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30讲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30讲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精选试题)一、单选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西方学者称之为“非殖民化”。认为英国的“殖民撤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是其明智的殖民主义政策的目标和结果。该观点A.抹杀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B.否定了西方殖民侵略的丑恶历史C.揭示了“非殖民化”的真实成因D.贬低了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该观点认为“非殖民化”是英国政府的殖民政策调整的结果。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促进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这些地区摆脱西方的殖民控制而独立。因此“非殖民化”不仅仅是西方国家政策调整的结果,还是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因此材料中的观点抹杀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A项正确;材料观点是在分析“非殖民化”的原因,没有体现出“否定了西方殖民侵略的丑恶历史”,排除B项;二战后出现的“非殖民化”的根本原因是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是在肯定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而非贬低,排除D项。故选A项。2.下图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统计内容1960年1980年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7.1%9.4%国民生产总值1861亿美元19118亿美元年人均收入138美元1003元工农业比重工业24.8%39.4%农业30.9%17.4%A.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受到冲击B.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C.民族独立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答案】C【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60年—1980年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年人均收入以及工业占比均在增长。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许多国家纷纷独立,推动了其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不能说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受到冲击”,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而且工业的比重不高,不能说明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排除B项;依据材料中的工业和农业比重可以看出经济结构并不合理,排除D项。故选C项。3.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随即伙同以色列发动入侵战争。在埃及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A.推动埃及建立君主立宪制B.宣告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C.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表明埃及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答案】D【解析】根据“在埃及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可得出埃及通过不懈的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D项正确;埃及建立的不是君主立宪,排除A项;埃及的独立不是非洲全部独立的标志,排除B项;不结盟兴起于1961年,排除C项。故选D项。4.如表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非洲国家坦桑尼亚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主题统计(部分)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64年前的主题1964年后的主题①英联邦与热带非洲②现代欧洲与英国和热带非洲③英帝国与英联邦①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前到现在②东非之外的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到现在A.二战后英国对殖民的反思B.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C.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D.构建国家认同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1964年,原为英国殖民地的坦桑尼亚获得独立;独立前,其中学历史注重讲授英国史,独立后则注重讲授非洲史,这适应了新兴民族国家构建国家认同的需要,D项正确;二战后英国对殖民的反思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20世纪九十年代非洲最后一块殖民的解放,标志着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5.如图所示,是某学者的著作中一个章节里的子目录。据此判断,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的是A.第三世界现代化建设的浪潮B.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兴起C.世界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爆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印度尼西亚独立风云”“缅甸的新生”“西亚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以色列的诞生”“印支三国的浴血奋战”体现的是二战后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而不是现代化建设的浪潮,排除A项;材料中的内容反映的是二战后的民族独立,B项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涉及亚洲地区,而不是整个世界,排除C项。故选D项。6.1956年10月,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苏伊士运河战争。11月,印度驻联合国代表向与会各国强调埃及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正在受到武装的强邻和强大国家们的霸占,“印度视此为联合国宪章制造的一个笑柄”。同月,联合国紧急会议以59:5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亚非19国的提案,要求立即停火,英法被迫接受。这表明A.不结盟运动取得了较大成果B.美苏两国冷战对抗态势加剧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D.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印度的态度、埃及的经历,以及亚非19国提案的通过,可知第三世界的力量逐渐增强,故D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题干时间为1956年,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苏两国的冷战对抗态势,排除B项;题干主要涉及的是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关系,不是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关系,而且不能确定是否属于“开始分化”,排除C项。7.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大洲。非洲各殖民地赢得独立时,境内大都存在上百甚至数百个少数民族,如坦桑尼亚有120个民族,尼日利亚有250个民族,甚至国土只有47.5万平方公里的喀麦隆竟也有100多个民族。与这一状况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A.二战后非洲独立国家数量众多B.欧洲殖民者对非洲腹地的探险C.宗主国任意划定殖民地的边界D.非洲人民坚持联合反帝的策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国家很多是按照原始的居住部落来划分,但是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国家掠夺黑人,打破了原有的民族界限,任意划定殖民地的边界,造成了一个国家境内大都存在上百甚至数百个少数民族,C项正确;A项是非洲国家独立的情况,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欧洲殖民者对非洲腹地的探险是掠夺材料和贩卖黑人,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1960年起,法国先后与十二个原属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国家签订了涉及外交、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合作”协定,如外交上经常互通情况和磋商;法国允诺向缔约对方提供经济援助;应缔约国政府邀请进行军事干预;承诺对组建当地军队、警察提供顾问和装备等。这种合作①延缓了非洲国家独立的进程     ②以新形式维护传统殖民利益③冲击了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     ④反映了非洲国家的现实需求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原属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国家在独立之后仍与法国签订协约,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与法国保持着密切关系。此时非洲国家已经实现独立,排除①,这种协作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法国在原有殖民地国家的利益,也体现了非洲国家在独立后可能在某些领域出现困难,需要与法国“合作”,②④正确,这一合作过程无法冲击当时的冷战格局,排除③。因此,②④正确,D项正确;①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9.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各洲比例的变化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时代背景是A.美苏冷战渐趋激烈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C.殖民体系走向崩溃D.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答案】C【解析】图中的数据表明了联合国成员国在1965-1975年中数量增加的幅度变大,其中以非洲国家数量增多为主,由于非洲国家多是发展中或不发达国家,表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不断增加,是二战后殖民体系走向崩溃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美苏冷战无关,排除A;苏联解体发生于1991年,排除B;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10.19世纪,美国开始对拉美地区进行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对拉美国家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20世纪90年代,美国又宣布与拉美国家建立“新的经济伙伴关系”。这种变化反映了A.国际形势影响外交政策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C.拉美地区国际地位提高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答案】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从19世纪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拉美地区的外交政策不断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与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说明国际形势影响外交政策,故选A;材料主要体现了美国对拉美地区的外交政策,和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变化以及拉美地区的国际地位无关,排除BC;材料反映的不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排除D。11.1952年,第七届联大通过了《关于人民与民族的自决权的决议》,明确指出:人民与民族应先享有自决权。1960年,第十五届联大又通过了《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声明:使人民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的这一情况,否定了基本人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这A.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B.加速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C.改变了国际社会的政治结构D.形成了世界格局的多极趋势【答案】C【解析】据材料“1952年,第七届联大通过了《关于人民与民族的自决权的决议》,明确指出:人民与民族应先享有自决权。1960年,第十五届联大又通过了《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可知,该决议及宣言出台是因为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改变了国际社会的政治结构,C正确;据材料该决议及宣言出台是因为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有利于推动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加速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但A、B不是材料主旨;据材料该决议及宣言出台是因为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趋势,D表述不准确。12.二战后,拉美国家受美国影响,普遍加入泛美体系,与美国形成结盟关系:进入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与美国贸易纠纷不断,进而扩大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这一变化说明拉美国家A.开启了区域一体化潮流B.摒弃了冷战思维C.追求外交与经贸的自主D.摆脱了美国控制【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进入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与美国贸易纠纷不断,进而扩大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可以看出拉美国家正逐步追求外交与经贸的自主,C项正确;“开启”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冷战思维,排除B项;“摆脱了”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3.南南合作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七十七国集团、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阵地,但是由于国际发展合作话语权一直受西方主导,南南合作在其后的30多年中进展缓慢,直到以中国为首的南方国家崛起,南南合作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开始进入新南南合作阶段。材料反映A.南南合作极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B.中国是南南合作的绝对主导力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国际经济新秩序阻碍了全球治理D.国际经济格局变化推动南南合作【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南南合作从“进展缓慢”到“进入新南南合作阶段”的变化,原因是“以中国为首的南方国家崛起”,从而改变了原来的国际经济格局,故选D;材料关注南南合作,没有直接体现全球化,也没有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故不选A;B项和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4.1968年,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等国发起成立了“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通过相互支持,统一行动,逐步赢得了同西方石油公司协商决定原油标价和石油税率的权利,提高了自己的石油收入。“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和行动A.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B.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内部的一体化C.冲击了传统的国际经济秩序D.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成员国的统一行动,逐步赢得了同西方石油公司协商决定原油标价和石油税率的权利,这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利益,冲击了传统欧美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殖民体系,排除A项;阿拉伯石油输出国是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反对西方石油公司的垄断和剥削而建立的组织,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不结盟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15.1964年77国集团发表声明,表示要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确定共同目标和制定联合的行动计划,在有关国际经济一切重大问题的南北谈判中,增强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谈判能力。据此可知这一组织A.推动经济全球化B.主张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C.冲击了两极格局D.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7国集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组织,主要是为了反对发达国家控制的经济旧秩序,建立经济新秩序,D项正确;材料与推动经济全球化及冲击两极格局无关,排除AC项;77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B项。故选D项。16.1955年,亚非29国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非洲国家统一组织、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安第斯条约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先后形成。这表明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B.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C.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世界一极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了以亚非拉独立国家为主体组成的一系列地区性、洲际性和国际性的组织,这一状况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崛起,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B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冷战期间是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不是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世界一极,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17.亚洲的民族解放与发展材料一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提拉克提出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与英国殖民者进行坚决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对提拉克的迫害举行了政治总罢工。1896-1897年,菲律宾人民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1899-1902年,又开展抗美卫国战争。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以及打碎封建大庄园、平均分配土地等口号。在此期间,华侨投身革命,与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菲律宾革命者也支持中国革命,赠款10万元给孙中山作为革命活动经费,并派革命志士到中国参加反清起义的准备。20世纪初,中国革命家章太炎在《民报》上转载印度报刊中印度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文章,支持印度人民的革命斗争。章太炎联合印度、缅甸、菲律宾、朝鲜等国的革命者,成立“亚洲和亲会”。“亚洲和亲会”章程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材料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政府制定“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战略;1979年,实行工业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工艺、高附加值、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新兴工业企业。韩国1964年,提出“出口第一主义”“贸易立国”等口号,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20世纪80年代,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马来西亚20世纪60年代,中央政府用政策刺激经济发展;70年代,实施新经济政策,从对采矿和农业的依赖转向制造业,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并以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沙特阿拉伯20世纪60年代,政府通过立法和国有化措施,推进石油经济民族主义;80年代,石油权益实现国有化。国家利用对外合资经营、重视科研教育及鼓励私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综合进步,最终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1)归纳材料一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对20世纪60至80年代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原因做出解释。(要求:请选择其经济发展原因的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特点: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本国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例如,印度的国大党提出自治,号召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菲律宾革命不仅是反对殖民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是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运动等;第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群众的民族,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广泛参与民族解放运动,例如,印度孟买,十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菲律宾革命等;第三,亚洲国家之间的民族解放运动相互支持并进行联合尝试,例如,中国革命者援助菲律宾、越南的革命,印度、缅甸、朝鲜等国的革命者,组建了“亚洲和亲会”等。(2)角度一:民族国家独立。实现民族独立,是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政治前提,二战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摆脱了西方殖民者的统治,建立了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经济才得到自主发展。角度二:政府政策因素。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政府依据国情进行政策调整,或在政府主导下探索适合本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如新加坡、韩国等,依据国情发展外向型经济,马来西亚利用国家政策刺激经济发展,沙特阿拉伯发展石油经济,这些国家均因政府政策的推动,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利用自身经济资源优势。角度四:科学技术条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亚洲新兴民族国家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如新加坡、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立了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产业推动经济迅展,随着科技进步,到80年代,两国均进行技术革新,逐步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角度四:传统文化创新。亚洲许多新兴民族国家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本土特色的新文化。新加坡、韩国都都注意弘扬儒家传统文化,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凝聚民族向心力,有助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到80年代,亚洲新兴民族国家通过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解析】(1)特点和说明:首先,根据材料一中“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以及打碎封建大庄园、平均分配土地等口号”等信息可知,亚洲觉醒是本国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随后用国大党和菲律宾革命的相关资料说明,不仅是反对殖民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是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运动等;第二,根据“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对提拉克的迫害举行了政治总罢工”“1896-1897年,菲律宾人民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1899-1902年,又开展抗美卫国战争”,在得出当时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群众的民族,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广泛参与民族解放运动这一特点后,用孟买十万大罢工和人民群众参与菲律宾革命等说明;根据材料一中“华侨投身革命,与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菲律宾革命者也支持中国革命”“章太炎在《民报》上转载印度报刊中印度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文章,支持印度人民的革命斗争”“章太炎联合印度、缅甸、菲律宾、朝鲜等国的革命者,成立‘亚洲和亲会’”等,可得出亚洲国家之间的民族解放运动相互支持并进行联合尝试的特点,然后用相关信息加以说明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角度和说明:首先按照题意,阅读材料二,根据“(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政府制定‘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战略,1979年,实行工业技术升级”“(韩国)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20世纪80年代,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用政策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60年代,(沙特阿拉伯)政府通过立法和国有化措施,推进石油经济民族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环境、政府政策、科学革命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分析可得出的角度,有民族国家独立、政府政策、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创新等;然后,联系所学知识,综合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选取相关史实和信息,选择三个角度分别分析、说明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如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为例,需要说明民族独立对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用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等依据国情制定并调整本国经济现代化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的例子,说明政府政策因素对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用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弘扬儒家传统文化的做法,说明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助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后总结、提升认识,说明20世纪60到80年代,亚洲新兴民族国家通过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整个解题过程注意,须选用三个角度分析,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长期以来拉美各国形成了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所谓外向型经济模式。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导致发达工业国对拉美出口产品需求骤减,拉美经济陷入萧条。一些拉美国家开始在政策上重视民族经济。1949年,担任过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的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经济体系由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外围(发展中国家)构成,中心国家在国家交换中通过不平等、不公正的贸易条件,剥削生产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家。外围国家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这一理论为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摘编自李新《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心—外围”体系的历史演进》材料二  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起始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发展中国家要采取联合行动抵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1964年联合国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由此组成七十七国集团。为了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许多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还联合建立国际经济组织。1960年中东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并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石油作为武器与以色列及支持国展开斗争,使西方经济陷入混乱。——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心—外围”理论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经济危机对拉美经济的冲击;拉美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拉美民族主义的兴起;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亚非拉国家纷纷赢得民族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普雷维什的工作经历。(2)举措:召开国际会议;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西方作斗争。影响:有利于亚非拉国家巩固民族独立,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提高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解析】(1)根据“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导致发达工业国对拉美出口产品需求骤减,拉美经济陷入萧条”得出经济危机对拉美经济的冲击;根据“长期以来拉美各国形成了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所谓外向型经济模式。”得出拉美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根据所学可得出拉美民族主义的兴起;根据“该理论认为世界经济体系由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外围(发展中国家)构成,中心国家在国家交换中通过不平等、不公正的贸易条件,剥削生产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家。”得出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根据所学可得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亚非拉国家纷纷赢得民族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普雷维什的工作经历。(2)举措:根据“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起始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得出召开国际会议;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根据“为了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许多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还联合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得出建立国际经济组织;根据“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由此组成七十七国集团”得出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西方作斗争。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有利于亚非拉国家巩固民族独立,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提高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1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在世界所占份额(%)197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960-197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1976年人口生产总值商业服务出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6.264.683.94.36414社会主义国家31.319.07.85.01061第三世界国家石油出口国0.31.15.79.56691其他第三世界国家52.215.32.65.7538——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79年阅读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特点: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平衡性加剧。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出现“滞胀”局面,经济增速放缓;社会主义国家受到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且滞后;新兴石油出口国家迅速崛起;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等。【解析】特点:根据表格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人均数据及它们在世界中的占比等数据可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平衡性加剧。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出现“滞胀”局面,经济增速放缓;社会主义国家受到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且滞后;新兴石油出口国家迅速崛起;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20.印度支那之争“印度支那”一词源于音译文“Indochine”,表示位于印度与中国之间并受两国文化影响的区域,包括越老柬三国及缅甸、泰国、新加坡、槟城、马六甲等地,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式命名。16世纪初葡荷英法等国,相继到达缅甸等地,组织公司,要求通商。18世纪晚期英国企图诱迫缅甸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始终没有得逞,随即占领了槟榔屿、马六甲。19世纪早期占领新加坡,19世纪中后期通过三次英缅战争最终抢占缅甸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独立省。英法七年战争后,法国在此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63年抢占柬埔寨为保护国,中法战争后得到越南,逼迫泰国于1893年承认老挝为法国的保护国,取得了和英国人在西线相当的成果。至此,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越南、老挝、柬埔寨被合称为“法属印度支那”。19世纪中后期日本将“支那”由中性词变为贬义,不只简单为了侮辱中国,政治上也带有将本部从危机四伏的海岛搬至中央之国的不可明示的追求。国民政府推动使用“中南半岛”一词来指代这一地区。但随后印度支那战争——1946年至1954年越老東的抗法战争和1961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以及国际地理学、地质学领域对“印度支那”、“印支”命名的应用,使“印度支那”的称呼仍广泛使用。1815-1914年欧洲在东南亚的殖民情况示意图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印度支那”形成的历程及其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答案】历程:印度支那指东南亚地区,在近代以前,受印度和中国文化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东南亚地区因交通位置受到重视;西方列强纷纷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殖民活动;19世纪,因法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促使“印度支那”概念产生;19世纪中期,日本参与到列强争夺东南亚的活动中;二战后,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但印度支那的称呼仍广泛使用于国际地理学、地质学。时代特征:“印度支那”的形成,体现了近代西方殖民者对东南亚地区的侵略和掠夺;见证了东南亚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历史;反映出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以西方帝国主义为主导,东南亚等亚洲国家遭受不公平待遇,长期处于被支配地位。【解析】历程:根据材料中“印度支那”表示“印度与中国之间并受两国文化影响的区域,包括越老柬三国及缅甸、泰国、新加坡、槟城、马六甲等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支那即广大东南亚地区,在近代以前,受印度和中国文化影响;根据“16世纪初葡荷英法等国,相继到达缅甸等地,组织公司,要求通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东南亚地区因交通位置受西方各国重视;根据“18世纪晚期英国企图诱迫缅甸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始终没有得逞,随即占领了槟榔屿、马六甲。19世纪早期占领新加坡,19世纪中后期通过三次英缅战争最终抢占缅甸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独立省”可知,西方列强纷纷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殖民活动;根据“(法国在)中法战争后得到越南”“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越南、老挝、柬埔寨被合称为‘法属印度支那’”,法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促使“印度支那”概念产生;根据“19世纪中后期日本将‘支那’由中性词变为贬义,不只简单为了侮辱中国,政治上也带有将本部从危机四伏的海岛搬至中央之国的不可明示的追求”可知,19世纪中期日本参与到列强争夺东南亚的活动中,使印度支那成为贬义词;根据“印度支那战争——1946年至1954年越老東的抗法战争和1961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以及国际地理学、地质学领域对‘印度支那’、‘印支’命名的应用,使‘印度支那’的称呼仍广泛使用”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但印度支那的称呼仍广泛使用于国际地理学、地质学。时代特征:根据材料中“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式命名”可知,体现近代以来世界联系的加强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和掠夺;根据“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以及国际地理学、地质学领域对‘印度支那’、‘印支’命名的应用,使“印度支那”的称呼仍广泛使用”,结合材料中展示的1815—1914年百年间欧洲在东南亚的殖民情况示意图,综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印度支那见证了东南亚遭受殖民统治和争取、维护民族独立的历史,同时反映出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以西方为主导,东南亚等亚洲国家遭受不公平待遇,长期处于被支配地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03 10:39:01 页数:13
价格:¥3 大小:511.74 K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