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遂宁市高中2023届第四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久以来,某种关于“纯文学”的想象始终影响着我们对于文学的认识,让不少人有意无意地相信,文学审美可以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切断联系,自给自足。这一认识最为突出地表现为对形式的重视,似乎诗歌的节奏和格律、小说的视角与结构都是历史的法外之地,单纯地属于文学内部。但卢卡奇在《现代戏剧的发展》中早已指出:“文学中真正的社会因素是形式。”不难理解,文学形式同样是历史的产物,超越历史的抽象文学审美是不存在的,而仅仅在审美的层面上进行文学批评当然也就绝无可能。事实上,如果缺乏最基本的历史感,我们甚至根本无法理解文学作品,更不要说准确地鉴赏、评判,进而将其锚定在文学经典的序列之中。以今天的审美趣味看来,刘心武的《班主任》故事或许简单了一些,笔法也稍显生硬和粗糙。如果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民众记忆与读者期待缺乏了解,则恐怕完全不能理解这样一篇小说何以会引起那么广泛的反响,并被视为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当然,历史感的获得是相当困难的。并不是庸俗地了解一下作家生平、写作缘起和历史背景,就算是有了历史感。也不是无节制、无选择地占有了历史资料,就算是有了历史感。 历史如此混沌和庞杂,那当中丰富的细节、复杂的关系,需要谨慎而精微的认识。这就凸显出理论的重要性。而当我们认识到,所谓的历史感并非指那些浩如烟海的史料,更有赖于理论指导下的理解与见识,我们便触及了历史判断的问题。重要的从来不是掌握大量碎片化的历史知识,而是如何用这些碎片拼贴出一个清晰的历史轮廓,这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历史立场。如何判断历史立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何确定理解历史的合适位置?那其实不是由历史决定的,而是由现实决定的。我们终究是站在当下的土地上去回望历史,历史判断是以现实感为前提的。很多时候,那些颇有些硝烟味道的批评文章并非党同伐异,更不是理论空转的文字游戏,而是基于具体的现实情境,出自某种现实责任感的捍卫。在此并非要对曾经的论争的任何一方予以肯定或支持,而是想要说明,只有认识到那时文学批评的现实动因,才能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因此,所谓“历史”,并不只是指向过去,也不只是关于现在,更永远向未来敞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些文学论争的参与者以现实为立足点讨论那些细致的文艺问题的时候,心中怀着一个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文艺图景。而今天我们回望过去,清理那个时代的种种创作、事件与言说,也同样不仅仅是为了当下。对于最新文学作品的评价同样如此。从今天往后再过72年,那时候的人们如何理解今天的文学,乃至于通过文学如何想象今天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文学批评如何选择、如何呈现、如何定义、如何引导。在此意义上,我们的文学批评工作,我们的每一篇评论文章,当然都负有历史的责任。(摘编自丛治辰《文学批评的历史感、历史判断与历史责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视形式是文学审美可以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切断联系的最突出的表现。B.历史感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前提条件,了解作品的社会状况就能准确鉴赏批评。C.以具体现实情境为基础的文学批评非文字游戏,而是对某种现实责任感的捍卫。D.文学批评工作者肩负着历史责任,为未来的人们理解今天的文学提供理论依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卢卡奇的观点既反驳“纯文学”观,又引出了下文对文学批评的议论。B.文章以刘心武的《班主任》为例,证明了历史感对于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作用。C.作者认为历史判断完全取决于历史立场,而判断历史立场是否正确又以现实为前提。D.文章从历史感、历史判断、历史责任三个方面论述文学批评的问题,层层深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与文学形式是历史的产物,故而绝不可能在审美的层面上进行文学批评。B.历史是混沌而庞杂的,需要谨慎而精微地认识历史丰富的细节和复杂的关系。C.历史感是对历史的理解与见识,获得途径是用历史知识的碎片拼贴历史轮廓。D.历史涵盖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学论争都是以现实为立足点,竟是为了当下。【答案】1.B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了解作品的社会状况就能准确鉴赏批评”错误。由原文“如果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民众记忆与读者期待缺乏了解,则恐怕完全不能理解这样一篇小说何以会引起那么广泛的反响,并被视为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可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民众记忆与读者期待”,才能理解文学作品和鉴赏批评,而“了解作品的社会状况”还不一定能“准确鉴赏批评”文学作品。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作者认为历史判断完全取决于历史立场”错误。由原文第四段“而当我们认识到,所谓历史感并非指那些浩如烟海的史料,更有赖于理论指导下的理解与见识,我们便触及了历史判断的问题。重要的从来不是掌握大量碎片化的历史知识,而是如何用这些碎片拼贴出一个清晰的历史轮廓,这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历史立场”可知,选项表述绝对,原文说的是“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历史立场。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故而绝不可能在审美的层面上进行文学批评”错误。由原文“不难理解,文学形式同样是 历史的产物,超越历史的抽象文学审美是不存在的,而仅仅在审美的层面上进行文学批评当然也就绝无可能”可知,原文说的是“仅仅在审美的层面上进行文学批评绝无可能”。C.“历史感是对历史的理解与见识”错误。由原文“而当我们认识到,所谓的历史感并非指那些浩如烟海的史料,更有赖于理论指导下的理解与见识,我们便触及了历史判断的问题”可知,历史感并非是“对历史的理解与见识”,而是“有赖于”,也就是需要或者依靠它。D.“文学论争都是以现实为立足点,竟是为了当下”错误。由原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些文学论争的参与者以现实为立足点讨论那些细致的文艺问题的时候,心中怀着一个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文艺图景。而今天我们回望过去,清理那个时代的种种创作、事件与言说,也同样不仅仅是为了当下。对于最新文学作品的评价同样如此”可知,选项曲解文意,应该是“不仅仅是为了当下”。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话人:贾文龙(河南豫剧院副院长、三团团长)张曼君(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戏曲导演)武丹丹(中国戏剧家协会《刷本》副主编)任飞帆(人民日报记者)记者:若以20世纪初“时装新戏”为起点,戏曲现代戏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尤其近年来,在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推动下,戏曲现代戏呈现生机勃发的景象。在文艺作品多样化的今天,现代戏为什么能够受到观众喜爱?贾文龙: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现代戏展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很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比如我所在的河南豫剧院创排的《焦裕禄》在舞台上再现“为民、求实、奋斗和无私”的优秀党员干部形象,其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也感动了无数观众。张曼君:现代戏不仅聚焦现实题材,而且体现时代精神。我们正置身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一名戏曲艺术工作者,我能够和同伴们通过戏曲作品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思想,表现这片土地上的火热生活,我感到非常幸运。 记者:现代戏与传统剧,新编历史剧相比,有哪些独特魅力?武丹丹:传统戏比较注重人物的语言和外部动作,现代戏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这是现代审美的体现,也是对戏曲表现空间的拓展。此外,既善于表现现代生活、讲述观众身边的人与事,又绝不照搬生活的自然面目,而是恰如其分地拿捏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分寸,这是现代戏的另一大魅力。记者:现代戏在题材上面对的是当代生活,在艺术形式上承接的是传统表现手法,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比如作为戏曲重要艺术手段的程式,如何“适配”于当代题材和人物?一方面,古典语境下的部分程式在今天的生活中难有用武之地;一方面,具有典型当代生活特点的情境、动作尚没有发展出成熟的程式。贾文龙:当代生活与古代相比,确实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戏中,很多生活场景都有相应的服饰和程式来表现,观众一下子就理解了剧情。在现代戏里,虽然不能再通过水袖、脸谱来帮助观众认识人物,但依然可以利用传统程式展现人物内心。比如在传统戏中“跪搓步”这个程式是双膝跪地,通过膝盖的交错挪动前行,一般用于危急之时。在现代戏《焦裕禄》中,我就用“跪搓步”来表现焦裕禄面对饥饿的乡亲时内心的痛苦;当主人公积劳成疾,终于坚持不住时,我再次借用传统戏中的动作,重重地倒在舞台上。一连串传统戏曲表现手法鲜明刻画出主人公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在最后这一瞬达到高潮。武丹丹:程式是中国戏曲的审美载体,坚持虚拟化与情感外化是其重要特色。程式既要对典型的动作特征进行提炼和再创造,又要与传统戏曲的四功五法和写意之美结合。打个比方。表现现代生活中驾驶汽车、接打电话等动作,把相关道具直接搬上舞台是最简单的做法,但这样做有悖戏曲的审美特质。现代戏可以借助传统的步法身法,让观众意会。现代戏《梅兰芳·当年梅郎》有一个场景表现梅兰芳与一位黄包车夫的相遇:舞台上用一根麻绳、一盏马灯代指黄包车,“拉车人”与“坐车人”通过脚下功夫,共同营造出车行车止、车快车慢等具体情境,进而表现出迷茫时的梅兰芳如何在普通大众身上找到前行动力、如何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这种手法就化自传统。张曼君:程式对戏曲演员来说是表演的基本功。舞台上,一个演员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一个身段、一个亮相就能看出这个演员是不是有根基。我导演沪剧《敦煌女儿》,就是以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扎实的舞台塑造能力为基础进行的二次创作。与此同时,我不会被既有程式所束缚。我会根据具体创作的需要,融入民间音乐、舞蹈等元素,但是在做这样的“加法”时,会避免背离戏曲假定性、诗意化的本质特征——对生活进行高度、诗化的凝练是戏曲的宝贵之处,也是其有别于影视艺术之所在,这一点不能丢。 (摘编自《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3日20版)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程式是中国戏曲的审美载体,是戏曲的重要艺术手段,但古典语境下的程式在今天的生活中已难有用武之地。B.与古代相比,当代生活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现代戏不能再用传统戏曲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C.程式要与传统戏曲的四功五法和写意之美结合,所以现代戏表现现代生活时不能简单地将道具直接搬上舞台。D.程式是演员的基本功,演员在舞台表演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这是张曼君导演豫剧《敦煌女儿》的初衷。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文龙以《焦裕禄》为例,说明现代戏深受观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现代戏能展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B.武丹丹认为与传统剧、新编历史剧相比,现代戏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C.在现代戏的内容、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具有现实意义,也有助于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丰富戏曲的表现力。D.人民日报记者从现代戏的生机勃发谈起,然后抛出现代戏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现代戏的独特魅力等问题,对话层层深入。6.在文艺作品多样的今天,如何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才能让其蓬勃发展?请结合材料提出建议。【答案】4.C5.B6.①反映时代,观照现实。现代戏要体现时代精神,聚焦现实题材,才能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受到观众喜爱。②继续发扬现代戏的魅力。继续发扬现代戏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以及恰如其分地拿捏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分寸的魅力。③坚守传统,创新形式。现代戏要平衡现代生活题材与传统表现手法形式之间的关系,既要善于借助传统手法,又要敢于创新,根据具体创作需要,融入民间音乐,舞蹈等元素。【解析】【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A.“但古典语境下程式在今天的生活中已难有用武之地”错误,扩大范围。由原文“一方面,古典语境下的部分程式在今天的生活中难有用武之地”可知,选项中遗漏了“部分”一词。B.“现代戏不能再用传统戏曲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在现代戏里,虽然不能再通过水袖、脸谱来帮助观众认识人物,但依然可以利用传统程式展现人物内心”可知,原文说的是“不能再通过水袖、脸谱来帮助观众认识人物,但依然可以利用传统程式展现人物内心”。D.“程式是演员的基本功”错误,范围扩大。由原文“程式对戏曲演员来说是表演的基本功”可知,原文说的是“对戏曲演员来说”程式是基本功;“这是张曼君导演豫剧《敦煌女儿》的初衷”错误,由原文“我导演沪剧《敦煌女儿》,就是以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扎实的舞台塑造能力为基础进行的二次创作”可知,张曼君导演的《敦煌女儿》是沪剧现代戏,不是“豫剧”。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现代戏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错误,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内容“现代戏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这是现代审美的体现,也是对戏曲表现空间的拓展。此外,既善于表现现代生活、讲述观众身边的人与事,又绝不照搬生活的自然面目,而是恰如其分地拿捏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分寸,这是现代戏的另一大魅力”可知,现代戏有两大魅力,还有“既善于表现现代生活、讲述观众身边的人与事,又绝不照搬生活的自然面目,而是恰如其分地拿捏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分寸”。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让其蓬勃发展”的方法,需要针对“拓展”和“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进行筛选。要反映时代,观照现实。由原文“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现代戏展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很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和“现代戏不仅聚焦现实题材,而且体现时代精神。我们正置身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一名戏曲艺术工作者,我能够和同伴们通过戏曲作品反映这个时 代的精神思想,表现这片土地上的火热生活,我感到非常幸运”可知,现代戏要体现时代精神,聚焦现实题材,才能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受到观众喜爱。继续发扬现代戏的魅力。由原文“传统戏比较注重人物的语言和外部动作,现代戏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这是现代审美的体现,也是对戏曲表现空间的拓展。此外,既善于表现现代生活。讲述观众身边的人与事,又绝不照搬生活的自然面目。而是恰如其分地拿捏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分寸,这是现代戏的另一大魅力”可知,继续发扬现代戏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以及恰如其分地拿捏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分寸的魅力。坚守传统,创新形式。由原文“现代戏在题材上面对的是当代生活,在艺术形式上承接的是传统表现手法,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比如作为戏曲重要艺术手段的程式,如何‘适配’于当代题材和人物”“程式既要对典型的动作特征进行提炼和再创造,又要与传统戏曲的四功五法和写意之美结合”“我会根据具体创作的需要,融入民间音乐、舞蹈等元素,但是在做这样的‘加法’时,会避免背离戏曲假定性、诗意化的本质特征——对生活进行高度、诗化的凝练是戏曲的宝贵之处”可知,现代戏要平衡现代生活题材与传统表现手法形式之间的关系,既要善于借助传统手法,又要敢于创新,根据具体创作需要,融入民间音乐,舞蹈等元素。(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锦衣(节选)莫言[秦兴邦上。]秦兴邦 (唱)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但愿得大功告成天遂人愿。[王婆、王豹上。]秦兴邦 大哥大嫂借光了。王 婆 哎,骂人哪?(指王豹)这是我娘家亲侄子,我是他亲姑姑。秦兴邦 (抱拳作揖)恕小人眼拙,得罪了。[王豹警觉地打量着秦兴邦。]王 豹 我说这位先生,您风尘仆仆,一口外县口音,您到俺这穷乡僻壤,一定有重要的公干。秦兴邦 小人是烟台人,受朋友之托,来高密东北乡找一家顺发盐铺。 王 豹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秦兴邦 鄙姓秦,名兴邦。王 婆 我问你去那盐铺干什么?秦兴邦 (唱)贵乡的扑灰年画美名远扬,东北三省有市场。兴邦原本是贩画的客,进货结账常来往。王 豹 (唱)看您辫子粗又长,看您两眼放蓝光,看您唇红齿不黄,看您手指细又长,哪里像个画子客,分明是个读书郎。秦兴邦 (唱)兴邦确是画子客。王 婆 你这人,的确也不像个画子客。他们当衙役的,都是鹰眼狗鼻子。王 豹 老姑,您少说几句吧。我说那秦什么邦,既然俺老姑点明了俺的身份,你就把那些偷梁换柱、弄奸耍鬼的小把戏儿,找块尿布儿,裹吧裹吧放起来吧!(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辫子)说!你是什么人?要到哪里去?秦兴邦 (惊慌地)大爷,小人黔驴小技,瞒不过您的火眼金睛。王 豹 说吧,到底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秦兴邦 小人确实叫秦兴邦,烟台玉皇山人士。王 豹 (摇动着手中假辫子)是从日本潜回来的革命党吧?秦兴邦 小的没参加革命党。王 豹 这辫子是怎么回事?秦兴邦 这辫子是被革命党强剪了去的。刚一长长,又被他们剪了去。小的回乡心切,只好买了根假辫子戴上。王 豹 你到顺发盐铺干什么?那季星官是不是也潜回来了?秦兴邦 (唱)我与那季星官投缘对脾,在船上结成了异姓兄弟。王 豹 他参加了革命党?秦兴邦 (唱)我们是大清朝的忠顺子民,在日本也发誓要效忠皇帝。王 婆 日本国也有皇帝?秦兴邦 (唱)只可恨革命党不讲道理,强按脖子剪去俺头上辫子。原承想买假辫结伴回国,星官兄染急症一命归西。王 豹 死了?秦兴邦 死了。王 婆 我这还要给他去说媳妇呢!这不断我的财路吗? 秦兴邦 (唱)忍悲痛将季兄烧化成灰,背骨殖回故里落叶归根。[秦兴邦将肩上的包袱卸下来,捧给王豹。]王 婆 我还以为你背着一大包银子呢,没想到背着一盒子骨灰!呸!晦气!王 豹 (从腰里抽出一根铁链子,往秦兴邦脖子上一搭)编得还挺圆活儿,走吧,跟我去县衙见太爷去。秦兴邦 (作揖)大爷,您高抬贵手,放了我吧。王 豹 我放了你?我放了你容易,可太爷明儿问我,王豹,让你捉的革命党呢?我说,被我高抬贵手给放了。太爷会怎么着?赏我二两银子,还是赏我两耳刮子?秦兴邦 大哥,我真的不是革命党,我爷爷是大清朝的举人,我怎么能去当革命党呢?王 婆 还是书香门第?王 豹 我不管你是书香门第还是庄户人家,我一大早出来,茶没喝一碗,饭没吃一口,这会儿饿得前胸贴着后背,渴得嗓子眼里往外冒烟。我还跟你废话什么?(一扽铁链)走,跟我见太爷去。秦兴邦 (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豹)大爷去喝杯茶吧。王 婆 我说大侄子,你可不敢徇私枉法,犯法株连九族,老姑我也要跟着你遭殃!秦兴邦 (又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老姑,您也喝杯茶去。王 婆 嗨,这孩子懂事儿。秦兴邦 我真不是革命党。王 豹 (晃晃手中的辫子)革命党脸上又没贴个记号。秦兴邦 (摘下怀表送给王豹)大爷高抬贵手。[王豹欣赏着怀表。]王 婆 大侄子哎,老姑给你提个醒儿,私放革命党满门抄斩啊!秦兴邦 (摘下脖子上一个银锁)老姑,这是小侄的护身符,送给您表表小侄的孝心。王 豹 按理说呢,我得把你浑身上下这么细细地搜上两遍,可你到底也算个读书人,这点面子我还是给你留着吧。秦兴邦 多谢大爷宽谅。王 豹 算你运气,要是你今天碰上我那些伙计,怎么着也得把你这件袍子剥下来。秦兴邦 (脱下袍子,递给王豹)只要大爷不嫌脏……王 豹 (接过袍子,把假辫子扔给秦兴邦)把辫子戴上,倒也不像革命党。秦兴邦 小的将季兄的骨灰送到顺发盐铺,立即打道回乡。 王 豹 把那季星官的骨灰交给我吧,大爷我替你代劳了。怎么,还信不过我?秦兴邦 多谢大爷,小的求之不得。王 豹 那就麻溜地走吧。大爷这会儿心软放了你,待会儿大爷心硬起来……[秦兴邦将包袱交给王豹,深揖,匆匆下。](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头通过唱词介绍了秦兴邦和季星官回到高密的目的,并暗示了他们回来的不同方式,为下文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B.选文舞台说明有鲜明的戏剧特点,如王豹“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辫子”,表现了王豹的蛮横,又展现了戏剧的矛盾冲突。C.选文刻画人物注重细节,如王婆看见秦兴邦递给王豹一块银子请他喝茶,很担心王豹徇私枉法而被株连九族,害怕可能会跟着他遭殃。D.选文语言通俗自然,简练明白,对白、独白和旁白,充分地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8.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秦兴邦的形象特点。9.题目“锦衣”有什么意蕴?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7.C8.①不畏艰险,报效国家。秦兴邦和季星官不惧越洋之苦,回来报效祖国。②沉稳谦和,机敏聪慧。遇到王豹的盘查,秦兴邦反复周旋;识破王婆、王豹的谋财之心,送银子、怀表、银锁、袍子,机智脱险。9.①借锦衣表现作者对革命党人的赞美。就像秦兴邦说的那样“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他们学成归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平等的观念,怀抱救国救民的梦想,就如锦衣一样华美。②借锦衣表现对恶劣社会环境的深刻揭示和深层忧虑。题目将成语“锦衣夜行”加以发挥,意在揭示社会环境的黑暗,具有吞噬光明的力量。秦兴邦受到王豹、王婆的百般刁难,可见社会环境的恶劣。而要与这暗夜周旋,则需要他们暗藏身份,暗藏华彩。【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很担心王豹徇私枉法而被株连九族,她害怕可能会跟着他遭殃”错。在秦兴邦又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后,王婆说“嗨,这孩子懂事儿”,这说明王婆并不是怕王豹徇私枉法,以致株连九族,她的目的其实是敲诈钱财。 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但愿得大功告成天遂人愿”可知,秦兴邦不畏艰险,报效国家。由“贵乡的扑灰年画美名远扬,东北三省有市场。兴邦原本是贩画的客,进货结账常来往”“大爷,小人黔驴小技,瞒不过您的火眼金睛”“这辫子是被革命党强剪了去的。刚一长长,又被他们剪了去。小的回乡心切,只好买了根假辨子戴上”等句可以看出,秦兴邦沉稳谦和,机敏聪慧,与王豹反复周旋。由“(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豹)大爷去喝杯茶吧”“(又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老姑,您也喝杯茶去”“(摘下怀表送给王豹)大爷高抬贵手”“那就麻溜地走吧。大爷这会儿心软放了你,待会儿大爷心硬起来……”等句可以看出,秦兴邦识破王婆、王豹的谋财之心,送银子、手表、银锁,机智脱险。【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锦衣”的本义是精美华丽的衣服,再结合秦兴邦的唱词“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但愿得大功告成天遂人愿”可知,以此为题目,用来代指接受了新思想的革命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不畏艰险、匡扶正义的行为的肯定。赞美他们海外求学归来,理想远大,一心救国,如锦衣一样华美。“锦衣”是成语“锦衣夜行”的化用,身穿锦衣,却只能“夜行”,暗示当时的社会黑暗;秦兴邦“(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豹)大爷去喝杯茶吧”“(又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老姑,您也喝杯茶去”“(摘下怀表送给王豹)大爷高抬贵手”“(摘下脖子上一个银锁)老姑,这是小侄的护身符,送给您表表小侄的孝心”,结合戏剧中王豹、王婆的行为来看,当时中国的社会黑暗,奸人横行,再联系“锦衣夜行”的典故,可以推知这些革命者要想实现心中的宏愿,就必须隐藏自己的思想、志向、身份。以此为题目,既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又暗示了要想取得革命成功必然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复再迁除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竟无讼者。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乃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寔在乡间,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群僚毕贺,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愧于先之。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谢使者曰:“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征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谥为文范先生。(节选自《后汉书·陈寔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B.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C.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D.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与《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的“太学”含义相同。B.归葬,运尸体回故乡埋葬,“归”与《廉颇蔺相如列传》“毕礼而归之”的“归”含义不同。C.“寔乃谢使者”的“谢”字是推辞之意,与《苏武传》“谢汉使曰”的“谢”含义相同。 D.悬车,即致仕,文中指隐居不仕,与《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寔年轻时虽然任办理杂事的小吏,但是勤奋好学,整天诵读不倦,后受到县令邓邵的赏识,被送到太学学习。B.陈寔曾经遭人怀疑被抓进监狱拷打审讯,但做了督邮后,不仅没有挟私报复,反而亲自礼遇之前怀疑他的官吏。C.陈寔担任太丘长时,百姓安居乐业,邻县的百姓多前来归附,他进行宽慰劝导并遣送百姓回到原籍,受到称赞。D.早年县令召陈寔为吏,他避隐阳城山中;后来朝廷屡次征召,想破格提拔他,但他推托,不肯被召,居家养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2)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欲特表以不次之位。【答案】10.D11.C12.B13.(1)打官司是为了求得公正,禁止他们,公理将如何申说?希望不要限制他们。(2)等到党禁开始解除,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派人敦请陈寔,想要上表破格授予他以高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后来逮捕党人,事情也牵连到陈寔。其他人为了免罪大多逃避,陈寔说:“我不到监狱里,大家就没有依靠。”于是自请囚禁。后来遇到赦免才得以放出。“逮捕”的宾语为“党人”,而“事”是“连寔”的主语,所以应在“人”后断开,排除AB;“求免”是“逃避”的目的,中间不用断开,并且“曰”的主语为陈寔,所以应在“免”后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含义相同”错。第一个“谢”:推辞。句意:陈寔向使者推辞说。第二个“谢”:谢罪,道歉。句意:向汉朝使者道歉说。故选C。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亲自礼遇之前怀疑他的官吏”错误。由原文“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可知,等到陈寔当了督邮,还暗中嘱托许昌县令,以礼召见杨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讼”,打官司;“直”,公正;“其”,表示希望或祈使的语气。(2)“及”,等到;“敦”,劝勉,敦请;“不次”,不依寻常次序,超擢,破格。参考译文:陈寔字仲弓,是河南许昌人。出身于寒微之家,小时候做县吏,常常从事一些公差杂役。陈寔立志勤奋学习,不管坐立都诵读不辍。县令邓邵试着与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让他到太学里学习。后来县令又召他为县吏,他却隐居躲避到阳城山中。当时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同县的杨吏怀疑是陈寔干的,县里于是逮捕囚系他,鞭笞拷问没有得到证据,而后才放出来。等到陈寔当了督邮,还暗中嘱托许昌县令,以礼召见杨吏。远近的人听到这事,都赞叹佩服他。后来又调任太丘县令。陈寔修养德行,追求为政清静,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邻县有要来投奔的人,陈寔就训导解释,晓谕他们,把他们交给有关官员让他们回到各自的居地。县里官员担心有人打官司,禀告陈寔要禁止。陈寔说:“打官司是为了求得公正,(如果)禁止他们,公理将如何表明?希望不要限制他们。”有关官员听到这件事,感叹说:“陈君说话到这样地步,怎么会被别人埋怨呢?”县里终于没有人来打官司。等到后来逮捕党人,事情也牵连到陈寔。其他人为了免罪大多逃避,陈寔说:“我不到监狱里,大家就没有依靠。”于是自请囚禁。后来遇到赦免才得以放出。灵帝初年,大将军窦武征召他为下属官员。当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张让的父亲死了,要归葬许昌,虽然全郡的人都来了,但没有一个名士前往,张让感到很羞耻,陈寔一人去吊唁。等到后来又诛杀党人的时候,张让感谢陈寔,因而宽恕保全了许多党人。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打官司时,陈寔总力求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不愿被陈先生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便会落 到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劝喻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当任命新的公卿,全府同僚们都要来致贺,杨赐等常叹息说陈先生迄今未登大位,我等有愧于占先了。等到党禁开始解除,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派人敦请陈寔,想要上表授予他以高位。陈寔向使者推辞说:“我很久以来就隔绝人事,只想作一介平民终老而已。”当时三公的位置常常空缺,朝中舆论认为陈寔比较合适。陈寔多次被征召,他往往推托,隐居不仕,居家养老。中平四年,年龄八十四岁,在家中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早行周邦彦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三句视听结合,从深夜写到将晓,暗示行者整夜都不曾合眼,直接抒发行者离别前的忧伤之情。B.“冷”字一语双关,既写泪水落枕,枕芯湿透,枕着感到寒冷,又表现出离别前女子的忧伤和痛苦。C.结尾两句以景结情。行人远去,仍回望已隐入地平线的高楼,只剩斗柄横斜。寒露袭人,鸡声四起。D.全词描述行者辞家早行的全过程,有时间的推移,有环境,有人物,有动作和表情等,表现了离情。15.本词“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和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都写离别时的场景,但写法有同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4A15.相同:都以动作描写“执手”传达别时难舍难分之情,生动而细腻;不同:《蝶恋花》侧面描写,借“霜风吹乱的鬓影”这一具有女子性别特征的意象传离别之情,生动而富有意蕴,给这场离别添了一份沧桑与凄苦;《雨霖铃》正面描写,以“泪眼相对”的面部特写,把离别的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蝶恋花》有相互倾吐的 离别话语,话别满是离愁,令人心碎,难以忍听;《雨霖铃》别时诉无语,泣无声,但却无声胜有声,气结声阻,更见内心悲伤。【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A.“直接抒发”错。“月皎惊乌栖不定”写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应为“间接抒发”行者离别前的忧伤之情。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含义、手法及情感能力。先看相同点,都以动作描写“执手”传别时难舍难分之情。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周邦彦“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写别时依依难舍之状,曲折传神。“执手”,分别时双方的手相互紧握,传达别时难舍难分之情,生动而细腻。再看不同点,二者一个正面描写,一个侧面描写;一个无声饮泣,一个有离别的话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运用白描手法,正面直接描写情人分别时的动作和神态,以“泪眼相对”的面部特写,把离别的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而“霜风吹鬓影”,是行者饱看女方,刻印下别前最深刻的印象:鬓发在秋季晨风中微微卷动。这是通过侧面描写,借“霜风吹乱的鬓影”这一具有女子性别特征的意象传离别之情,生动而富有意蕴,给这场离别添了一份沧桑与凄苦。“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人没有说话,只是通过紧握的双手,通过朦胧的泪眼互相凝视,将彼此的不舍传达出来,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别语愁难听”,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回来,相互倾吐离别的话语。这话语满是离愁。“难听”不是不好听,而是相互倾吐的离别话语,令人心碎,难以忍听。(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_______ ”一句包含时间、人物、地点,表明了全词抒写对象;下阕词人感叹人生犹如一场梦,只能“_______”。(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与孙权有关的风流遗迹“_______”,表达江山寂寞、不胜今昔之感;又借百姓在“_______”祭祀的场景,体现词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正告。(3)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知错就改、真诚谢罪,既有“肉袒负荆”的实质性行动,也有“_______,_______”的感人语言,与蔺相如交欢和好,成为了生死与共的好友。【答案】①.三国周郎赤壁②.一尊还酹江月③.舞榭歌台④.佛狸祠下⑤.鄙贱之人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壁”“尊”“酹”“榭”“佛”“狸”“鄙”。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区域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长达半年的太空“出差”有太多“名场面”让人。比如,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两次出舱活动,生动开启两次“天宫课堂”,中国空间站首次举办天宫画展。无论三名航天员在太空新春写春联和元宵弹古筝,都拥有别样的体验,也让身处地球家园的我们大开眼界、倍感新鲜。中国航天事业一次次迈上新台阶,了中国航天人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决心。星空,探索永无止境。我国今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天舟四号、五号货运飞船和问天、梦天实验舱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完美实现各项目标,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将不断迎来新的更大荣光。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规定历历在目彰显无穷无尽B.预定记忆犹新展现无穷无尽C.预定记忆犹新彰显浩瀚无垠D.规定历历在目展现浩瀚无垠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新春写春联和元宵弹古筝,都让三名航天员在太空拥有别样体验B.无论新春写春联还是元宵弹古筝,都让三名航天员在太空拥有别样体验C.三名航天员无论新春写的春联和元宵弹的古筝,都在太空拥有别样体验D.三名航天员无论新春写的春联或元宵弹的古筝,都在太空拥有别样体验19.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出差”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B.“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C.“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带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变法运动。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答案】17.C18.B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预定”,预确定,将要确定,预先决定或制定。“规定”,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标准等的决定。神舟十三号着陆区域应是事先制定好的,选择“预定”更合适。第二空,“记忆犹新”,是过去的事,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历历在目”,是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语境强调的是“名场面”让人的印象深刻,选择“记忆犹新”更合适。第三空,“彰显”,显赫,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展现”,是指明显地表现出来。语境说的是中国航天事业鲜明地显示了中国航天人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决心,选择“彰显”更合适。第四空,“浩瀚无垠”,是形容水势或地域盛大辽阔,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语境修饰星空,选择“浩瀚无垠”更合适。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无论……和”搭配不当,“无论”应与“还是”搭配; (二)语序不当,“无论”应放到“三名航天员”后面;另外从表达习惯来来看,应突出“在太空新春写春联”“元宵弹古筝”,让航天员拥有别样体验。修改全部正确的是B项。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出差”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引用;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否定和讽刺。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人工智能(AI)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其实,①早已有之,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文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的“创作”背后则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赋予文学作品②。其创作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当下人工智能就算能写出来再“像样”的作品,也不可能③。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①人工智能写作现象;②个人的思想情感;③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 21.①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②它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③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④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可知,说明了一种现象,后文提到“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所举例子也是人工智能写诗的情形,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人工智能写作现象”。第二空,根据上文“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可知,通过对比说明人工智能还不足以具备这一特点,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个人的思想情感”。第三空,根据上文“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可知,说明的是人工智能创作的局限性;根据上句“当下人工智能就算能写出来再‘像样’的作品”可知,内容要强调它们不能取代人类的写作,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将长句划分为短句,要注意找出主干和修饰语。首先找主干:文化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然后分析特征关键词:审美体验,主观色彩,艺术加工。然后再切分句子,“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最后整理顺序并适当增删词语。故答案为:①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②它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③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④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追逐梦想的人生赛道上,有人认为高考是决定人生成功的关键,应重视分数;有人认为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段历程,应重视过程。对此,作为一个当代有志青年,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 勇走高考路“每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席慕容如是说。身处当下,身处尊崇高考的中国,高考这条路是我们需要选择的和一定要走过的。也许高考不能代表一切,也不能决定一切。但高考,也的确对我们有重大的影响。拥有一张好文凭,最起码你能比较轻松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白岩松曾说:“高考是唯一拼得过富二代官二代的途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在这个物欲横流钱权泛滥的时代,没有背景的我们又拿什么在社会上立足呢?正是高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追求梦想实现理想的机会。怀揣梦想,拥有青春和美好年华的我们,为何不利用高考实现自己的梦呢?古语曰:“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没有一个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平民子弟是不易获得功成名就的机会的。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高考,它为我们提供了公平的竞争机会。所以,请坚信,高考需要我们,而我们则更需要高考!需要高分!新东方英语创始人俞敏洪,不是也参加了三次高考,而最终借助高考而实现梦想的吗?还有湖南最牛高考生曹湘凡,有着十三次的高考经历,他的疯狂高考路同样见证着高考对我们每个人的积极作用。或许,你还是对高考存在着疑虑。你可能会标榜青年作家韩寒,他未参加高考,但是也取得了成功。你也可能会搬出比尔盖茨的成功事例。他虽然参加了高考但却中途从大学退学,选择自己创业,最终成为全球首富。的确,我们不能否定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而且是未经高考的成功。可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人只是个例,且不论在中国,即使在全世界范围来讲也是微乎其微的!对于我们这些天资普通身份地位平庸的人来说,或许高考才是最便捷的途径。高考,为每一个人敞开了大门。只要你足够努力,拥有足够的学识,你就可以成功迈过高考这道槛,赢得高分便意味着美好人生的开始。古诗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相信我们借助高考这股劲风,也可以青云直上。人生有很多条路要走,也有很多种选择等待着你。让我们勇敢选择高考这条路,努力拼搏,既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岁月韶光。筑梦高考白岩松曾说过:“若没有高考,你拿什么拼得过富二代?”在这个“拼爹”“炫富”的 年代,高考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只有通过高考,我们才能证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有通过高考,我们才能逐梦美好人生。如果你是一尾鱼,高考就是你鱼跃龙门的最好机会;如果你是一只小小鸟,高考就是你涅盘成凤的最好契机;如果你是举步维艰的寒门学子,高考就是引领你改变困窘走出黑暗的那道亮光。高考是我们步入社会的第一张,也是最有力的通行证。我们头顶没有“富二代”“官二代”的光环,唯有学识文凭能证明我们一样能力超群,一样能获得成功。脱颖而出的高考分数,名牌大学的通知书,是我们赢得他人认可的资本和凭借。拥有了大学文凭便为我们赢得了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所以,高考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机会,抓住了,便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先机。毕淑敏说过,命运不是掌握在手掌纹络上,而是决定在手掌和手指间。抓住高考,我们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高考可以磨砺了我们的意志,丰满我们的羽翼。有人说,不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备考过程中我们拼搏奋斗,尝尽了酸甜苦辣咸,充实了我们的学识,提升了我们的心智,让我们明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收获”有道理;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阳光总在风雨后,坚定信念,方能逐梦人生。如果连高考都不能面对,又谈什么敢接受社会的挑战?没有经过高考的洗礼,我们又有什么勇气去迎接更严峻的竞争?高考,既是机遇,历练,更是责任义务;既是对父母的承诺,师长的回报,更是对人生的担当。就像不是每一块璞玉都能成为宝玉一样,挑战高考,我们不一定胜利,但不尝试就一定会失败。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我们不做逃兵,不怕坠桥,义无反顾地挑起这份责任勇敢来担当。高考重在分数,亦重在过程,兢兢业业但求问心无愧;高考是终点,回首往昔但求学有所得;高考更是起点,战胜高考你能筑梦更美好的人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是对“高考”的看法,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高考是追逐梦想的人生赛道上决定成功的关键,看重分数;一是认为高考是人生的一段历程,看重的是过程。考生可以肯定高考的意义,明确高考对于人生走向的影响,也可以肯定这一过程,明确高考这一过程对人生的影响。 从肯定“高考”分数的角度来说,分数决定所上的大学,而大学又决定你下面人生的起点,越好的大学,人生的起点就越高,将来施展选择的空间越大。从肯定过程的角度来说,对很多人来说,真正意义上独立经营自己的人生是从参加高考开始的,高考分数不一定能决定人生成败,但如何对待高考,能否把参加高考的收获铺陈为人生的底色,影响到人生未来的打开方式,比如高考培塑了意志力,经过高考,我们收获的不只是分数,还有坚强的意志力,带上这种意志力去打开接下来的人生,必有所得;比如高考确立了目标引导,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才能心无旁骛,集聚所有力量为之努力;比如高考加深了自我认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后面的人生中,可以扬长避短。考生可以从两种观点中选择一个立意作文,也可以对二者进行辩证分析。写作要求部分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当代有志青年”,要求考生联系实际来谈自己的认识思考,文体是“议论文”。行文构思上,可以由材料中对“高考”的两种认识开篇,也可以联系社会中人们对高考的态度开篇,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高考之于人生的意义,分析高考这一历程对人的影响;最后结合当代青年的身份,明确当代青年在迎接以及参加高考的过程中应有的态度。立意:1.高考是人生的一种打开方式。2.分数不能决定人生,但能决定人生的起点。3.考分不是终点,而是人生新起点。4.高考,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3:20:02 页数:24
价格:¥2 大小:46.4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