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抬头望明月,月在云中行”诗句中描述的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A.月亮B.观察者自己C.地面D.云2.如图所示,物体相对静止在水平传送带上随传送带同向匀速运动.它受到的力是()A.重力、弹力、静摩擦力B.重力、弹力C.重力、弹力、滑动摩擦力D.重力、滑动摩擦力3.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5cm长的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A.10﹣3sB.10﹣6sC.10﹣9sD.10﹣12s4.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近年来,踢毽子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之一.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D.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18-\n5.长为5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个竖直隧道口为5m,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A.sB.(﹣1)sC.(+1)sD.(+1)s6.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7.一质点沿直线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s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3+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关系为v=6t2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s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8m/s、24m/sB.24m/s、8m/sC.12m/s、24m/sD.24m/s、12m/s8.a、b两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同方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t=5s的时刻它们第一次相遇.关于两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5s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B.t=20s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C.在5s~15s时间内,先是a车在前,而后是b车在前D.在10s~15s时间内,两车间距离逐渐变大9.如图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F1和F2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18-\n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B.物体受mg、FN、F1和F2四个力的作用C.物体只受重力mg和弹力FN的作用D.力FN、F1和F2的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mg、FN两个力的效果不相同10.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上叠放着物体B.A和B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A、B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B对A的摩擦力向右C.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以上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前2s内的位移是8m,则()A.物体在2s末的速度为4m/sB.物体的加速度是4m/s2C.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是6mD.物体前4s内的位移是16m12.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m/sB.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5m/s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0.45m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1.25m13.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长方形的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由此可知,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值为()A.f1=0B.f1=FC.f2=FD.f1≠0,f2≠0-18-\n14.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A.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C.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D.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40cm、3.55cm、6.45cm、10.15cm、14.55cm、19.70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4=_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6.(1)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2)某同学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中所示图象的__________.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一辆汽车以8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在平直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10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的大小;(3)汽车在10s内的平均速度.18.如图所示,物体A重GA=40N,物体B重GB=20N,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1)画出A和B的受力示意图-18-\n(2)求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求物体B所受细绳的拉力T.19.为了安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某市规定,车辆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有一辆车发现前面25m处发生交通事故紧急刹车,紧急刹车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反应时间为t=0.5s.经测量,路面刹车痕迹为S=14.4m.求:(1)该汽车是否违章驾驶?(2)是否会有安全问题?20.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1=10m/s,B车在后,速度v2=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x0=7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S=180m才能停下来.(1)B车刹车时A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2)若相撞,求相撞用时多少?若不会相撞,求两车相距的最小距离?-18-\n2022-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抬头望明月,月在云中行”诗句中描述的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A.月亮B.观察者自己C.地面D.云【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首先要选择参考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月亮在云中穿行,说明月亮是运动,也就是说月亮与云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解答】解:月亮在云中运动,是指以云为参考系来观察月亮的运动;故所选参考系为云;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和选择参考系的基本原则.这种类型题目的解法是首先找到行为动词的主体,然后在观察主体同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2.如图所示,物体相对静止在水平传送带上随传送带同向匀速运动.它受到的力是()A.重力、弹力、静摩擦力B.重力、弹力C.重力、弹力、滑动摩擦力D.重力、滑动摩擦力【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按一重力二弹力三摩擦力四其它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重力、传送送对物体的支持力;关于是否受摩擦力可以通过假设法进行讨论,假设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则在水平方向上我们找不到其它力与该摩擦力平衡,故假设不成立,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作用.【解答】解: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在竖直方向物体受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合力为零;假设水平方向存在摩擦力,但如果水平方向受摩擦力作用,则没有力与摩擦力平衡,因水平方向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故物体不受摩擦力;故选:B.【点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但不存在水平方向的外力;故不可能受静摩擦力.3.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5cm长的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18-\nA.10﹣3sB.10﹣6sC.10﹣9sD.10﹣12s【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题目给的参考数据,估算可以将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认为约为子弹长度1.5%,由此可以换算出来实际在曝光时间内错开的距离,进而算出曝光时间【解答】解:设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认为约为子弹长度1.5%,即实际错开的距离为:L=0.05×1.5%m=7.5×10﹣4m,则曝光时间为:,故最接近的是10﹣6s,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为估算类的题目,只要我们的设定数据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再加上题目的提示,都能做对题目.4.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近年来,踢毽子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之一.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D.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毽子下落时,如果铜钱和羽毛分开,则铜钱自由落体运动,羽毛阻力大,后落地,故铜钱拖着羽毛运动.【解答】解:A、在下落时,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原因是铜钱单独下落时加速度大,而不是铜钱重,故C正确,故A错误;-18-\n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铜钱和羽毛单独下落的加速度相同,故一起下落时不存在铜钱拖着羽毛的情况,故B错误;C、由A分析得,C正确;D、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简单的连接体问题,由于铜钱单独下落的加速度大于羽毛单独下落的加速度,故需知道是铜钱拖着羽毛运动.5.长为5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个竖直隧道口为5m,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A.sB.(﹣1)sC.(+1)sD.(+1)s【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直杆通过隧道时间为直杆的下端到达隧道的上沿到直杆的上端离开隧道的下沿所用的时间.分别求出直杆自由释放到直杆的下端到达隧道上沿的时间和直杆上端离开隧道的下沿的时间,两时间之差即为通过隧道的时间.【解答】解:根据h=,直杆自由下落到下端运动到隧道上沿的时间.直杆自由下落到直杆的上端离开隧道下沿的时间.则直杆过隧道的时间.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直杆通过隧道的时间等于直杆自由释放到直杆的下端到达隧道上沿的时间和直杆上端离开隧道的下沿的时间之差.6.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18-\n【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解答】解:A、位移时间图中,斜率代表速度,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不变,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斜率逐渐减小,所以做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并非曲线运动,故A错误;B、在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又都是单向直线运动,所以两车路程相等,故B错误;C、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C正确;D.0~t2时间内,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C.【点评】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读出有用信息,注意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的区别,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7.一质点沿直线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s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3+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关系为v=6t2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s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8m/s、24m/sB.24m/s、8m/sC.12m/s、24m/sD.24m/s、12m/s【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t=2s时的瞬时速度直接带入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即可求得;(2)平均速度根据求解,其中2s内的位移由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求得.【解答】解:根据v=6t2m/s,当时间t=2s时,速度为:v=24m/s根据s=3+2t3(m),2s内的位移为:s=s2﹣s0=3+2×8﹣3=16m平均速度为:==8m/s,B正确故选:B.【点评】该题要注意2s内的位移不能把t=2s直接带入公式计算,因为t=0时已经有位移了.8.a、b两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同方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t=5s的时刻它们第一次相遇.关于两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5s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B.t=20s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18-\nC.在5s~15s时间内,先是a车在前,而后是b车在前D.在10s~15s时间内,两车间距离逐渐变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图象可知a做匀减速运动,b做匀加速运动,相遇说明在同一时刻两车在同一位置.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分析ab两车各个时刻的位置情况即可求解.【解答】解:A、B、C由图可知,a做匀减速运动,b做匀加速运动;由题意5s时两物体相遇,说明开始时a在后面,5s时两物体的位置相同;5到10s内a车速度仍大于b车,故a在前;10s~15s时间内,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但由于开始时落在了a的后面,故还将在a的后面,t=15s时b追上了a故15s时两物体再次相遇;故A正确,BC错误;D、t=5s时刻两车第一次相遇,在10~15s的时间内,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两车间距逐渐变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要能根据图象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关键要抓住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根据速度的大小关系,分析两车间距的变化,知道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9.如图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F1和F2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B.物体受mg、FN、F1和F2四个力的作用C.物体只受重力mg和弹力FN的作用D.力FN、F1和F2的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mg、FN两个力的效果不相同【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mg按作用效果分解为沿斜面向下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的分力,注意两个分力不是物体所受到的力,两分力共同作用效果与重力作用效果相同.【解答】解: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故A错误.B、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故B错误,C正确.D、力FN、F1和F2的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mg、FN两个力的效果相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F1、F2是重力的两个分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一个使物体下滑,一个压斜面,但是两个分力不是下滑力和压力.10.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上叠放着物体B.A和B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A、B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8-\nA.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B对A的摩擦力向右C.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压缩状态的弹簧对B有向左的弹力,B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摩擦力向左.对整体研究,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解答】解:A、压缩状态的弹簧对B有向左的弹力,B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故A错误.B、由上可知:A对B的摩擦力向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摩擦力向左.故B错误.C、D对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往往根据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以上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前2s内的位移是8m,则()A.物体在2s末的速度为4m/sB.物体的加速度是4m/s2C.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是6mD.物体前4s内的位移是16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由v=at求的速度,第2s内得位移为前2s内的位移与前1s内的位移差值,从而再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前4s内的位移【解答】解:A、由x=得:a=,2s末的速度为v=at=8m/s,故A错误,B正确C、第2s内的位移为:m=6m,故C正确D、前4s内的位移为:,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12.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18-\n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m/sB.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5m/s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0.45m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1.25m【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物体的初速度为0,判定速度增加的过程是下落的过程,速度减小的过程是反弹的过程.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体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其最大的速度为5m/s.故A正确.B、当小球的速度为负数时表示物体反弹,故反弹的初速度大小为3m/s.故B错误.C、当小球的速度再次为0时,小球反弹到最高点,故小球反弹的最大高度为h==0.45m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点评】无论物体的下落过程还是从地面反弹的过程,物体的加速度都是g,位移、速度都是矢量.下落末速度最大,反弹初速度最大13.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长方形的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由此可知,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值为()A.f1=0B.f1=FC.f2=FD.f1≠0,f2≠0【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整体法判断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利用隔离法判断两物体间的摩擦力情况.【解答】解:把AB作为一个整体,水平方向受F及地面的摩擦力平衡,所以f2=F,以A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不受力,f1=0.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摩擦力的能力,选准研究对象是关键.-18-\n14.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A.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C.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D.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t=v0+at和位移公式求出两物体的速度之差和位移之差的表达式,然后进行讨论即可.【解答】解:设a、b两个物体的初速度分别为v1、v2,加速度为a,由于a、t相同,则由vt=v0+at得两物体的速度之差为:△v=v1﹣v2=v10﹣v20=△v0,所以速度之差保持不变,故A正确,B错误;由公式可得两物体的位移之差为:△s=(v10﹣v20)t=△v0t,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点评】做这类题目不能单凭感觉,要根据具体运动学公式进行推导,因此对运动学公式要熟练掌握,并能进行有关数学推导.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40cm、3.55cm、6.45cm、10.15cm、14.55cm、19.70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4=0.405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0.756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3、5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计数点4位置的瞬时速度,根据△x=aT2求出小车的加速度.【解答】解:根据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得:v4==m/s=0.405m/s由题意得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为:x1′=0.0140m,x2′=x2﹣x1=0.0215m,x3′=x3﹣x2=0.0290m,x4′=x4﹣x3=0.0370mx5′=x5﹣x4=0.0440m,x6′=x6﹣x5=0.0515m采用逐差法得:a==m/s2=0.756m/s2.-18-\n故答案为:0.405;0.756.【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会用逐差法根据△x=aT2求加速度.16.(1)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2)某同学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中所示图象的C.【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弹簧的弹力与行变量的关系满足F=kx,其中k由弹簧本身决定.【解答】解:(1)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否则弹簧会损坏,故A正确.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使钩码的重力等于弹簧的弹力,要待钩码平衡时再读读数.故B正确.C、弹簧的长度不等于弹簧的伸长量.故C错误.D、拉力与伸长量之比是劲度系数,由弹簧决定,同一弹簧的劲度系数是不变的,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同,故D错误.故选:AB.(2)①实验中用横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纵轴表示弹簧的拉力F(即所挂重物的重力大小)②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但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为0N(即:F=0N),此时弹簧伸长量不等于0;③因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其所受的拉力成线性关系.综合上述分析四个图象中只有C符合.故选:C.故答案为:(1)AB(2)C【点评】本题关键明确实验原理,和运用图象来处理数据的能力,关键是弄清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并能综合分析拉力F与伸长量△L的关系.需要注意弹簧的平放与竖直放对横纵坐标的影响.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一辆汽车以8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在平直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8-\n(1)10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的大小;(3)汽车在10s内的平均速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汽车10s末的速度和10s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10s内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10s末汽车的速度:由vt=v0+at得vt=(8+0.5×10)m/s=13m/s(2).10s内汽车的位移:由得(3).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由得答:(1)10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13m/s;(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的大小为105m;(3)汽车在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5m/s【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的基本运用,比较简单,很容易掌握18.如图所示,物体A重GA=40N,物体B重GB=20N,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1)画出A和B的受力示意图(2)求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求物体B所受细绳的拉力T.【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1)物体B受重力、支持力、细线的拉力和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物体A受拉力、重力、压力、支持力、B对A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地面对A向左的滑动摩擦力.(2)当水平力F=32N可以将B匀速拉出可知:在B被拉出过程中,物体A和B均处于平衡状态.对A受力分析可知外力F等于B对A的摩擦力和地面对A的摩擦力之和,地面对A的摩擦力μ(GA+GB)代入有关数据可求得μ.(3)物体B受细线的拉力和摩擦力而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对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8-\n对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2)以A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所示:物体B对其压力FN2=GB=20N,地面对A的支持力FN1=GA+GB=40N+20N=60N,因此A受B的滑动摩擦力Ff2=μFN2=20μ,A受地面的摩擦力:Ff1=μFN1=60μ,又由题意得:F=Ff1+Ff2=60μ+20μ=80μ,F=32(N),代入即可得到:μ=0.4.(3)对物体B,根据平衡条件,有:T=μGB=0.4×20=8N答:(1)画出A和B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2)求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3)求物体B所受细绳的拉力为8N.【点评】本题考查应用平衡条件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注意A对地面的压力并不等于A的重力,而等于A、B总重力.19.为了安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某市规定,车辆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有一辆车发现前面25m处发生交通事故紧急刹车,紧急刹车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反应时间为t=0.5s.经测量,路面刹车痕迹为S=14.4m.求:(1)该汽车是否违章驾驶?(2)是否会有安全问题?【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已知刹车的加速度、末速度、刹车的位移,可以用位移时间关系式解出汽车的初速度;把汽车的刹车位移加上反应时间内匀速运动的位移与两车一开始相距的25m相比较,判断是否会相撞.【解答】解:(1)设汽车刹车前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有vt2﹣v02=2as刹车前的速度:12m/s=43.2km/h>40km/h故该汽车违章驾驶.-18-\n(2)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s1=v0t=12×0.5m=6m停车距离:△s=s1+s=(6+14.4)m=20.4m因为20.4m<25m,故该汽车不会存在安全问题.答:该车违章,不会有安全问题.【点评】此题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直接应用,但是要注意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在匀速直线运动,此后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末速度为零.20.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1=10m/s,B车在后,速度v2=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x0=7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S=180m才能停下来.(1)B车刹车时A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2)若相撞,求相撞用时多少?若不会相撞,求两车相距的最小距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追及、相遇问题.【分析】(1)B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距离,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解刹车的加速度;两车能够相撞或者最近距离的临界情况是两车速度相等,先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求解速度相同的时间,然后分别求解出两车的位移进行判断.(2)根据上题结果,两车会相撞,B车的位移与A车的位移之差等于x0=75m,列式求解时间.【解答】解:(1)设B车加速度大小为aB.B车刹车至停下来的过程中,根据①解得:B车在t时刻的速度为:vB=v2﹣aBt②B车的位移③A车的位移xA=v1t④当两车速度相等时,vB=v1⑤得t=8s将时间t=8s代入到③,得:将时间t=8s代入到④,得:xA=80m因xB>x0+xA=155m⑥故两车会相撞.⑦(2)设两车经历时间t相撞,则满足xB=x0+xA⑧联立③④⑧,代入数据求得:t1=6s,t2=10s⑨故6s时就相撞了.答:(1)B车刹车时A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会相撞.(2)若相撞,求相撞用时6s.【点评】研究追击问题关键抓住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同)和两个等量关系(位移关系和时间关系).-18-\n-1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1:54:26 页数:18
价格:¥3 大小:402.0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