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提醒: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分值150分。2.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其他区域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然而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么?或者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先从事实下手研究。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这相片和图画可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第二,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文学作品也是同样。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 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杜工部的《后出塞》:“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以上几个实例归纳在一起,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摘编自朱光潜《无言之美》)材料二:古人有“言不尽意”之说,语言本来是传达思想情感的工具,但有些微妙的思想情感,却不能为语言所曲折尽传。有时一颦一笑,一个流盼,一个手势,其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比直接说出来的不知丰富多少倍。诗歌以抒情见长,诗人深知语言的表达功能和不足之处,他不但力求以言传情,而且善于因难见巧,把“言不尽意”这一语言的表达缺憾,化为“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抒情技巧,这种技巧就是通常所说的含蓄。诗的含蓄美,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一种“不言之美”。司空图在《诗品》中论“含蓄”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谓“不着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而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极富于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涵咏想象而得之。有如绝色美人,淡扫蛾眉,不事艳妆,而自觉风韵天然,楚楚动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只不过就眼前景物略施点染而已,不言离思,而别意之深长已悠然不尽。由于含蓄之富于暗示性,在表现上以少总多,从无见有,就大大开拓了诗歌的内容涵量, 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余地。有些情事或意愿,不宜在诗中正面直说,通过委婉含蓄的手法来表现,则显得雅致大方,别有风神。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从屈原以来形成了以香草美人自喻的抒情传统,后人许多宫怨和闺怨诗,大都借以自伤不遇,在风格手法上不出含蓄一路。含蓄的诗,由于不作铺陈直叙,而通过淡墨勾勒之笔和曲折比兴之词,追求言外的意趣风神,因而其意象常常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含蓄的艺术魅力即在于此。厨川白村说:“烛光照着的关闭的窗是作品。”因为这种窗户不像敞开的窗户那样一览无余;它虽然关闭着,但在摇曳的烛光映照下,若明若暗,使人既能窥视,却又不甚分明;在朦胧中格外富有一种诱惑力,诱发人去猜度和想象那窗户里面隐藏着的全部秘密。这境界与诗的含蓄十分相象,李商隐的《无题》诗,就是这种“烛光照着的关闭的窗户”。千百年来,无数读者在窥探这扇窗户,在朦胧中各有所见,但似乎都不能尽其底蕴。含蓄的诗之所以耐人寻味者,大半在于此。苏东坡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所谓“必此诗”,就是说一不二,直白浅露,毫无含蓄蕴藉之致。这是作诗之忌。含蓄是诗美的一种表现,而不是美的极致。含蓄与否,应视具体情景而定,不能为含蓄而含蓄。(摘编自吴战垒《诗的含蓄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片和实物都两两相称,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但是图画在欣赏者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更加深刻。B.美术作品要让欣赏者获得更加丰富深刻的美感,作者创作艺术作品表现思想情感就要稍微含蓄,甚至留有想象空间。C.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后人宫怨和闺怨诗继承从屈原以来形成了以香草美人自喻的抒情传统,都借以自伤不遇,风格手法含蓄。D.言所以达意,却有“言不尽意”的不足,正是诗人力求以言传情,善于把这一缺憾转化为含蓄的抒情技巧,才构成了诗的含蓄美。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意是多变的、混整的、无限的,言是固定的散碎的、有迹象的、有限的,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可见文学创作不追求以言达意。B.材料一和材料二以文学为核心话题,立足“言不尽意”,强调“无言之美”,认为文学作品含蓄的比尽量流露的更具魅力。 C.含蓄的诗追求言外的意趣风神,富有暗示性,更耐人寻味,更有想象余地,这源于意象常常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D.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能违背基本原则,要“和自然逼真”,指美术作品要讲究真实性,创作时不能夸大渲染,改变其真实性。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C.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D.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4.如何理解材料二画线句子“有如绝色美人,淡扫蛾眉,不事艳妆,而自觉风韵天然,楚楚动人”?5.材料一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展开论证,请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答案】1.C2.D3.C4.①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说明含蓄就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②含蓄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勾勒几笔,使诗歌富有暗示性,突出诗含蓄美正是一种“不言之美”。5.①首先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的论题;②接着作者从言与意的关系出发,反面论证文学艺术不能也不必做到言完达意;③然后以美术、文学、雕刻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从正面论述“无言”比“言尽”更能表现美;④最后归纳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后人宫怨和闺怨诗继承从屈原以来形成了以香草美人自喻的抒情传统,都借以自伤不遇”错误,扩大范围。原文“后人许多宫怨和闺怨诗,大都借以自伤不遇”的“许多”“大都”表明是大多数,而非所有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可见文学创作不追求以言达意”错误,以偏概全;原文“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 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强调的是不必“尽量表现”,而不是不表现。B.“材料一和材料二以文学为核心话题”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一论述的话题不只是文学,还包括绘画、雕刻等美术美学范畴。C.“这源于意象常常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错误,颠倒关系;原文“含蓄的诗,由于不作铺陈直叙,而通过淡墨勾勒之笔和曲折比兴之词,追求言外的意趣风神,因而其意象常常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选项颠倒因果关系。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无论文学还是美术等艺术作品“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强调含蓄和暗示。A.以水流不断暗示时间的流逝。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B.作品描绘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巨蛇缠死的情形,传达出的人与神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使它富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C.语言浅白,抒情直露,不适合。D.描写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此句是比喻句,理解含义必须放入原文语境分析。此句之前写的是“司空图在《诗品》中论‘含蓄’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谓‘不着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而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极富于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涵咏想象而得之”,其中观点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谓‘不着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而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极富于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涵咏想象而得之”。画线句是用来论证这个观点的比喻论证法,喻体“绝色美人”比喻的是好的作品;“淡扫蛾眉,不事艳妆”比喻的是“不着一字”“简练而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而自觉风韵天然,楚楚动人”比喻的是“尽得风流”“极富于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涵咏想象而得之”。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说明含蓄就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含蓄并非什么都不说,而 是简练勾勒几笔,使诗歌富有暗示性,突出诗的含蓄美正是一种“不言之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首先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的话题,“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第二段论证“言”与“意”的关系,说明“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反面论证文学艺术不能也不必做到言完达意;第三段先说“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然后分析得出结论,“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第四段以摄影和图画对照,说明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的图画反而让人觉得美,“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第五段回到文学作品上,说“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然后举陶渊明的《时运》和杜工部的《后出塞》为例说明“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第六段先说明“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然后以雕刻为例,“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进行论证。总之,这部分以美术、文学、雕刻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从正面论述“无言”比“言尽”更能表现美;最后归纳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赶赴白山〔俄罗斯〕普希金早晨,大门口停了一辆三匹马拉的暖篷雪橇。我在门厅里碰见普加乔夫。他一身旅行装束,穿了皮大衣,戴顶吉尔吉斯高皮帽。普加乔夫愉快地跟我打招呼并且邀我和他一道坐进雪橇。我们坐了进去。“去白山炮台!”普加乔夫对站在一旁的赶车人说。我的心嘣嘣直跳。马跑起来,铃儿丁当响,雪橇在飞驰……“等一下!等一下!”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我一看,沙威里奇正迎面跑来。普加乔夫叫车夫停下。“彼得少爷!”我的管教人叫道,“别扔下我!别把我这老头子丢弃在这帮骗……”“呵!老家伙!”普加乔夫对他说,“又遇到了你。好,坐上车台去吧!” “谢谢,皇上!谢谢!”沙威里奇说,爬上车台,“上帝保佑你长命百岁,因为你连我这个老头子也不嫌弃。我要一辈子为你祈祷上帝。我再也不提那件兔皮袄子了。”他又提兔皮袄子,很可能惹得普加乔夫最终会大发雷霆。幸好,这位冒充的皇帝没有听见,或者故意不搭理这不识时务的暗示。马儿飞奔,街上,百姓肃立两旁,脱帽致敬。普加乔夫向两边点头致意。过了一会儿,我们便出了寨子,顺着光滑的大道疾驰而去。不难想象我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再过几小时,我就要跟那个我原以为永远失去了的姑娘见面了。我想象我们重逢的那一刻的情景……我也想着我身边的这个人,我的命运就掌握在他手里,由于机缘古怪的巧合我与他神秘地联结在一起。我想起他动辄杀人和嗜血成性的行为,而现在他居然挺身而出去搭救我心爱的姑娘。普加乔夫打断我的思路,猝然问道:“你在想什么,大人?”“怎么能不想呢?”我回答,“我是个军官和贵族,昨日还跟你打仗,可今日却跟你同坐一辆雪橇,而我一生的幸福全都仰靠你了。”“怎么?”普加乔夫问,“你害怕了?”我回答,我既然承蒙他赦免过一次,今后我不但希望他宽谅,甚至还指望他援助。“你对了,上帝有灵,你这一招做对了!”冒充的皇帝说,“你看,我的属从们都斜着眼睛瞧你。”他压低嗓门说,以防沙威里奇和赶车人听见:“我记得你那一杯酒和那件兔皮袄子。你看,我可并非你们那边的人所说的那样是个杀人成性的人。”我记起了攻占白山炮台的情景,但觉得不必跟他争辨,因而没有回答一个字。“奥伦堡城里怎样议论我?”普加乔夫沉默一会儿以后问我。“他们说,你这个人不大好对付,没得说的,你已经扬名天下了。”这位冒充的皇帝脸上显出洋洋自得之色。“对!”他快活地说,“我所向披靡。你们奥伦堡城内的人可知道尤吉耶沃战役吗?打死你们三十个将军,俘虏四支军队。你想想,普鲁士国王能够跟我较量吗?”这强盗自吹自擂,我听了不禁好笑。“你自己这样想吗?”我对他说,“你能够打败腓特烈大帝吗?”“不在话下!我打败了你们的那批将军,而他又是他们手下败将。直到如今,我总是旗开得胜。走着瞧,还有好戏看,我要进攻莫斯科。”“你想攻占莫斯科?” 冒充的皇帝想了想,随后轻轻说:“天晓得!我的路子很窄,自由很少。我的人都自作聪明,他们都是贼。我必须百倍提高警惕:只要打了一次败仗,他们就会献出我的脑袋赎回自己一条狗命。”“说到了点子上!”我对普加乔夫说,“趁为时不晚,你是不是最好抛开他们,去请求女皇宽恕呢?”“不!”他回答,“有始有终,一干到底。怎么知道呢?也许能成事。格里希卡·奥特列比耶夫不是在莫斯科也做过皇帝吗?”“他下场如何,你可知道?他被扔出窗户,剁成烂泥,烧成灰,装进炮筒,一炮轰了出去!”“你听着!”普加乔夫怀着粗犷的豪情,感慨万端地说,“我来说个故事给你听听。有一天,老鹰问乌鸦:‘为什么你能活三百岁,而我总共只能活三十三岁呢?’乌鸦回答说:‘因为你喝鲜血,而我却吃尸体。’老鹰想了想:‘让我也来吃吃死尸看。’他们看见一匹死马,就飞下来落在死马身上。乌鸦张开嘴就吃,赞不绝口。老鹰啄了一口,再啄一口,拍拍翅膀,对乌鸦说:‘不行!乌鸦老兄!与其吃死尸活三百年,还不如喝足一次血,然后听凭上帝去安排吧!’这个故事怎么样?”“意味深长。”我回答说,“不过,在我看来,烧杀抢夺就好比吃死尸。”我们两人都不吭声了,各想各的心事。赶车人唱起了忧郁的歌,音调凄恻悠长;沙威里奇坐在车台上晃晃悠悠,在打瞌睡。雪橇在隆冬光滑的大道上飞驰……突然,我见到雅伊克高峻的河岸上的小村庄,围着栅栏,有座小钟楼……再过一刻钟,我们就进了白山炮台。(节选自《上尉的女儿》,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加)注:文中“我”是一个贵族的儿子,对农民起义存有误解与偏见。“我”在白山要塞当沙俄军官时,爱上了上尉的女儿玛莎。后来白山被普加乔夫率领的农奴起义军攻克,上尉夫妇被绞死,玛莎躲在一个牧师家中而幸存。“我”和普加乔夫曾互相救助,“我”送过他兔皮袄子,因此被赦免了,之后来到奥伦堡。起义军开拔后,留守的军官向玛莎逼婚,玛莎于是捎信给“我”。请兵救援无果后,“我”私自离开奥伦堡,要赶往白山,但途中被普加乔夫的属从俘获。经过对“我”审讯,普加乔夫知晓了留守军官的无耻行径,他很生气,于是和“我”一起前去援救玛莎。沙威里奇是“我”的马夫,“我”五岁时被委托给他教管。“我”当兵后,沙威里奇随行,作为保护人。6.下列对小说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对玛莎的处境十分担忧,所以刚出发去白山时,“我”既焦急,又紧张,“我的心嘣嘣直跳”。B.沙威里奇说“别把我这老头子丢弃在这帮骗……”表现他对普加乔夫这个起义军领袖到底还是有顾忌,怕冲撞、冒犯对方,所以欲言又止。C.街上,百姓“肃立”“脱帽致敬”,普加乔夫“向两边点头致意”,表明民众对起义军领袖的拥护与爱戴,也表明起义军领袖对民众的关怀与亲近。D.因为阶级阵营不同,在“我”眼中,普加乔夫只是个“冒充的皇帝”,从他“脸上显出洋洋自得之色”来看,作者是在刻意丑化这个起义军领袖。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从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以“我”自述的方式展开情节,使得内容富有真实性和真切感。B.小说的语言,不管是场景描写,还是人物对话,都简洁清晰,通俗流畅,处处洋溢着现实生活本身的真正的美。C.彼得对农民起义并不理解。在他看来,普加乔夫是“暴徒”“强盗”“自封皇帝”,农民起义军是“叛军”,这些带有客观色彩的称呼反映了农民起义军和沙皇军队矛盾十分尖锐。D.小说最后写我们两人产生分歧后,“都不吭声了”,“赶车人唱起了忧郁的歌”,沙威里奇“晃晃悠悠,在打瞌睡”,以此营造一种压抑的、尴尬的气氛。8.本节选部分内容紧凑,请结合内容,分析小说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9.小说中的普加乔夫是一个农民起义领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形象特征。【答案】6.D7.C8.①时空转换。从“早晨”“再过几小时”到“再过一刻钟”,从“大门口”“街上”“光滑的大道”到“河岸上的小村庄”,小说通过这样的时空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人物对话。因“我”和普加乔夫的阶级立场与阵营不同,两人围绕一些理解不同或有冲突的话题展开对话,从而推动情节发展。9.①通过让沙威里奇坐上车、街上百姓肃立脱帽致敬、我的观察来表现普加乔夫的平和近人和深受人民爱戴;②带我去白山找玛莎表现他的乐观豪迈;③拒绝“请求女皇宽恕”的建议,表现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与自信;④讲述老鹰与乌鸦的故事表现他热爱自由、胸怀远大理想和勇于献身于革命事业。【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作者是在刻意丑化这个起义军领袖”错,根据文后注释“文中‘我’是一个贵族的儿子,对农民起义存有误解与偏见”可知,这里对普加乔夫的形象的描写,只是出于我的误解与偏见,而不是作者的刻意丑化。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这些带有客观色彩的称呼”错,从“这位冒充的皇帝脸上显出洋洋自得之色”“这强盗自吹自擂,我听了不禁好笑”等语言中可以看出这些称呼具有主观色彩。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早晨,大门口停了一辆三匹马拉的暖篷雪橇。我在门厅里碰见普加乔夫”“过了一会儿,我们便出了寨子,顺着光滑的大道疾驰而去”“突然,我见到雅伊克高峻的河岸上的小村庄,围着栅栏,有座小钟楼……再过一刻钟,我们就进了白山炮台”中,从“早晨”到“过了一会”“再过一刻钟”是时间的推移;从“大门口”到“门厅”再到“大道”上、“河岸上”是空间推移,小说通过这样的时空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普加乔夫打断我的思路,猝然问道……”“你在想什么,大人?”“怎么?”“普加乔夫问,‘你害怕了?’”“‘奥伦堡城里怎样议论我?’普加乔夫沉默一会儿以后问我”“‘你听着!’普加乔夫怀着粗犷的豪情,感慨万端地说,‘我来说个故事给你听听……’”,通过处于不同阵营两人的一系列对话,故事不断向前发展。【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呵!老家伙!’普加乔夫对他说,‘又遇到了你。好,坐上车台去吧!’”“马儿飞奔,街上,百姓肃立两旁,脱帽致敬。普加乔夫向两边点头致意”,通过让我的保护人上车,街上老百姓肃立致敬,普加乔夫点头致意来看,普加乔夫是平和近人和深受人民爱戴的;“我想起他动辄杀人和嗜血成性的行为,而现在他居然挺身而出去搭救我心爱的姑娘”“我回答,我既然承蒙他赦免过一次,今后我不但希望他宽谅,甚至还指望他援助”可以看出,虽然“我”和普加乔夫曾经进行过战斗,但是普加乔夫却依然带我去见“我”的恋人,又通过“普加乔夫怀着粗犷的豪情,感慨万端地说”可以看出普加乔夫乐观豪迈; “‘说到了点子上!’我对普加乔夫说,‘趁为时不晚,你是不是最好抛开他们,去请求女皇宽恕呢?’”“‘不!’他回答,‘有始有终,一干到底。怎么知道呢?也许能成事。格里希卡•奥特列比耶夫不是在莫斯科也做过皇帝吗?’”可以看出,普加乔夫不肯请求女皇宽恕,坚持斗争,表现了普加乔夫坚定的革命精神;“我来说个故事给你听听。有一天,老鹰问乌鸦……对乌鸦说:‘不行!乌鸦老兄!与其吃死尸活三百年,还不如喝足一次血,然后听凭上帝去安排吧!’”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普加乔夫宁可战死也不会去像乌鸦一样吃“死尸”,表现了其热爱自由、胸怀远大理想和勇于献身于革命事业。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武传班固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乃遣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苏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 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刪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11.下列对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在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称字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C.“相坐”,又叫“连坐”,指凡犯谋反等大罪者,只有与其有牵连的直系亲属才会被治罪。D.“节”,是符节,以竹为竿,上缀有牦牛尾。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正由于使臣持节,故此“使节”联称,延用至今。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出使匈奴,本不该有危险,然而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B. 苏武“引佩刀自刺”,卫律的反应是“惊”,单于的反应是“壮其节”,这一惊、一壮的细节描写都能充分表现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和崇高的情操。C.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手段卑鄙。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D.苏武回国后,他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谋反事件而被处死,苏武受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14.节选的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刻画苏武这个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0.B11.C12.D13.(1)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2)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14.①与张胜对比。以张胜的贪生怕死、丧失骨气与苏武的宁死不屈、富于骨气相对比。②与卫律对比。以卫律的贪图功名富贵、卖国求荣的可鄙与苏武不为富贵所动、忠心赤胆的可贵相对比。【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因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初”为时间状语,放在句子开头,做句前状语,“桀安”根据上文指上官桀和上官安,为人名,不能从中间断开,故应在“初”后断开,排除AC;“予”为动词,其宾语为“燕王”,故应在“燕王”后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只有与其有牵连的直系亲属才会被治罪”错,相坐:旧时一人犯法,其家属、亲族、邻居等连带受处罚。故选C。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D.“苏武……被捕”有误,原文“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没有说苏武被捕,只是免官。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如此”,到了这地步;“及”,牵连;“见”,被,受到,被动句;“负”,辜负,对不起。(2)“使使”,派使者;“论”,判罪;因,趁着;“降”,使动,使投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原文“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是拿苏武和张胜对比,借张胜的屈膝投降,突出苏武的宁死不屈;原文“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是拿苏武和卫律进行对比,卫律投降匈奴,贪图荣华富贵,苏武不为所动,誓死不屈。参考译文: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父亲苏建为国立功,而与兄弟们一起被任用为郎。当时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多次派使者暗察对方情况。天汉元年,且鞑侯单于刚刚即位,害怕汉朝袭击,把扣留的汉朝使者路充国等全部放还。汉武帝称赞他明于大义,赠送给单于许多财物,以报答他的好意。于是派遣苏武与副使汉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兼任使者属吏的常惠等人招募士卒、斥候一百多人同去匈奴。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返回,正赶上缑王和长水虞常等在匈奴谋反。虞常在汉朝时和副使张胜关系一直不错,就暗中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怨恨卫律,我能为汉暗设弓弩杀死他。我的母亲和弟弟在汉朝,希望他们能得到我为汉朝立功的赏赐。”张胜表示同意。 一个多月以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及其侍从在家。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下手,但其中一人晚上逃走,向单于告密,单于及其部下派兵与虞常等展开激战,缑王等都在战斗中被杀。虞常被活捉。单于任用卫律审理这一事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以前与虞常密谋之语被泄露,就把情况告诉给苏武。苏武说:“事情已发展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涉到我。受到侮辱之后才死,将更加对不起国家。”于是便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把他劝住。虞常果然供出张胜。单于大怒,要杀死汉朝使者。单于便派卫律召来苏武审问。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使自己的节操和国家的使命受到屈辱,即使不死,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拔出佩刀自杀。卫律大吃一惊,派人骑马跑去找医生。苏武昏死过去,很久才苏醒。单于非常佩服他的气节,派人早晚探问他的病情,并拘捕了张胜。苏武的伤势逐渐好转,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借此机会迫使苏武投降。用剑杀死虞常之后,卫律说:“汉朝使者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罪当处死。单于招募投降的人,赦免他的罪过。”举剑要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又对苏武说:“副使有罪,你应当与他连坐。”苏武说:“我本来没有参与密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与他连坐?”卫律用剑比划着要刺苏武,苏武毫不动摇。卫律说:“苏先生,我卫律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幸而承蒙单子恩德,赐给我王号,使我拥有部众数万,马畜满山,富贵如此。您今日投降,明天也会这样。白白葬身于荒野之中,有谁知道你为汉朝而死?”苏武痛斥卫律说:“你作为汉朝臣民,不顾恩义廉耻,背叛皇帝和亲人,投降蛮夷,我见你干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裁决人的生死,你却不出于公心,主持平正,反而要使两国之主相互争斗以坐观双方混战所造成的祸乱。你明知我不投降,想让两国相攻伐,匈奴的祸败将从杀我开始。”律知道最终不能威胁苏武投降,就把情况汇报给单于。单于越发想使苏武投降,就把他迁徙到北海没有人烟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直到公羊产乳生仔,才允许他回来。苏武拄着汉朝节牧羊,时时刻刻把汉朝节带在身边,以致节上的旄都脱落了。苏武在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出使时年富力强,等到返回时,已须发全白了。苏武回来的第二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有密谋,犯罪被杀。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因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 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等到燕王等因谋反被杀,穷究与他们同谋的人。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燕王也曾就苏武为国立功之事多次向皇帝申诉过,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因此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这个奏章压下,只免除了苏武的官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1:14:02 页数:22
价格:¥2 大小:47.5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