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杭州十三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4

2/34

剩余3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一些科学文献中,常出现下列词汇,其含义与物质本身颜色无关的是(  )A.红棕色气体B.绿色食品C.白色沉淀D.蓝色晶体 2.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食盐 3.物质X可发生“X+酸→盐+H2O”的反应,则X可能是(  )A.FeB.CO2C.H2SO4D.NaOH 4.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能与Na2S04溶液反应生成BaS04沉淀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5.在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能够大量存在的物质是(  )A.BaCl2B.AgNO3C.Na2SO4D.Na2CO3 6.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A.NaOHNaC1CuSO4HC1B.KNO3Na2SO4NaOHKC1C.KC1Ba(NO3)2HC1CaC12D.Na2CO3Ba(OH)2KNO3Na2SO4 \n8.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9.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钴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是(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D.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10.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吸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试剂1试剂2温度/℃溶解后温度/℃静置后温度/℃试剂3温度/℃混合后温度/℃0.5gNa2CO310mLH2O20.023.320.010mLHCl(20%)20.023.70.5gNaHCO310mLH2O20.018.520.010mLHCl(20%)20.020.8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B.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C.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 11.某粗盐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MgSO4和泥沙,进行以下操作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H2O溶解;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过滤;⑤蒸发;⑥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⑦加适量的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①⑥③④⑦⑤B.②①③⑥⑦④⑤C.⑥②①③④⑤⑦D.②③①⑥④⑦⑤ 12.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真丝围巾B.纯棉袜子C.不锈钢锅D.塑料水桶 \n13.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一定没有剩余B.消耗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73:98C.消耗CaCO3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1D.反应产生水的质量不相等 14.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Z>YB.Z>Y>XC.Y>Z>XD.X>Y>Z 15.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D.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序 16.)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  )A.B.C.D. 17.往含有FeSO4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滤渣中只有CuB.滤渣中一定有FeC.滤液中一定有FeSO4D.滤液中可能有CuSO4 \n18.)某同学将镁和金属X的混合物共2.4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22gH2,则金属X可能是(  )A.A1B.ZnC.FeD.Cu 1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A.①②或②③或②④⑤B.②④或①③或②④⑤C.①③或②③或①④⑤D.①②或②③或③④⑤ 20.如图所示,其中X、Y、Z、R、E分别是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间均能相互发生反应,已知X和R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稀硫酸B.X和Z反应无明显现象C.R与E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D.Y与Z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21.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      ;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该化学方程式为      . 22.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总结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请帮助完成下列空白:(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      (填物质类别);(2)利用反应⑦制取H2,对金属的要求是该金属必须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      的前面;\n(3)通过分析可知酸的化学性质有      条;(4)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5)验证反应①,可以选择下列      (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反应A.Na2SO4B.KNO3C.Ba(OH)2D.NaOH. 23.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A.青花瓷瓶B.橡胶充气艇C.不锈钢锅(2)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如图1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      .(4)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2(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①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Ⅱ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b.溶液A中ZnSO4的质量大于CuSO4c.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d.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 24.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来分析:(1)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2)肯定存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3)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合理化处理废水是当前防治废水中的有害或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要举措.某化学试剂厂甲、乙、丙、丁四个车间排放的废水中,主要成分分别含有CuCl2、HCl、Na2CO3\n、NaOH的一种.甲车间的废水呈蓝色.通过调节废水流量,使乙、丁两个车间废水相对过量,最终排出的废水呈中性.处理过程如图所示,在第①反应池中出现大量的蓝色沉淀,在第②反应池中出现大量的气泡.请回答:(1)甲车间排放的废水主要成分是      .(2)写出第②反应池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3)写出第③反应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6.“烧碱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如图.(1)请你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烧碱应走的路线.(2)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8分)27.(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      .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看到      ,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      ,静置.(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      ,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结论正确.\n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一新标签:Na2CO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28.如图装置是用燃烧法来确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已知:C中的氧化铜是确保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A中的反应为:2H2O2H2O+O2↑)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      ,b中盛放的物质是      .(2)若去掉B装置会对什么元素的测量结果有影响?      ,会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3)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最好选用      (选填:①氢氧化钙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水).(4)若准确称取1.12g样品(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D装置增重1.44g,E装置增重3.52g,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所含的元素为      . 29.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      相连,当装置C中产生      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2)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H2经干燥后用D装置收集,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a→b→c→      .\n 30.“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涉及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收集资料】:1.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      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一、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溶解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热固体中一定含有(1)      二、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三、取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2)      一定不含有Fe2O3四、将操作三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中一定含有(3)      【实验质疑】:(1)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2)你认为甲组同学第      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继续探究】: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      先分离出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      ,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写出相应化学反应方程式      .  四、分析计算题(共28分)31.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铁是通过铁矿石冶炼得来的,现有160吨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84%的铁矿石,通过冶炼(3CO+Fe2O3═2Fe+3CO2)可得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 3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批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为检验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钙样品11.4g于锥形瓶中,加入38.6g水,振荡形成悬浊液,放在电子天平上,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14.6%的稀盐酸,振荡后读取质量(如图甲所示).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1.4g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n 33.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第1次10m第2次107.4第3次106.1第4次105.6第5次105.6试回答下列问题:(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5.6g固体的成分是      ;表格中,m=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4.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下图所示.求:(1)生成CO2的质量.(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3)根据条件,此题还可求算出下列中的      (只填字母标号,不计算,可多选).A.该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B.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D.反应生成水的质量.\n  \n2022-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一些科学文献中,常出现下列词汇,其含义与物质本身颜色无关的是(  )A.红棕色气体B.绿色食品C.白色沉淀D.蓝色晶体【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绿色化学.【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要理解绿色食品的含义,区别物质颜色与其拓展含义的不同,绿色食品不是指食品的真正颜色,而是指环保无污染、无公害、健康安全的食品.【解答】解:A、红棕色气体,是与物质的颜色有关,故选项错误;B、绿色食品是指环保无污染的食品,与食品真实颜色无关,故选项正确;C、白色沉淀是指沉淀的固体呈现的真实颜色,与物质颜色有关,故选项错误;D、蓝色晶体是指晶体物质呈现的真实颜色,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实质是考查绿色食品的含义,明确绿色是指环保安全,与“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关系,是当今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 2.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食盐【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而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从而使溶液的质量减少;食盐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发生变化.【解答】解:A、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增加,但浓硫酸在吸水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B、由于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从而溶液的质量减少,故B错误;C、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钠,从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加,且发生了物质的改变,故C正确;D、由于食盐既不吸水,也不挥发,因此物质的质量几乎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有关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在空气中物质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3.物质X可发生“X+酸→盐+H2O”的反应,则X可能是(  )A.FeB.CO2C.H2SO4D.NaOH【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压轴实验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可能是金属氧化物、碱.【解答】解:A、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不生成水,故错误;B、二氧化碳与酸不反应,故错误;\nC、硫酸与酸不反应,故错误;D、氢氧化钠与酸可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的应用,难度不大. 4.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能与Na2S04溶液反应生成BaS04沉淀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A、根据碱与能跟酸碱指示剂作用判断;B、根据盐酸能发生中和反应判断;C、根据生成的沉淀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作用的结果分析;D、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判断;【解答】解:A、Ba(OH)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是OH﹣作用,属于碱的共同性质,故A正确;B、Ba(OH)2与盐酸发生属于酸碱的中和反应,是OH﹣与氢离子的作用,是碱的共同性质,故B正确;C、Ba(OH)2能与Na2S04溶液反应生成BaS04沉淀,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作用的结果,与OH﹣无关,故C错误;D、Ba(OH)2能与CO2反应生成属于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属于碱的共同性质,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碱的通性,完成此题,可以紧紧把握住碱的四条性质进行解答. 5.在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能够大量存在的物质是(  )A.BaCl2B.AgNO3C.Na2SO4D.Na2CO3【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酸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某溶液中含有盐酸、硫酸则能存在于该溶液中的是不能与上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H2SO4和BaCl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不能存在于该溶液中,故A错误;B、HCl和AgN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不能存在于该溶液中,故B错误;C、Na2SO4与HCl、H2SO4都不能反应,所以硫酸钠能存在于该溶液中,故C正确;D、碳酸钠和盐酸、硫酸都能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不能存在于该溶液中,故D错误.故选项为: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n 6.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必须瓶内压强增大,据此分析.【解答】解:①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②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左移动,故不可能.故选B.【点评】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情况就能解答本题,难度不大. 7.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A.NaOHNaC1CuSO4HC1B.KNO3Na2SO4NaOHKC1C.KC1Ba(NO3)2HC1CaC12D.Na2CO3Ba(OH)2KNO3Na2SO4【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A、CuSO4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入无色粉酞溶液后显红色,故选项正确;C、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溶液显酸性,加入无色粉酞溶液后不变色,故选项错误;D、Ba(OH)2和Na2CO3、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分别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B.\n【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解答本题还要注意所得溶液显碱性. 8.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分子运动的性质和酚酞遇碱溶液能变红的性质回答.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呈碱性.【解答】解: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正确,因为氨水呈碱性.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这种说法正确,不能确定是氨气还是氨气对应的碱性溶液所致,所以不能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故此项错误.C、C烧杯不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通过对比实验,能说明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故选:B.【点评】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要注意控制好变量,从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9.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钴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是(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D.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化学式给物质命名;B、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钴元素的化合价;C、根据题意,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够和盐酸反应,判断反应;D、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n【解答】解:A、CoCl3读作“氯化钴”,故A说法错误;B、CoCl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钴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说法错误;C、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够和盐酸反应,说明Co位于氢前,因此Co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铜不能和CoCl2溶液发生反应,故C说法正确;D、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100%≠33.3%,故D说法错误.故选项为:C.【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可以依据题目的信息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10.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吸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试剂1试剂2温度/℃溶解后温度/℃静置后温度/℃试剂3温度/℃混合后温度/℃0.5gNa2CO310mLH2O20.023.320.010mLHCl(20%)20.023.70.5gNaHCO310mLH2O20.018.520.010mLHCl(20%)20.020.8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B.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C.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压轴实验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表中数据碳酸钠溶解后温度为23.3℃大于开始时的20℃,可知碳酸钠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碳酸氢钠溶解后温度为18.5℃小于开始时的20℃,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20.8℃,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23.7℃;分析判断题中说法的正误.【解答】解:A、由数据表,碳酸钠溶解后温度为23.3℃大于开始时的20℃,可知碳酸钠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B、由数据表,碳酸氢钠溶解后温度为18.5℃小于开始时的20℃,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故B说法正确;C、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20.8℃,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23.7℃,故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故C说法错误;D、对照试验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都相同,故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数据,筛选信息的能力,会分析数据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某粗盐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MgSO4和泥沙,进行以下操作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H2O溶解;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过滤;⑤蒸发;⑥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⑦加适量的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①⑥③④⑦⑤B.②①③⑥⑦④⑤C.⑥②①③④⑤⑦D.②③①⑥④⑦⑤【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n【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从离子的角度分析粗盐中的杂质可知: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为钙离子、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以便除去多余的钡离子.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过量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解: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即⑥在③之后,排除A、C选项,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B选项不应该在过滤之前加入稀盐酸,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粗盐提纯中的物质的除杂或净化操作,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了解需要除去的是哪些离子,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除杂,在除杂质时,杂质和所加的试剂的状态一样,就要注意,加入的量的控制. 12.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真丝围巾B.纯棉袜子C.不锈钢锅D.塑料水桶【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真丝围巾于天然有机材料;B、纯棉袜子属于天然有机材料;C、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D、塑料水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解答】解:A、真丝围巾于天然有机材料,故A错误;B、纯棉袜子属于天然有机材料,故B错误;C、不锈钢锅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D、塑料水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材料进行正确的分类. 13.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一定没有剩余B.消耗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73:98C.消耗CaCO3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1\nD.反应产生水的质量不相等【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观察图象可知:二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结合方程式分析消耗的酸、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比及生成的水的质量关系.【解答】解: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与盐酸和硫酸分别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1844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981844观察图象可知:二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据方程式和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可知:生成的水的质量也相等,则D错误,参加反应的盐酸和硫酸的质量比是73:98,B正确;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比是100:106,故C错误,提供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相等,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碳酸钙有剩余,则A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及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 14.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Z>YB.Z>Y>XC.Y>Z>XD.X>Y>Z【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的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分析.【解答】解: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X+YCl2=XCl2+Y,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大于Y;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位于H前,而Z位于氢后.所以X、Y、Z的金属性顺序是:X>Y>H>Z.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属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记住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的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5.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D.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序【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n【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故选项错误;B、铝的活动性大于铁,但铝易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内部的铝不易被进一步氧化,与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无关,故选项正确;C、铜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故选项错误;D、镁和锌都能与盐酸反应,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镁比活动性弱的锌铁反应剧烈,能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6.)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  )A.B.C.D.【考点】酸碱盐的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解答】解:A、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随着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稀盐酸和氯化铜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大于7,该选项描述不正确;B、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当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质量增大,该选项描述不正确;C、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该选项描述不正确;\nD、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该选项描述正确.故选:D.【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7.往含有FeSO4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滤渣中只有CuB.滤渣中一定有FeC.滤液中一定有FeSO4D.滤液中可能有CuSO4【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锌粉先与CuSO4反应,生成ZnSO4和Cu,反应完全后与FeSO4反应,生成ZnSO4和Fe,而且生成的Fe能与CuSO4反应生成FeSO4和Cu,故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Cu;向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Fe;可能含有Zn.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8.)某同学将镁和金属X的混合物共2.4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22gH2,则金属X可能是(  )A.A1B.ZnC.FeD.Cu【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假设该金属全部是镁计算出产生氢气质量为0.2g,因为实际产生氢气0.22g,所以另一种金属与镁相比,相同质量时必需产生氢气比锌多.【解答】解:设该金属全部是镁,2.4g镁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则:Mg+H2SO4═MgSO4+H2↑2422.4gy根据:,则解得y=0.2g,因为收集到0.22gH2,所以另一种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必须比同质量的镁产生氢气质量多,铝产生的氢气比相同质量的镁产生氢气多,铁、锌产生的氢气比相同质量的镁产生氢气少,所以可能是铝.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假设该金属全部是镁,计算出产生氢气的质量,再与实际产生氢气比较,再进一步分析即可. \n1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A.①②或②③或②④⑤B.②④或①③或②④⑤C.①③或②③或①④⑤D.①②或②③或③④⑤【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解答】解:A、①②组合是①中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②中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②③组合是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合理;②④⑤组合④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⑤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活动性氢>铜;②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故A正确;B、②④组合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该组合无法得出Fe、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B错误;C、①③组合①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Fe>Cu;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该组合无法得出Ag、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C错误;D、③④⑤组合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④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⑤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活动性氢>铜;但没有比较银的活动性顺序,故D错误.故选项为: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如图所示,其中X、Y、Z、R、E分别是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间均能相互发生反应,已知X和R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X是稀硫酸B.X和Z反应无明显现象C.R与E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D.Y与Z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几种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个数确定出来,Z、R能和三种物质反应,X能和两种物质反应,Y、E能和一种物质反应,氧化铜只与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钡能与二氧化碳、稀硫酸和碳酸钠3种物质反应,稀硫酸能与氧化铜、碳酸钠、氢氧化钡3种物质反应,二氧化碳只能与氢氧化钡一种物质反应,碳酸钠能与稀硫酸、氢氧化钡两种物质反应.因此X为碳酸钠,已知X和R反应有气泡出现,则R为稀硫酸,Z为氢氧化钡,Y为二氧化碳,E为氧化铜,代入图中验证,符合推理正确,根据推理出的物质分析选项,而后利用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对提供的物质的反应情况进行对应分析即可.【解答】解:根据几种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个数确定出来,Z、R能和三种物质反应,X能和两种物质反应,Y、E能和一种物质反应,氧化铜只与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钡能与二氧化碳、稀硫酸和碳酸钠三种物质反应,稀硫酸能与氧化铜、碳酸钠、氢氧化钡三种物质反应,二氧化碳只能与氢氧化钡一种物质反应,碳酸钠能与稀硫酸、氢氧化钡两种物质反应.因此X为碳酸钠,已知X和R反应有气泡出现,则R为稀硫酸,Z为氢氧化钡,Y为二氧化碳,E为氧化铜,所以:A、X是碳酸钠,不是稀硫酸,选项错误;B、由分析知X和Z反应即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白色沉淀,选项错误;C、R与E反应即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蓝色,没有沉淀生成,选项错误;D、Y是二氧化碳可以和Z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选项正确.故答案应选:D.【点评】此题是对物质性质的考查,关键是掌握有关物质间的反应规律的掌握与理解;解答时首先找准突破口,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推出五种物质,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及反应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21.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 C0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使罐内气压减小 ;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该化学方程式为 2A1+2NaOH+2H2O═2NaAlO2+3H2↑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C0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使罐内气压减小;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该化学方程式为:2A1+2NaOH+2H2O═2NaAlO2+3H2↑.\n故填:C0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使罐内气压减小;2A1+2NaOH+2H2O═2NaAlO2+3H2↑.【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22.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总结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请帮助完成下列空白:(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 氧化物 (填物质类别);(2)利用反应⑦制取H2,对金属的要求是该金属必须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 氢 的前面;(3)通过分析可知酸的化学性质有 5 条;(4)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5)验证反应①,可以选择下列 AC (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反应A.Na2SO4B.KNO3C.Ba(OH)2D.NaOH.【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1)根据酸与碱都可与氧化物、紫色石蕊试液反应进行分析;(2)根据位于氢前的金属可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进行分析;(3)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4)根据酸与盐反应的规律写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5)根据碱与盐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之一必为沉淀进行分析.【解答】解:(1)酸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碱可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酸和碱都可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所以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紫色石蕊或氧化物;(2)位于氢前的金属可与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对金属的要求是该金属必须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氢的前面;(3)通过分析可知酸的化学性质有5条,分别是酸与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反应;(4)由图可知,反应④是盐和酸的反应,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写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5)由图可知,反应①是碱和盐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生成物必有沉淀,反应才可进行,盐Na2SO4碱Ba(OH)2反应可生成硫酸钡沉淀,符合条件,故选:AC.故答案为:(1)氧化物;(2)氢;(3)5;(4)CaCO3+2HCl═CaCl2+H2O+CO2↑;(5)A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充分识图,然后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反应物具有的特征,最后再书写方程式和规律.\n 23.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C (填字母序号,下同).A.青花瓷瓶B.橡胶充气艇C.不锈钢锅(2)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如图1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 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 .(4)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2(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①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Zn═ZnSO4+H2↑,CuSO4+Zn═ZnSO4+Cu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Ⅰ、Ⅱ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b.溶液A中ZnSO4的质量大于CuSO4c.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d.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铁和钢;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以及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差异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A.青花瓷瓶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B.橡胶充气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故填:C;(2)生铁和铁和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3)将纯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故填: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4)①由于黄铜渣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处理后,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硫酸和生成的硫酸铜,将杂质除去得到硫酸锌应加入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2SO4+Zn═ZnSO4+H2↑;CuSO4+Zn═ZnSO4+Cu.故填:H2SO4+Zn═ZnSO4+H2↑;CuSO4+Zn═ZnSO4+Cu.②a、由图可知,操作Ⅰ过滤除去铜和杂质,操作Ⅱ过滤是除去锌和置换出的铜;故a正确;b、因氧化锌的质量大于氧化铜,另外锌也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而铜和硫酸不反应,故溶液A中硫酸锌的质量大于硫酸铜;b正确;C、溶液A加入锌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2SO4+Zn═ZnSO4+H2↑;CuSO4+Zn═ZnSO4+Cu;对反应H2SO4+Zn═ZnSO4+H2↑分析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进入溶液,从溶液中出来2份质量的氢气,使得溶液质量增加,对于反应CuSO4+Zn═ZnSO4+Cu来说,每65份质量的锌进入溶液,从溶液中析出64份质量的铜,也使得溶液质量增大;故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故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C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达到同温度下的最大值,故d错误;故填:①H2SO4+Zn═ZnSO4+H2↑,CuSO4+Zn═ZnSO4+Cu;②abc.\n【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有关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金置后金进行正确的解答. 24.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来分析:(1)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H2SO4NaOH (写化学式);(2)肯定存在的物质是 HClCuCl2 (写化学式).(3)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OH)2+CuCl2=Cu(OH)2↓+BaCl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从图象可以看出:氢氧化钡溶液刚加入并没有立即产生沉淀,所以,原混合液中没有稀硫酸;同时可以获知,原溶液显酸性,把产生的沉淀又给反应掉,则必然有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后来产生沉淀,说明原来溶液中有CuCl2,同时可以排出氢氧化钠.【解答】解:从图象可以看出:氢氧化钡溶液刚加入并没有立即产生沉淀,所以,原混合液中没有稀硫酸;同时可以获知,原溶液显酸性,则必然有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后来产生沉淀,说明原来溶液中有CuCl2,因为盐酸不能与氢氧化钠共存,同时可以排出氢氧化钠.故答案为:(1)H2SO4NaOH(2)HClCuCl2(3)Ba(OH)2+CuCl2=Cu(OH)2↓+BaCl2【点评】若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只要加入钡离子,就会立即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即:图象会从0开始产生沉淀的. 25.合理化处理废水是当前防治废水中的有害或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要举措.某化学试剂厂甲、乙、丙、丁四个车间排放的废水中,主要成分分别含有CuCl2、HCl、Na2CO3、NaOH的一种.甲车间的废水呈蓝色.通过调节废水流量,使乙、丁两个车间废水相对过量,最终排出的废水呈中性.处理过程如图所示,在第①反应池中出现大量的蓝色沉淀,在第②反应池中出现大量的气泡.请回答:\n(1)甲车间排放的废水主要成分是 CuCl2 .(2)写出第②反应池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 NaCl .(用化学式表示)(3)写出第③反应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考点】酸、碱性废水的处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1)根据废水的颜色来分析;(2)根据物质间反应的现象以及恰好完全反应的产物来分析;(3)根据①中显碱性,②中显酸性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甲车间中的废水呈蓝色,说明其中含有铜离子,根据题干可知,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铜,故填:CuCl2;(2)在这四种物质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NaCl;(3)①中发生的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反应后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②中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的反应,反应后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有剩余,因此③中发生的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故填:NaOH+HCl=NaCl+H2O.【点评】在解此类题时,先根据两两反应的酸碱性推测废水的组成,然后再结合题中的条件进行验证即可. 26.“烧碱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如图.(1)请你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烧碱应走的路线.(2)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CuCl2+2NaOH=2NaCl+Cu(OH)2↓、2NaOH+CO2=Na2CO3+H2O .\n【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氢氧化钠不能和铁、氯化钠、碳、硝酸钾、铜等物质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盐酸飞影视城氯化钠和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解答】解(1)烧碱应走的路线如图中所示:(2)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两种物质是氯化铜和二氧化碳,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分别是:CuCl2+2NaOH=2NaCl+Cu(OH)2↓、2NaOH+CO2=Na2CO3+H2O.故填:CuCl2+2NaOH=2NaCl+Cu(OH)2↓、2NaOH+CO2=Na2CO3+H2O.【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8分)27.(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 一定不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看到 有气泡冒出 ,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静置.(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结论正确.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一新标签:Na2CO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原标签可能是NaOH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n【分析】根据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等进行分析.【解答】解: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故该溶液一定不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滴加稀盐酸,结论是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会观察到产生气泡;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为验证溶液不是氢氧化钠变质产生的碳酸钠,滴加过量的氯化钙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故小张的结论正确;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也使溶液的成分是碳酸钠,因此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原标签可能是NaOH;故答案为:一定不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有气泡冒出;Na2CO3+CaCl2=CaCO3↓+2NaCl;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原标签可能是NaOH.【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检验,熟练掌握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的化学性质,能根据所给的实验或者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它们,并熟练的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解题的关键. 28.如图装置是用燃烧法来确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已知:C中的氧化铜是确保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A中的反应为:2H2O2H2O+O2↑)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 烧瓶 ,b中盛放的物质是 过氧化氢 .(2)若去掉B装置会对什么元素的测量结果有影响? H ,会使测量结果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3)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最好选用 ② (选填:①氢氧化钙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水).(4)若准确称取1.12g样品(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D装置增重1.44g,E装置增重3.52g,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所含的元素为 C、H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科学探究.\n【分析】(1)熟记仪器名称,分析A中发生反应及反应物的状态:双氧水是液体;(2)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结合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会带出水蒸气来解答;(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很大;(4)根据相关方面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解答】解:(1)结合课本可知该仪器为烧瓶,根据题意:A中的反应为2H2O22H2O+O2↑,双氧水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故填:过氧化氢;(2)根据题给的实验设计思路可知,B装置是用来吸收A中的水蒸气的,若去掉B装置,从A中挥发出来的水会进入D中,对氢元素的测量结果会有影响,将会使测得的氢元素的质量偏大;(3)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最好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完全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4)D装置增重1.44g,说明反应生成了1.44g水;E装置增重3.52g,说明反应生成了3.52g二氧化碳.1.44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别为:1.44g××100%=0.16g,1.44g××100%=1.28g.3.5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52g××100%=0.96g.有机物样品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0.16g+0.96g=1.12g.由此说明该样品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答案为:(1)烧瓶;过氧化氢(2)H;偏大(3)②;(4)C、H.【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相关方面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计算时不要漏掉百分号. 29.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 d 相连,当装置C中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2)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H2经干燥后用D装置收集,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a→b→c→ f .【考点】证明碳酸盐;气体的干燥(除水);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1)检验碳酸盐的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待检物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振荡,若有气泡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盐中含有CO32﹣,是一种碳酸盐,通入石灰水是用长导管,让气体与石灰水充分反应;\n(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从短导管进气;【解答】解:(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应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d连接,让生成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反应,若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从短导管进气;答案:(1)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f【点评】检验碳酸盐的常用试剂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0.“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涉及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收集资料】:1.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 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一、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溶解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热固体中一定含有(1) CaO 二、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三、取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2) 铁粉 一定不含有Fe2O3四、将操作三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中一定含有(3) CaCO3 【实验质疑】:(1)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2)你认为甲组同学第 二 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理由是 CaO+H2O=Ca(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继续探究】: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 磁铁 先分离出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 ,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写出相应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n【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本题探究了防腐剂的成分,打开固体包装观察: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的,故可判断固体中含有氧化铁;操作一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因为生石灰溶于水生成熟石灰放出大量的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操作三中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不一定不含Fe2O3理由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操作四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三中有二氧化碳产生,同时证明了固体中含有碳酸钙;由乙同学的设计方案可知:可以用磁铁吸引除去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固体减少,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作出猜想】:打开固体包装观察: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的,故可判断固体中含有氧化铁;【实验探究】:操作一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因为生石灰溶于水生成熟石灰放出大量的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故答案为:CaO;甲同学的方案操作三中: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故答案为:Fe;操作四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三中有二氧化碳产生,同时证明了固体中含有碳酸钙;【实验质疑】:乙同学:不一定不含Fe2O3理由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故答案为:理由: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甲同学的操作二也不合理,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继续探究】:由于铁可以被磁铁吸引,故可以用磁铁分离出铁粉;对残留固体的探究:取残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固体减少,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答案为:【作出猜想】: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设计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CaO铁粉CaCO3【实验质疑】: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二步操作,CaO+H2O=Ca(OH)2.【继续探究】:磁铁,稀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点评】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分析计算题(共28分)\n31.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铁是通过铁矿石冶炼得来的,现有160吨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84%的铁矿石,通过冶炼(3CO+Fe2O3═2Fe+3CO2)可得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由赤铁矿石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根据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炼出生铁的质量.【解答】解: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质量为x.Fe2O3+3CO2Fe+3CO2160112160t×84%96%xx=98t.答: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98t.【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批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为检验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钙样品11.4g于锥形瓶中,加入38.6g水,振荡形成悬浊液,放在电子天平上,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14.6%的稀盐酸,振荡后读取质量(如图甲所示).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1.4g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n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而变质;向变质的氢氧化钙的浊液中滴加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而不能产生气体,因此,随盐酸的滴加瓶内质量不断增加,如图乙中的第一段曲线所示;当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的盐酸开始与碳酸钙反应,即从图乙瓶内质量为100g时始,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同时放出气体二氧化碳,因此随盐酸的滴加瓶内物质质量增加情况如图乙中的第二段曲线;至碳酸钙完全反应后,滴加的盐酸不发生反应,瓶内质量增加情况如图乙中第三段曲线;根据与氢氧化钙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消耗盐酸的质量,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钙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为样品与氢氧化钙的质量差.【解答】解:由题意和图象分析知,第一阶段锥形瓶中物质增加的质量就是与样品中氢氧化钙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第一阶段滴入盐酸的质量为100g﹣50g=50g设与盐酸反应的Ca(OH)2的质量为xCa(OH)2+2HCl=CaCl2+2H2O7473x50g×14.6%x=7.4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1.4g﹣7.4g=4g答:此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是7.4g,碳酸钙的质量是4g.【点评】根据物质间反应的先后关系,分析反应对容器内物质质量的影响,得出所加入溶液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完成分析与计算. 33.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第1次10m第2次107.4第3次106.1第4次105.6第5次105.6试回答下列问题:(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5.6g固体的成分是 Cu ;表格中,m= 8.7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44%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混合,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每10g稀硫酸与1.3g锌完全反应,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混合,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第四次和第五次加入稀硫酸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故5.6g是铜的质量,第四次加入稀硫酸,固体质量减少,说明第三次加入硫酸时锌没有完全反应,根据第二次加入稀硫酸和第三次加入稀硫酸的固体质量差为:7.4g﹣6.1g=1.3g,说明每10g稀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故m=7.4g+1.3g=8.7g.固体:Cu,8.7;(2)黄铜样品的质量为:8.7g+1.3g=10g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44%,故填:44%;(3)设10g稀硫酸中所含硫酸的质量为x\nZn+H2SO4=ZnSO4+H2↑65981.3gxx=1.96g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答: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19.6%.【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同学们加强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以便从提供的数据中得出有用的信息. 34.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下图所示.求:(1)生成CO2的质量.(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3)根据条件,此题还可求算出下列中的 ABCD (只填字母标号,不计算,可多选).A.该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B.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D.反应生成水的质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学科交叉型;压轴实验题;根据守恒,找出隐含条件;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样品中只有碳酸钠可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因此恰好完全反应前后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差即为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碳酸钠的质量与样品的质量比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3)审题时要注意给出的纵坐标是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而不包含烧杯.【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2.5g﹣163.7g=8.8g(2)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CO2↑+H2O10644x8.8gx==21.2g\n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0%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8.8g;(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为80%.(3)A、利用样品质量与碳酸钠质量差即可求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氯化钠质量与样品质量比可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故A正确;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质量可计算稀盐酸中HCl中质量;所加入稀盐酸溶液的质量172.5g﹣26.5g=146g,可以计算出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故B正确;C、虽然可通过计算确定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题目说的是烧杯内物质的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就为163.7g,且其中没有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存在.所以可以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故C正确;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生成水的质量;故D正确;故答案为:ABCD.【点评】在对变化的曲线进行分析时,曲线的折点意味着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总质量与反应前总质量的差即为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07:34 页数:34
价格:¥3 大小:358.9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