)元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和成因①根据征服先后顺序以及投降与否给予征服民族不同的政治地位。②少数民族属于游牧文化,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农耕文文明,设置等级制度强调自身政治权利的优越感。③巩固统治、防范各族人民起义。……民族差别对待民族压迫色彩民族融合加强 *探讨: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①创新制度影响深远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元朝行省制度②发展生产开发边疆③学习汉制民族交融经过西夏的开发建设,今河西走廊和宁夏沿黄河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辽夏金元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加深民族交融。 1、据《辽史.刑法志》记载,契丹族原来只有习惯法,随着其控制区域的扩大,在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诏大臣定制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A.实行南、北面官制度B.保持契丹的民族风格C.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D.实行民族同化政策*小试牛刀A 2、《金史》中记载:“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B.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D.开始推行内阁制度B 3、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每经历一次全国性农民起义之后,新建王朝在总体上说来都比前一个王朝有所进步,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这可以用来说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A.造成了皇朝的易姓换代B.推动了王朝政策的调整C.推动了国家的重新统一D.建立了农民的革命政权B 谢谢观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8-03 22:48:01 页数:45
价格:¥3 大小:11.04 M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