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心得)之从课程标准看数学课堂教学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数学论文之从课程标准看数学课堂教学 <br />[摘 要]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认识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数学课堂应&ldquo;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dquo;。好的课堂教学应&ldquo;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rdquo;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应&ldquo;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做数学中的数学思维&rdquo;。制定教学方案要研究《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数学活动,研究学生的差异。 <br /> <br /> <br />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和教材编写组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艰苦努力,《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8226;数学》相继问世,七年级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38个实验区全面展开,作为实验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新标准、新教材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但是,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质性的变革,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ldquo;穿新鞋走老路&rdquo;。 以下问题是一位数学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的问题: <br /> <br /> <br /> <br />1、 数学课堂应关注什么?学生从数学课堂学什么? <br /> <br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 <br /> <br />展。新数学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课堂应&ldquo;以人的发展为目标&rdquo;,&ldquo;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dquo;。数学教学是&ldquo;通过数学的教育&rdquo;,不再是&ldquo;纯粹的数学教育&rdquo;。按《标准》的理念来说,就是&ldquo;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dquo;。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弹性原则,不必对每一位学生强求一律,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同一问题的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解决。 <br /> <br />&ldquo;关注学生的发展&rdquo;,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让他们了解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决周围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br /> <br />&ldquo;关注学生的发展&rdquo;,还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兴致和思考,参与数学活动。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思考、富于智慧,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所以教学模式应从&ldquo;教为主&rdquo;转变为&ldquo;学为主&rdquo;;&ldquo;教&rdquo;应从&ldquo;学&rdquo;的角度考虑,从&ldquo;传授知识与技能&rdquo;的传统模式转变到&ldquo;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rdquo;的实践模式。通过创设好的问题情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认可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br /> <br />关于&ldquo;再创造&rdquo;,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是这样解释的:&ldquo;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rdquo;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ldquo;灌&rdquo;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也许有的老师会问这样的问题:&ldquo;学生探索不出来,发现不了怎么办?&rdquo;,这里就有一个老师的引导作用问题。假如你是&ldquo;抛一个足球让大家去抢&rdquo;似的让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29:34 页数:10
价格:¥3 大小:32.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