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粤教版选修五课件13.《小径分岔的花园》:行走在时间的迷宫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4

2/34

3/34

4/34

剩余3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 亚非拉短篇小说13《小径分岔的花园》:行走在时间的迷宫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他是盘踞在言辞迷宫中央的巨大怪兽,孤独而又无助。在深深的图书馆里,在这个由无限的六面体构筑而成的迷宫当中,这个盲目的老人,孤独地守望着那些昏黄的经卷。转过那些长长的书之甬道,在交叉处,在不经意中,遇见那突如其来的,也许是来自远古和陌生国度的写书人,与那些古老而又遥远的亡灵照面——这就是博尔赫斯的生活。他曾抱怨说,上帝对我绝妙的嘲讽:他同时赐给了我两样东西——80万册书和黑暗。在这个枯燥、雷同、昏暗的迷宫世界里,玫瑰是唯一的安慰。(节选自张闳《文学的空间表达的几种模式》) 作者介绍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被誉为“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是:“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他是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 背景解读1941年,博尔赫斯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出版,却在次年的阿根廷全国文学奖评选中落选,引起阿根廷文学界一片抗议之声。此时博尔赫斯的文学地位已不可动摇。1945年阿根廷作家协会为了“伸张正义”,授予他特设的荣誉大奖。课文正选自这部短篇小说集。 词语近义词辨析1.出现·涌现 2.洁身自好·明哲保身 词语释义1.付诸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2.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鸣,表示以为。3.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4.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5.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投作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请概括本文的主旨。提示:小说主要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给德国当间谍的中国青年余准,为了向德国传递情报,来到艾伯特的住处,发现了迷宫“小径分岔的花园”。二人谈起了“小径分岔的花园”,最后余准杀死了艾伯特,向德国传递了情报,向人们展示了时间是无限的,时间就是迷宫,花园不过是心灵的迷宫,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时间是宇宙唯一的魔法师和主宰”的认识。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小径分岔的花园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住在英国会讲德语的名叫余准的中国人,被招募为德国间谍。他的使命是给德国人送去情报,告之英国炮队所在地的名字。为了将这个名字告诉德国方面,他决定杀死一个与此同名的人,报纸上就会刊登消息,那么德国的情报头子就会看到消息,也就明白了。当余准开始行动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被英国侦探理查德·马登上尉盯上了。他在电话本上找到了住在郊区的斯蒂芬·艾伯特博士,于是来到艾伯特的住处,余准发现这位博士正在研究一个迷宫,也就是“小径分岔的花园”。 这个花园是由18世纪的一位中国学者创造的,这个学者的目标是要写一部超过《红楼梦》的小说,而且要把《红楼梦》的所有情节都收进书中。而这个中国学者正是余准的曾祖父,他曾经做过云南总督,也是一名艺术家,他辞职去写书,并说要造一个迷宫,让大家在里头迷路。后来的人发现谁也找不到那座迷宫,他的小说也没有人能够读懂。余准与艾伯特热烈地谈论起迷宫来,仿佛把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忘记了。突然,他看到马登的身影沿着艾伯特家花园的小径向他们走来,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任务,于是从背后用手枪打死了艾伯特这个伟大的学者。最后,余准被马登逮捕并被处以绞刑。这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关于迷宫的侦探故事,它的主人公是中国人,背景也是中国。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充实,耐人寻味。 1.“小径分岔的花园”有何象征意义?【对应考点】考查标题作用。【提示】理解标题的象征意义,掌握标题的相关作用,概括作答。【答案】“小径分岔的花园”象征着迷宫,也暗示着时间的多重选择可能。博尔赫斯的“迷宫”和时间观念:他认为时间是多维的、偶然的、交叉的、非线性的,最终是无限的。作为空间的迷宫正象征着时间的多维与无限。一种时间代表了事物一种发展运动的方向,时间的多线并行与交叉才使得不同时序的个人在同一张盘根错节的时间之网中运动时,发生冲突与交叉。 2.余准为什么要拼死完成任务?【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示】要整体感知全文,结合第3段的内容作答。【答案】作者写余准之所以拼死完成任务,用文中的话说,并非是关心这个“使我堕落成为间谍的野蛮的国家”,而是“我觉得头头瞧不起我这个种族的人——瞧不起在我身上汇集的无数先辈。我要向他证明一个黄种人能够拯救他的军队”,这是余准在那时走上的众多分岔中的一条,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3.本文的迷宫结构方式与《一千零一夜》的叙述方式相比,有何共同之处?【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提示】结合作品的结构方式或叙述方式和作品主题分析概括。【答案】《小径分岔的花园》一共套了三层故事。间谍余准的故事、汉学家斯蒂芬·艾伯特的故事和古代云南总督彭宀取的故事交叉进行。多种巧合重叠在一起,叙事中有叙事,如同迷宫中的道路,分岔中有分岔,情节交叉进行。 《一千零一夜》采用框架式结构,即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法,把许多小故事组织在一起,环环相扣,成为一个庞大的故事系统。读起来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故事与故事之间承接得十分巧妙,形成一个整体。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叙事中有叙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 技法镜鉴课文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反复的词语,重复的词句,以加强这种时间、空间上的错综和混乱。如反复使用“圆”,因为作者认为圆是最完美的,小说的起点就应该是终点,前后呼应,一气呵成。 即时小练把下面的句子改为整句,注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漓江的水,你似乎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因为它静;而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至于绿,那简直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答案】示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 考点透视小说阅读之把握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中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情节通常有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命题角度主要在:①梳理、概括情节;②分析情节内在关系和特定情节作用;③分析情节安排特色和技巧。 答题策略:(1)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分条概括各部分的要义或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把握情节脉络;(2)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呼后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3)准确使用相关术语:线索、铺垫、呼应、悬念、伏笔等。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卜 白袁良才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 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逸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 别小看了补白,实则大有学问,弄不好会闯下大祸。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人悲愤。有位大学校长给《时事新报》发去一首小诗《哀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差点派兵砸了报馆。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当划版、校对、补白的活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别把自己生生弄成套中人,以后同仁该改叫你别里科夫先生了。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 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1949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新中国成立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一切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补白。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点出了《申报》刊物,著名的作家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人物,这样的表述使得小说具有较强的真实性。B.“怪才必有怪癖。”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在主笔大人的撮合下答应了与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的谢晋元部下遗孀的婚事等事件就是明证。 C.卜白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国学功底不可等闲视之。小说用卜白爱看京戏的业余爱好和与梅兰芳合演双簧,印证了“人不可貌相”这句俗语。D.小说对卜白的人物描写方法多样,既有对他的性格特征的概括介绍,也有对卜白的衣着等外貌描写,同时还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答案】B【解析】“在主笔大人的撮合下答应了与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的谢晋元部下遗孀的婚事等事件就是明证”错误,此例子不能说明“怪才必有怪癖” 2.人们依其姓名谐音,送卜白雅号“补白大王”,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补白”的有关情节。【答案】①为《申报》副刊补白。②为抗日英烈家庭补白。③为梅兰芳表演补白。④为军事斗争补白。⑤为逝者补白。3.小说使用了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例如《申报》副刊《自由谈》,鲁迅、郁达夫等人,因此有人认为是散文而不是小说,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答案】是小说。运用大量的真人真事是为了增强小说的真实性;运用真人真事符合小说创作规律,小说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小说主人公卜白是虚构人物,真人真事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18 11:25:02 页数:34
价格:¥3 大小:389.33 KB
文章作者:U-34438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