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南昌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西省南昌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年高二开学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美学身处新的历史方位,需要新的讲述,以推进学术、提升美育。关于如何讲述中国学问,哲学家冯友兰认为有“照着讲”和“接着讲”两种讲法:哲学史家是“照着讲”,依照哲学史上的先贤大哲讲述,忠实于中国思想传统的历史论断;哲学家则不能仅限于此,以史上哲学家的讲述为起点,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反映新时代精神,这就是“接着讲”。随着时代发展,学界对美学理论研究的认识不断推进。21世纪中国美学在“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基础上,还要“新着讲”,即在创造性吸收前辈学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中国古典美学的丰富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北大教授朱良志近年的学术成果可谓是对“新着讲”的尝试。其最新出版的《一花一世界》至少可从三方面,让人认识到中国美学“新着讲”的可能。其一,在关键概念上,挖掘并提炼中国原创美学思想。学科美学本是舶来品,在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多位前辈美学家推介下,逐步在国内发展起来。美学以及美学思想,在中国自古就有,如今呈现出开放发展的可能性。20世纪迄今的学界成果,中国美学叙述借鉴西方学说,在挖掘中国本土美学思想方面做出开创性成果。作者认为,从大环境、大文化视野看,美学研究者要有更开放的心态。人文社会科学在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时,应该有新的思考,要跳出过去的思路,将现代人的生活感受和思考容纳进去。作者非常重视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的再发现。他认为,“小中现大”“真性”“天趣”“时间性”等,都可以成为中国美学新讲述的重要命题。其二,在研究方法上,深入挖掘古人艺术哲思的吉光片羽。中国古人的美学和艺术思想多以短篇、散论甚至只言片语形式留存,但体现着中国人丰富精粹的艺术见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当代学者要沙里淘金,以现代的逻辑叙述将其重新串联和解读出来。作者多年来深研古籍,整理散落在古人诗、书、画以及各种笔记文论中的思想精华,重新提炼,以其诗意的语言完成新的美学叙述。“一花一世界”是中国诗人、艺术家泛舟于知识瀚海时,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所表达的“以小见大”“小中现大”思想,是诗家吟唱、画家表现的主题,也是书法、音乐、戏曲、建筑、园林乃至篆刻、盆景等传统艺术创造所潜藏的精神追求。 《一花一世界》所讨论的问题,在中国传统艺术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三,该书雅俗共赏,适合当代人理解中华美学的精神内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向往更美好的生活,对美的追求不断提升,科技发展助力中华美学精神走向普及和深化。作者朱良志的美学普及读物《曲院风荷》《中国美学十五讲》《中国文化读本》等,都秉承雅俗共赏的美学叙述脉络,在娓娓道来中引导读者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中国古典艺术蕴含诸多积极的、有现代意义的精神养分。从中摘取富含活性的美学元素,构述新时代的中国美学,是学术使命也是时代课题。中国美学“新着讲”,还需要更多学人的共同努力。(刘丽娜《中国美学可以“新着讲”》,选自《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照着讲”“接着讲”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当今中国美学应该“新着讲”。B.中国古人的美学和艺术思想是吉光片羽,以短篇、散论或只言片语形式留存。C.朱良志的诸多美学普及读物,都不同程度地秉承雅俗共赏的美学叙述脉络。D.作者认为要从中国古典艺术中撷取活性美学元素,构述新时代的中国美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便提出中国美学需要新讲述的观点,介绍“照着讲”“接着讲”,其目的是突显“新着讲”更具美学意义。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内容上层层递进,从三个层次来论述中国美学可以“新着讲”的可能。C.文章主要以《一花一世界》为例来论述中国美学可以“新着讲”的观点,引《曲院风荷》等读物为例使文章举证不单调。D.论述“在关键概念上,挖掘并提炼中国原创美学思想”时,作者用西方学科美学跟中国美学进行对比,给人印象深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哲学史家的“照着讲”,是依照哲学史上的先贤大哲来讲述:“接着讲”则是以史上哲学家的讲述为起点,有发展,有创新。B.《一花一世界》可从多方面让人认识到,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能。C.学科美学是舶来品,在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多位美学家推介下,逐步在国内发展起来,如今呈现出开放发展的可能性。 D.朱良志多年深研古籍,整理古人诗、书、画等的思想精华,重新提炼,完成新的美学叙述,从《一花一世界》中可窥其一斑。【答案】1.B2.C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中国古人的美学和艺术思想是吉光片羽”不对,曲解原文,原文是“挖掘古人艺术哲思的吉光片羽”;“以短篇、散论或只言片语形式留存”也不对,原文是“多以短篇、散论甚至只言片语形式留存”。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A.“更具美学的意义”于文无据。原文只说“21世纪中国美学在‘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基础上,还要‘新着讲’,即在创造性吸收前辈学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中国古典美学的丰富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没有说“新着讲”更具美学意义。B.“主体部分内容上层层递进”错误,内容上应为并列关系。D.“进行对比”不对,原文是“在蔡元培……推介下”和“中国美学叙述借鉴西方学说……”,并未涉及对比。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C.“学科美学……如今呈现出开放发展的可能性”偷换主语,根据原文“学科美学本是舶来品,在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多位前辈美学家推介下,逐步在国内发展起来。美学以及美学思想,在中国自古就有,如今呈现出开放发展的可能性”可见,“如今呈现出开放发展的可能性”的主语是“美学和美学思想”。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 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其专项规划,湿地保护规划以“三区四带”为总体布局,结合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现状,提出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落实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实施保护修复工程、强化湿地资源监测监管、加强科技支撑、深度参与湿地保护国际事务等6项重点任务,以及出台保护国家重要湿地的相关政策,实施30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完善湿地标准体系等16项具体任务。(摘编自《2025年我国湿地保护率将达55%》)材料二:在与《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同期举行的国际湿地展上,中国湿地保护成就得到广泛关注,许多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中国在湿地保护领域取得的进步,以及开展国际合作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11月5日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两地拉开帷幕。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认真履行公约责任,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各缔约方广泛合作。据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介绍,中国为42个发展中国家开展了培训,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摘编自《国际湿地展上中国湿地保护成就令人瞩目》)材料三: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7章65条,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的专门立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湿地保护制度建设,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同时,我国在湿地保护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等。2021年1月20日,湿地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有利于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摘编自《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材料四:生活中,人们会看到一些湿地经过修复后样貌发生明显变化。有的被修复湿地植被丰茂、 水域幽深,碎石步道在丛林里穹弯绕绕,围堤形成的人工岸线外是白金色的沙滩;没有被修复的湿地,往往呈现连片的淤泥质海滩,随季节涨落的水域,从高处俯瞰仿佛是荒地,而这正是候鸟赖以觅食、停歇、繁殖的栖息地。单纯从游客的角度,前者无疑更受欢迎。但从候鸟的需求来看,或是从湿地保护的角度出发,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然而目前,有的地方在实施生态修复项目时,由于缺乏正确理念指导,缺乏湿地修复应有的边界意识,在无意之中把湿地保护变成了对湿地的侵占,造成某些候鸟栖息地丧失。保护湿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生态更美好。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把握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摘编自《湿地修复要有边界意识》)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培训,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认真履行公约责任,对世界作出贡献的表现。B.2022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的专门立法,体现了我国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C.要想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就要考虑到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立法。D.有的被修复湿地植被丰茂、水域幽深,碎石步道弯弯绕绕,人工岸线外是白金色的沙滩,这种修复不符合候鸟的需求,但对湿地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5.下列做法中,不属于对湿地进行有效保护或管理的一项是()A.在大江大河沿岸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小区等,以形成湿地保护网络。B.大力发展不投饵近海贝类藻类养殖、大水面放养、稻渔综合种养等健康养殖模式。C.将红树林保护纳入湿地保护规划,同时兼顾当地居民生活及候鸟停歇觅食地等需求。D.增加湖泊蓄水量,提升草原植被盖度,流域80%以上面积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原真性。6.怎样才能有效遏止湿地开发中的一些乱象?请结合材料简述。【答案】4.D5.B6.①政策保证。如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湿地保护相关政策。②科学指导,有序开发。用正确理念指导,把握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把保护放在首位,实施保护性修复。③提供法治保障。通过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 保障。④加强管理,落实到位。要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落实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强化湿地资源监测监管。【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但对湿地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有误,根据材料四“一些湿地经过修复后样貌发生明显变化。有的被修复湿地植被丰茂、水域幽深,碎石步道在丛林里穹弯绕绕,围堤形成的人工岸线外是白金色的沙滩;没有被修复的湿地,往往呈现连片的淤泥质海滩,随季节涨落的水域,从高处俯瞰仿佛是荒地,而这正是候鸟赖以觅食、停歇、繁殖的栖息地。……从候鸟的需求来看,或是从湿地保护的角度出发,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可知,从湿地保护的角度出发,没有被修复的湿地才是对湿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根据材料四“没有被修复的湿地,往往呈现连片的淤泥质海滩,随季节涨落的水域,从高处俯瞰仿佛是荒地,而这正是候鸟赖以觅食、停歇、繁殖的栖息地……从湿地保护的角度出发,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可知,没有被修复的湿地才是对湿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而这种近海贝类藻类养殖、大水面放养、稻渔综合种养等人为的综合种养不是对湿地进行有效保护或管理,而是对湿地的侵占。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材料一“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可知,政策保证,如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湿地保护相关政策。根据“保护湿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生态更美好。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把握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可知,科学指导,有序开发。用正确理念指导,把握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把保护放在首位,实施保护性修复。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的专门立法”“湿地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有利于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可知,提供法治保障。通过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其专项规划,湿地保护规划以‘三区四带’为总体布局,结合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现状,提出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落实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实施保护修复工程、强化湿地资源监测监管、加强科技支撑、深度参与湿地保护国际事务等6项重点任务,以及出台保护国家重要湿地的相关政策,实施30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完善湿地标准体系等16项具体任务”可知,加强管理,落实到位。要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落实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强化湿地资源监测监管。(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7—9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鹰蒋冬梅他想起40年前的那只白鹰了。那时村庄里的男人,人人胳膊上架着一只鹰,可哪只也比不上他的白鹰俊,他逢人就说:“看,一只海东青①!”他们的先祖从前住在黑龙江两岸,男人们很多都是“老鹰达”(鹰的首领),每到冬天,他们千里迢迢到北海去捕鹰,那里流传着山巅岩画的故事。在库页岛北边的大海上,驾着船踏浪的,有打鱼人也有捕鹰人。他们登上峰顶的哨壁,直捣鹰巢掳走幼鹰。大鹰和他们在险峻的山尖上争战,巨大的鹰翅掠起疾风,铺天盖地袭来。捕鹰人难以招架,从崖上摔下,挂在半山腰的巨石上,任凭风把他们的尸骨吹干冻透,像一幅岩画贴在崖壁上。鹰来的那天,当他摘下蒙在鹰头上的皮鹰嘴子,亮光刺激了鹰眼,鹰暴怒地抖动毛羽,眼中射出一道利剑,凌厉之气直向他杀来。那鹰一身青白带黑的毛,像一只勾了墨的白瓷瓶。“得好好熬一熬它,人还能赢不了一只鹰?”他对父亲发着誓愿。父亲驯了一辈子鹰,却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不是谁赢谁输的事儿!”他不懂这话的意思,只知道驯鹰都得按老办法来。他把自己和鹰关进一间小屋,小屋框起的方寸之地,遮挡了白鹰往日的天空。白鹰被一段铁链拴在木杆上,边上摆着羊肉和清水。他试探着挑起一块肉凑近鹰嘴,拿出老驯鹰人的架势,像念叨咒语般呼唤着:“这这、这这。”可白鹰像一个 被困的王者,头连动都不动一下,目光凌厉不可侵犯。他有些心急,又探,再探,动作多少带些赌气。白鹰暴怒地飞腾起来,一双带钩的铁爪狠狠抓向他,可是刚一凑近他,又被铁链狠狠地拽了回去,一些毛羽在空中翻飞。他捡起那些毛羽,捧在手心里,像捧着从佛像上掉下的金漆,觉得心疼极了。看来,驯鹰不能心急,硬熬不如巧熬。天色渐暗,白鹰眼中射出的剑光折断在黑暗之中,他假装不再理会鹰;升了篝火烤起来。天上一轮月,地上一堆火,映出白鹰扑凌起的巨大翅膀,夜色正把它们勾勒成一对出鞘的长刀。熬鹰也是熬人,人和鹰两军对峙,都已精疲力竭。他困得张不开眼皮,白鹰也趁机眯起了眼。人还能赢不了一只鹰他跑到外屋,浸了一脑袋凉水,转头钻进屋,声嘶力竭地吼了一曲祖辈传下来的熬鹰调:“你是哪山生来哪山长?哪座高山去捕食?哪个大洼来背风?今天上山把你请,把你请啊把你请,来我家中敬一敬,你不喝来我不吃,你不睡来我不歇。”轻易屈服的绝不是一只好鹰。他粗野的嗓音像一只小棒槌敲打鹰的耳膜。鹰暴怒起来,冷不防报复性地给了他一爪。他也不擦手上的血,还是不停地唱,直到嗓子哑得完全发不出一丝声音。第三天天亮的时候,他饿得眼冒金星,手上鲜血淋淋,鹰也撒了羽,低着头喘息。当他把一块羊肉放在掌心伸了过去,鹰一口叼起狼吞虎咽起来。他抚摸着鹰胸口的羽毛,白鹰的目光软了下来,低头承接着他的善意。他会心一笑说“嘿,你看,打了个平手!”冷不防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醒来后,他对父亲说∶“鹰熬成了!”父亲不紧不慢地说:“可没那么容易!”当他和鹰同吃同睡三个月之后,他走到哪鹰跟到哪,白鹰稳稳地站在他的肩膀上,像他背着的一支剑。就算他解开鹰脚上的铁链,鹰在天空追逐一朵云,最后还是像归巢的鸟,落回他的手臂。父亲看见了说:“出去逮一只山鸡试试吧。”他架着鹰一头扎进屋外的北风,等日头快沉落草莽之时,不远处的草窠中飞出一只山鸡,展着五彩的长尾划过天空。鹰头上的顶毛突然炸开了一朵花,只一瞬间,就如一道白光和山 鸡卷在了一起。山鸡的哀鸣响起,他踉跄赶过去的时候,鹰正落在一株大树上,看见他过来也没有飞下来。如果一只鹰起了走的心,那只能试试“摆床子”②绝技了。他掏出切好的鲜肉,按着老辈传授的秘诀,不断变换着抛肉的花样,柔声叫着:“这这、这这!”这是他和鹰之间的秘语,他知道鹰听得懂。可是鹰既不飞走也不落下,静地和他对望着,站成一座雕塑,从天黑到天亮。第二天早上,他发现鹰不在树上了,一阵伤感涌上心头,小半年投入的感情把他的心揪疼了。他失魂落魄地往回走,突然一声鹰唳如闪电般划过天空,白鹰驼着旭日,周身金光,一对羽剑自由挥斩在苍穹,转瞬又昂头冲击高空,似一只镖射向太阳。他伸出手臂时,白鹰还是落了下来。他不舍地抚摸着鹰的身体,解开了它脚上残留的绳绊,突然向上扬起手臂,把鹰抛向空中,大喊着:“你去吧!”白鹰在空中来回盘旋着不肯飞走,像在完成一场告别仪式,终于一个振翅,慢慢消失在了天际。他脸上淌满了泪水,耳畔仿佛又响起那首熟悉的歌谣:“阿玛去北方,额娘守家门,高山悬崖上,请只海东青,交给大人们,换来粗布衣,身披白玉衫,不是捕鹰人。”(有删改)【注】①鹰是北方民族心中的神鸟。海东青,被喻为“万鹰之神”,是中华肃慎(满族)族系的最高图腾。驯化猎鹰是满族古老的传统技艺,他们用猎鹰追捕天鹅,以天鹅脚上的绒毛制作“白玉衫”作为贡品。驯鹰展现了强者交锋的智慧之美,人与动物的情感交融之美。②摆床子,又叫出床子,是指鹰一旦受到惊吓,便独自待在树上,猎人必须用自带的肉摆在地上,吸引它下来。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笔触细腻、文字灵动,作者把白鹰的高傲威严、凶猛无畏和熬鹰人的耐心、坚忍刻画得惟妙惟肖。B.小说写他历经艰辛熬鹰,但当“鹰起了走的心”时,他却选择放鹰,造成故事的陡转,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C.“父亲”在这篇小说中虽着墨不多,但他的话语如“可没那么容易!”等为下文“鹰起了走的心”埋下伏笔。D.小说结尾写白鹰在天空中盘旋最终飞走,而他脸上淌满泪水,表现出他的无奈,说明人永远无法战胜自然。8.文章第二段描写了“老鹰达”捕鹰人的群体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群像”描写的作 用。9.文章两次引用满族古老的熬鹰歌谣,请结合文本分析两次引用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答案】7.D8.①情节上,“群像”描写交代了捕鹰的传统,为后文做了重要铺垫,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②环境上,“群像”描写交待了主要人物的成长背景,营造了满族人以狩猎为生的社会环境。③人物形象上,“群像”描写突出了捕鹰人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性格共性。④主题上,以小见大,以捕鹰人的群体形象,展现了满族人民的坚韧品格,歌颂了满族人民坚毅的精神。9.①在熬鹰阶段,人和鹰两军对峙,熬鹰的过程是强者交锋的过程,考验着熬鹰人的意志,此时“他”唱起古老的歌谣,“你不喝来我不吃,你不睡来我不歇”展现熬鹰人对成功的渴望。②释放白鹰之后,“他”耳畔响起了古老的歌谣,展现熬鹰人内心的感情,“阿玛去北方,额娘守家门,高山悬崖上,请只海东青”,他对白鹰虽然充满了不舍,但还是把自由还给白鹰,体现他内心发生了变化,在经历了熬鹰到放鹰的转变之后,他对熬鹰传统该不该坚持的问题,也产生了一些犹豫,体现了复杂的心理变化。【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表现出他的无奈,说明人永远无法战胜自然”错误,小说中的“他”主动放走白鹰,表现了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主题,并无无奈和“人永远无法战胜自然”的意思。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第二段可以从小说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上说明“群像”描写的意义。小说情节上,“他们的先祖从前住在黑龙江两岸,男人们很多都是‘老鹰达’(鹰的首领),每到冬天,他们千里迢迢到北海去捕鹰,那里流传着山巅岩画的故事”,“群像”描写交代了捕鹰的传统,为后文做了重要铺垫,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描写上,“他们的先祖从前住在黑龙江两岸,……每到冬天,他们千里迢迢到北海去捕鹰,……在库页岛北边的大海上,……有打鱼人也有捕鹰人。他们登上峰顶的哨壁,直捣鹰 巢掳走幼鹰”,“群像”描写交待了主要人物的成长背景,营造了满族人以狩猎为生的社会环境。人物塑造上,“他们登上峰顶的哨壁,直捣鹰巢掳走幼鹰”“大鹰和他们在险峻的山尖上争战”“捕鹰人难以招架,从崖上摔下……”,“群像”描写突出了捕鹰人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性格共性。主题上,“挂在半山腰的巨石上,任凭风把他们的尸骨吹干冻透,像一幅岩画贴在崖壁上”,以捕鹰人的群体形象,展现了满族人民的坚韧品格,歌颂了满族人民坚毅的精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声嘶力竭地吼了一曲祖辈传下来的熬鹰调:你是哪山生来哪山长?哪座高山去捕食?哪个大洼来背风?今天上山把你请,把你请啊把你请,来我家中敬一敬,你不喝来我不吃,你不睡来我不歇”,在熬鹰阶段,人和鹰两军对峙,熬鹰的过程是强者交锋的过程,考验着熬鹰人的意志,此时“他”唱起古老的歌谣,展现熬鹰人对成功的渴望。“他脸上淌满了泪水,耳畔仿佛又响起那首熟悉的歌谣:‘阿玛去北方,额娘守家门,高山悬崖上,请只海东青,交给大人们,换来粗布衣,身披白玉衫,不是捕鹰人。’”,释放白鹰之后,“他”耳畔响起了古老的歌谣,他对白鹰虽然充满了不舍,但还是把自由还给白鹰,体现他内心发生了变化,在经历了熬鹰到放鹰的转变之后,他对熬鹰传统该不该坚持的问题,也产生了一些犹豫,体现了复杂的心理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 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C.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D.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种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B.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C.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D.咸淳,帝王年号。“咸淳九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四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C.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持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2)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答案】10.C11.A12.B13.(1)(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下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文天祥(2)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大意是:但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有急难,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想到要以身殉国,但愿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国家养育臣庶”是完整的主谓句,“国家”是句子主语,不能断开,排除AD;“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是一个定语后置句,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时”错,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岁行笄礼。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赴元朝都城”错。文中为“如军中请和”,所以“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左右”,身边的人;“以,用;“见”,对待。(2)题得分点有:“忍”,忍心;“力”,竭力;“赞从”,赞成依从;“从”,听从。参考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皇上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老了,综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有民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但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有急难,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想到要以身殉国,但愿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府尹,不久又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军军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大怒,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到来,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与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却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不久世祖又有诏书制止赐死他,可是文天祥已经死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 天祥终年47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观。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我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闻笛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注】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14.下列对这两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写出了笛声清晰、哀婉的特征,令听者黯然神伤,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引发了深夜无眠之人的无限愁思。B.“寒山吹笛唤春归”的“唤”生动形象,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笛声仿佛在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C.相传,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不待天明尽北飞”写出了大雁急切北飞的心情,流露出对大雁只需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的羡慕。D.“此夜曲中闻折柳”,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古人送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相赠,以表达恋恋不舍之情,古诗中不乏其例。E.《春夜闻笛》中一、二句写寒山笛声,三、四句写大雁北飞,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以人唤春归开始,以雁尽北飞作结,形象跳跃,寄寓得体,委婉而有新意。15.《春夜洛城闻笛》和《春夜闻笛》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4.AE15.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李白诗中的“曲中闻折柳”,李益诗中的“吹笛唤春归”,“大雁尽北飞”都表达回乡的渴望。 不同点:李益诗比李白诗感情更复杂。对大雁北归的自由的羡慕。诗人想归而不得归的愁怨。希望得到朝廷的赦免,重回仕途的春天。诗人作为一名迁客,看到春到大地却不暖人间,朝廷的恩赦并没有随自然的春天一同到来,含有不尽的怨望,难言的惆怅。【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清晰”说法不正确,“暗”有断续、隐约之意,笛声不知从谁家飞出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E.“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有人“吹笛唤春归”而迁客不胜其悲,为实景,后两句一转,用回雁峰传说,想象笛声将春唤来,一夜之间,大雁都北飞了,为虚景。故选AE。【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李白的诗歌写“此夜曲中闻折柳”,“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借助“折柳”习俗表达思乡;尾联“何人不起故园情”则更是直抒胸臆。李益诗歌写“寒山吹笛”,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而“雁”的意象更体现思乡之浓,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后二句即用这个传说。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借助大雁表达渴望回到家乡。不同点:李益诗比李白诗感情更复杂。诗人以恍惚北方边塞情调,实写南谪迁客的怨望。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却与自己无关。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记承天寺夜游》中“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空明澄静、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足见苏轼内心的恬然自适。(2)《锦瑟》中“____,___”一联借用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创设出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表达了李商隐内心的怅惘之情。(3)《虞美人》中“______?”一句写出了自然界的轮回更替,也隐含了李煜的痛苦与绝望。【答案】①.庭下如积水空明②.水中藻荇交横③.沧海月明珠有泪④.蓝田玉暖玉生烟⑤.春花秋月何时了【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藻”“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也是少数几种世界上兼具实用价值或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文字。历代书法家创造的______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精神和审美理念。然而,近年来,一些个人和机构为了追求______突出视觉冲击,忽视汉字的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创造出一些拙劣的字库字体产品,这种乱象丞待予以规范。规范是美的基础。()。对字库设计者和相关企业来说,需要强化把关意识,提升审美水平。书法是一门艺术,每一种经典字体的诞生都是书法家______、千锤百炼的结晶,都是在取法先人、学习传统、______之后的成果,都融汇着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和时代精神的精华。放下浮躁的心态,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创新。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多姿多彩惊世骇俗惨淡经营融会贯通B.琳琅满目标新立异惨淡经营触类旁通C.琳琅满目惊世骇俗苦心孤诣触类旁通D.多姿多彩标新立异苦心孤诣融会贯通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规范汉字使用,是提升审美水平的题中之义,而不是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B.规范汉字使用,并不是汉字书写拒绝个性化,而是审美水平提升的题中之义C.规范汉字使用,是审美水平提升的题中之义,而不是汉字书写拒绝个性化D.规范汉字使用,并不是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而是提升审美水平的题中之义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实用价值或审美价值兼具,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文字之一。B.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少数几种世界上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文字。C.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文字之一。D.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兼具实用价值或审美价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文字。【答案】17.D18.D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根据语境,形容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应选“多彩多姿”。第二空,“标新立异”指故意提出新奇的见解,表示自己与众不同。“惊世骇俗”指人因思想、言行等异于寻常而使人感到震惊,根据语境,应选“标新立异”。第三空,“苦心孤诣”指煞费苦心地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至高境界。“惨淡经营”原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根据后文“千锤百炼”可见,应该是指书法家们钻研抒发艺术,到达至高境界,应选“苦心孤诣”。第四空,“融会贯通”是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触类旁通”是指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根据语境,即“取法先人、学习传统”“融汇着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应选“融会贯通”。故选D。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上文语境“规范是美的基础”与下文语境“……提升审美水平”,则下文所接续的这个并列复句,应先说“并不是汉字书写拒绝个性化”,然后再说“而是提升审美水平的题中之义”,如此衔接,上下文才连贯,排除AC。在“并不是……而是……”这两个分句中,应用“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和“提升审美水平”这样的动宾结构表达,才符合整个句子的潜在主语“我们”,排除B。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原句中的语病有四处:①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应在“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后面加上“的结晶”。②多种定语语序不当,限定性定语“少数几种”应放在范围定语“世界上”之后。③不合逻辑,既然是“兼具”,那么其后所跟的应是并列结构的宾语,就不能用“或”,而应用“和”。④主语与宾语搭配不一致,主语中心语“汉字”是单数,则宾语中心语也须是单数,应在“文字”之后加“之一”。全部修改正确的是C项。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情况下,使用耳机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长时间、高分贝、睡觉佩戴等不良习惯,却正在将耳朵的健康偷走。医生们普遍认同,噪声对听力的损伤程度与______,噪声的暴露量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就越严重。佩戴耳机除了会给耳道皮肤敏感的使用者带来耳闷、耳堵等不适的感觉,诱发湿疹或炎症以外,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______。长时间、近距离、高分贝的声音可能造成内耳毛细胞的损伤或凋亡,其主要表现是听力损失,久之可以引起噪声性耳聋或隐匿性听力损失。与其他原因造成的听力损失相比,长期戴耳机带来的损伤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所以______,属于感音神经性的听力损失,其结果常常是不可逆的。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0.①噪声的暴露量成正比②会影响耳朵的内耳部分③不易被察觉21.文中把不良使用耳机对耳朵造成的危害,比拟成人偷盗东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噪声对人的健康悄无声息的影响。【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结合下文“噪声的暴露量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就越严重”,可知噪声对听力的损伤程度与噪声的暴露量成正比,可以填:噪声的暴露量成正比。第②处,上文“佩戴耳机除了会给耳道皮肤敏感的使用者带来耳闷、耳堵等不适的感觉,诱发湿疹或炎症以外”主要讲的是佩戴耳机造成的影响,结合“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可知这里也是填佩戴耳机造成的影响。下文“长时间、近距离、高分贝的声音可能造成内耳毛细胞的损伤或凋亡”讲的是佩戴耳机对耳朵内耳造成的危害,可以填:会影响耳朵的内耳部分。第③处,上文“长期戴耳机带来的损伤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讲的是戴耳机带来的损伤具有“隐蔽性”特点,可知该处应填写“隐蔽性”的结果,即不容易被察觉,可以填:不易被察觉。【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表达效果的能力。“但长时间、高分贝、睡觉佩戴等不良习惯,却正在将耳朵的健康偷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偷走”本是用来写人的行为动作,这里把“长时间、高分贝、睡觉佩戴等不良习惯”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动作,用形象的拟人手法将耳朵健康被“不良使用耳机”悄悄造成的危害刻画出来,生动想象,富有表现力。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知识的能力。这个时代的青年人,习惯了在爽快、碎片化的段子和资讯中消磨时间,“每个时刻都是喜悦的。但看完之后茫然若失,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有学者把 这称之为“青年人的童稚化”,它的标志之一是缺乏延迟满足的耐心。材料二:美国久负盛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一生创作1000余万字,这需要克服枯燥的强大意志。李普曼初出道时,他的老师威廉·詹姆斯就教育他对自己要有所强制:一个作家每天至少要写1000字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愿意,甚至不管他有无东西要写。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越过枯燥,获得愉悦在平淡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承受淡淡的孤寂与失落,承受挥之不去的枯燥与沉寂;在许多的领域里,努力不是一个跌宕起伏、激动人心的过程,而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大多数时候,成功不是“刀山火海”或“人间炼狱”,而是枯燥乏味的训练,是持续不断地输出,是疲惫时的“再多坚持一会”,是更多一点的执行力。每一项让人景仰的专业成就,每一个受到业内外肯定的专业人士,都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枯燥。近来,读学者刘擎的一篇文章,他在谈到“忍受枯燥”这种能力时指出,如果同学们在娱乐文化的背景下成长,他们能忍耐没有笑点、没有兴奋、没有生动言谈方式的时间非常短,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在下降,手机上短平快的东西破坏了深度阅读的能力,年轻人对“枯燥”的忍受力非常低。确实,对枯燥的忍耐力,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最深层次的素质,也是他与平庸者最大的分野。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的能力。人们热爱爆梗、段子、笑点、包袱的感官刺激,习惯被消耗自己时间的娱乐文化所“喂养”,难以越过枯燥门槛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学习越来越依赖如社会学家伯格曼所说的各种“装置范式”,这些阅读装置以友好而人性化的方式帮你消除各种“枯燥”,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这个过程生产着让人躁动和焦虑的欲望,而不是用厚重的知识思想去驯服欲望,并让人安静下来。但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物,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的性质,需要理性的主体忍受一定程度的枯燥,投入深度注意力。枯燥是一个门槛,是为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个门槛者,才能慢慢获得愉悦。精彩,不是一个被动获得的结论,不是让别人“喂养”,一下子就提起你的兴趣,而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涩后畅”,习得新知,解 开困惑。就从学习来说,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一气呵成者,很少是那种一开始就有写作冲动的,而是在克服最初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后酝酿出来的。阅读也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读一本好书是需要资格的,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去获得这个阅读资格,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扔一边。上一门好课同样需要忍受枯燥。判断一门课的好坏,绝不能以“能不能在10分钟内吸引我”的消费傲慢为标准,那是对好课的侮辱。看看那些能成就人滋养人、在哪里都能受到推崇的好品质,其实大多与忍受枯燥相关。延迟满足、专注、自律,核心都是对枯燥的克服。勤奋、刻苦、坚毅、节制、谨慎、惜时、慎独、忍耐、适应,其实,从这些品质中,我们都能看到对枯燥的超越。接受和越过枯燥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养成这些受益终身的好品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为组合类材料。材料一描述的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着的“青年人的童稚化”现象,年轻一代缺乏“忍受枯燥”的意志与“延迟满足”的耐心,习惯于“爽文化”“碎片化”资讯的裹挟。材料二叙述的是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克服枯燥、成就卓越的事迹,两个材料构成正反对照的关系,其核心关键词是“忍受、克服枯燥”。两则材料中都有重要语句或细节的提示,如材料一的“习惯了在爽快、碎片化的段子和资讯中消磨时间”“每个时刻都是喜悦的,但看完之后茫然若失,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材料二的“一个作家每天至少要写1000字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愿意,甚至不管他有无东西要写”,这些重要语句或细节提示考生:一个人要想学有所成、脱颖而出,就必须学会“忍受枯燥”,学会高度的自律、自制、自强,要具备自我挑战与自我超越的意志力;而不可一味浸淫于肤浅的感官快乐之中。对枯燥的忍耐力,是一个优秀的人最深层次的素质,也是他们与平庸者最大的分野。无论是在职场打拼,还是科学研究,抑或是艺术创作,都须经过一番跌宕起伏的磨砺,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写作时,可以对当下青少年一代的生存、生活景观进行审视,对自我成长与发展状态展开反思,激发自律、自强、自励,培养沉潜、专注的定力与坚持、奋发的进取精神。文体选择方面,可采用记叙类文体(如散文、小小说),或议论文类文体(社会评论、演讲稿、辩论词、发言稿等),或者应用类文体(书信等)来完成写作,立意构思时,应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消 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等现实语境,回应亟待解决的问题。立意:1.警惕在“爽文化”中消磨了忍耐枯燥、成就卓越的能力。2.青年人要培养自己延迟满足的耐心,才能让自己变得不平庸。3.要拯救缺失的耐心,必须延迟满足感。4.枯燥是成功必经的门槛,是卓越必要的铺垫。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1 11:56:01 页数:23
价格:¥2 大小:54.3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