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第11讲 列强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11讲 列强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0
2
/10
剩余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11讲列强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精选试题)一、单选题1.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这表明( )A.中国主权的丧失B.天朝体制逐步崩塌C.中西方地位平等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答案】B【解析】B.从材料“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可看出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天朝体制逐步崩塌,故B项正确。ACD.材料只能反映英国要求中国政府不能再歧视它,不要再把它当做蛮夷看待,不能反映此三项,故排除ACD。故选B。 2.咸丰皇帝为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数次拒绝了要求觐见而又拒绝向皇帝行跪拜礼的英国使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则明确规定,英国使臣觐见皇帝时,不用再行跪拜之礼。这表明( )A.中国外交完成了近代化转变B.中外交往实现了平等互利C.中国外交明显受时局影响D.清朝官员具有近代化意识【答案】C【解析】A.当时清政府尚未完成近代化转变,故不选A。B.近代中国的中外交往是不平等的,故不选B。C.根据题干可知,《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侵略加剧,西方外交观念传入中国,冲击了清政府华夷等级观念。因此题干反映了中国外交明显受时局影响,故C正确。D.材料不能体现清朝官员具有近代化意识,故不选D。故选C。 3.近代中国某一条约“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签订该条约的战争( )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B【解析】A.材料反映的条约应该是指南京条约的内容,而选项表达的应该是辛丑条约的影响。B.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产生的影响,是鸦片战争的结果,他导致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了破坏。C.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而不是加深。D.选项是甲午战争的影响。故选:B。 4.《天津条约》以法律的形式把公使驻京确定下来。但条约签订后,咸丰帝就想修改条约。1859年2月25日的上谕中说道:“……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准行。”……不惜以“全免关税、开放鸦片烟禁”等来换取取消该条款。材料说明( )A.咸丰帝没有条约意识和契约精神B.咸丰帝力图维护国家主权C.咸丰帝的想法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国家主权D.咸丰帝对时局的理性应对【答案】C【解析】A.咸丰皇帝修改条约,并不符合契约精神。B.咸丰皇帝修改条约的目的,不是维护国家主权,而是觉得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制约。C.咸丰皇帝修改条约这一措施使得中国进一步丧失关税自主权,而且还开放烟禁,这与公使进京相比,更损害中国的利益。D.咸丰皇帝修改条约的应对措施并不理性。故选:C。5.下表是史学研究员陈慈玉女士在其著作《近代中国茶叶的发展与世界市场》中提供的一组统计数据。下表数据可以反映出当时( )1860年—1920年中国、印度、锡兰和日本出口英国的茶叶数量表(单位:千磅)国家年份中国印度锡兰日本1860101,7082,707——1,6001870184,08713,046——16,4191880279,54645,53116340,4371890222,002100,68545,80049,6671900184,530192,310149,26542,9871910208,055256,439182,07043,929192040,846287,525184,87326,438A.英国逐渐退出中国茶市B.中国茶国际竞争力下降C.华茶种植范围日渐扩大D.英国茶利分配日益均衡【答案】B 【解析】从1860年—1920年中国、印度、锡兰和日本出口英国的茶叶数量表可以得出:1860年-1890年中国出口英国的茶叶数量一直最多,1900年之后,印度出口英国的茶叶超过了中国,到1920年中国出口到英国的茶叶远远落后于印度出口英国的茶叶数量,说明中国的茶叶国际竞争力下降,B项正确。由图表可知1860年-1920年中国茶叶一直出口英国,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种植范围,排除C项;从1920年各国出口英国的茶叶数量可知,差距较大,排除D项。故选B项。6.鸦片战争期间,广东人民发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豪言壮语,表示不怕“夷船坚厚”,齐心协力,“操戈御敌”,“务使鬼子无只身存留,鬼船无片帆回国”。这些言语体现了( )A.中国社会盲目自大风气盛行B.华夷观念迟滞了中国发展进程C.坚船利炮推动中华民族觉醒D.广东民众抵抗侵略的爱国情怀【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时期面对英国侵略者的侵略,广东民众积极行动起来,立志保家卫国 ,因此这些言语体现了广东民众抵抗侵略的爱国情怀 ,D项正确。广东民众反抗英国侵略者的豪言壮语不能与盲目自大的社会风气画等号,A项错误;华夷观念含有排外思想,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中国的发展进程,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的主要是广东人民的爱国情怀,不是中华民族的觉醒,C项排除。7.1874年,日本寻找借口,公然出兵台湾。闽浙总督李鹤年以国际法为武器,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这表明( )A.清政府官员熟谙国际法律B.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C.清政府建立近代外交体系D.中国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答案】D【解析】材料“李鹤年以国际法为武器……要求日本退兵”说明晚清官员对国际法有一定的了解, 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 ,体现了 晚清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 ,故选D项。材料只能说明晚清部分官员对国际法有一定的了解,“清政府官员熟谙国际法律”属于对材料的过度解读,A项错误;材料确实体现了日本侵略中国,但是不能体现出加快步伐,B项排除;近代化的外交体系涉及多方面内容,C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8.如图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 )国别铁路建筑年代里程(公里)投资估计(百万美元)俄中东铁路1898-19031721189.3德胶济铁路1899-190444615法滇越铁路1903-190946432日南满铁路1899-1903110549英广九铁路(英段)1907366.7合计3772292A.甲午战后外国加强了对华商品输出 B.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C.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D.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答案】B【解析】A、材料涉及修筑铁路,没有涉及商品输出的问题,故错误;B、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侵华,扩大在华的势力范围,故正确;C、修筑铁路是以侵华为目的,故错误;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故排除;故选:B。9.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马关条约》,材料与清政府如何对待义和团无关,材料所述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影响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所以A、B、D说法错误。故选:C。10.中国某思想家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此次战争结束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打败了中国,占领了朝鲜,中国最亲近的藩属国,使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因此它指的是甲午战争.A项与鸦片战争相关,B项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C项与八国联军侵华相关,D出现于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11.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 )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答案】C 【解析】从材料“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外国商品大量的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也使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故C正确;A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外国商品对华输出,不是资本输出,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北京条约》的签订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马关条约》的签订D.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西方列强注重对长江流域的控制,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扩大了对长江流域的控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涉及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应排除。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13.从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可以纵观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以山西票号和英格兰银行最为典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时期,白银成为流通货币,使五大经贸商路得到发展。明中后期白银不足,仅以远距离贸易的货币借贷为主的钱铺和银号走向衰落。19世纪20年代,清政府开始采取禁止白银出洋政策。1923年,中国金融史上专业于汇兑、存放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山西票号创立,设三帮票号14家,分号27家,以内陆商埠和北方业务为重心,为政府代理国库获利发展;1862年—1893年,票号增至28家,除迅速向东南、西南、西北发展;随后开始在加尔各答等地设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山西票号开始为政府汇兑官款,并一直为清廷财政运作服务,但政府对官款汇兑态度仍是时时反复,非议不断,时常下令票号核减汇费。到1911年,随着国内成立了17家官办、商办和官商合办的近代银行,外商银行在中国金融网络的构建,与其分利。辛亥革命后,山西票号遭到挤兑,土匪的抢夺和缩放公司债务难以收回,改组努力无效后,退出历史舞台。 ——据黄鉴晖《山西票号史》等材料二 17世纪,新大陆贸易的发展和英国城市人口的增加,白银流通中损耗和流通范围的扩大,致使各地开始着手应对硬通货依赖带来的危机。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效法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融机制,议会随即通过《英格兰银行法》授予其买卖金银以及借款和发行可流通期票的权力。1826年开始,英格兰银行进入迅速扩张期,首先通过国会立案获得开设分支机构和货币发行垄断权,在曼彻斯特等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广开分行,并通过合并或自行改组为新型的股份银行。同时英格兰还为政府处理庞大的海外财富,发行国债以助政府在全球筹集资金,使英镑逐渐成为世界货币。1933年法案成为国家货币发行机构1928年后,英格兰银行利用经济危机中的调节作用,确立了其中央银行的地位。 ——郭方《16世纪英国国家机构与职能的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两国金融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金融业命运不同的原因。 【答案】(1)特点:中国:白银逐渐成为流通货币;随贸易发展,票号取代传统的钱铺和银号;政府加强对白银的监管;业务范围和地域逐渐扩大;民间金融机构参与政府财政运作;20世纪初,中国金融业呈现官、民、列强争斗的局面,山西票号走向衰亡。 英国:白银短缺使金融业出现危机;借鉴荷兰银行建立近代金融机制;立法并建立股份制促使银行业发展;金融业逐渐壮大并发挥重大作用。 (2)中国金融业逐渐失去独立发展的机会原因:列强侵略与国内政局长期动荡;传统金融业实力较小,发展后继无力;传统轻商观念和政府的束缚和压榨。 英国近代金融业发展并称霸全球原因:殖民扩张推动近代金融业的产生;工业革命促使英国金融业形成体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为金融业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使英国金融业迅速扩张;抓住机遇,适时调整。【解析】(1)本题考查近代中英两国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于中国金融业发展特点:从材料一“ 明朝时期,白银成为流通货币,使五大经贸商路的发展”得出白银逐渐成为流通货币;从“明中后期白银不足,仅以远距离贸易的货币借贷为主的钱铺和银号走向衰落”得出随贸易发展,票号取代传统的钱铺和银号;从“19世纪20年代,清政府开始采取禁止白银出洋政策”得出政府加强对白银的监管;从票号数量的增加和“除迅速向东南、西南、西北发展;随后开始在加尔各答等地设庄”可见业务范围和地域逐渐扩大;从“山西票号开始为政府汇兑官款,并一直为清廷财政运作服务”得出民间金融机构参与政府财政运作;从“1911年”、“官办、商办和官商合办的近代银行,外商银行在中国金融网络的构建,与其分利”、“山西票号遭到挤兑,土匪的抢夺和缩放公司债务难以收回,改组努力无效后,退出历史舞台。”得出20世纪初,中国金融业呈现官、民、列强争斗的局面,山西票号走向衰亡。 关于英国金融业发展特点:从材料二“白银流通中损耗和流通范围的扩大,致使各地开始着手应对硬通货依赖带来的危机”得出白银短缺使金融业出现危机;从“效法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融机制”、“授予其买卖金银以及借款和发行可流通期票的权力”得出借鉴荷兰银行建立近代金融机制;从“《英格兰银行法》”、“通过合并或自行改组为新型的股份银行”得出立法并建立股份制促使银行业发展;从“英镑逐渐成为世界货币”、“英格兰银行利用经济危机中的调节作用,确立了其中央银行的地位”得出金融业逐渐壮大并在世界发挥重大作用。(2)本题考查导致金融业不同命运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一、二的具体内容并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中国金融业逐渐失去独立发展机会的原因从列强侵略、政局动荡、实力弱小、轻商观念、政府压榨等方面来归纳概括即可。英国近代金融业发展并称霸全球的原因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代议制确立、世界市场形成、国际贸易发展和抓住机遇等方面来归纳概括即可。14.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月新,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申报》1894年7月9日材料二 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动议,然而中国的最终战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如果西方不立即阻止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继而日本也会加入中国,充满忌恨地把西方的“洋鬼佬”赶出国门。如果出于猜忌,欧洲列强不愿出兵干预,美国应该挺身而出,虽然这与美国奉行的门罗主又相违背,但事态的特珠性应该让美国考虑暂时放弃原则。为了不对全球贸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冲突必须停止。——1994年8月12日英国《每日新闻报》材料三 纵观甲午战争,除却黄海上的硝烟,还有一场看不见的战争:舆论战。日本政府早在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的时候,就已经将舆论宣传上升为国家战略,他们秘密聘请前《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作为舆论战顾问,当《纽约世界报》 记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顺大屠杀事实后,日本政府勾结《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纽约时报》发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从而质疑克里曼;清朝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伊藤博文说,利用媒体攻势取得国民舆论的支持,就等于拿下了战争一半的胜利。 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点石斋画报》刊载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石版画“牙山大胜”、“倭兵无状”、“海战捷音”、“形同海盗”完全是被清军慌报军情误导,颠倒了真相,国人还一时被虚假胜利蒙蔽,在国际上成为笑谈,造成急劣影响。——摘编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材料四 1898年7月16日《伦敦新闻画报》日本撤离威海卫,三园子将军为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举杯(日本人撤离威海卫后仅一天,英国海军就向清朝强行租借)——摘编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材料五 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费省,可多遣,去年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形,事半功倍,无过于此。——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1)分析材料一、二对中日战争的形势做了怎样的预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和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指出西方的预测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2)材料三体现了清朝战败的哪些原因。(3)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以史为鉴,120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以让你得到哪些认识?【答案】(1)预测:中国实力优于日本,会取得战争胜利.原因: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国家,进行了30年的洋务运动,经济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影响:清政府寄希望于西方大国的干预,不进行战争准备.(2)观念落后,不重视舆论的作用;漠视日本歪曲真相,失去道义支持;军队谎报军情,蒙蔽国人.(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政治:暴露清政府腐朽,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经济:资本输出加剧,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客现上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思想:维新变法等救亡图存思想发展;出现赴日留学热潮,有识之士积极学习,寻求救国之路.(4)认清国情,积极学习,提升国力,与时俱进,了解世界,更新观念.【解析】(1)解答的关键从“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继而日本也会加入中国”切入,结合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进行思考;(2)解答的关键从“清朝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慌报军情”“被虚假胜利蒙蔽”切入,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思考;(3)解答的关键从“英国海军就向清朝强行租借”“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形,事半功倍,无过于此”切入,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思考; (4)解答的关键是从认识切入,结合甲午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失败的原因要掌握.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专题二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带解析)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第14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模拟训练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3讲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7讲 辽宋夏金元的政权及统治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8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及文化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9讲 明至清中叶的政治统治与危机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10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3-08-03 09:42:01
页数:10
价格:¥3
大小:58.00 KB
文章作者:王贵娥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