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阶段检测(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考古发现的西周晚期毛公鼎部分铭文(父歆为大臣名字)。该铭文()王曰:“父歆……唯天将集厥命,……临保我有周。”王日:“父歆……余非庸又昏,汝母敢妄宁,虔夙夕,惠我一人。”王曰:“父歆,余之庶出,入事于外,专命专政……父歆舍命。”王日:“父歆……先王命汝亟一方,弘我邦我家。A.反映出周代诸侯大都遵守宗法制B.有助于研究西周晚期政治情况C.说明西周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制约D.重在宣扬西周的君权神授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晚期的毛公鼎铭文,记载的周天子敬重天命,周王警告大臣不可用周天子之名胡乱发布命令,强调父歆等人的地位是周天子授予的等言论,有助于研究西周晚期政治情况,B项正确;毛公鼎铭文不能说明周代诸侯大都遵守宗法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西周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制约,排除C项;君权神授观念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反复强调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2.从秦汉简牍中当时官吏出行的留宿地来看,既有县乡之地,亦有关邮之所,乃至更小的地名,这些都是文书传递者往来所经交通站点。据此可知,秦汉帝国()A.借助文书进行行政管理B.郡县制度得到发展C.官员下乡视察成为定制D.地方行政区划一致【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政府派官吏传递文书,往来于县、乡、关、邮等地,留下了不少记录其出行、留宿的简牍,反映出秦汉帝国借助文书进行行政管理,A项正确;文书在县乡关邮等地传递不能说明秦汉时期郡县制度得到了发展,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秦汉时期官员下乡视察已成为定制,排除C项;汉代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其行政区划与实行郡县制的秦朝并不完全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3.汉武帝常避开丞相府而直接通过尚书来裁决军政大事。东汉光武帝时,中枢机要“政归台阁”,尚书台“主赞奏事,总领纲纪,无所不统”。这一现象说明()A.行政效率降低B.皇权旁落C.地方权力削弱D.相权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常避开丞相府而直接通过尚书来裁决军政大事”、尚书台“主赞奏事,总领纲纪,无所不统”可知,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外朝的权利,东汉时设立尚书台,转移了相权,由此可知相权发生了转移,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行政效率,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皇权得到了加强,而不是旁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相权的转移,与地方权力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据明朝宦官刘若愚所述,明代所有奏章经文书房的宦官中转后,司礼监的太监不仅能预先知道奏章的内容,而且阁臣的票拟,需要司礼监阅后且认为可行,才送到皇帝手中。这表明,当时()A.封建制度衰落B.内阁名存实亡C.宦官影响朝政D.帝王大都昏庸【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明代所有奏章经文书房的宦官中转后,司礼监的太监不仅能预先知道奏章内容。而且阁臣的票拟,需要司礼监阅后且认为可行,才送到皇帝手中”可以看出宦官对奏章有一定的决定权,因此宦官有权利影响朝政,C项正确;明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清朝时封建君主制达到顶峰,题干主要表现了君权的强化,与封建制度衰落无关,排除A项;为保证皇权独尊和君权至上,内阁与司礼监相互牵制,题干中内阁仍有票拟权,排除B项;题干主要表现了皇权的强化,宦官掌握一定的权力,是与内阁相互制衡的结果,并不能体现帝王的昏庸,排除D项。故选C项。5.古代雅典有一种信任投票。如果公职官员不能获得信任票,需受到法庭审判。公元前356年,3位将军因在信任投票中被停职,被从战场上召回,接受陪审法庭审判。由此可见,古代雅典()A.陪审法庭的事务繁重B.谨慎对待对外战争C.官员须接受公民监督D.民主运作程序复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公职官员要接受信任投票,体现了古代雅典官员须接受公民监督,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陪审法庭的事务繁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员须接受公民监督,而不是谨慎对待对外战争,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民主运作程序复杂,排除D项。故选C项。6.公元前367年,罗马通过法律规定:平民所欠债款一律停止付息,已付部分作为偿还本金计算,未付欠款,分三年还清;占有公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为五百犹格;在两名执政官中,应有一名由平民担任。这表明,当时罗马()A.平民利益受到重视B.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型C.社会内部矛盾尖锐D.贵族寡头政治的结束【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平民长期斗争推动下,罗马通过法律禁止高利贷、限制贵族占地、设立平民执政官等,表明罗马平民利益受到了重视,A项正确;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型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并非罗马社会内部矛盾尖锐,排除C项;罗马用立法手段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并不能说明其结束了贵族寡头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 7.在近代英国,内阁除了对国家、政府进行行政上的领导外,还讨论决定其政党的方针政策、组织竞选宣言等,在下院和公众中,为其党的政策与行动进行宣传、解释和辩护等。由此可见,近代英国内阁()A.决定政党政治的发展B.行政权力的逐渐扩张C.有权问责议员和阁臣D.对议会决策产生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阁除了对国家、政府进行行政上的领导外,还讨论决定其政党的方针政策、组织竞选宣言等,在下院和公众中,为其党的政策与行动进行宣传、解释和辩护”可知,英国内阁无论是在政府行政还是在政党决策中都有相当的参与,对议会的决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D项正确;决定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内阁有权问责议员和阁臣,排除C项。故选D项。8.美国独立战争后,“让各州自个儿管自个儿的事”成为各地的普遍观念。各州以大肆宣扬主权为旗帜,为所欲为。华盛顿曾写道:“十三个独立主权,彼此攻讦,互相竞争,马上就会把全体毁于一旦。”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各州无视独立战争成果B.制定法律迫在眉睫C.必须强化中央政府权力D.国内战争一触即发【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国家意识淡薄,各州大肆宣扬州权,彼此攻讦,有“把全体毁于一旦”的危险,反映出当时美国必须强化中央政府权力,C项正确;各州无视独立战争成果与各地强调“让各州自个儿管自个儿的事”不符,排除A项;制定法律迫在眉睫并未准确阐释“十三个独立主权”会将“全体毁于一旦”,排除B项;国内战争一触即发与材料主旨、史实均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9.法国1875宪法虽然是由三个纲领性文件:《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组成,但是它却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最久一部宪法。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A.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B.集中地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神C.使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D.兼顾多方利益且适应社会发展【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最久的一部宪法,主要是因为该宪法兼顾多方利益,符合法国国情,适应了法国社会的发展,D项正确;1875年宪法能够实施最久,主要是因为其符合了法国国情,适应了法国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不是其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排除A项;集中地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神并不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排除B项;使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也不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0.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于国会,久已不满,其所以未及解散者,非不敢冒此大不韪,实欲藉此正式机关,选彼为正式大总统,以正对内外之名”。这表明,当时国会()A.是民主与共和的重要象征B.成为袁世凯谋取权势的工具C.并未激发民众的参政热情D.是各派争权夺利的重要场所【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不解散国会,不是因为不敢,而是要借用国会当选正式大总统,表明当时国会已成为了袁世凯谋取权势的工具,B项正确;民主与共和的重要象征与袁世凯“欲藉此正式机关,选彼为正式大总统,以正对内外之名”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分析国会与民众参政热情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各派在国会争权夺利,排除D项。故选B项。11.1949年7月1日,《新闻日报》(如图所示)等报均刊发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A.根据地政权建设初具规模B.解放区重视政治舆论宣传C.党中央号召解放全国人民D.共和国方案受到民众欢迎【答案】B【解析】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6月底,毛泽东写成《论人民民主专政》,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经验,阐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国内政外交基本政策,随后《新闻日报》等报刊均刊发此文,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重视政治舆论宣传,B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根据地政权建设已初具规模,排除A项;党中央号召解放全国人民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共和国方案受到民众欢迎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为1953年5月四川省遂宁专区遂宁县玉峰乡第八村的选民们在领取选民证的情景。这表明,当时()A.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B.全国普选工作成果显著C.村民积极参与村官选举D.基层选举方式多种多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村民领取选民证,反映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全国普选,排除B项;材料表明当时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基层选举方式多种多样,排除D项。故选A项。13.《史记·平准书》记载:“魏用李克(当是李悝之误),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据此可知()A.魏国在争霸中占据优势B.魏国变法引发诸侯争霸C.李悝变法推动魏国崛起D.李悝改革得到强力支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李悝变法,为魏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带来示范性的连锁效应,此后,变法活动在各国陆续推开,C 项正确;材料强调李悝变法推动魏国崛起,但未体现魏国在争霸中占据优势,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并不是魏国变法引发诸侯争霸,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王安石新法实行17年间,全国新开垦了大批土地,兴修了水利工程1万多处,灌溉田亩30多万顷,形成了“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喜人景象。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A.采取重农措施B.使农民阶层受益最大C.得到百姓支持D.使国家经济全面振兴【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结合王安石变法可知,采取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一系列农业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变法采取了重农措施,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变法当中对农业的措施,不能说明农民受益最大,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主要是变法措施对农业的推动,排除C项;“全面振兴”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5.1581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该规定()A.大大减轻了民众负担B.有利于防止官员作弊C.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一条鞭法,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有利于防止官员作弊,B项正确;一条鞭法最初的确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但后期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大大减轻人民负担,说法错误,排除A项;一条鞭法并不能遏制土地兼并现象,排除C项;一条鞭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不能说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6.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这表明维新变法()A.动摇了孔子思想地位B.使女子享有更多权利C.使新式学堂广泛建立D.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传统思想认为女子不必接受教育,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表明维新变法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D项正确;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女子教育并不会动摇孔子思想地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女子享有更多权利,排除B项;“广泛建立”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7.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不单是在农村,甚至从全国范围来看,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都来自于非农业收入。这反映出该阶段()A.产业结构出现变化B.市场物资的丰富多样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所有制改革重心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都来自于非农业收入,反映出该阶段乡镇企业和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出现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市场物资的丰富多样,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本世纪初,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所有制重心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8.秦灭六国后,除从政治身份上降低原六国贵族的地位外,还从地域上将他们从原居住地迁出。汉代自高祖开始,不仅对六国贵族广泛迁徙,而且对各地豪强及吏二千石高级官员也实施迁徙。这表明西汉时期()A.基层管理制度趋于完备B.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管理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管理制度基本沿袭秦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代自高祖开始,不仅对六国贵族广泛迁徙,而且对各地豪强及吏二千石高级官员也实施迁徙”,可以看出,西汉时期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西汉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没有体现基层管理,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西汉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而不仅仅是对地方官吏的管理,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西汉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无法得出西汉管理制度基本沿袭秦朝,排除D项。故选C项。19. 东魏、北齐时期,吏部铨选除看重门第外,还开启了考试取人之法,虽然录取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成绩,依然看重门第,但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这反映出当时()A.选官权力逐步下移B.门阀势力呈现颓势C.按才选官成为趋势D.各个政权统治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虽然录取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成绩,依然看重门第,但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可知,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考试,反映了寒人地位的上升和门阀势力呈现颓势,B项正确;材料未说明选官权力下移,排除A项;C项与材料“依然看重门第”不符,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唐代官员无论高低贵贱,都要接受相应的考课。基本上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小考评定官员的等第,而大考通过年年的累积而进行奖罚。这表明唐代()A.官员文化素质较高B.官员管理制度严格C.看重官员执政能力D.官员升迁需要资历【答案】B【解析】【详解】唐代政府强调所有官员都必须接受考课,且考课程序规范、分类进行、注重考课累积等,表明唐代官员管理制度严格,B项正确;政府重视官员考课不能说明唐朝官员的文化素质较高,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唐朝考课看重官员执政能力,排除C项;官员升迁需要资历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1.宋代在河北、河东、陕西、川峡等边防地带设置走马承受公事。走马承受公事司按察,不仅巡察将帅,防止其不轨,也巡察地方官吏,防止其违法。此举旨在()A.根除沿边割据势力B.削弱沿边官员权力C.杜绝边将腐败现象D.巩固北部边疆地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与辽、夏等政权对峙时,在河北、河东、陕西、川峡等边防地带设置走马承受公事,巡察将帅和地方官吏,防止其违法,旨在巩固北部边疆地区的统治,D项正确;仅通过强化监察将帅和地方官吏,无法根除沿边割据势力,排除A项;削弱沿边官员权力与防止官员“不轨”“违法”不符,排除B 项;强化边境地区的监察制度并不能杜绝边将腐败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22.明代的八股文最初只是科举考试中比较优秀的经义文章,这些文章被广大的士子争相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并用于考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八股模式。明代八股文的流行与发展()A.使科举考试更加僵化B.反映了士子求学的艰难C.有利于选拔实用人才D.决定官员政务处理水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并用于考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八股模式”,可以看出明代八股文的流行与发展使得科举考试逐渐模式化,没有创新的成分,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逐渐的僵化,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科举考试的僵化,未涉及士子求学的艰难,排除B项;明代八股文的流行不利于选拔实用人才,排除C项;“决定”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23.西欧早期的王室官员只是国王的侍从而非国家行政管理人员,但从12世纪开始,这些官员的职责相对明朗,一些常设性的机构和官员出现了。这反映出12世纪以来的西欧()A.封建领主依赖王室生存B.王权与教权斗争日趋激烈C.天主教会势力逐渐衰落D.国家行政机关走向正规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2世纪开始,王室官员开始成为国家行政管理人员,这说明12世纪以来的西欧国家行政机关开始走向正规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欧国家行政机关开始走向正规化,没有涉及封建领主与王室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西欧国家行政机关开始走向正规化,没有涉及王权与教权斗争,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西欧国家行政机关开始走向正规化,没有体现天主教会势力的衰落,排除C项。故选D项。24.据下表可知,19世纪中晚期的英国()1853年英国议会组织调查委员会考察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形成了《麦考莱调查报告》,建议以公开竞争的考试形式录取人员。 1854年屈维廉爵士在《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提出“凡初任人员都应按规定的年龄从学校毕业,通过竞争考试表明具有通才智力后才能被择优录用”。1855年新首相帕麦斯顿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考试录取工作。1870年格来斯顿执政时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规定行政机构人员的任命要定期举行公开党争考试。A.文官考试制度逐步形成B.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C.文官管理队伍不断壮大D.民众就业压力比较大【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阅读表格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晚期,英国通过议会考察、议员建议、政府颁布命令、成立专门机构等,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录取,表明文官考试制度逐步形成,A项正确;材料与君主立宪制的完善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文官管理队伍不断壮大,排除C项;民众就业压力比较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后,亲自出巡各郡国,发现地方的官吏工作消极懈怠,派到地方的监御史不能将情况及时报给中央。公元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汉武帝对刺史的监察权力做了明确规定,只能“以六条问事,非六条所问,即不省”。其内容除了第一条是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的,其余的五条内容都是限制二千石官员的。汉武帝创立的刺史监察制度,开创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的先河。——摘编自王佳宜《西汉刺史制度研究》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朝代更替频繁,战乱频仍,这几个朝代的监察机构不完善,名称、职能各有所变,且变化较大。从魏开始御史台从少府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关。此外,中下的谏官组织开始出现。两晋时期,谏官组织更加规范化了。中国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后,由于士族门阀握有重权,监察制度迸现出强烈的门阀政治色彩。——摘编自陈光《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的变化。【答案】(1)作用:加强对地方有效监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督促地方官积极行政;有利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2)变化:监察机构的名称、职能变化较大;御史台成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关;谏官组织的产生和完善;门阀政治色彩强烈。【解析】【详解】(1)作用:根据材料一中“(汉武帝)发现地方的官吏工作消极懈怠,派到地方的监御史不能将情况及时报给中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制度的设立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监察;根据“(刺史)以六条问事”“第一条是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的,其余的五条内容都是限制二千石官员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等方面分析可知,刺史制度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通过其督促地方官积极行政,有利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和缓和阶级矛盾。(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监察机构不完善,名称、职能各有所变,且变化较大”可知,监察机构的名称、职能变化较大;根据“御史台从少府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关”可知,御史台成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关;根据“谏官组织开始出现。两晋时期,谏官组织更加规范化了”可知,谏官组织的产生和完善;根据“士族门阀握有重权,监察制度迸现出强烈的门阀政治色彩”可知,门阀政治色彩强烈。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严格监考。考试场所,室内有主考官,室内外各置一名监视,设有号军把守,以高官总摄全局。朝廷对于各考官的失职违纪行为严惩不贷,对受贿考官,严厉惩处。天子亲自覆试可疑的举人、贡士,或由各省总督等覆试个别省份的举人。各省乡试揭晓后,限期将试卷交付磨勘,查有不合格者,举人除名,考官受罚。清代科目取士,由于制度齐备,执法严明,一度使得康乾盛世群英荟萃。——摘编自郭淑新、舒笛《清代官吏制度及其实施之得失辨正》材料二二战以来,西方传统文官制度体系中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途原则发生很大变化,逐渐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的文官试图打破“政治中立” 的樊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传统文官永业原则受到挑战。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往往僭越制度的规范,典型的做法就是不经过考试任用的程序直接任免文官;另一方面,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西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将行政职位的一部分特别是高级职位向社会开放,不拘一格招揽优秀人才,这淡化了考试任用的制度刚性。——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科举考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以来西方文官制度原则变化的原因。【答案】(1)特点:监考严格;制度完备;科举执法严明;更具公平性;选拔大量人才。(2)原因:新科技革命影响;文官政治化倾向明显;政府所处环境的变化;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清代严格监考”可知,监考严格;根据“(清代科目取士)制度齐备,执法严明”“朝廷对于各考官的失职违纪行为严惩不贷,对受贿考官,严厉惩处”可知,制度完备,科举执法严明;根据“各省乡试揭晓后,限期将试卷交付磨勘,查有不合格者,举人除名,考官受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更具公平性;根据“一度使得康乾盛世群英荟萃”可知,选拔了大量人才。(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西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将行政职位的一部分特别是高级职位向社会开放,不拘一格招揽优秀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科技革命的影响;根据“一些国家的文官试图打破‘政治中立’的樊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可知,文官政治化倾向明显;根据“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传统文官永业原则受到挑战”可知,政府所处环境和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根据“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往往僭越制度的规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89年7月,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保留君主制。1791年法国制宪议会制定和通过1791年宪法,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1792年8月,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制,9月,法国议会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摘编自朱纯云《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历程》材料二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苏维埃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摘编自蔡伟峰、张蔚《中国共产党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政的历史经验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得以建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不得民心;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众的支持;法国大革命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2)意义:有利于调动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是建立人民革命政权的重要尝试;为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1789年7月,法国爆发大革命”“保留君主制”“(1791年宪法)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1792年8月,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社会、历史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君主制不得民心,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众的支持,法国大革命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推动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2)意义:根据材料二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斗争、根据地发展和国家治理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有利于调动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是建立人民革命政权的重要尝试,为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改良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历史评价都应回归到特定的历史时期,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出发,而不应站在如今的时代环境下,以现代人的认知眼界和评价标准去对前人的历史事件求全责备,得出无谓的事后结论。改良在历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确实能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历史进步,在维持国家秩序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发展。但是,近代中国的一些局部改革不能有效缓解尖锐的社会矛盾,不能有力地实现民族独立,更不能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历史证明,近代中国尖锐的国内矛盾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没有给予改革以充分的历史条件,局部改革面临着不可化解的强大阻力,难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据苏歆《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政治改革”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论题:晚清政治改革难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阐述:甲午战争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推动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令,虽然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但是由于维新派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且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封建顽固派实力强大,最终变法失败。20世纪初,清政府内忧外患更加严重,为了遏制革命,应对严重的统治危机,1901年开始,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采取兴办实业、编练新军、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等措施。然而,由于改革触及人民根本利益,激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且实际上是维护专制统治,因此,不仅未能解决社会问题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灭亡。综上所述,一系列因素影响晚清的政治改革未能缓解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最终走向失败。【解析】【详解】论述:首先,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围绕“晚清政治改革”,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近代中国的一些局部改革不能有效缓解尖锐的社会矛盾,不能有力地实现民族独立,更不能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尖锐的国内矛盾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没有给予改革以充分的历史条件,局部改革面临着不可化解的强大阻力,难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论题——晚清政治改革难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确定论题后,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正确史实,展开阐述,如通过分析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和20世纪初清末新政的背景、过程和教训等,说明晚清改革不仅未能解决社会问题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灭亡;最后综合论证过程,升华认识,得出结论,如明确一系列因素影响晚清的政治改革未能缓解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最终走向失败;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01 16:12:07 页数:15
价格:¥2 大小:399.5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