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要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学要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br />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把语文科的性质定为&quot;工具性&quot;,认为语文是学习其它科的工具,因而更多地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文学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少是不够重视,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语文毕竟不仅仅是&quot;茴香豆的&#039;茴&#039;字有几种写法&quot;。 <br />    现在的中学生,&quot;学了十二年的语文,居然写不好一张字条;学了数百篇的课文,居然听不懂一首歌谣。&quot;(《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月4 月第1版第1 页)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就是忽视了或者是不够重视文学、写作能力的培养,正如上书编者所说的,学生们&quot;呕心沥血背诵&#039;中心思想&#039;、&#039;段落大意&#039;、&#039;写作特点&#039;、&#039;标准答案&#039;,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几个小时的高考&quot;。在高考的大指挥棒的指挥下,学校语文教育也就选择了相对功利的应试教育。这样一来,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出现越来越多的偏题怪题,甚至出现&quot;小孙子语文试卷难倒王蒙&quot;的怪事;另一方面,不容易见效的作文教学得不到应有的正确的重视,即使&quot;重视&quot;起来,也是走样的,一切为了考试。现在不少老师这样告诉学生:写作文必须&quot;开门见山&quot;,结尾一定要联系&quot;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quot;,形势一片大好。于是就出现了王蒙的纳闷:&quot;怎么七八岁的小孩讲话,就和国务院开会发言一样,全是&#039;我代表谁谁表示热烈欢迎&#039;,&#039;祝大会圆满成功&#039;之类。&quot;学生作文套话连篇,而且千篇一律,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失败。 <br />    我们说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这是语文科本身的内在要求,&quot;语文&quot;一词,始用于1949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对此作过明确的说明:&quot;口头为&#039;语&#039;,书面为&#039;文&#039;,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039;听&#039;&#039;说&#039;&#039;读&#039;&#039;写&#039;宜并重。&quot;(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30页)另一方面,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我是从下面这些方面来做的。 <br />    第一,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想写好文章,单靠读课本选的所谓范文是远远不够的。一小卡车红砖,可能连一座平房也筑不起来,要建高楼,没有几十万立方米的建材是不行的。很难息息想象,一个人没有读过几十本名著,没有读过几十本杂志,没有读过几十首诗歌,没有受到过一定量的文学精品的熏陶,能够写出多么精彩的文字。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quot;内存&quot;,尽可能地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读报的习惯,每个学期至少读一本名著。我们每个学期至少抽出两三节课来交流读书心得,举办小型的&quot;文学沙龙&quot;,这样一来,读过某几本书的同学在讨论中对其印象有所加深,而未读过某几本书的同学也至少有所耳闻,不至以后发生如台湾歌星李玟的&quot;曹雪芹在哪,叫他也给我写首歌&quot;的笑话,至少减少这种机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在不卖弄,不掉书袋的前提下,单位于时间内,尽可能给学生以最大的信息量。这样坚持三四个学期下来,收效是比较明显的,同学写文章都能自觉地用到不少名著及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到的和典型事例,内容较以前充实多了。有了一定的积累,并不断继续丰富,离写好文章也就不远了。 <br />    第二, 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就当下文化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一种关注社会、关注人生--&quot;我思故我在&quot;的主体思辩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从而在作文时更容易入题,更有话可说,更容易 说真话,真正做到&quot;思之所至,笔亦所至&quot;。比如在《还珠格格》屏幕大塞车的时候,我组织了学生就这种现象进行了讨论,接着布置了一篇&quot;我看赵微&quot;的话题作文。同学们都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观点。一位同学竟然有这种认识:一个经常故意把成语说错、蹦蹦跳跳、疯疯癫癫、哗众取宠的人竟然&quot;红&quot;到这种程度,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hellip;&hellip; <br />    第三, 要重视道统的教育。我们认为,一篇文章的好与不好,不在词藻的华丽与否,而要看他有没有一种让我们豁然、让我们&quot;心有戚戚焉&quot;的理趣,有没有一种流动的思考美。这种理趣、这种思考的美也即古人的&quot;道&quot;,所谓&quot;文以载道&quot;。那么&quot;道&quot;从哪里来?很种重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4:24 页数:4
价格:¥3 大小:27.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