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大兴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三语文2022.12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试题答案一律涂或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马帅莎)中国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2021年7月4日顺利出舱,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首次托举航天员刘伯明到指定位置圆满完成出舱操作,抬升天和核心舱舱外全景相机的位置,并验证了机械臂的大范围转移能力。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是目前同类航天产品中复杂度最高、规模最大、控制精度最高的空间智能机械系统,主要承担舱段转位、航天员出舱活动、舱外货物搬运、舱外状态检查、舱外大型设备维护等八大类在轨任务。核心舱机械臂展开长度为10.2米,最多能承载25吨的重量,是空间站任务中的“大力士”。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是中国首个可长期在太空轨道运行的机械臂,其肩部设置了三个关节、肘部设置了一个关节、腕部设置了三个关节,一共七个关节,每个关节对应一个自由度,就如同人的手臂一般,具有七自由度的活动能力。通过各个关节的旋转,能够实现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与位置的抓取和操作,为航天员出舱顺利开展出舱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为扩大任务触及范围,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还具备“爬行”功能。由于核心舱机械臂采用了“肩3+肘1+腕3”的关节配置方案,肩部和腕部关节配置相同,意味着机械臂两端活动功能是一样的。同时肩部与腕部各安装了一个末端执行器,作为机器臂的触手,末端执行器可以对接舱体表面安装的目标适配器,机械臂通过末端执行器与目标适配器对接与分离,同时配合各关节的联合运动,从而实现在舱体上的爬行转移。为实现整个机械臂的平稳运行和精确定位,空间站机械臂各处装有“控制大脑”,包括1套机械臂中央控制器、7套关节控制器和2套末端控制器。其中,机械臂中央控制器是机械臂管理系统的控制和通信枢纽,负责接收地面飞控人员的各种指令,迅速制定动作方案,进而控制机械臂精准地完成各种动作。该控制器实际上是一台高性能、高可靠的宇航计算机,核心部分采用三模冗余设计架构,三个模块同时执行 相同的操作,能够有效识别故障风险,大幅提高可靠性。关节控制器和末端控制器负责控制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7处关节、2处末端执行机构,对各位置的信息交互起到连接和转发的功能,对于机械臂关节和末端的灵活性和精准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二: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7日16时50分,经过约5.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陈冬、蔡旭哲已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组合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首先完成了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天和核心舱与梦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安装,搭建起一座三舱间舱外行走的“天桥”,航天员蔡旭哲通过“天桥”实现了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此外,还完成了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A抬升和小机械臂助力手柄安装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本次出舱任务中,大、小机械臂首次联手,形成组合机械臂,全力支撑出舱任务顺利实施。组合机械臂由大机械臂、小机械臂和大小臂转接连接件共同组成。其中,大小臂转接连接件由大机械臂目标适配器和小机械臂目标适配器同原理部件组成,能够被大机械臂和小机械臂的末端分别捕获,捕获之后即形成组合臂。大臂加小臂,使组合机械臂的覆盖半径大为扩展,站在天和核心舱的目标适配器上,能够对本次任务的三舱目标进行操作——这是单臂无法做到的。此外,相较于只有7个自由度的大、小机械臂,组合臂的自由度达到了14个,工作起来更加灵活。不过,长度增加和自由度提高对组合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臂变长后,柔性随之变大,在进行目标操作时的稳定性控制难度增大,变长的机械臂也会增加运动规划的难度,同时两臂间的运动匹配难度增加。机械臂研制团队充分论证、反复试验,确保了组合机械臂的安全可靠,为舱外载荷照料和航天员出舱等任务提供了更强保障。在此之前,大机械臂已可实现三舱自由爬行,而小机械臂只能在指定舱段上工作。现在只需要通过组合机械臂,就能轻轻松松把小机械臂转移到梦天实验舱,转移之后大、小机械臂分开,小机械臂再爬到相应的目标适配器上完成任务。2021年,大机械臂随天和核心舱升空,承载力可达25吨;2022年,小机械臂随问天实验舱升空,操作精度更高。二者各具特色,在本次任务中形成组合臂并发挥了关键作用。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机械臂大范围转移的能力,在首次托举航天员刘伯明完成出舱操作中得到了验证。B.核心舱机械臂主要承担空间站八大类在轨任务,属于智能化的“大力士”。 C.核心舱机械臂七关节的设置,使其具有七个方向及相应位置的活动能力。D.机械臂肩部与腕部均安装有末端执行器,可与舱体表面上的目标配适器对接与分离。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控制大脑”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央控制器、关节控制器与末端控制器在内的共10套控制系统,共同组成一个机械臂的“控制大脑”。B.中央控制器根据地面飞控人员的指令,控制机械臂七个关节和两个末端控制器完成各种动作。C.三模冗余设计架构可实现三个模块同时执行相同操作,保证了机械臂管理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D.关节控制器和末端控制器主要负责对各位置信息的连接和转发功能,影响着机械臂关节和末端的灵活性和精准度。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空间站组合机械臂性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小机械臂通过各自的末端分别捕获到同一转接连接件实现组合。B.组合机械臂相较于单一机械臂覆盖半径更大、灵活度更高,柔韧性更强。C.通过机械臂研制团队的努力,目前小机械臂也可实现三舱自由爬行。D.大、小机械臂可组合工作,也可分开执行各自的任务。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推断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力士”臂长,承载量大;小机械臂活动比大机械臂更灵活。B.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使舱外操作复杂度精细度更高。C.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后,加大了任务跨度,组合机械臂应运而生。D.“天桥”是指以天和实验舱为核心,分别连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的链接装置。5.航天员出舱任务结束后,在“太空日记”中以图表方式记录了自己对大、小机械臂及组合臂功能与特点的体验。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补全日记的内容。 【答案】1.C2.A3.C4.A5.答案示例:大机械臂功能与特点:①能够实现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与位置的抓取和操作,为航天员出舱顺利开展出舱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②为扩大任务触及范围,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还具备“爬行”功能,可以大范围转移爬行。③载重力强。大小组合臂功能与特点:①覆盖半径大为扩展,站在天和核心舱的目标适配器上,能够对本次任务的三舱目标进行操作。②组合臂的自由度达到了14个,工作起来更加灵活。③组合臂协调配合,提高了工作效度/效率。现在只需要通过组合机械臂,就能轻轻松松把小机械臂转移到梦天实验舱,转移之后大、小机械臂分开,小机械臂再爬到相应的目标适配器上完成任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核心舱机械臂七关节的设置,使其具有七个方向及相应位置的活动能力”错。原文是“能够实现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与位置的抓取和操作”可见不止是“七个方向”的活动能力。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共同组成一个机械臂的‘控制大脑’”错。原文是“空间站机械臂各处装有‘控制大脑’,包括1套机械臂中央控制器、7套关节控制器和2套末端控制器”,可见不是共同组成一个“控制大脑”。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通过机械臂研制团队的努力,目前小机械臂也可实现三舱自由爬行”错。原文是“现在只需要通过组合机械臂,就能轻轻松松把小机械臂转移到梦天实验舱”,没有说到“目前小机械臂也可实现三舱自由爬行”。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A.“小机械臂活动比大机械臂更灵活”错。原文是“相较于只有7个自由度的大、小机械臂,组合臂的自由度达到了14个,工作起来更加灵活。小机械臂随问天实验舱升空,操作精度更高”,可见是组合臂更灵活。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大机械臂功能与特点:结合材料一“通过各个关节的旋转,能够实现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与位置的抓取和操作,为航天员出舱顺利开展出舱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可概括出:能够实现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与位置的抓取和操作,为航天员出舱顺利开展出舱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结合材料一“为扩大任务触及范围,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还具备‘爬行’功能”“机械臂通过末端执行器与目标适配器对接与分离,同时配合各关节的联合运动,从而实现在舱体上的爬行转移”,可概括出:为扩大任务触及范围,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还具备“爬行”功能,可以大范围转移爬行。结合材料二“2021年,大机械臂随天和核心舱升空,承载力可达25吨”,可概括出:载重力强。大小组合臂功能与特点:结合材料二“大臂加小臂,使组合机械臂的覆盖半径大为扩展,站在天和核心舱的目标适配器上,能够对本次任务的三舱目标进行操作——这是单臂无法做到的”,可概括出:覆盖半径大为扩展,站在天和核心舱的目标适配器上,能够对本次任务的三舱目标进行操作。结合材料二“组合臂的自由度达到了14个,工作起来更加灵活”,可概括出:组合臂的自由度达到了14个,工作起来更加灵活。 结合材料二“在此之前,大机械臂已可实现三舱自由爬行,而小机械臂只能在指定舱段上工作。现在只需要通过组合机械臂,就能轻轻松松把小机械臂转移到梦天实验舱,转移之后大、小机械臂分开,小机械臂再爬到相应的目标适配器上完成任务”,可概括出:组合臂协调配合,提高了工作效度/效率。现在只需要通过组合机械臂,就能轻轻松松把小机械臂转移到梦天实验舱,转移之后大、小机械臂分开,小机械臂再爬到相应的目标适配器上完成任务。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一)(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辞之兴非偶然也,发天地之精华,而根之性命。《易》之道阴阳,《诗》之道志,《书》之道事,《礼》之道行,《春秋》之道名分,要而论之,皆性命之文也。周、秦以后,文士代兴,顾其流之艺苑,载之典籍者,是非纯驳不能以无辨。昔人之论古文也,其类有四,曰辞命,曰议论,曰论事,曰论理。究之辞命、议论、论事,莫不贯于理。唯贯于理,则内有以关乎身心意知之微,而外有以备乎天下国家之用。故夫性命之文,约而达,赡而精,奥博而有体要。他若俶诡幻怪,卮词蔓衍,与夫月露风云,连篇累牍,大雅弗尚也。予自通籍后,备员秘省,敬诵圣仁祖皇帝《周易折衷》《性理精义》《古文渊鉴》诸书,阐发微言,搜罗正学,丹黄甲乙①,炳如日星。虽片义单词,悉归理要。其为世道人心计至深远矣。皇上即位,作述相承,潜心道奥,以崇实学、敦名教为先务。凡以期海内文学之士,不骛声华而衷诸性命也。漳浦蔡闻之先生学博而品粹,尝讲习鳌峯书院,被召入京师,俾授皇子经。予亦叨厕讲席,接其言谈丰采,益以知先生之为人。暇时出所选古文若干卷示予。予综观其目,上下二千年中,仅收文二百有奇,醇正典则,悉合六经之旨,而俶诡幻怪、风云月露之词不与焉。所谓合辞命、议论、论事,而一贯于理者也。夫后进之士前事为师,而操选家往往漫无主见,是非纯驳鲜所决择,徒取词句之赡美,为学者讽诵之资,不几判文章之学与性命之学为两途。使习其事者,何所取以为束身检行之归欤?故曰文所以载道也。又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盖非载道,不足以为文。虽欲行远,乌可得哉!先生遭逢盛时,味道含经,博综子史。是文之选也,其帙简,其义精,而崇实学以黜浮华,明理义以祛放诞,信足以赞襄文治,津梁后学,岂直供文人学士之佔毕②而已哉!是为序。(选自张廷玉《古文雅正原序》,有删改)注释:①丹黄甲乙:点校书籍,评定次第。②佔毕: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6.下列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内有以关乎身心意知之微微:精妙,精深B.不骛声华而衷诸性命也骛:追求,谋求。 C.俾授皇子经俾:使D.仅收文二百有奇奇:不同寻常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易》之道阴阳昔人之论古文也B.以崇实学、敦名教为先务益以知先生之为人C.而外有以备乎天下国家之用而操选家往往漫无主见D.其为世道人心计至深远矣为学者讽诵之资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非纯驳不能以无辨正确错误、纯粹混杂不能不加以辨别B.予亦叨厕讲席,接其言谈丰采我也忝居讲习之职,耳闻目睹到先生言谈丰采C.判文章之学与性命之学为两途分辨对文辞之美的学习与对性命之理的学习是两个途径D.信足以赞襄文治,津梁后学信用值得赞美有助文教治国,引导后学晚辈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命、议论、论事、说理这四类古文有益于身心,有益于国家。B.高尚雅正的人推崇简约而通达,丰富而精炼,深奥广博而切实简要的文章。C.《周易折衷》《性理精义》《古文渊鉴》诸书虽然文字很少,但都能归纳事理的要旨。D.《古文雅正》所选“古文”的标准契合本文作者对“古文”的主张。10.在作者看来,蔡闻之的《古文雅正》选本对当时的文风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案】6.D7.A8.D9.C10.①纠时人选文之偏:当时编选者选文方面,对思想价值没有辨别,更多追求文辞之美。②发挥选文的示范价值:收录雅正之文。③引导学风:引导后学晚辈,学习古文可作为约束自身检正行为的归止。【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能力。D.奇:零数,余数。句意:仅仅收录古文二百多一点。故选D。【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均是“取独”。句意:《易》是说阴阳变化的。/前人谈论古文。B.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是介词“凭”。句意:把崇尚切实的学问、重视名分教化为首要的事务。/凭此更加了解先生之为人。C.第一个“而”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而”表转折关系。句意:向外有储备效命天下国家的学问。/可是从事编选文集的人往往没有主见。D.第一个“为”是介词“替”,第二个“为”是动词“当作”。句意:这些书替社会道德风尚和人心性情的考虑十分深远了。/作为学习者讽诵的材料。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信足以赞襄文治,津梁后学”中“信”是“确实”的意思,“赞襄”是“辅助的意思”。句意:确实足以补助以文教礼乐治国,引导后学晚辈。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虽然文字很少,但都能归纳事理的要旨”错误。原文为“虽片义单词,悉归理要”,意思是:即使些许意义单独词语,都能归依事理的要旨。选项“虽然文字很少”理解错误。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操选家往往漫无主见,是非纯驳鲜所决择,徒取词句之赡美;不几判文章之学与性命之学为两途”可概括出,纠时人选文之偏:当时编选者选文方面,对思想价值没有辨别,更多追求文辞之美。结合“醇正典则……合六经之旨……一贯于理……崇实学以黜浮华,明理义以祛放诞”可概括出,发挥选文的示范价值:收录雅正之文,发挥礼乐文教作用。结合“束身检行之归……津梁后学”可概括出,引导学风:引导后学晚辈,学习古文可作为约束自身检正行为的归止。参考译文:文辞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展现天地最纯粹的,以人性天命之理为根,《易》是说阴阳变化的,《诗》是用来表达志向的,《书》是用来叙述大事的,《礼》是用来规范行为的,《春秋》是辨别名分的。概括地说,都是谈性理、天道的文章。周、秦以后,写文章的士人每一朝代都会涌现,不过他们流传于艺苑,登 载在典籍上的文章,正确错误、纯粹混杂不能不加以辨别。前人谈论古文,分为四类:即辞命、议论、论事、论理。推究辞命、议论、论事,没有不用道理贯通的。因为用道理贯通,所以这些文章向内有关涉身心意知的精微道理,向外有储备效命天下国家的学问。所以性理、正道一类的文章,简约而通达,丰富而精炼,深奥广博而切实简要。其他的文章,譬如奇异幻怪没有见解随意发挥,以及绮丽浮靡连篇累牍,高尚雅正的人是不推崇的。我自初做官,在秘书省任职,恭敬诵谈康熙皇帝《周易折衷》《性理精义》《古文渊鉴》诸书,这些书阐发精深微妙的言辞,搜集合乎正道的学说,点校书籍评定次第,光耀如日月星辰。即使些许意义单独词语,都能归依事理的要旨。这些书替社会道德风尚和人心性情的考虑十分深远了。当今皇上即位之后,到作传述承继康熙,用心专注于学问深奥处,诏令接连发布,把崇尚切实的学问、重视名分教化为首要的事务。这一切期望海内有文采学识的士人,不要贪图名声荣誉而内心追求性理正道。漳浦蔡闻之先生学识渊博品行纯粹,曾经在鳌峯书院任讲习,被召进京师,让他教授皇子经书。我也忝居讲习之职,耳闻目睹到先生的言谈丰采,凭此更加了解先生之为人。闲暇时先生拿出他所选的古文若干卷给我看。我整体上看这本书的闻录,上下二千年中,仅仅收录古文二百多一点,淳正可为法则,完全合乎六经宗旨,不认同奇异幻怪、绮丽浮靡的文辞。是符合所说的辞命、议论、论事之文,并且用理贯穿始终的。后学晚辈(通过古文)学习借鉴过去的事理。可是从事编选文集的人往往没有主见,对正确错误、纯粹混杂很少有选择,只取词句富丽优美的文章,作为学习者讽诵的材料,不盘查分辨对文章的学习与对性理天道的学习是两个途径。使那些学习事理的人,选择什么内容来作为约束自身检正行为的归止呢?所以说文章是用来阐述道理的。又说语言没有文采,不会流传久远。那么不阐述道理,不足以成为文章。虽然想要文章流传久远,怎么可能呢!先生遇到兴盛的时代,体察事理心怀常道,博通子史。这部文选,卷册装帧质朴,内容含义精深,并且崇尚切实的学问而反对内容空虚形式华美,明辨是非道理消除浮夸虚妄,确实足以补助以文教礼乐治国,引导后学晚辈,何只供文人学士诵读而已啊!以上作为序言。(二)(共6分)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11.对上面两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理解了《诗经》中诗句的道理:人有了好的品质,还要致力于更高的精神追求。B.子夏探寻出《诗经》中诗句的言外之意:人要有美好的品质,礼是建立在美好品质之后的。C.孔子认为子贡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联想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理是举一反三。D.孔子认为子夏从“绘事后素”联想到“礼后”是能由此及彼,是善于学习的表现。12.从上面两则材料,我们能看出孔子什么样的教育观?【答案】11.C12.启发式教育,因人施教;举一反三,重视《诗经》学习,更重视对《诗经》活学活用【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推断材料内容的能力。C.“子贡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联想到‘贫而乐、富而好礼’”错。由原文“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可知“贫而乐、富而好礼”是孔子所说的,不是子贡的联想。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可知,对不同的学生,孔子的回答不同,这说明孔子采用启发式教育,因人施教;根据“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可知,孔子在教育学生学习要举一反三,重视《诗经》学习,更重视对《诗经》活学活用。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论语·学而》)子夏问道:“‘轻盈的笑脸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画画。”子夏说:“这么说礼仪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产生的了?”孔子说:“能够发挥我的思想的是卜商啊!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经》了。” (《论语·八佾》)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①陶渊明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②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注释:①癸卯岁为晋安帝元兴二年(403)。时渊明已开始躬耕。敬远,是他同祖父的弟弟。二人志趣相近,曾相伴读书,并肩耕作。②平津:坦途,比喻仕途。1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寝迹”四句,写自己隐藏行迹,身处简陋居室,柴门常关,与世隔绝。B.“劲气”两句写寒气侵衣,饮食不足,像颜回那样的箪食瓢饮也不能常设。C.“历览”四句,写读书神遇正直刚毅之先贤,甘愿坚守“君子固穷”的节操。D.“平津”四句写自己不取仕途,甘心隐居,将此心志写入诗中为从弟送别。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叙事、描写、抒情交相辉映。B.诗人慨叹饥寒交迫,但也表现出对简陋物质生活的乐观与超脱。C.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首诗多用转笔,可谓“一意一转,曲折尽致”。D.陶渊明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闲散恬淡,类似其《归园田居》。15.“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这四句诗描写出什么样的景象?景物描写有什么特色?【答案】13.D14.D15.描写出的景象:在年末的时节,刮着寒冷的风。终日下着雪,天色昏暗。侧耳听,悄然无声;放眼望,已是雪白一片。景物描写特色:(1)写风、雪,能以少许胜多许。用简洁的笔墨,描绘出最生动的形象,并赋以深厚的意蕴。“凄凄”形容寒风刺骨,“岁暮”点出冬季;“翳翳”形容雪天阴暗,“经日”写出雪量;“无希声”写出细风轻雪,“皓已洁”写出洁白弥漫。轻淡中字字贴实。(2 )写景中自然流露情感,从触觉、视觉、听觉层面,写出风、雪给诗人带来的严寒、沉重,悄然无声、白茫茫一片,诗人采取白描手法,将雪的轻虚洁白形象写得传神,将自己的生活感受自然流露出来。【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将此心志写入诗中为从弟送别”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意思是,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兹”是“此”;“契”是“意思,心意”;“别”是“辨别”。选项对“别”的理解错误。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意境闲散恬淡,类似其《归园田居》”错。陶渊明此诗的语言和意境与《归园田居》不同,本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而俱以情渗透其中,语言闲淡乐观和诙谐,意境深厚醇美;《归园田居》一诗,描写平淡的田园风光,以及处于农村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语言平淡朴素,意境闲散恬淡。故选D。【15题详解】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的景象及其特色的能力。“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四句诗描写出年末的时节,刮着寒冷的风。终日下着雪,天色昏暗。侧耳听,悄然无声;放眼望,已是雪白一片的景象。描写冬天的风、雪,简洁而传神,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如“凄凄”形容寒风刺骨,写出凄冷的感受;“岁暮”点出冬季,而且是深冬,由此可以想见风之冷,雪之大;“翳翳”形容雪天阴暗,可以感受到天气的寒冷和压抑;“经日”写出雪量,下了一整天的大雪,恐怕连门都出不去了;“无希声”写出细风轻雪,可以认为是刚刚开始下雪的感受,以听觉来写;“皓已洁”写出洁白弥漫,是视觉。轻淡中字字贴实。四句中由风引起雪,写雪是重点,故风只一句,雪有三句。“倾耳”二句,其妙处在轻淡之至,全无雕刻之迹,简洁的笔墨,描绘出最生动的形象,并赋以深厚的意蕴。写风、雪,能以少许胜多许。写景中自然流露情感,“凄凄岁暮风”运用触觉写寒风刺骨,“翳翳经日雪”运用视觉写雪给诗人带来的沉重,“在目皓已洁”运用视觉写白茫茫的一片雪给诗人带来的严寒,“倾耳无希声”运用听觉写细风轻雪的悄然无声。这四句诗人采用白描手法,从不同层面写出风雪之景,将雪的轻虚洁白形象写得传神,将自己的生活感受自然流露出来。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归家是漂泊的游子内心挥不去的情愫。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那句“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的思念之情,不绝如缕;骑马客京华的陆游一夜未眠,对帝都浮华充满不屑,以一句“素衣莫起风尘叹,_______________”慨叹,自嘲又反讽;黄庭坚《登快阁》“了却公家事”后,登高怀远,看到眼前明澈壮阔之景不禁萌生“___________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的归隐之情;就连李白在《蜀道难》中也会劝那些流连锦城的游子“_______________”。(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优秀的“为国者”都心忧天下。读屈原的《离骚》,我们便可以从中获得“明道德之广崇,_______________”的为政之道;柳宗元借以种树为业的郭橐驼之口告诫长人者勿烦其令,应像养树一样“_______________”,类比“养民”,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赢得天下后却因“_______________”导致灭亡;李存勖宠幸伶人,不问苍生,为天下笑,警示后人“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答案】①.落月摇情满江树②.犹及清明可到家③.万里归船弄长笛④.不如早还家⑤.治乱之条贯⑥.能顺木之天⑦.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⑧.逸豫可以亡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满、犹、船、还、贯、顺、施、逸。17.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吉谶,是希望将来能应验的吉祥语。《红楼梦》第八回有“通灵宝玉吉谶”:“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请从后文举一个与此“吉谶”有关的情节,并解说是谶语中哪一个内容的应验。【答案】答案示例:第25回,宝玉、凤姐被人施邪术临危,经癞僧将灵玉持诵使之灵验,转危为安。此回应验了“除邪祟”、“疗冤疾”的谶语。第94回,贾宝玉丢失了通灵宝玉,不久贾府被抄家,宝玉迷失了本性而疯癫。此回应验了“莫失莫忘”的谶语。第115回,和尚送还灵玉,宝玉精神恢复。此回应验了“知祸福”的谶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相关情节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简要解说情节,指明对应的谶语。举与“莫失莫忘”“除邪祟”“疗冤疾”“三知祸福”中任一条有关的情节,并简要解说即可。如“除邪祟”、“疗冤疾”的谶语,对应情节在第25回:忽听见空中隐隐有木鱼声,念了一句“南无解冤解结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不安、中邪祟、逢凶险的,找我们医治。”……贾政因命人请进来…… 贾政道:“有两个人中了邪,不知有何仙方可治?”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有希世之宝,可治此病,何须问方!”贾政心中便动了,因道:“小儿生时虽带了一块玉来,上面刻着‘能除凶邪’,然亦未见灵效。”那僧道:“长官有所不知。那宝玉原是灵的,只因为声色货利所迷,故此不灵了。今将此宝取出来,待我持诵持诵,自然依旧灵了。”……凤姐宝玉果一日好似一日的,渐渐醒来。如“莫失莫忘”的谶语,对应情节在第94回:忽然听说贾母要来,便去换了一件狐腋箭袖,罩一件玄狐腿外褂,出来迎接贾母。匆匆穿换,未将“通灵宝玉”挂上。及至后来贾母去了,仍旧换衣袭人见宝玉脖子上没有挂着,便问:“那块玉呢?”宝玉道:“刚才忙乱换衣,摘下来放在炕桌上,我没有带。”袭人回看桌上,并没有玉,便向各处找寻,踪影全无,吓得袭人满身冷汗……;第95回:不料他自失了玉后,终日懒怠走动,说话也糊涂了。并贾母等出门回来,有人叫他去请安,便去;没人叫他,他也不动。如“知祸福”的谶语,对应情节在第115回:贾政叫人去请,那和尚已进来了,也不施礼,也不答话,便往里就跑……只见那和尚道:“施主们,我是送玉来的。”说着,把那块玉擎着道……和尚哈哈大笑,手拿着玉,在宝玉耳边叫道:“宝玉,宝玉!你的‘宝玉’回来了。”说了这一句,王夫人等见宝玉把眼一睁。袭人说道:“好了!”只见宝玉便问道:“在那里呢?”那和尚把玉递给他手里。宝玉先前紧紧的攥着,后来慢慢的回过手来,放在自己眼前,细细的一看,说:“嗳呀!久违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骨头的姿势清华国学院的学生刘节,从小被父亲灌输了站立做人的理念。家传的庭训,在这个读书人心中种下了拒绝屈膝的种子。但是,1927年6月清华园中的一幕,却重新塑造了他的膝盖。清华国学院导师王国维的投湖自尽,犹如在平静的颐和园里投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刘节随同导师陈寅恪等人赶到那个悲伤的地方。除了那份简短从容的遗书之外,再也没有找到一代大儒告别人世的任何因果。刘节在王国维的遗容中看到了拒绝生还的决绝表情,遗书中那些平静的文字从此就一直刻进了他的脑海:“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刘节参加了王国维遗体的入殓仪式。曹云祥校长,梅贻琦教务长,吴宓、陈达、梁启超、梁漱溟以及北京大学马衡、燕京大学容庚等名教授西服齐整,神情庄重,他们头颅低垂,弯下腰身,用三次沉重的鞠躬,向静安先生作最后的告别。陈寅恪教授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师生,都看见了他那身一丝不苟 的长衫,玄色庄重。陈寅恪步履沉重地来到灵前,缓缓撩起长衫的下摆,双膝跪地,将头颅重重地磕在砖地上。所有的人都被这个瞬间惊呆了,校长、教授、朋友、学生,在陈寅恪头颅叩地的三响声中,突然清醒过来,一齐列队站在陈教授身后,跪下,磕头,重重地磕头。刘节,就是此刻在教授们身后跪倒的一个学生。当他站起来的时候,突然间明白了,在向他的导师,一代大儒王国维先生告别的时候,下跪,磕头,才是最好的方式,才是最庄重的礼节。这样的仪式,才能和先生的马褂以及头上那根遗世的发辫融为一体。陈先生用了一种骨头触地的姿势,完成了对王国维先生的永别。陈寅恪教授,不仅仅是王国维先生遗世书籍处理的最好委托之人,更是对死者文化精神和死因的理解之人。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经过时间的打磨,两年之后,屹立在清华园中。在以刘节为首的学生们的请求下,陈寅恪教授提起了那支沉重的羊毫,用金石般的文字,破译了王国维的殉世之谜——用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主张彰显了学术人格的本质精髓。陈寅恪教授,把对王国维的纪念,刻在了坚硬的石头上;刘节先生,则把那段文字刻进了柔软的心里。许多年之后,当刘节教授在岭南大学的校园里见到陈寅恪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跪拜”这两个汉字组合的仪式就这样突然来临了。在国民党败退逃往台湾的混乱中,陈寅恪拒绝了蒋介石的重金诱惑,在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的礼聘中来到了温暖潮湿的广州。而他的学生刘节,则早他三年到达广东,在并无约定的时光中等候同老师的再度相逢。在美丽的康乐园里,学生们知道历史系主任刘节和历史系教授陈寅恪,似乎没有人了解他们过去的师生关系。但是,每逢传统节日,学生们都可以看到令他们惊诧的一幕。节日来到陈寅恪教授家里的系主任,彻底脱去了平日西装革履的装束,一袭干净整洁的长衫,布鞋皂袜,一派民国风度。见到陈寅恪先生的刹那,刘节教授便亲切地喊一声先生,撩起长衫,跨前一步,跪拜行礼。在刘节教授庄重的磕头礼中,学生们终于知道了刘节主任和陈寅恪教授的师生因缘,也知道了这对师生1927年6月在王国维先生遗体入殓仪式上通过庄重的下跪产生的心灵交集。刘节教授用跪拜的仪式展示尊敬和感恩的时候,岭南大学的长衫被时代的世风脱下了,康乐园里换上了中山大学的新装。在课堂上,刘节教授将陈寅恪撰写的王国维纪念碑文移到了黑板上。刘节教授眨眼之间,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就像时光从沙漏中间穿过,然后又聚集在他的掌上。“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刘节教授说,骨头虽然坚硬,但一定得用皮肉包裹。深刻的思想精髓,必定在文字的深处。下跪,磕头,已经不再常见,但当它出现的时候,一定比握手高贵。 (取材于詹谷丰同名散文,有删改)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被父亲灌输了站立做人的理念灌输:强行输送B.都看见了他那身一丝不苟的长衫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C.学生们都可以看到令他们惊诧的一幕惊诧:惊讶诧异D.教授的师生因缘因缘:长久深厚的关系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国维真正让人折服的原因是他的从容、决绝以及镇静。B.文中“头颅低垂”“重重地磕头”等细节描写生动感人。C.陈寅恪与刘节的“长衫”细节,兼有“坚守”与“传承”之意。D.文章多次使用对比手法,表达对“下跪”“磕头”的独特理解。20.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陈寅恪教授,把对王国维的纪念,刻在了坚硬的石头上;刘节先生,则把那段文字刻进了柔软的心里21.本文最后三段再次提到王国维纪念碑文,有何用意?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答案】18.B19.A20.答案示例:①“刻”字形象生动、新颖别致(或运用了拈连的手法,或化虚为实)。文字可以“刻”进石头,此处把“纪念”刻进石头;进一步,把适用于“石头”的“刻”字巧妙地运用到“心里”,突出强调了刘节对王国维纪念碑文的深刻理解。②并列关系的两句间的联想自然巧妙(运用了对举手法,或对比手法,或承上启下),前句概括出陈寅恪与王国维的关系,后句让读者推想到陈寅恪对刘节后来的影响。21.答案示例:①前文提到王国维纪念碑文是概括地写,这里再次提到则是具体呈现碑文内容,内容上是互文,结构上则形成呼应关系。②前文是提到王国维纪念碑文突出陈寅恪对王国维的评价,这里再次提到突出刘节对王国维精神的理解与传承。③本文最后三段再次提到王国维纪念碑,也是体现王国维、陈寅恪、刘节三代人对“知识分子学术人格”的推崇,深化了主题。【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B.“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错。结合原文“玄色庄重”“在向他的导师,一代大儒王国维先生告别的时候,下跪,磕头,才是最好的方式,才是最庄重的礼节”可知,“一丝不苟”此处显然指“郑重”“沉重”。故选B。【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真正让人折服的原因是他的从容、决绝以及镇静”错。从“陈寅恪教授,不仅仅是王国维先生遗世书籍处理的最好委托之人,更是对死者文化精神和死因的理解之人”“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看,“王国维真正让人折服的原因”是其“文化精神”和“殉世”之因。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需要把握“刻”字。“刻”一般是指用刀将文字刻进石头,而此句“陈寅恪教授,把对王国维的纪念,刻在了坚硬的石头上”,“刻”的对象是抽象的“纪念”,因此“刻”字运用了拈连的手法,或化虚为实的手法,形象生动、新颖别致;进一步,“刘节先生,则把那段文字刻进了柔软的心里”,此句“刻”的内容是“文字”,“刻”的位置是“心里”,把适用于“石头”的“刻”字巧妙地运用到“心里”,突出强调了刘节对王国维纪念碑文的深刻理解。从句子结构来看,“陈寅恪教授,把对王国维的纪念,刻在了坚硬的石头上”“刘节先生,则把那段文字刻进了柔软的心里”,两句话结构一致,构成了对举;内容上把“纪念”“刻”在石头上,和把“文字”“刻”在心里形成对比,两句之间联想自然巧妙。“陈寅恪教授,把对王国维的纪念,刻在了坚硬的石头上”,概括出陈寅恪与王国维的关系;“刘节先生,则把那段文字刻进了柔软的心里”,让读者推想到陈寅恪对刘节后来的影响。【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注意是“再次”提到,说明前面也提到了,在原文第7段“陈寅恪教授提起了那支沉重的羊毫,用金石般的文字,破译了王国维的殉世之谜——用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主张彰显了学术人格的本质精髓”,这次对碑文的叙写并未提到具体内容,只是很概括地写了王国维的精神和学术人格;而后三段则是具体展示了碑文内容。两处碑文构成互文,结构上则形成呼应关系。前文的碑文“陈寅恪教授提起了那支沉重的羊毫,用金石般的文字,破译了王国维的殉世之谜——用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主张彰显了学术人格的本质精髓”,是突出陈寅恪对王国维的评价;而这里是刘节在课堂上的撰写“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再次提到突出刘节对王国维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刘节在陈寅恪的影响之下,对王国维的精神和学术人格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王国维的品格更为崇敬。本文最后三段再次提到王国维纪念碑,也是体现王国维、陈寅恪、刘节三代人对“知识分子学术人格”的推崇,深化了主题。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语言基础运用(6分)22.①在长期适应外界地理环境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地域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气质性格、语音语调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__甲__影响到人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活动,__乙__文学艺术也呈现出稳定而鲜明的地域特征。②关于地理环境对人群自身及其活动的塑造作用,古人早有认知。③《淮南子·地形训》指出“土地各以其类生”,地理环境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空间,对生存其间的人群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的印记,“是故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__丙__。(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进而于是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B.因而所以正所谓“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C.因而于是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D.进而所以正所谓“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要求:不改变原有信息,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答案】(1)A(2)地理环境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空间,使生存其间的人群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的印记。(地理环境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空间,生存其间的人群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的印记)【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语句(包括熟语)的能力。分析“由于受到不同地域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气质性格、语音语调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甲影响到人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活动∣∣∣,乙文学艺术也呈现出稳定而鲜明的地域特征”可知,“∣”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是承接关系。所以,甲处要填写“进而”,“进而”:连词,表示继续往前,更进一步。乙处要填写“于是”,“于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丙”处,是对前面引用部分“是故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的解说。引用部分是“水土”与“人的特点”的关系,所以,“丙”处要填写“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导致思想观念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故选A。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是搭配不当或结构混乱,可以将“对”改为“使”;或删掉“对”。微写作(10分)23.北京博物馆资源十分丰富。某中学要在寒假期间开展“博物馆文化寻根”活动。请从下面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1)请你以校学生会名义,拟一则“博物馆文化寻根”活动倡议书。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2)请为你所在的参观小组设计一份博物馆参观方案计划书。并对计划书中的重点内容(包括参观对象的选择、参观前的准备、预期参观成果)进行解说。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3)请以“寻根”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答案】例文:(一)倡议书各位同学:博物馆是文化学习、知识熏陶和观察自然与社会的窗口。寻根活动的目的是激发探求知识的兴趣,培养文化的寻根意识,并通过这个窗口渗透进历史、人文、科学知识的源头活水,只有参与,才能探寻传统文化之根;只有参与,才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参观活动即将开始,让我们积极参与,踊跃报名吧!倡议人:XX中学学生会X年X月X日(二)北京博物馆参观方案计划书一、时间:11月26日下午3:00二、地点:北京博物馆三、参观对象:博物馆考古成果展四、准备工作:1.活动意义:奠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2.预期参观成果:找寻中华灿烂历史文化的物质遗存,探索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五、注意事项:认真观展,安静有序,文明参观。(三)寻根 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历史,以它的丰饶和肥沃,培植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历史文明就是我们民族的根脉,它如源头活水滋润了中华大地,又如普照的阳光抚育了炎黄子孙。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一)这是一种实用类微写作,要求写一封“博物馆文化寻根”活动的倡议书。首先,作为倡议书,语言要追求简练、有力,有一定号召力和鼓动性。可以使用对偶句和排比句,运用呼告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然后,结合“博物馆文化寻根”活动的情境来写,这是一次有关传统文化的寻根活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参与度,所以倡议书更多的要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和魅力,要发动和号召他们积极参与探寻活动,就要从发现和传承的意义入手,增强文化自信,突出博物馆文化寻根的意义,激励大家踊跃报名。最后,注意倡议书的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二)这是一道实用类微写作,要求写一封博物馆参观方案计划书。计划书是对某个未来的活动或者事件进行策划,是目标规划的文字书及实现目标的指路灯。首先,要写明参观活动的事件、地点、参观对象,语言要简洁、明确、得体,内容要条理清晰;然后重点对参观前的准备工作、预期参观成果进行介绍和分析,如对这次参观意义的解说,以及参观展品的时代、历史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文化传承,从而体会到中华传统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并对参观成果进行预期,如从展品入手找寻文化的物质遗存,探索中华文明的发展根脉;最后交待参观的注意事项。(三)这是一道抒情类微写作题目。材料要求以“寻根”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其中规定了写作内容,写“寻根”的认识和情感,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注意围绕“根”展开,中心突出,即写作中要明确“寻根”的意义,如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寻找文化的根源以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可适当采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虚实结合等。可以联想世界展现的“根”的形态,由“根”想到叶茂,想到树大根深,想到追本溯源、传承历史等,来表达一定的道理或情感。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4.作文。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颜之乐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内在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快乐,是我们大家所共有的,只是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持续保持。上面的材料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乐在其中正如孔子自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及其评价颜回所言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可能就是在那坚守道德,不忘初心中感觉乐在其中吧。诗人康德说:“人们应该仰望的事物有两种,一是头顶璀璨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星空因其浩瀚绚烂而美丽,道德因其崇高圣洁而大放异彩。人生也是一样,当我们拥有丰富完满的精神自足时,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也能如坚韧的麻绳和白净的土豆粉一样,自污浊与腐臭间翩翩而来。当坚守道德,不忘初心时,我们乐在其中。曾经的三闾大夫披着头发行走在楚国的大地上,他以芙蓉为衣,以荷叶做裳。清晨的露水使他清洁,香草美花时使他芬芳,所以就算他处在国君昏聩,奸臣当道的社会之中,他也能佩戴兰花,采集白芷,追求美好的道德,就算他屡被申斥惨遭辱骂,他也能轻松吟出如《离骚》一般的锦绣诗篇,留自己一份清香。笑看沉浮,坦然自若,我们乐在其中。于宦海间沉浮的刘禹锡屡不得志,他沦为“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惨境地,又多次受到当地太守的刁难。他的居所一变再变,最后竟成了一间仅能容膝的陋室,可是他却能泰然自若,他谈素琴,他阅金经,在追求高雅脱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笑看台痕爬满台阶,小草长满地板。无论这陋室是漏风还是漏雨,是偏僻还是地处荒凉,他都无所谓,因为他说“唯吾德馨”,自己的精神崇高脱俗,便自然能在世俗中寻一清净之地。坚守自己,不忘初心,我们乐在其中。历史长河悠悠轮转,现仍有这般清高俊逸之人。如今的反腐浪潮中有许许多多的官员落马,但却有更多官员以一身浩然正气而屹立不倒;如今的社会,虚荣与浮华之气横行,却有更多诸如感动中国一般的人物,坚守精神的节操。当我们不忘初心时,我们便会时时刻刻感受到保有自己赤子之心的快乐。希腊诗人乔治说:“无论酷暑还是严寒,茉莉花总是洁白。”既然干净坚韧的麻绳出自于污泥,美味白净的土豆粉来源于腐臭,既然傲然开放的梅花生长于冰雪,常绿的松柏却能傲立于寒风,那么我们人类,只要能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追求高尚的节操,坚守崇高的秉性,便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受自己的人生快乐,浴火重生,化羽涅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引用的孔子的话,语出孔子《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 吃的是粗食,喝的是冷水,弯起手臂做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啊!”。而形容颜渊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由孔子心志看来,君子对于自己坚守的志向(仁义),当贫贱不移,并且乐在其中,若违背仁义,苟得富贵,则人生价值轻贱如浮云。孔子对颜回的夸赞,不仅是对得意门生的赞扬,更是对颜回“安贫乐道”的人格品行的褒扬,这也是孟子“贫贱不能移”精神的真实写照,对于后世志于治学、修身、立行的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关于“孔颜之乐”的探讨,本质上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话题,即“贫与富”的话题,也是“苦与乐”的话题,通俗讲就是“人生幸福感”的问题,千百年来,它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去积极探索人生真谛。而材料后半部分关于内在的精神生活的论述,其实就是针对“人生幸福感”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其实穷富不是一个人乐不乐的根本原因。当我们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时,便自会有一套评判“乐”的标准,因此穷也不觉得苦,富了也不觉得只有富才快乐。很多人惧怕贫穷,都希望自己富贵,在社会中抵挡不住物欲横流的冲击,放弃自己的原则,也放弃自己的仁义,就是因为精神世界太过贫瘠,只能以贫富作为判别标准。试题要求以“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写作的时候可以首先借材料中“孔颜之乐”给予后世的启迪作用来引出精神生活这一主题,还要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对此,写作时可以分两个方面:其一,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精神生活。其二,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精神生活,然后进一步引申论证,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之下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与幸福。最后得出真正的幸福不在穷富之中而在丰富自足的精神的结论。立意:1.孔颜之乐,乐在其中。2.保持精神富有,智慧快乐生活。3.贫而自足,只因有精神生活乐在其中。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0年5月,张陆怀揣着“在蓝天高傲地歌唱”的梦想进入航天员大队。十年如一日,他几乎每天训练、训练、再训练,不断挑战体能极限。而在张陆看来,“汗水伴着孤单和平淡,还会仰头望着天”,就是给自己写的歌。2022年11月,张陆圆了出征太空的梦想。每个有梦想的人,都在平常的生活里谱写着属于自己的歌。请以“谱写自己的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全命题材料作文题。材料中,航天员张陆的歌,是“在蓝天高傲地歌唱”,而这歌也正是他的梦想。“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正是因为拥有梦想,才让张陆的人生有目标。然而,光有梦想和目标还是不够,航天员训练是千锤百炼方能百炼成钢。而为了这梦想之歌,张陆选择用十年如一日的训练、训练、再训练,不断挑战体能极限的努力来实现。这说明“人须有目标,继而为目标奋斗”。而试题引语中说“每个有梦想的人,都在平常的生活里谱写着属于自己的歌”,由此可见,试题想要考生展现的,就是那一个个在平凡生活里拥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又能为了目标脚踏实地地前行,为了理想不懈奋斗,执著追求的人物形象。对此,写作时可以依据标题,把梦想比喻成“歌”,记叙自己努力实现梦想的历程,也可以叙写自己受他人努力实现梦想的经历而感动的故事。写作时要注意,拥有梦想、树立目标的过程可简略,而将写作重心放在如何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而向着目标一点点进步的历程上来。比如,可以写自己梦想站在舞台上放声歌唱,因此自己每天清晨都到公园里、河边练嗓子,不放过音乐课或学校文艺晚会上台表演的每一次机会等。立意:1.用坚持谱写自己的梦想之歌。2.用奋斗谱写自己的梦想之歌。3.树高远梦想,唱嘹亮之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31 17:57:01 页数:24
价格:¥3 大小:177.7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