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我的课文教学“五味”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我的课文教学&ldquo;五味&rdquo; <br />    河南漯河高中  张荣谦 <br />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ldquo;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rdquo;这里的&ldquo;新鲜生动&rdquo;是关键。同理可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毫无新鲜生动之感,那教与学必然是失败的。因此,对于任何一篇课文(不管是诗或是其他文学样式)的学习,笔者都认为不可单刀直入、简单敷衍地完成讲解了事,因为那样将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无从谈起&ldquo;新鲜生动&rdquo;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ldquo;语文素养&rdquo;的概念,这其实就是对课文教学的新的定义和要求。笔者对&ldquo;语文素养&rdquo;是这样理解的:&ldquo;语文&rdquo;是指学科性,&ldquo;素&rdquo;是指日常性,&ldquo;养&rdquo;是指师生双方的培养性和养成性。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促其养成;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成才教育,促其发展。结合新教材的课文教学来说,&ldquo;语文素养&rdquo;不外乎体现为&ldquo;知&rdquo;&ldquo;技&rdquo;&ldquo;能&rdquo;三者的养成和发展。那么如何结合新课标精神在课文教学中实现这三者的和谐发展而使教与学都&ldquo;新鲜生动&rdquo;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探索,暂名之为&ldquo;课文教学五味&rdquo;,以待斧正。 <br />    第一&ldquo;味&rdquo;:诗味导入。即在课前结合课文,联系相关知识内容,以&ldquo;趣&rdquo;为基,&ldquo;诗&rdquo;意导入,让学生&ldquo;未见其文已闻其味&rdquo;。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一是诗歌的导入。如在讲授《故都的秋》时,就可以以郁达夫的一首《钓台题壁》诗导入,初步体会郁达夫的忧伤愤世,为理解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张本: <br />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br />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br />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br />    悲歌痛苦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br />    二是诗句的导入。如在讲授《念奴娇&middot;赤壁怀古》时,就可以联系刘禹锡的&ldquo;淮水东边旧时月&rdquo;,李白的&ldquo;至今惟有西江月&rdquo;,萨都刺的&ldquo;秦淮一片明月&rdquo;,白居易的&ldquo;行宫见月伤心色&rdquo;,温庭筠的&ldquo;十二楼中月自明&rdquo;等诗句,于历史沧桑中味不尽明月,自然过渡到苏轼的&ldquo;一尊还酹江月&rdquo;,诗人慨叹,不难理解。 <br />    三是诗化的语言导入。如在讲授《近体诗六首》时,就可以用这样一段话导入: <br />    当歌唱可以成为心灵的主宰,没有哪一种形式比诗歌更适合我们的咽喉。我们所能想起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它一起慢慢变老。或大意磅礴横空而出,或金谷裂石回韵悠悠;或娟秀恰如小燕钩,或浅靥恰可海棠羞;或鸣泉溅玉盈盘珠,或涧溪纵深爱晴柔&hellip;&hellip;这一切,最是芳香在心中。它让我们怎能不逆流而上,依偎在它的身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近体诗六首》。 <br />    &ldquo;诗味导入&rdquo;解决&ldquo;知&rdquo;的培养,既可扩充知识面,又可强化要学知识,并使课文教学蕴出活泼、诗意之气。 <br />    第二&ldquo;味&rdquo;:趣味赏读。即在&ldquo;诗味导入&rdquo;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ldquo;赏读&rdquo;生&ldquo;趣&rdquo;,&ldquo;亲其文而信其意&rdquo;。笔者的具体做法是:1、示范诵读。即通过朗诵磁带和其他媒体文件,先为学生播放名家范读,听其音,会其意,观其文。2、配乐正读。即由教师在对名家范读的语音、语气、语意、语势等瑕疵进行纠正的基础上,配乐诵读,正其味,美其形,羡其文。3、指导赏读。即在萌生羡意,欲读为快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性阅读。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指导为&ldquo;两情(有感情、有表情)相悦,八字(抑、扬、顿、挫、急、缓、长、颤)相合&rdquo;的读书法,以期学生动其心,漾其情,赏其文。4、师生趣读。即在完成了&ldquo;赏读&rdquo;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课文中精彩关键的部分再作重复性阅读,以读促解,辨其采,明其重,味其旨。 <br />    &ldquo;趣味赏读&rdquo;调动的是学生眼、耳、口、脑、心等多种感受,对学生来说实际上是接受了一次综合性培养和养成训练,使课文教学由&ldquo;知&rdquo;的层面渐向&ldquo;技&rdquo;&ldquo;能&rdquo;的层面过渡。 <br />    第三&ldquo;味&rdquo;:真味对决。即在教师主导下由学生主体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之所以称之为&ldquo;真味&rdquo;,是指在实践中要完成&ldquo;知&rdquo;&ldquo;技&rdquo;&ldquo;能&rdquo;三者的真正融合,将对课文的讲解性理解分析变换为高考仿真型训练性理解分析。如在教授《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就可以这样设计训练性理解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3:03 页数:7
价格:¥3 大小:29.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