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徙,“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们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夺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作“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15-\n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徙,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摘自《户籍上的中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国内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登记,出生要及时注册,死亡要及时销户。B.秦国通过废旅店的方式来禁止百姓擅自迁徙,百姓若不得已外出需要持介绍信住店,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C.秦国在诸侯争霸中胜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行了户口登记制度,获得了全民动员的能力和丰厚的财力、政治体制更加严密。D.汉代的“编户齐民”制度是对秦国全民户口登记制度的继承和完善,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汉代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谈及秦朝、汉朝的户籍管理,并与西周封建制进行对比,西周没必要也不可能进行全民户口登记。B.文章首段重点谈及秦国的户籍管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引经据典进行论证,而且摆事实进行论证。C.文章第二、三段论述汉代户口登记制度,内容详实,户籍进行分类,而且登记的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等。-15-\nD.文章末尾对社会结构进行探讨,从深层进行挖掘,先秦贵族阶层的消失,社会瓦解,贵族和私民都成为公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疯抢财物,而是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B.西周和汉代都存在着全国性的户籍制度,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只是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C.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D.“编户齐民”制度让奴隶脱离贵族的掌控,获得了人身的自由,但也极易让国民进入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渐渐朱以撒空无一叶的九重葛,整个冬日在寒风中抖瑟。近日发现有星点紫红色的叶芽从枝条的骨节探出,每一日都非常微弱地发展。与此同时,朋友赠送的洋兰,细细地看,正在敛约着极盛时刻的嫣红,细微地走向它的反面。这两种走向,因为太细了,往往让人浑然无觉。正常的生长或者凋零,都是在难以分辨中进行的。在叙述这种进展程度时,我经常运用两个字——渐渐。一滴融入了清水的墨,坠落在白色宣纸上会有多大,效果如何,一般人是难以言说的。有的人挥毫时左手总是攥着一团卫生纸,墨一入纸,便飞蛾扑火般地敷上去,吸干。于是右手不断地写,左手不断地吸,一眼可见手头功夫的匮乏。同时,左手这个寒酸的动作与优雅的右手难以匹配。我习惯了墨汁垂落,宣纸柔软承露般地接住它的圆润,然后缓缓化开。其向着外围扩散的模样毛茸茸的,内浓外淡,内黑外白,非人工可以合成。搁笔后挂起,品一盅茶后再去看看,晕化恰到好处,比挥毫时刻多了一些水乡气息。因为渐渐,才如此微妙。-15-\n深沉的夜色里,宁静中传来更夫的脚步声,还有低沉的梆声。好像时间是由更夫带来的,由他来向梦中人传达时间的进度。在一个缺乏钟表的年份,更夫出现,在深夜里,替人守时,使梆声飘入睡意里。夜,在渐渐中流转。那些赶早的人满怀感激,起身收拾行囊,穿过夜幕渐淡阗寂的街巷,悄悄地消失在远处。不少旧日的文本都展示了这个情节,甚至由更夫把夜间许多叙事的残片缝缀起来,让深沉的夜晚有一些动感——在更夫的步履下,舒缓的、浸润的青石板路面上,共同地流露出连绵的湿意。一位小姐倚在临街窗旁,右手执一柄描花纨扇,正朝窗外张望。街面上耍把戏的正在调遣三寸不烂之舌,寻常话语一经渲染,灿若桃花。小姐渐渐笑了,很平和。她把手抬起来,让纨扇更近于自己的脸庞,一旦笑颜大展,纨扇已经遮掩了春色。春色三分毋须多,泛滥起来就不那么可爱了。像一夜秋风凌厉,打落万千叶片,这与我偏重于渐渐的心理相违。有的黄叶就能生出一些美感。它是先落下两片,再落下两片。一点点地递进,含蓄文雅,有一种长调般的韵味。让人端详着树顶,晚秋正在缓步移近,天空在落叶的疏朗中渐大,这个秋天才算是一步一步被拥有了。孩子渐渐地长大了,长辈渐渐地老去,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进展,由小到大,由壮而衰。老子是不看好强壮的,物壮则老,他说。在他眼里,人最好不要长大,永远地柔、弱,这样就有无限生机。生活慢下来时,孩童说着稚气无忌的话语,无知以至无畏。疏离了天性,超常地精明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在我眼里,这样的孩童就让人讨嫌了。我读到几幅儿童书法,笔下老到,甚至老气横秋,心里就十分惋惜。在这个变数很大的空间里,没有多少人乐意那么长久地等待。一粒花蕾,不要急于让它成为一朵花。生活的节奏在看不见的地方支配着我们的手脚呢。主人从草地上觅食的鸡群里挑了一只芦花色的公鸡,作为款待客人的佐食佳肴。从炖罐里飘出来的肉香,让人贯串起放纵奔跑于田畴地角、花径草丛中正常生长的过程。从出壳到长成,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积累,允许生长的缓慢。主人安时处顺的生存观,显然有过人的耐心。我们在口舌感到快感的同时,还有一种美感,渐渐递增起来的美感。像自然草木那样,渐渐地生,渐渐地长,渐渐地枯黄;像自然四季那样渐渐地来,渐渐地渗透,渐渐地转换。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九重葛与洋兰让人浑然无觉的两种截然不同生长走向写起,显示出作者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也引发了下文关于渐渐的思考。B.本文思路开阔,今古相接,由物及人,形散神聚,具体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渐渐”的感悟与思考。C.-15-\n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例如第三段,将有的人书法手头功夫的匮乏、书写动作的不协调和“我”老练娴熟的书写、悠然自得的心态进行对比,表达了“我”对自己书法的自信。D.作者善于借生活片段来表达情感,如老到乃至老气横秋的少年书法,既表现出对少年的惋惜,也包含着对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5.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简要作答。(6分)6.“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渐渐”的哪些场景?请分类概括,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场景组织到一起的?(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选自“央广网”2022年6月19日)材料二: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选自“光明网”2022年4月23日)材料三:-15-\n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比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是2022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强所感动。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片……(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材料四: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对生活没有新发现,对艺术没有新表达;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2022年生产故事影片708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396部,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于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4月12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15-\nB.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的有效手段。C.《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等大获成功是因为它们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D.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致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B.材料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C.由材料四可知,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22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D.从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好故事”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9.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訢,字元盛。父崇,冯跋吏部尚书。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贵,吾每观,或未可知。”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太武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曰:“此小子终效用于朕之子孙。”因识眄之。帝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贵戚,帝曰:“李訢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遂劝成婚。文成即位,訢以旧恩亲宠,迁仪曹尚书。出为相州刺史。为政清简,百姓称之。訢上疏求于州郡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衣冠之胄,就而受业。书奏,献文从之。以訢政为诸州之最,加赐衣服。自是遂有骄矜自得之志,受纳人财物,商胡珍宝。兵人告言。尚书李敷与訢少长相好,每左右之。或有劝以奏闻,敷不许。献文闻罪状,槛车征訢,拷劾抵罪。敷兄弟将见疏斥,有司讽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訢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訢深所不欲,且弗之知也,乃谓其女婿裴攸曰:“吾与李敷,族世虽远,情如一家。在事既有此劝,昨来引簪自刺,以带自绞,而不能致绝。且亦不知其事。”攸曰:“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訢-15-\n从其言。又赵郡范檦具列敷兄弟事状,有司以闻,敷坐得罪。诏列訢贪冒应死,以纠李敷兄弟,故免。百鞭髡刑,配为厮役。未几而复为太仓尚书,摄南部事。用范檦陈策计,令千里之外,户别转运,诣仓输之。使所在委滞,停延岁月。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道路群议曰:“畜聚敛之人,未若盗臣。”訢弟左军将军璞谓曰:“范檦善能降人以色,假人以辞,未闻德义之言,不早绝之,后悔无及。”訢不从,弥信之,腹心事皆以告檦。献文崩,訢迁司空,范檦知文明太后之忿訢,又知内外疾之,太和元年,希旨告訢外叛。文明太后征訢至京师,言其叛状。訢曰:“无之。”引檦证訢。訢慨然曰:“吾不用璞言,自贻伊戚,万悔于心,何嗟及矣!”遂见诛。(选自《北史·李訢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 /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B.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C.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D.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 /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奏,是指臣子向帝王进言的文书,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如“表”、“疏”等。B.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或西域各民族的泛称,一般称呼与胡人相关的物品常冠以 “胡”字,如胡床、胡服。C.髡,是我国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人施加的惩罚。D.摄,在文中是“统管”之意,它还有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 “假”、“署”、“判”、“转”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訢生有贵相,与众不同。太武帝亲临中书学时,见到李訢,认为他不同寻常,将来能为自己的子孙效劳。-15-\nB.李訢善于理政,重视教育。他在相州任刺史时,因为政清廉,深得百姓称颂。曾上书请求在各州郡设立学校,被献文帝采纳。C.李訢为保自全,出卖朋友。他在囚禁期间,听从女婿劝告,捏造李敷犯罪事实,揭发检举,因此得以免去死刑。D.李訢一意孤行,终遭陷害。他没有听从弟弟李璞的劝诫,依然信任范檦,最终因范檦告发而被诛杀。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李訢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2)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4.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15、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n(2)《蜀道难》中,以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大声响烘托蜀道之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曹操《观沧海》中,大部分诗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叙事的表达方式。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颐和园,坐落在北京城的西北郊。它原名清漪园,最初只是帝后宫妃们休闲避暑的场所。雍正帝继位后,开始长期居住在西郊园林中,这里逐渐成为了政治和娱乐的双中心。除了紫禁城,晚清统治者把这里当成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更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颐和园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在造园艺术中.尽显皇家园林的________,同时充满了和谐自然的生趣盎然。亭台、殿堂、庙宇和小桥诸多人工景观与周围的山峦、湖水________。未进颐和园,看到大门两侧傲然伫立的两座狮子,()。走进古老的颐和园,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景点建筑百余应,院落20余处,佛香阁、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是后人必游的景点。从一个景点跨入另一个景点,便是从一个世界跨入另一个世界。这里景点之多,________。每当游人踏出颐和园的门槛,总是会不由得回眸。世事无常,虽然历经________,颐和园依然屹立于青山翠谷之中,历久弥新。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除了紫禁城,这里是晚清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也是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B.除了紫禁城,晚清统治者把这里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也作为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C.除了紫禁城,这里是晚清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D.除了紫禁城,晚清统治者把这里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也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富丽堂皇交相辉映数不胜数沧海桑田B.富丽堂皇相得益彰数不胜数风云变幻C.金碧辉煌相得益彰不胜枚举风云变幻D.金碧辉煌交相辉映不胜枚举沧海桑田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雄伟的气势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游人-15-\nB.游人就已经被它雄伟的气势深深地感染C.游人就己因它雄伟的气势而深深地感染D.它雄伟的气劈就已经把游人深深地感染20.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①_______改为_______②_______改为_________③______改为_______④_______改为_________⑤_______改为_______21.下面一段文字是对“中国梦”的阐释。请阅读这段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中国梦应是一幅多维度的蓝图。它包含着对道路、制度和理论思想的正确选择,包含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包含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它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碰撞,吸纳一切体现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璀璨的中国文化。它要求人们多一些信任、宽容和关爱,少一些冷漠、歧视和暴戾;多一些“对不起”的歉意善意,少一些恶语相向的剑拔弩张。乐共识而恶离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中国梦”的内涵,每条不超过10个字。(3分)(2)针对上述阐述内容,作为中国新青年,我们该如何实现“中国梦”,不超过50字。(3分)四、写作(满分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的这首小诗《苔》,沉寂了300年,被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用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出了生命的真谛,让亿万中国人在这一刻被感动!为什么一首只有20字的小诗却听得我们热泪盈眶久久难忘?因为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它也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而又尊贵的生命的!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与抄袭,不少于800字。-15-\n-15-\n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A B项,“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曲解文意,“没有户籍”的说法属无中生有,原文是“人们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C项中“政治体制更加严密”,是无中生有。根据原文“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D项混淆了“秦国”和“秦朝”两个概念。2.A 根据原文“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文章不但谈及秦朝、汉朝的户籍管理,还谈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户籍管理。3.B “西周和汉代都存在着全国性的户籍制度”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CC项,“表达了‘我’对自己书法的自信”错,从后文“因为渐渐,才如此微妙”可以看出是为了说明“渐渐”的道理;“‘我’老练娴熟的书写”表达也不够准确,文中没有依据。5.我们品尝主人款待的芦花鸡,因其美味而感到快乐。(2分)芦花鸡从出壳到长成经历了一个缓慢积累的正常生长过程,其中所蕴含的自然而然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2分)鸡主人过人的耐心与安时处顺的生存观也让我们感受到美。(2分)6.主要写了两类场景,一类是自然场景:九重葛与洋兰等草木正常生长与凋零,秋天等四季自然转换。(2分)一类是生活场景:书法作品自然晕化,更夫步履舒缓为人报时,小姐以纨扇遮挡住笑颜,主人安时处顺让鸡自然生长。(2分)作者是通过感观和想象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的。(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D本题中,D项,“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致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错误,根据原文信息可知,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才是轻电影等大行其道的原因,而导致弱化精品意识和原创力的原因是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盛行,致使平庸之作呼应而生。总体来说,此处原因错位;另外,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不一定是平庸之作。故选D项。8.C本题中,C项,“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错误,选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日中寻找风向”。另外,“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22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强加因果,原文是“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故选C项。9.(1)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2)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3)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4)强化原创力,强化精品意识,坚决拒绝平庸之作。(答出3点给满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C.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敷”“有”“先为”“其”“但”。11.D.“判”是兼任官职,“转”是转任官职。12.C.“李訢为保自全,出卖朋友。”理解有误,丑化传记主人公形象。-15-\n13.(1)李訢以后一定会官运通达,使人的门第光大,可以使女儿做他的妻子,不要(把女儿)许配给其他贵戚了。(必:一定。达:通达。妻之:做他的妻子。各1分,大意2分。)(2)百姓竞相来贿赂,各自请求在前运输,从此远近的百姓处于困乏疲惫之中。(竞:竞相。以:来。于是:从此。困弊:处在疲惫之中。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李訢,字元盛。他的父亲李崇,是冯跋的吏部尚书。李崇说:“这个儿子出生时,看相的先生说他有贵人之相,我常观察他,或许说不定。”于是李崇让儿子李訢入都城当中书学生。当时太武帝前去中书学,他见到李訢后觉得他不同寻常,指着李訢对随从的人说:“这个孩子终究能效命于我的子孙。”于是用心观看并记住他。皇帝的舅舅阳平王杜超有个女儿,将要许配给贵戚,皇帝说:“李訢以后一定会官运通达,使人的门第光大,可以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便劝说他们结成婚姻。文成帝即位,李訢因故恩受宠,被提拔为仪曹尚书。出京任相州刺史。他为政清廉俭约,百姓们称赞他。李訢上书请求在州郡各自设立学官,使士族、望族之流和官绅的子弟就地从师学习。奏书呈上,献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因为李訢的政绩为各州中最好,增加赏赐衣裳服饰。从此,李訢便有骄傲自得之意,开始接受别人的钱财和礼物,贩卖胡人的珍宝。士兵民众上告。尚书李敷与李訢从小到大都关系密切,常常帮助他。有人劝李敷将此事奏报,李敷没有答应。献文帝听说了李訢的罪状,用囚车将李訢押回京,拷打并审判他应负的罪责。李敷兄弟将被疏远排斥时,有关部门委婉暗示是皇帝的旨意怀疑李敷兄弟的意图,让李訢揭发列举李敷等隐藏的罪行,这样李訢就可以保全自己。李訢十分不情愿,而且他也不知道内情,于是他对他的女婿裴攸说:“我与李敷,世代虽然很远,但情如一家。居官任事便有此勉励,昨日以来我用簪自刺,用带子自绞,都没能致死。况且我也不知道他的事。”裴攸说:“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呢?李敷兄弟的事情有破绽可知,有个叫冯阑的人,以前被李敷所杀,他家的人对李敷深切痛恨。你只要喊来冯阑的弟弟问情况,足以知道详委。”李訢听从了他的话。又有赵郡人范檦详尽列出李敷兄弟的罪状,主管此案的官吏奏明皇帝,李敷因此获罪。诏令列举李訢贪图财物罪应处死,由于检举揭发李敷兄弟,所以免除死罪。李訢被处以鞭打一百和剃去头发的刑罚,发配为奴仆。不久就免除劳役任太仓尚书,统管南部大事。李訢用了范檦提出的计策,让千里之外的百姓,分户运输,到官仓缴纳粮食。致使处处粮食积压,滞留拖延了时间。老百姓竞相以财物贿赂管理官员,各自请求能在前面缴粮,自此远近的百姓就特别困顿疲惫。路上的众人议论道:“容留搜刮民财的人,不如容留盗窃府库财物的人。”李訢的弟弟左军将军李璞对李訢说:“范檦善于用媚态取悦人,用谄言恭维人,没听见他说过道德仁义的话,如不早些与他断绝关系,后悔莫及。”李訢不听弟弟的劝告,反而更信任范檦,心中有事都告诉范檦。献文帝驾崩,李訢升为司空。范檦知道文明太后怨恨李訢,又知道朝内朝外也都痛恨李訢,太和元年,他迎合皇上的旨意,告发李訢在外反叛。文明太后召李訢到京都,言说他反叛的罪状。李訢说:“没有这事。”太后让范檦对质李訢。李訢感慨地说:“我不听李璞的话,自己留下这个忧患,万千悔恨在心头,还忧叹什么祸患来临。”他终于被诛杀。(二)古代诗歌阅读14.B思乡之情黯然销魂,纠缠着羁旅之思(2)15.①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②“黯乡魂,追旅思”句直抒胸臆,主人公飘泊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③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④从“酒入愁肠”句可看出,诗人借酒浇愁,但愁情难遣,足见乡思之缠绵。(答出3点给满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6.(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15-\n(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三、语言文字运用17.C本题中,A项,“对”成分赘余;B项,“对”成分赘余,“这”和“见证”主宾搭配不当;D项,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暗换主语。故选C。18.B本题中,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语境是“山峦、湖水”与“人工景观”,用“相得益彰”。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和事很多;语境“这里景点之多”,用“数不胜数”。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很大;风云变幻: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语境是“世事无常,虽然历经”,用“风云变幻”。故选B。19.B本题中,前文“未进颐和园”的主语是“游人”根据主语承接的原则,用“游人”开头的句子,排除AD,“因它雄伟的气势而深深地感染”句子不通顺,由此排除C。故选B。20.① “莅临”改为“到”②“寒舍”改为“府上”或“贵府”③“家父”改为“令尊”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全力而为,竭尽全力等意思相同即可)⑤“惠赠”改为“送”(每点1分,共5分)21.(1)①民主公平,政治清明;②文明进步,文化繁荣;③人人友爱,社会和谐。(1点1分)(2)①实现“中国梦”需要青年学生勇担使命、刻苦学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②青年学生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勇敢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今天。③抓住在校学习的黄金时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敏于创新。④用青春和智慧驱散阴霾、笑对失败,为早日实现美好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答出一个方面1分,至少两个方面才给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以给分。)22.略。-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8:00 页数:15
价格:¥3 大小:74.8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