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语》阅读心得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br />  之前谈到孔子,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一本正经不苟<br />言笑的老先生,而现在我又在孔子的正直中感受到了一点可<br />爱。<br />  一个例子是孔子向子路发誓。《庸也》中,“子见南子,<br />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br />“所……者”,相当于现在的“假如……的话”,据说是先秦<br />人发誓常用的格式。可见孔子发誓不只慎重,而且懂行,或者<br />说在和学生拉近关系。再如“天厌之”,相当于现在的“天打<br />五雷劈”“不得好死”之类,好多人张口就来,慎重归慎重,又<br />再普遍不过。而一旦连续反复,孔子那发誓赌愿的倔劲也就够<br />吓人,而且唯其越倔则越吓人,越倔则越平易,越吓人则越可<br />爱,越平易则越亲切。<br />  2<br />  在教育原则的问题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它蕴含了<br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贫富、贵贱、智愚、善<br />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的意义。在孔子之<br />前的时代,平民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为打破这种贵族垄<br />断教育的局面,孔子积极推广私学,认为这样可以使任何愿<br />意学习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根据《论语述而篇》所记载,<br />为了贯彻“有教无类”的方针,孔子规定“自行束修以上,<br />吾未尝诲焉。”意思是:无论何人,只要是有心学习者,仅需<br /> <br />主动奉送十条干肉,就可以成为其弟子。孔子招收学生不分<br />贵贱、贫富、地域、种族的原则,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br />民乃至寒门子弟,兼收并蓄,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br />教育观与“仁”思想的融合。<br />  3<br />  在大家手中的这本论语中,解释是“君子不能像器物一<br />样,只有一种用途”。<br />  这让我想到当今教育领域很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专<br />才”和“通才”的区别。许多双一流大学都在推进通识教育,<br />但并不是每一项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些学科的课程泛而<br />杂,学生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br />  孔子这一句“君子不器”是不是失去了其合理性了呢。<br />  我认为是没有的。在当代仍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其内涵<br />要稍微变化。这样的通,是触类旁通的通,是要在相近的范<br />畴内的通。我曾经听一位老师说,他认为外院的学生,大一<br />要上高等数学,但是不用上哲学,有点不可思议。对西方文<br />化的学习,离不开对哲学的基本理解。例如政治家,要对历<br />史有所涉猎;历史学家,又要对哲学有所了解。英语专业的同<br />学,可以向语言学发展,也可以向翻译领域发展;翻译专业的<br />同学,可以向文学翻译发展,也可以了解社会科学类的知识。<br />有一个精通的领域作为起点,然后向周围的领域进行发散,<br />我认为这样理解“君子不器”,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内涵。<br /> <br />  4<br />  《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br />如不祭。”<br />  “祭如在”,也就是不是真的存在, 只是祭祀者在心中认<br />为祭祀的对象存在; 而“祭神如神在”,指的是神未必真的存<br />在,只是主持祭祀的那个人认为神存在。也就是说,祖先和神<br />明是否真的存在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主持祭祀的人的认知,<br />这样的祭祀实际上就是祭祀者一个人的活动。孔子祭祀思想<br />真正的内涵是人们通过祭祀活动实现对崇高人性的追寻以及<br />对心中信仰的表达,人们祭祀的本质是祭奠心中的神,而不<br />是祭奠客观存在的神,祭祀只是一种过程与形式,是祭祀人<br />祭奠心中神性的流程。孔子的祭祀思想要求人们追求心中的<br />神,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br />我。<br />  5<br />  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它是做人的<br />前提、人生的基础。<br />  如何让自己拥有诚信呢,那便是培养恒定如常之心。孔<br />子说:“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本<br />来什么都没有,却装作有;本来很困顿,却装作饱满富足,这<br />样的人很难保持始终如一,因为他都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真<br />诚面对自己,更不用说对别人守信用,从一而终了。<br /> <br />  怎样判断自己保持了恒常之心呢?这需要我们既不妄自<br />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保持平常心。孔子说:“爱之欲其生,<br />恶之欲其死。即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爱一个人希望<br />和他长长久久,而若恨上这个人,又希望他马上消失,这样<br />极端的感情用事,就会使自己陷入迷惑之中,失去内心判断<br />的标准。所以,对世界守信,对他人守信,要看看能否对自<br />己的生命忠诚守信。<br />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4:16:38 页数:4
价格:¥3 大小:26.00 KB
文章作者:U-15400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