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市上海南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上海南汇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一语文(满分:100分完成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8分)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2)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_____,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4)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5)良辰美景奈何天,_________________。(汤显祖《游园》)【答案】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梳晓鬟也③.至于颠覆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⑤.赏心乐事谁家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锱铢”“鬟”“颠”“覆”“赏心”。2.按要求选择。(1)小李的作品缺乏原创性,他想找一句名言提醒自己,以下合适的一项是()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C.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D.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2)“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句话应在下文中()处社会结构中最重要联系是亲属关系。【A】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当我们用这个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属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B】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C】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D】每个网络都有个“己”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相同。【答案】(1)C(2)A【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为: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强调学习他人的好处,强调借鉴。不能用于小李警醒自己作品缺乏原创性。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思为: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强调简洁,去掉过多的“装饰”。诗句比喻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不能用于小李警醒自己作品缺乏原创。C.“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的意思为:文学创作是与时代的命运密切相连的,没有一天不向着新的方面发展。说明文学创作与时代的关系。强调“创新”“原创”,可用于小李警醒自己作品缺乏原创性。D.“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意思为:长长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原野,花丛中传来一阵阵雏凤的吗声,这清脆嘹亮的声音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悦耳动听。诗句比喻新一代青出于蓝,不能用于小李警醒自己作品缺乏原创性。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所给的语段的中心句是首句“社会结构中最重要联系是亲属关系”,根据“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这句话,可以推知“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放在A处最恰当。因为两个句中都提到了“网”,都提到了“亲属关系”这张“网”,前后句语意连贯,联系密切。故选A。二、阅读(5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那种美丽的飞翔(1)很久了,每一次大型运动会的开幕,总是有着一种期待。 (2)我不知道将会有什么美丽的东西撞击我的心灵,但是我知道每一次这样的期待都不会落空。(3)走进体育场,音乐回荡起来的时候,忽然就想如同孩子一样在绿色的场地上欢跑,不知不觉就有想流泪的感觉。(4)其实,那时候,经常忘记了我们来自何方,走了多么遥远的道路来到这里。(5)连续两次去了美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在北方,美加边境小城布法罗,26届奥运会是在南方名城亚特兰大。两次盛会的庆典都奏响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在亚特兰大听到这一熟悉的音乐的时候,我有一些惊讶,因为美国南方似乎是爵士乐的天下,也是乡村歌曲的温床。(6)可是《欢乐颂》毕竟响起来了,贝多芬大气磅礴的声音回荡在四周,来到了这里,就是来到了世界。随后,我们看见了黑人拳击手阿里双手颤抖着,紧紧捏着火炬,点燃了圣火。他获得这个荣耀不是因为他是拳王,而是因为,这位获得奥运会冠军的黑人,却因为种族歧视的羞辱不得不将自己的金牌抛进了俄亥俄河的流水中。(7)耳畔又有一个声音在叙说,那是马丁·路德·金的著名讲演:“我梦想着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丘上,从前的奴隶的儿子和从前的奴隶主的儿子将会像兄弟般地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8)于是,我在报道中这样写:(9)现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将使这个梦变成现实。来自五大洲的10700名不同肤色的选手,奴隶和奴隶主的后代,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后代,在佐治亚州红色的山岗上,将赛场变成一张巨大的“桌子”。金牧师没有想到,他当年的亲密战友、亚特兰大市前市长安德鲁·扬成为奥运会组委会名誉主席,是亚特兰大奥运梦的实现者之一。(10)奥运会是历史和现实的交叉,总有一些属于回忆又属于眼前美丽风情的奇妙融会。人们永远能铭记那些具有深厚含义的东西。那会使你心灵飞扬一回。(11)飘扬在汉城,尔后风靡全球的那首《手拉手》,是人类的共同的向往,是奥运会的宗旨,低回的“阿里郎”也演绎了民族的风情。(12)看悉尼奥运会,手中应该有一本《荆棘鸟》。而看雅典,眼前不会是处处断垣残壁,我是一遍一遍在阅读那个老年奴隶充满人生智慧的《伊索寓言》。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由人操纵的巨型木偶走进了场地中央,心中幽然而起的却是塞万提斯先生骑着瘦马的铜像。色彩和形象都会立刻远去了,喧嚣的音乐没有了,可是用心不断抚摸着塞万提斯塑造的那个坚硬的形象,也是一种温暖。 (13)我知道北京会有太丰富的题材可以期待。可能,一个鸟巢就够我们满足了。(14)最不愿意说鸟巢的“中国元素”就是钢结构长城灰,内场中国红。(15)它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可是,它的骨子里是遵循着严格的力学定理,经过最严密的计算。那是真正的形散神不散。这使我想起了庄子那永远飘逸的,内心又是非凡沉重的思想。庄子曾经观察到了许多自然现象,可是狡黠地只是描绘,不去解释。那是一种绝大的含蓄,也是对自然的热爱。在无序之中的有序,在逍遥之间有所依恃,正是现代混沌学说恍然大悟的地方。(16)我们消失了这样深邃的思想多少年了?谁告诉我们建筑只是宫殿式严格的对称,是森然的阶梯,是被红墙规范的空间。(17)庄子写过的那只由鱼化成的大鸟,伸展着巨大的翅膀,一跃飞起,一飞就是九万里。我们的先人是喜欢飞翔的,会造房子的圣贤被称为“有巢氏”,很多古文就写着许许多多的人在天上飞来飞去。而且也真的有人身上插着翅膀,在椅子上绑着火箭,想要飞上天去。而今天被刻制在奥运火炬上的那朵朵祥云,正是向往飞翔的见证。鸟巢就是它飞起的地方,又是在等待远征回来的大鸟安恬地睡下。那也是一种温暖关怀,就如远征归来的将士,就如辛劳终日的农人,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憩园。在人类可以在太空行走的时候,鸟巢可以唤醒多少平凡人对不一般生活的渴望?(18)据说“鸟巢”这个称呼,就是中国化的。这是合作团队的杰作,他们说过,受到很多中国文化灵感的提醒。奥运会使得他们有机会将那些灵感化成建筑,交给了世界。鸟巢站立在那里就是一种卓然不群,那种悠久存在我们血脉里被忽视的传统,在新时代被建筑艺术家和群众的投票复活了。(19)以后去北京,走到鸟巢边上,只要抬头看看天高地远,也会热泪盈眶。即使开幕式过去了很久很久。3.解释第(9)段中加点的词语“桌子”在文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4)段的意思是来到这类大型运动会,都是为了实现人类共同梦想。B.第(6)段的画线句意味着黑人拳击手阿里点燃奥运圣火就是因为他是拳王。C.第(9)段告诉我们,朋友安德鲁·扬见证了马丁路德金梦想的实现。D.第(11)段中《手拉手》既演绎了民族风情,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向往。5.第(18)段说,鸟巢受到很多中国文化灵感的提醒,并化成建筑,交给了世界。结合全文,概括“鸟巢”所包含的中国文化灵感。 6.赏析本文末段文字。【答案】3.奥运会将亚特兰大变成了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平等竞技的平台。4.B5.第14、15、17段,钢结构长城灰,内场中国红分;形散而神不散;庄子飘逸又内心庄重的思想;一种绝大的含蓄,也是对自然的热爱;在无序之中的有序;在逍遥之间有所依恃的深邃的思想。从古到今的飞天梦。6.“以后北京会使人热泪盈眶”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欢乐与喜悦之情,以及其意义的深远。采用倒装语序,诗意的语言强调了每一次大型运动会,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给作者的心灵震撼,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喜爱,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桌子”本意是有平板,由腿或其它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家具,用以吃饭、写字、工作或玩牌、做作业等。根据原文“我梦想着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丘上,从前的奴隶的儿子和从前的奴隶主的儿子将会像兄弟般地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现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将使这个梦变成现实。来自五大洲的10700名不同肤色的选手,奴隶和奴隶主的后代,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后代,在佐治亚州红色的山岗上,将赛场变成一张巨大的‘桌子’”可知,马丁·路德·金希望消除种族歧视,而这愿望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变成了现实。可知,亚特兰大的奥运赛场是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平等竞技的平台。所以“桌子”在这里的含义为:奥运会将亚特兰大变成了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平等竞技的平台。【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就是因为他是拳王”错误,换线句子“他获得这个荣耀不是因为他是拳王,而是因为,这位获得奥运会冠军的黑人,却因为种族歧视的羞辱不得不将自己的金牌抛进了俄亥俄河的流水中”换线句子本身已经说明“不是因为他是拳王”,而是因为阿里是反抗种族歧视的黑人奥运会冠军。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概括内容的能力。 根据14段“最不愿意说鸟巢‘中国元素’就是钢结构长城灰,内场中国红”可以得出:结构长城灰,内场中国红;根据15段“它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可是,它的骨子里是遵循着严格的力学定理,经过最严密的计算。那是真正的形散神不散”可以得出:形散神不散;根据15段“这使我想起了庄子那永远飘逸的,内心又是非凡沉重的思想”可以得出:庄子飘逸又内心庄重的思想;根据15段“庄子曾经观察到了许多自然现象,可是狡黠地只是描绘,不去解释。那是一种绝大的含蓄,也是对自然的热爱”可以得出:一种绝大的含蓄,也是对自然的热爱;根据15段“在无序之中的有序,在逍遥之间有所依恃,正是现代混沌学说恍然大悟的地方”可以得出:在无序之中的有序,逍遥之间有所依恃的深邃的思想;根据17段“庄子写过的那只由鱼化成的大鸟,伸展着巨大的翅膀,一跃飞起,一飞就是九万里。我们的先人是喜欢飞翔的,会造房子的圣贤被称为“有巢氏”,很多古文就写着许许多多的人在天上飞来飞去。而且也真的有人身上插着翅膀,在椅子上绑着火箭,想要飞上天去。而今天被刻制在奥运火炬上的那朵朵祥云,正是向往飞翔的见证”可以得出:从古到今的飞天梦。【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结尾“很久很久”照应开头“很久了”,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同时也突出了自己对北京奥运的喜悦心情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淡化。“也会热泪盈眶。即使开幕式过去了很久很久”倒装句式,变整句为散句,在突出不因时间流逝而改变感情的同时,更加强调了北京奥运会给作者的心灵带来的震撼。以诗意的语言把这种震撼之情推及历次奥运,深化北京奥运的盛大情怀感动的同时,着重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俺村、中国和欧洲刘震云①我从小生长在中国河南一个偏僻的村庄里。接触欧洲,是从身边的生活用品开始的。从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西洋鬼子”和“东洋鬼子”的入侵,他们的商品也源源不断来到了 中国人身边。我小的时候,村里人仍称煤油为“洋油”,点燃煤油的灯为“洋灯”,村里织布机织出的布叫“土布”,漂洋过海运过来的机器织出的布叫“洋布”,洗脸的肥皂叫“洋皂”,自行车叫“洋车”。。②随着“西洋”人对中国的入侵,他们不但带来了物质商品,也开始播种精神之花。精神产品的主要代表是宗教。一百多年过去,在我的家乡,仍有一部分人在信仰天主教,就是一个明证。当然,精神产品的输入,不像自行车和洋皂的输入那么便宜。上个世纪初,一个意大利牧师,到我的家乡传教,就留下许多笑话。他传教传了四十多年,只发展了八个信徒。他在黄河边碰到一个杀猪匠,便想让杀猪匠信主。杀猪匠:“信主有什么好处呢?”牧师:“信了主,你就知道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杀猪匠:“我现在就知道呀,我是一杀猪的,从曾家庄来,到各村去杀猪。”这下把牧师难住了,又换了一个角度说:“你总不能说,你心里没忧愁。”杀猪匠倒点头:“那倒是,任何人都有难处。”牧师:“有忧愁不找主,你找谁呢?”杀猪匠:“主能帮我做什么?”牧师:“主马上让你知道,你是个罪人。”杀猪匠立马急了:“我跟他连面都没见过,咋知道错就在我呢?”③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但反映在宗教等精神层面,更多的,潜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一九九三年,有两个德国朋友,随我到了河南,到了我们村,与我外祖母有一番对话。那年我外祖母九十三岁。两个德国朋友一个叫阿克曼,一个叫威兹珀。外祖母问阿克曼:“你住在德国什么地方?”阿克曼:“德国北方。”外祖母又问威兹珀:“你呢?”威兹珀:“南方。”外祖母用我们村庄间的距离丈量后,感到奇怪:“那你们是怎么认识的?”阿克曼非常幽默:“赶集。”外祖母明白了。又问:“德国每个人划多少地呀?”阿克曼虽然精通中文,但弄不清“亩”和“分”的区别,答:“姥姥,八分。”外祖母大惊,从椅子上站起来,拄着拐棍,着急地说:“孩子,你这么高的个头儿(阿克曼身高两米),怕是吃不饱。”阿克曼想了想,自己每天也能吃饱,接着意识到自己答错了,忙纠正:“姥姥,不是八分,是八亩。”外祖母松了一口气,接着又发愁:“一人八亩地,活儿有些重呀,你媳妇儿肯定受累了。”分别的时候,两个德国朋友拉着我外祖母的手,有些不舍。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看似潜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从根本论,还是因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东西方哲学的不同。一个根本的例证是,东方人看世界,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西方人看世界,恰恰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譬如讲,我从小长大的村庄,用中文来表述,就是:中国河南省延津县王楼乡老庄村,而用英语、法语、德语等在信封上的表述是:老庄村王楼乡延津县河南省中国。两者的表述,是截然相反的。不要小看这个差别,证明在两者的目光里,相互已经把对方的世界颠覆了。二零零九年夏天,我在欧 洲住过两个月。九月份的时候,我来到杜塞尔多夫。杜塞尔多夫临着莱茵河。这天傍晚,我和杜塞尔多夫的朋友麦润在莱茵河畔散步,我顺口问了一句:“莱茵河的河水有多深?”麦润马上显得非常紧张,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说:“你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有些不解:“为什么?”她说:“因为,莱茵河水的深度,春天跟夏天不一样,秋天跟冬天也不一样。”我听后哭笑不得。第二天傍晚,我和麦润又见面了,麦润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我回答麦润:“你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我今天过得早晨跟中午不一样,中午跟晚上又不一样。”麦润弯着腰笑了。⑤……⑥今年二月份,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办了第二十一届冬季奥运会,女子花样滑冰项目,过去都是以欧洲为中心,今年,韩国的金妍儿,就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打破的方式非常简单,她跳得比别人好,拿到了世界冠军。(节选自2010年第6期《人民文学》)7.根据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请在横线上为该段补充一句总结句。8.试比较第④段中“我”想要的答案与朋友麦润的回答之间的思维差异及原因。9.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俺村”在文中具有“标本”的意味,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文化关联。B.文章讲述的几个故事都很精彩,尤其是第②③两段的两个故事,非常形象地呈现了文化差异下的东西方不同的生活。C.文章先后写了三组人物对话,一定程度上勾画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冲突、误会与交融的情形。D.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故事为载体,有叙有议,叙议结合,重心在说理,不是叙事。10.第③段中,外祖母与两个德国朋友的对话耐人寻味,请结合《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安土重迁,社区单位是村落,人口流动率小,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这种社会里,知识形成于长时间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代代相传。”的这段话,探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答案】7.欧洲(外国)生活用品,都被村里人冠上了一个“洋”字。/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和欧洲有联系。8.我的思维是:莱茵河的河水大致有多深?平均深度是多少?麦润的思维是:不同季节河水的深度不同,没有专门研究过,因而得不出准确的答案。思维差异的原因是东西方哲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东方人关注一般规律,西方人关注个体的特殊性。9.B10.中国人乡土观念较重,空间相对独立,流通交流少,看中土地和农业。德国人在欧洲大陆自由流动,比较开放。更注重发展工业。 【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他们的商品也源源不断来到了中国人身边”“村里人仍称煤油为‘洋油’,点燃煤油的灯为‘洋灯’,村里织布机织出的布叫‘土布’,漂洋过海运过来的机器织出的布叫‘洋布’,洗脸的肥皂叫‘洋皂’,自行车叫‘洋车’”可知,文章第一段主要讲述: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和欧洲有联系,以及村里人对外国商品的称呼的原则。根据“洋油”“洋灯”“洋布”“洋皂”的命名规则,不难推测,对外国商品的称呼就是在正常商品名字前加一个“洋”字。第一段结尾处是第一段的总结句。根据以上分析不难推测,总结句应该对“外国商品”的命名进行总结,或者说明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与欧洲的关系。故结尾处可填写:欧洲(外国)的生活用品,都被村里人冠上了一个“洋”字。或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和欧洲有联系。【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问题,分析原因的能力。根据“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看似潜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从根本论,还是因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东西方哲学的不同”可知,双方不同的世界观和哲学体系不同。根据“一个根本的例证是,东方人看世界,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西方人看世界,恰恰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不同的世界观和哲学体系使得我们对同一个问题的关注点和分析方法截然不同。东方人是一般到特殊的认知方法;西方人却是特殊到一般的认知方法。我对于“莱茵河的河水有多深?”这个问题的认知是按照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来认知的,指的是莱茵河的平均深度或河水大致的深度。但是对于朋友来说却是相反的,她没有专门研究过莱茵河的深度,而且“莱茵河水的深度,春天跟夏天不一样,秋天跟冬天也不一样”,因而得不出准确的答案。所以朋友很难回答。【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点、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文化差异下的东西方不同的生活”错误,第②段的例子说明的是东西方文化在宗教认知方面的差异,说明“精神产品的输入,不像自行车和洋皂的输入那么便宜”;第③段的例子说明的是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两个例子并非为证明“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服务。 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乡土社会安土重迁,社区单位是村落,人口流动率小,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这种社会里,知识形成于长时间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代代相传”意思是说,中国人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也就是乡土观念比较重。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生活空间相对独立,人员流动性小。人们的生存离不开土地,在土地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和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在这样相对固定的人际圈子里代代相传。同时传下来的还有对土地和农业的敬畏。比如外祖母在思考阿克曼和威兹珀两人住处有多远时,“用我们村庄间的距离丈量”,因为外祖母一辈子都只在村庄居住,她只能用她的生活经验来思考;而且当她认为德国每个人只有八分地时,“外祖母大惊,从椅子上站起来,拄着拐棍,着急地说:‘孩子,你这么高的个头儿(阿克曼身高两米),怕是吃不饱。’”,当听到是“八亩”的时候,又感叹“一人八亩地,活儿有些重呀,你媳妇儿肯定受累了”,这样的思维也是基于中国人对土地的敬畏。根据文中我的德国朋友北方“阿克曼”和南方的“威兹珀”的相识,我们不难窥探到,在西方,人是可以在欧洲大陆上自由流动的,相对于我们的安土重迁,他们是比较开放的,再结合欧洲农业、工业发展历史,以及第一段中“洋油”“洋灯”“洋布”“洋皂”的表述,不难看出,他们更加注重工业。(三)阅读下列诗词,完成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释】①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11.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含蓄委婉B.明快俊逸C.自然朴素D.雄奇瑰丽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B.“表里俱澄澈”与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异曲同工,表现了作者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操。C.“孤光自照”,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不为人所了解的孤独彷徨的心境。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三句境界开阔,气势雄浑,想象奇特,真可谓神来之笔。13.苏轼《赤壁赋》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同写在受谗被贬之际,都描写月明水光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1.D12.C13.苏轼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觉得自乘风腾空遨游,离开人世登上仙境。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外物的旷达胸襟。张孝祥用“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等,用皎洁的洞庭月色来表现自己高洁,忠贞和光明磊落的豪迈气概,也暗含贬谪的愤慨之情。【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全词写景雄奇瑰丽。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表现了不为人所了解的孤独彷徨的心境”错,“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比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赤壁赋》中,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面对此景诗人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仿佛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外物的旷达胸襟。《念奴娇·过洞庭》中,诗人形容月下之境用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两句中,“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所以,张孝祥用“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等,用皎洁的洞庭月色来表现自己高洁,忠贞和光明磊落的豪迈气概的同时,也暗含贬谪的愤慨之情。(四)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谏逐客书》节选)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功施到今()(2)河海不择细流()(3)却宾客以业诸侯()(4)藉寇兵而赍盗粮()15.下列各句和“民以殷盛”中“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洎牧以谗诛B.戒奢以俭C.以有尺寸之地D.思知足以自戒1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之从:六国结成的合纵同盟。六国,指韩、魏、燕、赵、齐、楚六国。B.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启、商汤和周武王。C.黔首:指平民、老百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为黔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称百姓为黔首。D.三川之地:指黄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1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8.从句式的角度赏析上文划线句的表达效果。【答案】14.①.延续②.同“释”,舍弃③.使……成就霸业④.送给,付与15.A16.B17.如今驱逐宾客来自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对内削弱自己,对外在诸侯中构筑怨恨,想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18.画线句运用整句,形式上富有整齐对称之美。由泰山、河流引出君王不拒绝臣民。层层递进,有力的论述了君王需要接纳客卿的道理。【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施”,延续;句意:功烈延续到今天。 (2)“择”,同“释”,舍弃;句意: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3)“业”,使……成就霸业;句意:拒绝宾客来让诸侯成就霸业。(4)“赍”,送给,付与;句意: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民以殷盛”中“以”,表原因,因此,由此。A.表原因,因此,由此。句意: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B.用、行。句意:戒奢侈而行节俭。C.才。句意: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D.连词。表目的,来。句意: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古代常见文化常识的能力。B.“即夏启、商汤和周武王”错,三王:夏禹、商汤、周武王。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今”,如今;“以”,来;“损”,减损;“自虚”,削弱自己;“危”,危难。【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意思是: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本句从铺排的技巧来说,排比句(整句)接踵联翩,文意饱满,文气流畅,文势充沛,极有感染力。一气呵成,气韵连贯。富有整齐对称之美。逻辑关系上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化。先说泰山之所以高大,是因为不拒绝泥土;再说江河湖海之所以深邃,是因为不舍弃细流;最后说到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层层递进,有力的论述了君王需要接纳客卿的道理。参考译文: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五)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游西陂记[清]管同①①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陈燕仲谋、陈焯度光招予游宋氏②西陂。陂自牧仲尚书之没,至于今逾百年矣。又尝值黄河之患,所谓芰梁、松庵诸名胜,无一存者。独近陂巨木数百株,蓊然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路人指言曰:“此宋尚书手植树也。”②既入陂,至赐书堂③,晤其主人④,出王翚石谷所为《六境图》⑤,尤展成、朱锡鬯诸公题咏在□⑥。折而西,有小屋一区,供尚书遗像。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曰:“此艮岳石⑦ 也,先尚书求以重价,而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闻其言,感叹者久之。③抵暮,皆归,饮于陈氏仲谋。度光举酒属予曰:“子曷为记?”嗟夫!当牧仲尚书以诗文风雅倾动海内,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今始百年,乃令来游者徒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其可已⑧。是为记。(选自《因寄轩水集》)[注释]①管同:清代散文家,桐城人,姚鼐弟子。②宋氏:指宋荦(luò),字牧仲,清代诗人、画家、政治家,康熙间负有盛名,官至江苏巡抚、吏部尚书。③赐书堂:安置康熙皇帝赐书的厅堂。④主人:指宋荦后人。⑤王翚石谷句:王翚(huī),字石谷,清初画家。六境图,宋荦《西陂杂咏》共六首,分咏渌波村、钓家、纬萧草堂、松庵、芰梁、放鸭亭六境。王石谷以此为图。⑥尤展成句:尤侗,字展成,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朱彝尊,字锡鬯(chàng),清初文学家。⑦艮岳石:太湖石之类的奇石。⑧已:通“矣”。19.可填入文中第②段□的一项是()A.哉B.也C.焉D.矣20.对第①段画线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此处景色与其他无存的名胜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B.“蓊然青葱”,从视听角度写出了树木旺盛的生命力。C.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把数百株巨木苍翠茂盛的树冠,比作用云雾织成的帷幕。D.句式长短结合,参差错落,形式优美。21.对第②段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依次写赐书堂、六境图、尚书遗像、艮岳石等,移步换景,凸显西陂盛况。B.陂内的衰败与陂外并无二致,六境不存而图诗犹存,作者只能从纸上观景。C.宋氏后人展示堂、图、像、石,使管同一行追慕尚书诗文风雅,不禁感叹。D.作者由外及内,内外形成强烈对比,陂外名胜不存,而陂内旧物至今完好。22.本文虽为游记,却多次回顾宋氏西陂的往昔,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9.C20.B21.B22.(1)回顾当年宋尚书用重价买来艮岳石,让王石谷用画上的方法堆砌成假山的过往,与现下假山“为河水所冲败”“巨石布地如散棋”形成对比,引发昔盛今衰的感慨。(2 )回顾宋尚书当年以诗文倾倒海内的盛况,百年之后“宾客园林之胜”却变成了“荒烟蔓草”之地,世事更迭,令人感到凄怆。(3)多次回顾宋氏西陂的往昔是为结尾的议论张本。在强烈的今昔对比中感悟到“富贵固无常”,从而告诉人们不能只图眼前富贵,应孜孜不倦地为国为民立德立功,人生才会有永恒不朽的意义。【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既入陂,至赐书堂,晤其主人,出王翚石谷所为六境图,尤展成、朱锡鬯诸公题咏在□”的意思是:进入西陂之后,就到赐书堂,会见主人,主人拿出王石谷所画的《六境图》,尤展成、朱锡鬯等人在上面题了字。所以“在”后面应加代词,代指《六境图》,在四个选项中只有“焉”可以做代词。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B.“视听角度”分析不当,只是视觉角度。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凸显西陂盛况”错。百年之后六景湮没而图诗犹在,只能从纸上观景;“折而西,有小屋一区,供尚书遗像”,写其冷落;“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写其杂乱零落。凸显西陂的衰败,而非“盛况”。C.“使管同一行追慕尚书诗文风雅”错。西陂的昔盛今衰,引发游览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D.“陂内旧物至今完好”错。由原文“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可见陂内旧物并非完好。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写作内容及其作用的能力。回顾宋氏西陂往昔的句子一是“此艮岳石也,先尚书求以重价,而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 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回顾当年宋尚书用重价买来艮岳石,让王石谷用画上的方法堆砌成假山的过往,与现下假山“为河水所冲败”“巨石布地如散棋”形成对比,宋氏家族的衰败,岂不如同此地零落的艮岳石一般?引发昔盛今衰的感慨。二是“当牧仲尚书以诗文风雅倾动海内,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回顾宋尚书当年以诗文倾倒海内的盛况,宋尚书曾以诗文倾倒海内,学人士子无不向往;百年之后“宾客园林之胜”却变成了“荒烟蔓草”之地,世事更迭,令人感到凄怆。至此,管同在强烈的对比中才将上文记述景物之中隐约其辞的义理,一语说破,“富贵固无常”,即使有御赐墨宝、诸公题咏、石谷之图都无法补救其衰败的命运。从而告诉人们“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其可已”,做人应“图其大远者”,不能只图眼前富贵,应孜孜不倦地为国为民立德立功,人生才会有永恒不朽的意义。可见多次回顾宋氏西陂的往昔是为结尾的议论张本。参考译文:嘉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的陈燕陈仲谋、陈焯陈度光邀请我一起到宋氏的西陂游玩。自从宋尚书死了以后,西陂到现在已历经了上百年了。曾经又遇上黄河决口造成的水患,所说的芰梁、松庵等西陂中的名胜,都不存在了。只有靠近西陂的几百棵大树,长得苍翠茂盛,远远看去就像用云雾织成的帷幕一样,路人指着说:“这是宋尚书亲手栽的树啊。”进入西陂之后,就到赐书堂,会见主人,主人拿出王石谷所画的《六境图》,尤展成、朱锡鬯等人在上面题了字。转向西面,有一间小屋,里面供奉着宋尚书的遗像。小屋外有一些巨石散布在地上好像零乱的棋子一样,主人说:“这是艮岳石,先人用重价买来,让王石谷用画上的方法堆砌成假山,后来被河水冲塌,就成了这样了。”听了他的话,大家慨叹了很久。到了傍晚,大家都回来,在陈仲谋家饮酒。陈度光举起酒杯嘱咐我说:“您为什么不写一篇文章呢?”啊!当宋尚书凭着他的风雅诗文使国内学者倾倒,一时间那些文人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像回声一样应和着他,那些贵客和园林的美景,可以说得上是极壮观了!到现在才上百年的时间,就让来游玩的人们只能在荒无人烟蔓草丛生的地方感慨了,原来富贵确实是不会长久的了;然而宋尚书的文章又对西陂有什么好处呢?那些士人也舍弃西陂而追求大而远的前程,大概是可以的啊。因此写了这篇文章。三、写作(40分)23.作文。有人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对此你怎么看?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认识和改造世界,发展实力才是硬道理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人需要在有音乐感的基础上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由此可知人的审美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性。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主体的能力和素质对认识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一言以蔽之,人类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自身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发展和进步的关键。首先,人类作为主体,提升自身的能力的前提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以此来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为了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的复兴梦,无数仁人志士历尽磨难、不断探索,提出“知识救国”“教育救国”的设想,但由于在思想上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国情,最终不能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正确道路,才给中华民族的崛起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有人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如今我们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这正是正确的思维认识决定了正确发展道路。其次,要意识到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认识来自于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更新已有的科技知识,才能更好的认识和把握世界,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迎接未来的巨大挑战。如今的中国,神舟飞船翱翔于太空,北斗卫星指引着方向,雪龙二号破冰南极,“复兴号”飞速驰骋,嫦娥奔月,“羲和”逐日,蛟龙入海,“祝融”探火,中国科技的亮丽名片不胜枚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没有具备音乐感的耳朵听不到美妙动听的乐曲,没有锋利闪亮的剑刃,就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没有功夫过硬的拳脚,就不可能在血雨腥风的擂台上成为王者。对个人来讲,你可能失去了欣赏美妙音乐的机会,也可能失去了功夫台坛的金牌,对一个国家来讲,如果没有了国际舞台上的真正实力,那就谈不上进步和发展。因此大至国家,小到个人,只有自身具备了过硬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不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如今的青年一代生逢盛世,尽享繁华,只有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与这个伟大 的时代相匹配,不辜负国家和民族的期望。我们要有敏感的耳朵,锐利的眼光,听清时代强音,找准发展方向,不断吸收更新科学文化知识,以全新的奋斗姿态融入新时代的洪流,努力做一个新时代的具有过硬本领的有为青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引用了马克思的话,“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材料中关键词是“音乐感”和“美的音乐”,主体是“音乐感”,客体是“美的音乐”。它说明对没有音乐感的人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句话其实揭示的正是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因此主体的能力和素质对认识结果有巨大的影响作用。结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自身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所以审题立意、构思行文、组织素材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实力是硬核,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才能取得个人和国家的进步。那么如何才能深入论证这个中心?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提升自能力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来保证方向的正确,列举中国历史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找准了救亡图存的道路,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以此来论证方向的重要性;二是正确的思想认识来源于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保证思维方式的精准和思想意识的先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论证过程中列举中国科技发展的盛况,来论证科技知识更新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同时由个人应具有音乐感的耳朵想到国家社会和国际舞台,深入思考,由小到大,层层递进,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充分论证实力的重要性。最后联系当代青年生逢盛世,应当如何提高自己的实力和水平,更好的为新时代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个实力硬核的有为青年。立意:1.提升自我能力,回应时代召唤。2.发展实力才硬道理。3.实力先行,做有为青年。4.以实力的辉煌,照亮逐梦前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3 23:32: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44.6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