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平谷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控试卷高二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民间文学作品大部分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由于它与今天的生活存在很大的距离,随着传承环境的改变和传承人的不断减少,难以传承下去。因此,在二十一世纪初设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民间文学被列为第一类。也就是说,很多民间文学作品已经或即将成为遗产,需要进行保护。由于民间文学作品是民众自发的、自娱自乐的精神生活的结晶,基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是难度最大的。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民间文学作品的“消亡”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2002年我们到宁波高桥镇梁山伯庙调查“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时,许多人已经不能完整地讲述“梁祝传说”,而且讲述的传说情节大多来自越剧和电影;去年到上海青浦区进行“淀山湖民间传说”调查,发现能够较为完整讲述一个或几个淀山湖传说的人已经非常少见了,而且能够讲述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因此,抢救性的搜集整理仍然是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的当务之急。之前对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的搜集整理虽然已经花了大力气,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主要关注一些著名的作品,而对普通的作品较为忽视,搜集整理不够全面,没有进行文字化保护,因此遗漏较多;二是只关注把口述作品文字化,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如讲述时的录音、录像因条件所限很少进行,讲述人、演唱者的情况也很少介绍,因此,在当下应该抓紧弥补作品立体记录的缺陷,电子化地记录民间文学作品讲、唱的全貌,使它得到长久的保存。民间文学作品的载体是口头语言,它们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讲、唱的。传统的“传承场”往往与民众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自发形成的。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各地都形成了基本固定的“传承场”,如庙会广场、歌场、婚丧现场、劳作时的田间地头、休闲时的桥头等。这些“传承场”不仅是民间文学作品讲、唱的场所,也是故事家、歌手锻炼演述能力的地方,新的传承人也在不断听唱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传统的“传承场”逐渐萎缩乃至消失。任何活态的民间文学作品传承都离不开“传承场”,传承人的养育也离不开“传承场”。从现实情况看,传统“传承场”的萎缩是不能逆转的事实,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要让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能够活态传承,重塑“传承场”是关键的一环。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对非遗的活态传承,主要是采用培训的方式:一是进中小学课堂,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传承人;二是文化主管部门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培训班;三是非遗传承人招收徒弟。这些培养措施对于普及、宣传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事实证明这种脱离“传承场”的培养模式,从传承人培养的 角度而言效果都不太理想。因为这种方式是“鱼缸里养鱼”,违背了民间文学传承人自然天成的养成规律。那么,该怎样重塑有效的“传承场”呢?我们是否可以在“传承场”的“再生”方面做些努力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一些庙会、传统仪式、歌会陆续得以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为民间文学作品提供了演述的场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浙江省嘉善县刘王庙庙会,每年自发参与的赞神歌歌班达十几班,分别在庙宇的东西厢房、庙外水面的船上或是庙外租借的农家演唱。由此可见,有些带有信仰色彩的民间文学“传承场”可以自发恢复。有些“传承场”不可能再恢复,但可以采用“移植”的方法,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间文学“传承场”。如同是嘉善县的夏墓荡赛歌情境,时至今日,已不可能再恢复,但这种赛歌、对歌的形式可以引入民众生活以及新的民俗活动中。目前,各地都十分重视恢复传统的民俗节日、庙会等,但总体内容不够丰富,充分运用当地的民间文学资源,哪怕是采用“借用”“组合”的形式,都可以充实活动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促进民间文学类非遗的活态传承。近些年来,各地都在尝试运用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的形式或某些元素为今天的社会服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依靠活化利用,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其一,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亲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如2012年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共同策划创办的“上海故事汇”,截至目前,已坚持了十年,每个场次听众有增无减。可见,在社区文体中心、乡村文化礼堂中引入民间文学演述内容,应该说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其二,与旅游结合。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旅游资源,因为民间文学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仅能为旅游增加文化内涵,而且有些风物传说能赋予实物以意义,增添旅游的趣味性。一些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游客,往往组织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包括民间文学作品的演述。如在绍兴、周庄的游船上船工会唱当地的民歌,收取一些费用。其三,创新产品开发。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利用民间文学类非遗作为创新的资源或源泉应是途径之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葫芦娃》《宝莲灯》等作品,就是当时上海美术制片厂的一批导演运用民间文学资源创作的。如今风靡全世界的《花木兰》《功夫熊猫》也是根据中国民间故事而创作的。将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的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运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重新开发,无疑具有广阔的前景。(选自郑土有的相关文章,有删改)1.依据材料,下列对“民间文学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出现于农耕文明时期B.能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C.消亡速度出乎人们意料D.以口头语形式进行讲唱2.依据材料,下列对传统“传承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民间自发形成B.场地基本上固定C.培养新人的场所D.已完全消失殆尽3.已有百年历史的京韵大鼓形成于京津两地,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需要培养传承 人。依据材料内容,下列做法最佳的一项是()A.兴建专门学校,群体培养B.办多种培训班,定期培养C.指定各传承人,收徒培养D.提供演述场所,天然养成4.依据材料,下列对“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难度大,但刻不容缓B.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支持C.大胆创新才是唯一途径D.借助高科技手段再开发5.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民间文学的遗产化保护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答案】1.B2.D3.D4.C5.①全面搜集整理,减少文字化保护中的遗漏;②进行信息化(电子化)立体记录;③恢复自然传承场,活态传承;④服务当下,活化利用(“与现代生活结合、运用高科技的手段”亦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能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错。由原文“由于民间文学作品是民众自发的、自娱自乐的精神生活的结晶,基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可知,民间文学作品基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也就很难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由原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传统的‘传承场’逐渐萎缩乃至消失”可知,传统的“传承场”逐渐萎缩乃至消失,但并不能说已经完全消失殆尽。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这些培养措施对于普及、宣传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事实证明这种脱离‘传承场’的培养模式,从传承人培养的角度而言效果都不太理想。因为这种方式是‘鱼缸里养鱼’,违背了民间文学传承人自然天成的养成规律”可知,选项ABC这三种培养方式脱离“传承场”,从传承人培养的角度而言效果都不太理想。故选D。【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唯一途径”错误。由原文“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利用民间文学类非遗作为创新的资源或源泉应是途径之一”可知,它只是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途径。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一是主要关注一些著名的作品,而对普通的作品较为忽视,搜集整理不够全面,没有进行文字化保护,因此遗漏较多”可知,要全面搜集整理,减少文字化保护中的遗漏;由原文“在当下应该抓紧弥补作品立体记录的缺陷,电子化地记录民间文学作品讲、唱的全貌,使它得到长久的保存”可知,要进行信息化(电子化)立体记录;由原文“任何活态的民间文学作品传承都离不开‘传承场’,传承人的养育也离不开‘传承场’。从现实情况看,传统‘传承场’的萎缩是不能逆转的事实,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要让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能够活态传承,重塑‘传承场’是关键的一环”“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对非遗的活态传承”可知,要恢复自然传承场,活态传承;由原文“近些年来,各地都在尝试运用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的形式或某些元素为今天的社会服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依靠活化利用,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将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的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运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重新开发,无疑具有广阔的前景”可知,要服务当下,活化利用;或者与现代生活结合、运用高科技的手段。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一)(共2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传是楼记汪琬昆山徐健蓭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①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②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蓭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腆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选自《尧峰文钞》,有删改)注释:①斝,古代盛酒的器具。②呻佔,诵读。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七楹凡:共B.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顾:回头看C.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究:最终D.藉是以润色大业藉:同“借”,借助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野史之书附焉琬然后喟焉太息B.各以其次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C.舞歌舆马之具何不可之有D.守而弗读而或口与躬违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素标缃帙,启钥灿然(都是)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灿然在目B.而又未必能世宝也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当做传世之宝C与弗读奚以异哉同不读书又有什么不同呢 D.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第一段介绍了藏书楼的建造规模大,藏书丰富,布置井然有序。B.第二段点明建楼目的及得名缘由,表明官府对民间藏书的重视。C.第三段重在议论,逐层展开观点,点明藏、守、读之间的关系。D.本文骈散夹杂,语言婉转含蓄,几组长排比,增强了行文气势。10.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2)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11.如何成为一个“善读书者”,作者提出了具体做法。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并解说。【答案】6.B7.D8.B9.B10.(1)我把什么东西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的先世,本来凭借身家清白(读书应试)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2)于是(徐健庵)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11.①要博专合一。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既要博览全书,又要专攻某一方面。②要追根溯源,并将读书的成果用于建功立业。善读书者“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③要知行合一。善读书者“尊所闻,行所知”。【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顾”,副词,不过、却。句意:不过,我认为藏书的困难还是比不上守书之难。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焉”兼词,“于之”;第二个“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野史等方面的书。/我只有赞叹不绝了。B.第一个“以”介词,按照;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句意:(各种书)都按它的等第(排列)。/再 推而广之,用以训敕后辈。C.第一个“之”意为“之类”;第二个“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歌台舞榭以及车马等用具。/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呢?D.两个“而”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句意:守住了却不能读。/但是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当做传世之宝”错误。“宝”,名词作动词,珍爱,珍藏。句意: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代代珍爱这些东西。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表明官府对民间藏书的重视”错误。文章对官府藏书的相关介绍是为了说明藏书之难,并非说明官府对藏书的重视。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何以”,宾语前置句式,正常语序为“以何”,用什么;“女曹”,你们这些人;“以”,凭借;“故”,本来。(2)“因”,于是;“欣然”,高兴的样子;“是”,指示代词,此,这。【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可知,既要博览全书,又要专攻某一方面。由“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可知,要追根溯源,并将读书的成果用于建功立业。由“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可知要知行合一。参考译文: 昆山的徐健蓭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楼房,共有七间。隔些时候命工匠砍削木材,起造书橱,藏书若干万卷,(把书)分作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四类,经部后附以传、注、义、疏(均为解释经文的著作)等方面的书,史部后附以日录、家史、地志、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后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后附以乐府、诗余等方面的书。共设置七十二个书橱,把书分部归类,同类的书放在一起,(各种书)都按它的等第(排列)。都有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灿然在目。于是先生召集儿子们,登上藏书楼而告诉他们说:“我用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的前代,本来就以良好的家风使家族兴旺,我所闻所见已年深日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辈祖辈的,(有的)常常想把土地家产传给他们的子孙,而子孙却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这类宝贵的供玩赏之物传给子孙,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代代珍爱这些东西;(有的)想把园林池塘、歌台舞榭以及车马等用具传给子孙,而子孙后代又不一定能代代享受这些娱乐。我将以此作为教训。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于是就把这座楼命名为“传是”(楼),并求我(为此楼)作一篇记。我体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写出来,先生多次写信催促,最后我只得用下面这些话来回复先生:“书遇到的灾难太厉害了!从汉代以来,皇帝常常用官家的丰厚赏金去买书,皇帝以下,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雇请抄手,加以誊录。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遇变故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不过,我认为藏书的困难还是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所以藏书而不能守,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已经读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就是用记诵之学来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同不读书又有什么不同呢?古代善于读书的人,以博学开始,以精简终结,博学不是为了夸耀博识竞斗词藻,精简不是为了保存残缺安适于简陋。善于读书的人以性命之理为基础,而最终则要体现在事业和功绩中:循着流追溯源,没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实行,没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听到的教诲,力行所学到的道理,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现在健菴先生已经拿出从书中得到的道理,上能得到天子的器重,次能被朝廷士大夫所敬重和取法,借此以为国家大业增添光彩,对答宣扬帝的美好命令。绰有余裕,再推而广之,用以训敕后辈,使他们能先后跻身巍科,取得高官厚禄,在当世被人一致称道,我只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呢?”(二)(共6分)12.阅读《论语》三则,回答问题。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②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③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闻义不能徙(2)解释画线句子的意思。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结合这三则《论语》,简要概括孔子认为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仁”的境界。【答案】(1)迁移,意译为“实践”。(2)爱好聪明才智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放荡不羁。(3)①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要改正。②进德(修养道德),修业(勤奋为学),践道(闻义能徙),改过(及时改错)。③树立仁、智、信、直、勇、刚六种美德,远离愚昧无知、放荡不羁、被人利用、言行急切、招惹祸乱、胆大狂妄等六种行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闻义不能徙”的意思是“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徙”的本意是“迁移”,这里是指徙而从之,“实践”的意思。所以,应填写“迁移,意译为‘实践’”。【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知”,通“智”,智慧;“好”,爱好;“蔽”,弊病;“荡”,放荡不羁。【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从材料一看,“见贤思齐焉”是说见到贤者和他人身上的优点时,我们要向他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到别人不足的地方,我们要自我反省,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同样的问题,如果有,我们要懂得加以修正。据此可以看出,达到仁的境界的途径: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要改正。 从材料二看,孔子有四忧:道德不修,学问不讲,知善不从,有过不改。我们从反向思考,就可以概括出达到仁的境界的途径:进德(修养道德),修业(勤奋为学),践道(闻义能徙),改过(及时改错)。从材料三看,孔子教育他的学生子路,关于好学的六大原则和六大毛病的,亦即我们常听人说的:六言六蔽。六言:六个字。这就是文中说的仁、智、信、直、勇、刚六种品德。仁德、聪明、诚实、率直、勇敢、刚强,原本是六种值得赞扬的美德。若是具有这样的美德,便自以为是,而不再好学,不重视学问思辨,那就容易造成愚昧无知、放荡不羁、被人利用、言行急切、招惹祸乱、胆大狂妄的恶果,那就是可怕的六种弊病了。就可以概括出达到仁的境界的途径:树立仁、智、信、直、勇、刚六种美德,远离愚昧无知、放荡不羁、被人利用、言行急切、招惹祸乱、胆大狂妄等六种行为。参考译文:①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里仁》②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述而》③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蔽病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来!我告诉你。爱好仁德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会变得愚蠢;爱好聪明才智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放荡不羁;爱好讲诚信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害己害人;爱好直率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爱好勇敢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阳货》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姜夔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注释:①此词作于除夕前五日。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大雁穿越浓云南飞,因紧张胆怯,而不敢啼叫。B.“画船”句写词人乘雕画美丽图案的船,经过石塘西。 C.“打头”句写风高浪急时,词人逆水行舟,性命堪忧。D.“春浦”句写河岸上已渐生一层嫩绿,眼前春意盎然。14.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15.有人说“情随景变”是本词的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3.A14.运用了虚实结合和想象手法。下片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写自己归乡的心切;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15.①上阕描述了归家路上的景象,重云密布,风急浪大,写出了词人因路途艰难、归家受阻而感到不安。②下阕描述了春天到来,小草泛绿,梅树长成,这一番美好、蓬勃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归家的急切、喜悦和温暖之情。以想象的热闹景象正面突出情感,以淡笔写浓情。【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A.“因紧张胆怯,而不敢啼叫”错误。“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而不是不敢啼。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下阕“春浦渐生迎棹绿”先写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这是实写;接着“小梅应长亚门枝”中的“应”字,可以看出这是词人想象自家的小梅已经茁壮成长,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这是虚写;虚实结合运用得当,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归家之心切。结句“一年灯火要人归”中提到的“灯火”,是词人想象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的热闹场景,直抒胸臆,表现词人不畏险阻,定要归家的心情。【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上阕中,“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作者归家的情景。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画船愁过石塘西,这一句写自己,句中一“愁”字,便似乎此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作者既然归家但是描写的却都是惨淡景象,“打头风浪恶禁持”,作者巧妙的写出了实情,大风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对于思家心切的作者忧愁更深一步,写出了词人因路途艰难、归家受阻而感到不安。 下阕中,“春浦渐生迎棹绿”,仍写水面,意境却已焕然一新。从狂风恶浪过变而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紧接便是春波迎桨,画境转变之大,笔力几于回天。时犹腊月,词人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小梅应长亚门枝”,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小草泛绿,梅树长成,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词人心情变得喜悦,表达了词人归家的急切、喜悦和温暖之情。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三句话是:“身修而后家齐,__________,__________。”(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意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4)《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诗人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劝说人在得意时要及时享乐,不能辜负大好时光。【答案】①.君子喻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家齐而后国治④.国治而后天下平⑤.相顾无言⑥.惟有泪千行⑦.此情可待成追忆⑧.只是当时已惘然⑨.人生得意须尽欢⑩.莫使金樽空对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喻、治、惟、待、惘、樽。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安静地读一部书①印于纸页的是书,刻在洞窟摩崖上的也是书。刻书这位,叫贾儒珍,晚清人,因崇圣尊经,倡办义学,受享乡贤之誉,最为后世记得。②半山上的这片窟穴,是贾氏的私立学堂。这里幽窟森冷,本是乡人避战乱的地方,意味很似陶靖节的那处桃花源。兵火消去,市廛的喧噪也有意避开,跑到少人迹而多旷寂的山林中,去寻那书香的深味,是办学之士心冀的。举目周遭,还有比这四层七间的石室更理想的所在吗?山风泠泠,林木棽棽,流水淙淙,一切如古画,若再添了朗朗诵读声,乡间自会因它更美。这是一个普通乡绅向往的境界。③贾儒珍做过一篇记,把开山设塾的来由讲清楚了。这篇记刻在洞壁上,楷体,很工整。“悬崖之半 有石室数间,古人题曰回岸洞天,纪胜也。故凡登临者,咸流连不欲去。余家距此不远,暇时辄游览,洞腰有坪旷如。意欲再凿石室数间,集子弟读书其中。多年不获遂此愿。壬子秋,召工从事,横顺共凿十余丈,坐北向南。工既竣,颜名曰寻乐书岩。窃谓读书固自有真乐,而尤得此地以藏焉,修焉,游焉,息焉,其乐不更可知乎?”④文中还有“山林丘壑之美,洵足供人栖迟”之句,足见他是一个风神萧散的人,邀延诸友,登山临洞,游乐休憩给了他宽适的心境。这座书岩,遂得了“寻乐”的名字。但我于此,却更寻得诸多乐处。⑤古洞辟成了学堂,开课的光景,我闭目犹能见其仿佛。塾师教了些什么,应该和天下幼学无大异。刚念书的孩子,《三字经》《百家姓》类课本,怕是绕不过去的。“读了幼学行天下,读了增广会说话”,《幼学琼林》《增广贤文》两本旧书,我早年就买到手里,曾在心里不停声地读过,对上面的话,自有一种理解,跟贾儒珍教出的数百学童比,所得差不多是一样的,虽则中间隔着不短的年光。⑥窟中题壁碑刻,皆蜀中书法家留下的。字句悉有可观。当作别样的书来读,意蕴颇深,影响着后人。如“不求常意足,能省即心清”“不求富贵利达,只爱山水烟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半点尘”“乐道安贫义理无穷惟听天命,名场利薮得失有数化如浮云”……代代年年,吸引着共同的目光。石上字迹,不乏儒家意味,更含道家机趣。接物处世的道理,让蒙馆之内的孩子领受,如同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一声声诵在口上,得化育之效。以此立身,胸襟自会洞达。⑦石室不阔朗,甚至有点低矮。题刻都不高,不像看泰山上“五岳独尊”那样的摩崖,必得仰着脑袋。在这里,一切皆可平视,挨得又近,消去了距离感,觉得亲切。有一联对得妙,其句是:“一帘花雨诗中画,半榻茶烟醉后禅。”十几字便造出上好境界,文句好,字又美,就值得多看,竟至不忍遽去。不光我,活在我之前那个时代的人,大概一样。⑧有些书刻,极富擘窠骨力。“回岸洞天”四字便是这样,可称洞中的巍然巨制。从款识看,是一个叫李西来的人所题,字的刻痕粗而深,每一笔都带着力量。我的手贴上去,石壁的表面不那么寒凉、坚硬,隐隐变得温热,变得滑软,一种细微的声响刺触着我的神经,我听见墨汁在汩汩奔淌,很远又很近。黑色的液体流动着,坚石宛似发出迸裂的暗响,痛苦的,又是欢愉的;痛苦是因为打破了亘久的沉寂,欢愉是因为孕育了鲜活的生命。⑨洞壁开了几扇窗,望出去,乡间春景的好,用诗化的语言似也说不尽。眼前的细雨飘得正柔,温情而体贴;近处数块田圃,油菜花飞出一片艳黄;春燕翔舞的三月天,繁密的枝上有如雪的梨花可赏;眼光放远些,一抹青山的影子在垂云的天边挂着,秀如弯眉。此时的我,记起刚在窟中读到的那篇《凿洞志》,撰文者贾聚五,是个文墨之士,他大概也曾像我这样倚窗眺览,生出自家的风景观:“从来山水之胜,惟在人能领略也。而志不在山水者,焉能享天然之乐趣?”眼前之景,也确似他接下来的一番勾绘:斯地由云嶂山下横拖一岸。上有古庵,名曰“回龙”。后有峻壁,高耸入云。下有良田,汪洋泓注其间。烟鬟螺髻,两岸交辉。绿竹野花,四时俱备。朝暮雨旸之间,云烟出没之变,千状万态,不可名模,恍如 天开图画,足以供人饱玩。⑩我再怎样用力,怕也写不到他的地步。这个贾聚五,是贾儒珍的父亲。⑪泉石烟霞固可带来游冶之欢,诗文的欣赏更有至乐。此理,中西皆然。从前我读《论语》粗通其义,记下的很有几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便是其一,用来表示对于书籍的态度,应该是合适的。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我也未敢忘却,他以为读书之用有三:排在第一的便是“怡神旷心”,这与孔圣人的见识几无分别。就眼前的书岩而论,还可引出金圣叹的那番言语:“看人作擘窠大书,不亦快哉!”⑫“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慧者所乐当然在书。字的世界里,人人都是学生。贾儒珍将书中寻乐视为人生快意之事,没有失掉分寸。漫天花雨中,临山而遇石上之书,为求愉心畅神,我只顾对其凝眸。我读得细,心里很静。就一时的感觉说,颇近佛家所慕的适悦之境。⑬窟中多造像,体小而秀气,敷了彩。哪路神仙?说不准。有一尊,瘦长脸,很白净,胸前垂一绺黑须,肩披红布,端坐石龛中。守窟女人讲,是贾儒珍。不知道怎么看出来的。兴许她是对的,所配对联可证:“神仙风度琼玛质,菩萨心肠松柏姿。”横批:“善气迎人。”早先,乡民管贾儒珍叫“贾善人”。(选自马力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贾儒珍崇圣尊经,辟古洞为学堂,每日亲自教授学生。B.洞中石刻众多,文句优美,书法遒劲有力,令人留连。C.第③段的引用,与文章主要内容无大关联,可以删去。D.本文情文并茂,语言生涩典雅,抒发的感情真挚充沛。18.请赏析第⑨段中画线语句。19.第④段说“我于此,却更寻得诸多乐处”,综观全文,请简要解说作者“寻得”哪些“乐处”。20.后人为“寻乐书岩”撰写了两副联语,你认为最适合的是哪一副,说明理由。甲: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尽人物性立天地心。乙:茗熟香凝无非书味,风清月皎总助文思。【答案】17.B18.示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拟人、远近描写等亦可)把梨花比作雪,青山比作弯眉,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寻乐书岩秀美景色的喜爱。19.①寻乐书岩周围景色秀美,有游冶之欢,具天然之乐。②寻乐书岩供人读书,人们以书乐志,得精神之乐。③寻乐书岩石刻多,字美,意蕴深厚,有品读之乐。④寻乐书岩的建造就是一部大书,教化乡里是人生乐事。20.示例:我觉得甲联最适合寻乐书岩。因为文中说贾儒珍“崇圣尊经”,将书中寻乐视为人生快事,没有 丢失文人的分寸,这正与甲联的上联中“读圣贤书”相应;贾儒珍请工人开辟石洞兴办私立学堂,惠及乡邻,可谓义举,是为“行仁义事”;贾儒珍寻得风景如画之地倡办义学,行教化之用,展现他作为办学之士的高尚品格,享誉乡贤,被乡人塑像纪念,为后人敬仰称颂,是与甲联下联的内容相应。甲联既概括出贾儒珍平生的主要事迹,又高度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绩,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所以我认为若要挂在贾儒珍开辟的学堂旧址旁,甲联更合适。【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每日亲自教授学生”于文无据,第五段中作者提到“对上面的话,自有一种理解,跟贾儒珍教出的数百学童比,所得差不多是一样的,虽则中间隔着不短的年光”,此处并没有说贾儒珍“每日亲自教授学生”。C.“第③段的引用,与文章主要内容无大关联,可以删去”说法错误,第三段引用贾如珍所写的“记”,是为了说明开山设塾的来由。D.“语言生涩典雅”中“生涩”说法有误。本文语言典雅顺畅,并没有生涩之感。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首先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中“繁密的枝上有如雪的梨花可赏”“一抹青山的影子在垂云的天边挂着,秀如弯眉”。一个将梨花比作雪,一个将青山比作弯眉,这样让句子的表达生动形象,这一组比喻,写出了寻乐书岩景色的秀美,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句子还运用拟人的手法,“眼前的细雨飘得正柔,温情而体贴;近处数块田圃,油菜花飞出一片艳黄”中赋予细雨和油菜花以人的情感和动作,非常形象地写出了细雨的特点和油菜花颜色,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出寻乐书岩景色的美好。句子中通过有层次的描写,先写“眼前”,再写“近处”,最后写远处的,通过远近结合的描写手法,让描写的景物更有层次,更加细腻地表现出寻乐书岩的美景。【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第九段“洞壁开了几扇窗,望出去,乡间春景的好,用诗化的语言似也说不尽。眼前的细雨飘得正柔,温情而体贴;近处数块田圃,油菜花飞出一片艳黄;春燕翔舞的三月天,繁密的枝上有如雪的梨花可赏;眼光放远些,一抹青山的影子在垂云的天边挂着,秀如弯眉”,第十一段“泉石烟霞固可带来游冶之欢”可知,寻乐书岩周围景色秀美,有游冶之欢,具天然之乐。 从第五段“古洞辟成了学堂,开课的光景,我闭目犹能见其仿佛。塾师教了些什么,应该和天下幼学无大异”可知,寻乐书岩供人读书,人们以书乐志,得精神之乐。从第六段“窟中题壁碑刻,皆蜀中书法家留下的。字句悉有可观。当作别样的书来读,意蕴颇深,影响着后人”,第七段“文句好,字又美,就值得多看,竟至不忍遽去。不光我,活在我之前那个时代的人,大概一样”可知,寻乐书岩石刻多,字美,意蕴深厚,有品读之乐。从第十二段“慧者所乐当然在书。字的世界里,人人都是学生。贾儒珍将书中寻乐视为人生快意之事,没有失掉分寸。漫天花雨中,临山而遇石上之书,为求愉心畅神,我只顾对其凝眸。我读得细,心里很静。就一时的感觉说,颇近佛家所慕的适悦之境”可知,寻乐书岩的建造就是一部大书,教化乡里是人生乐事。【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对于本题,首先要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对“寻乐书岩”的评价,其次要分析题干中两副对联分别表达的意思。然后决定哪副联语更适合“寻乐书岩”。我们首先分析两则对联的含义。甲联“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尽人物性立天地心”,指出要读古代圣贤之书,做仁义之事。发挥人的特长,以“立天地心”的决心行事。乙联“茗熟香凝无非书味,风清月皎总助文思”的意思是品茶读书是一种享受,在月光风清之时写作最有文思。接着分析文章所写的内容,文章第①段就提到了“刻书这位,叫贾儒珍,晚清人,因崇圣尊经,倡办义学,受享乡贤之誉,最为后世记得”。这是将贾儒珍的主要事迹进行了概括。再细读文章,第②段中就提到了贾氏的私立学堂,然后就接着叙述贾儒珍请工人开辟石洞兴办私立学堂,惠及乡邻,可谓义举,是为“行仁义事”。而文中说贾儒珍“崇圣尊经”,具体内容在第⑫段中有“贾儒珍将书中寻乐视为人生快意之事,没有失掉分寸”的表述,这正与甲联的上联中“读圣贤书”相应。“兵火消去,市廛的喧噪也有意避开,跑到少人迹而多旷寂的山林中,去寻那书香的深味,是办学之士心冀的”,贾儒珍在“寻乐书岩”为乡亲们办学,被当地人称为“贾善人”,他通过办学来教化民众,正展现了他作为办学之士的高尚品格,恰恰对应了甲联中的“尽人物性”,而他誉乡贤,被乡人塑像纪念,为后人敬仰称颂,也正应了“立天地心”。通过以上分析,甲联更适合“寻乐书岩”。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21.依据下列对联,依次判断所指的文学家正确的一项是()①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②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③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杜甫陶渊明鲁迅李清照B.屈原李清照郁达夫辛弃疾C.陆游辛弃疾韩愈欧阳修D.贾谊文天祥巴金范仲淹【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的把握能力。①“补阙拾遗”,杜甫曾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环佩”,杜甫《咏怀古迹》中有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清辉香雾”,杜甫《月夜》中有诗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由此可以知道,这副对联说的是杜甫。②“质而绮,真且醇”指的是陶渊明诗歌的特点,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樽中酒”,陶渊明喜欢饮酒;“篱下诗”,出自陶渊明的诗歌“采菊东篱下”。由此可知,这幅对联说的是陶渊明。③“中国小说史”是指鲁迅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空头文学家”,鲁迅《死》:“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由此可知,这幅对联说的是鲁迅。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是说的济南,而李清照的故乡就在那里;“漱玉集”,后人编辑整理李清照的词作后,为此取名《漱玉集》,换句话说,就是《漱玉集》里都是李清照的作品;“金石录”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后,将文集取名为《金石录》;最后一句则是对李清照的文采的评价,她的词作风格正是与李煜(李后主)的相似,同属于婉约风格。故选A。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契诃夫:俄国19世纪末期浪漫主义艺术大师,20世纪世界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与莫泊桑、雨果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B.卡夫卡: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之一,其作品大都以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手法表现主题,代表作品就是《变形记》。C.狄更斯:19世纪美国作家,幽默和伤感是他的语言风格,特别注重描写上层人物的生活遭遇,代表作品有《双城记》等。D.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后半期苏联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三部曲。【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A.“浪漫主义艺术大师”“与……雨果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错。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C.“19世纪美国作家……特别注重描写上层人物的生活遭遇”错。狄更斯是英国小说家,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D.《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故选B。2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①与令人叹为观止的情节和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体现出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②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③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冲破。④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⑤美国科技新闻网站“临界点”表示,中国随着进军科幻大片,期待看到将自己独特的声音和才能带入全球市场。(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成语“叹为观止”使用有误。B.②句中的破折号应改为句号。C.③句中的“冲破”改为“突破”,意思表达更准确。D.④句中的三个“的”均可以去掉。(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相应处。【答案】(1)C(2)随着中国进军科幻大片,期待看到这个国家如何将自己独特的声音和才能带入全球市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标点符号、修改病句的能力。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文中用来形容电影的情节和特效和吸引人,使用正确。选项说法有误。B.后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对“与众不同”的解释,所以② 句中的破折号使用正确,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改为句号后割裂句意。选项说法有误。C.“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冲破”中“对……冲破”搭配不当,可把“冲破”改为“突破”。选项说法正确。D.④句中的三个“的”在文中起到定语标志的作用,不能去掉,选项说法有误。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中国随着进军科幻大片”,应该把“随着”提到“中国”的前面。二是“将自己独特的声音和才能带入全球市场”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在“看到”后面加“这个国家”,同时在“将”前面加“如何”。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4.学校举行《红楼梦》片段展演活动,挑选贾探春和史湘云的扮演者。如果让你参加演出,你愿意扮演哪个人物,又会如何表现?要求:依据原著,有人物和场景的描述。不少于150字。【答案】示例:我要扮演的人物是史湘云。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豪爽女性。她生性豁达乐观,恣意潇洒;偶尔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我会选择史湘云醉卧芍药丛这一情节来表现人物,她在一次喝醉酒后,便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着了,周围芍药纷飞,美不胜收。表现时借助服装、青石和飞花营造唯美的氛围。这是《红楼梦》中极富浪漫而唯美的场景,史湘云也因此被称为睡美人。这一情节不仅表现出湘云的美丽,还表现出她洒脱的性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描写类微写作题。设题背景是《红楼梦》片段展演活动,要求从贾探春和史湘云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参演,需要学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情节非常熟悉,因为题干中要求对人物和场景进行描述,而且必须根据原著的设计,不能脱离原著构思。答题的时候注意条理清晰,语言通顺,体现自己对原著的熟悉。描述人物和场景时要准 确、具体。另外注意字数要求。这是一道人物和场景描述题,写作时,首先应该对所选人物有一个总体概括和评价,如身份、性格特点;然后说明选择表现的情节,并对该情节作解说或描述;最后写如何表现这一情节,如道具选择、场景设置等。如选择史湘云,经典情节有:海棠诗夺魁、烤鹿肉割腥啖膻、醉眠芍药裀等。如选择贾探春,经典情节有:探春远嫁、探春理家等。25.某报社邀请你参加以“悦阅读”为主题的朗读会。请你从《红楼梦》的“试才题对额”“病补雀金裘”“焚稿断痴情”中选择一个片段作为朗读内容,概括所选内容,并阐述选择的理由。要求:符合原著,理由充分,条理清楚。不少于150字。【答案】示例:我选择“试才题对额”这段进行朗诵。我的理由如下:首先,此情节能跟随贾政和宝玉等人脚步一览大观园曲径通幽的古典园林建筑之美;其次,展现了宝玉的于诗词歌赋方面的才情,一路题匾写对联,宝玉的才气征服了众人,也让我们感受到《红楼梦》深厚的诗词学养;再次,这一段内容活灵活现地勾画了严父、才子和一群清客的有趣形象。最重要的是,刚刚建好的大观园景色之妍,意味这贾府鼎盛时期的即将来临,为后面元妃省亲做好了铺垫,便于我们理解《红楼梦》繁华时期最富价值和意义的情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概述类微写作题目。首先要关注题干的要求,即“概括所选内容,并阐述选择的理由”。审题:首先概括所选章节的内容,“试才题对额”梗概是贾政带领清客文人游览即将完工的大观园,遇到宝玉后随行,路上宝玉对各处题匾写联,展示了诗词的才华。同时“病补雀金裘”“焚稿断痴情”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内容的概括。接下来就是阐述选择的理由了,理由必须要结合章节内容来表达,比如“试才题对额”,可以从园林建筑美、宝玉才情美、贾政及众清客的人物特点等方面阐述,总之就是说明选取的朗读片段是三个其中最有价值的,值得一读、多读、细读。写作指导:首先要写出要朗诵的章节名字,叙述理由的时候注意要从章节的人物(宝玉、贾政、清客)、情节(宝玉的才情、贾政的封建家长做派、清客有趣的言行)、环境(描绘的园林建筑)、语言特色(宝玉畅所欲言、贾政对宝玉的褒贬、清客的恭维奉承)等多个角度去阐释,力求言简意赅、直中要害。再次,理由阐述时要理清逻辑关系,条分缕析,理由充分得当。26.请以“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为开头,续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不少于150字。【答案】示例:你温暖了我的视线。在繁忙的十字街头,在乞丐渴盼的目光中, 你弯腰将钱轻轻放入盆中,然后给了他一个微笑。一瞬间,我心中便有了一份温暖。不是硬币抛掷盆中,听那清脆的声响,来感受自己的优越,而是弯腰,体现一种尊重。在那一弯腰的一瞬间,一片绚丽的彩虹,就在我的头上铺展开来。还有那真诚的微笑,如花朵绽放在深秋的寒风。你这爱的流露,让我寻到了那份久违的感动,也温暖了我的视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抒情类微写作题目。审题:以“你温暖了我的视线”开头,注意“你”是第二人称,文章应该用第二人称写作,仿佛面对面诉说,便于抒发感情。学生需要将“你”进行定位,从整个句子来看,“你”最好指“人”,这个人物可以是我们现实中我们身边的人,如父母亲友、师长同学、医生护士、清洁工、快递小哥等,也可以是不在我们身边的现实中的人物,如边防战士、袁隆平等;还可以是书籍历史、影视作品中的人,如辛弃疾、李云龙等。总之,这个人物应当是具有正能量的人物,才能“温暖”别人。要体现“温暖”,还应该写这个人物做的事是令人感动的、让人感到温暖的;注意,人物做的事不一定是针对“我”一个人,也可能是对所有的人都有好处,如医务工作者对待老人患者的耐心让“我”也感到温暖。注意用细节描写事件,突出令人感动的地方。另外注意“视线”一词,表明这个让人感到温暖的事是“我”亲眼看到的,或者是从书籍、电视中看到的,应该写出“我”的感受。注意必须以“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为开头,要求写抒情文字或者小诗,写作手法上可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或以朴实而充满情谊的语言、来展现出“我”内心的温暖,表达对“你”感恩、感激、感动之情。最后,可适当升华总结,“你”的温暖让我笃定前行等。写作思路:可以写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给街边的残疾人送糕点,并拥抱他的情景,温暖了“我”的视线。可以渲染小女孩衣着干净漂亮,与残疾人的衣着破旧肮脏形成鲜明对比,然后着力用排比句写小女孩的微笑与拥抱,这种反差带给“我”强烈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让“我”感到内心无比温暖。作文(50分)27.作文。2022年11月29日,航天员邓清明和队友一起出征,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早在上世纪90年代,邓清明就已经是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这批航天员中,8人已“飞天”,5人光荣退役,邓清明是唯一一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20年间,邓清明4次入选备份乘组,却4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但是,不管飞天梦想有多遥远,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高强度的训练,为梦想而不懈奋斗。“仰望星空是我多年不变的姿势,也是我永不放弃的追求。”邓清明说,“机会从来都是留给始终准备着的人的,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平凡映伟大,备份亦英雄英雄与平凡对弈,在叩问苍穹的飞天梦里,有这样一位孤勇者,他是邓清明,55岁的他是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个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人。二十三载寒暑,八千多个日夜,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邓清明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因为在他的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他离太空如此之近,却也离圆梦如此之远。换作你我,心中会深埋多少不甘?他却说:“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质朴话语,深藏对祖国的爱。他将一切拼搏努力都无条件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正如他所言“任务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英雄即使无名,亦有山川铭记,平凡而伟大的人,自有清史替他留书。因为,平凡映伟大,备份亦英雄。深藏功名,与责任相伴,不计得失,坚守本分。邓清明深知,做得好备份,当得了主份。今天的备份,也许就是明天的主份。回首来时路,列强的炮弹打破了天国幻梦,山河有危,千万革命者冒死向前、从未退却,没有人虑及个人荣辱,唯有重任在肩;没有人考虑青史留名,只有一颗救国图存的初心。新中国建立之初,多少游子放弃海外高昂报酬、优渥生活毅然回国,没有人去虑及个人得失,唯有责任在肩;没有人考虑名满天下,只有一份爱国的本分。功名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正因有千万貌似平凡却心怀祖国的人埋身风雨处、肝胆照冰雪,坚守一份爱国的本分,砥砺奋进、艰苦奉献,才赢得今日的和平昌盛。可见,主份备份皆是本分,有名无名皆为英雄。驻足当下,君可见,故宫文物修复台前钻研几十年的身影;君可见,原子弹研发成功时,无名英雄们的激动泪水;君可见,新时代无数个隐姓埋名的“邓清明”们,心怀家国大爱,不计个人名利。是他们从韶华青春到两鬓微霜,托举起国家建设,用一生坚守初心。“英雄”一词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份被人们反复提及,越来越多的英雄涌现于这个时代,英雄是什么?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英雄传递力量,中国,从来不缺英雄。躬逢盛世,愿我辈青年,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担时代之责,建设美丽家国。争做主份,甘当备份。平凡映伟大,备份亦英雄!主份备份皆是本分,有名无名皆为英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记叙性材料作文题。题目由三段话组成。第一段话指出航天员邓清明和队友一起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第二段话指出邓清明现状:在首批宇航员中,是唯一一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现役航天员。第三段话回溯邓清明20年来的奋斗历程:四次入选备份乘组,四次错过,却从未放弃飞天梦,时刻准备着。材料的关键词是:备份、永不放弃、始终准备着的人。备份的意思是为备用而准备的另外一份,其作用是用于后备支援,替补使用。邓清明作为备份航天员,处于第二梯队,是备用或替补,可能永远都没有“飞天”的机会,可能永远默默无闻,不为人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降低追求的标准。即使永远身处备份,亦是无名英雄;永不放弃,坚守初心,备份时镇定,成功时淡然。这才是备份应用的心胸和格局。四次入选备份乘组,又四次与“飞天”失之交臂,满怀希望而去又黯然神伤而回,这里有多少沮丧,这里有多少惆怅!这是怎样的磨砺,这是怎样的考验!但是,邓清明“永不放弃”,不改初心,毫不计较,坚守梦想,始终坚持高强度的训练,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始终以最佳的状态时刻准备着,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邓清明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挖掘、品味、学习和铭记:不气馁、不放弃、不焦躁、不计较,坚守、拼搏、奋斗,不忘初心,追求梦想,时刻准备着。他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人,他的经历启迪我们青年学生,即使身处边沿,总是备份,只要信念不熄,梦想不灭,奋斗不停,拼搏不止,总有一天能实现梦想,抵达彼岸。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身处备份如何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与坚守。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谈如何正确看待备份或替补,然后谈坚守初心的重要性,最后谈如何坚守和拼搏。立意:1.红花虽美,绿叶可贵。2.备份亦有春天。3.沉寂无名,不改初心。4.担主份的责任,守备份的本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1 14:06:02 页数:24
价格:¥2 大小:61.3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