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论文之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径和培养策略 <br /> 3.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试题在提供一幅地图中往往会通过文字表述的形式告诉考生此图的名称、含义等信息。解题时考生需要从这些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重要的地理信息。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题来看,这种在材料和题干中用文字说明地图表示的区域、地图的类型和地图中的地理要素等信息的试题越来越多,而过去那种将地图名称标注于图下的地图几乎难以找到。这就需要考生一反平时利用课本学习时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突破思维定势。如例1中,文字材料中就有关于该图的说明:“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解题时就可以根据该信息确定这是一幅统计图表,读图时就要按照统计图表阅读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然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4.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地理图形语言是指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区域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因为以地图为背景切入,既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是文综试卷中的亮点。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地理试题已经逐渐形成了“无图不成地理”的试题命制风格。这为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地理图表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因此判读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地图上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如经纬度、大陆轮廓、国界线和省界线、等值线、特殊地名、特殊地理景观等。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与设问无关的图形要素就可以不管,排除干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当然近几年由于命题的越来越成熟,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有用的。【例3】(2005年全国文综卷Ⅲ第36题)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利用图中的经纬线可以大致确定该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结合图中长江的“W”形状和洞庭湖和鄱阳湖的轮廓进一步确定该区域是我国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地区,即湖北、湖南和江西。然后在此区域地图叠加上等压线,并对等压线的数值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调动所储备的地理知识就可以轻松自如地解答。5.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展示形式。表格中展示的各项地理要素均是紧密相关的,表格中的数据资料均是客观、真实的。将地图和表格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情景提供信息,是高考试题的图表化的表现。解答时关键是从表格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例4】(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Ⅲ第10~11题)下图表示中国、日本、韩国2000年蔬莱贸易关系,图中箭头①~⑥表示贸易方向,相应的贸易量见下表。据此回答1~2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单位:吨) 290 9133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