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心得)之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数学论文之略谈&ldquo;问题解决&rdquo;与小学数学教学 <br />  几年来,我们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进行了&ldquo;问题解决&rdquo;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br />  一、&ldquo;问题解决&rdquo;教学模式研究 <br />  我们认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模式的一般程序一定要符合以下几个过程: <br />  第一,应符合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即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 <br />  第二,应符合认知的心理过程。 <br />  第三,应符合数学教育的基本过程 <br />  据此,我们构建了小学数学&ldquo;问题解决&rdquo;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br />  二、&ldquo;问题解决&rdquo;教学的实践 <br />  1.提出问题。 <br />  (l)教给找问题的方法。 <br />  ①在知识的&ldquo;来龙&rdquo;上找。 <br />  如果对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有相关又搞不清的,那就在此提问。如学习&ldquo;比的基本性质&rdquo;对,就可提出&ldquo;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rdquo;等问题。 <br />  ②在知识的&ldquo;怎么样&rdquo;上找。 <br />  如果对某一事物究竟有哪些特征,说不出或不能说完整的,那就在此提问。 <br />  ③在知识的&ldquo;为什么&rdquo;上找。 <br />  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搞不清或说不出来就可据此提问。 <br />  ④在知识的&ldquo;归纳或分类&rdquo;‘上找。 <br />  如果对知识不会归纳整理、分不清类型,而把知识看成一盘散沙似的孤立个体、可在此提问。 <br />  ⑤在知识的&ldquo;去脉&rdquo;上找。 <br />  如果学习某个知识不了解它的作用,也一样可以提问。 <br />  (2)教给提问题的方法。 <br />  ①追问法。 <br />  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究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是&ldquo;为什么&hellip;&hellip;?&rdquo; <br />  ②反问法。 <br />  根据教材或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其表现形式一般是&ldquo;难道&hellip;&hellip;?&rdquo; <br />  ③类比法。 <br />  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性质的相关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例如学习&ldquo;8的乘法口诀&rdquo;时,便可联系&ldquo;6、7的乘法口诀&rdquo;提出问题: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怎样推出8的乘法口诀?前后各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规律?等等。 <br />  ④联系实际法。 <br />  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br />  (3)指明提问题的方向。 <br />  引导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经验有关的实践活动来学习数学,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教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为此,让学生提问题还要学生指明提问方向,尽量把问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教学&ldquo;圆柱的认识&rdquo;时,可这样为学生指明提问方向,首先拿出一个长方体、边在桌上滚动边问:&ldquo;这样容易滚动吗?&rdquo;当学生回答不易滚动后,又问:&ldquo;你有什么办法使它变得容易滚动?&rdquo;这样就把学生的提问导向:能否把长方体的棱削掉?能否在长方体的外面套上一个圆形体(即圆柱)等等。 <br />  2.解决问题。 <br />  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ldquo;问题解决&rdquo;’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那么、如何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呢? <br />  (l)建立学习小组。 <br />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平衡,&ldquo;问题解决&rdquo;实验中面临着学生学习水平不一致的问题。如何让不同发展水平学生都能解决问题呢?我们引进了小组学习的方法,即学生以4人为一学习小组,小组中学习水平上、中。下的学生合理搭配,推荐一个学习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让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信息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教师一方面巡视并聆听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另一方面注意收集学生在讨论中不会理解的知识、思维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精神等信息,以便确定讲解的切入点。 <br />  (2)激励自主探索。 <br />  既然&ldquo;问题解决&rdquo;是学生自己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那么在解决问题时就得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还学生自主权,激励学生自主探索,自行解决。 <br />  (3)注重学具操作。 <br />  &ldquo;认识一个客体,必须动之以手(皮亚杰语)&rdquo;。事实证明,学生提出的问题...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30:07 页数:7
价格:¥3 大小:28.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