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第9讲 明至清中叶的政治统治与危机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9讲 明至清中叶的政治统治与危机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8
2
/8
剩余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政治统治与危机(精选试题)一、单选题1.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A.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D.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答案】C【解析】C.依据题干“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结合所学可知,明初六部尚书直接参与决策,从而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故C正确。A.说法绝对,故排除A。B.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D.此时宰相已经不存在,故排除D。故选C。 2.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答案】A【解析】A.题干“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终因大臣们的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说明在明朝时期作为官僚政的重组成部分——君主立嫡的继承制度,即使想变也非常困难,因此表明时官僚治运行机制成熟,故A正确。B.与史实不符,排除B。C.皇位以立嫡为主不立庶,不是宗法的淡化,故C错误。D.题干中没有体现皇帝的懒于政的内容,故排除D。故选A。 3.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答案】B 【解析】A.明代皇权不断强化,故不选A。B.从题干可以看出,明朝一方面提高内阁大臣的地位和身份,另一方面用司礼监来制约内阁,这样使内阁、司礼监共同理政,互相制约,从而保证皇权独尊,故B正确。C.内阁大学士品级提升只是题干部分意思,故不选C。D.题干没有体现出宦官势力恶性膨胀,且宦官权力来源于皇权,形势并没有失控,故不选D。故选B。 4.有学者认为,仅就丞相制度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经历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两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职丞相制”的体制。“兼职丞相制”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清时期( )A.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B.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C.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D.前朝宰相制度得以变相恢复【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实行“兼职丞相制”,就是使大臣承担着丞相的责任,却没有丞相的权力,实质上加强皇帝专制独裁的权力,故B正确。从题干可知明清中枢机构的演变是有体系的,有一定运行机制,故排除A;秦朝实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排除C;“兼职丞相制”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不是前朝宰相制度的延续,故排除D。故选B。5.明初,政府在西北边境一些地方设茶马司,以茶叶换藏马;在东北边境设互市市场,以布匹、粮食换蒙古族毛皮、牛马、木材。明末,女真族兴起,明政府在开原、抚顺设互市市场,交换女真族人参、马匹、东珠、貂皮。这表明明朝()A.北方贸易比南方发达B.对外贸易比对内贸易发达C.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发展D.边境放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A.题干主要论述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并没有比较南北方贸易的信息,故不选A。B.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仍属于国内贸易,不是对外贸易,故不选B。C.明朝在边境地区设立的互市市场,主要是与少数民族交换物品,显然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发展,故C正确。D.明朝政府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放弃该政策,故不选D。故选C。 6.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大量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伽马等西方航海家从异国带回的珍宝则大多进入市场,赚取巨额利润。这说明()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航海结果B.社会制度不同决定对外政策差异C.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D.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答案】D 【解析】D.题干主要讲述了对于郑和下西洋和西方航海家所带回的珍宝的不同处理,郑和下西洋所得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赏赐给王公大臣,而西方航海家所得大多进入市场获取利润,这是由中西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故D项正确。A.题干没有涉及郑和下西洋和达·伽马等西方航海家的航海结果有何不同,故排除A项。B.该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B。C.根据题干可知二者在航海中都有获利,但无法判断谁多谁少,故排除C项。 7.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A.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B.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C.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D.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答案】D【解析】D.题干反映了清朝理藩院的职责主要是管理少数民族与外交事务,说明清朝统治者还没有近代外交观念,把外交事务与少数民族事务相等同,这是天朝上国观念的体现,故D正确。ABC.地区叛乱频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题干未体现,故ABC错误。故选D。 8.乾隆帝下诏设馆编修的《四库全书》,主要包括历代政治、宗教、哲学、天文、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乎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内容相当。这说明《四库全书》在编纂中()A.既保存了传统文化又禁锢了思想B.传播了先进知识,摒弃了陈腐文化C.整理保存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D.剔除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糟粕【答案】A【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编修《四库全书》,一方面保存了传统文化,但另一方面在编纂过程中出现“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的行为,这体现了统治者删除对自己统治不利的内容,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故A正确。 BD.查禁焚毁的部分不能说都是陈腐文化或中华传统文化的糟粕,而主要是对统治者不利的内容,故排除BD。 C.此项说法不全面,保留的部分不能说都是优秀文化,故排除C。 故选A。 9.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 )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B.政府致力于巩固大一统局面C.具有浓厚的边患危机意识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答案】B【解析】A.根据史实可知,主权观念强调的是处理国际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观念,题干描述的是对中国领土的测绘,故不选A。B.根据题干可知,清代时期重视全国性地图的纂修,并对边疆地区进行测量,反映了清代政府致力于巩固国家统一的诉求,故B正确。C.题干描述的是全国性地图的绘制不是处理边患问题,故不选C。D.题干没有涉及测绘技术,故不选D。故选B。 10.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据下表,这一时期( ) 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1812年(嘉庆十七年)3.34约52602.36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答案】D【解析】D.表格中显示人口呈增多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可见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故D项正确。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故A项错误。B.表格信息没有体现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此项与题意相反,故B项错误。C.表格信息并没有提及粮食产量高低问题,故C项错误。故选D。 11.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包括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由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制定的。据此可知密折制()A.体现了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答案】D【解析】D.根据题干信息,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官员的人数之多及密奏内容涉及的范围之广,说明皇权加强,故D正确。A.密折制度不是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故A错误。 B.密折制度是皇权加强的途径,不是民意上达,故B错误。 C.密折制度没有取代军机处的职能,故C错误。 故选D。 12.某学者认为,清代朝廷屡施“海禁”,即使允许海外通商,也把它当作“朝贡贸易”或是“恩及夷邦”的皇威体现。官方控制的外贸只是被动的待客上门交换,非官方的私人贸易成为“非法”的走私行为或限量限品种的有限交易。这反映出,清代“海禁”( )A.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B.旨在维护国内正常的商业贸易C.以稳定农业为根本的出发点D.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答案】D 【解析】A.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不选A。BC.海禁政策旨在维护封建统治,也是其出发点,故不选BC。D.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故D正确。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长城在军事上并不只是具备防御功能。当中原王朝转入战略进攻态势时,烽燧亭障随着前锋兵马的挺进而向前延伸。在西汉势力向西域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列置亭障具有关键意义。这些亭障构成防御线,构成交通线,也构成供应线。这些亭障还为汉向更西的地方传播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提供保障。——据田余庆《论轮台诏》等整理材料二 注:实线代表温度变化,以0线代表1980年温度水平。虚线代表农牧交错带移动位置,以0线代表1980年农牧交错带的位置,以北移为正方向,以南移为负方向。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明朝:公元1368-1644年。 ——李霞《基于GIS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时空变化及特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论述汉长城向西延伸的历史意义。(2)有学者认为,由于自然和人文双重因素,明长城较秦长城和汉长城向东南后缩数百公里。根据材料二,分析“后缩”的自然因素。【答案】 (1)历史意义:具有军事防御功能,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保护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为汉向更西的地方传播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提供了保障,有利于西汉势力向西域推进。(2)自然因素:气温降低,农牧交错带南移。【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城。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汉长城向西延伸的历史意义。2.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城。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明长城较秦长城和汉长城向东南后缩数百公里的原因。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城,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世纪末,清朝取得了大一统事业的成功。面对复杂的族群,清廷十分重视文化治国。基于历朝经验,顺治帝下诏“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雍正认为华夷只有居住地域之别,而无文化高下之分,“满、汉、蒙古,并无域视”。乾嘉时期,云南学政孙人龙广设学校,“化玩犷之风俗,泽椎鲁以诗书”;湖南按察使兼布政使傅鼐建“昭忠”“忠勇”“节孝”等祠以化导苗民。清朝还对朝贺、宴享等国家仪式进行了规范,如道光七年(1827年)完善了元旦朝觐皇帝行礼时的行列顺序:满洲、蒙古、哈萨克、回部等王公依次首班朝贺,其余如伯克、土司等在后依次参拜。——摘编自张永江《礼仪与政治:清朝礼部与理藩院对非汉族群的文化治理》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按《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规,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下设文教司专门负责民族文化、教育工作。1951-1952年,在国家的支持下,新疆人民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先后成立,到1956年底,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办了约256个文化馆(站)和近200个书店和门市部,还兴办了大量图书馆、博物馆等。——摘编自刘源泉、李资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与实践》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文化治国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治理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答案】(1)举措:倡导各民族文化平等:发展儒学教育;规范国家礼仪。背景:清朝入主中原,实现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但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吸取历代治国经验。(2)特点:政府重视,得到立法和组织保障:重视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建设。 意义: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国家统一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综合、新中国对少数民主地区的治理。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清朝文化治国的主要举及其历史背景;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治理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第8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模拟训练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下)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7讲 辽宋夏金元的政权及统治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第8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及文化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3-08-03 09:36:01
页数:8
价格:¥3
大小:151.76 KB
文章作者:王贵娥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