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提纲68】(洞庭志士)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提纲(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第一专题: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破坏性——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导致近代中国贫困和落后A、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国家主权。B、经济上: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C、对人民和中国文化:无视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疯狂毁坏中华民族遗产。D、社会性质: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被迫打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建设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A、政治: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B、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A、思想: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道。1、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性质、意义(1)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全国各地民众自发抵抗侵略军(3)太平天国战士抗击外国洋枪队。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4)左宗棠率军抗击俄英侵略者,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5)中法战争期间,刘铭传率军在台湾、冯子材率军在镇南关抗击法军(6)日本侵占台湾后,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与台湾人民一起进行武装抗日斗争。性质: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义和团战士抗击外国侵略者。性质:反帝爱国斗争。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没有实践。 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以求富”。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习西方的制度是失败的主要原因。(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前者绝对平均主义行不通,后者因为残酷的战争环境未实行。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质,被清政府利用;盲目排外、愚昧迷信。(2)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顽固派势力强大,失败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第二专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1、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满洲贵族的统治(局限性:具有狭隘的民族观;缺乏明确的反帝纲领)(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局限性: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民主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1)意义A、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2)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1)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年(1912-1916为袁世凯统治时期,国家统一;1916-1928为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时期,皖系、直系、奉系相继控制北京政府)。(2)特点:军阀割据混战、政治上分崩离析、民国有名无实。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内容:前期:四个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四个反对(专制、愚昧迷信、旧道德、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影响A、冲击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促进了民族觉醒,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专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2)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3)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4)地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1)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3)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3)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4)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2)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3)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3、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办法,适合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发展,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红军长征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四专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1)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屠杀我同胞达30万人以上(2)大轰炸日军对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3)殖民统治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4)细菌战践踏国际法,实施细菌战(731部队),残杀中国军民(5)慰安妇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蹂躏中国女性 (6)奴化教育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企图消磨中国人民反抗意志,达到民族同化目的。1、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1)正面战场A、英勇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太原会战,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徐州会战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B、高校企业内迁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2)敌后战场的抗战A、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B、相持阶段a发动百团大战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取得重大胜利,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b坚持团结抗战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皖南事变”,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c加强根据地建设经济上: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成效显著;政治上: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民主选举。1、东方主战场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敌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4)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5)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第五专题人民解放战争1、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1)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2)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队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5)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6)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1、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1)政治反动。代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长期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实行独裁专制统治。(2)经济崩溃。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强取豪夺,使国统区的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奔溃的境地。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3)内部腐败。贪污腐败、组织涣散、派系斗争是重要原因。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 A、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D、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E、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F、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2)意义A、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B、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第六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3)实现了民族独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1、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1)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2)稳定物价党和政府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基本上稳定了全国的物价;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打出来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2、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1)经济领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A、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1953-1956年):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C、“一五计划”(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2)政治领域: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A、1954年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B、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第七专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1)曲折发展A、1956年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B、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它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C、探索中的失误:“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A、八字方针:1960年冬,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E、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召开,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F、四个现代化目标: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化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2)伟大成就A、生产生活领域a工业:逐步建成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农业:我国较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国防科技: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清淡,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C、社会生活:物质文化生活提高;教育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劳动素质提高。D、先进典型: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E、外交成就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b中美中日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建交热潮:20世纪70年代初,迎来了新中国又一次建交高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第八专题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质量标准问题讨论:1978年5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 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综合国力不断提升A、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B、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例C、思想文化事业不断发展D、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3)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A、新时期外交理念: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 B、外交活动及成就a积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b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1、改革开放进程(1)对内改革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广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之前是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中共十四大之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对外改革A、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B、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上海、天津、广州等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2000年,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D、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1-28 20:55:07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3.00 KB
文章作者:151****0095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