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最大公因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最大公因数》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直接首先,从“地砖的边长可以是几分米?”这一问题切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发现边长分别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能把地面铺满而且是整块数。其次设疑为何边长是1、2、4的能满足要求进行铺满,而其它都不行,引导学生思考1、2、4与16、12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再是揭示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知道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三、说教学重、难点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我采用“四步探究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合作探究;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五、说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运用、拓展探究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n①出示并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②让学生齐读课题,提出本节课你想学会哪些内容?这样的提问,目的是让学生逐渐学会提出问题。③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学习目标。④接下来请学生打开课本采用边读边思考的方法自主阅读课本79---81页的内容。⑤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这样的提问,关键在于梳理学生会的知识,郭志刚老师曾经说过:“我们教师的教学关键是教给学生不会的知识,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下一环节做好了授课铺垫。(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教师提问:“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共同为你解决的?”这样的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做事。也真正的体现了“四步探究教学法”的内涵。学生的提问,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2、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地转的边长最大是几厘米?4、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出示教材主题图,提出实际问题:王叔叔家的储藏室长16分米,宽12分米。他想要用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地转把储藏室铺满,(使用的地转都是整块的),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转,边长最大是几分米?大家能不能帮助王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巡视,看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说出:边长2分米、4分米等,这些可能是16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教师问:“如果要使正方形的地转都是整块数,地砖的边长必须被16整除,又能被12整除,也就是说既要是16的因数,有要是12的因数。那么,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因数的知识,你们能把16和12的因数分别写出来吗?”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分别写出16和12的因数。师问:“16和12共有的因数都有哪些?请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回答:“有1、2、4;也就是说地转的边长可以为1分米、2分米、4分米”。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进行板书。同桌互说概念。我们已经能够求出一个数的因数,也学习了最大公因数的定义,那么,你能不能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出示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你有哪些表示方法?\n教师巡视学生的做法,指名说出自己的答案。对于说的好的学生及时的给予表扬。组织学生观察: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训练检测、目标探究1、课本80页的做一做。2、81页的做一做。做完后,引导学生观察4和8;16和32这一组的最大公因数的特点: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1和7;8和9这一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只有1。这样的练习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求最大公因数中的特殊情况。四、迁移运用,拓展探究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7/218/2816/406/15目的是为下一节课《约分》做好了知识的铺垫。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互说,指名汇报。这样的总结,从知识的层面上做了一次回顾。并及时的总结了解学情,真正做到“堂堂清”五、说板书设计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各位评委老师,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教学反思:《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最大公因数》被安排在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内,与以前的老教材有很大的区别。一、借助操作活动,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往教学公因数的概念,通常是直接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因数,然后让学生发现哪些因数是两个自然数公有的,从而去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而新教材注意以直观的操作活动为主,主题图中出现的是一幅铺地砖的画面,从而去创设给贮藏室地面铺地砖的情境。这样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背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二是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在这节课上,让学生按要求自主操作,通过小组合作,去铺格子图,发现用边长1厘米、2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正好铺满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但是用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能把宽12厘米铺完,但是不能正好铺完长16厘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边长既要是长方形长的因数,也要是宽的因数。这时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卡的游戏,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显示公因数的意义。实实在在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效果较好。\n一、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提倡思考方法的多样化。以前的教材中安排的是利用短除法找最大公因数,现在的教材则是采用列举法,所以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把重点放在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上来,鼓励学生找最大公因数方法的多样化。从教材的练可习设计出发,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特殊情况下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有规律的∶(1)当两个数是倍数的关系时,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不是特殊的情况时,如教学"找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时,学生运用最普遍的方法是分别列举出18和27的因数,再在因数中圈出它们的公因数∶这时适时引导你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去发现可以在18的因数中直接圈山27的因数,也可以直接运用短除法去发现。再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优化。一开始的时候,老师们商量还是遵循教材的意图,既然新教材没有讲到短除法,我们只是介绍,不重点掌握,但是作业出来后,老师们发现,有的学生首先连因数都找不全,既是找全了,也没有找出最大的公因数,在这种情况下,看来教学短除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二、课后反思∶这节数学课我的感受很深∶第一、新教材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例1的引入概念与原教材不同例题前创设了铺地砖的问题情境,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而不是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引入概念。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便干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第二、相信学生是最棒的!第三、小组学习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与研究的时间。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精心设计情境和问题,使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活动空间,在问题的发现过程,方法的总结过程发展思维能力。说课的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2-06-13 16:00:07 页数:4
价格:¥8 大小:28.00 KB
文章作者:没叶子的菜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