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精彩语句摘录 <br>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br>
<br>
u 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指思维倾向、思维习惯等、思维脉络、思维策略等 <br>
<br>
u 现实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了多种可能性,可是老师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只是主观地幻想单一的可能性。 <br>
<br>
u 多数教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假设多种可能性,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表面的,孤立的,片面的,单项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 <br>
<br>
u 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有一个著名的口号:“认识你自己。”愚以为这个口号深入人心之日,才是教育走向科学之时。 <br>
<br>
u 迷信管理、以管理压倒教育甚至代替教育,是教育界司空见惯的工作思路,危害很大。 <br>
<br>
u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br>
<br>
u 越是纯粹的教育,管理色彩越淡。 <br>
<br>
u 真正面对现实的人,首先应该面对自己的失误,面对自己思路的僵硬与不合时宜。 <br>
<br>
u 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br>
<br>
u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br>
<br>
u 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自我教育,就是纯粹的管理主义,就是形式主义。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得越严,自觉性越没有用武之地,渐渐地,人就会变成两面派。 <br>
<br>
u 所以迷信管理的人,几乎都是自我中心者,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替学生的成长着想。他们考虑得更多的,大概是自己的“业绩”。 <br>
<br>
u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br>
<br>
u 用适当的管理来保证教育促进教育是一回事,把教育看成管理或者基本上是管理,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在真正的教育中,管理知识辅助手段。 <br>
<br>
u 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 <br>
<br>
u 简单化管理其实是头脑简单的教育者的救星,这叫做教育者向管理者投降。 <br>
<br>
u 人活一辈子,先甭说活出多大光彩,即使要活个明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糊里糊涂的教一辈子书的人,可能大有人在。难怪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br>
<br>
u 我们干工作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累得不值,苦的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精力用错了方向。 <br>
<br>
u 培养好习惯不是在空地上盖楼。他原来如果已经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你还得先做或同时做“清扫地基”的工作。难度是很大的。习惯是外部训练的结果,也是自我主动建构的结果,主体的能动性不可忽视。 <br>
<br>
u 我感觉习惯可以分成两类:初级习惯和高级习惯。一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属于初级习惯,这种东西,通过管理式的训练比较容易养成。高级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东西需要的内驱力特别大,它的活动主要在脑子里,用行为训练的方式就很难奏效了。你能强迫他做注意听讲状,却无法强迫他真正专心听你的课;你能强制学生摘抄,却无法保证他抄的时候真的在“阅读”,你更无法强迫他喜欢阅读。于是当你不强制的时候,它的本相就露出来了。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