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新课改与传统语文教育的关系浅议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新课改与传统语文教育的关系浅议 <br />  2001年颁发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ldquo;新课标&rdquo;),掀起了一轮新课改的浪潮。&ldquo;新课标&rdquo;基本理念如下: <br />  1.目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r />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mdash;&mdash;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 <br />  2.内容理念: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 <br />  3.学习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br />  4.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mdash;&mdash;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br />  5.评价理念: <br />  (1) 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br />  (2) 语文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五个领域:识学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br />  (3) 语文课程新的评价观念: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贯穿日常的整个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r />  6.教材理念:从&ldquo;教教材&rdquo;到&ldquo;用教材教&rdquo;和&ldquo;不用教材教&rdquo;。 <br />  从&ldquo;新课标&rdquo;来看,它继承了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精华,比如,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及课程发展的经验积淀。这次改革是在总结多年来语文教学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以往经验的继承与创新。具体表现在: <br />  第一,续承。即对多年来总结出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精华予以延续和继承。 <br />  比如,我国从古到今,在学习语文中都注重引导学生诵读文本,在古代,有&ldquo;书读百遍,其义自见&rdquo;之说,诗圣杜甫也说&ldquo;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rdquo;。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ldquo;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rdquo;,在他的《精读指导举隅》一文中,力推&ldquo;吟诵&rdquo;。现在,新课标明确提出&ldquo;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rdquo;新课标&ldquo;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rdquo;读背无疑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这就是对前人语文学习和教育经验的有效借鉴。当然,在续承时,我们可以从现代的视觉来重新审视它,更加深入地认识它。从对话理论的视觉来看&ldquo;诵读&rdquo;,我们可以对此有新的认识:诵读的实质就是文本对象化与读者对象化的交互作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 <br />  再如中国古人学习强调一个&ldquo;悟&rdquo;字。苏霍姆林斯基说:&ldquo;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rdquo;&ldquo;自悟&rdquo;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ldquo;读&rdquo;的基础上,&ldquo;悟&rdquo;出精髓。因&ldquo;文&rdquo;悟&ldquo;道&rdquo;,因&ldquo;道&rdquo;学&ldquo;文&rdquo;。&ldquo;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rdquo;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ldquo;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rdquo;这种&ldquo;自主学习方式&rdquo;就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感悟,对文本实行解读。 <br />  再比如集中识字的识字教学,熟读、精思、博览的阅读教学,多写多改、讲放收求脱变的写作教学等等都渗透着这行之有效的传统语文教育思想。 <br />  第二,革弊。历史和现实中的语文教材、教学与评估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存在诸多问题,甚至&ldquo;问题不小&rdquo;,需要我们革除弊端。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比如,语文教学中,存在的&ldquo;技术化&rdquo;、&ldquo;伪圣化&rdquo;和&ldquo;线性化&rdquo;现象,就必须消除,代之以&ldquo;人文化&rdquo;、&ldquo;人情化&rdquo;和&ldquo;非线性&rdquo;。再比如,过去几十年的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老牌的&ldquo;...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3:50 页数:6
价格:¥3 大小:27.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