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大兴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三历史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侧陶寺中期城址平面图可以佐证陶寺文化时期()①城市出现功能区划②社会阶级分化显现③奴隶制国家已形成④都城轴线观念出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中的宫城、仓储区、普通居民区及其分布等,可以佐证陶寺文化时期,城市出现了功能区划,社会阶级分化显现,出现了都城轴线观念,说法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仅此平面图,不足以说明当时奴隶制国家已形成,说法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故选B项。2.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主张“择能力”。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在楚国变法,“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商鞅在秦国变法,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礼乐制度彻底崩溃B.华夏认同观念增强C.德治与法治之争结束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改革时,多推行以才能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打击了贵族特权,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礼乐制度彻底崩溃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华夏认同观的增强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德治和法治的争论尚未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3.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初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最初,各郡国对推举“孝廉”并不重视,有的郡不荐一人。武帝下诏督责,规定:二千石不举孝,就是不奉行诏令,应当按不敬论罪;不举廉,就是不胜任,应当免官。这一规定()A.有利于九品中正制的形成B.削弱了外朝三公的权力C.推动了汉朝选官制度变革D.促使了监察制度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汉武帝初年,郡国对察举孝廉不积极,后来汉武帝下诏书,要求郡国必须举孝廉,这有利于察举制的形成和贯彻,推动了汉朝选官制度的变革,C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形成于魏晋时期,排除A项;汉武帝设立内朝,削弱了外朝三公的权力,排除B项;汉武帝创建刺史制度,促使了监察制度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4.宋熙宁八年春,吴地大疫,苏轼在杭州建立很多病坊“以处疾病之人”,即临时隔离处。宋熙宁九年,曾巩任江南西路兵都钤辖(武官名),“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以授病者民”。这说明,北宋政府解决疫病的方法有()①建立疫病救治机构②武官出任地方长官③提前做好药物储备④免收赋税减轻负担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吴地大疫,苏轼建立病坊隔离感染疫病的人,曾巩命各级地方官储药用以医治病人等,说明北宋政府通过建立疫病救治机构,提前做好药物储备等方法解决疫病,说法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苏轼和曾巩均为文官并非武将,材料并未体现北宋政府为解决疫病,免收赋税减轻负担,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故选B项。5.20世纪,敦煌莫高窟出土一千多枚回鹘文木活字。这些木活字中,既有类似汉字以词为 单位的活字,又有类似西方文字的字母,每枚木活字表面均有墨迹和磨损,据推测其年代约12到13世纪上半叶之间。这些回鹘文木活字,可以佐证()A.丝绸之路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B.毕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C.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流的方式D.欧洲字母文字的起源与演进【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到13世纪即两宋时期,回鹘人使用的文字,兼具汉字和西方文字的特征,可以用来佐证丝绸之路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展,A项正确;毕升发明的是泥活字并非木活字,排除B项;12至13世纪是两宋时期,回鹘木活字的出土不能印证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流的方式,排除C项;欧洲字母文字的起源与材料介绍的回鹘文字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图为《中国经济史》一书的章节目录,横线处应补充的目录为()A.从租庸调制到两税制B.募役法募人代役C.“一条鞭法”合并赋役D.摊丁入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该书目录“明代黄册、鱼鳞图册”是明代户籍制度,“清代收地丁合一税”是雍正时实行的摊丁入亩。因此补充目录是明代的赋税制度,即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合并赋役,C项正确;唐朝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排除A项;北宋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排除B项;清代实行摊丁入亩,排除D项。故选C项。7.清雍正八年(1730年),军事将领陈伦炯写成《海国闻见录》,全书分为上下两卷,目录如下表。据此可知,《海国闻见录》() ①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性的地理著作②是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洋航行的主要成果③反映了有识之士的边疆意识和海防意识④折射出闭关自守并未禁绝士人对世界的了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与交往,该将领的这本著作涉及世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有利于国人了解世界。这一时期,欧洲对外殖民扩张,这本著作也反映有识之士的边疆意识和海防意识。③④正确,D项正确;该书写成时间是1730年,中国近代是鸦片战争后,①错误。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时期,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8.西方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侵略权益。下列中国丧失的权益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大清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②日后若中国酌议创造铁路时,中国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③曲在内地商民,由地方官究治;曲在英人,由领事官究治④英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执照由领事官发给A.①③④②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划定使馆界,由外国人住用和管理,是1901年《辛丑条约》 的内容,中国修建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是1885年《中法新约》的规定;内地商民由地方官究治,英人由英国领事官究治即领事裁判权是1842年《南京条约》附件中的内容,准许英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故四个权益丧失的先后顺序为,③④②①,C项正确;其它三个时间排列均存在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9.某学者在书中写道,“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旗人占70%。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旗人占40%。而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占30%,在担任过巡抚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太平天国运动引起权力结构变化B.洋务运动促使地方督抚势力的兴起C.戊戌维新运动冲击旧式官僚体制D.清政府通过“新政”改革旧式官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前后,导致汉族督抚明显增多,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A项正确;地方督抚势力兴起是洋务运动的条件,而非结果,排除B项;19世纪末出现的戊戌维新运动,与1864年前后汉族官僚势力增强无关,排除C项;20世纪初开始的清末新政并非19世纪60年代满汉官僚结构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0.1866年,金陵机器制造局竣工。70年代,增设水雷局,“招募艺童,学习洋文洋语”。80年代,仿制德国新式步枪,成功制成中国第一代马克沁单管重机枪,成为金陵制造局的名牌产品。由此可知,金陵机器制造局①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②制造武器投放世界市场③客观推动新式教育发展④建立了独立的军工体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金陵机器制造局是洋务军事工业。设立水雷局,招募学生学习外文,不同于旧式教育,有利于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①③正确,B项正确;军事工业产品不投放市场,②错误,材料未涉及独立的军工体系,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1.1903年,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革命军》出版,他写到:“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他还喊出“中华共和国万岁”的口号。《革命军》一经问世,销售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这一现象折射出()A.革命派领导的武装斗争进入高潮B.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民主共和理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仁人志士对救国道路不断探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邹容的《革命书》在革命书刊销售中占第一位。结合所学可知,革命思想成为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想,反映仁人志士对救国道路的不断探索,D项正确;1905年同盟会成立领导一系列起义推动革命进入高潮,排除A项;辛亥革命是1911年,排除B项;“社会共识”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2.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一战后,中国纱厂因外资“卷土重来”严重下滑B.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民族纺织业持续发展C.日本开始获得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的权益D.欧美列强忙于一战,逐步缩减对华的商品输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民族纺织业持续发展,B项正确;一战后中国纱厂没有减少,排除A项;“开始”说法错误,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获得在华设厂的权益,排除C项;欧美一战期间,无暇东顾,减少对华设厂,排除D项。故选B项。13.1925年,广东省召开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117位农民代表参加大会,会议由中共党员彭湃等人主持,经过讨论,成立广东省农民协会并发表《广东省农民协会宣言》。这反映了()A.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发展B.中共工作重心转向农村C.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D.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果【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25年中共组织成立农民协会。结合所学可知,1925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中共开展农民运动,发动农民投身革命,因此材料反映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发展,A项正确;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农村。排除B项;国共合作破裂后,建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排除C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4.1937年,东部沿海工业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到1940年底,内迁民营厂矿共647家,机器工业达230家,占内迁总数的40.4%。东部沿海工业的转移()A.削弱了官僚资本的地位B.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C.适应了持久抗战的需要D.彻底改变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东部沿海的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内迁,为中华民族的持久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适应了抗战的需要,C项正确;抗战时期,官僚资本并未因东部工业内迁削弱,反而实力膨胀,排除A项;厂矿企业地理位置的转移并非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B项;彻底改变了区域发展不平衡说法太绝对,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5.1947年10月12日,《东北日报》刊发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全文。12月,刊登外媒对《大纲》的报道,如美国先驱论坛报承认“中国农民世世代代倾向于土地革命”,而中共已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即土地问题。这些报道反映了()A.中共抓住了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B.三大战役的胜利推动了土改进行C.西方国家消除了对中共的偏见D.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47年中共发表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使解放区农民获得了政治、经济上的解放。外媒的报道反映了中共抓住了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A项正确;三大战役的胜利是1948年秋,排除B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列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①抗日战争时期,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②是红军长征,④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③是解放战争期间渡江战役,因此按时序排列是②①④③。C项正确;ABD项排列顺序颠倒,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7.目前,我国人民币发行五套。其中,有一套人民币正面主景图案有人民代表、炼钢工人、女拖拉机手、纺织厂、武汉长江大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背面主景图案有天安门、露天采矿、石油矿井等。据此判断,这套人民币的发行时期是在()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炼钢工人、武汉长江大桥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图案,反映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C项正确;人民币上印制的人民代表和武汉长江大桥等图案,出现在1954年以后,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胜利,排除A项;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后,人民代表和武汉长江大桥等现象才出现,排除B项;材料展示的图案均非改革开放新时期才出现的事物,排除D项。故选C 项。18.20世纪60年代,中国向23个正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非洲国家提供援助。1960年以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只有5个,到1969年,这一数量激增到19个,占当时已独立国家的50%。这些历史史实()①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②推动了亚非会议的隆重召开③有利于非洲民族国家的发展④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国向23个正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可知,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大量援助,有利于非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根据材料“1960年以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只有5个,到1969年,这一数量激增到19个”可知,中国与很多非洲国家建交,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外交方针,指的是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①②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9.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可知,反映了巴黎公社对工人阶级利益的保护,C项正确;A项史实体现的是英国民主政治对贵族权力的限制,不能得出下院权力超过上院的结论,排除;B项结论中的“普遍接受”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史实涉及的是司法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是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法奴隶法令的影响,排除。故选C项。 20.下图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一套1784年在中国订制的杯碟套装,在瓷碟画面上方有一只巨大老鹰,鹰嘴部叼着写有“独立宣言”字样的条幅,鹰下方绘有代表13个州的13位男性,在人和鹰中间绘有一块1776数字的号码牌。这一杯碟套装瓷可以用来印证()A.一个新主权国家的诞生B.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C.美洲殖民地赢得了独立D.瓷器广受美国民众欢迎【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4年即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人为纪念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而订制的杯碟套装,可以用来验证美国的建立即一个新主权国家的诞生,A项正确;1784年,美国宪法尚未制定,联邦政府尚未建立,排除B项;纪念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杯碟套装,并不能印证整个美洲殖民地都获得了独立,排除C项;仅此一件文物不能说明瓷器广受美国民众欢迎,排除D项。故选A项。21.19世纪,欧洲很多史学家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争相撰写本民族和本国历史。同时,史学家们开始关注社会下层的历史,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这一现象反映的时代主题有()①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③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④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欧洲史学家撰写本民族和本国历史,这一时期是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史学家开始关注工人和农民的历史,这一时期欧洲进行的工业革命,使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不蹲加剧。因此,材料的现象反映的时代主题是①③,B项正确;②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是14、15世纪,②错误。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1822年,《告巴西人民宣言》正式发表,它号召巴西人民“醒来吧!很久以来欧洲伟大的宣传家所倡导的独立与幸福正在阔步前进。你们已成为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民。”据此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启蒙思想在美洲传播B.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C.柏林会议协议的刺激D.“亚洲觉醒”的重要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启蒙思想的传播促使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长。材料中号召巴西人民觉醒和争取独立,反映了启蒙思想的影响。A项正确;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排除B项;1884年英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共56分。23.中国古代漕运“漕”原指在天然或人工的河道上运输物资,后来随着各王朝统治的需要,从地方上征收粮饷以及各种进贡的物资,将其运送到京城或前线,这些都属于漕运的范围。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漕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材料二咸丰二年(1852年),清代漕粮海运,仅实行于江苏省。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镇江、扬州,江路受阻。清政府宣布,将浙江全省以及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州等处“漕米,同办海运。”由上海招商船承雇,装载海运至天津。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漕粮则一律按每石折银一两三钱为率,改折征收解京或者就地拨充军饷,这样一来,继续征收实物漕粮的只有改行海运的江苏、浙江两省份。庚子事变后,列强在谈判赔 款筹集问题时,要求清朝从漕粮中提取赔款,且朝堂上亦有诸多官员提议折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漕改用火车,由天津运往北京。在内外压力下,清朝最终于光绪二十七年宣布全漕改折,漕粮河运至此终结。(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清代漕粮河运废止的原因。材料三2019年12月,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计划(2018-2022)》明确提出,要保护建设张家湾古镇,展示运河古镇历史风貌,打造漕运文化特色小镇。①张家湾在“州南十五里”,“以元万户张煊督海运至此而名。今东南运艘,由直沽至河西务,凡百十里,又百三十里至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等人著)②张家湾城位于“潞河下游,南北水陆要会。自潞河南至长店四十里,水势环曲,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钦定日下旧闻考》(乾隆命人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③北运河上“漕艘栉比,廩粟云屯”。张家湾以西的漕运终点通州,则为“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光绪年间《通州志》④“山西会馆”匾额该匾额系两块长方形石块合成:上为“山西”,下为“会馆”,发现于通州,现存于通州博物馆。⑤《潞河督运图》⑥ 《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图中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八百二十余人,岸上码头、衙署、店铺、银号、酒肆、民宅、粮仓等各种建筑林立。(3)任意选取材料三中的三则史料,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张家湾古镇的价值。【答案】(1)变化:元代运河路线取直;增加了海路运输。原因:政治中心东移;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航海技术提高;海运比内河运输风险小。(2)原因:国内阶级斗争的影响;运河淤塞;近代火车、轮船等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3)示例:史料①是清代人的读史笔记,可以用来研究张家湾古镇的地理、历史及交通状况;史料②是政府编辑的档案,可以用来研究张家湾的地理、交通、经济以及社会风俗;史料③属于地方志,可用于研究张家湾古镇的经济、治理、交通和地理等;史料④作为一手资料,可用来研究清代张家湾古镇的经济、建筑和书法艺术等;史料⑤是一手史实,可以用来研究张家湾古镇相关的交通、地理状况;史料⑥是属于绘画作品,可用于研究清代张家湾古镇的布局、建筑、交通、社会风俗等。【解析】【详解】(1)变化:通过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示意图可知,与图一(唐朝)相比,图二即元代漕运中,运河不再以洛阳为中心,路线取直,且增加了海路运输。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分析可知,元代漕运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政治中心东移,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指南针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并且海运比内河运输风险较小。(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镇江、扬州,江路受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阶级斗争的影响和运河淤塞;根据“由上海招商船承雇,装载海运至天津”“南漕改用火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火车、轮船等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3)示例:首先观察材料三中图文,任意选取其中的三则史料,如史料①②③;然后,综合相关史料、出处和所学知识,一一阐述相关史料对于研究张家湾古镇的价值,如根据史料①的内容和出处可知,作为清代人的读史笔记,“张家湾在‘州南十五里’”等可以用来研究张家湾古镇的地理、政治、经济及交通状况;根据材料②中“自潞河南至长店四十里,水势环曲,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等信息,及其出处可知,其 是政府组织人编辑的档案,可以用来研究张家湾古镇在清代的交通、经济、治理和社会风俗;根据史料③中“张家湾以西的漕运终点通州,则为‘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及其出处可知,其属于地方志,对于研究运河的交通、运输、地方治理和地理等,有重要意义。24.时代与报刊据现有材料统计,五四运动时期,全国新创办报刊1000种左右,选取部分有刊存的主要刊物如下表。(1)阅读上述材料,概括“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报刊业的特点。(2)如果让你在1840—1912年之间创办一个报刊,请为这一报刊起名,并结合时代特征说明创刊理由。(要求:刊名须反映办刊主旨;办刊理由充分;表述清晰。)【答案】(1)创办报刊数量多;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办报主体广泛;重视传播新思想和启发民众;与救亡图存相联系。(2)刊名:《维新报》。理由: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大量创办报刊,传播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报》作为维新派的宣传喉舌,有利于直接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国人思想的启蒙,为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之路扫除思想上的障碍。【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时期,全国新创办报刊1000种左右”可知,创办报刊数量多;根据表格“刊行年月”一栏可知,短时间内发展迅速;根据表格“主持”一栏中的“陈独秀”“梁启超”“南开大学”“孙中山”“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等信息可知,办报主体广泛;根据表格“ 宗旨(倾向)”一栏中“宣传新思想”“研究新思想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与方法”“研究革命理论和建设新中国方案”“促农民之觉悟”等信息可知,重视传播新思想和启发民众;与救亡图存相联系。【小问2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问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在1840-1912年之间创办一个报刊并起名,例如选择戊戌变法这一时期,创办报刊《维新报》;其次,结合所学戊戌变法相关知识,从戊戌变法的背景、影响角度说明办刊理由即可,具体理由是因为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大量创办报刊,传播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报》作为维新派的宣传喉舌,有利于直接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国人思想的启蒙,为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之路扫除思想上的障碍。25.统一战线是党的重要法宝2022年7月29日至3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时隔7年再次召开。100年前,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会议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正式提出。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首次明确了统一战线的法宝地位。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述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答案】示例:实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阐述: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以此为旗帜,团结中华民族,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号召广大民主力量,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有了组织形式,并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代行人大职能,团结各种民主力量,巩固新中国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参与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起步,使中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完成了20世纪中期的社会巨变。综上所述,统一战线为中国特色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解析】【详解】论述:首先,阅读材料,明确题意,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和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中各选一个例,如选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确定事例后,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所学知识,展开阐述,如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形式和历史作用等,说明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总结升华,如明确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为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6.高校西迁材料一据统计,1949年,全国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带,西部边疆地区的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9%;从钢铁工业来看,沿海地区的钢铁生产能力占八成以上,而钢铁资源丰富的西部等地区几乎没有相关工业产业。“一五”计划时期,党和国家提出,要在全国各地区适当分布工业生产力,要使工业基地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并逐步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材料二据1949年统计,在全国205所高校中,118所高校分布于沿海地区,西北地区仅有9所高校。1955年7月,高等教育部正式制定了《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七年调整方案》,高校西迁方案确定。参与此次西迁的沿海或大城市高校30余所。其中,为配合航空工业基地建设,华东航空学院师生坚决服从,教职工、家属、学生共5000余人如期抵达西安,为大西北贡献了第一所以航空为主从事国防科技高等教育的航空院校,即西安航空学院。西航先后研制出多种军事作战飞机,其首届毕业生也全部自觉服从分配,去到西北、西南、东北、中南等急需用人的航空单位。同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研制出歼7-E型飞机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材料三阅读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对1955—1957年高校西迁进行解读。【答案】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巩固新生政权建设,党中央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然而一直到“一五”计划实施前,我国工业格局的基本状况是70%在沿海,东西分布严重不均衡。之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引下,我国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基础工业, 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严重失衡的状况。人才是兴国之本。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直接面临的就是专门工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而解放初高校集中分布在沿海城市,西部很少,针对合理工业格局的客观需要,1955年党中央决定将部分高校西迁,服务国家整体发展、支援西北重地建设。高校西迁增强了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综合实力,均衡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机构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广大的高校师生弘扬了爱国奉献、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精神。【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据统计,1949年,全国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带,西部边疆地区的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9%;从钢铁工业来看,沿海地区的钢铁生产能力占八成以上,而钢铁资源丰富的西部等地区几乎没有相关工业产业”可知,“我国工业格局东西分布严重不均衡;根据材料一“‘一五’计划时期,党和国家提出,要在全国各地区适当分布工业生产力,要使工业基地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并逐步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可知,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根据材料二“据1949年统计,在全国205所高校中,118所高校分布于沿海地区,西北地区仅有9所高校”可知,解放初高校集中分布在沿海城市,西部很少;根据材料二“华东航空学院师生坚决服从,教职工、家属、学生共5000余人如期抵达西安”可知,大的高校师生弘扬了爱国奉献、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精神;根据材料三表格“各行政区高校数量比较”可知,均衡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机构布局。综合以上分析及所学可知,高校西迁增强了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综合实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才。27.托勒密的《地理学》克劳狄斯·托勒密(约90—168年),是生活在埃及的希腊裔罗马帝国公民。他用希腊文写成《地理学》,是一部体现当时欧洲人地理学知识的典籍,奠定西方制图学的基础。不过,《地理学》在公元2世纪左右成书时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并没有引起重视。后来一个收集古籍的神父,意外在罗马都城发现了《地理学》手稿。1406年,这部手稿被翻译成拉丁文。但是拉丁文译本并没有附地图,直到15世纪,西方人才陆续制作出地图抄本。1492年,当哥伦布寻找东方时,他带着3艘帆船、87名水手,以及一本托勒密的《地理学》。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它是“对已知世界地理情况的最佳指南”。15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亨利开始把“托勒密地图”付诸实践运用。但是经过反复考察,却发现这幅地图并不实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长遗憾地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实都与他说的相反。”墨卡托(1512—1594年)是近代西方地图学家代表,他不断根据最新的地理发现和旅行报告,完善旧地图,绘制新地图。1569年,墨卡托首次采用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编制出世界地图。这样他成了第一个把全球表面(东西半球的已知范围)描绘在平面上的人,托勒密版本地图“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15世纪托勒密《地理学》在西欧的重新发现。【答案】 评析:作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代表,《地理学》的重新发现,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有利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地理学》奠定了西方制图学的基础,其重新发展,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天文、地理科学的探索和发展;随着宗教改革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其在西欧的影响逐渐下降。【解析】【详解】评析:根据材料中“《地理学》,是一部体现当时(约90—168年)欧洲人地理学知识的典籍,奠定西方制图学的基础”“1492年,当哥伦布寻找东方时,他带着3艘帆船、87名水手,以及一本托勒密的《地理学》”“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它是‘对已知世界地理情况的最佳指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学》作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代表,其重新发现,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有利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为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根据“一些船长遗憾地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实都与他说的相反’”“墨卡托(1512—1594年)是近代西方地图学家代表,他不断根据最新的地理发现和旅行报告,完善旧地图,绘制新地图。1569年,墨卡托首次采用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编制出世界地图。这样他成了第一个把全球表面(东西半球的已知范围)描绘在平面上的人,托勒密版本地图‘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可知,托勒密《地理学》的重新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天文、地理科学的探索和发展,随着宗教改革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其在西欧的影响逐渐下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21 08:24:09 页数:18
价格:¥3 大小:3.2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