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课改培训个人心得体会【三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新课改培训个人心得体会(一)<br />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或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br />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br />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br />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br />础。同时,它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br />质具有意义。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br />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br />  1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br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br />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br />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br />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br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br />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br />  例如&ldquo;多边形的内角和&rdquo;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br />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淤想办法<br />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于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br />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呢?于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br />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盂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榆<br />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br />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br />  2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br />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且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br />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ldquo;能够教好一节课&rdquo;或&ldquo;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rdquo;为目的<br />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br />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br />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br />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出国留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br />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br />  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br />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ldquo;导&rdquo;,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br />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br />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br />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br />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br />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br />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br />&ldquo;就照我教的来&rdquo;而扼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br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r />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br />  3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br />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br />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br /> <br />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br />关系的形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4:32:47 页数:4
价格:¥3 大小:23.50 KB
文章作者:U-105713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