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1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8

2/58

3/58

4/58

剩余5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十三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29练 政治制度,1.[2021浙江1月·1,2分,难度★★☆☆☆]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答案1.B 根据材料“周”“分封于各地”等可知,这一制度指的是分封制,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故选B项。当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A项。血缘关系并非分封的唯一依据,排除C项。周王朝一共延续了近八百年,并非四百余年,故排除D项。,2.[2019全国Ⅱ·24,4分,难度★★☆☆☆]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2.D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不断增强,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国家组织能力强,能够集中物力、财力和人力办大事,故答案为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制)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战国后期铁制生产工具普及,对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起了重要作用,但其他诸侯国也具备此条件,这不是这些工程能在秦国完成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当时的交通落后,C项排除。,3.[2019江苏·2,3分,难度★★☆☆☆]《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3.C 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的离心倾向增强,故选C项。实行察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独尊儒家学说有利于思想统一,这两项措施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项。,4.[2021广东·2,3分,难度★★☆☆☆]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答案4.B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皇帝设置尚书台作为秘书机构,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表明魏晋时期尚书台的权力大大加强,这从侧面说明相权得以转移,故B项正确。汉至魏晋时期尚书台的设置与权力变化,表明皇权得以加强,A项错误。尚书台的权力变化体现的是中央机构的权力变化,C项与材料无关。,5.[2021北京·2,3分,难度★★☆☆☆]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5.D 三省分工不同,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通过签名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由此可见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故①错误,③④正确;皇帝画可后应该交给尚书省执行,故②错误。因此,D项正确。,6.[2018浙江4月·5,2分,难度★★☆☆☆]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治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6.B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故B项正确,D项错误。“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行省不是监察机构,故C项错误。,7.[2017全国Ⅱ·27,4分,难度★★☆☆☆]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7.A 由所学知识可知,“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是由于皇帝允许宦官参政,以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C项;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8.[2018北京·14,4分,难度★★☆☆☆]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8.D 从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A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且清朝中央集权强化,故B项错误;当时不存在宰相一职,排除C项;军机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且为皇帝直接控制,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正确。,9.[2018浙江下半年·12,2分,难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驶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君主制答案9.C 解读题干材料“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国务员的权力是“辅佐临时大总统”,这表明中华民国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故选项C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总统制下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与题干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不符,故B项错误;君主制下,国家元首一般为世袭君主,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深度理解】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10.[2018全国Ⅱ·30,4分,难度★★★☆☆]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10.A 由材料信息“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抗日根据地中中共的政策符合农民愿望,激发了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故选A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在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之后,故B项排除。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与农民个体的解放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民党影响等内容,可排除D项。【知识拓展】 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共采取了一系列统战措施,主要有: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抗日民主政权的机构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军事上,实行精兵简政,减少行政人员,节省人力、物力,提高行政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通过这些措施,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边区政府渡过了难关,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11.[2019北京·18,4分,难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1.C 根据材料“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商量和解决”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政治协商制度能体现材料中的思想,③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成果在《共同纲领》中有所体现,①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与政治协商制度属于不同范畴,排除②和④。,12.[2021海南·8,2分,难度★★☆☆☆]晚清时期,赫德在中国通商口岸实行“海关时”,其他地区仍以各自的地方时为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全国规划为“五时区”,其实施效果有限。1949年以后,全国实行了“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B.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列强对华权力的攫取C.时空秩序的建构映射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D.军阀割据局面是北洋政府推行政令的最大障碍答案12.C 由“中国通商口岸实行‘海关时’,其他地区仍以各自的地方时为准”可知,这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全国规划为‘五时区’,其实施效果有限”可知,这与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有关;由“1949年以后,全国实行了‘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可知,这与新中国成立有关。由此可知,时空秩序的建构映射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C项正确。,13.[2021湖南·11,3分,难度★★☆☆☆]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答案13.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城邦经济生活以实现自给自足为目的,这符合城邦小国寡民的社会状况,故D项正确。,14.[2020海南·14,2分,难度★★☆☆☆]罗马法学说为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民法典》等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推断,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  )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B.保障多党轮流执政C.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答案14.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中蕴含着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等观念和人文主义精神,这些成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法律的理论基础,D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而罗马法、英国《权利法案》和法国《民法典》没有体现,A项错误。多党轮流执政属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B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而这在罗马法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15.[2021河北·13,3分,难度★★☆☆☆]在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弗吉尼亚州的代表梅森主张国家的首都不应当设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如纽约、费城等;北方的康涅狄格州代表埃尔思沃斯反对由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的决定。两人主张的共通之处是,通过宪法(  )A.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B.防止外部势力威胁国家安全C.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D.调和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答案15.A 据材料“国家的首都不应当设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反对由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的决定”可知,两人主张的共通之处是防止联邦政府受到州政府的影响,强调通过宪法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故A项正确。材料中两人的主张都是为了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而非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故C项排除。,16.[2020江苏·21,13分,难度★★★☆☆]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5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4分),答案16.【参考答案】 (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5分)(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4分)(3)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4分)【解题思路】 第(1)问,依据材料“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到战国时代……产生了郡县两级制”可得出战国时期在边地出现郡县制;依据材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可得出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依据材料“到东汉时……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可得出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再结合所学可得出周朝实行分封制和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可得出地方出现分权倾向;依据材料“数县并置”“十羊九牧”等可知机构设置混乱。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合并了一些州县”可得出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第(3)问,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中央集权的加强、巩固国家统一、行政效率提高以及古代行政区划模式确立等方面分析回答。,第30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2021江苏·3,3分,难度★★☆☆☆]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  )A.加强了君主集权B.促进了阶级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D.激化了政治矛盾答案1.B 由“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颇为寒素开路”“八百孤寒齐下泪”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级的流动,B项正确。科举考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加强君主集权,A项错误。,2.[2020全国Ⅱ·26,4分,难度★★☆☆☆]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答案2.C 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时期,由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同乡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成为常制,由此可得出宋代科举考试程序增加了殿试,这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家大族特权及人才选拔标准的内容,故A、D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由于增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省试考试权威反而下降,故B项错误。【历史脉络】   选官制度发展史(1)先秦时期:世官制先秦时期实行世官制,即世卿世禄制。(2)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征辟制察举制:地方郡国向中央推荐人才,选官标准是个人的品行。征辟制: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选官标准是才能。(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指官员的品级,一品最大,九品最小。中正指中正官,由其评定官员品级。(4)隋唐至明清:科举制隋炀帝开始创立,唐代产生了武举,宋太祖时期实行殿试,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3.[2018全国Ⅲ·25,4分,难度★★★☆☆]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3.B 由表中信息可知,从北宋到南宋宰相祖辈、父辈任官中无官职记录者占比增加,这说明两宋时期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加强,故B项正确。隋唐以后,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宰相权力大小变化情况,可排除C项。祖辈、父辈无官职记录的宰相正是通过科举制度才成功走向仕途,可排除D项。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4.[2021海南·5,3分,难度★★☆☆☆]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  )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答案4.B 由“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可知,此举目的在于通过重新开科取士获得汉族士人的支持,以维护自己的统治,B项正确。,5.[2019海南·21,15分,难度★★★☆☆]材料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则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7分)答案5.【参考答案】 (1)弊端:选用门生、故吏;官员间相互关照;外戚、宦官任人唯亲;世家大族操纵人才选拔。(8分)(2)影响:人才选拔多名实不符,官员行政能力下降;腐败之风盛行;助长了世家大族的发展。(7分)【解题思路】 第(1)问,由“‘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可知,选用门生、故吏;由“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可知,官员间相互关照;由“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可知,外戚、宦官任人唯亲;由“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及所学知识可知,世家大族操纵人才选拔。第(2)问,由“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可知,人才选拔多名实不符,官员行政能力下降;由“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及所学知识可知,腐败之风盛行;由“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可知,助长了世家大族的发展。,第31练 法律与教化,1.[2019海南·1,2分,难度★★☆☆☆]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答案1.B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意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大意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浮云,毫无意义。由此可知,孔子重视社会道德构建,B项正确。由题干材料可知,孔子否定的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与社会贫富分化无关,C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可知,孔子鄙视无道德的富贵而不是反对百姓追求富裕,D项错误。,2.[2021北京·1,3分,难度★★☆☆☆]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答案2.B 据材料“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可知,该习俗体现了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故B项正确。《诗经》收录的是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A项排除;该习俗不仅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故D项排除。,3.[2021海南·2,2分,难度★★☆☆☆]《汉书·食货志》载:“民三年耕,则馀一年之畜(蓄)。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这反映了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是(  )A.德政教化的成效B.断狱决疑的能力C.博闻辩智的才情D.慎独律己的修养答案3.A 由“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可知,汉代将百姓的蓄养与官员考核联系起来;“三载考绩”即三年考核一次官员的政绩以决定官员的升降。由此可知,A项正确。“断狱决疑”属于司法的内容,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博闻辩智”是指见识广博,口才敏捷,能说会道,材料主旨与此无关,C项错误。,4.[2021全国甲·26,4分,难度★★☆☆☆]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答案4.B 由材料“以正风俗”“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等可知,宋代理学家抨击把婚姻与财产联系在一起的做法,他们认为婚姻可以强化宗法血缘关系,这反映出当时理学家意图维护封建纲常伦理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宋代理学家们抨击婚姻论财这一现象,“促成婚姻习俗变革”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D项。,5.[2018全国Ⅲ·30,4分,难度★★☆☆☆]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答案5.C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因此在政治上需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在此背景下,中共八大提出健全法律制度建设,故C项正确。A项“开始”表述错误,在此前已经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法律,开始了制度化建设,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的方针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推进的,排除D项。,6.[2018浙江4月·13,2分,难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答案6.A 回忆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故选项A符合题意;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B项错误;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故C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故D项错误。,7.[2020全国Ⅰ·32,4分,难度★★☆☆☆]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答案7.C 根据材料“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可知,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公民可以直接行使司法权,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代雅典和罗马司法行为的对比,没有体现雅典职业法官的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负责解释法律”“(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等信息可以看出,雅典和罗马司法解释的主体不同,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雅典公民陪审团维护雅典公民的法律权益,并非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故D项错误。,9.[2021海南·16,2分,难度★★☆☆☆]19世纪中后期,酗酒之风在英国日益滋长。“1872年售酒法”规定,严格限制酒馆的营业时间,对于无照经营、酒水掺假、向未满16岁的青少年出售烈性酒的店主施以罚款乃至没收营业执照的处罚。这反映了(  )A.经济的发展推动法律体系走向完善B.工业革命促使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C.售酒法的颁布限制青少年恣意妄为D.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答案9.A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抑制酗酒之风,英国颁布法律,对违反其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这反映了经济的发展推动法律体系走向完善。由此可知,A项正确。“1872年售酒法”主要是规范商店的营业行为,抑制酗酒之风,C项错误。,10.[2017海南·23,15分,难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材料二 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8分),答案10.【参考答案】 (1)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的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会普通立法。(7分)(2)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8分)【解题思路】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是启蒙思想在美国的应用和实践,然后结合材料信息“‘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宪法高于……普通法律”等分析概括。第(2)问,可以提炼材料信息从“司法制度”“宪法权威”“权力制衡”以及对宪法的终极解释权等方面进行概括。,第32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1.[2021湖南·6,3分,难度★★☆☆☆]下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  )《冰嬉图》(乾隆时期)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答案1.C 根据题干材料“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冰嬉是清代宫中流行的众多冰上活动的统称,它既是娱乐活动,也是军事操练。清代,从宫廷到民间冰嬉大为盛行,故有“国俗”之称。材料中的这一作品体现了民族间的民俗交融,故选C。八旗官兵的滑冰活动是冬至节清宫的例行活动,不是军事训练,排除B;该画反映的是民族间的民俗交融,不能说明清朝宫廷生活奢靡,排除D。【中外关联】 清代宫廷绘画大致可分为纪实绘画、装饰绘画、历史题材绘画和宗教绘画四类。部分山水、花鸟画往往描绘塞外景物,在题材上有新的开拓。欧洲画家带来了西方绘画技法,创设了中西合璧的画风,在传统画风之外,别具风格。清代宫廷画作品与过去各代画院绘画作品一样,宫廷气息浓厚,用笔细密烦琐,色彩浮华艳丽,格式严整,少有变化。,2.[2021江苏·11,3分,难度★★☆☆☆]右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  )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答案2.D “和平之路”人潮拥挤,而且宣传栏上写有“五项原则”、画有和平鸽;而“战争之路”空无一人,这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D项正确。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A项错误。由图片无法看出走向“和平之路”的是社会主义国家,B项错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可能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1955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C项错误。,3.[2020全国Ⅰ·41,25分,难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答案3.【参考答案】 (1)变化:中国与民主德国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外交依附美国;中苏关系恶化,民主德国紧跟苏联;中国与美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联邦德国调整对中国的政策。(2)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德国统一,经济发达,对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两国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3)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摒弃冷战思维;奉行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答案【解题思路】 第(1)问,与民主德国关系的“变化”可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6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概括得出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原因”可根据材料“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等和所学知识思考作答。与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可根据材料“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概括得出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可先根据材料“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等和所学知识思考作答。第(2)问,“历史条件”可先根据材料“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等,从德国外交政策与目标调整、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等方面概括回答,再结合所学中国改革开放、欧洲一体化发展、德国实现统一的相关知识回答。第(3)问,“历史启示”可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史实、原因、影响等分析作答,如根据20世纪70年代初中德两国都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改善两国关系可得出外交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如根据中德两国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外交决策,不依附于别国可得出外交需独立自主;如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德关系发展提高了两国的国际地位可得出通过发展友好外交拓展国际空间和增强经济实力。,第33练 货币与赋税制度,1.[2020全国Ⅲ·24,4分,难度★★☆☆☆]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1.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信息“形制变化”“共同原因”。先秦到汉朝,货币形制的演变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信用”“方便”“货币数量”的需要,B项符合题意。A项与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不符,排除。货币形制的演变与审美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分裂割据,与D项不符。,2.[2020浙江7月·25,2分,难度★★☆☆☆]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答案2.C 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根据材料可知,对唐代货币的读法,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这说明在历史研究中,必须正本清源,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资料的相互印证,通过对材料的考证和辨伪得出较为客观真实的结论,故C项正确。应该根据史料而非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排除A项;唐朝货币的读法差异不是由于文献记载语焉不详,排除B项;唐朝货币读法的差异并不是由于史料存在“记忆之殇”,而是由于正确读法和社会通俗读法存在差异,排除D项。,3.[2021福建·4,3分,难度★★☆☆☆]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富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B.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C.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D.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答案3.A 雇人代役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赋税制度上的表现,这对保障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以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等都有较大作用,A项正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影响下,广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D项排除。,4.[2022北京市西城区考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知识要点。下列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趋势的概括,准确的是(  )A.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转向土地和财产B.人头税从秦朝占较大比重到明朝废除C.征收形式从以纸币为主到以白银为主D.百姓的赋役负担呈现越来越轻的趋势答案4.A 秦汉时期赋税征收的标准是以人丁税为主,唐朝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明清时期“摊丁入亩”将存在2000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故选A。根据所学可知,人丁税到清朝时期废除,排除B项;征税形式从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排除C项;D项由材料无法推出。,5.[2021海南·22,17分,难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陕甘宁边区银行币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的流通券材料二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统计,2014年人民币取代加拿大元、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2.17%,2015年底人民币又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新的货币篮子,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权重为10.92%,超过日元和英镑的份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单独列出人民币资产,以反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人民币计价储备的持有情况。——摘编自王永生《三千年来谁铸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种货币出现的历史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货币变化的特点,并简述其变化的政治意义。(8分),答案5.【参考答案】 (1)历史背景 第一种货币:国民革命运动发展、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第二种货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第三种货币:新中国成立,国家财政经济统一,人民币成为国家唯一法定货币。(2)特点:多样化;人民币地位提升。政治意义: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解题思路】 第(1)问,第一种货币:由“民国十六年印”可知,其发行于1927年;由“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流通券”等信息并结合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农民运动等知识进行概述。第二种货币:由“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可知,其发行于1943年;由“陕甘宁边区银行币”等信息并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立等知识进行概述。第三种货币:由“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信息并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恢复与建设等知识进行概述。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又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新的货币篮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单独列出人民币资产”等信息进行说明。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小问答案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从世界多极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述。,第34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2021北京·3,3分,难度★★☆☆☆]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1.C 设置县是为了管理当地人民,而增置新县说明当地人口大量增加,故②正确;据材料可知,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故④正确。因此,答案为C项。从图中可以看出,五代十国时期由场升县的地区较多,故①错误;从县的分布状况来看,东部的县多于西部的县,故该地区东部经济比西部经济更繁荣,③错误,A、B、D三项均排除。,2.[2020山东·4,3分,难度★★☆☆☆]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答案2.C 从题干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可知,王安石在赈灾上,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这种赈灾方式具有多方面的好处,既可以通过招募灾民做工以达到赈灾的目的,同时,还修建了农田水利设施,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故C项正确。,3.[2021湖北·4,3分,难度★★☆☆☆]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  )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答案3.A 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已经不合时宜,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朝廷大量增补各类“例”,并且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这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故A项正确。“杜绝了”表述绝对化,B项排除。大量增补各类“例”,适应了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有助于维护社会正常秩序,D项错误。,4.[2021辽宁·5,3分,难度★★☆☆☆]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答案4.B 根据材料可知,蠲免政策本质上是为了巩固政权基础,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地方社会秩序,B项正确。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并没有减轻地方财政负担,排除A项;蠲免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稳定地方社会秩序,并非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排除D项。,5.[2020天津·3,3分,难度★★☆☆☆]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答案5.B 结合所学“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自律社会”等并联系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理主要依靠社会基层单位的宗法教化,B项正确。乡村的自治、自律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基本状态,而不能等同于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A项错误,排除;自律、自治依靠的是乡约民俗,而不是法律条款,C项错误,排除;官府对乡村事务干涉较少不能等同于乡村社会脱离官府的管控,D项错误,排除。,6.[2018全国Ⅰ·41(1),12分,难度★★★☆☆]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答案6.【参考答案】 (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3分)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3分)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分)有利于发展生产;(2分)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分)【解题思路】 第(1)问,要先抓住材料中的“民间组织”“地方官吏广泛推行”“道德教化”“宣讲‘圣谕’”等关键信息概括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规范乡民行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传播儒家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积极作用。,7.[2021湖南·17,15分,难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以上材料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9分),答案7.【参考答案】 (1)政权性质变化;工作重心转移;乡村管理经验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对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探索。(6分)(2)变化:居委会职能扩大;社区管理模式出现。意义:保障政令畅通,推进城市基层民主的发展;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稳定社会秩序。(9分)【解题思路】 第(1)问是背景类设问,答题时一定要紧扣材料,根据标点符号划层次,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概括。具体可按以下步骤答题。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扩大了居委会职能”“社区式管理”“社区还出现……新兴组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居委会职能扩大、社区管理模式出现等角度进行阐述。第二小问考生可以从政治(如保障政令畅通,推进城市基层民主的发展等)、经济(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等)、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稳定社会秩序等)等角度进行阐述。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所学知识结论“参照乡村经验……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等解放区、新中国成立乡村管理经验的影响“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等政权性质变化“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等工作重心转移“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基层社会管理体系”“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对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探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7 15:53:43 页数:58
价格:¥3 大小:447.02 KB
文章作者:U-13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