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邵武七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邵武市第七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15-\n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通衢大道,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此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C.在古代汉字中,“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D.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如指食物时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汉字的分类中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分类的依据是现象与事物的表象,这种分类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类方式。B.象形的“初文”是汉字衍生的根基,作为义符,每个初文都能提示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汉字的大体意思,后来又被视为该类汉字的“部首”。C.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体现了汉字归类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系联的特征。D.“役”字原不从“彳”,后来才以“彳”为义符,因为“彳”是通衢大道的象形,所以人们看到“役”字就会产生从役之人奔波于路的联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15-\nA.文字既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反过来又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旳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就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因而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某个意思肘,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务式初知识观念,因此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二).(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传承付树霞 不知是因为万这个姓还是医术高,得珠大爷不大爱说话。晚饭后,得珠大爷爱绕着小镇遛弯。年老的年少的见着了,会远远地喊一嗓子:“得珠大爷,遛弯呢?”通常情况下,得珠大爷眼皮都不抬一下,只从鼻子里“嗯”一声,然后背着手,照旧走自己的路。遇到得珠大爷心情不佳的时候,这声“嗯”会被省略掉。 小镇人呢,见怪不怪,半点儿不计较。转天见了面.依旧恭敬地打招呼。 小镇很多年轻人不懂,大家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唯独万姓人二十四过小年。老辈人说,原先他们不是万姓,具体姓什么没有人记得了,只记得万姓是万岁爷賜的姓。据说,万得珠大爷的先人曾用万家的普济药方救过微服出巡的万岁爷。万岁爷不仅賜了万姓,还特许万姓人腊月二十四这天单独送灶王爷上天,为万姓人言好事。 也因此,万姓人在小镇上的地位有些特殊。但万家人丝毫不见骄躁,一代又一代传承着普济药方的普济精神。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所以小镇上几乎家家都麻烦过得珠大爷。再加上那时候人们穷,小镇又偏,谁得个小病闹个小灾的,都会往得珠大爷家跑。轻则扎个针灸,重則开三服汤药,保管药到病除。药费呢,有则给,没有得珠大爷眼皮一耷拉,半句话都不说。小镇民风淳朴,手头不方便的,会先欠着。有那实在拿不出药费的,会在得珠大爷有事要相帮的时候,主动上门。得珠大爷的老伴儿过世时,来的人就海了去了。 最为难得的是,只要半夜听到有人把门砸得山响,得珠大爷披衣穿鞋抓着药箱,跟着就走。 当然也有得珠大爷治不了的病。得珠大爷会在号完脉后说,送医院吧。家里人就知道这是得了大病了,找车拉人赶紧去医院。到医院拍完片子,医生下的结论和得珠大爷说的不差半分。-15-\n 这不,已经好长时间,得珠大爷没出来遛弯了。小镇人猜测,是不是因为那家新开的诊所。新开的诊所名叫玉泉诊所,是小镇考出去的医科大学的学生开的,他毕业后自谋出路,回家乡干起了诊所。 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那苦药汤,在玉泉诊所看完病,拿些药片一吃,病好得也快,还省得熬汤药。因此,小诊所的生意挺红火。 听说玉泉也会用汤药,得珠大爷有些心动了。医不治己,自个儿病了这么多年,是该找个人看看了。得珠大爷上门求药,言明,不吃西药,玉泉丝毫没为难,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药方。得珠大爷抄起药方,扭头就走。回到家里,细细查看药方。不看则罢,一看竟然破天荒地大笑起来。药方竟是红豆七颗、黑豆七颗、小奉七颗、枸杞七颗、核桃七顆,用锅蒸煮,一日一餐,黄口小儿,哪知中医的精深!得珠大爷把那张药方贴在进门必经之处,每看一次,大笑一次。时间长了,郁结之气竟自没了。 不知什么原因,普济世人的万家人丁稀少,到得珠大爷这一辈已经是三代单传了。而得珠大爷这辈子竟没得一儿半女,得珠大爷没少为这事长吁短叹。 这日,得珠大爷揭下药方,再次登门。玉泉见老爷子精神奕奕,心下欣慰。得珠大爷一言未发,放下药方,侧身而坐。玉泉赶紧奉上清茶一杯,待老爷子润过嗓子,才开口说道老爷子,这方水土上的人,几辈子都受万家普济药方的恩惠。您身后无人,终日郁郁,其实,我辈都是您的后人。”得珠大爷静默半晌端起茶杯,什么也没说,一饮而尽。 自那以后,小镇人遛弯,常常看到得珠大爷和玉泉二人边走边聊。小镇人照旧老远喊声得珠大爷,听得出,得珠大爷的那声“嗯”发自心底。(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小镇人对得珠大爷很恭敬,见面主动打招呼,即使受到冷遇也半点儿不计较,由此可见得珠大爷在小镇有着特殊的地位。B.玉泉诊所开业,并且生意很红火;而得珠大爷恰好也很长时间没出来遛弯。小镇人于是猜测这两件事可能有些联系。C.得珠大爷上门求药,其实是为了考验玉泉;玉泉开的荒唐药方,却出乎他的意料,令得珠大爷将心中的郁结之气笑没了。D.小说结尾写小镇人看见得珠大爷和玉泉常常边走边聊,心情舒畅.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又含蓄地点明了题旨,颇具匠心。-15-\n5.小说以“传承”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6.请联系全文,分析得珠大爷的形象特点。(6分)(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22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15-\n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22年5月6日《人民日报》)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5分)-15-\n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大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賜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大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准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10.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15-\nA.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B.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C.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D.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3分)A.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设此官职,为百官之长。后为宰相的尊称。B.春申君:即黄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C.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考烈王元年就是指考烈王即位的第一年。D.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B.使者为太子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称太子生病不见客。估计太子走远且秦兵追赶不上后,他才对秦王道出实情。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将江东地区封给春申君,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D.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来辅助君王,掌握国政。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2)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三、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15-\n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四、默写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⑴.《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沁园春·长沙》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比早已________的高铁,作为我国铁路另一高科技发展方向的重载铁路却一直________。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主办的首届重载铁路新技术新装备展览会在河北沧州举行,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 进入展厅,中央的大尺寸沙盘首先映入眼帘,直观清晰地展现了国家能源集团铁路集疏运系统的地理分布。展厅中最________的是由三节车厢组成的机车模型,它就是“神华号”十二轴交流传动电力机车。______________。传统的机械开关地面过分相设备存在开关寿命低、故障率高、智能化程度低等缺陷,为此,神朔铁路分公司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列车无感知过分相,对重载铁路的运能提升、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司机操作强度、提高车—网匹配性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铁路牵引供电技术新纪元,值得________。-15-\n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家喻户晓 无人问津 有目共睹 万古流芳B.脍炙人口 鲜为人知 有目共睹 大书特书C.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引人注目 大书特书D.脍炙人口 无人问津 引人注目 万古流芳18.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呈现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B.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表现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C.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D.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呈现。19.下列在文中波浪线初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便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B.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也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C.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D.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则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20.(6分)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21.(5分)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② -15-\n③ 六、材料作文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世界自行车运动员走下领奖台后,记者向他问道:“这么长的路程,您是如何始终一路领先,骑在最前面的?”他笑了笑,幽默地答道:“一直向前走。”“那如果路况不好呢?”记者追问道“在我眼中没有路况好与不好,哪怕前面泥泞一片,我也要骑过去,但很多人面对前方的路时,有时犹豫不决,这就是我能够一直骑在最前面的原因。”他耸了耸肩膀答道。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体现的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5-\n邵武市第七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绝密★启用前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1.D;2.C;3.C解析:1.表意绝对,“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不当。根据第三段“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两处文句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2.曲解原文,“进而引申出……再引申出……”不当。原文所说的几种引申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所说的一脉串连式的关系。3.“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中国人“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并不表明不需要“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4.答案:1.C;5.①万家的普济药方的普济精神代代传承。②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医学后继有人。③既要传承又要发展,正如传承中医不排斥西医。6.①医术高明。小病药到病除.大病诊断与医院不差半分。②善良敬业。病人不给药费半句话都不说.半夜出诊随叫随到。③脾气有点古怪。心情不佳时不搭理打招呼者。④勇于改过。了解事实后.对玉泉由排斥、嘲笑转为肯定、赞赏。解析:4."却出乎他的意料,令得珠大爷将心中的郁结之气笑没了”不恰当.这是玉泉有意为之。且“其实是为了考验玉泉”的说法也不准确。5.对于本题来说.要认真阅读小说,梳理小说情节.再理解小说标題“传承”的寓意,由文章第四段“但万家人丝毫不见骄躁,一代又一代传承着普济药方的普济精神”可得出答案①。而由“玉泉也会用汤药”、玉泉开的药方以及玉泉的话“我辈都是您的后人”等内容可得出答案②。而从小说的结尾和文章的主旨来看,中医不排斥西医,既要传承又要发展.这正是“传承”的深意.由此可得出答案③。6.做题前,首先要找到直接描写得珠大爷这一人物形象的语句或段落,同时要关注对人物的间接描写。从第一段得珠大爷对打招呼的人的回应可以得出答案③,从第五到七段可以得出答案。①②,从对玉泉诊所的态度变化的相关内容中可以得出答案④。-15-\n7.答案:1.D;8.AC;9.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解析:7.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D项说法的错误。8.B项,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该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说法的错误。D项错误在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的说法,文本是说“(各地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9.本题考查对文本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在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同时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切忌凭空随意作答。考生依据文本进行归纳整理概括即可。二、文言文阅读答案:10.B;11.D;12.D;13.(1)如果太子能被立为王,他一定恭敬地侍奉秦闻,永远感激相国的恩德,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关键词:事.侍奉;德,恩德;万乘,万乘大)(2)(您)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关键词:亡,逃跑:请止,请让我留下;当,担当)解析:10.从文意判断,诸侯担心秦国的攻伐没有停止的时候,他们就采取合纵的策略乃”可释为"于是",就其前应断开,排除A、C项。"西伐秦”其前省略主语(诸侯),"伐”为谓语秦”为宾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D项。11.古人以东为左,故江东又称江左。12.A项,并没有里应外合,而且也没有一起返回楚国。B项,是太子易服为使者驾车。C项.太子登基的时候,赐春申君淮北地十二县,后春申君自请封于江东。13.【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问“时要遵循直译”的原到,尽量做到字字有落实,词词有照应。另外还要注意句子中出现的特殊文言现象。【参考译文】-15-\n 黄歇完成使命返回楚国后.楚王派黄歇与大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好几年。后来楚顷裏王病了.太子完却不能回去,但大子完与秦国相国应侯交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道:“相国真是与楚太子交好吗?”应侯说是啊’黄歇说:“如今楚王思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大子回去。如果大子能被立为王.他一定恭敬池侍奉秦国.永远感激相国的恩德.这是亲善结交楚国,也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成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大子.肯定不会侍本秦国,那样就会失去结交的国家的信任并且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应侯把黄歇说的话报告给秦王,秦王说:“让楚国大子的师傅先回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商议。”黄歇替楚国大子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要使秦国得到好处是无能为力的.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如果大王不幸辞世,大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被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做国君了.(您)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黄歇在客馆里留守,总是推托太子有病谢绝会客。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不上了.黄歇就主动向秦昭王报告说:“楚国大子已经回去.离开很远了,我当死罪.愿您踢我一死。”昭王大为恼火.要准予黄歇自杀。应侯进言道:“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主人献出自己的生命,太子如果被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秦昭王于是把黄歇遣送回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楚顷襄王辞世,太子完被立为国君,这就是考我王。考烈王元年.任命黄歇为相国.封为春申君,赏踢给他淮北地区十二个县的土地。十五年以后.黄歇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和齐国接壤.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并同时献出淮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春申君已经担任了楚国相国,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大家都正在竟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春申君任相的第二十二年,各国诸侯担忧秦国攻战征伐无止无休不能遏制.就互相结盟联合起来向西讨伐秦国,而楚国国君担任六国盟约之长,让春申君当权主事。六国盟军到达函谷关后.秦军出关应战,六国盟军战敗而逃,考烈王把作战失利归罪于春申君,春申君因此渐漸被疏远了。三、诗歌鉴赏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15-\n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B项,“奋勇争先、一往无前”错,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E项,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四、默写题16.1.舍生而取义者也;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五、语言表达答案:17.C;18.D;19.B20.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写对联需要注意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等)、端午节(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等)两个节日的特点,上下联要语意对应,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21.答案: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断能力。文段中“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的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六、材料作文-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