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东莞市东莞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土地是承载万物的媒介。《礼记》云:“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因为土地的重要性,对土地的依恋也成为人类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心理情结。尽管“恋土情结”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世界上的各个民族也都有对土地的崇拜和依恋现象,但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恋土情结”却表现得最为鲜明、最为持久。在费孝通先生看来,传统中国就是乡土社会,如《乡土中国》一书所描述的:“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乡土”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底色。可以说,对土地的依恋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基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逻辑。作为一种物质和元素,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共识和集体记忆。早在先秦流行的中国传统“五行”观念中,土就是居中的,最为尊贵也最为重要。中国人不仅把土地看作是一切生命的母体,也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灵魂的归宿。在中国传统社会,“入土为安”也是一种重要的死亡和丧葬观念。选择一方“风水宝地”,不仅能够护佑自己,也可以护佑整个家族。中国人信仰的“风水观念”也与土地密切相关。中国人对土地的崇拜和依恋在汉语和汉字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乡土”“风土人情”“土生土长”等词语都体现了对土地的依恋。中国古代常常用“社稷”来代表国家,“社”,即土地神,“稷”则是谷神。在中国文化中,土地及其所生的谷物成为“国家”的代表,这当中体现的即是农业民族的土地崇拜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土地庙,里面伺奉着“土地公公”或“土地奶奶”。在乡民的眼里,土地神是一方乡土的保护神。“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对土地的崇拜观念和祭祀仪式,日复一日,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就形成了一个共同体“社会”。可以说,中国文化饱含了对土地的历史记忆,从神话传说到民间信仰再到我们的语言词汇,处处可见“恋土情结”的印记。对土地的依恋和崇拜伴随了中国文化的始终,并沉淀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不论游子、战士还是商人或移民,他们都会带一包家乡的泥土在身边。“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土地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也是一种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土地给中国人带来的不仅是财富,也是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正是千百年来对土地的辛勤耕耘,形塑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影响到了士人的价值观,“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一向是中国圣贤先哲所 倡导的一种精神。中国人对土地的情感也造就了另一个文化基因,那就是平和。固守土地使中国人变得十分温和,乐天知命,安土重迁,这样的民族本能地反对暴力和侵略,追求和平。“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更是把“安土”和“修身”联系在一起,如《礼记》中所言:“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土地与“乡土”情结也影响着中国人的交往观念。远亲不如近邻,中国人的社交圈子往往局限在他们生长的那块土地上,“乡土情谊”在中国人的交往观念中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乡谊网络”同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浙江的温州人就用“一人带一人去,一家带一家去”的方法,把很多同乡和产业带到了世界各地。“乡土文化资本”“乡谊关系”成为华人交往实践和交往理念的重要特色。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中,中国文化主张“天、地、人”的和谐共处,这种观念无疑是一种中国智慧,对于今天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极富启示价值。立足新时代,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中的“恋土情结”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地建立“文化自信”,并在社会层面实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发展。(摘编自潘祥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恋土情结”及其扬弃》)材料二: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了文化体制的高度集中,也造成了中华文化凝聚力的高度集中,因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性非常强烈,这是由我们的历史文化决定的。余光中经历了“双重放逐”,先是到因政治因素与大陆相隔的宝岛台湾,后来又赴美留学,在另一个不同文化的海外生活,他先是接受台湾另一种政治形态的熏陶,后又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也曾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但是思维中固存的“落叶归根”的想法让多愁善感的诗人的乡土情结尤为浓重,以致后来他意识到他的西化是苍白和空虚的,然后清醒地回归并坚定传统文化的路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一种乡愁情结中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坚守。余光中对于乡愁的看法是:“所谓乡愁,原有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层次,不必形而下地系于一乡一镇。地理当然不能搬家,民族何曾可以改种,文化同样换不了心,历史同样整不了容。乡愁并不限于地理,他应该是立体的,还包含时间。一个人的乡愁如果一乡一镇就可以解,那恐怕只停留在同乡会的层次。真正的华夏之子潜意识深处耿耿不灭的,仍然是汉魄唐魂,乡愁则弥漫于历史与文化的直经横纬,而与整个民族祸福共承,荣辱同当。”这段话映射出他认为乡愁中应包含的“文化回归”和对中华民族血脉的认同。“真正的华夏之子潜意识深处耿耿不灭的,仍然是汉魄唐魂,乡愁则弥漫于历史与文化的直经横纬,而与整个民族祸福共承,荣辱同当。”这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投射于他的诗中,更是表现出余光中对故园的渴念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摘编自傅天虹《诗国的游子—论余光中诗歌的原乡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恋土情结”普遍存在于世界上的各个民族,但在中国文化中,表现得最为鲜明、最为持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B.中国人对土地的依恋在语言文字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如用“社稷”来代表国家,就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土地的崇拜观念。C.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了中华文化凝聚力的高度集中,表现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性非常强烈,余光中的经历生动地体现这一点。D.余光中认为乡愁不是系于某人出生地具体的那个乡镇,而是立体多层次的,弥漫于历史与文化的直经横纬,与整个民族祸福共承,荣辱同当。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多处引经据典,不仅分析了“恋土情结”在中国文化中的表征,同时也阐释了其对中国文化及国民心理的影响,论证精当有力。B.在中国传统社会,人在死后也会选择“风水宝地”作为归宿,这既体现了中国人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灵魂的归宿的理念,也体现了迷信落后的一面。C.中国古代有“春祈秋报”的祭祀仪式,即春耕前举行祭祀,祈祷土地神保佑丰收,秋收后举行仪式报答土地神的恩德,这是“恋土情结”的一种体现。D.中国文化主张“天、地、人”的和谐共处,如能对其中的“恋土情结”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必然会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作用。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一项是()A.云闲望出岫,叶落喜归根。——(宋)陆游《寓叹》B.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宋)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C.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D.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李觏《乡思》4.请结合材料一概括“恋土情结”对中国文化及国民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为建设好“美丽乡村”,某地拟“乡情为骨,乡韵为魂”为主题的座谈活动,请根据上述材料为他们提两点建议。【答案】1.D2.B3.C4.①沉淀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特别重视故乡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②形塑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③造就了中国人“平和”的文化基因;④影响了中国人“乡土情谊”的交往观念。5.①宣传好“乡土情结”,留住本地人建设家乡;②利用好“乡谊网络”吸引在外地发展成功的老乡回乡 投资;③挖掘好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环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不是系于某人出生的具体的那一个乡镇”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不必形而下地系于一乡--镇”,是“不必”,不是“不是”。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也体现了迷信落后的一面”于文无据,原文“在中国传统社会,‘入土为安’也是一种重要的死亡和丧葬观念。选择一方‘风水宝地’,不仅能够护佑自己,也可以护佑整个家族。中国人信仰的‘风水观念’也与土地密切相关”并没有体现这是迷信落后的依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主要表达了诗人的抱负,不能体现中国人“安土重迁”。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对土地的依恋和崇拜伴随了中国文化的始终,并沉淀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可知,沉淀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特别重视故乡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根据“正是千百年来对土地的辛勤耕耘,形塑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可知,形塑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根据“中国人对土地的情感也造就了另一个文化基因,那就是平和”可知,造就了中国人“平和”的文化基因;根据“土地与‘乡土’情结也影响着中国人的交往观念”可知,影响了中国人“乡土情谊”的交往观念。【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对土地的依恋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基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逻辑”可知,宣传好“乡土情结”,留住本地人建设家乡;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乡谊网络’同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浙江温州 人就用‘一人带一人去,一家带一家去’的方法,把很多同乡和产业带到了世界各地。‘乡土文化资本’‘乡谊关系’成为华人交往实践和交往理念的重要特色”可知,利用好“乡谊网络”吸引在外地发展成功的老乡回乡投资;根据“中国文化主张‘天、地、人’的和谐共处,这种观念无疑是一种中国智慧,对于今天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极富启示价值”可知,挖掘好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环境,吸引人才回归。(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一年容易又秋风孟超一年容易又秋风,酷热的暑夏,总算是过去了,晒焦了的皮肤,和臭虫咬、蚊子伤的斑疤,虽然还点点的存在着,让我以回忆的感伤来摸弄这些创痕;但,酷热总有过去的时候,似乎可以自慰。于是秋来了,而秋也并不顶好受,且不说“九月衣裳未剪裁”,冷雨扫在身上,使人想到酷寒,又何尝不可怕呢?又加秋风秋雨,带着一曲凄凉的情调,连秋虫都战抖了,而况人的心弦,是正被时序的万华林的弓子所拉动着呢?……家槐兄从柳州来,与他在桂林的聚合,又是一年了。秋风来时,他也来了。幸喜两个人谁都也没有秋意,没有感伤,——秋自然还在使劲地拉动着他的弓子!——一握手,暖煦煦的,似秋阳轻晒着的一般的温意,谁都没曾减少了热力,虽然经过了一个夏天,还和去年一样,这是两个人同样的道慰着的。一同去访秦似兄,谈起《野草》,从创刊到现在不觉得已经两年了。家槐兄恳切地称许秦似兄支持这一刊物的毅力。是的,有一分热,放一分光,腐草化萤,虽然不过是一种传说;然而,这一束碧新色的叶儿,它不会腐,它却放着荧光,小虽小,它有着它的热力的。而况,叶绿体是会消化了吸取的炭气,而呼出了氧气;一个有修养的园艺者,他不只为了花开,他也为了叶子的成长,至于叶子的多寡,长短,可以放散多少氧气,盖不须计论,这又是但求耕耘,不问收获了。秦似兄之于《野草》是这样的。秦似兄近月来,是肥胖了许多,面圆圆的,有似于华透·迪士尼卡通画上的小猪,我几次这样调笑他;问其致肥之道,他说,受气吃亏,也可以长肉生肌。他是研究生物学的,恐怕也找不出论据来;但这两年来,因为《野草》,我是深深地知道他在各方面受到了无数的困难,满肚皮里压下了无数的闷气。如果真把这一刊物当成一堆小草看的话,那么,在培植上,他所卖的力,所受的艰难,真比一个农夫种二三亩田还要劳瘁得多哩。这并不是说他力有不逮,事实告诉我们,在蓬蒿之中、贫瘠之地,种一株草,是比在肥土壤里种几十亩谷禾,须要费力得多的,也正因为这样才显出可贵来。当家槐兄慰藉他的时候,我想,他回想一下这两年的辛勤,也会自慰吧。 记得还是前年,也是一个秋天,我在夏衍兄那里会见他,那时,《野草》还没入地下种。秦似兄尤不善于在这种复繁奇出的社会中,八面玲珑地到处作揖应付,或者掉花枪,玩世故,耍手段,因此也就常常被人看成懦弱。其实别看他肌肉肥,他骨头却和秋天的老树枝子一样硬呢。也正为了这点,才似乎有许多不必要的侵凌,打击着他。可也同时因为他的个性所赋,而野草才能有他一贯的作风,才能经得起日晒雨淋,和霜雪的不断地袭来,却愈显出他那葱翠的颜色,临风不偃的神韵的。又是秋天了,说快也快,野草从下种到今天,他是经过三个秋天了。我曾亲眼看着树头上几度谢落,几度葱茏;也曾亲眼看见秋雁几番的来去,长鸣着划过了中天。而这小小的草,却不曾在谁的践踏下委顿;不曾被太阳晒焦,显出了枯黄;受着风霜雨露,而伤损了草根草叶。更不曾移进了温室,变成案头清供。他不打哆嗦地,依然地在秋风中直立着。我爱野草,而我是知道园艺者对他是如何的培植的。可是,正因为我爱野草之故,我应该正告他,他的下种是在秋天,已经度过了二个秋天,而今,是秋,秋之后,仍有冬,还有以后的秋的到来的。家槐兄说:“秋应该是我们所欣喜的,秋天是收获的时候。”对的,两年的时间,《野草》是有了他的收获,即使是放射出只是极轻微的草香,即使是只植下了一颗种;而他的叶是永远青着的,我想,这不能不向秦似兄举一举杯吧。至于我自己,人已在中年了,在秋天应该有点秋意才是,然而,不;或者也许是反常,自己却想在秋风里多挣扎一刹,可是视秦似兄之辛勤,是追不上;视家槐兄之爽直,尤其追不上;又哪里不悲哀呢?“一年容易又秋风”,秋更深了,我们要更加一番鼓舞才是!(有删改)文本二:野草[注](节选)秦似命名《野草》,用意所在,并非全在因袭,也说明着我们对这样一个小小的东西,并不高瞻远瞩,自己先给它一个卑之无甚高论的名号。野草虽然孕育于残冬,但茁长和拓殖却必须在春天的。如果严冬再来,它自然还得消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固然说明着草莽之类的顽强,然而也同时是自然界的机械循环的悲剧。这种机械的循环,于人类倒不能类推的。大抵人间的春天到来,严冬自己就先宣告死灭。不过这正是野草身外的事。在目前他只是芜杂丛生,荆莽交错,既无花果之望,亦无枝叶之阴。它只希望给受伤的战斗者以一个歇息的处所,让他们退到野草,拭干伤口的血痕,再躺一会。如果因疲劳而至于饥饿,则掘几把草菇,也聊胜于无。弄一点笔墨,比起正在用血去淤塞侵略者的枪口,用生命去争取民族的自由的一大群青年人,正如倍·柯根所说,是“以花边去比喻枪炮了”。然而《英伦的雾》以至《美国人的狗》一类东西正大量地在印,这事实又教育了我们,即使同是花边,也还有硬软好坏的分别,有的只准备给太太们做裙带,有的却 可以替战旗做镶嵌。加以上面所说的种种,就印了《野草》。(有删改)【注】《野草》写于1940年,是文艺刊物《野草》月刊的发刊词。秦似是《野草》的编委之一,主要负责编辑部的日常工作。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以欣慰之情贯穿全文,既有酷夏终过“我”的“自慰”,也有老友重聚别来无恙的相互“道慰”,还有对秦似辛勤工作终有收获的“慰藉”。B.文本一中“我”与家槐、秦似两个人皆好友,但感情略有差异,对家槐主要是敬佩和关心,对秦似则主要是亲热和熟络,常喜欢开玩笑戏弄他。C.文本一“秋之后,仍有冬,还有以后的秋的到来的”,表面是对“野草”的“正告”,暗含的是“我”对《野草》未来虽历坎坷但终究会成功的信心。D.文本二将《野草》与《英伦的雾》《美国人的狗》作比较,鲜明地阐释了办刊的宗旨,也强烈表达了对国统区粉饰太平的“花边”文学的不屑与愤慨。7.下列关于秦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似谈吐幽默,他把自己体态偏胖,解释为“受气吃亏,也可以长肉生肌”。B.秦似不善应酬,但为了刊物能够生存,不得不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打交道。C.秦似性格刚硬,心怀民族,所办爱国刊物《野草》继承了鲁迅的战斗精神。D.秦似文辞典雅,在《野草》中引用古诗和倍·柯根的话,含蓄地抒发感慨。8.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文本一的题目“一年容易又秋风”是如何统摄全文的。9.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写作目的不同,因而所写“野草”内涵的侧重点也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6.B7.D8.①“秋”既是时节,又喻指收获,标题“一年容易又秋风”由此而来,是理解文本情感的重要线索;②围绕“一年容易又秋风”,文章叙述“我”与家槐兄、秦似的相聚,并插叙《野草》创办的历程,这些都发生在秋天;③贯穿着人到中年需勤勉奋进的深沉感叹,文末再次呼应题目,升华主题。9.①文本一以“野草”写人物,侧重写“野草”的顽强和葱茏,表现《野草》的创办者秦似的坚韧与辛勤,表达对其的赞美及对自身的勉励;②文本二以“野草”喻刊物,侧重写“野草”的卑小和作用,表达创办《野草》的期许和目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B.“对秦似则主要是亲热和熟络,常喜欢开玩笑戏弄他”说法错误,“我”对秦似十分敬重,并不“主要是亲热和熟络”,也没有“戏弄他”。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D.“文辞典雅”说法错误。秦似“在《野草》中引用古诗和倍·柯根的话”,是为了战斗和讽刺,文辞风格犀利。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由首段“一年容易又秋风,酷热的暑夏,总算是过去了”可知,“秋”指的是时节“秋季”;由后文中“家槐兄说:‘秋应该是我们所欣喜的,秋天是收获的时候’”可知,“秋”又喻指收获。标题“一年容易又秋风”兼具了“时节”和“收获”两层含义,贯穿文章始末,是理解本文情感的重要线索;由文章“家槐兄从柳州来,与他在桂林的聚合,又是一年了。秋风来时,他也来了”“一同去访秦似兄”可知,“我”与家槐兄、秦似的相聚是在秋天;由“记得还是前年,也是一个秋天,我在夏衍兄那里会见他,那时,《野草》还没入地下种”“正因为我爱野草之故,我应该正告他,他的下种是在秋天,已经度过了二个秋天,而今,是秋,秋之后,仍有冬,还有以后的秋的到来的”可知,文章中插叙了《野草》创办的历程,这些也发生在秋天。所以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一年容易又秋风”展开的;由“至于我自己,人已在中年了,在秋天应该有点秋意才是,然而,不;或者也许是反常,自己却想在秋风里多挣扎一刹”可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秋”也有人到中年之意,贯穿着人到中年需勤勉奋进的深沉感叹,文末“‘一年容易又秋风’,秋更深了,我们要更加一番鼓舞才是”再次呼应题目,升华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作品中艺术形象的能力。根据文本一“可也同时因为他的个性所赋,而野草才能有他一贯的作风,才能经得起日晒雨淋,和霜雪的不断地袭来,却愈显出他那葱翠的颜色,临风不偃的神韵的”“他是经过三个秋天了。……而这小小的草,却不曾在谁的践踏下委顿;不曾被太阳晒焦,显出了枯黄;受着风霜雨露,而伤损了草根草叶。更不曾移进了温室,变成案头清供。他不打哆嗦地,依然地在秋风中直立着”“可是视秦似兄之辛勤,是追不上”可知,文本一是以“野草”来比喻《野草》的创办者秦似,侧重写“野草”的精神品质,展现了它不惧恶劣环境的顽强和葱茏,表现了秦似的坚韧与辛勤,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美及对自身的勉励;根据文本二“命名《野草》,用意所在,并非全在因袭,也说明着我们对这样一个小小的东西,并不高瞻 远瞩,自己先给它一个卑之无甚高论的名号”“它只希望给受伤的战斗者以一个歇息的处所,让他们退到野草,拭干伤口的血痕,再躺一会。如果因疲劳而至于饥饿,则掘几把草菇,也聊胜于无”可知,文本二以“野草”来喻指刊物,侧重写“野草”的卑小和作用,表达创办《野草》的期许和目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非得失之策与!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成其德而扬功名于后世。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榖,是其贱之本与?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斶知足矣,归反于朴,则终身不辱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注]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B.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C.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D.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千乘可形容兵车很多,也常常被用来指代大军。B.“矜功不立,虚愿不至”与“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章》)两句中“矜”字的意思不相同。C.太牢,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所用的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D.“清静贞正以自虞”与“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上》)两句中“虞”字的意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主动到齐宣王跟前,他语出惊人,特立独行地提出了“士贵王轻”的观点,震惊了群臣,同时也激怒了齐宣王。B.齐宣王左右的侍从认为齐宣王身份高贵显赫,令四方邻国敬服,使仁人志士投奔,并指出士人的身份才是卑微贫贱,对颜斶的轻蔑溢于言表。C.颜斶引经据典,不卑不亢地阐述了“得士者昌、失士者亡”的道理,折服了齐宣王。宣王深思反省后,提出要隆重礼遇他,却遭到了他的拒绝。D.颜斶主张清静正直,知足不辱,所以他不求士进,舍弃功名利禄,乞求回乡过那种安步当车,晚食当肉,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的生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2)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14.本文是如何表现颜斶的“隐士风骨”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答案】10.C11.B12.A13.(1)与其让我仰慕权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2)所谓孤、寡是世间卑贱的地位,而君王们用以自称,难道不是表示谦居人下而尊重士人吗?14.答案示例①:颜斶在接受齐宣王的召见时,面对齐宣王“斶前”的召唤,不卑不亢地回应“王前”,体现了他刚直不阿、不慕权贵的隐士风骨。答案示例②:当齐宣王表示愿意做颜斶弟子(任命他官职)的时候,他选择清心寡欲而保全士人的形神(拒绝为官),体现了他保持节操,自得其乐的隐士风骨。【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璞玉生在山里,一经琢磨,就会破坏它的本来面貌,不是说它不宝贵,而是璞玉的原貌已经面目全非了。士人本来生在民间,受到提拔就能得到俸禄,这并不是不尊贵显达,但他的精神和身体都会受到损害。“于山”为“生”的后置状语,后面断开;“制则破”,是由“则”连接的两个顺承关系的动作,中间不断开。排除BD;“士”作“生乎鄙野”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错误,“矜”都是“自夸、自尊自大”的意思。句意:骄傲自满不能成就功业,只有空想无法达到目的/自我夸耀的人不会长久。C.正确。D.正确。快乐;意料。句意:清心寡欲,保持节操,自得其乐/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颜斶主动到齐宣王跟前”错误。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到我跟前来!”颜斶也说:“大王到我前面来!”他并没有主动到齐宣王跟前。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其……不如”,固定句式;“使”,让;“慕势”,仰慕权势;“趋士”,礼贤下士。(2)“者……也”,判断句式;,“岂非……与”,表反问;“以自谓”,用以自称;“下人”,谦居人下;“贵”,以……为贵,尊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 可概括出,颜斶在接受齐宣王的召见时,面对齐宣王“斶前”的召唤,不卑不亢地回应“王前”,体现了他刚直不阿、不慕权贵的隐士风骨。结合“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斶知足矣,归反于朴,则终身不辱也”可概括出,当齐宣王表示愿意做颜斶弟子、任命他官职的时候,他选择清心寡欲而保全士人的形神,拒绝为官,体现了他保持节操,自得其乐的隐士风骨。参考译文: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到我跟前来!”颜斶也说:“大王到我前面来!”宣王很不高兴。宣王左右的人说:“大王是做国君的,颜斶你是做臣子的。大王叫你向前,你也叫大王向前,这怎么可以呢?”颜斶回答说:“我主动走向大王就是贪慕权势,大王主动走向我就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仰慕权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气得变了脸色,愤怒地说:“是国君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回答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不尊贵。”宣王口头不说话,心里很不高兴。宣王左右的人都同声说:“颜斶您过来,您过来!大王是拥有千乘战车的大国之君,天下的仁人志士都来投奔效力;那些雄辩睿智的策士纷纷前来,向大王进言献策;四方邻国,没有敢不敬服大王的。大王想要的东西无不齐备,老百姓没有不亲附的。而如今士人中境况最好的,也只是普通平民,每天步行到田中耕种;境况比较差的士人,只能住在边邑郊野,看守里巷的大门,士人的地位实在是太卑贱了!”颜斶说:“不对。我听说从前大禹当政时,天下共有万国,为什么能有这么多国家呢?因为那时道德崇高,得力于重用贤士啊,这不正是得士则兴、失士则亡吗!《易传》上不是说过吗:‘身在高位,而不具有相应的德行,只爱用虚名来标榜自己的人,行为必然骄奢。而骄奢倨傲就会招致祸患。’所以说不务实际只图虚名的人终会被削弱,没有德行却盼望享福的人必然会困窘,没有功劳而白白享受薪俸的人就会被人看不起,严重的灾祸也会紧随而来了。所以说:‘骄傲自满不能成就功业,只有空想无法达到目的。’这都是指的那些陶醉于虚名,而没有实际德行的人啊。从古到今,不实干、不依靠必要的帮助就能名扬天下的人,还没有过呢。所以做国君的人不要羞于多向人请教,不要羞于向地位低下的人学习,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完善并且能扬名后世。所以说:‘无形的东西,是有形的事物的主宰;没有端绪的东西,才是事物发展的开端。上能溯知事物的本源,下能通达事物的演变,道德高尚而又精通学问,还会有什么不顺利的呢!《老子》说:‘纵然尊贵,必以卑贱为根本;纵然高尚,必须以低下做基础。’所以诸侯、国君自称孤、寡、不穀,大概就是表示以卑贱为本吧?所谓孤、寡是世间卑贱的地位,而君王们用以自称,难道不是表示谦居人下而尊重士人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都称他们为明主,就是因为他们懂得贤士的可贵啊!”齐宣王说:“ 唉!对君子怎怎么能随便侮辱呢,我真是自讨没趣啊!直到今天,我才听到君子的高论,才明白什么是小人的行径。我愿意做先生的弟子。再说先生如肯与我交往,我定让您吃的必是牛、羊、猪肉,出行必定乘坐车辆,妻室儿女者都穿上华丽无比的衣服。”颜斶辞谢说:“璞玉生在山里,一经琢磨,就会破坏它的本来面貌,不是说它不宝贵,而是璞玉的原貌已经面目全非了。士人本来生在民间,受到提拔就能得到俸禄,这并不是不尊贵显达,但他的精神和身体都会受到损害。我情愿回家去,晚些吃饭,权当吃肉;从容不迫地步行,权当乘车;不犯什么罪过,权当尊贵;清心寡欲,保持节操,自得其乐。裁决我的意见的是大王,敢于尽忠直言的是我。该说的道理我已经说得很详尽了,希望准许我告辞,让我安稳地回到自己故乡的小屋吧。”于是他拜了两拜,就告辞离开了。颜斶可说是知足的人,他回到家乡,保持本色,那么就能终身不会受辱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满庭芳·赤壁矶头(南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临皋亭下,扁舟两度经过。江山如画,风月奈愁何。三国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烟波。风流处,竹楼无恙,相对有东波。登临,还自笑,狂游四海,一向忘家。算天寒路远,早早归呵。明日片帆东下,沧州上、千里芦花。真堪爱,买鱼沽酒,到处听吴歌。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贯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乘船两度经过赤壁,虽感此处景色美好,但美景并不能化解内心的忧愁。B.上阕用典,“风流处”化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寄寓的情感也相同。C.“片帆”即孤舟,暗示人物处境,“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用法相似。D.本词上阕写景,景中有情;下阕先抒情,后叙事,实写内心情思和返乡生活。16.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皆为登临赤壁所作,两首词在抒发的感情上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D16.同:两首词都通过物是人非的对比,表达了对三国英雄已逝的惋惜之意。异:①苏词通过对周瑜赤壁之战时雄姿的描写,表达了对周瑜风姿和成就的赞颂、仰慕之情,又通过写自己“早无华发”,表达了对自身年华老去、功业未就的悲叹惆怅。②戴词通过“早早归呵”的直抒胸臆和对归乡后悠游自在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归乡的渴盼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实写”错。下阕叙事部分为 词人的想象,借想象归乡后的悠游自在的生活,渲染词人归乡之情的深重。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同:两首词都通过物是人非的对比,表达了对三国英雄已逝的惋惜之意。苏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奔腾不息、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故垒”在词人心中就是古代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而历史的大浪早已将这些英雄人物淹没,只留下这历史的遗迹。戴词“三国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烟波”,写三国英雄如今已不在了,放眼赤壁,历史的痕迹似乎荡然无存,只有“一目烟波”。异:①苏词下阕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小乔初嫁了”,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苏词通过对周瑜赤壁之战时雄姿的描写,表达了对周瑜风姿和成就的赞颂、仰慕之情,又通过写自己“早无华发”,表达了对自身年华老去、功业未就的悲叹惆怅。②戴词“狂游四海,一向忘家”,一个“狂”字,一个“忘”字,表现出了词人豪放洒脱的气质,作者既然“忘家”,那自然是连世俗的功名利禄也不在意,而一心追求超然物外的境界与生活。但即便如此,家仍然是一个人最终的归依,因此“算天寒路远,早早归呵”。“沧洲上、千里芦花”,应是写家乡的景色,望不尽的芦花,营造出的是苍茫而又旷远的意境,这与作者所追求的超脱境界极为相符。“真堪爱,买鱼沽酒,到处听吴歌”,这是作者计划中的隐居生活,既食人间烟火,又不失清逸旷达,安于平凡的田园生活,这与在东坡躬身耕种的苏轼有几分相似,大概作者也有效仿前人之心吧!戴词通过“早早归呵”的直抒胸臆和对归乡后悠游自在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归乡的渴盼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镜子有时会引发人们美人迟暮、时光易逝的惆怅,如“______,______”。(2)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广纳贤才一统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列举了十件值得深思的事期望君王能做到,其中从思想修养方面规劝唐太宗谦逊不自傲的是“______,______”。【答案】①.高堂明镜悲白发②.朝如青丝暮成雪(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③.周公吐哺④.天下归心⑤.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⑥.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暮”“鬓”“斑”“哺”“溢”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整条东街蜿蜒曲折,青砖黛瓦的街上有着上层住人、下层作店的木结构二层楼房。清一色的木板门,以利坐店经商。南来北往的商人,鳞次栉比的街房,农机厂、粮站以及各种特色小吃店,让东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成为南川城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大街不太热闹,但这里有当时享誉川东的交易大楼。登上交易大楼俯瞰,弯弯大楼的结构其实是三角形。楼房有三道拱门可以进出,随便选一道拱门进去,里面都()。南川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全方位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九高四铁一机场”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实现。而今,整座城市拥有的六纵八横的宽阔街道将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拓展延伸。西大街曾经的标志性建筑弯弯大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商业经济圈。傍晚时分的西大街游人如织,观景灯次第点亮,微风徐徐,满河尽是()、灯火闪耀。在这里,景城大道与金佛山景区相互映衬,体现了山与城的互动、人文与历史的交融。夏季的早晨和黄昏,宽阔的花山广场灯光闪烁,音乐袅袅,喷泉跃动,人们在广场上(),怡然自乐。18.请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4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8.①豁然开朗②波光粼粼 ③载歌载舞19.街上青砖黛瓦,那些二层楼房是木结构的,上层住人,下层作店。20.①句中把繁华的东街比作璀璨的明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商人、街房、农机厂、各种小店等让东街变得繁华,经济的繁华让东街在南川城显得格外打眼,璀璨的明珠发出的光芒也很耀眼,这是相似性之一。繁华的东街很有价值,明珠也很有价值,这是相似性之二。【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语境“这里有当时享誉川东的交易大楼”,此处是说从拱门进去楼房里面宽敞明亮,可以用“豁然开朗”。“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得开阔明亮。第二空,结合语境“微风徐徐”,此处是说微风吹拂下水面波纹荡漾的情形,可以用“波光粼粼”。波光粼粼:形容波光明净。第三空,结合语境“广场灯光闪烁,音乐袅袅”“怡然自乐”,此处是说人们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的情形,可以用“载歌载舞”。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地欢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可以提取原句的主干,“街上有木结构二层楼房”;然后,组织排列其他的修饰成分“青砖黛瓦”“上层住人”“下层作店”即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从“东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成为南川城一颗璀璨的明珠”可知,句中把繁华的“东街”比作“南川城一颗璀璨的明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表现人们对东街的珍爱之情。从“南来北往的商人,鳞次栉比的街房,农机厂、粮站以及各种特色小吃店,让东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可知,商人、街房、农机厂、各种小店等让东街变得繁华。从“东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成为南川城一颗璀璨的明珠”可知,经济的繁华让东街在南川城显得格外打眼,而璀璨的明珠发出的光芒也很耀眼,这是相似性之一;繁华的东街很有价值,明珠也很有价值,这是相似性之二。此处把繁华的“东街”比作“一颗璀璨的明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人们对东街的珍爱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21.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材料:①袁树雄,男,邵阳市隆回县人。②系隆回县文化馆音乐创作专干,③专辑《苦咖啡》(获2007年中国联盟音乐总榜亚军)和单曲《早安,隆回》在国内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学校邀请袁树雄与学生座谈,你以“音乐家协会”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袁树雄先生是邵阳市隆回县人。②他是隆回县文化馆音乐创作专干。③获2007年中国联盟音乐总榜亚军的专辑《苦咖啡》和单曲《早安,隆回》在国内享有盛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用口语方式转述材料的内容,情境是“学校邀请袁树雄与学生座谈,你以‘音乐家协会’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因此转换要点有:①“袁树雄”后应加称呼,表示尊重、亲切,不用介绍性别。故转述为“袁树雄先生是邵阳市隆回县人”。②“系”是书面语,必须转换为口语“是”,还要加上主语“他”。故转述为“他是隆回县文化馆音乐创作专干”。③按规则括号中的内容在介绍时是不能念出的,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故转述为“获2007年中国联盟音乐总榜亚军的专辑《苦咖啡》和单曲《早安,隆回》在国内享有盛誉”。22.请在下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为什么葡萄酒中要添加二氧化硫呢?因为二氧化硫遇水会形成亚硫酸,亚硫酸是较强的还原剂,在食物被氧化时,_______,使其不变色;有抗氧化作用,可减缓食品褐变反应;还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起到防腐作用。因此,二氧化硫在葡萄酒中可起到四个作用。一是选择性杀菌。不同微生物对作为杀菌剂的二氧化硫的耐受力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可以通过二氧化硫来选择发酵微生物。二是澄清作用。二氧化硫通过抑制微生物活动,推迟发酵开始时间,从而有利于发酵基质中悬浮物的沉淀。三是_______。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抑制氧化酶的作用,防止原料氧化。四是增酸,调节发酵基质达到合适的酸度。那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会对人体有危害吗?专家介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依体重算,每天摄入二氧化硫的最大量应控制在0.7毫克/公斤。只要食品中残留的二氧化硫不超过限度,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内后会生成亚硫酸盐,然后通过正常解毒后由尿排出体外,因此_______。总的来说,对于二氧化硫,我们应该警惕,但不要恐慌。【答案】①.可保持食品的鲜艳色泽②.抗氧化作用③.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人体是无害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使其不变色”一句,可知应该填“可保持食品的鲜艳色泽”之类的句子。第二空,根据后文“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抑制氧化酶的作用,防止原料氧化”一句,可知应填“抗氧化作用” 之类的句子。第三空,根据前文“只要食品中残留的二氧化硫不超过限度,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内后会生成亚硫酸盐,然后通过正常解毒后由尿排出体外”,以及后文“总的来说,对于二氧化硫,我们应该警惕,但不要恐慌”,可知应填“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人体是无害的”之类的句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湿地不断遭到破坏,保护湿地成为一项世界性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多国于1971年签署《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2005年当选为《湿地公约》常委会成员国,2021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在中国召开。此次大会标志以中国传统玉壁为造型,内嵌江豚、麋鹿、扬子鳄、朱鹮四种生活在中国湿地的珍稀濒危动物形态和人脸轮廓,意在表达人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中国青年该如何承担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 共筑生态长城,青年接力担当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当中,无数中华儿女甘当民族复兴的奠基人。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新时代的青年自应接过先辈手里的接力棒,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承担起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此言得之。当今时代的国际竞争早已不再是武器与重工业的竞争,而是绿色发展与永续发展的竞争。正如材料所介绍,多个国家于1971年签署《湿地公约》),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在中国召开……一系列行为无一不在彰显中国及世界其他各国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我辈青年当肩负起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的重任,以生态建设之笔,勾勒时代发展之卷;以绿色为主色,绘出锦绣河山。培风图南,赓续前行。铸造生态长城、实现绿色发展需要我辈青年传承先辈精神,不惧苦辛,干在实处。且看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五十多年来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吾辈青年自应传承先辈精神,以实干为笔,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绿色发展,创新为要。铸造生态长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辈青年深耕科技,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海南儋州王五工业园借助科技力量,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让生态“负资产”变成园区“新名片”,使南海之滨焕发绿意、孕育生机;郑冰清放弃国外优越科研环境,利用无人机、ERP信息系统等高科技参与长江濒危淡水贝类的拯救计划,为维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做出积极贡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助力,青年立身于世,当把握时代风向,投身高新技术的研究,为实现绿色科技发展奠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可载文明之舟,亦可覆舟。曾碧波荡漾罗布泊如今像流干了泪水的眼睛,诉说着沧海桑田的悲戚现实;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敦煌月牙泉,如今大有干涸之势……时代需要我们向前发展,更需要我们秉持着不忘绿水青山的初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唯有从自身做起,树立环保理念,躬身践行绿色发展之道,方能成就文明的永续发展。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让我们携手致力生态保护,共筑绿色生态长城,以青年之肩肩负起绿色发展的重任,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使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主要讲述了在全球湿地不断遭到破坏的背景下,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并逐渐发挥自身的作用,体现出绿色发展的大国担当精神。以此指向中国青年,提出“中国青年该如何承担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的问题。从而引发我们思考。意在启示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勇于担责,树立并践行绿色发展观念,从自身做起,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努力。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绿色发展的内涵,担当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的重要性,如何担当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证“如何担当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展开分析。如担当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干在实处;需要我们不惧苦辛,淡泊名利;需要我们传承精神、以身作则等。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河狸公主”初雯雯以青年之力,改善河狸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时代楷模”张连印在退休后带领家乡人民种下200多万棵树,用生命的年轮,谱写出家乡绿的篇章等事例,论证推动绿色发展的做法。也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言论,论证担当绿色发展责任的重要性。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言论,以及海子“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也可以立足于社会现实,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不少年轻人对保护环境不以为意,甚至嗤之以鼻的社会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立意:1.呵护自然生态,共盼和光同春。2.担当责任,绿色发展。3.燃青春之火,成复兴之梦。4.共筑生态长城,青年接力担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6-02 17:57:02 页数:21
价格:¥3 大小:103.3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