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让音乐为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让音乐为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br />  内容摘要:&ldquo;歌即是诗,诗也是歌&rdquo;。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文学与音乐水乳交融的关系虽然得到普遍认同,但并未将这种联系在文学教育中很好地加以利用。本篇论文主要从古诗文教学的实际出发,在理论上回顾了中国文学的诗教传统,着重探讨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文与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为语文教学开辟一条新的思路。论文也为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师生互动以及利用学生特有的心理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和教学设计。 <br />  关键词:古典诗文   诗教传统   古典音乐   相融教学 <br />  一。诗教传统的简要回顾 <br />  文学与音乐在中国文化中相互依恋,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大都能作为&ldquo;歌曲&rdquo;歌唱,只是年代久远,乐谱失传,有些已经无法再现了。但文学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却是不争的事实。 <br />  上古时代的文艺实践中,诗、乐、舞三者是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的。《尚书&middot;尧典》中记载舜的话说:&ldquo;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rdquo;后来《礼记&middot;乐记》中对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状况作了理论性的总结:&ldquo;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当作&rdquo;器&ldquo;)从之。&rdquo;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先秦时代对文艺本质的一个基本认识--&ldquo;诗言志&rdquo;。&ldquo;志&rdquo;为&ldquo;心所念虑&rdquo;(赵岐《孟子&middot;公孙丑》注)&ldquo;心意所趣向&rdquo;(郑玄《礼记&middot;学记》注),&ldquo;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rdquo;所以,&ldquo;诗言志&rdquo;应当是指诗乃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的呈现。 <br />  先秦时代的&ldquo;志&rdquo;往往是与政教相联系的人生态度与理想抱负。这直接影响了孔子以&ldquo;诗教&rdquo;为核心的文学观。由于诗乐关系的密切,孔子借助音乐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志趣。孔子有很好的音乐素养,既能演奏,如鼓琴、击磬、鼓瑟,又能歌咏,&ldquo;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①&rdquo;;更为重要的是,孔子的乐正、乐教还体现着他自己独特的乐感、乐论。 在《论语》中,《韶》与&ldquo;郑声&rdquo;是孔子树立的两个典型,而对二者所持态度之强烈反差凸现着孔子乐的取向。&ldquo;人而不仁,如乐何&rdquo;,孔子认为人若不仁,乐则不乐。因此,孔子强调乐不仅要&ldquo;尽美&rdquo;,还要&ldquo;尽善&rdquo;。孔子对于尽善尽美的《韶》很是看重,并能沉醉其中以致&ldquo;三月不知肉味&rdquo;。孔子还认为乐应该体现出&ldquo;乐而不淫,哀而不伤&rdquo;的中正平和,而其&ldquo;乐正&rdquo;就是正淫乐以归于&ldquo;雅乐&rdquo;,孔子指斥&ldquo;郑声&rdquo;, 就是因为&ldquo;郑声淫&rdquo;而&ldquo;乱雅乐&rdquo;, 所以孔子才深以为&ldquo;恶&rdquo;,并主张&ldquo;放郑声&rdquo;。 <br />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深深懂得音乐的巨大作用。孔子擅鼓琴,并能作曲,他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身临险境时,依然抚琴自纾。孔子的品格深深影响了他的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六艺者就达七十二人。他的教学内容,可称为&ldquo;诗、书、礼、乐&rdquo;。&ldquo;礼&rdquo;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ldquo;乐&rdquo;即取得和谐。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 <br />  荀子后来继承了孔子的&ldquo;诗教&rdquo;观念,他在《乐论》中指出:&ldquo;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rdquo;进一步阐释了&ldquo;诗言志&rdquo;的本质,并强调音乐是人感情的自然流露:&ldquo;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rdquo;荀子肯定了音乐对人心具有的感发作用,说明音乐是以情道志的,自然,这个&ldquo;志&rdquo;中,既有思想因素,亦有感情因素。 <br />  汉代儒家文艺思想的纲领性著作--《礼记&middot;乐记》,更是发展了先秦的礼乐教化思想,把音乐美学思想与文学思想完美地融为一体。《乐记》不但阐释了音乐的本源,还承认音乐对社会政治有重大的反作用。其云:&ldquo;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生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rdquo;这里提出的是&ldquo;声-音-乐-心-物(社会政治)&rdquo;的音乐作用论。音乐源于物,又作用于物。这就是后来&ldquo;文学-人心-治道&rdquo;的公式的由来。 <br />  由此看来,文学与音乐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从一开始就承担起了广泛而艰巨的教化使命。因而,在教育方面,必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2:02 页数:12
价格:¥3 大小:36.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